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合集下载

以太网测试方法与指标

以太网测试方法与指标
详细描述
在企业网络环境下,以太网测试主要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抖动等指标。测试时 需要模拟企业实际业务流量,如ERP、CRM、邮件系统等,以评估以太网在真实场景
下的性能表现。
云服务提供商的以太网测试案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云服务提供商的以太网测试案例主要关注高 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测试方法与指标的重要性
重要性
以太网测试方法和指标是评估网 络性能和诊断问题的关键工具, 有助于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测试方法
常见的以太网测试方法包括吞吐 量测试、延迟测试、丢包率测试 等,这些方法可用于评估网络连 接的性能。
指标
以太网测试的指标包括吞吐量、 延迟、丢包率、抖动等,这些指 标可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连接的质 量和可靠性。
05
以太网测试实践
测试环境搭建
01
02
03
确定测试需求
明确测试目的、测试范围 和测试标准,以便选择合 适的测试设备和工具。
配置网络设备
根据测试需求,配置以太 网交换机、路由器、终端 设备等网络设备,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
搭建测试环境
根据测试需求和网络设备 配置,搭建测试环境,包 括网络拓扑、IP地址分配、 设备连接等。
协议分析仪
协议解析与诊断
协议分析仪可以对以太网中的数 据包进行深度解析,帮助用户了 解网络中各个协议的运行状况,
发现潜在问题。
流量监控与审计
协议分析仪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 对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流量 报告和审计功能。
支持多种协议
协议分析仪不仅支持以太网协议, 还可以测试其他协议,如FTP、 SMTP等。
以太网测试方法与指
• 引言 • 以太网测试方法 • 以太网性能指标 • 以太网测试工具 • 以太网测试实践 • 案例分析

电信长途SDH以太网专线测试方法

电信长途SDH以太网专线测试方法

31
Ping测试具体操作: 首先配臵笔记本的IP地址及网络掩码。
32
其次关闭笔记本电脑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系统防火墙被禁止 后才能进行ICMP报文的探测请求。
33
最后设臵ping的测试参数。
34
较常用的测试参数选择有:
-t 设臵测试的时间为持续测试。
-l 设臵测试的包大小。
-n 可以设臵测试的包的数量。
35
专线应用模式 专线测试分工和准备
专线测试指标
专线测试方法 专线故障判断及案例分析
36
+ 环回测试的故障判断 + 本地城域测试:
– 本地网管完成本地横向网络数据配制。 – 本地测试工程师完成本地网络测试,保证城域网测试合格。 – 长途骨干网管完成纵向网络数据配臵。查验骨干纵向网络无收 地方的告警情况。 – 测试合格后,向用户提供测试报告和测试联系人员。由专线发 起方进行线路全程测试。
8
+ 测试具体操作
– A端测试仪表以太端口设臵为100Mbps,全双工的工作模式,若 A端为汇聚端口,需要在测试中设臵VLAN标记。按照RFC2544的 测试流程,以线路的额定带宽进行线路吞吐量和丢帧率的测试。 测试应符合测试指标要求。若进行ping测试需要配臵好笔记本 电脑的IP地址。
– Z端需要在被测端口做以太口硬环回,确认环回后被测端口处 于up激活状态,若进行ping测试需要需要配臵好笔记本电脑的 IP地址。
– 当看到环回后,再采用仪表按照RFC2544的测试流程进行线路 质量的测试。
18
+ 测试报告
– SDH以太网专线书面测试报告应该包括:吞吐量和丢帧率这 两个测试项目的测试数据、测试所采用的仪表类型、测试时 间等内容。 – SDH以太网专线电子版测试报告应为测试仪表自动生成,各 厂家SDH以太网专线测试仪表都应具有按照RFC2544测试流程 进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的能力。提供测试线路吞吐量、丢 帧率等项目的详细测试数据。电子版报告要存档留存,集团 报竣时只需要提交书面报告。

Ethernet信 测试方法

Ethernet信 测试方法

Ethernet信号测试方法一、Ethernet物理层测试1、简介在PC和数据通信等领域中,以太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太网的技术从1990年10Base-T标准推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普及的是基于双绞线介质的10兆/百兆/千兆以太网,同时10G以太网的技术也逐渐开始应用。

为了保证不同以太网设备间的互通性,就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响应得一致性测试。

测试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IEEE802.3和ANSI X3.263- 1995中的相应章节。

根据不同的信号速率和上升时间,要求的示波器和探头的带宽也不一样。

对于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的测试需要1GHz带宽。

对于10G以太网的测试,由于其标准非常多,如10GBase-CX、10GBase-T、10GBase-S等,有的是电接口,有的是光接口,不同接口的信号速率也不一样。

