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恶意代码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XXXXX恶意代码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版权说明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XXXXX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文件中的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储存和传播。
版本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防恶意代码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5)第三章网络计算机防恶意代码管理 (6)第四章计算机病毒防范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措施 (8)第五章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检查 (9)第六章附则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规范XXXXX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工作的运行管理,保障计算机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预防、处理各种计算机病毒,提高XXXXX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第三条恶意代码可以分成五类:病毒,木马,蠕虫,移动代码和复合型病毒;第二章防恶意代码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第四条XXXXX的防恶意代码体系应建立在多级分布网络结构基础上的,实行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安全策略。
第五条系统运行部负责进行全局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实施规划和领导,处理防恶意代码软件使用上的技术问题,对病毒疫情提出处理方案并指导相关部门实施,负责进行全局防恶意代码服务器的维护和病毒特征码及时更新,重要病毒及时通报,对主机防恶意代码软件、防恶意代码网关和邮件防恶意代码网关等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记录并形成恶意代码分析报告,负责同防恶意代码厂家进行和其它必要信息的沟通和协调。
第六条系统运行部负责监控全局防恶意代码工作的进行和日常病毒防范管理,监控防恶意代码工作在本管理制度下进行,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处理。
网络安全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规范恶意代码的防范工作,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财务系统等。
第三条恶意代码的防范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三)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第二章恶意代码定义及分类第四条恶意代码是指未经授权,具有破坏、窃取、篡改信息系统数据或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的软件、程序或文件。
第五条恶意代码分类如下:(一)病毒:能够自我复制、传播,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害的恶意代码;(二)蠕虫:能够在网络中自我传播,占用系统资源,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三)特洛伊木马:隐藏在正常软件中的恶意代码,具有窃取、篡改信息系统数据的能力;(四)后门:为攻击者提供非法访问系统资源的途径;(五)其他恶意代码:如广告软件、恶意插件等。
第三章防范措施第六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一)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二)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三)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七条主机安全防护:(一)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应定期更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二)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攻击面;(三)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及时查杀恶意代码;(四)设置强密码策略,定期更换密码;(五)限制用户权限,避免权限滥用。
第八条网络安全防护:(一)设置防火墙,控制内外网访问;(二)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避免暴露安全漏洞;(三)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流量及时处理;(四)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
第九条邮件安全防护:(一)对邮件系统进行安全配置,防止恶意邮件传播;(二)对邮件附件进行安全检查,避免恶意代码传播;(三)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防范能力。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恶意代码安全防范管理规定
XXXX有限公司恶意代码安全防范管理规定2017年12月版本控制备注:1.若此文档需要日后更新,请创建人填写版本控制表格,否则删除版本控制表格。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机构设置及职能 (1)第三章防恶意代码管理 (2)第四章预警和应急处理措施 (4)第五章实施与检查 (5)第六章附则 (5)附件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有限公司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工作的运行管理,保障计算机环境的安全,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结合XXXX有限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预防、处理各种计算机病毒,提高XXXX有限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第三条恶意代码可以分成五类:病毒,木马,蠕虫,移动代码和复合型病毒。
第二章机构设置及职能第四条XXXX有限公司的防恶意代码体系应建立在多级分布网络结构基础上的,实行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安全策略。
第五条平台研发部负责进行全局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实施规划和领导,处理防恶意代码软件使用上的技术问题,对病毒疫情提出处理方案并指导相关部门实施,负责进行全局防恶意代码服务器的维护和病毒特征码及时更新,重要病毒及时通报,对主机防恶意代码软件、防恶意代码网关和邮件防恶意代码网关等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记录并形成恶意代码分析报告,负责同防恶意代码厂家进行和其它必要信息的沟通和协调。
第六条系统运维部门负责监控全局防恶意代码工作的进行和日常病毒防范管理,监控防恶意代码工作在本管理制度下进行,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本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防恶意代码工作的落实,处理防恶意代码软件使用上的技术问题和对病毒疫情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负责执行系统运维部门制定的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实施对病毒疫情的处理方案,并定期向系统运维部门汇报使用情况。
