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7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鲁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鲁教版知识点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起点。
由于鲁教版与其他教材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掌握鲁教版这本书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结合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大家详细讲解七年级数学鲁教版中的知识点。
一、实数七年级数学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实数。
实数是指所有有理数与无理数的集合,包括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
学生需要掌握实数的性质,包括相反数、绝对值、大小比较、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概念。
二、代数式代数式是指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的式子。
七年级数学中的代数式需要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括号展开、合并同类项等基础概念。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整式和分式的概念,包括多项式、单项式、常数项和分式的化简等操作。
三、一次方程式一次方程式是指仅含有一次未知数的方程式。
在七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解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移项、消元、分离、配方法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利用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遇于路途中点,求两车的速度”。
四、类比与比例比例是指两个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在七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比例与类比的概念,包括比例的性质、连通率、间接比例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应用比例和类比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家的狗每天吃4斤狗粮,现在需要喂养5只狗,一天需要多少斤狗粮”。
五、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指在平面上用点、线、面等基本图形通过某些集合操作形成的图像。
在七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识别和绘制平面图形,包括线段、射线、角、平移对称、轴对称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张矩形桌子的长和宽分别为3米和2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综上所述,以上是七年级数学鲁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上打好基础,为中学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则表示数的字母联结而变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就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1、单项式:(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共同组成的代数式叫作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作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作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不含字母的项叫作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至大的顺序排列,叫作降幂排序。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有理数1.如果按定义分,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如果按正、负分,有理数可以分成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正数有理数(正数整数;正数分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π不是有理数。
数轴相反数1.只有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叫作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就是0)绝对值1.数轴上一点a至原点的距离则表示a的绝对值。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的大小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有理数的加法1.同号两数相乘,挑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在有理数的乘法中,加法交换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和维持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乘以一个数,等同于提这个数的相反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后得0。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二章分解因式复习(鲁教版)全面版
三、小结
1、分解因式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
做多项式的分解因式。
2、分解因式的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1)x4-9x2; (2)-5x3+5x2+10x; (3)(a+b)(c-d)-2(a+b)·(c+d); (4)(a-b)(a-c)+(b-a)·(b-c); (5)8x2-2y2; (6)x5-x3; (7)9(x+y)2-(x-y)2; (8)4b2c2-(b2+c2-a2)2; (9)(x2+4)2-16x2; (10)m2(m+n)2-n2(m-n)2; (11)2a2(a+b)2-3(a+b)3.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5ax-20a; (2)-25x8+125x16; (3)-a3b2+a2b3; (4)-x3y3-x2y2-xy; (5)-3ma3+6ma2-12ma;
a2-b2=(a+b)(a-b) [ 平方差公式 ]
练习题: 分解因式 x2-(2y)2
解: x2-(2y)2 =(x+2y)(x-2y)
(1)、提取公因式法: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 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 写成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
叫做提公因式法。 即: ma + mb + mc = m(a+b+c)
练习题: 分解因式 p(y-x)-q(y-x)
解: p(y-x)-q(y-x) = (y-x)( p -q)
(2)运用公式法: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应用,就可以把多 项式写成积的形式,达到分解因式目的。这种 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第九章概率初步复习课件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
件D.如果一件事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是不可能事件或随机事件
知识点二 频率的稳定性
要点:
m
频率的定义:在n次重复试验中,不确定事件 A 发生了 m 次,则比值 称为
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n
频率的稳定性:在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 这个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
知识点二
例
பைடு நூலகம்
给出以下结论,错误的有( )
知识点一
变式1. 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正数大于负数 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C.明天会下雨
D.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恰好遇到红灯
变式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机会只有千
万分之一,那么它就是不可能事件B.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机会达99.999%,
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C.如果一件事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是必然事
知识点一
例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哪些是随机事件?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 份相同.
知识点一
判断事件的类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判断这句话的正确性.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它就是必然 事件;如果这句话是错误的,那么它就是不可能事件;其他情况 均为随机事件.
知识点二
变式1. 一名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其中2次命中10环,2次命 中9环,6次命中8环,针对某次射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中10环的可能性最大 B.命中9环的可能性最大 C.命中8环的可能性最大 D.以上可能性均等
变式2.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关于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就是概率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
1 1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
_______.(只要写出一个方程,不要写成方程组!)
知识点三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要点: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 次方程组
例1 下列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x y 0
A.
y
1
2
B.xy
y z
4 1
xy 4
x2 y 4
知识点六
变式 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42xx
y 4 5y 23
x
(2).
