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观与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中国当代儿童观
中国当代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知、价值观和教育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表现和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化,中国当代儿童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对中国当代儿童观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1. 重视教育和学习:中国家长和社会普遍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学习。
教育被视为提高孩子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家长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鼓励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2. 强调德育与品质培养:除了学业成绩,中国儿童教育注重德育和品质培养。
家长和教育机构更加关注培养孩子的品德、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儿童被教导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重视全面发展:中国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创造力等方面。
他们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音乐艺术和其他课外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潜能。
4. 注重社交与人际关系:中国当代儿童观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家长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往技巧。
此外,家长也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
5. 数字化儿童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儿童观也受到数字化影响。
现代科技产品和媒体对儿童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健康成长和安全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技产品。
总体而言,中国当代儿童观体现了家长和社会对孩子教育和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教育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成长环境,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平衡各种教育需求,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合集五篇)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课。
要抓好少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其次要注意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
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儿童成长美术教育兴趣培养圣贤孔夫子说:“绘事后素。
”美国教育法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美术教育,我们不能说明他已经受到了完整的教育。
由此可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美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用罗丹的话说是“思想”。
美术的真谛是艺术地展示内心世界。
美术的作用是培养我们的美好心灵,创造想象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娃娃抓起是根基。
少儿美术教育――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一、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大家别以为美术高不可及,其实它是少儿的天性。
每个少儿都有自己的美术潜能。
做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在纸上涂、墙上涂,甚至涂到床上、被上、沙发上,说白了就是绘画天性。
稍大一点,宝宝就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
说白了这就是雕塑天性。
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摆到高兴的时候他会问你“我摆的漂亮不漂亮”、“我摆的像不像花园”,这就是工艺天性、建筑天性。
少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他们的童话世界,他们有他们表达童话世界的方式,施教者不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少儿。
举一个例子,我是从事少儿绘画教育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人画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孩子给鸡蛋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关于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和幼儿教育观这三个方面。
别看这些概念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们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
咱们就聊聊这些“观”,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现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看法。
在以前,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的延续,要无条件服从长辈。
但现在,咱们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咱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把大人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2.孩子是有潜力的。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3.孩子是需要陪伴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幼儿发展观幼儿发展观,就是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咱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1.生理发展:0-3岁是孩子生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心理发展:1-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安全感。
