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麦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作物病虫害最新用药指南
作物病虫害最新用药指南各种作物遇到病虫害,该用什么药?有时候,农民朋友不太知道,今天就将一些作物病虫害的用药名单给大家汇总一下,供大家参考:一、小麦病虫害1.播种秋苗期:防控全蚀病、黑穗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锈病等,可对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
2.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控纹枯病、条锈病等病虫,兼顾白粉病、蚜虫、麦蜘蛛、茎基腐病等。
使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苦参碱、耳霉菌等生物农药控制纹枯病、蚜虫。
用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噻呋酰胺等喷雾。
3.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控赤霉病、吸浆虫,兼顾白粉病、条锈病等。
选择氰烯菌酯、戊唑醇、高氯等。
4.灌浆成熟期:重点控制麦穗蚜,兼顾锈病、白粉病、黏虫。
选用氟环唑、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并与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科学混用,防病治虫,防早衰防干热风,一喷多效。
赤霉病: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 2 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第一次防治后隔5- 7 天再喷药1-2 次,确保控制效果。
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咪鲜胺、福美双、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单剂及丙硫唑·戊唑醇、井冈·腊芽菌等复配制剂。
条锈病: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粉唑醇、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
白粉病:病害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 7-10 天再喷 1 次。
纹枯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喷雾防治。
最全小麦虫害(附图)
最全小麦虫害(附图)小麦上的害虫种类繁多,它们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小麦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1.蝼蛄蝼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害虫,对谷物、蔬菜和树苗造成危害。
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是常见的品种。
蝼蛄喜欢食用刚发芽的种子和植物的根部,危害幼苗。
它们不仅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防治方法:①夏收后和秋收后进行翻地和大水灌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使它们被迫向上迁移,在结冰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
②拌种:使用50%辛硫磷乳油0.2~0.33kg拌种100kg,可有效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保苗效果可长达20天。
③诱杀:每亩用40%毒死蜱100到150毫升,拌炒熟的麦麸10到15公斤,堆放在幼苗根部诱杀防治。
④土壤处理:在蝼蛄为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均匀撒于地面,然后进行耙地,也可撒于播种沟内。
⑤生长期被害,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
2.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我国有1000多种蛴螬,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为优势虫种。
蛴螬的食性很杂,是多食性害虫,为害作物幼苗、种子及幼根、嫩茎。
蛴螬主要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切口整齐,造成幼苗枯死,或蛀食块根、块茎,造成孔洞,使作物生长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
同时,被蛴螬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诱发其他病害。
成虫金龟子主要取食植物地上部的叶片,有的还为害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①应抓好蛴螬的防治,如大面积秋、春耕,并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即在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合理控制灌溉,或及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②药剂土壤处理。
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精选5篇)为了做好2022年小麦春季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节本增效”的原则,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控,抓住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指导开展综合防治,强化科学用药、减量用药,实现小麦病虫害防治“两增两减”,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三、防控重点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重点,密切关注白粉病、麦蜘蛛。
四、防控措施(一)返青拔节期。
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重点,挑治蚜虫和麦蜘蛛。
加强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治策略,减少菌源外传,延缓蔓延扩散。
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全覆盖。
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烯肟-戊唑醇等。
同时兼防纹枯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可选用井冈-腊芽菌、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多抗霉素进行防治。
当白粉病病茎率达到15%-20%或病叶率达到10%时,可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块应隔7-10天再喷1次。
当麦蜘蛛每尺行(33cm行长)螨量达到200头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可通过中耕除草、合理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降低田间虫量。
麦蚜田间虫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在防病药剂中添加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吡虫啉等药剂一起喷雾防治。
(二)抽穗杨花期。
小麦病虫害的重点防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与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轮作倒茬
合理安排作物种植计划,避免 连续种植小麦,减少病虫害的
滋生和积累。
深耕细作
通过深耕将地下害虫翻至土表 ,减少其危害。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 小麦品种,提高小麦自身的抗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等,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防治效果的பைடு நூலகம்估
短期评估
在防治后的一段时间内,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如定期检查麦田、 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长期评估
在防治后的较长时间内,持续观察麦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评估 防治措施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白粉病、锈病、蚜虫等,这些 病虫害会导致小麦叶片枯黄、植株矮小、籽粒不饱满等问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 量和品质。
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产量损失,提高小麦品质,为农民带来更好 的经济效益。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麦病虫害防治不仅关注小麦本身的 生长,还需要考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 影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土壤 污染、水源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