3 x
2
y 4 y 3
1 1
(3).57xx
6y 4y
9 5
x
(4).
x
3 3
y y
x x
4 4
y y
5 11
知识点七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两个等量关系,明确 已知量、未知量; 2.设:设出两个未知数,可直接设,也可间接设;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4.解:求出所列方程组的解; 5.验:检验所得的解是不是方程组的解,并且要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不符 合的要舍去; 6.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C.3x y 1
D. x y 2
知识点三
判断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注意事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二元”和“一次”都是针对整个方程组 而言的,组成方程组的各个方程不必都含有两个未知数, 只要共含有两个未知数即可。
知识点三
变式1 下列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2x y 1
A.
y
2z
(完整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烟台鲁东大学商学院08级经济学1班 李建鹏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考点一: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想一想: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判断正误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 ( )②如果a 是正数,那么-a 一定是负数 ( )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 )④0℃表示没有温度 ( ) 考点二:数轴有理数整数分数正整数负整数0 负分数正分数自然数 正有理数 零负有理数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 含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含负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1、填空①规定了唯一的,和(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已知m是整数且-4<m<3,则m为_______________。
③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最大的非正数是__。
④与原点的距离为三个单位的点有____个,他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__。
2、选择题①下列数轴画法正确的是( )②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A整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③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考点三:相反数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
1、填空①-2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②|-3|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③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
2、选择①的若a和b是互为相反数,则a+b=()A 、–2aB 、2bC 、0D 、任意有理数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4的相反数是0.25B 、4的相反数是-0.25C 、0.25的倒数是-0.25D 、0.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0.25③用-a 表示的数一定是( )A 、负数B 、正数C 、正数或负数D 、都不对④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A 、–1B 、1C 、±1D 、03、判断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 )②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它就成了一个负数( )③ 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4、计算:已知和 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 的值。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基本事实与定理
内容
8.3基本事实与定理
总第 课时
新授课
主备人
课标
要求
会证明简单的真命题
学习
目标
1.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八个基本事实。
2.理解证明的基本格式与步骤,会证明简单的真命题。
重难点
学习重点:九个基本事实
学习难点:会证明简单的真命题
实施过程设计
主要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策 略
求证:∠COB,∠BOD,∠DOA都是直角.
证明对顶角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自主学习
师友互助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5分钟
3分钟
15分钟
7分钟
系统总结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还有哪些困惑?
1分钟
达标测评
1.(2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是()
活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
二、讨论展示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拓展
自学任务一:阅读课本第41-42页,掌握公理和定理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公理与定理的概念?
(2)本教科书中九个基本事实(背会)
(3)公理与定理有哪些联系?
知识明晰:本书提到的基本事实可以理解为“公理”
自学任务二:阅读课本第42-4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例题:
2、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哪些步骤
自学诊断:
1、证明同角的余角相等
已知:
求证:
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四 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四 制)电子课本课件【页 0132页 0147页 0181页 0183页 0202页 0247页 0295页 0315页 0366页 0444页 0466页 0499页 0534页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 1 定义与命题 3 基本事实与定理 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第九章 概率初步 2 频率的稳定性 第十章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 2 等腰三角形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一元一次不等式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新鲁教版7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01806
新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对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令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能求出与它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由这些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能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差,从而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1.定义与命题;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鲁教版初一数学下知识点
基本平面图形一、知识点总结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在这条直线上一共有2)1(-⨯nn条线段,一共有2n条射线。
平面内的n条直线相交,最多也只有2)1(-⨯nn个交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角的表示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 复习
学习内容《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复习总第课时复习课主备人学习目标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的概念,知道命题的结构,会判断命题真假,会举反例判断一个假命题。