4.认知发展:3-6岁是孩子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求知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幼儿教育观1.以孩子为中心: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能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2.寓教于乐: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把学习变得有趣味,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3.全面发展: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身体、社会等方面。
4.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
5.适度引导:教育要适度引导,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于严格。
要让孩子在适度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自律。
哎呀,聊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这可是个大话题。
现代儿童观的儿童美术教育
现代儿童观的儿童美术教育基于现代儿童观的儿童美术教育社会上有人呼吁“让儿童美术教育回来本真”。
所谓“本真”,在国学中和一些哲学流派中有不同的明白得。
在国学中,“本”指的是元气,是宇宙万物之根,属于先天的存在;“真”指的是真气,乃宇宙万物的生长,属于后天的进展。
宇宙万物的衍变和进展取决于于“本”和“真”的相互作用。
而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本真现象”哲学中,“本真”指的是“生存可能性的无蔽展开”,即在群体氛围和趋同心理的压力下,依旧保持自身的优势基因,表达个性, 拒绝异化,追求真理的精神。
而在一样的说明中,“本真”含有本源、真相的意思。
在我们的话题中,“本真”要紧取“真实、自然”的含义,因此所谓回来本真,应该是关心儿童美术教育回来到一种真实和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与现代儿童观合辙。
如何让儿童美术教育回来本真呢?第一,应该全面而辩证地认识本真。
尽管我们承认“本真”具有真实和自然的内涵,而且也主张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努力表达这一内涵,但应该认识到,本真不是静态和绝对的;假如将其视为静态和绝对的,没有受到任何教育阻碍而创作出来的儿童画应该是“纯天然”的,最为本确实。
但这种“本真”只是一种短暂的存在,因为儿童是要不断进展的,他们不仅是自然人,更要成为社会人。
其一生的进展不可幸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的阻碍,而且这种进展关于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价值, 也对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具有正面的意义。
因此,教育应当努力保持专门个体的自然本性,同时也要给予其专门的社会性。
正如英国学者赫伯·里德所说,教育包含两个矛盾,“一方面是人应该同意教育以实现本来的他,另一方面是人应该同意教育以成为非本来的他”[2]。
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 我们拒绝的不是教育,而是不合适的教育。
从那个意义上看,我们看起来应该让先天之“本”与后天之“真”彼此相助,从而推进儿童的进展。
要使得“本”与“真”彼此相助,前提是需要充分认识儿童的身心进展规律及其表达在美术学习上的时期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合适的教育。
现代儿童观与儿童美术教育
这 是现 代儿童 观 的基本 内 涵 ,值 得充 分
普 罗泰 戈拉 中主张 ,对 不听 话的 孩子要 肯 定 。儿童 美术教 育 必须基 于现 代 儿童 观 , 用恐 吓和 棍棒 。两 千 多年前 的 罗马 出现 的 世 才能获 得对人性 尊重的 内涵。 界上 最 古老的 法典 之一 的 十二 铜表法 的 二 、儿 童 美 术 教 育 对 现 代 儿 童 观 的 背 离
法 ,被称 为 儿童观 。从 历史 的 角度看 ,不 同 张后 被认 为是 类似 于哥 白尼将 地球 中心转 向 形 成与提 高 ,然而 对应 这种 突如 其来 的 加速
时代 以 及不 同民族 的家 庭 、学校 会存 在不 同
的 儿童 观 。
了太 阳中心的一场 革命 。
发 展的 却是我 们从 教者 心理 和学 习上 的准 备
期 ,可 以说 儿童 是人 生的最 初阶 段 。这是 人 “ 人” 的时 代 ,却 依然 沿袭 中世 纪原 罪说 的 与 情感状 态 ,如学 习 中国花 乌 画时 ,并没 有
的 身心 高速 发 展 的 阶 段 ,不 仅 身 体 成 长 迅 儿 童 观 ,将 儿童 当 作 父 母 的 附 属 品 。
通 过以上 的 简述我 们发 现 ,人类 社会 对 不 足 。
目前 , 除 了 公 办 儿 童 中 心 和 少 年 宫 的 儿
在 欧 洲 的 很长 一段 历 史 中 , 儿童 受 到 儿 童 的 态 度 和 认 识 是 在 逐 渐 变 化 的 , 其 路 径
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
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对儿童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对于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剖析,探讨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旨在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二、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和特点现代儿童观强调把儿童当作拥有独立人格、权利和需求的主体来看待。
相较于传统观念中儿童的被动接受角色,现代儿童观倡导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
1. 儿童作为独立人格的主体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拥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应当获得平等的尊重和权利。
儿童作为社会成员,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同时也应被尊重和保护,免受各种形式的侵害和歧视。
2. 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和持续的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儿童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连续的、逐步推进的过程。
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和调整来逐渐获得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
3. 儿童的多元发展需求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多元发展需求,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儿童的成长过程应该注重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和潜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三、现代儿童观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现代儿童观对于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基于现代儿童观,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应该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这意味着将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倡导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应该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过程,课程设计应该涵盖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简述儿童观的演变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简述儿童观的演变及对我国幼儿教育