化学防治措施
科学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 学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进行施用。
精准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 预报,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 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合理混配与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采用 合理的农药混配和轮换用药, 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1小麦播种期(10-01——10-16)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处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虫品种。
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
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药剂防治1、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兑细土20~25㎏。
2、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⑴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如用27%酷拉斯,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
2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小麦病害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
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3、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天是侵染病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40%氟硅唑乳油25g兑水40-5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小麦病虫害综合预防和主要技术措施论文
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预防和主要技术措施小麦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治面积的15%以上,其中高产创建示范片、病虫防控示范区实现全覆盖;扩大生态治理示范与推广面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针对“两病三虫”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关键技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种子包衣、生态治理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做好小麦条锈病菌源区治理和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应急防治,确保全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一、综合预防开春后,小麦处于返青至拔节期,此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丛矮病、黄矮病等的危害盛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危害盛期。
因此开春后要做好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以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
适期划锄还可铲除杂草。
大力推行化学除草对秋冬季不能开展化学除草的,要抓住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麦返青后的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以双子叶杂草危害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每亩10ml或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ml;以单子叶杂草危害为主的麦田可选用3%世玛乳油每亩25~30ml,对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防治。
搞好病虫药剂防治近年来,以纹枯病为主的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高产地块的小麦产量影响更大。
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关键是一拌一喷,即播种期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喷药。
然而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或防治时间偏晚的情况,这是造成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选用合适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二、穗期病虫害防治小麦穗期是麦蚜、一代蚜虫、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为害盛期,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
图解小麦主要的土传病害!
图解小麦主要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小麦土传病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
因此,加强小麦种土传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麦的土传病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土传病害的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
小麦田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
1、纹枯病纹枯病的病原是禾谷丝核菌等,菌核则是最为重要的初侵染源。
识别:1)烂芽:小麦的芽鞘受害变成褐色,在幼芽阶段造成作物枯死。
2)病苗:在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
3)花秆烂茎:在返青拔节之后,小麦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
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
条件适宜时,在茎秆上出现“眼斑”。
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能看见蛛丝状的白色菌丝体,以及类似油菜籽状的黄褐色菌核。
危害: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和枯白穗。
一般会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会减产50%,个别田块甚至绝收。
2、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根腐平脐蠕孢,禾谷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识别: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
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色梭形病斑,比那远清晰,中间稍褪色,扩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病组织坏死,上生黑色霉状物,最后根系朽腐。
麦苗平铺在地上,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亡。
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危害:一旦感染上了根腐病,小麦的茎秆极易折倒,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到70%-80%。
3、全蚀病全蚀病是由于子囊菌亚门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从而造成的。
识别:我们在全蚀病的辨别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病苗: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根的表面有葡萄菌丝。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主的产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幅度相对较小,其中病虫害高发是威胁产量品质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很多农民群众在长时间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一直坚持传统的防治模式,不注重综合防治,化学药物使用不合理,经常使用高毒高残留等药物,使得病原的耐药性显著增强,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残留,危及到粮食安全。
