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及物理答题技巧
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题型解法
![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题型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14562f83d049649b6658aa.png)
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题型解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考点1、必须保持电阻不变,且换用不同规格电阻多次实验。
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求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
考点2、电路图及实物连接。
连接实物图时(包括改错)要先连接串联部分,最后再连接电压表。
注意电压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连接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前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考点3、故障判断闭合开关后若出现:1、电压表示数很大,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故障原因为电阻R或灯L断路。
2、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障原因为电阻R或灯泡L短路。
3、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调节变阻器示数不变故障原因为变阻器连接错误,都接上或都接下。
考点4、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所有类似结论均要注意控制变量,保持某个物理量一定。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考点1、变阻器的作用:上个实验中变阻器的作用为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在该实验中,变阻器的作用为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考点2、定值电阻或变阻器的选择(知识运用见比值题)如图所示,R1可供选择:5Ω,10Ω,15Ω,20Ω,25Ω。
R2可供选择:20Ω1A,50Ω1A。
若设定电压为2V。
(即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
R2选择20Ω1A。
则R1可使用哪些电阻?拓展:若出现“将某一电阻R1换上后,无论如何调节变阻器均达不到原设定电压”的现象,则原因为“变阻器总电阻太小”。
解决方法:1、换更大阻值的变阻器。
2减小电源电压3、增大设定电压4、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
R1R24.5V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第一、总思路1、审题判断串联或并联。
2、由串并联回忆串并联相关公式及关系式。
I=I1=I2 I=URI=I1+I2串联:U=U1+U2 U=IR U=U1=U2 :并联R=R1+R2 R=UI3、根据所求量确定公式或关系式4、寻找已知量代入求解注意对应关系,必要时加角码区分第二、比值题知识储备:串联电路中,I1=I2 U1R1=U2R2U1U2=R1R2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串联分压)并联电路中,U1=U2 I1R1=12R2 I1I2=R2R1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并联分流)例1.如图所示,一个“8v,0.5A”的灯泡,要接在一个14V的电源上,则需要________联一个________欧的电阻。
物理电学欧姆定律知识点(集锦6篇)
![物理电学欧姆定律知识点(集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ff38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3.png)
物理电学欧姆定律知识点〔集锦6篇〕篇1:物理电学欧姆定律知识点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电压)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局部电路电阻之和)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 R并= R/n(n个一样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 R串=nR (n个一样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篇2:物理电学欧姆定律知识点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一样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一样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挤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790a2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7.png)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 (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家在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不论它两端有无电压、有无电流通过,它的电阻都存在并且不变)(2)电路符号:(3)单位:欧姆(简称:欧) 单位符号:千欧(k) 1 k = 103兆欧(M) 1 M = 103k = 106(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1)原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A、接线: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应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B、闭合开关之前,应调节滑片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作用是保护电路。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欧姆定律1、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化学效应2、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是由作用在它两端的电压和该导体的电阻共同决定的。
A、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物理表达式:I=U/RA、运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性),且同一状态(同时性),总之,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B、推导公式R=U/I,不可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C、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但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如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零,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电阻不为零,此时,R=U/I不适用。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总复习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d17ad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2.png)
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 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但要注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 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 因此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也成正比.