的启示
儿童观(children’s view)指的是关于儿童的看法,它是从历史的不同背景中的儿童的观点而演变演变而来的。
这种观点在我国幼儿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着教师更完善给少年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因此,探讨儿童观的演变和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十分重要。
儿童观演变有多个阶段,可以简单分为古代儿童观、中世纪儿童观和现代儿童观三个时期。
古代儿童观把儿童视为父母统治的物品,尊重、教育被低估,关于儿童的想象限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性别归属;中世纪儿童观强调秩序、控制和一致性,儿童的教育情况进一步恶化,儿童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得到严重的削弱;而现代儿童观以儿童的想象、无责任和个性为重点,强调儿童的尊重、维护和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让儿童有属于自主思考和生活的空间。
对于我国幼儿教育来说,儿童观的演变使得我们在设计幼儿教育课程时更加注意到尊重儿童的独特性。
同时,注重儿童
的独特性,教育要拓宽视野,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重视儿童的兴趣、心理和精神发展,提倡儿童发挥自身潜能和创造力,把儿童视为教育的焦点,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让儿童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发掘自我及探索外界。
接受儿童视角的教育模式已经普及到我国,其基本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以及孩子的情感、思维等的发展。
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孩子的自主发展,让孩子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挖掘他们的 innate potential和努力去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儿童观的演变使我们更多的重视幼儿的尊重、保护和发展,在这种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原则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手段,真正让儿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实现他们内心尽量。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选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与日剧增。
而美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引导幼儿身心、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美术教育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
对此,我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论文提纲摘要:由于幼儿时期语言表达发展不够完善,绘画就成了孩子们表达自己,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孩子的需要,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
本文首先阐述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对幼儿美术教育提出的建议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最后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教育界应完善幼儿美术教育,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幼儿人格,使其健康充实地成长。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正文提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式。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我指导。
这些要求,对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进一步指明了幼儿美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及认识误区现在许多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模式是:老师先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最后老师评价谁画得像,谁画得好,“画得像”是评判幼儿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
儿童观的形态(3篇)
第1篇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本质、发展规律、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观也在不断演变,形成了多种形态。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文化差异、教育理念、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儿童观的形态。
一、历史演变1. 传统儿童观在古代,儿童被视为成人的附属品,他们的地位较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在这种观念下,儿童被视为无知、无能、需要成人指导的存在。
这种儿童观在我国封建社会尤为突出,如“三从四德”的教育观念,强调对儿童的约束和服从。
2. 近代儿童观随着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兴起,近代儿童观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求,认为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提出了“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个性。
3. 现代儿童观现代社会,儿童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态。
现代儿童观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兴趣、需求和权利,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2)全面发展:关注儿童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个性化教育:根据儿童的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激发儿童的潜能。
(4)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儿童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二、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观存在差异。
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儿童观:1. 中国儿童观中国儿童观强调“尊师重道”,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同时,我国古代儿童观也存在“听话”的观念,即要求儿童服从家长和老师的指导。
