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降解希瓦氏菌
海洋石油污染的克星——石油降解菌
海洋石油污染的克星——石油降解菌作者:激扬来源:《石油知识》 2017年第3期激扬随着海上石油开发步伐的加快,海上石油运输日益频繁,油井溢油、运输船只的泄漏原油、沿海炼油企业的排污等事故也逐年增多。
石油一旦泄漏进入海洋之后会对海洋生态产生多方面的危害。
目前,出现海洋受到石油污染的事故时,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然而在实现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过程中,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多种突出优势成为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生物修复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中,石油降解菌的作用无疑是该项技术的核心。
生物降解的好处相对于物理化学法降解受石油污染的海域,生物降解途径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途径,更能受到公众的认可;生物降解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 2O等无机分子或易被水生生物利用的简单小分子;在海洋溢油事故中,大量研究发现,通过人工筛选、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石油烃类的生物降解,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无污染等特点。
据不完全调查,生物修复的方法可节省大约50%~70%的费用石油降解菌群有哪些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降解石油的菌群并不多,但是一旦受到污染大部分菌群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降解菌群得以迅速增长。
而在海洋内,目前已经发现1 0 0 多个属, 2 0 0 多种的石油降解菌,这些菌群中包括细菌、真菌、海藻、霉菌等,其中细菌7 9 个属、蓝细菌9 个属、真菌1 0 3 个属和海藻1 9 个属。
我国学者近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冷杆菌对原油具有降解能力,主要有细菌类的无色杆菌属( A c h r o m o b a c t e r ) 、不动杆菌属;真菌类的金色担子菌属( A u r e o b a s i d i u m ) 、假丝酵母属( C a n d i d a ) 等;霉菌类的青霉素( P e n i c i l l i u m )、曲霉属(Apergillus)等以及酵母菌类的红酵母菌属( Rhodotorula)、毕赤氏酵母菌属(Pichia)等。
石油降解菌简介
产品名称
BOMZ-1微生物菌剂
产品成份
芽孢杆菌酵母菌属微球菌属生物酶菌种活化剂
产品性状
粉状乳白色具香味
产品规格
1公斤/袋
产品价格
6000元/袋
产品特点
•纯天然菌族和酶不会遗传变异、不致病,经FDA-GRAS认证,对动植物和人体无害。
•配方都添加适当的生物酶以解决原油乳化加快修复过程
•采用微胶囊封装工艺,可使每克产品中活菌含量达到30-300亿
•盐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适用,最高可耐受4%的盐度。
•抗毒性:可以较有效地抵抗化学毒性物质,包括氯化物、氰化物和重金属等。
注意:当受污染区含有杀菌剂时,应预先研究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
使用方法
原油重度污染土壤修复:
•确定土壤结构类型,对土壤进行翻松。
•检测pH,调整到6.6-7.4。
•污染土壤投加有机肥调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5%后喷洒水溶性复合肥至少将C:N:P调整到100:5:1。
•残余剩余污染物可降低到极低水平,不产生二次污染,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土壤环境。
•可修复偏远地区,不能使用传统设备的地方。
液体菌剂
产品名称
BOMZ-Y微生物菌液
产品成份
芽孢杆菌酵母菌属微球菌属硅酸盐菌根瘤菌菌根菌光合细菌生物酶菌种活化剂
产品性状
棕色液体具香味
产品规格
25公斤/桶
产品价格
20000元/桶
原油中轻度污染土壤修复:
•确定土壤结构类型,对土壤进行翻松。
•检测pH,调整到6.6-7.4。
•喷洒水溶性复合肥至少将C:N:P调整到100:5:1。
•将本产品溶解后,溶液均匀泼洒在土壤上,翻耕一次。
•播种植物来调控土壤含水率,同时通过根系向土壤输送氧气。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技术原因,石油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导致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会给土壤、水体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石油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
在分离鉴定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时,可以通过勾兑稀释法、平板培养法、PCR-DGGE等方法进行。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或18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从而得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信息。
二、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降解特性1. 石油降解菌的鉴定与筛选通过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石油降解能力的筛选,可以得到一系列优势菌株。
这些菌株能够利用石油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代谢途径进行石油降解。
也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和亚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降解机理奠定基础。
2. 石油降解代谢途径石油降解菌在降解石油时通过一系列代谢途径将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研究石油降解菌的降解代谢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关键酶系。
例如土壤细菌通过菌体内特定的酶类来打破石油烃的碳链,将其降解成较小的化合物,并进一步利用获得能量。
三、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应用前景1. 石油降解生物技术石油降解微生物可以应用于生物处理和生物修复技术中,通过引入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这种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中。
2. 石油降解酶的应用石油降解微生物中产生的酶在石油降解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应用这些酶可以实现高效的石油降解。
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 鉴定及其石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2)pH值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在pH值为7.0时,菌株X的降解效率最高, 达到60%以上。当pH值偏离7.0时,其降解效率明显下降。
(3)盐度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在低盐度条件下,菌株X的降解效率较高。 随着盐度的增加,其降解效率逐渐降低。当盐度超过5%时,其降解效率显著下降。
(4)产物分析:利用GC-MS等技术,我们对菌株X降解石油烃的产物进行了 分析。结果显示,菌株X能够将石油烃主要降解为脂肪酸、酚类化合物等中间产 物。这些中间产物在进一步降解过程中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石油烃的 生物修复。
2、筛选流程:首先,采集油污土壤和石油废水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其次, 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最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种类。
