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符号1.符号:[永井田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信号与象征符:1)信号(signal)的特点P44;2)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二)非语言符号【三类】P45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声调等)2.体态符号(手势等)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P46表述&理解、传达、思考(四)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符号意义的分类1)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2)语言符号的暧昧性:本身意义的模糊&多义性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五)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P51;2.象征行为的特点:智慧性,社会性,约定性,价值型,动机性,行为取向性;3.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P521)[米德]倡始人《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2)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性行为不近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布鲁默]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4)三个前提:意义,社会互动,解释4.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5.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对符号演义的共同理解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6.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1)主我:个人的主体意识2)客我: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3)“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4)“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5)体现人与社会互相制约的关系7.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P54(六)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1.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P54-551)“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2)人会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新的符号;2.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P55;3.限定符号环境产生的两个原因P55-56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P57(二)过程1.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P59A.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P60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P60B.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62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63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P633.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P64(三)系统结构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a)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P66b)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P67(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1.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P692.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精神交往,考察精神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辨证运动,精神生产联系精神交往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1.人体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特点P742.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3.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外部环境,社会实践,积极能动,基础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A.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a)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是无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b)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c)主我客我的关系P79B.布鲁默的“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理论a)《象征性互动论》1969b)人能自身进行互动P79c)“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P79-80C.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的观点P80-81(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有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新闻专业学生推荐书单

新闻专业学生推荐书单

新闻专业学生推荐书单一、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新闻学》,徐宝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事实论》,杨保军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价值论》,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新闻传播史《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

《媒体中国》,刘勇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当代新闻事业》,李良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美]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美国新闻史》(第八版),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展江殷文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三、传播学《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传播学引论》,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四、新闻业务郑兴东的《不要这样写……》(人大版)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黎信、蓝鸿文主编的《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版)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华版)林永年的《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刘文波的《新闻写作笔法百例》(中国新闻版)安德鲁·博伊德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2000年版)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2000年版)五、新闻法及新闻道德《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新闻学传播学必读书⽬(很有⽤!)(陈⼒丹给所带硕⼠⽣开的必读书⽬)1,《论出版⾃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版。

(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2,《论⾃由》,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版。

(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3,《新闻学》,徐宝璜著,1919年初版,中国⼈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4,《中国报学史》,⼽公振著,1927年初版,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多条)。

(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5,《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卷第⼀章),⼈民出版社1988年单⾏本。

(历史唯物主义传播观的基本著作)6,《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论》,陈⼒丹著,复旦⼤学出版社2003年版。

(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代表作)7,《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汉奇主编,⼈民⼤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

(完整的中国新闻史著作)(浏览)8,《世界新闻传播史》,陈⼒丹著,上海交⼤出版社2002年版。

(⽬前国内最新的世界新闻史著作)9,《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版。

(传播学代表作)10,《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最有代表性的批判学派代表⼈物的观点汇编)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前较为完善的传播学教材代表作)12,《软边缘----信息⾰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森著,清华⼤学出版社2002年中⽂版。

(论述不同传媒形态影响社会结构的研究著作)13,《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对⽹络传播的理性思考)14,《报业经济和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前报业经济研究的代表作)16,《新闻写作教程》,密苏⾥新闻学院集体编写,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版。

(国外新闻写作代表作)17,《⼈与故事》,⾼⼩康著,东⽅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第二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重难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重难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重难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什么是“传播隔阂”?)存在: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其具有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人-群,员-组,群-群、组-组、世代-世代、文化-文化间隔阂等。

还包括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危害:~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前苏联)解决:然而,他们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必然现象。

关键在于人如何科学认识、把握并解决这些矛盾,把社会发展推向高阶段。

传播学任务和性质(传播学把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就给自己确定了这样的)任务:它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这一点,决定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在这个方面,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微观到宏观,传播学研究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学好传播学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 重难点 观点分析 题型 习题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 重难点 观点分析 题型 习题解析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重难点、观点分析、题型、习题解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重要贴士】?1、全程做好计划:楼主的考研复习计划已经记满了一个小本,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每天做完就在计划本上划掉,看着一整天的计划全部完成会有说不出来的满足。

说下计划的重要性,首先它会保证你的复习进度,不会落下什么。

另外,最重要的是它会调整你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大家心态较浮躁,会出现没信心或学不进去的时候,楼主就是开始没信心能考上,复读一年的心都有了,后来每每看到计划本就有了一分踏实,心想这么多努力都做了,结果总不会太次,这份踏实一直延续到考场。