第十五 ,共34 。
知识运用
例1:把5Ω的电阻R1跟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 复
第一 ,共34 。
复 习 目 标
1.学生通过复习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理解欧姆定 律,形成知识网络。
2、熟悉串、并联电路I、U、R 的关系。
3、掌握测电阻的方法 4、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5、掌握电学计算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第二 ,共34 。
重点复习三大板块
欧姆定律
R2=U2/I=2.4V/0.4A=6Ω
第三十 ,共34 。
知识点三:断路和短路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
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该电路中的故障可能
是( )
A.灯泡L2短路 C.灯泡L1断路
B
B.灯泡L2断路 D.两个灯泡都断路
2、 在研究电路问题时,使用的电源电压为3V,学生实验使用的常规电
追问(2): 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U1=1.5V U2=? I=0.3A
R1=5Ω R2=15Ω
U=6V
第十八 ,共34 。
例2:电阻R1与R2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
R1为80Ω,通过R2的电流为0.2A,求R2。
解: R2的电阻为:
追问:(1)通过R1的电流;
(2)电路的总电流;
)。
《欧姆定律》解题方法和技巧
![《欧姆定律》解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8a5cf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d.png)
《欧姆定律》解题方法和技巧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用于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表
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可帮助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1. 根据已知量确定未知量:在解题之前,应该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根据已知量去计算或推导出未知量。
2. 确定电路的类型:欧姆定律适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确定电路的类型。
3. 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或电压: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已知电阻和电压,可以计算电流;如果已知电阻和电流,可以计算电压。
4. 注意单位转换:在进行计算之前,确保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一致。
如果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单位转换。
5. 计算总电阻:如果电路是串联电路,可以将总电阻计算为各个电阻之和;如果电路是并联电路,可以将总电阻计算为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6.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果题目涉及多个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组合使用欧姆定律和其他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进行解题。
7. 记住公式和单位:欧姆定律的公式是U=IR,其中U的单位
是伏特(V),I的单位是安培(A),R的单位是欧姆(Ω)。
8. 理解物理含义: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含义对于解题也很重要。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是由电压驱动通过电阻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通过理解欧姆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您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b36a9bf46527d3250ce04b.png)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头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式中单位: I →安 (A) ;U→伏 (V) ; R→欧 ( Ω) 。
1 安=1 伏/ 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 、U 和 R 一定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 、U和 R中已知随意的两个量便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一致。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没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头的电压增大时,经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经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准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头的电压就越大。
(U=IR)5.电阻的串连有以下几个特色:(指R1,R2 串连)①电流: I=I1=I2 (串连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 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 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假如n 个阻值同样的电阻串连,则有R 总=nR④分压作用( U1:U2=R1:R2)⑤比率关系:电流: I1 ∶ I2=1 ∶ 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色:(指 R1,R2 并联)①电流: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 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假如 n 个阻值同样的电阻并联,则有1/R 总 =1/R1+1/R2④分流作用: I1 :I2=1/R1 : 1/R2⑤比率关系:电压: U1∶ U2=1∶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2·滑动变阻器经过改变滑片地点改变电阻,进而改变电流,目的是要丈量多组数据以求均匀值;3·在闭合开关以前,滑片位于最大电阻处。
1 / 1。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78ad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e.png)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Ohm's Law)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基本电学定律。
在中考物理中,欧姆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问题。
欧姆定律表达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之间的商,即I=U/R。
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表示,称为“欧姆三角形”。
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导和变形。
例如,可以通过代入欧姆定律公式求解电流、电压或电阻的值,例如U=IR或R=U/I。
另外,还可以通过变形计算电功率P=UI或U^2/R或I^2R。
在应用欧姆定律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技巧。
首先,要注意单位。
电流用安培(A)表示,电压用伏特(V)表示,电阻用欧姆(Ω)表示。
其次,要注意电路中的元件的正负极性和连接方向,以正确地计算电流和电压。
此外,要注意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特殊电路中的变体,如电阻特性和灯泡的亮度等。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电路中的问题。
以下列举了一些中考物理中常见的欧姆定律应用:1.求解电路中的电流: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电压为12伏,电阻为3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流为4安培。
2.求解电路中的电压: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5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压为10伏。
3.求解电路中的电阻: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3安培,电压为15伏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阻为5欧姆。
4.判断电路中是否开路或短路: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压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流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5.判断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改变电压或电流,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电路中的电阻是否发生了变化。
整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整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94af15ee06eff9aef80771.png)
欧姆定律一、电压(U)(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某某”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某某”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 1mV=103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V2.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大分度值也是小分度值的5倍),指针位置相同,则示数也是5倍关系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直接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0~3V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量程。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梳理与要点巩固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梳理与要点巩固](https://img.taocdn.com/s3/m/bad522b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d.png)
解析: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 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 I=可UR 知电路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大;定值电阻 阻R值2 不变,通过的电流增大,根据公式 可U知=定IR值电 阻 两端的R电2 压变大,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即 电压表示数变小,故选D.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温度升高 时电路电阻的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要熟记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值分别为R1、R2,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为 R,
则 R1 = R11+R12 . (2)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 积,所以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比任何一个分 电阻都 小 .