10GBase-CX、XAUI、10GBase-T的测试至少需要8G带宽的实时示波器,10GBase-S等光接口的测试,根据不同速率则需要相应带宽的采样示波器。

要进行一致性测试,首先要保证的是测量的重复性,由于以太网信号的摆幅不大,如1000Base-T的信号幅度只有670~820mv,XAUI信号最小摆幅只有200mv,如果测量仪器噪声比较大,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

2、10M/100M/1000M以太网测试方法对于10M/100M/1000M以太网的信号测试,可以选择Agilent 9000系列示波器,也可以选择90000系列示波器。

要进行Ethernet信号的测试,只有示波器是不够的,为了方便地进行以太网信号的分析,还需要有测试夹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夹具的目的是把以太网信号引出,提供一个标准的测试接口以方便测试,测试夹具的型号是N5395B。

下图是夹具的图示。

在N5395B测试夹具上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可以分别进行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的测量。

以太网环回测试

以太网环回测试

专线号为ETN打头的电路一般为MSTP承载的N*2M速率的以太网电路专线,用户接入设备为MSAP接入,用户设备接口为以太口。

目前现场测试主要方式:在电路A端和Z端业务电路接入设备端口对PING或通过硬件、软件环回实线线路逐段环回测试。

现介绍2种环回测试方式,供大家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参考使用:以太电路用户端传输设备电接口硬环回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说明:1、选用一个标准RJ45端子与一短段超五类UTP双绞线。

2、超五类UTP双绞线,选取其中一端中的2根线,环回到另一端后依照右图示的连接关系,分别将1与3,2与6连通,其它线对可以去除,若保留需保持断开状态。

3、依照RJ45端子的制作方法压制接头,即可完成RJ45硬环回端子的制作。

1.硬环回端子通过电脑测试:一端用电脑接接入设备以太网口,对通路进行硬件、软件环回,通过电脑上安装的相关网络分析软件(Sniffer或科来网络分析软件等)进行收发包测试。

Sniffer测试测试方法:用软件Sniffer发送一定量数据,再用Sniffer承受这些数据,比较承受和发送的数据量是否正确,来判断环回通路是否正常。

Sniffer操作方法:Sniffer Pro 4.70.530 的用户界面:自环测试方法如下: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设备:Capture(捕获)/Define Filter(定义筛选)按以下图设置即可2)对包发生器进行设置:Tools/Packet Generator出现以下对话框:点击按钮,出现以下对话框:设置完成后点确定。

注:在包的容中的前6个地址要改为“1”。

因为系统的地址过滤功能会将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一致的包,不通过E1发送去,所以导致E1方向无法环回,导致测试失败。

监测发送和接收的包的数量: 点击工具栏上的START 按钮Capture 对话框会被击活,然后,再点击Packets Generator对话框中的START 按钮,这时,Capture 对话框中Packets 下的数字会有变化。

BROCADE(博科)以太网2、3层设备功能测试方法

BROCADE(博科)以太网2、3层设备功能测试方法

Brocade交换机测试内容1双机RX16 VRRP测试测试方法:准备2台RX16 以及服务器将服务器网关地址指向RX16 VRRP地址断开主用RX16 从服务器端PING vrrp地址没问题测试通过网络图如下2NAT 功能测试测试方法:两台RX16与PC相连在RX16 B上使用打开NAT功能,将RX16A与PC分别放置在192.168.1.0 和192.168.2.0 网段用RX16A ping PC转换成在RX16A网段的地址看是否能通,如果可以测试通过3Trunk 功能测试测试方法:连接2台RX16与PC 2台RX16之间使用2个网线做链路聚合用PC 长ping RX16A 断开RX16A与B之间的一条网线在PC上观察是否丢包如果不丢或者只丢几个包测试通过4动态路由测试(OSPF RIP等)测试方法:在两台RX16上打开OSPF路由协议与其他网络设备运行OSPF 检查兼容性以及是否路由协议运行正常将3台设备互联如下图运行OSPF 因为在OSPF中有链路COST所以请观察路由表中的路由是否正确例如:在RX16A 上到达RX16B的路由只能从他们中间互联的链路达到当这条链路DOWN 路由表更新这时才会选择从另外一台三层交换机上到达RX16B5IPV6基本功能测试测试方法将2台RX16互联并打开IPV6功能并配置ipv6地址在PC上打开IPV6功能ping 2台设备的IPV6地址检查连通性是否支持IPV66策略路由正常情况下PCA→RX16A→cisco交换机→PCB在RX16A上开启策略路由之后PCA→RX16A→RX16B→cisco交换机→PCB在PCA上打开Tracert 命令观察路由走向是否正确7VLAN功能以及STP 测试将3台设备均配置在一个VLAN中并打开STP 拓扑如下因为网络中存在环路所以STP 会自动将其中一条链路断开保证逻辑网络中没有环路8测试设备冗余性以及热插拔测试以下测试均在设备运行情况下进行:在RX16上配置5个电源拔掉其中一个电源,查看设备运转情况在RX16上配置4块交换引擎,拔掉其中一个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并检测是被连通性在RX16上配置2块路由引擎,拔掉主用引擎查看设备连通性以及运转情况9IPV6功能测试:在交换机上配置IPV6地址1080:0:0:0:8:800:200C:417A在PC上配置IPV6地址1080:0:0:0:8:800:200C:417B在PC上执行Ping 或者Telnet命令是否连通10QOS功能测试:将测试设备与交换机用3条网线相连,其中2条是入流量,1条是出流量调整2条入方向上的数据优先级观察出向上接受的数据包是否做了优先级调整COS功能测试:在交换机端口下配置COS信任流BigIron RX(config-if-e1000-1/1)# qos-tosBigIron RX(config-if-e1000-1/1)# qos-tos trust cosBigIron RX(config-if-e1000-1/1)# qos-tos mark cosDSCP功能测试:在交换机端口下配置DSCP信任流BigIron RX(config-if-e1000-1/1)# qos-tosBigIron RX(config-if-e1000-1/1)# qos-tos trust dscpBigIron RX(config-if-e1000-1/1)# qos-tos mark dscp流量限速测试BigIron RX(config)#access-list 50 permit host 1.1.1.2BigIron RX(config)#access-list 50 deny host 1.1.1.3BigIron RX(config)#int e 1/5BigIron RX(config-if-e1000-1/5)# rate-limit in access-group 50 500000000 750000000Average rate is adjusted to 499321856 bits per second 用测试软件打压力 查看测试软件输出值12.静态路由测试:准备两台RX16设备、一台CISCO 设备,一一相连接(测试拓扑如上图)。