?2、学会放弃: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请你放弃出去逛街、看电影、唱K等想法,女孩子也就不要化妆啦,反正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身边都是同样灰头土脸的考研狗们。

还有,该翘的课也赶紧翘吧,跟老师打好招呼,奖学金什么的也别想了,什么志愿者啊实习的机会啊就眼睁睁地放过吧,等你考上了这些全都是浮云!一心考研,别无他想。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

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

拉扎斯菲尔德,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年,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

在伊里县进行,又称“伊里调查”。

IPP指数分析。

IPP指数: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种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完整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完整参考书目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
力》完整参考书目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推荐初试参考书目】
0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0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03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0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06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07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5
08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9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11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3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传媒经济学张辉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15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或者杨保军的《当代新闻理论》
16传媒变革力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17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广告学教程倪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公共关系学熊源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考点分析、重难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考点分析、重难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重难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控制分析)(一)媒介控制形态1.外控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A.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B.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C.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D.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2)利益群体和经济实力的控制(垄断资本)A.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B.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及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C.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的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A.个人的信息反馈B.结成受众团体C.诉诸于法律手段D.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2.内控(二)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产生的背景P135;2)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2.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A.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6;b)主要原理原则P136B.社会责任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8;b)主要原理原则P1339C.民主参与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9;b)主要观点P1339-140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1)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2)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4.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一)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2)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生物性而非社会性3)“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2.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1)“电视人”[林雄二郎]P1522)“容器人”[中野牧]P1523)媒介依存症P1524)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性欲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3.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1)特点:a)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b)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c)媒介资源的丰富化d)信息传播的全球化2)“电子乌托邦”思想teletopiaa)“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b)“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c)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二)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1)特点:a)地位稳固b)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c)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d)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具有“把关人”的作用2)优势:a)能力,效率b)可信性,可确认性c)规范,道德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1)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P1592)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发表言论&组织报道)P1603.制约因素:公共性与功益性1)三个依据P160;2)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3)“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4.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1)卢因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2)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3)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九要素)a)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b)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c)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4)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1.大众的概念1)大众mass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 群集crowed 公众public2)大众的主要特点:a)规模的巨大性b)分散性和异质性c)匿名性d)流动性e)无组织性f)同质性✧心里隔绝,非人格化,组织松散,个性凸现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1)早期的贵族主义的观点a)19世纪上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制》b)19世纪末法勒朋“暴徒”c)20世纪西班牙奥特伽《大众的造反》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20世纪30年代之后曼海姆P179;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20世纪50年代之后a)密尔斯:“新中产阶级”(白领阶层)+蓝领劳动工人=大众大众与权力精英的矛盾→社会病理现象b)李斯曼:传统型→内向型→外向型(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趋同倾向→自主性↓均质性↑无个性的一般大众c)孔豪瑟:<双重性质>非精英大众→压力影响→←操控←精英人物4)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P1713.当代认识1)大众社会论的“被动”受众观2)清水几太郎3)“拷贝支配”社会及其形成原因4)“拷贝的支配”转化为“心理的暴力”的两条原理(利润原理&政治或宣传原理)P172-1735)近年受众观的转变(强调其能动性)P173(二)受众观受众: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克劳斯的受众规模三个不同层次观点P1741.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1)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2)IPP指数[拉扎斯菲尔德]Index of 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 P1753)“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2.作为“市场”的受众1)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2)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3)“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4)“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1)传播权2)知晓权3)传媒接近权P178-179(三)“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oach1.“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P180倒11-13行2.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1)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赫尔卓的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三种心理需求P181b)收听肥皂剧的动机P1812)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贝雷尔森的读书动机论(实用、休憩、夸示、逃避)P181b)对报纸六种使用形态P181-1823)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过程P182b)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3.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1)施拉姆的少年儿童电视接触行为研究的结论P1832)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P1834.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1)“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a)能动性→受众绝对被动b)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制约c)基本效用:“适度效果论”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a)行为主义,功能主义,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b)脱离传媒生产提供过程c)有限的能动性。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参考书目笔记知识点重点习题解答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参考书目笔记知识点重点习题解答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参考书目、笔记、知识点、重点、习题解答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一节组织传播组织:广义上,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结合而形成的同一整体。

狭义上,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的目标更明确、更系统,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组织的结构特点: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指挥管理制度。

组织按照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建立起来。

组织传播指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1、内部协调2、指挥管理3、决策应变4、形成共识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组织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

