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

合集下载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于非闇(1889~1959)原名魁照,辛亥革命后改名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仰枢、老非等。

出生于北京,母系为爱新觉罗氏,时为清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

宣统三年(1911)加上姓氏“于”,并改用山东蓬莱为原籍。

自幼入读私塾,兼得书画家传及传统文化精髓,癖嗜诗文、戏剧、书法、篆刻、国画,皆能会通。

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学习,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

1935年到故宫古物陈列所(今故宫博物院)工作。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早期多画意笔山水,与张大千合作画甚多。

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举办“张大千、于非闇、方介堪书画联展”,同年十二月,举办“救济赤贫—张大千、于非闇合作画展”。

1935年以后,专心研究工笔花鸟画,以拯救两宋传统画法为己任,曾问画法于民间画师王润暄及齐白石,虽极困厄,而穷当益坚。

为掌握物象特点,乃致力养花养鸟,著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艺兰记》等,影响巨大。

所绘工笔花鸟,雕青嵌绿,富丽绚彩;而白描兰竹水仙,亦清逸绝伦。

在近世画史中,可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诸公所作,同相辉映,惜所作不多耳。

《清和图》是于非闇晚年的意笔画精品。

一支青柳从左侧垂入画中,其微微轻拂之势,令人顿觉和风徐来,清爽备至,虽未画而风意至。

柳叶、小枝用笔简洁、自信、老辣,使之柔而不弱、碧翠坚韧、生机勃勃,似乎用手轻磕便能溢出清汁。

墨色浓淡有间,令小枝与柳叶之间穿插、避让有序,主次分明,凌而不乱。

细细玩味,又觉每片柳叶、枝丫均有墨色浓淡、斑驳印迹之变化,各具神采,与众不同。

自古以来,柳因其青枝绿叶,周身朴素无华,遭遇恶劣环境,依然生根发芽之故,深受帝王以及文人墨客的喜爱,咏柳诗篇无数,常用来比喻人的崇高品格,借以寄托情志,如李商隐《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六)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六)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六)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六)红叶白鸽设色纸本 1940年作款识:昔日南游所见,随处花草树木皆稿本也。

搜入画图,以宋人刻丝法写之。

庚辰九秋,玉山砚斋,于照并记。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于非闇在近代花鸟画方面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取法传统,从陈老莲入手,而后上溯宋人,特别是赵佶,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期间临摹了大量古代名作,使其在绘画技法上臻于成熟;第二是善于深入观察生活,勤于写生,为此于非闇还亲自栽花养鸟,以便了解草木禽鸟的姿态和习性。

此件于非闇作品非常明显的反映了其上述两个特点。

庚辰,是为1940年,是于非闇绘画的成熟期。

所谓“刻丝”,又称“缂丝”,是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宋代刻丝最富盛名,特点是既有平涂色块的平缂,也有构图造型的构缂、齐缂,所以刻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于非闇将位于画面下方的太湖石以及树叶的设色作平涂处理,古意盎然,同时太湖石的石绿色与树叶的朱磦、朱砂和藤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艳丽高华;另一方面,树木和白色禽鸟明显来源于现实生活,根据题款可知于非闇是图根据以前到南方游览所见而创作的,尤其是白色禽鸟丝毛细腻,线条劲挺,动态活泼,宛若可以从画中飞出一般。

蜀葵双鸟设色纸本 1940年作五色鹦鹉 1938年作款识:昔日南游所见,花鸟草木皆宋人画本也。

此幅拟其沈子蕃刻丝法,聊以自怡悦。

庚辰伏日于故都。

非闇。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本幅题“南游”应指1937年赴宁,转杭州,与张大千、方介堪等同游雁荡之行。

“拟其沈子蕃刻丝法”即谓宋代缂丝名家沈子蕃,其缂丝山水、花鸟皆名传后世,近代画家屡有效之。

张大千即有山水人物师取其法,于氏工笔花鸟力追宋人,缂丝亦借鉴途径之一。

张于两人乃挚交,切磋艺事,互相启发,或许因此同拟沈氏法,惟大千偏山水人物,非闇则攻花鸟。

缂丝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纺织工艺,能自由变换色彩,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它所表现的物象生动逼真,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十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十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十一)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十一)喜上眉梢设色纸本 1945年作款识:林木无声雪色残,一株晴玉倚琅玕,双禽何事栖来晚,且身枝头度岁寒。

乙酉嘉平,感而制此。

非闇。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画行可耻题跋:于非闇长大千十一岁,在北京晨报艺圃辟有专栏。