[帮你归纳]1.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公式较为复
杂捷,.利2.用若推N导个公相式同R的=R电R1+1计阻RR2 算R2 串等联效,电则阻R总较=为n;R若方n便个快相同 的电阻R并联,则 R总.=Rn
例 4 题图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 S时2 ,R
和L并列连接,它们是并联的;(2)由电路图可知,
S1和S2都闭合时,R与L并联,电路电流为0.5 A,
S1闭合、 S断2 开时,只有A,电源电压 U=IR=0.3 A×20 Ω=6 V,
典例1★ 欧姆定律的理解
例1 [2014呼和浩特,8]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 D ) A.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 表示
1.电阻的串联
(1)在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
各串联电阻之和 .若串联的电阻阻值分
别为 R1、R2 ,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为 R ,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及填空题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及填空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9b939977232f60dccca1bf.png)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及填空题解题技巧(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 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知识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9c53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a.png)
《欧姆定律》知识全解
1.理解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找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本节重点是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和欧姆定律以及应用,主要考查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或计算,动态电路的分析等。
①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但前提是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②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同一导体和同一段电路的同一时刻而言的。
③欧姆定律中提到的“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 _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大全,初中生必看!
![初中物理 _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大全,初中生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6705294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3.png)
(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 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 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 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534bf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6.png)
2
1
4
串联、并联电路复习
欧姆定律—知识点
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由乔治·西蒙·欧姆提出,为了 纪念他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 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欧姆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锁匠,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并受到有关机械技能的训练,这对他后来进行研究工作特别是自制仪器有很大的帮助。欧姆的研究,主要是在1817~1827年担任中学物理教师期间进行的。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01
公式:I=U/R
02
单位:I→安(A);U→伏(V);R→欧(Ω)
03
1安=1伏/欧
04
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 I=U/R
05
已知电流、电阻,求电压 U=IR
06
已知电压、电流,求电阻 R=U/I
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用电流表测出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阻值 R=U/I
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练习题-1
我们在电学实验中要用到电压表,经测定:电压表“0-3V”量程的内部电阻约在1kΩ,通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是_____________A,合______________μA。
电阻的并联-电流、电压、电阻
并联电路:
2024年中考物理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归纳
![2024年中考物理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beceab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2.png)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归纳 考点一:对欧姆定律基本概念的理解 1.对于变形式U R I =: 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
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物理量其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表达式只能用于计算其数值大小,不能决定其大小。
m V ρ=Q q m = Q c m t=∆ 2.对于变形式U =IR : 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考点二:欧姆定律基本计算1.欧姆定律基本公式:①表达式:U I R= R -电阻-Ω(欧) I -电流-A (安) U -电压-V (伏) ②变形式:a.U R I= b.U =IR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规律串联 并联 电流I 总=I 1=I 2 I 总=I 1+I 2 电压U 总=U 1+U 2 U 总=U 1=U 2 电阻 R 总=R 1+R 2 1212=R R R R R +总考点三:串并联电路中的比例计算1.串联电路比例问题①由欧姆定律可知:111U I R = 222U I R = ②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因此有:2121=U U R R③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阻之比等于其两端的电压之比,即:1122=R U R U 2.并联电路比例问题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阻之比等于流过它们电流比值的倒数,即:1221=R I R I 考点四:基于电路分析的复杂计算1.电路分析思路①判断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a.去除电路中的电压表,将电流表看作导线;b.将被分析的用电器从正负两极沿着导线分别接回电源,若能不经过其他用电器直接接回电源,则该用电器与其他用电器并联,若途中需要经过其他用电器,则被分析的用电器与该用电器串联。
②判断电流表测量对象去表法:将被分析的电流表断开,哪些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则断开的电流表测量的就是这些用电器的电流。
③判断电压表测对象画圈法:将被分析的电压表分别从其正负两极出发接回电源,若能直接连接到电源两端,则该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若不能,则除去电源,此时电压表和谁可以连成圈便测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7e5b9cd4d8d15abe234e9d.png)
《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初二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f50a54933687e21af45a928.png)