2. 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性质以及证明的基本步骤. 并能灵活运用进行计算和证明.重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性质以及证明的基本步骤. 并能灵活运用进行计算和证明.实施过程设计主要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活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二、讨论展示三、精讲点拨【知识梳理】自己复述一下这些定义,不会的重点复习一下!1.一般地,_________的语句叫做定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命题.3.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 .4.反例的概念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这种例子称为反例.5. 叫做公理.6. 叫做定理.7.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2)(3)8.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2)(3)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10.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讨论知识梳理中自己回忆不清楚和不理解的问题典例训练:1.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等于().A、100°B、60°C、40°D、20°2.如图所示,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80°.则∠B=_______.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学生回答5分钟3分钟15分钟四、反思拓展3、如图,已知∠ADC=∠ABC,BE,DF分别平分∠ABC,∠ADC,且∠1=∠2.求证: ∠A=∠C4、如图所示,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若∠AGB=∠EHF,∠C=∠D,试判断∠A与∠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______.1.如图,在△ABC中,∠ABC=40°,∠ACB=60°,AD平分∠BAC,AE⊥BC.则∠DAE的度数是______.2. 如图,△ABC中,D在AC上,E在BD上,∠1=20°,∠2=50°,∠C=20°,则∠ADB=______,∠DBC=______.3.如图所示,AD⊥BC于点D,∠1+∠B=90°,求证:AB//DE.4.如图,已知∠ADE =∠B,∠1 =∠2,那么CD∥FG吗?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讨论回答7分钟5.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系统总结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3.你还有哪些困惑?1分钟达标测评1.已知:如图,在△ABC中,DE∥BC,F是AB上的一点,FE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求证:∠EGH>∠ADE.2.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14分钟当堂检测评价优秀人数(8分以上):__ 班___人;__ 班___人;__ 班___人;__ 班___人;__ 班___人;__ 班___人。
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复习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
例 下列属于定义的是( )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一
1.定义常用的叙述方式是“.....叫做.....”,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并记忆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根本特性;
2.定义必须是严格的,应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如“一些、 可能、大概、差不多”等;
知识点七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要点: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3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即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变式 如图,AB//CD,∠B= 26°,∠D= 39%,求∠BED 的度数.
知识点八 三角形的外角
要点: 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的特征 (1)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2)一条边是三角形内角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该内角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对于任实数x ,x2≥ 0
知识点三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够明显时,要认真分析,把命题 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判断条件和结论。
知识点三
变式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五
例1 命题“对顶角相等”是( )
A.角的定义
B.假命题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数与式
1.1 有理数
研究有理数,应掌握正数、负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各种数,掌握数轴的基本用法。
1.2 整式
研究整式,应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应学会合并同类项,会用分配律解决式子的问题。
二、代数式的基本操作
2.1 代数式的加减
研究代数式的加减,应掌握代数式加减法的基本技能,应注意
识别正确运算符。
2.2 代数式的乘法
研究代数式的乘法,应掌握代数式乘法的基本技能,应会用分配律和交换律解决问题。
2.3 代数式的除法
研究代数式的除法,应掌握代数式除法的基本技能,应能将多项式除以一个单项式。
三、图形的认识和初步应用
3.1 角和角的度量
研究角和角的度量,应掌握角的概念,应学会角的度量,能用角度表示角。
3.2 三角形的认识
研究三角形的认识,应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应能够区分类别各种三角形。
四、方程与方程式
4.1 一元一次方程
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应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应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4.2 一元一次方程组
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组,应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
4.3 带有绝对值的方程与不等式
研究带有绝对值的方程与不等式,应掌握带有绝对值的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应能够解决简单的绝对值方程和不等式。
以上就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
下列方程组中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解较为简捷:
{5x+6y=8 x-4y=1
代入法
{4x+7y= -19 4x-5y=17
{5x+6y=8 2x-3y=1
解:①×3 得:6x+9y =36 ③
② ×2 得:6x+8y =34 ④ ③ - ④ 得:y = 2 把 y= 2代入①得:
2x+6=12 x=3
{x=3
∴方程组的解是 y=2
二.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5x-6y=9①
x=-3
(1)
7x-4y=-5②
y=-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
如果方程组的二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 数的绝对值相等时,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 别 相加或相减 ,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 一次方程。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简称加减法
一、填一填
1.已知方程组
7x-2y=3 9x+2y=-19
两个方程只要两边
分别相加 就可以消去未知数 y ,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16x = -16 。
2.已知方程组
6x-5y=3 两个方程只要两边 6x+y=-15
分别相减 就可以消去未知数 x ,得到一元 一次方程 6y = -18 。
7.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做一做
1+(-1)=_0_
-2+(2) = 0
y+(-y)=_0_
-3x+(3x)=0
结论: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零
初一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初一数学知识点鲁教版学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本身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计划对学习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制定好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关系。
联系:它们都是图形沿某直线折叠可以相互重合。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3、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
4、对称轴是直线。
5、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7、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1条或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线段(1条)、角(1条)、正五角星。
8、等腰三角形性质:①两个底角相等。
②两个条边相等。
③“三线合一”。