癸酉(1933年)大千赴北京与于氏交契,同出入花鸟市场,大千促于氏改瘦金体以配其工笔花鸟,大千亦颇有进境。

乙亥嘉平,于氏撰南张北溥之文,张氏名声从此乃定。

此画作于二人相交后十有一年矣。

癸巳炎夏,君约傅翁题。

钤印:傅申、君约民国早期的中国画坛,受文人画思想影响,尚写意轻工笔。

于非闇中年以后才开始工笔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先由陈道复的小写意入手,进而写陈老莲双钩设色花鸟,终上溯北宋院画。

以严谨工致的线描,绚丽夺目的色彩,于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为了让自己画的花鸟「比真花更美丽,比真鸟更活泼」,于非闇一方面学习古典绘画技巧,一方面通过养花养鸟进行写生,将素描和写生有机地结合起来。

书法学赵佶,瘦硬华美,瘦金与工笔花鸟的结合使画面更加和谐静谧。

此轴创作于1946年,正值作者年富力强,阅历、笔头工夫都臻于化境的阶段。

纵观是作,布局严谨,构图显然与北宋院画一脉相承。

两只喜鹊站据腊梅枝头,顾盼对望,形象生动可爱,用笔劲健而设色典雅,富于装饰性。

花鸟草虫卷设色纸本 1945年作(724万港元,201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款识:忍辱八年,依然故我,晴窗无俚,作此遣怀。

乙酉(1945年)秋八月并记于玉山砚斋。

非闇照。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花鸟册页设色纸本 1945年作款识:宋人写生首重气骨,勾勒傅染徐熙且先落墨也。

元明以来崇尚雅淡,其敝遂靡靡无复气骨,近且以狂怪为高矣。

丁酉五月,记于玉山砚斋,非闇于照。

钤印:于照之印(白文)、非厂居士(朱文)、于非闇(朱文)、一字非厂(朱文)、非闇(朱文)、于照印(半朱半白)、于照(白文)、于照之印(白文)题签:于非闇花鸟册。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二)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二)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二)于非闇幼年在家随曾祖父于明保,童年随祖父于钟英,少年随父亲于文森识字读书习画。

后在家中读私塾。

其母爱新觉罗氏,为满清宗室。

其妻爱新觉罗·风,也是宗室后裔。

于非闇兄妹6人,其排行老大,二弟于魁耀,三弟于魁焕,另有三个妹妹。

于非闇祖辈三代都是清朝举人,均以教书为生,家中藏有法帖、书画,印谱,拓片,缂丝等旧藏。

于非闇自幼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研习书画,同时对笔,墨,纸、砚,颜色等进行收藏与研究。

在于非闇的绘画作品中,宋人高古的气韵,精到的笔法与色彩的艳丽并不像冲突,不会因“艳”而显出“俗”,正是绘画大师的高明之处。

所以艳美之色与高古之意,整体的贯穿在于非闇的作品之中的,是一格基调,也是识别其作品的根本。

于非闇的书画风格鲜明,并注重文化和内心的修养与绘画书法的结合,是一位全面的文人气的书画名家,可与张大千相媲美。

因此,可知其艺术作品在今后的市场上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于非闇《花鸟》绢本立轴尺寸:109×62cm于非闇《牡丹花鸟工笔》镜心材质、形制:设色尺寸:90×45cm于非闇《青松双鹊》立轴甲申(1944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31×34cm于非闇《花鸟》(二帧)镜心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41×35cm×2钤印:于照私印、非闇六十后作款识:非闇六十三岁作。

于非闇《双鸽图》软片尺寸:86×57cm 新加坡袖海阁旧藏于非闇《和平》立轴尺寸:98×60cm于非闇《岁朝清供》立轴壬申(1932)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34×44cm于非闇《双喜图》镜心癸未(1943)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14.5×40cm于非闇《蔬果草虫》立轴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98.5×46cm于非闇《桃花蜜蜂》立轴丙戌(1946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00×34cm于非闇《花虫图》镜片丙子(1936年) 材质、形制:纸本尺寸:59×30cm于非闇《花卉》立轴1959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33×33cm于非闇《牡丹》镜心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30×49.5cm于非闇《瓜瓞连绵》立轴乙酉(1945)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99.5×33cm于非闇《白菜虫蝶》立轴甲申(1944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66×31cm于非闇《花鸟》镜心材质、形制:纸本尺寸:134×29cm于非闇《茶花幽禽》立轴癸未(1943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91.3×32.5cm于非闇《富贵公卿图》立轴 1946年作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40×138cm于非闇《花鸟》立轴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23×42cm 于非闇《春艳双栖》立轴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94×33cm录文:十年树底折香葩,蔌蔌浮光弄晚霞。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四)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四)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四)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四)杜鹃绶带设色纸本戊寅(1938年)作款识:去年春二月,由杭越绍兴、渡曹娥、入天台、游雁荡,山川草木花鸟,随处皆宋人画本也。