3、鉴定步骤: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利用细菌分类学 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最终确定菌株的种属。
4、石油降解特性分析: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测 定不同时间点石油烃类物质的含量,计算菌株的降解速率和降解效率。
1、菌株筛选
从石油烃污染地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法,经过多步筛选,获得具 同温度、pH值、盐度等条件下,对菌株降解石油烃的能力进行测定。通 过改变环境因素,观察其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GC-MS)等技术,对菌株降解的产物进行分析。
参考内容
一、引言
石油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和降解对全球 碳循环和环境生态有着重要影响。厌氧降解菌在石油烃的降解过程中扮演着关键 角色。本次演示旨在筛选出具有高效石油烃厌氧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 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石油降解菌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石油降解菌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包括海洋油污染,这种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石油降解菌的发现以及对其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为海洋油污染的治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石油降解菌,是指能够利用石油为唯一碳源利用的微生物。
石油降解菌的代谢途径因种类不同而异,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利用石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产生生长能量和维持生长维度的芳香族代谢途径;二是利用脂肪族化合物代谢获得生长能量和维持生长维度的脂肪族代谢途径。
对于芳香族化合物代谢途径,石油降解菌的分子机制已经相对明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通过间歇性氧化途径代谢芳香族化合物的Pseudomonas菌株。
Pseudomonas菌株利用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骨架,产生内源性的好氧代谢中间体,不断利用辅基酶A进行代谢反应,最终代谢产生了乙酰辅酶A和丙酮酸。
此外,还有一些石油降解菌是利用芳香族化合物的邻核或者间核位进行代谢,代谢产物有时候会进入苯酚类或者羟基多环芳烃类。
对于脂肪族化合物代谢途径,石油降解菌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土地上分离出的一种广泛存在的绿色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2F2,其代谢特征为利用双酚A类化合物。
这种细菌利用许多类型的双酚A作为其唯一的碳源,利用产生的辅酶A,利用类似芳香族化合物代谢途径的间歇性氧化途径进行代谢反应,分解生物碱基和产生蒽醌和亚甲基蒽醌等中间代谢物。
这些代谢物是相当有毒的,为了保证细胞的生存而不致于受到中毒的影响,Sphingomonas sp.细胞利用一种特殊的运输蛋白,它能将有毒代谢物从膜外运输到膜内,保持代谢通畅。
总体来说,石油降解菌的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通过对石油降解菌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石油降解的机理,为海洋油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保障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况
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况*李丽张利平**张元亮(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定071002)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的研究情况,分别就石油烃类化合物各组分微生物降解率、不同组分的微生物代谢途径、降解菌种类、降解性质粒、工程菌构建以及生物修复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Q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2654(2001)0520089204自1969年发生第一次超级油船失事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40处大的海洋泄漏,据估计每年都有千万公吨以上的石油污染世界海洋,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
石油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刺激他们发明有效的技术方法对之进行治理。
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已研究得比较成熟,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虽仍有很大争论,但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天然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已成为消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的主要机制[1]。
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对微生物降解的敏感程度石油烃类化合物可分为4类:饱和烃、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沥青质(苯酚类、脂肪酸类、酮类、酯类、扑啉类)、树脂(吡啶类、喹啉类、卡巴胂类、亚砜类和酰胺类)。
许多学者对各成分的微生物降解率进行了研究[2],认为饱和烃的降解率最高,其次是低分子量的芳香族烃类化合物,高分子量的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树脂和沥青质则极难降解。
不同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率模式是:正烷烃>分枝烷烃>低分子量芳香烃>多环烷烃。
但此模式也并非是通用的。
如Jones等(1983)就发现海洋沉积的粗油中芳香烃的降解率要高于n2烷烃。
石油烃类化合物组成成分的差异影响其生物降解率。
低硫、高饱和烃的粗油最易降解,高硫、高芳香族烃类化合物的纯油则最难降解。
粗油降解后总是留下一些复杂的残留物,(主要是沥青质),但其并不会产生生态毒性作用,因此,对烃类化合物降解的研究主要还应集中于毒性较强的芳香族化合物。
石油降解菌.ppt
• 环烷烃在石油馏份中占有较大比例,首先经混合功能的氧 化酶(羟化酶)氧化产生环烷醇,然后脱氢得酮,进一步氧 化得到酯,或直接开环生成脂肪酸。 真菌和细菌降解石油烃类化合物可形成具有不同的立体化 学构型的中间产物。真菌将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成反式二 醇,而细菌几乎总是将之降解成顺式二醇
• 在环烷烃中又以环己烷和环戊烷为主,没有末端 烷基环烷烃,它的生物降解原理和链烷烃的次末 端氧化相似。 • 首先混合功能氧化酶(羟化酶)氧化产生环烷醇, 然后脱氢得酮,进一步氧化得内酯,或直接开环, 生成脂肪酸。以环已烷为例,其生物降解的机制 为:混合功能氧化酶的羟化作用生成环已醇,后 者脱氢生成酮,再进一步氧化,一个氧插入环而 生成内酯,内酯开环,一端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 再氧化成羧基,生成的二羧酸通过β-氧化进一步 氧化共三个阶段 1. 和葡萄糖一样,脂肪酸参加代谢前也先要活化。其活化形式 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活化的酶是脂酰CoA 合成酶。 活化后生成的脂酰CoA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分子中有高 能键、性质活泼;是酶的特异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大,因 脂酰CoA合成酶又称硫激酶,分布在胞浆中、线粒体膜和 内质网膜上。胞浆中的硫激酶催化中短链脂肪酸活化;内 质网膜上的酶活化长链脂肪酸,生成脂酰CoA,然后进入 内质网用于甘油三酯合成;而线粒体膜上的酶活化的长链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β-氧化