Ethernet 信号测试方法(Angilen)

Ethernet 信号测试方法(Angilen)

Ethernet信号测试方法一、Ethernet物理层测试1、简介在PC和数据通信等领域中,以太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太网的技术从1990年10Base-T标准推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普及的是基于双绞线介质的10兆/百兆/千兆以太网,同时10G以太网的技术也逐渐开始应用。

为了保证不同以太网设备间的互通性,就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响应得一致性测试。

测试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IEEE802.3和ANSI X3.263- 1995中的相应章节。

根据不同的信号速率和上升时间,要求的示波器和探头的带宽也不一样。

对于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的测试需要1GHz带宽。

对于10G以太网的测试,由于其标准非常多,如10GBase-CX、10GBase-T、10GBase-S等,有的是电接口,有的是光接口,不同接口的信号速率也不一样。

10GBase-CX、XAUI、10GBase-T的测试至少需要8G带宽的实时示波器,10GBase-S等光接口的测试,根据不同速率则需要相应带宽的采样示波器。

要进行一致性测试,首先要保证的是测量的重复性,由于以太网信号的摆幅不大,如1000Base-T的信号幅度只有670~820mv,XAUI信号最小摆幅只有200mv,如果测量仪器噪声比较大,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

2、10M/100M/1000M以太网测试方法对于10M/100M/1000M以太网的信号测试,可以选择Agilent 9000系列示波器,也可以选择90000系列示波器。

要进行Ethernet信号的测试,只有示波器是不够的,为了方便地进行以太网信号的分析,还需要有测试夹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夹具的目的是把以太网信号引出,提供一个标准的测试接口以方便测试,测试夹具的型号是N5395B。

下图是夹具的图示。

在N5395B测试夹具上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可以分别进行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的测量。

以太网专线测方法-PPT精选文档

以太网专线测方法-PPT精选文档

14
SDH以太网专线测试指标
RFC2544吞吐量项目的测试采用折半法,举例如下:
在测试一条10Mbps带宽的SDH以太网线路吞吐量项目时, 以 10Mbps 速 率 满 带 宽 发 送 以 太 帧 出 现 丢 帧 , 依 照 RFC2544 测 试 规 程 , 测 试 仪 表 自 动 把 测 试 速 率 折 半 为 5Mbps进行测试。 若 测 试 通 过 , 则 再 依 次 测 试 7.5Mbps 、 8.75Mbps 、 9.375Mbps 向 10Mbps 逼近,直到出现不丢帧的最大带宽, 若测试不通过,则再依次测试2.5Mbps、1.25Mbps向0逼 近,直到出现不丢帧的最大带宽。最大带宽为吞吐量指标。
节省A端汇聚端的 端口资源和成本。 当一条线路出现问 题时,无法断路进 行故障排查,不利 于故障处理。 当多条专线同时使 用某一速率的端口 时,共同占据此端 口资源,专线速率 有所限制。