2. 西方儿童观西方儿童观强调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教育理念,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3. 亚洲其他国家儿童观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儿童观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儿童的孝顺和责任感。
三、教育理念1. 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教化。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儿童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现代化的儿童观
现代化的儿童观
现代化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权利、发展和参与,注重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现代化儿童观的几个主要特点:
1. 儿童权利:现代化儿童观认为儿童享有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
这包括确保儿童的安全与福祉,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并尊重儿童的参与和意见。
2. 儿童发展:现代化儿童观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提倡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这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运动,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3. 儿童参与:现代化儿童观重视儿童的参与,认为他们有权利参与社会事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体现在各种层面,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
儿童参与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和社会意识。
4. 儿童保护:现代化儿童观强调保护儿童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忽视或剥削。
社会应提供安全的环境,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儿童的权益。
5. 平等和包容性:现代化儿童观强调对所有儿童的平等和包容性。
不论他们的性别、种族、宗教、残疾状态或社会背景如何,所有儿童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总的来说,现代化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应该
受到关注、尊重和保护。
通过确保儿童的权利和参与,我们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出积极、独立和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表达真实情感,表现创造性。
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目的论也十分强调“注重创造性人才和做人最基本品质的培养,强调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体现”,这与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即美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由,发展儿童的个性,注重儿童的创造”。
那么,如何将“活教育”思想与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呢?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自我成长美术活动要成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首先需要创新型教师。
要求幼儿在“做中学”,教师就更应当在“做中教”,不断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
“每一个幼儿都是艺术家”,幼儿作品是其心性初始的创造性表现,天真稚拙的形态是它的自然属性,我们应保护和发展它。
不仅要将幼儿视为课程工作的中心,在课程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的课程”观,树立大目标意识,构造“活”的课程内容等。
二、关注幼儿生活,寻找创造源泉陈鹤琴吸收杜威“经验教育观”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提出儿童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生养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统一、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认为现实生活即幼儿教育的本质,并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美术活动需要幼儿表现创造性,需要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撑,教师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兴趣,并据此设定相应的课题。
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所设计的课题要来源于幼儿生活,高于幼儿生活,充分体现新颖性、情趣性,要能激起幼儿的共鸣,使美术活动能够与幼儿的心灵进行互动;课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给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
现代儿童观与儿童美术教育
现代儿童观与儿童美术教育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存在严重的背离现代儿童观的现象。
如今的儿童美术带有明显的伪成人化特征,脱离了儿童的真实认知与情感状态,而基于现代儿童观的儿童美术教育应是让其回归本真。
现代儿童观如果我们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儿童期(含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可以说儿童是人生的最初阶段。
这是人的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不仅身体成长迅速,而且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在逐渐形成,其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没有人否认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无论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是民族的生存和竞争,都离不开对儿童的关注。
在中国,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很多家庭,儿童被奉为“小太阳”。
这种态势一方面显示了社会对儿童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很多社会上的教育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这种对儿童的态度和看法,被称为儿童观。
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同时代以及不同民族的家庭、学校会存在不同的儿童观。
