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自: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11),948~953
荧光探针法
利用某种能与特定目标分子或离子特异性结合, 且复合后荧光光谱发生显著变化的探针分子,对 细胞样品进行染色,然后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射荧 光,从而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和测量得到金属离 子浓度和分布等信息的方法。
(HOOCH2CH2C)2N
O
O
H
O
N
N
(HOOCH2CH2C)2N
O
+Ca2+ -Ca2+
配体与Ca2+络合后,荧光显著增强
-OOC N
O
-OOC
O
Ca2+ O
H
N
N
-OOC N
O
-OOC
引自:Angew.Chem.Int.Ed.,2007,46,7445
荧光探针方法的优点
灵敏度高(一般用量10-4~10-5mol/L); 选择性好; 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时空分辨率很高; 响应时间短; 操作方便、成本低; ∙∙∙∙∙∙
就可以观察到荧光能量由供体向受体转
移的现象,即用供体的激发波长激发时, 可观察到受体的荧光发射。
基于其它原理的荧光探针
钠离子与大环结合后限制了分子的构象异构,使分子结构具有了更好的刚 性和平面性,从而增强了荧光。
引自:J.Am.Chem.Soc.,2005,127,6956-6957
单光子荧光探针的缺点
荧光探针在检测生物体中 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
有机化学
生物体中的金属元素
Na、K
维持细胞两侧渗透压、形成神经冲动;
Ca
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使人保持镇静;
Zn
对大脑的记忆与思维过程有重要影响;
金属蛋白
(1)含铁蛋白。如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前者具有载 氧、释氧功能,细胞色素C是电子传递体。
光合作用中能量在叶绿素分 子间传递
Zn2+的引入加强了供体 与受体之间的荧光共振 能量转移,导致了荧光 光谱的变化。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PRET)是指在两 个不同的荧光团中,如果一个荧光团(供 体)的发射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团(受体)的
吸收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则当这两个荧 光团间的距离较近时(一般小于10nm),
与结合后,电子供体的HOMO 能级下降,从而供电子能力降 低。荧光猝灭消失。
注意分子结构特点:荧光团与 猝灭基团之间一般以非共轭基 团相连。
电子供体的基态能级高度处于 荧光团的HOMO和LUMO之间。 从而,荧光团被激发后,供体 电子转移到荧光团的HOMO轨 道上,使LUMO轨道上的电子 无法通过辐射驰豫回到基态, 从而使荧光猝灭。
(2) 含铜蛋白。如血浆蓝铜蛋白和质蓝体,前者参与机 体内铜的调节,后者是生物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
(3)铁硫蛋白。是一类含铁、硫的天然原子簇化合物与 蛋白质链上半胱氨酸结合的金属蛋白,如细菌铁氧还蛋 白含Fe4S4原子簇,它是生物体中重要电子传递体。
(4)金属酶。具有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金属蛋白, 常常金属离子位于活性中心,如锌酶。
引自:J.Am.Chem.Soc.,2002,124 (36),10650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FRET)
以485nm做激发波长时,加 入Zn2+前,该分子在518nm 附近显示荧光素基团的特征 发射;而当加入 Zn2+后,发 射峰红移至罗丹明基团的特 征发射峰(590nm)。
引自:Anal.Chem.,2010,82,3108
1、背景干扰较强
生物体中的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的残基以及某些辅 酶也能够被紫外光激发并发出荧光,从而产生背景干扰。
2、对生物体的光损伤较大
紫外光损伤细胞;非辐射驰豫导致自由基(主要是单线态 氧)生成。
3、紫外光穿透能力低
易被细胞内物质吸收。
双光子荧光(TPEF)探针
双光子荧光(TPEF)
质研发、有机wk.baidu.com成人员和大批具备专业背景的销 售人员)。
引自:上海染料,2009,37(5),39~50
国内进行相关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所(部分)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感光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 等等);
高校: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吉林 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 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配位化学、生物化 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出现了 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生物无机化学。其 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内的金属(和少数非金
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痕量金属元
素和生物大分子配体形成的生物配合物,
如各种金属酶、金属蛋白等。侧重研究它 们的结构-性质-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 生命环境内参与反应的机理。
哪些分子具有较强的双光子吸收能力?
