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基础知识入门基础(附-篆书样式典范《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王福庵说文部首注音及解释
王福庵说文部首注音及解释王福庵《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字书之一,全书共21卷,对于每个常用字按照字形的字数进行编排,对字的形状、音义以及源流进行了研究和解释。
以下是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文部首注音及解释,详情如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集字形、字义、字音于一体的字书。
全书共收20009个字,分为540个类别,每个类别由字的文部首进行划分。
文部首是指字中正方形左部分以上的那个部分,也可以说是字的左侧。
在每个类别中,王福庵通过字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王福庵的《说文解字》对文部首进行了详细注音和解释。
以文部首“有”为例:-注音:丰音fēng,古无勾téng。
-解释:丰字表示丰满、丰富、肥沃的意思,古代无勾的丰字表示高大、饱满。
在《说文解字》中,王福庵对文部首的注音和解释都相当准确。
他对每个字的音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揭示了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并包含了大量的典型用例来说明字义。
由于王福庵在编写《说文解字》时几乎独自承担了全部工作,其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研究相当深入。
在《说文解字》中,王福庵还对文部首的来源进行了详细解释,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字源的理论。
例如,他认为文部首“尸”源自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骨骸,表示与死亡、尸体相关的事物,而“酉”则表示与酒相关的事物,来源于古代酒器形状。
《说文解字》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字义和注音,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从而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王福庵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世的字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字与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古代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王福庵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字书之一,详细注音和解释了文部首及其他常用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
它不仅是研究字学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参考书籍。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学习篆书必选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学习篆书必选
学篆范本——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篆书基础知识入门基础(附-篆书样式典范《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书基础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是一本研究汉字起源和演变的重要著作。
作为古汉字研究的权威之一,王福庵先生以其深入浅出的解释方式,帮助读者了解汉字的结构和内涵。
本书分为多个部首,每个部首都有其独特的解释和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部首。
首先,笔部是汉字中最基本的部首之一。
它包含了一些常用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等。
通过学习笔部,我们可以认识到汉字的构造原理,提高写汉字的能力。
同时,笔部也与书法艺术密不可分,通过练习笔部的笔画,我们能够培养出优雅流畅的书写风格,达到艺术与实用结合的境界。
其次,水部是描述与水相关的汉字的部首。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因此,水部包含了很多与水相关的字词,如江、河、泉等。
通过学习水部,我们可以了解到水文化在汉字中的体现,同时也能够提醒我们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再次,火部是描述与火相关的汉字的部首。
火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双刃剑。
火部包含了很多与火相关的字词,如灶、烟、焰等。
通过学习火部,我们可以认识到火的独特性和存在的危险性,进一步提高对火的认识和使用的安全性。
此外,田部是描述与田地、农业相关的汉字的部首。
中国是农业大国,田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生计的基础。
田部包含了很多与农业相关的字词,如禾、稻、麦等。
通过学习田部,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繁荣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醒人们珍惜土地资源,积极发展农业。
总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是一本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著作。
通过学习书中所述的部首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增进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传承汉字文化,提高汉字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这本书对于广大汉字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篆书基础知识
篆书基础知识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字体。
按照汉字的沿革规律,从甲骨文算起,籀文、钟鼎文、草篆等属于“大篆”系统。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篆书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篆书的产生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字体。
按照汉字的沿革规律,从甲骨文算起,籀文、钟鼎文、草篆等属于“大篆”系统;玉筋篆、汉篆、唐篆等,又属于“小篆”系统;石鼓文体形多似籀文,亦属“大篆”,但据近代考证,指为秦国刻石。
它可以说是小篆来源的典型文字。
大篆不容易识别,一般泛称“古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宰相李斯负责简化规范而来,故也称“斯篆”。
按时代分,它是秦系文字,又称“秦篆”。
这种字体就比大篆容易识别了。
二、篆书的特征篆书的结字装饰|生很强,在艺术上更是具有赏心悦目的欣赏价值。
时隔上千年,书法和篆刻爱好者还孜孜不倦地去临摹它;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还为之撰写出大量的考证文章;现代的书法篆刻展也为篆书——这种古老的书体留有一席之地。
这些都说明,它虽然已没有实用价值,但从书艺角度上,还是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
篆书的特点也随时代而异。
甲骨文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工具是刀。
籀文多数是左右均衡,“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王国维);钟鼎文从周代到春秋战国,变革也很多,直至演变为小篆,从总体上看,多数还是不露棱角,以圆笔为主,笔画上粗细相仿。
石鼓文、秦篆则笔画圆润流畅,只有落驻而无提顿,且较大篆为整齐。
三、篆书的笔法和结构学习篆书,多从小篆入手,因为它的笔法和结体有规可循。
篆字多横竖直画,写法两头都圆,中间粗细不变。
横竖连接的折笔,则用变形。
所以篆书变化,多用弧画。
弧有圆弧、方弧和不规则的弧。
初学篆书要弄清楚它的起笔、收笔和连接处。
运笔方法是回锋起笔,提笔运行,收笔略顿。
小圈可一笔或两笔,大圈可分三四笔,要求连接处无明显痕迹。
(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因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组图)
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 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 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 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 庵,晚号持默老人。
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 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 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 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 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 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 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 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 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组图组图组图)))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二二二))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三三三))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书概述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 庵,晚号持默老人。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 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 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 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 造诣。