今忽忽一年,不可复游,晴窗遣兴制此,并记岁月。

戊寅春正月廿八日,非闇。

钤印:于照之印、一字非厂、非闇五十岁作题跋:非厂同游雁宕,极赏花木之美,北归后画法大变。

倘更游吾蜀,当可平揖黄筌父子,又岂特追踪道君皇帝已耶。

大千居士题。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玉堂富贵设色纸本戊寅(1938年)作款识:玉堂富贵。

戊寅三月,非闇。

钤印:非闇六十后作(朱)、老非(白)《玉堂富贵图》是于非闇巨幅工笔代表作,这是吉祥祝福的传统题材,具有宫廷美术的装饰性,设色艳丽吉庆但绝不庸俗,有高古的宋人气韵。

色彩丰富但很和谐,暖色调中有崇高厚重的严谨冷逸,超凡脱俗。

于非闇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学习汲取,线条稳健、劲利、平和,成为了色彩的骨骼,也界格压住了艳色,有体积和重量感。

物象造型传神准确,具备装饰性而相得益彰,组合成盛世喜庆的画面。

拟赵昌四喜图设色纸本 1938年作(736万元,2012年北京诚轩春拍)玉堂富贵 1947年作款识:戊寅冬至月,拟赵昌笔,非闇。

钤印:蓬莱于照、戊寅、非闇五十岁作《四喜图》作于1938年,是于非闇拟北宋画家赵昌笔意、而实出己貌的工笔花鸟精品。

“四喜”即福、禄、寿、喜,代表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是中国艺术的传统题材,通常以喜鹊入画,取其“喜”字,喻示生活美好顺遂。

画家将牡丹、玉兰、海棠、喜鹊、锦鸡、太湖石共聚一轴,代表玉堂富贵、添喜长寿,寓意吉祥美好。

画面布局丰富而严谨,春日园林一隅:一尊玲珑剔透的碧绿太湖石,沿画面右下角向左上方矗立,坡地上,一只七彩锦鸡昂首翘尾,其前钴蓝色的太湖石微露出一角,雏菊、蕨草杂生。

几株牡丹依傍太湖石蓬勃生长,透过石孔看去,尽是繁茂堆叠的枝叶,四朵硕大的红黄牡丹花,或掩映石后,或越过洞隙,迎风傲然绽放,富丽堂皇,石侧一枝花苞妖娆旁逸,含羞欲出。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

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

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

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

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伊洛传芳设色纸本 1938年作(584万港币,201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题识:伊洛传芳。

明如点漆,黑拟松煤者,曰油红;泽若佛头,色同古碧者,曰绿华,均出洛邑。

范石湖题徐熙〈风牡丹〉诗云:天半罡风如箭激,绿绡飘荡紫绡寒。

今年东风疾,花半毁,因制此图。

宋南渡后,禁苑植牡丹,扁曰「伊洛传芳」,并记于此。

戊寅浴佛日,用乾隆库楮御墨。

非闇。

钤印:戊寅、于照之印、一字非闇、非闇五十岁作本幅取宋人范石湖诗意,写牡丹中油红、绿华两品种风中摇曳之姿。

画中见枝舞翻袖,叶妆展眉,花底石竹亦呈摆蘯,蛱蝶一双逆风而飞,夹翅不得舒展,衬出入春时仍带料峭寒意,见「箭激罡风」之状。

对照本幅写于五月初,正京城易起大风之季,想必确是东风尚疾,毁花无数,引得画家心生惜怜而迻录其貌于画中。

于氏作画选用材料、颜料极尽讲究,画墨紫牡丹以自藏旧洋红,配以御墨,得沉着丝绒般色泽;绿华一朵,瓣有斑驳,可见石青之下以石绿作底,相互衬托,益显鲜明,每种颜色亦是由浅而深,方得洁净而厚重。

本幅带写生之意,但诸多细节仍保留两宋缂丝装饰之美。

于氏极为推崇朱克柔、沈子蕃缂丝,以其优美婉丽,存唐人艺术浑厚而不失自然之趣。

浓妆淡抹总相宜——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浓妆淡抹总相宜——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浓妆淡抹总相宜——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徐声
【期刊名称】《中国美术》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一我国的工笔花鸟画,以五代两宋时期为无可争议的高峰,之后文人写意逐渐兴起,自元至明清获得巨大发展;而工笔花鸟在这一时期则逐渐衰落。

所以,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继承"和"复兴",陈之佛和于非闇则是两位主要的代表性画家,被称为"南陈北于"。

一个看来颇有意思的现象是:关于陈之佛先生艺术的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关于于非闇艺术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徐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浓妆淡抹总相宜——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J], 徐声;
2.浓妆淡抹总相宜:美国动画成功改编启示 [J], 时春风;王馨
3.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艺术之成因 [J], 曾宪榕
4.浓妆淡抹总相宜——从阿斯塔那出土文物看唐代西域女子装扮 [J], 赵哲
5.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艺术特色刍议 [J], 陈叙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年巨匠于非闇笔下富丽堂皇的工笔花鸟