纵向传播分为下行传播(自上而下)和上行传播(自下而上)。

横向传播: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特点:1、交流的信息广泛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

正式渠道体现组织成员作为“组织人”的特点,非正式渠道体现作为“社会人”的特点。

霍桑实验: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组织外传播,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

信息输入: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是否拥有一个迅捷可靠的信息系统,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传播学参考书目与网站(doc 7页)

传播学参考书目与网站(doc 7页)

传播学参考书目与网站(doc 7页)陈力丹老师推荐传播学参考书目及网站- -传播学参考书目及网站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陈力丹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导;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地址:北京朝阳区华威西里8号楼一单元301邮编:100021关于增删的理由:“网站”主要是增加,从现在的14个增加到55个。

“参考书目”删掉了本科生传播学教材,以及一些显然属于初级知识类的传播学书籍,因为这是博士生阅读的书目,要显示出对博士生要求的较高学术层次。

增加了马克思主义(这是现在必须强调的,故放在前面)、传播学研究范式、技术主义学派、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社会传播、符号学、传媒伦理与法、消费文化等等内容。

另外,考虑到新增的广告、摄影的研究方向,增加了广告、视觉传播两方面的书目。

总数从原来的38种,增加到46种。

增加的书目标出“▲”。

陈力丹4,17原件:新闻传播学术网站: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华传媒网:/index.jsp中国新闻研究中心CDDC /新华网•新华传媒:/newmedia/人民网•人民传媒:/千龙网•千龙传媒:/传播研究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紫金网:/文化研究:/世纪中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编辑和出版人/editorandpublisher/Poynter新闻研究中心/新闻博物馆/传播学书目:《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1984年《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英]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年《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新闻:政治的幻象》,[美]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2.Association for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ACCS)/comstudy/ACCS/home.html3. 中华传播学会(CCS) .tw/4. 中文传播资料库.tw/age/WebApp/5. 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tw/6. 《新聞學研究》.tw/Mcr/7. 文化研究学会.tw/8. 传播学生门阵/scstw/9. 香港传媒教育计划.hk/~alicelee/media-education/10.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http://jmsc.hku.hk/index.asp(三)国外研究网站:综合网站:1.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 Quill-/quill_list.asp(新闻评论杂志)3.The CIOS's Electronic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encyclopedia/enindex.htm(新闻传播研究搜索)4. Online Journalism Review-/(在线新闻评论杂志)5.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国际传播学会)6.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NCA)-/nca/Template2.a sp(美国全国传播学会)7. The Americ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ACA)-/(美国传播学会)8. American Communication Journal-/(美国传播学杂志)9.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http://info.wlu.ca/~wwwpress/jrls/cjc/index.htm l(加拿大传播学杂志)10.The Europe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CA) -/(欧洲传播学会)11.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 (EIM)-/(欧洲媒介研究)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s/titles/01292986.a sp(亚洲传播杂志)13.Poynter Online-/(新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14.Mediachannel-/(媒介研究资源)15.Mediatribe-http://collection.nlc-bnc.ca/100/202/300/mediatribe/(本科生传播研究)专题网站:1.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传媒伦理)2. The News Media & The Law -/news/mag/index.php(传播法制)3. Fairness & Accuracy In Reporting:/index.php(公平精确报道)4. Media Awareness Network-http://www.media-awareness.ca/(媒介素养)5. International Visual Literacy Association(IVLA)-/(视觉教养)6. The 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 (MEA)-/(媒介生态研究)7. Advertising Age-/(美国广告时代杂志)8. Editor & publisher-/eandp/index.jsp(编辑与出版)9. The Public Relations Society of America(PRSA)-/(美国公共关系)10.The Journal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jep/(电子出版)博士生传播学书目(新增的标“▲”)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包括以下几本:
1.《新闻传播学概论》(第三版)作者:李良荣,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新闻传播学的入门教材,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媒介与社会》(第二版)作者:陈力丹,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新闻传播学原理》(第二版)作者:刘继南、张天翼,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新闻传播的规律、新闻传播的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过程等。

4.《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李晓东,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

5.《新闻传播学史》(第一版)作者:李晓东,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包括新闻传播学的渊源、发展过程和现状等。

新闻传播学科文献基础(陈力丹)

新闻传播学科文献基础(陈力丹)