第八条计算机使用人员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要求使用计算机。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1. 引言恶意代码是指通过非法手段编写或者传播的软件或代码,其主要目的是对用户计算机系统或者数据进行破坏、盗取或者使用用户计算机系统为不法活动服务。
恶意代码对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和风险。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建立并执行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指导组织制定并执行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确保组织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建立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以减少组织系统和数据受到恶意代码攻击的风险,并在发生恶意代码攻击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应对。
3. 建立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3.1 责任与义务•确定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权限制度,确保每个相关方在恶意代码防范管理中承担适当的责任。
•为相关人员提供恶意代码防范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政策和准则•制定和公布组织的恶意代码防范政策和准则。
这些政策和准则应包括:禁止未经授权的软件安装、限制权限和访问控制、定期更新和升级系统和应用程序等。
•明确恶意代码防范的基本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定期备份原则、多层防御原则等。
3.3 技术层面的防范措施•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时安装更新和安全补丁。
•配置和管理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备和工具。
•实施强密码策略,包括密码复杂性要求、定期更换密码、禁止共享密码等。
•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设备,限制员工使用可移动存储设备。
3.4 审查和监控•建立日志审计制度,监控关键系统和网络的活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恶意代码攻击。
•建立事件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恶意代码攻击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恢复系统和数据。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评估组织的恶意代码防范能力。
4. 实施和执行4.1 培训和教育•为组织内的员工和相关人员提供恶意代码防范培训和教育,包括恶意代码的类型和传播方式、应对恶意代码攻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规定-等保制度模板
xxxx恶意代码防范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xxxx网络与信息系统平安保护,防止遭受恶意代码攻击和病毒感染,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xx。
第二章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原那么第三条禁止任何业务处室或员工以任何名义制造、传播、复制、收集恶意代码。
第四条员工在使用计算机的任何时间内必须运行防病毒软件,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和清除。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下载标准规定之外的防病毒软件或病毒监控程序。
第五条在发布最新版本杀毒软件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将个人计算机的杀毒软件升级。
第六条新购置的、借入的或维修返回的计算机,在使用前应当对硬盘认真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确保无恶意代码之后才能投入正式使用。
第七条软盘、光盘以及其它移动存储介质在使用前应进行病毒检测,严禁使用任何未经防病毒软件检测过的存储介质。
第八条计算机软件以及从其它渠道获得的电脑文件,在安装或使用前应进行病毒检测,禁止安装或使用未经检测过的软件或带毒软件。
第三章职责第九条运维工作小组应制定防恶意代码和病毒管理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条各业务处室平安管理员的职责:(一)对于已经实施平安域管理的系统,要定期进行从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获得相关升级支持,根据策略强制所有用户进行病毒代码更新;(二)对于尚未进行平安域管理的系统,要定期进行从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获得相关升级支持。
要在第一时间以邮件方式、书面、短信等方式通知所有负责用户进行升级,收到通知的用户在登陆局域网的当天要按照要求进行病毒代码升级,完成后以邮件方式、书面、短信方式回复平安管理员。
平安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三)及时跟踪解决用户反映的病毒问题;(四)及时跟踪防病毒软件的升级情况,并及时将升级的版本及相关措施公布;(五)对用户上报的病毒追踪其根源,查找病毒传播者;(六)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病毒问题,应及时组织协同相关的技术和业务人员进行跟踪解决,在问题解决前尽快采取相应措施阻止事件进一步扩大;(七)对病毒的发作时间、发作现象、清除等信息的进行维护、备案、并制作案例;(A)日常病毒信息的公告和发布;(九)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病毒防治的教育和培训;(十)相关工作日志(发送和接受)的保存和归档。
8、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_管理流程制度
附录7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目录1、恶意代码风险 (3)2、恶意代码的特征 (3)3、非滤过性病毒 (3)(1)谍件 (4)(2)远程访问特洛伊 (4)(3)Zombies (4)(4)破解和嗅探程序和网络漏洞扫描 (4)(5)键盘记录程序 (4)(6)P2P 系统. (5)(7)逻辑炸弹和时间炸弹 (5)4、恶意代码的传播手法 (5)5、恶意代码传播的趋势 (6)(1)种类更模糊 (6)(2)混合传播模式 (6)(3)多平台 (6)(4)使用销售技术 (7)(5)服务器和客户机同样遭受攻击 (7)(6)Windows操作系统遭受的攻击最多 (7)(7)恶意代码类型变化 (7)6、恶意代码防范方法 (8)(1) 启动防火墙 (8)(2) 使用防毒软件 (9)(3) 定期为作业系统和防毒软件进行软件检查及更新 (10)(4)要避免被网页恶意代码感染 (10)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1、恶意代码风险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恶意代码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因特网的流行,有些计算机恶意代码有可能对公司的信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损失。