▲在进行色彩探索的儿童在欧洲的很长一段历史中,儿童受到轻视,他们的生命以及愿望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古希腊时期,抛弃甚至杀害儿童的现象屡屡发生而没有受到任何约束;亚里斯多德虽然觉得对这种传统应该加以限制,但他也没表示过强烈的反对。
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中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要用恐吓和棍棒。
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出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之一的《十二铜表法》的第四表第一条甚至规定,有残疾的婴儿可以随意杀之。
家长可以用鞭打、禁锢等各种暴力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管教,甚至可以让他们带着枷锁劳动。
中世纪宗教中的原罪说使得每个儿童都成了僧侣眼中的罪人。
那个时候流行一种预成论,认为孩子从降生开始就是一个“小”成人了,他们与成年人的差别只是体形的大小和知识的多少,并无任何特殊性,不承认有所谓儿童的世界。
儿童在家里挨父母的打、在学校挨老师的打,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文艺复兴被公认为是一个关心“人”的时代,却依然沿袭中世纪原罪说的儿童观,将儿童当作父母的附属品。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示例文章篇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嘿,朋友们!你们知道蒙台梭利吗?我呀,最近可好好研究了一番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啦!蒙台梭利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有着自己生长的力量和节奏。
这难道不神奇吗?我们小朋友可不是一张白纸,等着大人随便涂涂画画,而是有着自己独特想法和能力的个体哟!比如说,我有个小伙伴叫明明,他特别喜欢搭积木。
老师和家长没有过多地指导他,只是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积木和空间。
结果呢?明明自己搭出了各种各样超级有创意的建筑,有城堡、有高楼,还有像火箭一样的奇怪形状。
这不就像那颗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里自由地发芽、成长吗?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敏感期的。
这就好比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样。
在特定的时期,我们对某些事情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容易学会。
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画画突然着迷得不行。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拿着画笔,不停地画呀画。
爸爸妈妈没有因为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而责怪我,而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画纸和颜料。
现在想想,那不就是我画画的敏感期嘛!再说说我们的幼儿园吧。
以前,老师们总是让我们乖乖坐好,听她们讲。
可自从了解了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老师们开始改变啦!有一天,手工课上,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步步教我们怎么做,而是把材料放在桌上,让我们自己去探索。
我和小伙伴们可兴奋啦!“哎呀,这可怎么弄呀?”“咱们试试看呗!”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最后,我们做出了好多独特的手工作品,比老师教的有趣多了!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让我们明白,小朋友不是小大人,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我们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那这对现代幼儿教育有啥启示呢?我觉得呀,大人们得尊重我们的想法和兴趣,不能总是说“不行”“不可以”。
就像放风筝一样,给我们足够的线,让我们能飞得高,又不会跑丢。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儿童观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深化。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儿童权益保护、儿童教育和儿童参与三个方面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权益的保护。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享有与成年人相同的基本权益。
现代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平等的成长环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参与权和保护权。
儿童权益保护的机制要健全,法律法规要完善,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确保儿童的权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现代儿童观注重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
儿童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体质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教育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儿童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参与和自治能力。
儿童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应该有权利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现代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平等的参与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儿童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现代儿童观也强调儿童的自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包括儿童权益保护、儿童教育和儿童参与三个方面。
现代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平等的成长环境,保障他们的权益;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儿童应该有权利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并且要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现代儿童观的意义
论现代儿童观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现代儿童观的出现,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身心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现代儿童观也提倡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儿童学会保护自己,预防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