戈公振逝世后,其弟戈绍龙在清理先生遗作时发现,交商务
印书馆编辑何炳松付印出版的。全书25000字左右,共计6章: (1)报纸的起源;(2)中国现代报纸的进化;(3)报馆组 织;(4)通信社;(5)报业教育;(6)报纸的运命。书前 有戈绍龙的《弁言》、著者序言和部分图片。 戈公振认定,报纸一旦落入政党之手,那么必然具有浓厚的 政治色彩,命运也自然与政党的命运紧密相联,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甚至有些龌龊之徒,在没有得势之时舍得投资, 一旦得势则弃报纸如蔽履。所以,报纸经常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而自求出路的方法则是依靠广告收入来寻求“言论独 立”,走商业化报纸的道路。当然,以商业化之路寻求经济 利益显然不是公振先生的目的,他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纯 粹——报纸独立,仅仅是报纸独立。 在独立的基础上,他萌生出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所 以将来社会进步,人民知识和道德的程度日高,报纸虽不必 收归国有,却可由公众推举道德家、法律家、新闻家和优秀 的新闻记者等人,共同主持编辑事务,就是希望这种报纸, 真能发挥民治精神,有春秋笔则笔削则削的无上权力,不为 任何势力所左右……这也就是我们对于报纸的一种理想”。
1924年出版的克劳福德 (Nelson A.Crawford,1888-1963) 的《新闻道德》(Ethics of Journalism)一书用三 章的篇幅论证了客观性 原则,第一次明确地给 “客观报道”做界定, 推广了这一概念。 2016年江作苏、王敏译 有中文稿。
德国新闻学者奥托· 格罗 特(Otto Groth 1875- 1965)1960-1974年出 版的《未被认识的文化 力量——报学基础》 (Die unerkannte
新闻传播学科文献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陈力丹
一、早期新闻学文献 1644年英国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的演讲词《论出版自由》,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4
斯诺:《西行 漫记》
5 郭嵩焘、刘锡
鸿等:《郭嵩 焘等使西记六 种》
八、新闻传播政策
欧文·费斯:《言 论自由的反讽》
弥尔顿:《论出版 自由》
奥威尔:《1984》
九、新闻传播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 动理论》
陈力丹:《精神交往 论》
维纳:《人有人的用 处》
丹尼斯、梅里尔: 《媒介论争:数字时 代的重...
梵·迪克:《作为话 语的新闻》
六、传播主体
1
勒庞:《乌合 之众》
2
莫斯科维奇: 《群氓的时代》
3 霍弗:《狂热
分子——群众 运动圣经》
4
麦奎尔:《受 众分析》
5 舍基:《未来
是湿的——无 组织的组织力 量》
七、新闻与传播史
1
曼古埃尔: 《阅读史》
2
斯蒂芬斯: 《新闻的历史》
3
林语播现象
目录
07 五、新闻生产与传播
08 六、传播主体
09 七、新闻与传播史
010 八、新闻传播政策
011 九、新闻传播理论
恩格斯说:“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因为时间不足,就会习惯于匆忙地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还没有完 全掌握的问题。”不论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读书对于弥补新闻从业人员的缺陷都是必要的。为鼓励读书, 自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在《青年记者》主持“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 形式为陈力丹导读按语+3篇学生的读书笔记,组织学生读了53本书,共发表读书笔记162篇。经过进一步筛选,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将书目压缩至41部,新组织了2组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不熟悉的传播学格拉斯哥 学派的两个系列书(共5本)的读书笔记(共5篇)。这样,本书共涉及关于46本书的128篇读书笔记,这些书的 选择和关于这些书的读书笔记,对于在读的和未来的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研究生,在读书方面会有一定引导意义。 本书所列,大部分是与新闻传播专业有关的书,按大的主题分为9个专题,从马克思的经典论著到我们对互联网的 认识,涉及新闻生产与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史、传播理论、传播政策、传播现象、电视批判等方面。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必读书目第一篇: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必读书目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必读书目阅读书目(第一期)一、常读报刊与工具书:三种报刊:《读书》月刊、《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二、新闻理论任何一本马、恩、列、斯的论新闻的正式出版的著作。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或任何一本中共中央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以下为可以快读的书)《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新闻传播学原理》,童兵、展江、郭青春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新闻传播学》,黄旦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新闻理论》,刘建明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主编,新华版。

《新闻的价值》,[美]杰克.富勒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著,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三、新闻史(可以快读)任何一本综述中国新闻史,包括广播电视史的著作。

《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世界传播概览》,洛特菲.马赫兹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新闻传播史》,程之行著,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1995年版。