4
专线应用模式
点对多点模式专线采用 VALN对所汇聚的业务进行区分,不同Z 端的数据配以不同的VLAN ID来区别。
12
SDH以太网专线测试指标
延时:对于储存和转发设备,某一个测试帧的最后一个比特 到达输入口和这一个帧的第一个比特离开输出口的时间差称 为延时。
帧丢失率:由于线路问题导致本应以连续稳定速率通过设备 转发而没有被转发的帧的百分比。测试方法如下:向被测线 路以特定速率发送以太帧,然后计算经过被测线路返回收到 的以太数目。帧丢失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发送帧数目-收到帧数目)*100%/发送帧数目
点对多点模式Z端传输端口根据用户要求有两种具体配置,一种 是识别VALN标记,当配置成此模式时,Z端用户发出的数据必 须携带特定的 VLAN标识才能与 A端用户通信,一种是VLAN加 拆,当配置成此业务时,Z端用户发出的数据无须携带 VLAN标 识,可直接用笔记本ping通A端的IP地址。

《以太网专线测方法》课件

《以太网专线测方法》课件
检查网络配置: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配置是否正 确
检查网络连接:确保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物理连接正常
检查网络流量: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流量是否正

检查网络延迟: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延迟是否正

检查网络丢包: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丢包率是否
正常
维护和保养建议
定期检查线路连接,确保 线路畅通
测试标准和依据
RFC 2544标准:定义了以 太网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指标
测试工具:如以太网测试仪、 网络分析仪等
测试环境:包括网络拓扑、 设备配置、流量模型等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 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 层标准
测试指标:包括吞吐量、时 延、丢包率、抖动等
测试方法和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专线的性能和稳定性 测试工具:以太网测试仪、网络分析仪等 测试内容:数据包丢失率、延迟、吞吐量等 测试步骤:连接设备、配置参数、执行测试、分析结果、优化网络
05
以太网专线协议一致性测试
协议符合性检查
协议类型:以太网专线协议 协议版本:检查协议版本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参数:检查协议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功能:检查协议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性能:检查协议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安全性:检查协议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功能性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专线协议是否符合标准 测试内容: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管理、安全性等方面 测试方法:使用专用测试工具或软件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协议是否符合标准,并给出改进建议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 丢失
定期更新软件和固件,确 保系统安全稳定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以太网自愈环测试方法讲解

以太网自愈环测试方法讲解

第 1 页共 6 页给出对于Ring 在冗余环应用中能达到性能的测试方法,作为Ring 性能验证和市场推广的依据。

测试方法对于Ring 的冗余功能,可以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判定其性能,下面介绍两种比较精确的方法:1.1. 使用PC+软件的方法本测试方法适用于常规定性测试,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结果较准确,测试工具需求较少。

1.1.1. 测试工具:PC 计算机:2台Sniffer 软件: 2套网线:若干1.1.2. 测试组网可以将大于3台的待测设备连接成不同大小的环网,下面以5台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将5台设备的光口依次连接,形成环网。

并将第一台测试计算机PC-A 连接到1#设备的任意电口(测试中为电口2),另一台测试计算机PC-B 连接到5#设备任意电口(测试中为电口2)。

将1#设备设置为局端,将其余设备设置为远端。

第 2 页共 6 页PC-B测试原理在PC-A 上用Sniffer 软件以1ms 间隔发送60bytes 到PC-B 的单播报文(由于Sinffer 软件和PC 的延迟,实际大约为2ms 左右发送1个报文,详细计算方法见附件一),以5000个报文为一组,在PC-B 上使用Sniffer 软件接收此单播报文数量。

动作:在报文发送的过程中将环网连接断开,测试环由连接到断开的倒换时间。

以此方法测试断开不同端口的时间,并取平均值,从而获得冗余环从闭合到断开的倒换时间;在冗余环断开的时候发送数据报文,并在发送过程中将环闭合,测试冗余环从断开到闭合的倒换时间。

性能计算方法:(应收报文数量 - 实收报文数量)*2ms=环倒换时间即:倒换时间 = (应收报文数量 - 实收报文数量)*2ms= ( 5000 –实收报文数量) * 2 ms1.1.3. Sniffer 的配置方法在PC-A 上运行Sniffer 发送报文,在PC-B 上运行Sniffer 接收报文。

PC-A 的IP 地址为“192.168.1.45”,PC-B 的IP 地址为“192.168.1.119”,MAC 地址为“00-15-f2-da-2a-67”。