所以就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现阶段小麦病虫害防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农民群众构建综合性的防控体系,确保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1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1.1防治时间掌握不到位现阶段基层地区的很多农民群众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期间,普遍存在防治盲目性、随意性的情况,不能够掌握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造成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低下,进一步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威胁到小麦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例如,针对某些土传病害需要种植户在早春季节就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因为这类病害具有较强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一旦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出现群体发病之后再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难度会增大,会面临较大的产量损失。
而对于某些害虫要确保其数量达到防治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药物防治,否则不科学的药物使用行为一方面会杀死害虫天敌,使得病虫害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还会因为重复用药、大剂量用药造成虫害耐药性显著增强,影响到防控成效。
1.2农药使用不规范基层地区的很多农民群众在化学药物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诸多不规范、不科学之处,由于受到文化素质的影响,在选择农药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严格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也不能够掌握药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盲目地听信销售和广告。
由于药物的选择针对性较差,导致了整体的防护效果不佳,逐渐陷入到越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越严重的怪圈。
另外,很多农民群众认为多种类使用药物、大剂量使用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消灭病虫害,这种极端的用药方式,一方面会造成病原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小麦体内严重的药物残留,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使用安全,造成小麦的质量不达标,危及到消费者的身体安全。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害防治方法
Z i x u n t a i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1.小麦播种期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
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
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小麦返青拔节期返青拔节期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
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高产地块影响更大。
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
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为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
小麦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小麦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绿色防控的防治原则、防治对象、病虫测报、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NY/T3302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NY/T2683农田主要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规程NY/T614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NY/T3255小麦全蚀病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DB34/T2908种子处理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4/T2970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3防治原则从麦田生态系统出发,突出“绿色发展”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综合防控的原则,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与化学防治等措施,针对小麦主要士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实施绿色防控。
小麦土传病害主要土传病害重点针对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小麦地下害虫主要为蟒蜻、金针虫和蟋蛀。
5病虫测报测报调查按照NYZT614、NY/T3255执行。
6绿色防控技术6.1选用抗性品种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6.2农业防治6.2.1种肥同播宜使用具有种肥同播功能的小麦播种机播种I条播行距21Cm~25cm,播种深度3cm~5cm,小麦控制每666.7m2基本苗为15万株〜18万株。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每666.7m2氮磷钾分别为14kg〜16kg、6kg~8kg、5kg〜7kg;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50%〜60%基施,40%〜50%拔节期追施。
6.2.2田间管理秸秆粉碎还田、适度深耕、适期、适量播种;合理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田边地头秸秆、杂草等。
作物病虫害最新用药指南
作物病虫害最新用药指南各种作物遇到病虫害,该用什么药?有时候,农民朋友不太知道,今天就将一些作物病虫害的用药名单给大家汇总一下,供大家参考:一、小麦病虫害1.播种秋苗期:防控全蚀病、黑穗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锈病等,可对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
2.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控纹枯病、条锈病等病虫,兼顾白粉病、蚜虫、麦蜘蛛、茎基腐病等。
使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苦参碱、耳霉菌等生物农药控制纹枯病、蚜虫。
用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噻呋酰胺等喷雾。
3.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控赤霉病、吸浆虫,兼顾白粉病、条锈病等。
选择氰烯菌酯、戊唑醇、高氯等。
4.灌浆成熟期:重点控制麦穗蚜,兼顾锈病、白粉病、黏虫。
选用氟环唑、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并与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科学混用,防病治虫,防早衰防干热风,一喷多效。
赤霉病: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第一次防治后隔5-7天再喷药1-2次,确保控制效果。
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咪鲜胺、福美双、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单剂及丙硫唑·戊唑醇、井冈·腊芽菌等复配制剂。
条锈病: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粉唑醇、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
白粉病:病害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