(五)秦篆以后的延续和发展
篆书到了汉代虽不占主流地位,但在一些典重的场合仍作为首选的 字体,如碑额、瓦当、印玺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相继在洛阳偃师出土 的两通汉篆碑《袁安》和《袁敞》,山于墓主身份较高,故碑文用篆书, 其笔势遒劲,结体宽博,刻工精湛,为汉篆的典型。传世之作还有《祀 三公山碑》、《少室神道石阙铭》、《开母庙石阙铭》,这些刻石淳厚茂密, 方峻挺拔,独具风貌。东汉以后,三国时魏正始《三体石经》,集古文、 小篆、隶书为—石,被奉为标准经文的字体。三国时吴皇象所书《天发 神谶碑》,以方笔作篆,笔力惊绝,以其气势宏伟著称。到唐代,著名书 家李阳冰的传世书迹有《三坟记》、《城隍庙记》、《拪先茔记》等,其篆 书历来被宗为楷范。到五代、北宋,有徐铉、徐锴(世称“二徐”),精 于小篆。徐铉所摹《峄山碑》及精心校定的《说文》,由国子监雕版印行, 广为流传。徐锴编《说文系传》,对保存和解释《说文》原著也有功绩。 元、明两代篆书略呈颓势。直到清代碑学兴起,大批文人志士由于特定 的历史原因,纷纷投身于金石、文字之学,进而涌现出大批的篆书大家。 随着金石出土日多,又开阔了他们学习取法的视野,使清代成为篆书发 展的复兴和昌盛时期。清代前期王澍、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他们 在碑版考证取得卓著成绩的基础上,开创了书学和文字学结合之风。清 代中叶以后,邓石如用长锋羊毫作篆,讲究笔墨变化,沉雄朴厚,自成 —格。受他的影响而又各领风骚的篆书大家有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 吴大澂等。清末民初,吴昌硕、齐白石、赵铁山、常赞春、王福庵、邓 散木等也均以自己独到的篆书新面貌立于书法艺术之林。在古文字学界, 先后有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丁佛言、郭沫若、容庚、董作宾、于 省吾、唐兰、商承祚、张颔等名家在研究古文字基础上,对篆书诸体也 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表现出了与传统不同、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魅力,拓 展了篆书创作的思路,推进了篆书艺术的发展。
《篆书书法》PPT课件
篆书书法《说文部首》
第一课 篆书书写入门
• 小篆的特点 • 一、字形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
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
篆书书写入门
3
篆书书写入门
三、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 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 度的对称。
4
篆书书写入门
四、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 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5
第二课 篆书笔法分析
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
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 笔 ”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 央 ,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 其 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 圆 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 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温馨提示:
本PPT课件下载后,即可编辑修改, 也可直接使用。
(三)篆书笔顺特点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 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 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 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 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 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 的其他笔画。
小篆入门
小篆入门(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
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
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二)搭接笔的技法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篆书基础入门(附: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
篆书基础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篆字很难认?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什么篆字都阻挡不了你的识认
篆字很难认?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什么篆字都阻挡不了你的识认篆书毕竟已经是2000多年的字体了,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很遥远,对篆书的识认可谓是难上加难,根据我们的常识,可能会认识一两个,但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想全部识认使阅读通顺可谓是难上加难。
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技巧,对篆书的识认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在一些景区里也就到了展现才华的时候啦。
根据隶书来识认一部分篆书我在过往的文章中讲到“隶变”这件书法变革时期,是篆书向隶书的过渡,那么在隶书里也就能看到一些篆书的影子。
比如“草”字的隶书和篆书写法就基本相同,仅仅是在体势和笔画上做了一点改变。
近现代王福庵《说文部首》清伊秉绶《隶书横幅》比如“其”字,也仅仅是改变了笔画的方向、整个字的体态,化圆为方,变化不是很大,能够通过我们已有的今字储备量轻松识别出来,或者能够猜出来。
秦李斯《会稽刻石》汉《礼器碑》根据偏旁部首识认这种方法是我们常用来识认篆书的方法,上述内容提到篆书经过“隶变”时期后形成隶书,那么说明篆书在汉字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系,那么篆字的偏旁部首也会和今字中的偏旁部首有一个对应关系,在这里呢,我介绍几种常见的偏旁部首对应的篆书写法,只要记住这些写法,在以后我们见到一些篆书也就能够轻松识认了。
一:三点水二:两点水三:人字旁四:双人旁五:言字旁六:立刀旁七:走之旁八:竖心旁九:绞丝旁十:石字旁十一:主十二:半是句史半是句史十三:斗羽盾百斗羽盾百十四:巫丰舜花巫丰舜花十五:弟六生出弟六生出在偏旁部首部分我就举十五组例子,在篆书识别里只要记住偏旁部首与篆字相对应的书写方法,就足够对常用字的篆字进行识认了,篆书世界的乐趣还等待我们大家一起去发掘~另外,如果有对篆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王福庵的《说文部首》,这篇著作里记载了所有的篆书偏旁部首。
王福庵篆书对联范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范文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组图)作者:沈晓英:篆书书写入门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庵,晚号持默老人。
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12345王福庵王福庵(1878-1960.3.2),原名王寿祺,后更名王褆,字维季,号福庵、福厂、屈匏,70岁后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印佣、锄石农、屈瓠、罗刹江民等,室名糜砚斋、春住楼,清·浙江省仁和县(今杭州市)人,晚年客居上海。
幼得家父亲炙,注重文学。
工书法,精篆刻,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
晚清时期,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
10余岁即工书法、篆刻,弘扬印学,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
年轻时供职铁路。
1904年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联合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工书法,擅篆、隶,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
隶书则多杂篆意,别有意趣。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
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初学篆书入门字帖
初学篆书入门字帖
初学篆书,可以从以下几种字帖入门:
1. 《泰山石敢当》这本字帖由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具有笔势稳健、结体严谨的特点,适合初学者临摹。
2. 《三坟记》这本字帖由唐代书法家李斯所著,被誉为“小篆之祖”,具有笔力遒劲、结构谨严的特点,适合初学者练习。