2、恶意代码的特征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或者叫恶意软件Malware(Malicious Software)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恶意的目的(2)本身是程序(3)通过执行发生作用有些恶作剧程序或者游戏程序不能看作是恶意代码。
对滤过性病毒的特征进行讨论的文献很多,尽管它们数量很多,但是机理比较近似,在防病毒程序的防护范围之内,更值得注意的是非滤过性病毒。
3、非滤过性病毒非过滤性病毒包括口令破解软件、嗅探器软件、键盘输入记录软件,远程特洛伊和谍件等等,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的攻击者使用这些软件来获取口令、侦察网络通信、记录私人通信,暗地接收和传递远程主机的非授权命令,而有些私自安装的P2P软件实际上等于在企业的防火墙上开了一个口子。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等保管理制度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等保管理制度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与等保管理制度的关联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恶意代码的威胁无处不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建立完善的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与此等保管理制度也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探讨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与等保管理制度的联系及其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作用。
恶意代码是指故意插入计算机系统,用于破坏、窃取或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的程序或代码。
根据其功能和目的,恶意代码可分为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间谍软件等。
这些恶意代码通常利用漏洞或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进而控制或破坏系统,窃取个人或企业敏感信息。
等保管理制度,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指对网络安全实行分级管理、等级保护的安全管理策略。
它根据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检测评估、应急响应等措施,确保网络数据和业务的安全性。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与等保管理制度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侧重于预防和应对恶意代码的攻击,而等保管理制度则强调对网络系统的全面安全管理。
在等保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制定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策略,包括恶意代码防范措施、漏洞扫描与修复、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
为了有效防范恶意代码的攻击,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密码强度设置,使用高强度密码,避免使用简单数字、字母组合;二是实施二次验证,对重要操作进行二次确认,防止误操作或恶意攻击;三是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库,修复已知漏洞,防止恶意代码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相较于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等保管理制度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依据网络安全等级实施管理,针对性强,有效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成本和复杂度;二是全面覆盖网络系统的各个层面,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确保了网络安全的全面性;三是强调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总结起来,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与等保管理制度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等保管理制度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等保管理制度XXXXXX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文件编号使用部门维护人初版日期修订日期XXXXXXXXX-12-15 XXX-01-09修订及复核记录修订记录版次V0.1V0.2起草XXXXXX复核XXXXXX批准发行日期XXX-12-15 XXX-01-09摘要初始草案修改排版,调整语句,修改流程审核栏条目批准复核起草姓名审核日期目录第八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XXX日常工作中对信息系统中的恶意代码防控,指导信息系统感染恶意代码及恶意代码造成影响时的处理操作过程。
第二条XXX网络信息中心内部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主机服务器管理员和终端使用者及第三方运维商。
第二章人员和职责第三条系统管理员负责部署防歹意代码系统并进行相干保护,集中管理和监控单位内办公终端及营业应用系统终端的歹意代码存在情况。
第四条网络信息中央主任对防歹意代码体系的一样平常运作情况应尽监督责任;第五条安全管理员负责恶意代码控制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执行各项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安全检作,对于违反信息安全相关规定的人员将进行通报,并要求相关人员参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第六条安全管理员负责联系XXX进行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具体执行。
第三章防歹意代码的集中管理第七条恶意代码防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一)服务器-在整个信息系统内存在一定数量的Windows服务器和Linux服务器,存在被恶意代码(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广告插件其它恶意程序)的侵袭的威胁。
所以必须将服务器从整体上纳入恶意代码防治对象并部署恶意代码扫描与防护系统,以达到降低信息系统感染已知恶意代码的可能性,最大成功保护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二)各种办公、业务终端-办公终端和业务操作终端需要访问特定的系统。
此类终端数量较多,安全级别相对较低,容易被歹意代码/木马熏染,可控性相对较低。
终端会被利用作为跳板攻击核心营业系统或直接窃取机密数据。
所以在此范围内须强迫安装统一的防歹意代码客户端软件。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体系】XXX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恶意代码防护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部门的计算机用户以及使用本单位网络、数据资源的第三方人员。
第三条职责(一)本单位负责本办法的制订和修订;(二)本单位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三)本单位负责单位管辖范围内的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