新闻理论十讲

新闻理论十讲

这本书对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 了新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线索。
《新闻理论十讲》是一本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对于新 闻传播学界和非新闻专业人士以及新闻业界人士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 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应 用这些理论的策略和技巧。
新闻理论十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新闻
重要
新闻理论十讲
概念
教材
深入
以往
新闻
理论
陈力 探讨
课程
理论
专业
报道
实践
作为
进行丹在2008年由复旦大学社的一本著作,该书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 基础课程和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士而言,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在本书中,陈力丹对新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 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了开放式的体例结构,避免了以往教材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在内容方面,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他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 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 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陈力丹还对新闻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体例,而 且具有新颖的内容和观点。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启示,同时 也为新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传播学博士应读书目

传播学博士应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博士生书单马克思主义传播观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新闻思想)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2002传播学史论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纪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传播学概念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传播学范式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闻出版社,2004 常昌富、李依清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胡翼青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传播学研究的几种代表作W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获取信息:新闻、真想和权力新华出版社,2004艾英戈、金德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新华出版社,2004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利贝斯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华夏出版社,2003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作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符号学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格雷马斯结构主义符号学三联书店,1989S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范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意识形态控制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谢卡拉穆尔扎论意识操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消费文化大卫帕金汉童年之死-电子时代的儿童华夏出版社,2005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费斯克理解通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人际传播王怡红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人民出版社,2002组织传播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贝母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社会传播特里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有效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黑贝斯、沃威尔二世有效沟通华夏出版社,2005传播技术主义艾伦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迈克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华夏出版社,2003约瑟夫塔洛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华夏出版社,2003视觉传播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保罗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跨文化传播莫腾森跨文化传播:东方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布拉德福德j霍尔跨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传媒法与伦理克里斯蒂安传媒伦理学华夏出版社,2000莎莉斯皮尔伯利媒体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文化霸权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传播学研究方法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湾幼师文化实业公司,1989安德斯汉森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2004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新闻传播学类 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类 推荐书目

教材: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相关资料:新闻理论著作1、[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2、[英]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3、[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新华出版社,1986年4、[日]和田洋一,《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5、[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7年6、[美]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6年7、[美]约翰•赫尔特,《美国新闻道德种种》,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年8、[苏]维•佩特鲁森科,《垄断报刊》,新华出版社,1981年9、[法]瓦耶纳,《当代新闻学》,新华出版社,1986年10、[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11、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2、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3、陈力丹,《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稿》,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14、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5、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16、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7、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民族出版社,1999年18、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9、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20、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21、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22、刘行芳,《西方传媒与西方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23、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2004年新闻史著作1、[美]莫特,《美国新闻事业史》,台北世界书局,1975年2、[美]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事业史》,新华出版社,1982年3、[法]皮埃尔•阿尔欠,《世界新闻简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4、[美]约翰•梅里尔,《世界新闻大观》,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5、陈力丹,《世界新闻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6、李瞻,《世界新闻史》,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7、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8、谷长岭等,《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年9、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陕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10、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方汉奇,《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新华出版社,1992年12、方汉奇,《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3、张隆栋,《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新闻业务著作1、[美]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1986年2、[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出版社,1983年3、[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4、[美]查尔斯•格拉米奇,《美国名记者谈采访工作经验》,新华出版社,1981年5、[美]罗•彼•克拉克,《美国优秀新闻写作选》,新华出版社,1986年6、[美]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闻出版社,1999年7、[美]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6年8、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9、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朱羽君、雷蔚真,《电视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黎信、蓝鸿文,《外国新闻通讯评选》,长征出版社,1985年13、郑兴东、沈史明、陈仁凤、包慧,《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4、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5、蔡雯,《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16、郭光华,《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7、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8、刘明华、徐泓、张征等,《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9、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20、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1、胡文龙、秦珪、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22、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23、饶立华、杨钢元、钟新,《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舆论学著作1、[美]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2、刘建明,《当代舆论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4、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5、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传播学著作1、[美]赛弗林•坦卡德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2、[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5、[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6、[美]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英]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0、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开明出版社,2002年13、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4、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年15、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6、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新华出版社,2001年17、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18、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9、戴元光、邵培仁、龚炜,《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20、孙旭培,《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21、关绍箕,《中国传播理论》,台湾中正书局,1994年22、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陈力丹自选集》

《陈力丹自选集》

《陈力丹自选集》200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纳入这一系列“自选本”的作者们,则是改革开放以后涌现的新一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名家”。