格雅Get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格雅Get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8)、上电测试 (8)、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10)、混插测试 (11)、满框测试 (12)、时钟盘切换测试 (14)、交叉盘切换测试 (15)、SDH保护倒换测试 (17)、盘保护倒换测试 (19)二、网管测试 (22)、告警功能测试 (22)、性能统计测试 (23)、配置参数测试 (24)、状态上报测试 (26)、控制命令测试 (27)、交叉功能测试 (27)三、功能测试 (29)、最小帧长度 (29)、最大帧长度 (30)、异常包检测 (31)、特殊包传输特性 (32)、端口自适应功能 (34)、自动协商功能 (34)、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36)、单播帧测试 (37)3.9 组播帧测试 (39)、播送帧测试 (4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43)、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44)、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46)、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47)、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49)、VLAN功能测试 (51)、用户平安隔离测试 (51)、VLAN Trunk功能 (52)、设备VLAN条目数量 (54)、VLAN支持的ID标识 (55)、VLAN优先级测试 (56)、PVID功能 (58)、VMAN功能 (59)、水平分割测试 (60)、GFP封装测试 (63)、GFP封装帧格式 (63)、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64)、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65)、LCAS功能测试 (65)、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65)、多径保护 (67)、LCAS标准性测试 (68)、LCAS保护时间 (70)、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73)、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74)、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75)、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76)、端口聚合 (77)、端口镜像功能 (80)、生成树测试 (81)、快速生成树测试 (83)、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86)、二层流功能 (88)、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89)、PING功能测试 (9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92)、LPT功能 (94)四、指标性能测试 (97)、吞吐量 (97)、时延 (99)、过载丢包率 (99)、背靠背 (100)、GE光口指标 (101)、平均发送光功率 (101)、接收灵敏度 (102)、中心波长测试 (103)、光谱宽测试 (104)、消光比测试 (105)、上升时间测试 (106)、下降时间测试 (107)、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108)、发送眼图 (110)五、稳定性测试 (111)六、对通组网测试 (113)、常规组网测试 (113)、数据文件传送 (118)、多媒体应用 (118)七、环境测试 (119)、温循试验 (119)、上下温性能测试 (120)、电源拉偏试验 (121)、单盘功耗 (122)、单盘重量 (122)八、一致性测试 (122)版本记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TB以太网业务常见指标测试ISSUE(共28张PPT)

TB以太网业务常见指标测试ISSUE(共28张PPT)

Average (S&F)
307.700 313.600 323.700 325.400 349.700 352.000 399.500 394.400 489.900 484.200 533.900 537.200 583.200 578.000
1、时延通常测试的都是测试网络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时延。
2、我司设备都是存储转发设备。
Traffic analysis
System Under Test (SUT)
Output
对于系统开通测试则侧重于测试网络对实际业务的支持能力,包括系统延时、吞吐量、丢包率……
第10页,共28页。
以太网测试
1、以太网性能测试的目的 2、以太网性能测试的主要测试方法
3、以太网四个性能指标的含义 4、以太网测试仪表的使用及指标测试
……
第2页,共28页。
以太网测试
1、以太网测试的目的 2、以太网测试的主要测试方法 3、以太网四个性能指标的含义 4、以太网测试仪表的使用及指标测试 5、以太网常见功能测试及测试方法
第3页,共28页。
性能测试的目的
不同用户目的不同 设备制造商
所采用的系统结构的性能表现能到达哪一地步?
产品的强项是什么? 产品的弱势在什么地方?
SmartBits等网络测试仪除了具有以太网指标测试功能以外,还有网络分析功能。
Average (S&F) Rate Tested(%)
Input port
Back-to-Back
验证网络设备的性能,检测其是否与厂商所提供的指标一致。
设备能提供不同的QoS吗?
数据帧的最后一个bit进入设备开始计时
反应网络设备的性能(包转发速度),通常都是不和位转发设备进行比较。

HST3000以太网测试说明

HST3000以太网测试说明

HST3000简介它是个综合测试仪,模块化设计,可选配多种功能:以太网、E1/DATA 、xDSL 、PON 等测试功能。

(咱们所用模块是以太网模块) 可以测试所有业务:视频、语音、数据业务测试HST3000测试仪表界面介绍:USB 口以太网口LED 状态指示灯串口可更换测试模块电池,使用8小时左右LED 状态灯有6个,从左到右依次为1、2、3、4、5、6.1号灯sync 线路激活灯,当线路连接正确,端口对应此灯亮绿。

2号灯Data数据灯,当线路中有数据传输时此灯亮绿。

3号灯Error误码等,当线路未连接或线路中有误码帧丢失等错误帧时此灯亮红,线路正常时此灯熄灭。

4号灯Alarm当HST3000设备有硬件故障时此灯亮红,正常情况下此灯熄灭。

5号灯LPBK环回等,此灯亮绿表示设备有本端环回或被远端仪表换回,无环回此灯熄灭。

6号灯Batt当电池电量不足时此灯亮红,当充电时此灯亮绿。

设备左侧两个网口:测以太网电口时用有设备左侧这两个以太网口,通过测试时用两个口,终端测试时用第一个口。

(即左上以太网口)设备顶上两个光口:当测试以太网光口时用两个口,通过测试时用两个口,终端测试用第一个口。

(即左一)此光口发光为-6,左收右发。

设备顶上一个以太网口:当设备作为以太网模拟终端(例如:当做电脑来PING线路的通断)设备时用此口。

设备左下角浅绿色按键为电源开关键。

右下角浅蓝色按键为背景灯常亮键;屏幕下方对应的4个按键,对应屏幕上的内容按键。

此间功能随屏幕内容需要而变化。

方向键左边X键Cancel为取消键。

方向键右边OK键为确认选择键。

Configure键为设置键,此键可以改变仪表测试设置。

Home返回键,返回主界面Autotest自动测试键,RFC2544自动测试键System系统键,对仪表做基本的设置。

例如:时间、背景灯、语言等此键还可以查看、存储测试结果。

测试功能:支持10/100/1000光电以太网开通、测试、故障查找等。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 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 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 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 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 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 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 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 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 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 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 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以太网测试方法v1.3-推荐下载