第二章程序第四条对员工进行恶意代码防范意识教育培训,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及时告知防病毒软件版本,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测,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进行病毒检查。
第五条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恶意代码检测记录》。
日常管理(一)需确保本单位范围内所有入网服务器、个人计算机(除来宾及外租网络信息管理科外)必须安装统一的防病毒软件,并保持最新的病毒及恶意代码库。
对于未能达到上述要求的计算机应禁止其访问本单位网络资源,直至其符合条件。
(二)对防病毒系统及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病毒服务器、中央管控服务器、网络病毒墙、Web安全网关、邮件安全网关等)进行日常的维护,并对上述系统及设施的配置进行登记。
对上述系统及设施进行产品升级、配置修改、硬件维护等将导致相应系统和设施中断运行的事件(设备重启之外),应在主管授权下进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三)每月需对病毒感染前10的用户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五条计算机存储、网络设备及IP相关地址的管理(一)禁止任何人私自拆卸、转移、更换和加装计算机存储与网络设备。
(二)禁止任何人私自设定、更改和透露计算机的IP地址及计算机网卡的物理地址。
第六条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软件安装的管理(一)禁止任何人私自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相关的应用软件。
(二)禁止任何人利用本单位计算机下载、复制、安装和传播各类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三)禁止任何人利用本单位计算机下载、复制、观看和传播各类与工作无关的视频文件。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以及防范方案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以及防范方案摘要本文讨论了恶意代码的定义和分类,并介绍了恶意代码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
针对恶意代码的防范,我们提出了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防范方案,旨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1. 引言恶意代码是指那些具有恶意目的、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的软件程序、脚本或代码。
恶意代码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例如恶意附件、网络钓鱼、漏洞利用等。
一旦恶意代码感染计算机系统,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个人隐私泄露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保密性,制定并执行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防范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恶意代码分类与特点恶意代码可分为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多种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恶意代码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危害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恶意代码类型及其特点:2.1 病毒病毒是一种将自身代码植入到其他程序中并进行复制和传播的恶意代码。
病毒通常附着于可执行文件或脚本文件中,并通过感染其他文件来传播。
病毒可破坏文件、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连接,造成数据损失和系统崩溃。
2.2 蠕虫蠕虫是一种自我复制的恶意代码,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播,而无需用户交互。
蠕虫利用网络漏洞和弱口令对其他系统进行感染。
蠕虫通常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运行缓慢甚至崩溃。
2.3 木马木马是一种伪装成合法程序的恶意代码。
它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行,并执行不法操作。
木马可以窃取用户敏感信息、远程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甚至成为其他恶意代码的传播工具。
2.4 间谍软件间谍软件是一种搜集用户信息的恶意代码。
它通常以埋伏在可信赖的软件中的方式传播,而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
间谍软件可以记录用户的敏感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攻击者。
3.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3.1 恶意代码管理责任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应由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并明确相关责任。
管理制度应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权限管理和监督机制,以确保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
恶意代码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恶意代码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数据。
三、恶意代码定义
恶意代码是指具有恶意目的、对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数据造成破坏、窃取、篡改等危害的代码。
四、恶意代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1. 安全意识教育
(1)定期对员工进行恶意代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加强员工对恶意代码的识别和防范意识,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2. 安全防护措施
(1)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对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2)加强终端设备管理,禁止安装非法软件,定期对终端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3)加强对网络设备和数据的安全防护,确保网络设备和数据的安全稳定。
3. 安全事件处理
(1)发现恶意代码入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清除等措施。
(2)对恶意代码入侵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对涉及恶意代码的安全事件,及时向上级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安全审计与评估
(1)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恶意代码安全风险。
(2)根据审计结果,完善恶意代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 信息安全责任
(1)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恶意代码安全负总责。