他们大多来自高校或其他教学研究岗位,都是当代新闻传播学界某一个方面的领军人物,都是术业有专攻,腹笥丰硕,蜚声于时的新闻传播学界的佼佼者。

和他们的前辈们比较起来,他们这一代的“名家”们具有以下的特点,即:(一)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理论根底;(二)具有较合理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三)具备必要的学科前沿知识;(四)思想活跃,不刻舟求剑,不作茧自缚;(五)接受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接受过中西文化交融的浸润,具有较开阔的学术视野。

他们是开拓创新的一代,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

让新闻传播学的“名家”们出“自选本”,这是一个很好的出版创意。

首先,都出自“名家”。

既是“名家”,就有了一定的质量上的保证,避免了在数量众多的新出的各类专著中,挑花了眼或挑走了眼。

其次,都出自“自选”。

既是“自选”,选出来的,必然是个人满意的自认为可以传世的精品。

不会灾梨祸枣,不会误人子弟,也可以大大减少读者和学子们的经济负担。

这对社会,对学术,对文化的发展,都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目录:序方汉奇主编絮语童兵访问记我的学术经历谈谈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报刊思想(1980年)马克思的新闻思想与市场经济(1993年)也谈“本质的真实”(1981年)新闻的客观性(1999年)——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谈谈新闻真实性的问题(1999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82年)——谈谈新闻的定义种种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规律(2002年)新启蒙与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2003年)研究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几点体会(1984年)谈谈新闻学研究生形成良好学风问题(1998年)——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的谈话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新闻事业(1984年)谈谈印刷和电子数字媒体冲突引发的人文危机(2002年)谈谈“绝对的出版自由”问题(1986年)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则(1999年)新闻自由·社会责任·传媒操守(2001年)淡化典型报道观念(1986年)再谈淡化典型报道观念(1988年)深度报道的钥匙(1989年)——记者的新思维我国需要“媒介扫盲”(1994年)关于《光明日报》的两则评报意见(2001年和2003年)我国新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987年)深化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2002年)最近几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2003年)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1989年)论孔子的传播思想(1994年)——读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通往巴别塔之路(1995年)——读三本国人的符号学著作从庞贝看古罗马的公共信息传播(1998年)关于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2000年)——读尼尔·加文主编《经济、媒体与公众知识》一书西部大开发(2001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报道主题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几点意见(1994年)“服务”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1998年)——与喻权域同志商榷谈谈服务作为商品理论的历史和现实(2000年)——答喻权域同志马克思的非生产劳动观和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标准的几点意见(2002年)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1998年)试析因特网上的自由与民主(1998年)关于平衡大众传播因特网宣传的几点意见(1999年)关于舆论监督的访谈(2000年)我国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建构(2003年)附录一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附录二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附录三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此书名称叫“新闻思想”,实际包括传播、新闻、宣传思想的研究)
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传播学史论
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埃弗里特·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概念
7,《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等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范式
8,《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闻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9,《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胡翼青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研究的几种代表作
12,《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
中文版。

13,《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4,《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16,《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作
▲17,《交往行动理论》(三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8,《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符号学
▲19,《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0,《结构主义符号学》,格雷马斯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21,《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S·霍尔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文版。

22,《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意识形态控制
▲23,《图绘意识形态》,齐泽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24,《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25,《论意识操纵》(上下册),谢·卡拉-穆尔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消费文化
▲26,《童年之死——电子时代成长的儿童》,大卫·帕金汉著,华夏出版
社2005年中文版。

▲27,《娱乐致死》,伯兹曼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8,《理解通俗文化》,费斯克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人际传播
▲29,《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组织传播
▲30,《组织传播》,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31,《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贝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社会传播
▲32,《有效传播》(第7版),特里·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传播技术主义
▲33,《重组话语频道》,艾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34,《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广告
▲35,《广告,艰难的说服》,迈克尔·舒德森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36,《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约瑟夫塔洛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视觉传播
▲37,《视觉思维》,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38,《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保罗·莱斯特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跨文化传播
▲39,《跨文化传播:东方的视角》,莫腾森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40,《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布拉德福德·J·霍尔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传媒法与伦理
▲41,《传媒伦理学》,克里斯蒂安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42,《媒体法》,萨莉·斯皮尔伯利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文化霸权
43,《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传播学研究方法
▲44,《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王石番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5年版。

▲45,《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安德斯·汉森等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46,《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