以太网测试方法v1.3-推荐下载
三、功能测试 .......................................................................................................................................13 3.1、最小帧长度 ..........................................................................................................................13 3.2、最大帧长度 ..........................................................................................................................13 3.3、异常包检测 ..........................................................................................................................14 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 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 3.6、自动协商功能 ......................................................................................................................15 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 3.8、单播帧测试 ..........................................................................................................................17 3.9 组播帧测试 ..........................................................................................................................18 3.10、广播帧测试 ........................................................................................................................18 3.11、静态 MAC 地址配置功能.................................................................................................19 3.12、MAC 地址动态学习功能..................................................................................................20 3.13、MAC 地址老化时间测试..................................................................................................20 3.14、MAC 地址表容量测试......................................................................................................21 3.15、MAC 地址学习速度测试..................................................................................................22 3.16、VLAN 功能测试................................................................................................................23 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 3.16.2、VLAN Trunk 功能 ..................................................................................................23 3.16.3、设备 VLAN 条目数量............................................................................................24 3.16.4、VLAN 支持的 ID 标识...........................................................................................25 3.16.5、VLAN 优先级测试.................................................................................................25 3.16.6、PVID 功能...............................................................................................................26 3.16.7、VMAN 功能............................................................................................................27 3.17、水平分割测试 ....................................................................................................................27 3.18、GFP 封装测试....................................................................................................................29 3.18.1、GFP 封装帧格式.....................................................................................................29 3.18.2、GFP 告警检测和产生.............................................................................................29 3.18.3、GFP 误码监测和处理.............................................................................................30 3.19、LCAS 功能测试.................................................................................................................30 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 .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以太网测试仪使用方法

以太网测试仪使用方法

以太网测试仪使用方法以太网测试仪(Ethernet tester)是一种专门用于测试以太网网络连接的仪器设备。

它可以帮助用户检测网络连接的质量、稳定性和速度,并提供有关网络故障的诊断信息。

下面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以太网测试仪。

步骤一:设置测试仪1.将以太网测试仪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并确保仪器已开启。

2.连接测试仪的网线接口与要测试的以太网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或电脑)之间。

步骤二:选择测试模式1.在以太网测试仪上选择相应的测试模式。

常见的测试模式有连接测试、链路测试和速度测试等。

2. 根据需要选择测试的参数,如全双工或半双工、速率(10/100/1000 Mbps)等。

步骤三:进行测试1.进行连接测试:连接测试主要用于判断网络线缆的连通性。

在测试仪上选择连接测试模式,然后按下开始按钮。

测试仪会发送测试信号,如果连接是正常的,测试仪会显示连接成功。

2.进行链路测试:链路测试用于判断网络链路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测试仪上选择链路测试模式,然后按下开始按钮。

测试仪会发送测试信号,并检测链路中的错误、延迟和丢包等情况。

测试结束后,测试仪会显示详细的测试结果。

3.进行速度测试:速度测试用于测试网络传输速度。

在测试仪上选择速度测试模式,然后按下开始按钮。

测试仪会模拟网络传输,测量实际传输速度并显示在仪器屏幕上。

步骤四:分析测试结果1.根据测试仪显示的结果,分析网络连接的质量、稳定性和速度,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2.如果测试结果显示错误、延迟或丢包等问题,可以尝试重新测试或检查网络设备和线缆是否连接正常。

3.如果测试结果显示传输速度低于预期,可能是网络带宽受限或其他因素导致。

可以进一步分析网络拓扑和设备配置,确定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

步骤五:记录和报告1.记录测试仪显示的测试结果,包括测试日期、测试模式、参数设置和测试数据等。

2.如果需要,可以将测试结果生成报告,并保存供以后参考和分析。

总结:使用以太网测试仪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地测试和诊断以太网网络连接的问题。

ethercat测试方法

ethercat测试方法

ethercat测试方法以太网现场总线(EtherCAT)测试方法介绍以太网现场总线(EtherCAT)是一种高速实时以太网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中。