(2)员工应严格遵守恶意代码安全管理制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五、附则
1. 本制度由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文档控制
版本控制
分发控制
一.目的
为确保系统及网络安全运行,维护良好的办公环境,特制订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各职能部门。
三. 管理规定
第一条定期更新带恶意代码的网站清单,屏蔽该部分网站,并禁止网络内用户访问陌生的非工作相关站点。
第二条统一设置IE浏览器中的Internet选项中的 Internet区域的安全级别,设定为高等级。
并禁止用户修改。
第三条一般情况下,不通过服务器直接登录公共站点访问,如有必要,须事先在其他电脑中登记访问网站,确保该网站的安全性。
第四条在所有服务器中,如非必需,禁止开启ActiveX插件和控件、JAVA 脚本等。
第五条确保各服务器及工作站安装并及时更新网络防火墙,并确保“实时监控功能”的开启状态。
第六条做好Windows 相关注册表的备份工作。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要对IE或其他网络浏览器进行定期得打补丁或更新工作。
第八条提高所用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第九条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移动硬盘、光盘)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要进行病毒检查
第十条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的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第十一条建立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做出明确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
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计算机恶意代码等有害程序(以下简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窃取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第二章组织管理及策略方针第四条防病毒指导方针:构建预防为主、防杀结合的计算机病毒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防杀”的防病毒工作原则,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信息中心负责在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负责总体防病毒策略的制定与下发,组织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检查。
第六条病毒防治的具体工作由安全专管员兼任。
第七条信息中心对防病毒的月度运行情况实行通告机制。
第八条信息中心负责建立重大病毒的预警公告机制和突发病毒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重大病毒爆发时,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应急方案制定应对措施,并跟踪有关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
第九条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对防病毒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章防病毒服务器管理第十条信息中心建立防病毒服务器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防病毒控制中心服务器是整体病毒防护体系的核心。
上联互联网下载最新的病毒库,下发病毒库及防毒规则,负责联网计算机的病毒码及防毒策略的分发,每天至少查杀一次。
第十二条安全专管员负责防病毒服务器的升级及病毒码的更新。
第十三条不得在防病毒服务器上安装与防病毒无关的软件,不得无故停止与防病毒相关的服务。
第十四条应定期检查防病毒服务器的防毒策略,并定期备份。
第四章管理与培训第十五条任何联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统一提供的防病毒客户端软件。
不得私自关闭防病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不得私自卸载防病毒软件客户端。
恶意代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有效预防和治理恶意代码对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恶意代码定义及分类第四条恶意代码是指具有恶意目的,未经授权侵入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或者潜在威胁的程序、代码、文件等。
第五条恶意代码可分为以下几类:1.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够感染其他程序,造成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危害。
2. 木马:隐藏在其他程序或文件中,窃取用户信息、控制计算机等。
3. 蠕虫:通过网络传播,自动攻击其他计算机,占用网络带宽,影响网络正常运行。
4. 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赎金解锁。
5. 后门:为攻击者提供非法访问计算机系统的方式。
第三章防范措施第六条加强恶意代码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护能力。
第七条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恶意代码。
第八条建立恶意代码防护体系,包括:1. 防火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防止恶意代码入侵。
2. 防病毒软件:实时监控系统,拦截恶意代码。
3. 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恶意代码攻击。
4. 系统补丁管理: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修复安全漏洞。
第九条加强网络访问控制,限制非法访问。
第十条对重要数据实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一条发生恶意代码攻击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切断受攻击系统与网络的连接,防止恶意代码扩散。
2. 检查受攻击系统,确定恶意代码类型。
3. 清除恶意代码,修复受损系统。
4. 分析攻击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二条对因违反本制度,导致信息系统遭受恶意代码攻击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对在恶意代码防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XXX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XXX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XXX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恶意代码对系统的威胁,建立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规范恶意代码的防范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XXX系统相关的人员、设备以及数据。
第二条恶意代码指的是针对计算机系统的恶意软件、病毒、木马、蠕虫等,可以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数据泄露、信息丢失等危害的恶意程序。
第三条恶意代码防范是指对恶意代码进行识别、阻断、清除和修复等操作,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第四条恶意代码防范工作的原则是全面性、及时性、持续性和创新性。