对于存在烷基取代环烷烃的微生物降解,其生物降解的途径 与无取代基的环烷烃相同,当环被打开后,再以支链脂肪酸 方式进行分解。
绝大多数研究表明,能够氧化环烷烃的微生物,并不能在 环烷烃上生长,常见的是能转化环已烷为环已酮的微生物 不能内酯化和开环,而能将环已酮内酯化和开环的微生物 却不能转化环已烷为环已酮。要使环己烷彻底矿化,还需 要多个微生物和多个酶系统参与。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在石油的采运、储运、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石油泄漏和溢出等事故,导致严重的石油污染问题。
石油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存在一定浓度的石油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对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对于解决石油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探讨石油污染土的生物修复技术,为石油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在石油污染土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蓝藻等。
根据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在营养需求上的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富集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1. 细菌的分离鉴定细菌在石油污染土中是主要的降解菌,通过对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能够确定污染土中的细菌种群。
首先,可采取Dilution Plate法将不同稀释程度的土样涂布于富集培养基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后,从菌落形态及色素等方面进行初步的鉴定。
然后,可通过菌落PCR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一步鉴定和分类。
石油污染土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和降解途径,是研究石油污染土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
根据微生物降解路径的不同,可以将石油污染物降解成不同的产物,如二氧化碳、水、甲烷、醛、酮等。
1. 细菌降解特性细菌在石油污染土中是主要的降解菌。
其中,硫氧化细菌能够利用污染土中的硫化物对石油进行降解;芳香族细菌能够通过羧化、水解等途径将石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降解成较小的芳香族化合物。
同时,细菌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微量元素和氨氮等,有些可以促进污染土的生化过程,有些则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真菌在石油污染土中也有重要的降解作用。
真菌能够分泌多种外生酶,如过氧化物酶、脱氢酶等,对石油中的烷烃和芳香族化合物进行降解。
同时,真菌具有很强的氧气吸收能力,可以加速石油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从而实现石油的清除。
三、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治理中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机制将有害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环境修复技术。
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低温降解机制
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低温降解机制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低温降解机制引言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其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事故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而荒漠地区是全球范围内石油开采的重要区域,因此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低温降解机制。
一、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荒漠地区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极端干旱、高温和低营养度等因素给荒漠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挑战。
然而,一些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石油降解菌在荒漠土壤中得以繁殖。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了多种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如不动杆菌、假单胞杆菌等。
二、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的生物学特性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首先,这些菌株对较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菌株在生活环境中能够分泌一定酶系,使石油分子得到降解并利用。
其次,这些菌株能够耐受高温、低温和高盐等环境条件,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最后,这些菌株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能够在荒漠土壤中取得生存空间。
三、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的低温降解机制低温是荒漠地区的一种常见气候特征,也是影响石油降解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能够适应低温环境,并产生特殊的降解酶系统。
这些降解酶系统中包括多种酶,如脂肪酶和过氧化酶等。
这些酶能够在低温下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降解石油中的有机物质。
结论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这些菌株能够耐受极端环境,通过分泌特殊的降解酶系统实现对石油类物质的降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菌株具有在低温环境下降解石油的能力,这为荒漠地区的石油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另外,对于荒漠地区的石油开采和运输环节,应加强监管和控制,减少事故频发,保护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环境。
同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加强对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低温降解机制的探索,对于提高石油污染治理的效率将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具有适应能力强、耐受极端环境的特点,能够分泌特殊的降解酶系统,在低温环境下降解石油类物质。
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提纯及简单应用
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提纯及简单应用内容简介:“油田采出水”,也称“油田污水”。
油田污水中不仅含有原油,还溶进了地层中各种盐类、悬浮物、有害气体和有机物,BOD5/ COD Cr 值仅有0. 15~0. 3 左右。
