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600字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600 字 3 篇 《季羡林 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600 字 1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 感 600 字。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 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 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季老先生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在每个人 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遗憾,我想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它,但是它 确确实实又是生命中的收获,可以入心且无声,象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 里自由飞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 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感人的美, 一种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人世间一切的真善美将更值得称颂;因为有它,生命 将更值得去回味;因为有它,就有了远走天涯的念想。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其实是人的一生中最脆弱的。在有生之年,要学会生 气勃勃地生活,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在这个世上,我们不应当太多的在乎和顾 岂别人怎么样评别自己,只要你认为做的对,你就坚持去做。每个人都是一个宇 宙, 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自足的内心精神世界, 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人格上 的独立自主。 你虽说不能脱离这个社会和他人生活, 但你不能一味地攀援在社会 建筑物和他人身上。 你要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扎根, 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属于 自己的锚,有了它们,你的心中就拥有了一个对你来说最安全的场所,就会珍藏 住你心中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600 字 2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北京大学开 学,一位学子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北大报到注册,当他看到一位村夫一样的老人, 就连忙喊来,请他帮着扛行李,并许诺付费。老人微笑着帮他的行李带到了目的 地就悄悄离开了。 后来在开学典礼上, 年轻的学子看到了那位老人竟坐在主席台 上,事后一打听,原来还是位北大的副校长。更令他震惊的是他就是享誉中外的 学者季羡林老先生。 老先生已将近百岁了,作为一位跨世纪的贤者,他历经了太多的沧桑,看惯
1/6

了人生的荣辱,不用说其煌煌的著作,就说其自身,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 啊! 手头的这本《生命沉思录》辑取了老先生各个时期著作中的哲思小语,分人 生卷和学问卷两辑,囊括为学与为人的多个方面,他是季老一生的足迹,像星星 一样镶嵌在思想的天空上,闪烁着永恒的光亮,读后感《《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读后感 600 字》。子曰:“四十而不惑。”照现代人的理解,认为人到了四十岁 就会摆脱名利的干扰,人生变得智慧和通达起来。但翻阅老先生的生平,读他的 人生论语,却感觉老先生的一生都是那么的乐观聪颖,超越洒脱。是什么使老先 生始终那么自知豁达?是什么使老先生永远那么的清澈澄明?我在边读边思中 明白了那句名言───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怎能无求?老先生说: “不管(人的)寿长寿短, 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 次生命的价值。 ”老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他又是那么 的谦逊淡泊,,对待吃,他说:“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对待穿,他有老 主意: “以不变应万变。 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 春、 夏、 秋、 冬, 永不变化。 ” 对待官,他说:“我最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低极 趣味的表现。”老先生曾经坦率地说:“我决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我 也决不是一个完全淡泊名利的人。 ”他把对学术和事业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从少年到老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他说:“无为而 有为。”他一生面临的诱惑颇多,但一直淡然以对,他以学术涵养人品,以人品 光照学术, 他以炉火纯青的学术和人格, 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永恒不变的精 神品格。 先生曾经说, 自己说的都是真话。 我从这本书里真切地听到了他心灵的脉动。 谈世相、论佛道、说文学 、 怀亲友、 侃天与地、 聊东方与西方, 先生娓娓道来, 三言两语, 风格委婉, 见解深刻,耐人寻味。我想,这除了与先生漫长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以 外,更与先生通达的人生观念有关。先生学贯中西,对佛教颇有研究。先生说: “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但是,我对 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 我认为, 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 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先生研究宗教,而不信宗教,但却从相关教义 中汲取人生甘露,将佛教玄学大而化之,参见世事,洞明人生。先生于无欲无求 之间从纷繁的世务中超脱, 在繁杂的世相中看透了繁华与兴衰, 所以先生心态是 那么的平和、步履是那么的从容,他一路走来,满身的智慧,让人高山仰止。 我今年三十岁了, 要像先生一样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事业的追求中去, 把 烦杂的私念抛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先生话讲,就是“无为而有为”,淡泊名 利,执着于事业。低调地做人,高调地做事,去创造价值。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600 字 3
2/6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以自叙的口吻,至真至诚的文字记录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悟,对自我的反思,对学术的追求。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代“国学大师”季 羡林老先生对信仰的坚守。 阅读作者关于“文革”经历的心灵独白,我不禁潸然泪下。十年浩劫中,季 羡林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 身心遭到极度地摧残。 当他不堪忍受批斗和羞辱 时,一度决定自己结束生命、摆脱厄运。但最终,他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如果说,季羡林留德十年后,谢绝剑桥邀请,毅然回国是出于报效祖国的爱 国热忱。那么,当他挨批遭打、学术尊严荡然无存、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时,决 意忍辱偷生,这不能不说是信仰的力量使然啊! 坚守信仰,他在黑暗的岁月里看到国家前景的光明;坚守信仰,他从内心拥 有了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坚守信仰,他思考不息,笔耕不辍,利用看楼门的时 间,翻译了 280 万字的梵文作品《罗摩衍那》…… 如今,季羡林已是一位耄耋老人。就在他 95 岁生日时,他仍然坚定地说, “我们这个大国能够和谐、团结,会影响世界和全人类。”“没有人能阻止中国 的腾飞。”可见,季羡林老先生终生都在坚守自己的信仰,愈久弥坚!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 民对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在中国正在走向腾飞的今天, 更需要我们 每一个中国人坚守信仰、凝心聚力。唯有如此,面对发展机遇,抑或是天灾人祸 时,我们才会更团结,更坚强,更有为!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