百年巨匠于非闇笔下富丽堂皇的工笔花鸟

非闇牡丹双鸽 1959年 162cm×81cm 北京画院藏开宗立派:于非闇文丨介子平1955年在沈阳东北博物馆临摹时摄于非闇,初名魁照。

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

辛亥革命后改姓于名照,字非厂以字行。

闲人、仰枢、非閣、闻人,皆其别署。

其原籍山东蓬莱,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母旗人。

于非闇梅鹊图 1938年 113cm×46cm 北京画院藏1956年在作画时留影新华社牛畏予(女)摄他于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随日籍教员学过素描水彩等泰西画法。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

1913年随民间画师王润喧习绘画,制颜色。

1931年师从齐白石习山水、篆刻。

于早期多画意笔山水,与张大干合作画甚多,后听从大干建议,于1 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

此时的于非闇已46岁,起步虽晚,成就却大,所绘工笔花鸟,雕青嵌绿,富丽绚彩,而白描兰竹水仙,亦清逸绝伦。

到了20世纪40年代,其名声竟可与张大干同相辉映。

这与之自幼沉浸家藏,耳闻目染,且学过园艺学、鸟类学有关。

于非閭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挣扎疾病,题《喜鹊柳树图》跋云:「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自己的栽花养鸟的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入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

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

」非闇心里美 1941年 67.5cm×36cm 北京画院藏1936年5月,于非闇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东南侧的排房举办「张大干、于非闇书画联展」,张大干与于非闈合作一画参展,此图由于非闈画一粉蝶,张大干补绘一执扇着裙的淑女,并题诗曰:「非闇画蝴蝶,不减马江香。

大干补仕女,自比郭清狂。

若令徐娘见,吹牛两大王。

」展厅中,有人对画家徐燕荪道:「你看这幅画,是存心同你开玩笑,这徐娘就是你徐燕荪也。

」本就脾气不小的徐燕荪听言起怒,拂袖而去。

不久,二次返回,以相机摄得此图,竟请了律师,打起了官司。

浓妆淡抹总相宜——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浓妆淡抹总相宜——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牡丹 双鸽 这样 重彩 的 画 葳 蕤一 一 干非 圈 、陈之 佛 工笔 花 岛画的 比较 庵 ) 、非 ,祖籍 山东蓬 莱 ,汉军 旗 籍 (—— 那 显然 更偏 向 研 究 等 ,关注 其生 平和 杂学 ( 如 养鸽 、养 八 旗 之 一 ,但 用 汉 姓 ) , 自 曾祖 时 就 已 经

时 期 则逐 渐衰 落 。所以 ,近 现代 的工 笔花 以 及 一 切表 现 技 巧 均 从 此 出 也 。 ” 鸟画需 要完 成的 任务 主要 是 “ 继 承 ”和 “ 复
也 涉 及 了对 画家 生 平 、 交游 、绘 画 风 格 分
目前 关于 于非 的研 究 ,整体对 其 艺术 期 、风 格 成 因 研 究 、 作 品鉴 定 等 常 I 见 的 研
文 人清 雅 一路 ,与 陈先 生的 作品天 然 亲和 ; 而对于 于非 尉 , 于 非 圈 的 艺 术技 巧 略 说
干照 ( 1 8 8 9 1 9 5 9 ) , 原 名 于 魁 照 , 别
此 为简 化字 规定 之前 的 “ 厂 ” ,音 等 ;进 行 比较 研 究的 有刘 轶 ( ( 依姿贵 彩 娟净 号 非 厂 (
“ 不 务 正业” 的爱 好 :斗蟋 蟀 ,养 鸽子 ,种
论淡 泊 清雅 还是富 丽 堂皇 ,都 有其相 应 的受 子 干 非 闼画 展史料 钩稽 及相 关 美术 家史料 植兰 花 ,钓鱼 ,看戏 等 等 ,正如 他在 都 门 张大 千 与干 非髑 的交游 。 众群 体 。如 果仔细 全面 的观 看 于非 圈先 生的 辨 析 》 、薛 良 《
研究 所研 究 员等职 。1 9 5 7 年北 京 中国 画院成 立 ,于 非陶 任副院 长。此时的 于非 圈 在坚守
工 笔花 鸟画 笔墨根 本的 基础上 进 行 大胆 的 实 验 变革 ,用 传统的 琶墨 方式抒 写新 的时 代精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拟北宋四喜图设色纸本(2875万元,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四喜图 1936年作款识:四喜图。

拟北宋人笔于玉山研斋,非闇。

钤印:于照私印、非闇、我思古人于非闇46岁左右开始画工笔花鸟画,从学明末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并着力研究赵佶手法。