在原油处理时还掺进了大量高分子化学药剂,形成一种特殊的难降解的有机废水。
就此状况及特点,及目前应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各种生物处理方法,以及生物处理的原理表明,高效原油降解菌和生物处理构筑物相结合的生物深度处理技术是国内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随着生物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处理方法被应用于油田污水的处理,并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高效降油菌、石油污染土壌、接种、提纯、生物修复正文: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含油废弃物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对其进行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80年代以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具有费用省、操作简单和环境影响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并得到广泛应用。
土壤中广泛分布着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它们在土壤生物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数量上相差很大。
土壤中降解石油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染物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
它们能够适应环境,然后进行选择性富集并发生遗传改变,从而导致烃类降解细菌所占比例及编码降解烃类基因的质粒数量增加。
有报道指出,降解烃类的微生物一般只占微生物群落总数的不到1 %,而当有石油污染物存在时,降解者的比例增加到10 %。
此方法基本实现对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类型的污染修复的相应处理手段,研究结果为含油废弃物的土壤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了试验依据。
优质石油降解细菌的培养筛选方法菌种的采集: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的细菌培养基:NH4NO32g , K2HPO41. 5g, KH2PO43g,MgSO4·70H2O 0. 1g,无水CaCl20. 01g,Na2EDTA·2H2O 0. 01g,原油1g,蒸馏水: 1000mL,pH值7. 2~7. 4.操作方法(即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分离、纯化):取一定量的石油污染土样接入装有100mL 培养基的250mL 三角瓶中,于30℃、160 rmin- 1条件下在摇床中培养7d,然后取一定量的上述培养液接入装有100 mL 新鲜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 30℃、160 r·min- 1条件下摇床中培养7d;如此共3次。
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摘要]石油烃降解菌,是一种能在油水表面上生长而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因土壤和近海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原料,所以在近海和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菌的密集度较高,然而,由于远海中会缺乏N、P等营养物质,所以石油降解菌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制约。
当海水一旦受到石油的污染后,降解菌就不能很快消除污染物,所以培养适应能力和降解率高的石油降解菌是解决石油污染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石油污染;石油烃降解菌;石油烃(TPH),微生物作为现代工业的关键燃料和原料,石油及其加工品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军事、交通等各行业,但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同时也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据初步统计,由于各种原因,全世界每年有约1.0×107t的石油进入海洋环境中,我国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达1.15×105t[1]。
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和处理技术的落后,大量含石油类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的被排入到生态环境中,严重了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尤其是土壤和海洋系统。
虽然石油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来源,但伴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要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完整的治理,并使它在短时间内达到可耕作的标准水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污染土壤的各种治理的方法中,微生物修复法对环境破坏性小而且消费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为污染土壤的修复带来技术上的更新,也为解决石油污染问题带来新的希冀。
但是,从污染性质来看,即使油井关闭后,其对环境的影响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2]。
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大主要媒体对这一问题均作了大量专题报道[3]。
一、土壤石油污染的来源石油污染,一般指原油的初级加工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等)以及各类石油的分解产物所造成的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指通过改变微生物外部生活环境和依照生物自身的遗传变异规律提高石油降解速度和程度的一种修复方法。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手段多样化、降解程度高、代谢旺盛且代谢物无毒害的特点,被认为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最有前途的和对土壤修复较为彻底的污染修复技术。
一、土壤中石油降解微生物种群组成自然界中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圈、水圈等圈层中。
许多微生物具有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而生长的能力。
到目前为止,己查知能降解石油中各种烃类的微生物共约100余属、200多种,他们分属于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以至藻类。
土壤中最常见的石油降解细菌群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节核细菌属(Arthrobacter)、产碱杆菌属(AIcaligene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无色菌属(Aomo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最常见的石油降解真菌种群数由高到低: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森田属(Mortierella)。
二、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石油污染物进入降解微生物的细胞膜后,通过三种同化作用被降解: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作用。