其次,现代儿童观注重儿童的教育,提倡全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教育不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其品德、良好的习惯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现代儿童观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需求,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
最后,现代儿童观提倡家庭对儿童的正面引导和支持。
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现代儿童观要求家长要充分理解儿童的需求和情感,给予儿童充分的关注和照顾,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现代儿童观的提出和普及,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家庭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 1 -。
儿童观论文
儿童观论文
儿童观是指对于儿童的认知、理解和观点。
不同人对儿童观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而本文将从儿童的权益和发展两个方面,探讨现代社会对于儿童观的态度。
首先,儿童的权益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现代社会日益重视儿童的权益,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受到保护和尊重的权利。
这体现在法律上,例如《儿童权利公约》确保了儿童在教育、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权益。
社会上的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组织也致力于保障儿童的权益。
这一进步的儿童观使得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儿童的利益和福祉。
其次,儿童的发展也成为儿童观的重要方面。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认为儿童需要获得良好的教育和环境来实现自己的潜力。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儿童能够在学校中接受全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另外,社会的关注也促使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各类兴趣班和活动。
这一发展导向的儿童观使得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然而,尽管现代社会在儿童观上取得了进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的儿童权益保护仍不完善,导致一些儿童面临虐待和剥削的风险。
另外,一些家庭和社区对儿童的发展需求关注不足,可能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这些问题表明,现代社会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关注,以实现儿童观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儿童观是指对于儿童的认知、理解和观点。
现代社会在儿童权益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继续重视儿童的权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以实现儿童观的全面发展。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论文一、尊重儿童的率真本性每个儿童都就有着创造的潜能和天赋。
弗兰兹•西泽克认为“:既然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对现代儿童的美术教育就不能抽象化简单化地按照成人的意志,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儿童应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①对待儿童绘画作品时候,只要善于发现其独到之处。
儿童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于儿童的角度,儿童更多发现了我们成人忽视的细节,所以儿童绘画中更多地妈妈体现出孩子的脱俗不羁、敏锐的直觉表现。
就这一点而言,作为家长和教师更应该尊重儿童,不要以成人的技法、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作品,要把他们作为一个主体的人,要他们的特殊表现去理解其本质意义,释放孩子的独创性,为创作儿童的创作提供一个自由思想、宽阔的空间。
二、感知儿童内心世界现代儿童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对于情绪、思想、感受有着强烈的理解欲望,由于年龄限制,语言不能完全见识诠释内心感受,所以孩子选择涂画的方式,用绘画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于所见领悟世界的认识和领略,孩子转变成的绘画作品成为我们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一扇门。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绘画有着独特成年人的特点和很强的内在逻辑性,是儿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和对事物理解的一种方式。
如线条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出孩子的情绪:线条清晰、稳定表明孩子的情绪稳定,线条模糊表明父母胆小、自我压抑;色彩表现的冷暖可以看出孩子冷热的性格是活泼还是安静内向等。
研究表明儿童画作为一种符号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性格、心理、恐慌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着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程度。
作为教师、家长关注、学会这种与孩子之间特有的沟通“语言”,在此基础上给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建架儿童创作的桥梁在当今这个数字化多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面对面的沟通,特别是21世纪的现代儿童忍耐被家长呵护的如温室里的花朵,普遍缺少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直观感受的环境,1899年第一所儿童博物馆在重现美国布鲁克林再次出现,1907年有了现代儿童博物馆,1927年又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摘要: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是他一生倡导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他认为,在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当下儿童美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在教学主体、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存在诸多问题,基于陈鹤琴“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解决其问题的方法有以儿童为中心、增加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利用环境、丰富教学内容等。