为了确保 EtherCAT 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至关重要。

测试阶段EtherCAT 测试通常分为以下阶段:1. 物理层测试此阶段验证以太网电缆、连接器和其他物理组件是否符合EtherCAT 规范。

测试包括:电缆认证测试链接层诊断物理层诊断(PHY)2. 数据链路层测试此阶段验证 EtherCAT 帧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测试包括:以太网控制帧 (EOF) 测试以太网数据帧 (EDF) 测试过程数据帧 (PDO) 测试3. 应用层测试此阶段验证 EtherCAT 设备的应用层功能。

测试包括:对象字典访问服务数据对象 (SDO) 传输过程数据交换4. 实时性测试此阶段评估 EtherCAT 系统的实时性能。

测试包括:周期时间测量抖动分析数据传输延迟测量5. 稳定性测试此阶段评估 EtherCAT 系统在极端条件和负载下的稳定性。

测试包括:温度循环测试振动测试电磁兼容性 (EMC) 测试测试设备EtherCAT 测试通常需要以下设备: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以太网网络分析仪EtherCAT 从站模拟器EtherCAT 主站软件测试过程EtherCAT 测试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规划测试用例:根据 EtherCAT 规范和其他相关标准定义测试用例。

2. 建立测试环境:设置 EtherCAT 网络,包括从站、主站和测试设备。

3. 执行测试:根据测试用例运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4. 分析结果:评估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 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发现任何不符项,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自动化测试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人工错误,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EtherCAT 测试。

这些工具可以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持续测试定期进行 EtherCAT 测试对于确保系统的持续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最新实验1--以太网连通性测试实验

最新实验1--以太网连通性测试实验

(一) 以太网连通性测试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IP协议,掌握IP地址的两种配置方式(指定和自动获取IP地址)。

(2)掌握IP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3)熟悉ping命令和ipconfig命令的使用。

实验步骤:四人一组一、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1.设置IP地址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N.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N为组号,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X在1~254之间任选。

各台主机均不设置缺省网关。

2.测试网络连通性(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1,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果。

(3)(4)ping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

并记录结果。

二、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1.设置IP地址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2.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3.测试网络的连通性(1)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组内主机吗?(2)每个实验组把一部分主机的IP地址改为“指定IP地址”,地址为169.254.*.*(*.*为0.1~255.254),另一部分仍然使用自动获取的IP地址,用“网上邻居”和“ping”命令测试彼此的连通性,并记录结果。

实验报告:1.请叙述指定IP地址时,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分析原因。

2.3.请叙述自动获取IP地址时,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分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文案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1)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4)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5)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4)4.1、吞吐量 (44)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9)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50)4.5.9、发送眼图 (51)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5)7.1、温循试验 (55)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6)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1.1、上电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单盘上电过程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如图连接被测设备和仪表。

要求各单盘满配置负荷工作。

测试方法:1.如图连接测试配置。

2.配置被测设备的业务经过SDH侧互通;3.设置仪表各端口发送正确的数据帧;4.配置PDH(2M)、SDH等业务,并使用相应仪表稳定观察;5.对以太网单盘和其他业务盘均进行软/硬复位、拔/插单盘、开关机架电源或开关单盘所在子框电源对单盘进行上电操作;6.观察以上操作时,各业务中断时间;7.待单盘上电稳定后,再用仪表稳定观察至少8分钟。

8.观察各盘ACT灯的闪亮频率、查看收发数据情况、查看单盘和网管告警及性能统计情况。

测试预期结果:各单盘在进行以上操作时,自身业务允许有中断、丢包、错包现象,但不能影响其它业务。

系统上电后,各业务必须正常传输。

01.插FE-F4会导致XCU盘切换02.E2X盘拔插上电试验,需要间隔5S以上时间;03.插GE-2A盘导致相邻盘位业务中断且不可恢复;04.拔插GFF1盘影响其他盘业务、且导致整框机盘黑网管;05.拔插GFC1盘导致对偶槽位的业务误码和丢包、且导致整框机盘黑网管;06.ESD1与E1盘在拔插、软硬复位过程中都相互影响;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测试目的:单盘对槽位的适应能力,对各种EMU盘、时钟盘和交叉盘的适应性;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设备和仪表连接方式同1.1测试方法:1.将单盘分别插在系统所支持的各个槽位2.按照1.1、1.2、1.3测试项各操作一次3.分别配合不同版本的时钟盘、高/低阶交叉盘、EMU盘进行试验。

测试预期结果:参见1.1、1.2、1.3测试项测试结果网管上各单盘能正确上报各告警、性能,单盘工作稳定,不会出现黑盘现象备注:1.在部分槽位,当主用时钟工作时GE-2A业务不通;2.GFF1配合R1E版本的EMU出现黑盘现象1.3、混插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在同一子框上插不同的业务盘,各种单盘能否正常工作,各单盘是否会相互影响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设备和仪表连接方式同1.1测试方法:1.连接测试配置。