一般情况下,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好氧生物的降解作用,利用石油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土著菌种或者向受污染的土壤中施加经过驯化的微生物,在C/N适当的情况下,微生物将石油类物质中的烃类代谢为不饱和脂肪酸同时产生某些双键的位移或产生甲基化,形成脂肪酸,加速新陈代谢,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发生氧化作用,脱氢生成水和CO2。
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并不能简单看作某一同化作用,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石油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石油污染造成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着土壤的生态功能和植物生长,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生物种群之一,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降解石油、恢复土壤生态平衡。
对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环保价值。
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是研究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离鉴定可以得到土壤中的各类微生物菌种,进而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为后续的降解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在这一研究领域,现阶段主要采用传统的培养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传统的培养分离技术包括稀释涂布法、滤膜法、极地培养法等,可以分离出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在菌种的分离鉴定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则能够通过PCR扩增、1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对微生物菌种进行分类鉴定,明确其系统学位置和亲缘关系。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特性,是指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能力和特点。
研究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氧化、生物降解等途径将石油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转化为细胞生物量、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从而实现对石油的降解。
微生物的降解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环境条件、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石油的化学成分等。
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菌种中,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主要包括石油降解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研究显示,这些微生物通过产生各种各样的酶类来降解石油中的碳链化合物,其中包括脂肪类、芳香烃类、腊肪类等。
这些微生物还可以在缺氧环境下,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增加石油与水的接触面积,促进石油的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治理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开发高效的生物修复剂和生物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个降解染料的希瓦氏菌新种――中国希瓦氏菌
3
广州 广州
"%$$5$) (#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2"$)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广州
"%$态、 生理生化特性和 %2I /J04 基因和 !"#$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面对一株广谱高效染料降解
5"5
生理生化特征
其最 菌株 D)W 能在 W1 Y W$1 的温度下生长, 适生长温度范围为 !$1 Y 0$1 。其生长 \@ 范围为 最 适 生 长 \@ 为 BL$。 最 适 生 长 的 \@"L$ Y )$L$, 当 IO%: 浓度大于 (/ 时, 生 IO%: 浓度为 $/ Y */ , 长被抑制。 菌株 D)W 对偶氮类染料和蒽醌类染料均具有 较强的脱色能力。在浓度为 *$+,-. 的偶氮类染料 酸性大红培养液中, 经 WX 反应后, 脱色率达到 #(/ 以上。对酸性大红的最高作用浓度高达 !$$$+,-.。 在浓度为 *$+,-. 的蒽醌染料活性艳蓝培养液中, 经 脱色率达到 ##/ 。当活性艳蓝的浓度 )*X 反应后, 提高至 )$$$+,-. 时, 菌株的脱色率仍高达 ("/ 。 菌株 D)W 具有兼性厌氧生长的能力, 氧化酶和 接触酶为阳性, 能液化明胶、 H^KK4 W$ 和 H^KK4 B$, 产生 @! G, 能以 D, .?乳酸钠为电子供体还原硝酸盐、 亚硝酸盐、 硫代硫酸钠和铁氧化物, 不能利用硫酸铵 和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生长。菌株 D)W 能发酵葡萄 糖, 能利用大多数的碳源, 如 D?半乳糖、 D?葡萄糖、 蔗糖、 丙 酸 钠、.?亮 氨 酸 等。 菌 株 D)W DI> 的 (7 8 %)+9:/ 的含量为 W#L0/ 。 5’6.67 细菌自动 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的结果发现, 菌株 D)W 与希瓦氏 菌属 的 0&’1*2’,,* 345(’6*%)’2$ 具 有 较 高 的 相 似 性。 有关菌株 D)W 与希瓦氏菌属中相关菌种的生理生 化特性的比较见表 )。 在菌株 D)W 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多, 其次是 异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为 含量分别为 3V9?)* _ $,)( _ )" "[,)* _ $ 和 )( _ $, , , 和 。菌株 !!L#0/ )*LB!/ )*L"(/ #LB!/ D)W 和 希瓦氏菌中相关菌种的主要脂肪酸组成见表 !。 5 " # 以 !02 3&’( 序列和 !"#$ 基因序列同源性为 基础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采用 5.>GH 将菌株 D)W 长 )WWBR\ 的 )(G 2PI> 基因序列与 7K45O4Q 中已登录的基因序列进行比
超级细菌分解石油的原理
超级细菌分解石油的原理
超级细菌分解石油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其代谢能力中的酶来降解石油化合物。
这些细菌具有特定的酶系统,可以将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被细菌吸收和利用的简单化合物。
首先,超级细菌会产生一些外源性酶,如脂肪酶和氧化酶等。
这些酶可以降低石油中化合物的表面张力,加速石油的分散和溶解。
其次,超级细菌会通过酶的活性将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降解为较小的碳链结构,例如脂肪酸和芳香化合物。
这些酶在细菌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细菌将复杂的石油化合物分解为可利用的能源来源。
最后,这些分解产物可以通过超级细菌的代谢途径进一步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细菌生长和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超级细菌分解石油的能力通常需要具备适当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氧气水平和营养物质。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科学家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细菌的代谢途径,增强其分解石油的能力。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