一、欧姆定律定义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电流I=U/R(2)电压U=IR(3)电阻R=U/I(但R的大小与U、I无关(4)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在该实验中若R增大了,为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二、欧姆定律原理实验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变形R=U/I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4)计算导体阻值。
[pagebreak]三、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R并=(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四、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1)R串=R1+R2(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2、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3、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U1=U2。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81f5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2.png)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2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也叫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包括用电器和导线等;另一部分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路,如发电机的线圈、电池内的溶液等。
外电路的电阻通常叫外电阻用R表示,内电路电阻一般用r表示。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内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I=E/(R+r)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是指拿出外电路或其中的某一个部分进行研究的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它的电阻成反比I=U/R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3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及物理答题技巧(一)知识框架
(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
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
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
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内容
I=U/R 变形式:U=IR 或 R=U/I
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电阻的串、并联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1+R2+……+Rn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
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
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4、串、并联中电压电流的分配特点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理解:
根据串联中,电流不变,利用欧姆定律 I=U/R,有U1/R1=U2/R2,变形得U1/U2=R1/R2
根据并联中,电压相等,利用欧姆定律U=IR,有I1R1=I2R2,变形得I1/I2=R2/R1
(四)测量电灯泡的电阻
1、伏安法测导体电阻
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重要)
3、“伏安法”测电阻试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五)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欧姆定律和安全电压
(1)人体触电或引发火灾,都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从欧姆定律I=U/R来考虑:
①电压越高越危险
②防止电阻过小。
(如:湿手不能触摸开关和用电器,避免短路等)
(2)加在人体上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36V)。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动力电路电压=380V
高压输电线路电压可达105V
2、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现象
导线不通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用电器或电源的两端,称之为短路。
由于并联,导线与和它并联的部分两端电压相同,而导线电阻很小,可以不计,则导线上必然通过一个大电流。
若导线与用电器并联,则电流几乎不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若导线与电源并联,则大电流通过电源会将电源烧坏。
3、注意防雷
(1)雷电现象及破坏作用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甚至几亿伏。
根据欧姆定律,当发生雷电现象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电流。
(2)避雷针
避雷针由金属制成,放在建筑物高处,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电荷会极易沿金属线流入大地,这条电流通道的建立可以中和云层和建筑物上的正负电荷,使得建筑物免遭雷电损坏。
4、利用欧姆定律解释触电现象
触电是由于电流过大造成的。
根据I=U/R,当电压过大或电阻过小时,都会产生大电流,造成触电事故。
(六)方法清单
1、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看清电路的组成(串联还是并联)——分析连接方法
(2)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知道有什么、求什么
(3)针对电路类型(串、并),联系欧姆定律进行分析——核心分析
(4)列式求解
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8A,则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
2、如何判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1)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各元件的作用
(2)认清滑动变阻器的连入阻值
(3)弄清电路图中电表测量的物理量
(4)分析电路的总电阻怎样变化和总电流的变化情况
(5)最后综合得出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例: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左滑的过程中()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灯的亮度变暗
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第一:
先拣会做的做,一定要先把看上去一眼就会的先做完,这样你就有一部分分稳稳的握在手里了,你的心态也会不一样了心理就有底了。
拿到卷子先用三分钟时间大概扫一下,整套卷子的难度分布大概确认一下答题策略,先做会做的,在做可能会作的,最后作不会做的,不会做的尽量写。
提示:注意别把答案填错了!
第二:
对于大题:先猜后解的策略,即使不会解也要把答案蒙上。
对于电学比例题因为求R比例的题,比例都不大不会给什么3:1.4这样的比例,给的比例都是比较简单的数。
所以可以先猜后解,反正猜得出来猜不出来半分钟就知道,猜不出来在规规矩矩的解,力学大题,也可以这么干,只是需要你观察的更好些。
第三:
多选题如果是计算,不会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选项去验证题目,因为是多选所以肯定应该不止会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这样如果B对,用B的结论还能再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一定在其它选项中。
第四:
透镜成像,成放大或者缩小的像,最好一眼半秒钟就能看出来,又快又准,同时为其它题赢得时间。
平面镜成像来回就考从多个角度观察。
玻璃板和水平面是否垂直等固定东西背都应该背下来。
第五:
电路故障题正着做和反着做。
可以先读题目再看是否选项满足题目,或者先看选项的故障再看是会否会出现题目所说现象。
第六:
电学测未知电阻的题。
出在后半段的一般来说不会直接靠欧姆的规律,一般会有一个已知R然后是有电压表或者电流表,他们的作用就是。
去凑出已知R前面的那个系数,比如时(U1-U2)/U1作用就是消掉单位,只剩下纯系数。
第七:
函数关系题,其实考得就是数学观察能力,因为是函数关系,考虑两件事情,首先看是否和所学的规律一致,比如可能是液体压强和密度的关系,那你就基本知道是正比反比关系了。
如果没有直接的规律对应,那就看两个变量的基本关系是,一个变大另一个变大还是变小,先明确基本关系在确定细节。
第八:
最后写实验步骤题。
关键点是两个变量应该是分别独立测出来切,不可用结论验证结论。
第九:
如果还剩两分钟了。
大题还没做,也可能弄个一分。
第十:
如果还有点时间把受力分析图给画了再看看第一问好做不。
第一问好做,先拿下第一问。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