纹枯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喷雾防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摘要] 麦播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有利时机,植物检疫、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主要措施,并且具有投资少、效果好、污染小等优点。
笔者就麦播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要点作了阐述,以作参考。
[关键词]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气候条件和耕作条件的变化,小麦病虫害一直呈加重发生趋势。
目前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地下害虫等病虫的危害程度都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小麦全蚀病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害虫数量居高不下,每亩数量达到5000-9000头,严重地块在万头以上。
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害的有利时期,提高对播种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麦播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主要措施。
一、麦播期主要病虫害小麦播种期种传、土传病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苗期侵染病害主要有病毒病(丛矮病、黄矮病)、锈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
据调查,我县及周边县市发病面积呈上升趋势,发病重的田块出现成片枯死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防控小麦全蚀病刻不容缓。
全蚀病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
苗期病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呈“黑脚”状,后期成片干枯死亡。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危害较为普遍,在出苗后5d纹枯病就可侵入小麦幼茎,完成初侵染,形成了典型的病斑,为来年危害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中后期纹枯病在茎基部形成大病斑,茎一侧组织坏死,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影响地上部生长,病斑进一步扩大后,引起叶片干枯、植株枯死,形成白穗及倒伏。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可发生。
幼苗期导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导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籽粒秕瘦等。
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
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概述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增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为此,制定了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
这一方案主要包括病害防控、虫害防控和杂草防控三个方面的措施。
以下是具体的指导方案。
病害防控1. 强化田间管理,加强排灌和病害监测。
及时清理病残株、秸秆和田间杂草,保持田面清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繁殖。
定期巡视田地,发现病害症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 注意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加强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推广抗病新品种的种植。
3. 加强化学防治。
合理选用药剂,注意药剂的使用时机与用量,避免过量施药和使用过期药剂。
注意选择环保、低毒的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类别的药剂,避免产生药剂抗药性。
虫害防控1. 制定科学合理的虫害防控措施。
根据不同虫害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等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包括灭蝗、杀虫、围堰等。
同时,加强对昆虫的监测,掌握虫害发生的规律,及时采取措施。
2. 加强农田环境调控。
合理利用农田各有机资源,增加益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增加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适时进行水田鱼类放养,培育水生生物,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
3. 加强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加强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发现害虫的天敌并扩大其数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杂草防控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耕作和翻土,减少土壤中杂草的数量。
注意选择合适的耕作深度和耕作方式,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通气性。
2.合理使用除草剂。
在杂草生长期内选用适量的除草剂进行喷洒,控制杂草的数量。
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防止对小麦产生负面影响。
3.采取物理防治方法。
如利用地膜覆盖、棕块覆盖等方式,阻断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
结语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的实施,将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郎福军一、播种期1.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重发区,每亩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O.25~0.3公斤,加水1~2公斤,兑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
也可亩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兑细土15~20公斤,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人土中。
2.种子包衣。
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等复合加工而成的新型农药。
种子包衣具有简便、缓释、长效的优点,除防治病虫害外,还兼有种肥的作用,应大面积推广。
各地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
如用2.5%适乐时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二、苗期病虫害及防治小麦苗期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纹枯病、全蚀病等;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
小麦锈病: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
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着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等。
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每亩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地下害虫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
小麦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小麦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于忠兴
山东省海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65100
摘 要:小麦在我国属于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十分广阔。但是部分种植户在开展小麦种植生产期间,由于受到病 虫害的发生影响,导致部分地区的小麦产量与品质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在我国山东地区小麦种植生 产中的主要发生的几种病虫害种类、发生特征以及预防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山东地区小麦种植生产提供有效 的病虫害防治建议。
[2]
10%-20%之间 。 1.2.2 预防管理 首先,在进行小麦种子选择过程中,应当选择具有良好抗性