引言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石油日渐成为我过的主要能源,且需求量日益增大。
研究表明,石油生产和运输环节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且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多大八十万吨。
由于石油的粘度大、粘滞性强,会再短时间内形成小范围的高浓度污染,长期的石油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减少土壤肥力,阻碍植物生长。
同时,石油中所含的多环芳香烃具有“三致”效应,一些挥发组分能引起人体麻醉、窒息和化学性肺炎等疾病。
因此,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目前,针对石油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修复法,但物理方法修复费用较高,耗材较多:化学方法会使用大量化学淋洗剂,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相较而言,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生产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视为一项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
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无论是DNA文库的建立,还是多态性分析方法的进步,都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
既然生物修复法有诸多优点,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其特性。
本文则是着眼于环境样品,分离筛选其中的石油降解菌,以扩大培养进行更大规模的石油降解。
摘要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可逐渐改变自身的代谢条件以适应环境。
即以石油烃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同时将石油烃降解。
因此在这种土壤中存在着可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但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分离是生物法处理石油污染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考虑,以长期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为菌源,从中筛选、分离出高效的石油烃降解菌。
要降解哪里的石油就用哪里的土壤培养石油降解菌。
目前,国内对极端条件下石油降解微生物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低温、耐盐的石油降解菌,中国北方的大部分湿地,盐碱程度比较高,成年气温较低。
无论是来源于海上还是来源于石油化工的污染都比较严重。
本文针对大连开发区因石油泄露而被污染的白石湾,就地选取材料进行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以及分离研究。
一、技术路线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催化降解偶记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动进行的过程。
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
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一、引言石油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的石油污染处理方法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发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的相关内容。
二、研制目标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制目标是开发一种能够高效分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菌剂,具备以下特点:具有高降解效率、广泛适应性、快速生长繁殖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三、研发过程1. 菌株筛选:通过采集不同环境中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理生化方法筛选出具有高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
2. 菌株培养: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培养,优化培养条件,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3. 遗传改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对菌株进行改良,提高其石油降解效率和抗逆能力。
4. 菌剂制备:将优化后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和提取,制备成石油降解菌剂。
5. 降解效果评估:利用室内和野外模拟实验评估石油降解菌剂的降解效果和稳定性。
6. 安全性评估:对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7. 产业化推广:将研发的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进行产业化推广,建立生产线并进行市场推广。
四、研发关键技术1. 菌株筛选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理生化方法筛选具有高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
2. 培养优化技术:通过调节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等因素,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3. 遗传改良技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对菌株进行改良,提高石油降解效率和抗逆能力。
4. 菌剂制备技术:将优化后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和提取,制备成石油降解菌剂。
5. 降解效果评估技术:利用室内和野外模拟实验评估石油降解菌剂的降解效果和稳定性。
6. 安全性评估技术:对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7. 产业化推广技术:建立生产线并进行市场推广,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五、项目应用前景高效智能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株真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株真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研究李毅然【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6【摘要】以F3(Trichodermasp.)、F5(Aspergillussp.)、F6(Aspergillussp.)为石油降解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石油浓度、振荡速度、初始pH、菌液投加量对各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各微生物降解石油以及它们自身的生长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单菌降解石油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为利用微生物治理石油污染环境提供了一些基本理论数据.