他曾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接触到不少古画,并进行临摹,提高了画艺,汲取许多技法。

他还专程到沈阳故宫临摹黄筌《写生珍禽图)及赵佶《瑞鹤图》。

他早年曾研究过北宋赵昌《四喜图》,其在专著《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第二章“我所研究过的古典工笔花鸟画”中提到赵昌《四喜图》:“赵昌四喜图,绢本着色大立轴,原画绢已受潮霉,但是神采奕奕,色墨如新。

他是否赵昌,董其昌的鉴定不能即作为定评。

但是作为北宋中期的花鸟画来看,可疑之点却很少。

它描绘雪后的白梅、翠竹和山茶花,与那些噪晴、啄雪、闹枝、呼雌的禽鸟。

突出的塑造了黑间白各具情态的四只喜鹊,这些喜鹊比原物只大一些而不缩小。

他对喜鹊用大笔焦墨去点去捺,用破笔去丝去刷,特别是黑羽白羽相交接的地方,他是用黑墨破笔丝刷而空出白色的羽毛,并不是画了黑色之后,再用白粉去丝或刷出来的白色羽毛。

这一画羽毛的特点,自五代黄筌到北宋赵佶,可以看出是一个传统。

这一特点在南宋后就很少见了。

他另外还画了两只相思鸟,两只蜡嘴鸟(都是一雌一雄)和一只画眉鸟。

翎与毛的画法,也和‘山鹧棘雀图’一样,有显著的区别。

此外,如梅花的枝干,石头的锋棱,竹子竹叶等等,既不同于黄居寀,也不同于崔白,他把春天已经到来的景色,完全活生生的刻划出来。

”中国传统书画以表现人的精神为主要目的,而工笔要求一丝不苟的描绘出事物的形态、结构与色彩,不允许有偶然的误笔,但也要尽量的避免呆板。

故而于非闇通过观察实物的具体形态,总结出造型规律,通过写生将其生动化,并变化出各种形态。

此幅构图繁密,坡石、修竹、桃花、杜鹃花,还穿插着四只喜鹊和六只各色鸟类,虽内容复杂,但章法疏密有致,主次分明,丝毫不见杂乱和堆砌痕迹,只使人感到“喜鹊叫,喜事报,桃花开,春来到”的热闹和喜庆,整个画面呈现出富贵吉祥的典雅气派。

于非闇工笔花鸟白描底稿20幅

于非闇工笔花鸟白描底稿20幅

1
【于非闇白描底稿-红荷蜻蜓】
2
【 于非闇白描底稿-花鸟竹石 】
3
【 于非闇白描底稿-梅竹锦鸡 】
4
【于非闇白描底稿-工笔花鸟-牡丹 】
5
【 于非闇白描底稿-牡丹双鸽 】
6
【 于非闇白描底稿-映雪花红 】
7
【 于非闇白描底稿-富贵白头 】
8
【 于非闇白描底稿-国色天香 】
9
【于非闇白描底稿-海棠黄鹂 】
10
【 于非闇白描底稿-牡丹蜂雀 】
11
【于非闇白描底稿-牡丹双鸽 】
12
【于非闇白描底稿-牡丹双鸽 】
13
【 于非闇白描底稿-瑞霭和平 】
14
【 于非闇白描底稿-双鸠竹兰图 】
15
【于非闇白描底稿--雁荡山花鸟 】
16
【 于非闇白描底稿-玉兰黄鹂 】
17
【 于非闇白描底稿-长春有喜 】
18
【 于非闇白描底稿-长春有喜 】
19
【 于非闇白描底稿-四季条屏 】
20
【 于非闇白描底稿-牡丹双鸽图 】。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2)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2)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2)101.于非闇辛巳(1941年)作蔬果图立轴款识:(1)环北京产萝卜,味甘而脆色尤艳美,有所谓心灵美者,胜他种,今年生者尤硕大。