2.根据不同系统将单盘所在子框配上各种不同单盘,主要测试单盘相邻槽位和对偶盘位。

3.配置以太网业务对通;4.配置系统上其他业务对通;5.采用相应仪表观察各种业务;6.对以太网盘和其他业务接口盘进行“下配置”、“读状态”、“获取性能”等操作;7.分别拔插以太网盘和其他业务接口盘;8.采用仪表稳定观察至少12小时。

测试预期结果:第5步:各单盘业务通信正常,无误码或者丢包现象;第6步:各业务之间不能相互影响;第7步:各业务之间不能相互影响;第8步:各业务稳定无误码或者丢包现象。

网管上各单盘能正确上报各告警、性能,单盘工作稳定,不会出现黑盘现象备注:1.GFF1、GFSW2配合R1E版本的EMU出现黑盘现象;2.GE-2A、GFF1拔插导致TUX和E1业务中断;3.ESD1与E1盘拔插相互影响;4.GFC1拔插影响对偶槽位业务误码、丢包;1.4、满框测试测试目的:按最大系统配置插满待测单盘,测试各单盘以及系统的工作情况。

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如图连接被测设备和仪表测试方法:1.如图连接测试配置。

2.将以太网盘配置在NE1所有可用盘位,在NE2的其余槽位采用其他业务盘填充;3.配置NE1、NE2各种业务对接,保证各单盘满负荷工作。

4.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总流量为设置带宽的95%,稳定观察24小时5.其他业务也采用相应仪表同时进行稳定观察。

测试预期结果:各业务都没有误码或者丢包现象。

网管上各单盘能正确上报各告警、性能,单盘工作稳定,不会出现黑盘现象备注:1.在部分槽位,当主用时钟工作时GE-2A业务不通;2.GFF1、GFSW2配合R1E版本的EMU出现黑盘现象,在某些槽位特别严重;1.5、时钟盘切换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在时钟盘失效后,单盘的处理情况。

时钟切换时,要求单盘能够自动选择可用时钟盘。

在时钟完全失效再恢复后,单盘可以自动恢复。

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单盘和仪表的连接方式同1.1。

测试方法:1.如图连接测试配置。

2.设备和仪表的配置方法同1.1。

需要保证单盘工作在满负荷情况下3.拔插主用、备用时钟盘切换时钟4.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5.使用网管对时钟进行软切换6.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7.时钟盘从无到有。

拔出主用和备用时钟盘,先插回主用时钟盘或者先插回备用时钟盘。

8.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测试预期结果;单盘应该可以适应时钟源有跳变的情况,且在时钟源恢复后能够正常工作。

备注:1.在部分槽位,当主用时钟工作时GE-2A业务不通;2.GFF1配置最大帧长度大于1518字节后,切时钟导致业务中断;3.开启LCAS功能后,切时钟导致业务中断;4.GFF1、GFC1、ESD1切时钟时单盘出现复位,业务瞬断时间超出1分钟,太长;5.当两块XCU盘都拔掉再上电后,ESD1无告警,但是业务不通,单盘需要重新复位;1.6、交叉盘切换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在交叉盘失效后,单盘的处理情况。

交叉盘切换时,要求单盘能够自动选择可用交叉盘。

在交叉盘完全失效再恢复后,单盘可以自动恢复;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设备和仪表的连接方式同1.1。

测试方法:1.如图连接测试配置。

2.设备和仪表的配置方法同1.1。

需要保证单盘工作在满负荷情况下3.拔/插主用、备用低阶/高阶交叉盘进行切换,4.稳定后,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5.使用网管对交叉盘进行软切换。

6.稳定后,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

7.交叉盘从无到有,拔出主用和备用交叉盘,先插回主用交叉盘或者先插回备用交叉盘8.稳定后,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

测试预期结果:单盘应该可以适应交叉盘切换情况,且在交叉盘恢复后能够正常工作。

备注:1.7、SDH保护倒换测试测试目的:验证单盘是否能在低阶通道保护、高阶通道保护、两纤复用段保护、盘保护等情况下正常工作。

连接示意图:连接情况说明:设备和仪表的连接方法同1.1测试方法:1.如图连接测试配置。

2.配置各被测设备业务对接。

3.配置NE1与NE2为通道保护环或复用段环,等待恢复时间设定为2分钟。

4.仪表发送数据配置同1.1。

稳定观察8分钟无丢包后,开始以下倒换功能测试。

5.通过拔纤、拔盘切断业务的主用通道,或者使用控制命令使业务倒向备用通道。

6.稳定后停止发包,用“倒换时间=丢包数÷发包速率”计算保护倒换时间。

7.然后使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

8.恢复业务的主用通道,等待业务自动恢复,或在网管上使用控制命令让业务强制恢复主用通道。

9.稳定后停止发包,用“倒换时间=丢包数÷发包速率”计算保护倒换时间。

10.然后使用仪表发送随机字节的数据包,稳定观察8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