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本字帖由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著,以楷书为体,有行、草书的笔意,也适合初学者临摹。
4. 《王福庵书说文部目》这本字帖由现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所著,从识篆和学习篆刻的角度说,临习说文部目,可增强识篆能力。
因为我国汉字大都由各种偏旁部首组成,掌握了部首,即可按部首的编排组合了解字形结构,许多汉字亦均可据此认识,并旁通其‘八书’规律。
对学习篆刻的人来说,也是最好的入门范本。
以上字帖都是很好的入门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进行练习。
篆书入门
篆书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书基础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
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
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二)搭接笔的技法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三)笔顺特点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灵活运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
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
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
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
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
(一)独体结构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
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
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直势曲势(二)向背接构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
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
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
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向相背(三)相让结构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
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
相左相右(四)附丽结构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
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五)天覆结构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
(六)地载结构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
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
(七)排叠结构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
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
排叠(八)包裹结构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
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
上包下右包左下包上左包右四包围“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
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
随体赋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
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
初学者叫可择其技法要领,通临原帖,做到精熟后,再从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
汲取真髓。
在此基础上,博研众家之长.自然会登其堂奥。
水到渠成。
识篆的途径与方法“写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休会,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
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脉相承、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
全赖用心研求,知难而进。
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试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以《说文解宇》(以下简称《说文》)为根本。
《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
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
《说文》首创汉字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同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
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
从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说解。
《说文》的说解,是给小篆所作的注释,言其“某也某也”是诠释字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是分析字形;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言其“某声”、“读若”、“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
姚孝遂著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的。
《说文》的版本要以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陈昌治据孙星衍本为底本改刻的缩印本最为恰当。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仅翻看《说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
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的总结,各有所侧重。
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相佐的工具书。
对读通《说文》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初学者要深入得法,尚须参阅上述专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二)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
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
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
有关“六书”的基本原理可参看唐兰著的《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及裘锡圭著的《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三)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
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篆楷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习篆入门的参考书。
读之上口,易于记诵。
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
(四)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习篆。
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
关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比如从《说文》中查出某个字的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了解这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以及这个字和同时代其它字的横向关系(这里只指特殊情况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文义贯通。
这样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兰先生曾为占文字研究设了六条戒律,基本要略是:1.戒硬充内行;2.戒废弃根本;3.戒任意猜测;4. 戒苟且浮躁;5.戒偏守固执;6.戒驳杂纠缠,很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详细内容可见李学勤著的《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出版)。
识篆是一门学问,绝不可草率从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
为了帮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开列书目如下:工具书目:《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山版社《清代书家篆隶字集》 [日]北川博邦西泠印社《小篆疑难字字典》王同愈著上海书画出版社《作篆通假校补》王福庵著四泠印社其它工具书及有关文字学书目可视其文中介绍以及入门程度逐步增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