而予齿己不能嚼矣,老态已至作此怆然。

辛巳冬非。

(2)此是十九年前北京沦陷时所作,今虽老态益增而真的心里美矣。

己亥春非七十一岁。

于非闇闇习写意,四十后专攻工笔花鸟,从陈老莲入手上溯唐宋,花鸟鱼虫描青嵌绿富丽绚烂。

《工虫萝卜》写北平特产“心里美”萝卜三枚,一红两白相互掩映,设色薄而明快尽,显萝卜新鲜水灵之态。

尤为难得的是于先生又以细笔写螳螂、蟋蟀、知了与萝卜相映成趣,更见清逸之致。

102.于非闇 1940年作双猿立轴款识:易元吉双猿图。

庚辰霜降日过午,天气陡变,吾图适成,故记于此。

非闇。

103.于非闇己卯(1939年作)玉兰小鸟扇面题识:己卯二月十三日游万寿山,玉兰乍放,琼瑶满树,因用北宋人法籹此,记岁月耳。

非闇。

104.于非闇甲戌(1934年作)桃花游鱼立轴题识:甲戌冬至月朔日,筱舫四兄属为逢春先生作,即乞正之。

非厂于照。

105.于非闇戊子(1948年作)鹤顶桐花立轴题识:花名鹤顶茶,鸟名桐花凤,皆滇南所产。

戊子暮春,玉山砚斋写记。

非闇时年六十。

106.于非闇庚午(1930年)作绣球草虫立轴题识:庭中洋绣球花盛开,搜入笔端,如汉人造葡萄镜文之义也。

庚午六月用宋法写两昆虫。

非厂于照。

107.于非闇 1945年作蔬果图立轴题识:鼎肉纷纷饮腯肥,丹青模此意何微,年来满地多虫蠹,行尽春畦见亦稀,乙酉秋日,非闇。

108.于非闇 1946年作大吉图立轴录文:予喜宋人刻丝,其精者犹存。

沉子蕃以神织名也。

略参其意并绘来亨鸡,颇感入画尤有鸡鸣富贵之意。

款识:丙戌嘉平月晴窗,画奉载祥仁兄属正。

玉山砚斋非闇于照试宝翰龙香墨。

109.于非闇 1937年作花鸟立轴款识:山禽□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丁丑六月伏日,非闇于照写祝。

110.于非闇 1945年作蔬食草虫立轴款识:嗤彼膏梁徒,岂知蔬食乐,所以士大夫,滋味甘淡泊。

于非闇花鸟赏析,唯美清雅

于非闇花鸟赏析,唯美清雅

于非闇花鸟赏析,唯美清雅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中国画家。

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

于非闇品行修养高雅,工笔花鸟堪称一绝。

他注重汲取传统精华,在古典中寻找启发,于颠簸沉浮的岁月中和颜静志,保持着旧式中国名士的优雅和体面。

于非闇的花鸟,神韵直追明末陈洪绶,溯源宋元,着力于宋徽宗赵佶。

作为拟古圣手,其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一成不差、背临《金英秋禽图卷》形神俱得,游刃有余。

于非闇曾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工作,专事临摹研究,亦曾专程到沈阳故宫临摹黄筌《写生珍禽图)及赵佶《瑞鹤图》。

自古以来人们对花鸟画要求“活色生香”,对禽鸟画要求“活泼可爱”。

于非闇曾在专著《我是怎样学习工笔花鸟画》中写道:花鸟画要它尽态极妍、神形兼备,也要它鸟语花香、跃然纸上。

北宋的花鸟画“形神兼备”,有“高韵”有“气骨”,“妙造自然”的花鸟画,它是周密不苟“师造化”的结果。

我们首先欣赏一组八开花鸟册页,在这八开册页中,于非闇展示了其全面的绘事本领,拟赵子固笔作水仙、以宋徽宗法写竹。

(一)丁亥初冬,拟赵子固笔,非闇。

钤印:于照、我思古人(二)宋徽宗写竹,一色焦墨,其丛密处微露白线,此法不传久矣。

徽宗写生珍禽图卷写竹凡四段,苏合油墨,千载如漆,因用其法制此,丁亥冬,非闇。

钤印:于照、大观(三)丁亥孟冬写滇南鹤顶红。

非闇。

钤印:于非盫、雕青嵌绿(四)故宫御苑牡丹多数百年前物。

予每喜写之。

此名昆山夜光,在摛藻堂前。

丁亥孟冬并记于玉山砚斋。

非闇。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乐琴书以消忧(五)太液池白莲在琼岛之北,静心斋前。

他处无有也。

此今夏泛舟所得画本。

丁亥冬,非闇。

钤印:于照、于荷(六)香山红叶冷而弥艳。

丁亥孟冬写于玉山砚斋。

非闇。

钤印:于照、大观(七)濯锦江芙蓉,友人以数枝见贻,戏写一枝。

丁亥冬,非闇。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蓬莱于氏(八)故都水红萝菔味既甘冽,色尤艳美,四时皆有。

予每喜写之,络纬亦故都所珍,冬煴而生,纳怀袖间。

谈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色彩意蕴”的艺术表现

谈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色彩意蕴”的艺术表现

谈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色彩意蕴”的艺术表现作者:张梅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7期摘要: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得名于20世纪40~50年代,是建国前后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等的有机融合,是创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和新形式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本文以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意蕴”为研究对象,采取案例分析、比较等的方法,对其“色彩意蕴”的渊源、色彩的表现风格和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对当代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进而对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色彩意蕴”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色彩意蕴”色彩是工笔绘画表现的重要语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尤其是“色彩意蕴”,它决定着工笔画的内容与形式。