“活教育”思想在我们当代儿童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活教育;美术教学;美育一、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概述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在社会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他受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活教育”改革口号。
“活教育”要求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在课程上,以教育实用为主,书本为辅;在教学上,实施户外教学、分组研究、主动学习;在教师角色中,教师要以德以爱感化儿童,而不是以威以畏约束儿童。
陈鹤琴先生不仅将活教育与旧式教育进行了区分,还将“活教育”运用到了实践中,“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学,陈鹤琴主张的教学是有迹可循的,因此他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主要可以分为儿童主动性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利用、明确教学环境、注重教学内容、合作化教与学这几个方面。
二、“活教育”视角下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由于美术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对其需求变大,美术教育机构迅速增长,这导致儿童美术教育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当今儿童美术课堂中出现填鸭式教学,学生来到美术教室,听从老师的安排,跟着老师的示范,完成一幅与老师相近的作品,使得班上所有的作品相似,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只是像机器一般接受知识和绘画,不仅禁锢学生的想象力,还会使得学生慢慢的失去自主创新能力,并放弃追寻自己的内心世界意愿。
2.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是以完成作品与技法学习为目的,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一味的用临摹与示范进行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师没有根据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让本来对美术有好感的学生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儿童观与儿童美术教育论文一、儿童美术教育对现代儿童观的背离在中国,由于现代人文人生观和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的影响,现代成年人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接受;但我们的儿童观在与现代儿童观逐渐同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背反,主要表现残疾儿童为对儿童溺爱的同时,却不能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甚至强制性地改变他们的兴趣和取向,将相互竞争当作实现成人的愿望和理想的工具或是当做成人社会儿童的牺牲品。
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也音乐教育存在严重的背离现代儿童观的现象。
如今的儿童美术明显的伪成人化特征,脱离了儿童的真实认知与情感状态,如学习中国花鸟画前会,并没有引导儿童实际观察真实的花鸟,所画牡丹没有见过牡丹,画老鹰没有见过老鹰,只是从成人视觉艺术中照搬样式。
有的老师将自己喜好的样式和风格强加给儿童,令其模仿和学习,从而造成用产生儿童的手画成人画的现象。
更有甚者,一些数学老师为了谋取虚荣,让成年人摹画自己画好的作品,送去参展或比赛;还有的老师算了捉刀代笔。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其一,突然加速慌忙发展的儿童美术教育,引发了浮躁和虚妄的怪现象。
儿童美术教育迅速发展战略,原本应该是值得夸赞的现象,因为这表明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儿童艺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然而对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加速发展的却是我们从教者心理和学习上的准备不足。
目前,除了公办儿童中心和少年宫的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之外,民办的校外美术教育机构遍及大江南北。
校外美术教育机构规模童画不等,大的机构甚至开设连锁和加盟分支机构,学生动辄数百上千。
这些机构之间竞争激烈,故而缺少许多隐患。
其一,赢得家长(而不是儿童)的青睐成了竞争的宠儿。
为此,一些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不惜以成人化的教学效果吸引家长,因为其视觉效果非常直观。
其二,私人机构家长难以获得这些机构过高的期望。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家长普遍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儿童被送到校外教育机构学习美术己愿,而是由于家长的从众心理和相互之间攀比。
而且,许多家长都渴望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和“成果”。
有些家长对儿童美术比赛尤其乐此不疲,在一些现场,父母家长比参赛的孩子还要低落,似乎参加比赛的不是妈妈而是自己(图1)。
这种双重压力自然转嫁到了校外教育机构的老师身上,导致他们为满足家长的做出而虚荣心违背儿童美术教育规律的事情。
其三,导向错误的儿童美术预赛泛滥。
社会的需求必然导致相应活动的出现,融资需求由于家长和美术教育相关机构的需求,现在的儿童美术球赛非常之多。
其中有些比赛会因为皮夏涅所聘请评委的专业素质不高或对儿童美术理解有误,从而误导了忽悠儿童美术的自然取向。
其四,一些从业教师缺乏对儿童的正确认识。
由于儿童美术教育成年人的迅速发展战略,急需大量的从业教师。
这些中学教师来源复杂,其中一些人既没有经过就职前的特长教育,上岗后又没有得到合适的培训课程,钟爱因而对儿童美术教育缺乏正确的熟识。
他们往往用原有的“美术”和“设计”专业知识从事教学研究,从而导致儿童美术教育被“专业”扭曲。
上述很多做法,是在爱儿童的招牌下行害儿童的事情,实际是不尊重儿童、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违背了现代儿童观的主旨。
因此,什么是儿童美术?什么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可能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思考。
儿童美术具有独特的内涵。
这一概念与儿童文学、儿童音乐、儿童舞蹈等概念的内涵并不大同小异。
后者几个概念的内涵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音乐和舞蹈,或供他们欣赏、体验和学习”;而儿童美术的内涵则是“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运用美术方法的创作创作社区活动及其作品”。
正因为自己创作与他二百一十三艺术创作其创作之分野,使得儿童美术具有具有非同一般的发展意义,因为毕竟儿童终归要发展为成人。
作为生命属性,唯一能代表人的意志力、情感和体力高峰的是成人而非儿童。
同理,能代表人类美术最高成就的是成人美术而非儿童美术。
如果说成年人美术代表着人类最高成就,那么试问:我们能够说出几位世界著名的儿童画家几名吗?我们又知道哪几件儿童美术的经典作品呢?相信没有人能够帮助回答这样的若想问题。
地凡是初具美术知识的人却能轻而易举而列出一些著名成人美术家的名字及作品。
其实,成人对儿童美术的偏爱天真无邪褒扬是因为能够从中感受到和的童趣和公然无拘的想象。
虽然一些成人艺术家也尝试以儿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模仿儿童的手法表现世界,如毕加索和米罗;却必要无限地夸大儿童美术的艺术本体价值。