第五条恶意代码防范工作的目标是确保XXX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系统内的数据不受到恶意代码的侵害。
第六条恶意代码防范工作的职责由系统管理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承担,相关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升防范恶意代码的技能和意识。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七条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二)及时性:及时更新防毒软件、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恶意代码的清除和修复;(三)持续性: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应持续进行,对新的恶意代码进行监测和防范;(四)创新性:建立并不断更新恶意代码防范措施,对新的威胁进行有效应对。
第三章恶意代码防范措施第八条恶意代码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防火墙:建立完善的防火墙策略,对外来的恶意代码进行阻断和过滤;(二)安全软件: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反间谍软件等安全软件,确保其与最新的病毒、恶意代码库保持同步;(三)系统漏洞修复:及时修复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减少恶意代码的侵入风险;(四)员工教育:定期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五)权限管理:建立合理的权限管理机制,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避免恶意代码以普通用户的身份运行和传播;(六)安全策略:建立恶意代码应对和处理的紧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恶意代码攻击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四章监测与处置第十条系统管理员应采取监测恶意代码的措施,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扫描,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威胁。
恶意代码防范制度
恶意代码防范制度恶意代码是指那些具有危害性、破坏性或恶意目的的计算机程序或脚本。
恶意代码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打开垃圾邮件、访问被感染的网站等。
一旦恶意代码感染了系统,就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崩溃、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恶意代码威胁,企业需要建立恶意代码防范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一、制定恶意代码防范策略制定恶意代码防范策略是恶意代码防范制度的第一步。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业务需求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
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测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安全漏洞;2. 使用正版、更新的安全软件,及时升级病毒库;3. 禁止员工安装未经许可的软件和插件;4. 禁止员工访问未经授权的网站或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5. 加强对移动设备的管控,如限制使用USB设备、加密存储设备等。
二、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员工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加强员工的恶意代码防范意识是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1.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包括恶意代码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等;2. 发放安全操作手册,告知员工安全使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注意事项;3. 建立员工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可疑邮件或文件;4. 提供及时的安全警示信息,让员工及时了解最新的恶意代码威胁。
三、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建立安全审计机制是确保恶意代码防范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安全审计机制:1. 检查和审计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2. 对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进行定期检查,查找可疑文件和插件;3. 使用行为监控工具,实时追踪员工的计算机操作;4.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漏洞。
四、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但万一恶意代码仍然感染了系统,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组织内部意代码管理,防范各类违法行为,保障组织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意代码管理的基本要求1. 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组织形象2. 坚持廉洁自律,防止腐败行为3. 严格保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4. 建立健全意代码制度,加强内部监督5.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意识和素质三、意代码管理责任人及职责1. 纪委书记- 主持组织内部意代码管理工作- 负责起草、修订意代码管理制度- 协调解决内部意代码纠纷2. 监察部门主任- 负责监督检查意代码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接受内部意代码举报,并进行调查处理- 提出意代码管理改进建议3. 部门负责人- 组织部门开展意代码培训- 落实意代码管理制度要求- 监督部门员工的意代码行为四、意代码行为规范1.工作原则- 忠诚于组织,维护组织利益- 及时报告工作进展,避免信息滞后- 确保工作质量,杜绝敷衍了事2.处理公共资源原则- 勤俭节约,杜绝公款挥霍- 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共资源- 拒绝利益输送,坚决抵制贿赂3.处理重要信息原则- 保护组织机密信息- 不得私自泄露重要信息- 依法处理有关信息,确保信息安全五、意代码监督制度1.举报制度-设立内部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权益-对举报线索进行认真核查,及时处理-对属实的举报线索,进行奖励或惩处2.巡视制度-定期开展意代码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巡视结果进行定期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严肃处理巡视过程发现的问题3.考核制度-将意代码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或奖励-建立考核结果反馈机制,促进改进六、意代码培训和教育1.组织全员意代码培训-定期开展意代码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加深印象-对培训成效进行评估,调整培训计划2.