“‘意蕴’指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以及精神内涵。

”色彩意蕴作为工笔花鸟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支撑着工笔绘画的发展,保持着工笔画持久的生命力。

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他的作品首先给人以色彩美,其工笔花鸟画色彩鲜艳而不失大雅,不似前人又胜似前人,耐看而又让人越看越放不下。

这些都体现了于非闇画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一种严谨态度。

其作品中色彩的亮丽、古意、鲜艳、炫目等,都是他人格志趣的写照和审美态度的流露。

他在艺术道路上勇于实践,赋予了工笔花鸟画以新的面貌和内涵。

所以,本文将要重点研究色彩,通过学习和理解于非闇工笔花鸟的画色彩进而对其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分析其作品蕴含的现代精神内涵,最终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丰富绘画语言。

色彩作为工笔花鸟画中最主要的形式元素之一,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绘画语言。

艳美之色与高古之意、严谨与细致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都能得以反映,在很大的程度上扩展了审美主体的范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1 阴阳之美——对比色彩的表现“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以笔力为骨,以色彩为肌,形成了以浓丽庄重为主导和以多种和谐为辅表现的风格。

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太液池荷花草虫》于非闇125.5cm×62cm 20世纪40年代一我国的工笔花鸟画,以五代两宋时期为无可争议的高峰,之后文人写意逐渐兴起,自元至明清获得巨大发展;而工笔花鸟在这一时期则逐渐衰落。

所以,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继承”和“复兴”,陈之佛和于非闇则是两位主要的代表性画家,被称为“南陈北于”。

一个看来颇有意思的现象是:关于陈之佛先生艺术的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关于于非艺术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或许是因为多数研究者更喜好文人清雅一路,与陈先生的作品天然亲和;而对于于非闇,《牡丹双鸽》这样重彩的画作构成了我们的主要印象——那显然更偏向旧时皇家富贵的风尚,亦或是普通民间的风尚,素不为文人所喜好。

东坡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工笔花鸟画作为一种艺术分科,采用怎样的画风其实并无高下之分,无论淡泊清雅还是富丽堂皇,都有其相应的受众群体。

如果仔细全面的观看于非先生的多幅作品,可以发现他在不同时期的画风变化也很大,正如他在1959年的《喜鹊柳树》上自题:“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春花斗艳图》于非闇46cm×359.5cm 1939年轴北京画院藏二于照(1889-1959),原名于魁照,别号非厂(此为简化字规定之前的“厂”,音庵)、非?,祖籍山东蓬莱,汉军旗籍(属于八旗之一,但用汉姓),自曾祖时就已经迁居北京,祖父辈皆为举人。

据于先生自述,“盖吾母与妻皆为昔之宗室(爱新觉罗氏)”。

于非闇出生在一个旧式文人家庭,其幼时家境颇为富足,因此颇有些现在看来“不务正业”的爱好:斗蟋蟀,养鸽子,种植兰花,钓鱼,看戏等等,正如他在《都门豢鸽记》里表示“都门玩物,为学士大夫寄闲情消岁月者,往往有一顾之价值”[1];《都门蟋蟀记》中则说:“吾居京师久,吾性又至浮动,京师玩嗜每为所中,沉溺而不觉。

”[2] 当时恐怕未曾想到的是,这些爱好中的许多对其将来的花鸟画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花鸟四屏》由俞致贞、刘力上家属友情提供,《俞致贞、刘力上作品暨收藏集》出版。

俞致贞系于非闇先生的高徒,1934年拜于非闇为师学小写意花鸟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篆书,后专攻工笔。

此套《花鸟四屏》为于非闇的仿古画作,分别拟北宋徐熙、明代陈洪绶(号老莲)笔意及宋缂丝古朴的`装饰手法绘制,画风高古而典雅清丽,是其工笔花鸟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多采用折枝构图,笔法工细,勾线圆硬尖瘦,填色柔婉鲜华,表现出形象的气骨。