1、含有供电子基团(D)和/或吸电子基团(A),且均 通过大的π体系以共轭方式相连;
2、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1)D- π-D
2) D- π-A
3)D- π-A- π-D
4) A- π-A
5)A- π-D- π-A
6)A(- π -D)3
3、增强供/吸电子基团的供/吸电子能力或增加供/吸电子 基团的数目,一般有利于增强双光子吸收能力;
生物体中参与代谢过程的金属离子, 往往以游离态和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因此,其金属离子的浓度及其分布情 况就成为十分关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参数。
如何检测生物体内离子的浓度和分布?
例如,细胞内Ca2+等的检测: 1)核磁共振波谱法; 2)化学修饰电极(电化学探针); 3)发光蛋白法;
4)荧光探针方法(最常用)。
在高强度的激光作用下 ,分子通过一个虚中间 态(寿命约10-16s)同时 吸收两个光子达到激发 态,然后经辐射驰豫发 出荧光,回到基态的过 程。
由于同时吸收 两个光子,在 荧光量子产率 一定的条件下 ,双光子荧光 的强度正比于 激光强度的二 次方。
一个物质的双光子吸收能力用双光子吸收截面(σ2)表示, 一个物质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越大,其双光子吸收能力越强。 σ2单位用GM表示。
荧光减弱:
1、仅含与共轭体系直接相连的吸电子基团;
2、含有可导致荧光猝灭的基团。
如何使探针与客体结合前后发生荧光光 谱的显著变化?
1)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 2)光诱导电荷转移机理(PCT); 3)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FRET); 4)基于其它原理的设计。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
(HOOCH2CH2C)2N
O
O
H
O
N
N
(HOOCH2CH2C)2N
O
+Ca2+ -Ca2+
荧光探针与Ca2+结合后荧光增强
-OOC N
O
-OOC
O
Ca2+ O
H
N
N
-OOC N
O
-OOC
引自:Angew.Chem.Int.Ed.,2007,46,7445
与Ca2+结合前发生光诱导电子 转移(PET),无荧光发射。
有关构效关系的 其它内容,请看:
Angew.Chem.Int. Ed. 2009, 48,3244–3266
镁离子被大环螯合后,使 与共轭体系相连的N原子 的供电子能力下降,从而 使双光子吸收截面显著下 降。
与镁离子结合后,荧光量子 产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但双 光子吸收截面明显下降,故 而荧光势必减弱。
国外权威期刊
Angew.Chem.Int.Ed. J.Am.Chem.Soc. Adv.Org.Chem. Chem.Commun. Org. Lett.
Thank you all for coming You were great audience
识别基团
螯合剂类
Ca2+
-OOC
COO-
-OOC N N COO-
超分子配体
-OOC N
-OOC
O
Ca2+ O
-OOC N -OOC
O O Na+ O
OO
O
O
O
K+
O
O
O
O
O
O
Cs+
O
O
OO
荧光团
荧光增强:
1、分子中含有较大的共轭体系; 2、分子结构较好的平面性和刚性; 3、含有与共轭体系直接相连的供电子基团。
正常发出荧光
光诱导电荷转移机理(PCT)
当直接连有供电子基的荧光团和吸电子基共扼连接时,在光的激发下,分子内 就会发生从电子供体到电子受体的电荷转移。此即光诱导电荷转移(PCT)。 PCT效应可以使分子的荧光增强并且光谱红移。
识别基团与Zn2+结合后,造成与稠杂环相连的N原子的供电子能力下降,减弱了 光诱导电荷转移,从而荧光强度降低,荧光光谱蓝移。
引自:J.Am.Chem.Soc.,2004,126(30),929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
引自:Angew.Chem.Int.Ed.,2008,47,5167-5170
双光子荧光探针的优点:
1、生物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大都很小,故而不会产生 背景荧光,从而背景干扰很小;
2、长波激发,短波发射,故而穿透能力很强,且对生物 体的光损伤较小;
测定神经细胞中的Ca2+
-OOC N
O
-OOC
O
Ca2+ O
H
N
N
-OOC N
O
引自:Angew.Chem.Int.Ed.,2007,46,7445 -OOC
怎样设计荧光探针?
基本要点: 荧光探针分子由识别基团和荧光团两部分
键合而成; 依据一定的原理进行设计,使探针分子与
目标物结合前后的荧光光谱有显著区别。
3、使用激光聚焦激发,发生荧光的区域大小仅为λ3,从 而可以达到很高的空间分辨率。
荧光探针的制备
采取有机合成方法
荧光探针的产业化
产量小(全球只需要几公斤); 附加值高(约100美元/mg); 投资小(生产车间仅几百平米,通过有机合成进行
生产); 技术含量高(小批量生产销售,需要较少的高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