④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9、①“等角对等边”∵∠B=∠C∴AB=AC②“等边对等角”∵AB=AC∴∠B=∠C10、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OA平分∠CADOE⊥AC,OF⊥AD∴OE=OF11、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OC垂直平分AB∴AC=BC12、轴对称的性质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能够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对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令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能求出与它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由这些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能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差,从而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初中知识点总结大全(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1.定义与命题;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对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令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能求出与它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由这些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能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差,从而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
1.定义与命题;
2.证明的必要性;
3.基本事实与定理;
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则同胖内角互补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二分之一。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
第九章概率初步
1.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中,
①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
②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③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计算方法:
①理论计算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只涉及一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根据概率的大小与面积的关系,对一类概率模型进行的计算;
第二种:通过列表法、列举法、树状图来计算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配紫色,对游戏是否公平的计算。
②实验估算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概率估算。
要知道当实验次数非常大时,实验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值,即大量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第二种: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概率估算。
如,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模拟实验。
综上所述,目前掌握的有关于概率模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没有理论概率,只能借助实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二类问题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目前尚不可求,只能借助实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三类问题则是简单的古典概型,理论上容易求出其概率。
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公式计算概率,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更重要的是要体会概率的意义,而不只是强化练习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3.概率应用:
通过设计简单的概率模型,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做出合理的决策;概率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通过理解什么是游戏对双方公平,用概率的语言说明游戏的公平性,并能按要求设计游戏的概率模型,以及结合具体实际问题,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章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点5 反证法
知识点6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及方法
1、不等式的定义:
一般地,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注意:⑴ 要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区别:等式有等号,而不等式没有。
⑵ 常用的不等号有:<、≤、>、≥、≠。
⑶ 列不等式是数学化与符号化的过程,它与列方程类似,列不等式注意找到问题中不等关系的词,如:
“正数(>0)”, “负数(<0)”, “非正数(≤0)”, “非负数(≥0)”, “超过(>0)”, “不足(<0)”, “至少(≥0)”, “至多(≤0)”, “不大于(≤0)”, “不小于(≥0)”
⑷ 除了⑶常见不等式所表示的基本语言与含义还有:
①若a -b >0,则a 大于b ;②若a -b <0,则a 小于b ;③若a -b ≥0,则a 不小于b ;④若a -b ≤0,则a 不大于b ;⑤若ab >0或
0a
b
>,则a 、
b 同号;⑥若ab <0或0a b <,则a 、b 异号。
⑸不等号具有方向性,其左右两边不能随意交换:a <b 可转换为b >a ,c ≥d 可转换为d ≤c 。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
仍是等式。
性质2: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若a b >,0c >则
ac bc > 性质3: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若a b >,0c <则a c b c +<+
比如:不等式b >ax 的解集是a
b
x <
,一定会有0<a 3、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定义:
⑴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一个或几个),叫做不等式的解。
⑵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⑴未知数取解集中的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成立。
⑵未知数取解集外的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不成立。
⑶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⑷不等式的解集可在数轴上直观表示。
注意: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应记住规律: 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圈。
例如:不等式x >5的解集可以用数轴上表示5的点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5不在这个解集内。
不等式x -5≤-1的解集x ≤4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及其左边部分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位置画实心圆点,表示4在这个解集内。
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
⑴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其标准形式:ax+b <0或ax+b ≤0,ax+b >0或ax+b ≥0(a ≠0).
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例:13
1
321≤---x x 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 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 得:
⑶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并求解,主要有以下环节:(这个知识点我们招工不会考请大家放心哦!) ①审题,找出不等关系;②设未知数;③列出不等式;④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⑤找出符合题意的值;⑥作答。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⑴利用函数图象求解不等式,通过直接观察图象,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并用解不等式方法加以验证; ⑵借助于函数关系建立不等式,即先建立函数模型,再建立不等式模型。
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
①从表达含义来看: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②从解法来看:解法的5个步骤相同,但是“去分母”“系数化为1”时,如果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
③从解的情况来看:不等式有无数个解,而一元一次方程只有唯一解。
⑷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互相转化作用
令一次函数y=kx+b(k ≠0)中的y=0,即可得一元一次方程,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一元一
次方程则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⑴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解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