%F3(Trichoderma sp.),F5(Aspergillus sp.),F6(Aspergillus sp.) were used to biodegrade crude oil.A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reseach how much the fungi were affected during the oil-biodegradation by the various factors follow as temperature,oil concentration,rotation rate,initial ph acidity and fungi quantities.The experiment resulted that the factors had great effect on oil-biodegradation and microbial growth.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datum and obtained the optimal singe-factor conditions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This study aimed at providing some basic theories for the improving of crude-oil-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by fungi.Fig 8,Tab 2,Ref 13.【总页数】5页(P64-68)【作者】李毅然【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1【相关文献】1.铁·镁·钙元素对白腐真菌生长及降解石油的影响 [J], 谭丽泉;黄敏;余梅;梁俊豪2.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石油的影响 [J], 黄敏;谭丽泉;余梅;吴玉宜3.影响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研究[J], 刘芳明;缪锦来;臧家业;董春霞;王以斌4.臭氧对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刘芳;李萌萌;卞科5.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J], 白洁;崔爱玲;吕艳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2期极地研究Vol.21,No.2 2009年6月CH I N ESE JOURNAL OF P OLAR RESE ARCH June2009研究论文影响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研究刘芳明1,2 缪锦来1,2 臧家业1 董春霞3 王以斌1,2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61;3颐中(青岛)实业有限公司,青岛266021)提要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海水海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一株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并对影响其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pH、温度、盐度、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希瓦氏菌可作为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生物修复的菌源,其生长和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7.5,温度15℃,盐度6%,摇瓶装量80m l,最佳氮源硝酸铵,最佳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和生物降解率。
关键词 南极海洋 低温降解菌 柴油 生物降解 环境因素0 引言随着海上石油开采、运输和各类交通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中石油烃污染物逐渐增多,而大规模溢油事件也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及近岸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由于自然微生物的生物修复是清除海洋石油烃污染的一种重要机制[1],因此备受关注。
国内研究者对海洋中温降解菌的生物降解曾进行了广泛研究[2—4],但对低温环境中石油烃降解研究较少。
南极低温微生物资源丰富,从中获取低温降解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已从南极海洋中分离筛选得到不同种属的降解细菌,如Ha lo m onas[5]、R hodococcus[6]和Sphin2 go m onas[7],有的降解菌可以在4℃条件下降解烷烃[8],甚至在更低的温度条件下降解多环芳烃[9],为低温环境石油烃污染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柴油是一种复杂的蒸馏混合物,内含碳原子数为C9—C20范围的石油烃,因此是研[收稿日期] 2008年11月收到来稿,2009年2月收到修改稿。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6107)资助。
[作者简介] 刘芳明,男,1978年出生。
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修复研究。
28极地研究第21卷究碳氢化合物生物降解的优良底物[10]。
本研究以市售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低温降解石油烃的细菌,并对影响其生长和石油降解率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以期为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 细菌样品所用样品于2001年11月—2002年3月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共50个,菌株编号分别为NJ29—NJ60,NJ280—NJ297。
1.2 培养基1.2.1 2216E液体培养基酵母粉,1g;蛋白胨,5g;磷酸铁0.1g;过滤海水,1000mL;pH,7.0—7.5。
1.2.2 2216E固体培养基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加1.5%琼脂即可。
1.2.3 筛选、发酵用无机盐培养基(MMC)NaCl,24g;MgS O4・7H2O,7.0g;NH4NO3,1.0g;KCl,0.7g;KH2P O4,2.0g; Na2HP O4,3.0g;蒸馏水,1000mL;pH7.4。
灭菌后补以适量柴油,摇匀。
1.2.4 MMC固体培养基MMC液体培养基加1.5%琼脂,灭菌并待培养基凝固后,用移液枪吸取适量柴油,涂布均匀。
以上培养基灭菌条件均为121℃湿热灭菌20m in。
试剂均为分析纯;海水取自胶州湾,经沉淀灭菌后备用;柴油为市售0号柴油,经0.22μm滤膜过滤灭菌后备用。
1.3 南极低温降解菌的筛选将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南极细菌活化后,菌液以5%接种量接至2216E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从培养液中移取1mL培养液,转接到添加柴油的2216E液体培养基中,连续驯化培养3次后,取1mL培养液到MMC液体培养基中。
以不接种的MMC做空白对照,置低温摇床培养箱,8℃,120r/m in条件下,振荡培养15d。
挑取摇瓶中显现浑浊的样品,吸取样品液0.1mL,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涂布于MMC琼脂平板,置恒温培养箱中8℃下培养7d。
能够在MMC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被视为南极石油烃低温降解菌。
1.4 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生长曲线的测定移取5.0mL活化的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菌液,加入装有100mL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MMC液体培养基三角烧瓶中,于15℃,120r/m in振荡培养,每隔24h取样;以未接菌的MMC液体培养基做空白,光电比浊法[11]测540n m处的吸光值(OD)。