部门负责人意代码教育-加强对部门负责人的意代码培训-指导部门负责人做好员工意代码教育工作-举办意代码管理经验交流会,提高管理水平七、意代码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1.根据组织发展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随时修订意代码管理制度2.借鉴其他组织的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3.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八、意代码管理制度的执行1.各级领导要严格执行意代码管理制度2.对违反意代码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3.加强宣传,提高员工的意代码意识以上为本组织意代码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员工认真执行,共同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计算机恶意代码等有害程序(以下简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窃取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第二章组织管理及策略方针
第四条防病毒指导方针:构建预防为主、防杀结合的计算机病毒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防杀”的防病毒工作原则,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信息中心负责在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负责总体防病毒策略的制定与下发,组织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检查。
第六条病毒防治的具体工作由安全专管员兼任。
第七条信息中心对防病毒的月度运行情况实行通告机制。
第八条信息中心负责建立重大病毒的预警公告机制和突发病
毒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重大病毒爆发时,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应急方案制定应对措施,并跟踪有关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
第九条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对防病毒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章防病毒服务器管理
第十条信息中心建立防病毒服务器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防病毒控制中心服务器是整体病毒防护体系的核心。
上联互联网下载最新的病毒库,下发病毒库及防毒规则,负责联网计算机的病毒码及防毒策略的分发,每天至少查杀一次。
第十二条安全专管员负责防病毒服务器的升级及病毒码的更新。
第十三条不得在防病毒服务器上安装与防病毒无关的软件,不得无故停止与防病毒相关的服务。
第十四条应定期检查防病毒服务器的防毒策略,并定期备份。
第四章管理与培训
第十五条任何联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统一提供的防病毒客户端软件。
不得私自关闭防病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不得私自卸载防病毒软件客户端。
计算机操作系统重装后,必须安装防病毒客户端软件。
第十六条计算机终端每周至少升级一次防病毒代码或系统。
第十七条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
将分析结果应用到机构的应急处置和漏洞管理等相关工作中。
第十八条联网计算机必须及时安装必要的系统补丁和应用程
序补丁。
第十九条无法联网的用户终端须安装指定的单机版病毒防护
产品,定期扫描和更新病毒码。
第二十条非本人员因工作需要使用网络时,必须先进行病毒
扫描且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确认接入终端安全的情况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一条计算机终端每天至少查杀病毒一次。
防病毒客户端
软件自动杀毒时,原则上不能暂停或退出,且病毒查杀记录要进行保存。
第二十二条当发现病毒时,先查杀,不成功时及时反馈至信息
中心,由其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查杀。
第二十三条机房服务器使用外来介质时,要先进行病毒的查杀,并填写《病毒查杀登记表》。
第二十四条任何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第二十五条任何计算机操作人员严禁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
行为:
(1)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信息系统安全;
(2)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3)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4)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任何个人严禁私自发布计算机病毒疫情,并有义务
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七条使用正版软件,严禁随意下载和运行未确定安全性
的软件、程序和文档。
接收电子邮件时应谨慎打开邮件附件,以免感染计算机病毒。
第二十八条杜绝病毒传播的各种途径。
外来存储介质使用前必
须进行病毒检测,并保留相应的查杀日志。
使用共享目录的,应做好密码验证等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九条各部门计算机使用人员须自行做好重要业务资料的
备份工作,防止因病毒发作导致信息丢失。
第三十条信息中心对计算机用户进行防病毒指导管理,同时
保留不定期采取病毒情况通报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及时告知防病毒软件
版本,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第五章病毒处置措施
第三十二条发现病毒后,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一、隔离受感染主机:出现计算机病毒传染迹象,要求立即隔离被感染的系统和网络,并进行处理;重要的业务服务器,须先确定被感染情况,禁止盲目断网;
二、确定病毒种类特征:采用多种手段确定病毒的类型和传播途径。
对于未知病毒,可立即提交给有关部门或厂商寻求技术支持;
三、防止扩散:出现大面积传播的趋势,要根据病毒的传播形式,采取网络访问控制、内容过滤、网络隔离等手段控制病毒的扩散;
四、查杀病毒:使用专杀工具对病毒进行查杀,杀毒完成后,重启计算机,再次用最新升级的防病毒软件检查系统,确认病毒被完全清除。
五、痕迹保存:保留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记录。
第三十三条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信息系统瘫痪和数据破坏等重大事故,根据相应流程,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罚则
第三十四条对拒不安装防病毒软件或感染病毒处理不及时的计算机用户,安全专管员或安全管理员有权中断其网络连接。
第三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安全专管员或安全管理员应及时予以制止,同时上报相关负责人;对于因违反本规定导致信息系统故障或发生重大病毒安全事故的个人,根据情节轻重,会同人力资源部提出通报、记过、降职、开除、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意见,报经研究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软件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病毒查杀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