的品种。其次,在进行田间整地期间,应当深翻土壤结合阳光进 行晾晒杀菌,将田间残枝枯草进行清理,全面减少田间致病菌。 最后,做好种子拌种工作,使用 2.5%咯菌腈悬浮剂进行种子拌 种,做好赤霉病的预防。
[3]
片丧失作用,干枯死亡 。 1.3.2 预防管理 首先,当地植保相关部门应当做好条锈病的预测工作,结合
近年来山东地区的条锈病发生规律以及田间基本情况,严格监 测,及时发现并制定防治方法,快速解决问题。其次,当地种植户 应当做好小麦的日常田间管理,培育优质壮苗,避免出现小麦植 株抗性差、贪青晚熟的现象。最后,在进行小麦播种时间的管理 上,应当仔细研究在当地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和规律,将小麦 的生长关键期与其发病高峰期进行错开,促进高效管理。
1.3 小麦条锈病 1.3.1 发病特征 小麦条锈病在山东地区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主要感染 小麦的叶片,在发病严重时期也会危害其茎秆以及穗粒组织,造 成小麦产品质量下降。在小麦苗期感染条锈病,其叶片上会出现 黄色的突出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黄色的菌孢子数量增多,而 后叶片的表皮凸起破裂,出现黄锈颜色的粉状物质,最终整个叶
小麦土传病害怎么防治和治疗
04
土传病害的防治案例分析
河南地区小麦土传病害防治案例
总结词
河南地区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综合农业措施 和生物农药的结合来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详细描述
河南地区的小麦土传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根腐病等, 这些病害的发生与土壤中菌核的数量和温湿度有关。为 了有效控制病害,当地农民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选用 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精量播种、科学施肥等。此外, 还使用了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处 理,有效减少了土壤中的病原菌。综合农业措施和生物 农药的结合,使得河南地区的小麦土传病害得到了有效 控制。
02
土传病害的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03
轮作
避免连作,有计划地进行 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原 菌的积累和繁殖。
精耕细作
保持土壤松散,有利于作 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 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土传病害具有抗性 的小麦品种,以减少病害 的发生。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肥料
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小麦土传病害防治和治疗
2023-11-06
目录
• 土传病害概述 • 土传病害的预防措施 • 土传病害的治疗措施 • 土传病害的防治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土传病害概述
定义和种类
定义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并繁殖,通过土壤传播给作物的病害。
种类
小麦土传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
VS
喷洒方式
在喷洒时,应该注意喷洒均匀,确保所有 植株都得到足够的药剂。同时,需要注意 喷洒的频率和用量,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
小麦害虫常用药剂
小麦害虫常用药剂一、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小麦包衣拌种是播种期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一项关键措施,小麦包衣拌种有“一拌多效,事半功倍”和省工省药、绿色环保等优点,预防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还延缓麦蚜、白粉病等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期。
种子包衣拌种技术:1、预防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等提倡生物药剂使用比例,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拌麦种15公斤,其持效期长,可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危害。
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或25g/L咯菌腈种衣悬浮剂15-20毫升对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兑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后播种。
2、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等防治地下害虫,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拌种30-35公斤种子;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
尽量选用低毒高效的烟碱类噻虫嗪等拌种,对地下害虫及蚜虫等均有较好效果。
3、蚜虫拌种处理按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2g/500g种子比例在播种前处理种子或者亩用70%吡虫啉可分散粒剂30克兑水300毫升,拌麦种1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
勿随意加大用量。
4、病虫混发区以上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种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
操作规则: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二、小麦冬前虫害防控1、土蝗虫防治土蝗可选用菊酯类农药,一般亩用50毫升加拌麦麸10公斤左右,在土蝗2龄以前于上午10点后均匀撒施于麦田。
2、蚜虫、灰飞虱未拌种的偏重发生地块,选用菊酯类、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加适量有机硅助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米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传播病毒病,特别是在麦田与荒地、白地、杂草发生较重地块等接壤地块。
最全面的小麦14种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改善田间环境
01
02
03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进行种植,从根本上减少 病害的发生。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 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或过 稀导致田间郁闭或通风不 良。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排水降湿, 改善田间小气候;合理施 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 抗病能力。
04 小麦纹枯病
麦二叉蚜
体型较大,绿色,刺吸小麦嫩叶、茎秆的汁液,被 害处呈黄白色斑点。
发生规律
小麦蚜虫类害虫一年可发生多代,以卵在麦茬、杂 草上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越冬卵孵化成若虫, 在麦田繁殖危害。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小麦蚜虫 类害虫的危害高峰期。
药剂选择及喷雾技巧
药剂选择
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 时播种,避开病菌侵染高峰期;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 菌源。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 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02 小麦赤霉病
症状识别与传播途径
症状识别
农业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率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防治 纹枯病的最经济有效措施。在种 植前应了解当地主栽品种的抗病 性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
病品种。
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倒茬是减轻小麦纹枯病 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非 寄主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 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率。
加强田间管理
药剂选择
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 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