儿童美术教育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从儿童美术中,心理学家可以发现少年儿童的身心状态,艺术法学家可以找到艺术理论家发生学的证据,美术家可以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空间,满足一些家长可以满足自己的不安全感。
然而这些内在价值都是外在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真正资产价值又是什么投资回报率呢?凸显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为四个流向。
其一,促进人的核心素养的构筑。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国民的基本素养或共通素养,包括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审美品位、思维能力、认知理解、合作交流、创新意识等。
儿童就美术对这些核心素养都有极大的贡献率。
比如,通过美术教育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无论古今,无论中外。
中国国画中关于绘画的功用说,最早见于《左传》,其中谈到的图案和铭文的作用是“使民知神奸”;唐代张彦远认为美术之功用是“成教化,助人伦”;鲁迅同样认为“美术设计可以辅翼道德”。
第三世界的哲人柏拉图等也有类似的看法和表达。
其二,贡献学科素养。
每一个学科都会向儿童贡献独特的学科素养。
数学能够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行为习惯;视觉艺术能够贡献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其三,使人形成终身的爱好。
儿童学习美术,不一定将来从事与排球美术相关的职业,却能形成对美术的热爱,并有可能在业余或者退休之后成为一种行为取向,充实闲暇,丰富精神,提升品位,获得幸福感。
其四,成为职业。
虽然大多数美术的儿童不一定将来以美术为职业,但依然有些儿童长大后会最合适选择美术作为自己的专业,以此谋生并获得成就感。
现供职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曾国际建筑学最高奖普利兹克奖的王澍先生小时候就曾在儿童美术教育家张桂林先生的指导下学习过美术,现在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若干工作。
其他还有一些著名画家也在童年学习过,后来就以美术为终身职业。
这四种流向彰显了儿童美术的价值,综合而言,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美术教育具有未来学的意义。
因此,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的教职员工,的不要过多地纠结于眼前都一件作品是否符合成人社会的标准或者得奖,而应该关注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儿童身心服装设计发展状态以及儿童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正面影响。
二、古典文学基于现代儿童观的儿童汉学社会上有人呼吁“让儿童美术教育回归以之”。
所谓“本真”,在国学中和一些哲学流派中有不同的理解。
在国学中,“本”指的是元气,是宇宙万物之根,属于先天的存在;“真”指的是真气,乃宇宙万物的土壤,属于后天的发展。
宇宙万物的衍变和产业发展取决于“本”和“真”的相互作用。
而在比利时哲学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本真现象”哲学中,“本真”指的是“生存可能性的无蔽积极展开”,即在群体氛围相吻合和趋同心理的压力下,依然保持自身的优势基因,体现个性,拒绝异化,追求真理的精神。
而在一般的解释中,“本真”含有本源、真相的意思。
在我们的话题中,“本真”主要取“真实、自然”的含义,因此所谓回归埃屈里,应该是帮助稳态残疾儿童美术教育回归到一种真实和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与现代儿童观合辙。
如何让儿童美术教育回归本真呢?首先,应该全面而辩证地认识本真。
尽管我们承认“本真”具有真实和自然的内涵,而且也主张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勤奋工作含义体现这一内涵,但应该认识到,本真不是静态和绝对的;如果将其视为静态和绝对的,没有水彩受到任何教育影响而创作出来的儿童画应该是“纯天然”的,最为本真的。
但这种“本真”只是一类短暂的存在,因为儿童是要不断健康发展的,他们不仅是自然人,更要成为社会人。
其一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社会制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对于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对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具有正面的意义。
所以,教育应当努力保持特殊个体的自然本性,同时也要确立其特殊的社会性。
正如英国学者赫伯•里德所说,教育包含两个矛盾,“一方面是人应该接受教育以实现本来的他,另一方面是人应该接受教育以成为非本来的他”[2]。
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所,我们拒绝的没有教育,而是不合适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似乎应该让先天之“本”与后天之“真”彼此相助,从而扎实推进儿童的发展。
要使得“本”与“真”彼此相助,前提是需要充分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体现在的学上美术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合适的基础教育。
合适的教育,指的是所选内容的难度不应超过特殊儿童发展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选择的方法也要适合特殊天分儿童发展期的兴趣和需要。
比如,过早地将一个低幼儿童引入成人的花鸟画样式,难免“揠苗助长”之嫌:我们以外在用一种外在的方式让成年人被动地接受和模仿,表面上看去似乎画得很成熟,可以博人一誉;但本质上违反了儿童的天性,逾越了儿童的自然健康发展,本真付之阙如。
因此所谓“本真”,不是让儿童永远停留休眠状态在自然状态,也不是过于主观地让儿童超越自然状态;而应该让“本”和“真”携手,迈着稳健的步伐,沿着发展的道路,以适当的小军鼓和步频前行。
儿童美术教育的“本真”应作如是理解。
其次,要智慧地平衡如何表现和表现什么两个八个方面。
任何儿童美术教育都不可能回避这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都照看得好的儿童美术教育才是高明的。
如何表现主要关乎媒材的选择、形象的组织和技法的运用。
相同创作个体的差异是通过选择恰当性、组织的审美性、运用的合适性演化成的。
儿童美术同样如此。
在儿童美术中,由于自发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在“如何表现”方面的主动性和选择性的预防性内部空间相对于成年美术更狭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这正是我们教师的可为性所在。
比如在表现时需要与学生协商,选择恰当的媒材,是平面媒材,还是立体媒材?具体而言,是纸、泥、木、金属,抑或其他?一般规律是,如果是作曲综合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在模具的选择性方面范围会更大,因而也相对自由;如果给学生规定了具体的媒材或美术的美术学门,媒材的选择范围会狭小,学生创作的自由度也相比填词较小。
在形象的组织性方面,儿童有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组织方式,但教师不能享乐他们的惯性。
考虑到其发展性,也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完善对形象的组织,比如运用一些形式法则或者不同的视点的画面效果,以便获得更多获得的认知性和独异性。
不同个体在表现的品质方面获得的发展水平与他们的表现密不可分技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也是大多数教师辅导员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