以培养时540nm间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菌株在该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1.5 环境因子影响的实验测定1.5.1 pH对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用1mol/L HCl或1mol/L Na OH调节2216E液体培养基的pH值依次至5、6、7、8、9和10,分别接种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于15℃,120r/m 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 m 和540n 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降解率计算参照文献[12]。
1.5.2 温度对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将MMC 液体培养基的pH 值调节为7.5,分别接种,设温度依次为0、10、15、20、30和35℃,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发酵培养,120r/m in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 m 和540n 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1.5.3 盐度对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用NaCl 溶液调节MMC 液体培养基的盐度依次至4.0%、5.0%、6.0%、7.0%、8.0%和9.0%,分别接种NJ49,于15℃,120r/m in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m 和540n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1.5.4 通气量对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在6只250mL 摇瓶中分别装入20、50、80、100、120和150mL MMC 培养基,培养基的pH 值调节为7.5,分别接种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于15℃,120r/m in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 m 和540n 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1.5.5 氮源对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选取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作为氮源,其浓度均为1.0g/L,接种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于15℃,120r/m in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m 和540n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1.5.6 磷源对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选取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做为磷源,其浓度均为0.1g/L,分别接种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于15℃,120r/m in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 m 和540n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1.6 表面活性剂对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降解率影响的测定在MMC 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 AB )、十二烷基磺酸钠(S DS )、鼠李糖脂、鼠李糖脂+S DS,其浓度均为100mg/L,分别接种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于15℃,120r/m in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样,分别于250nm 和540nm 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降解率。
2 结果与分析2.1 南极低温降解菌的筛选经过3次的驯化培养和15d 的筛选培养后,发现所有样品中有4个摇瓶里的培养液变得浑浊,表明经过驯化培养后,4株南极细菌,即NJ41、NJ44、NJ49、NJ289,能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低温(8℃)进行生长,其中NJ49生长态势最好,见图1。
通过16S r RNA 分子鉴定,已确定NJ49属于希瓦氏菌属(数据未发表),NCB I Gene Bank 序列号为EU788041。
后续实验以希瓦氏菌NJ49为研究对象。
2.2 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曲线测定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的生长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培养4d 后NJ49达到稳定期,此时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峰,生长与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38第2期 刘芳明等:影响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第8d 后,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基本被消耗,生长速率小于死亡速率,细菌数量开始减少,进入衰亡期。
图1 MMC 培养基中的南极细菌NJ49.左:空白对照,右:MMC 培养基Fig .1.Antarctic bacteria NJ49in MMC culture .Left:contr ol,R ight:MMC图2 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曲线Fig .2.The gr owth curve of Antarctic cold 2adap ted degrading bacteria She w anell s p.NJ492.3 培养基初始pH 值对希瓦氏菌NJ49降解率的影响培养基的初始pH 值对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的影响见图3。
可以看出,在pH 5—10培养基条件下,菌株NJ49都能生长和降解;在pH 7—8培养基条件下,菌株生长和降解处于最高状态。
图3 培养基初始pH 对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Fig .3.Effects of culture initial pH on She w anell s p.NJ49gr owth and degradati on efficiency48极地研究第21卷2.4 温度对希瓦氏菌NJ49降解率的影响希瓦氏菌NJ49在15℃时生长量和降解率均达到最高,见图4。
随着温度的增加其降解率开始下降。
在0—25℃时,希瓦氏菌NJ49菌株可以生长并对柴油进行降解,但超过25℃,菌株生长非常缓慢,30℃时已经停止生长。
希瓦氏菌NJ49在0—5℃的低温条件下,可以对柴油进行降解,一般情况下在此低温范围,中温降解菌代谢活性非常低,生长缓慢。
图4 培养温度对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Fig .4.Effects of different te mperture on She w anell s p.NJ49gr owth and degradati on efficiency2.5 盐度对希瓦氏菌NJ49降解率的影响希瓦氏菌NJ49在4%—9%盐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和降解柴油,在6%盐度下,生长和降解达到最高。
随着盐度的增加,其生长和降解受到限制,见图5。
图5 盐度对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Fig .5.Effects of different salinity on She w anell s p.NJ49gr owth and degradati on efficiency2.6 通气量对希瓦氏菌NJ49降解率的影响在250mL 摇瓶中装入50—120mL 培养基时,菌株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量均处于较高的状态;当装量为80mL 时,希瓦氏菌NJ49生长最好,降解率也最高,但随着培养基含量超过120mL,其生长和降解量则大幅度下降,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