而其瘦金体书法配其富丽的花鸟画,古意更浓。

于非闇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花鸟画传统根基。

于非闇的单幅《辛夷蛱蝶》在北京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中创下了385万余元的高价,此套《花鸟四屏》亦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的精品,且传承有序,值得期待。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特色研究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特色研究
2O世 纪 的工 笔 花 鸟 画 是 在 探 索 中 不 断 前 进 和 发 展 的 ,而 于 非 同为 2O世 纪 中 国 工 笔 花 鸟 画 由 传 统 向现 代 转 型 作 出 了卓 越 的 贡 献 。
于 非 圈 生 于 1889年 ,原 名 于 魁 照 ,字 仰 枢 ,别 署 非 厂 、非 、老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面 对 党 中央 提 出 的 “百 花 齐 放 ,推 陈 出 新 ”的 文 艺 方 针 ,一 种 为 人 民 服 务 的 、积 极 向 上 的 绘 画 语 言 充 分 表 现 在 他 的作 品 中 。其 花 鸟 画 作 品 也 更 具 有 时 代 特 色 和 蓬 勃 的 朝 气 , 寄 予 了 对 祖 国和 人 民 的美 好 祝 福 和 希 望
2014年第@期 美 木
于非 蔺工 笔 花 鸟 画特 色研 究
贾 曼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广 西 桂 林 541006)
摘 要 :于非 嗣是 中国 近代 工 笔 花 鸟 画的 重 要 代 表 之 一 ,他 能 画 山 水 、花 鸟 ,对花 鸟 画 最 为 擅 长 。 所 塑 造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形 象 生 动 传 神 、线 条 严 谨 劲 挺 ,设 色典 雅 富 丽 ,并 具 备 装饰 意味 。他 继 承 宋代 院 画 工笔 画传 统 ,并 在 实践 和 写 生 中汲 取 其 精 华 ,推 陈 出新 ,为 势 颓 已 久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翻 开 了新 的 一 页 ,使 工 笔 花 鸟 画 焕发 出 了时 代 的 气息 。 关 键 词 :于 非 朋 ;工笔 花 鸟 画 ;风 格 特 点 ;影 响 中 图分 类 号 :J211.28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 4115(2014)lO一 19— 1

“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工笔圣手于非闇

“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工笔圣手于非闇

“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工笔圣手于非闇
于非暗(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中国画家。

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暗,又号闲人、闻人、老非。

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

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

著有《非暗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于非闇作品集太美了

于非闇作品集太美了

于非闇作品集太美了他的工笔画,雕青嵌绿、富丽绚彩,明艳却不失清逸,细微之处尤可见真章;他的瘦金体,用笔细劲、瘦硬有神,至瘦而不失其肉,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当他的工笔画与瘦金体结合,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

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家,书法习宋徽宗赵佶独特的“瘦金体”书法,是近代写“瘦金体”首屈一指的大师。

光绪十五年(1889年)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出生。

于家祖籍本是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

于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于母为满族人。

1954年,于非闇改随母亲祖籍并正式登记为满族。

《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于家祖上三代都是清朝举人,均以教书为生,于非闇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了来自祖父和父亲的文化熏陶,对诗文和书画篆刻非常感兴趣。

1908年,于非闇在满蒙高等学堂读书时,还曾随日籍教员学过素描水彩等泰西画法(油画技法)。

《梅雀争春》立轴辛亥革命那年,22岁的于非闇改回山东蓬莱原籍,开始向民间画师王润暄先生学画花鸟、草虫,并学习饲养昆虫及研制颜料之法。

这位启蒙老师擅工笔花卉草虫,尤以画蝈蝈闻名于世,对于非闇终生的艺术样式都产生着影响。

此后,于非闇曾广泛地涉猎过山水、花鸟,工笔、简笔,以半工半简、勾花点叶的花卉居多。

于非闇曾在《自我介绍》一文中回忆:“我本来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学习些工笔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学会了怎样调制颜色,怎么配合衬托,不过在那时,我对宋人的画,已有相当的认识。

”加上母亲和妻子都是爱新觉罗氏宗室后裔,家中收藏的法帖书画、印谱拓片、笔墨纸砚十分丰富,于非闇受此熏染,之后研习书画,自然水到渠成。

《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敏感的学者有感于中国画竞尚高简、崇尚仿古的风气,曾经大声疾呼美术的变革,他们一方面主张引进西画的写实主义,也同时主张复兴院画的写实作风,以救治中国画的“弊端”。

解读于非闇——中国花鸟画是怎样发展下来的

解读于非闇——中国花鸟画是怎样发展下来的

解读于非闇——中国花鸟画是怎样发展下来的关于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一些社会、历史、经济等因素,限于我的水平,我只从花鸟画这个角度谈谈它的表面现象。

谈到我国花鸟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写生传统就首先应从象形文字的创造谈起。

当然,彩陶就更早了。

我们仅从殷代的甲骨和商周的青铜器上所见到的象形文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由于传写版刻还恐有讹误,不去征引。

)已可以看出创造文字者是用现实主义写实的创作方法来塑造形象,使得这一具体形象简单概括、特征鲜明,使人一望而知:羊是羊,马是马,长鼻子的是象。

我们祖先通过精确的观察、细密的分析、仔细的比较、大胆地概括,创造成为象形文字-----单一的绘画,就今日所见到的,起码也有三千多年以上的历史,这是首先值得我们骄傲的。

解读关于于非闇先生所写有关中国花鸟画是怎样发展下来的内容非常多,涵盖了从商代甲骨文一直到清代花鸟大家吴昌硕几千年的花鸟发展史,因此在这里只做部分的录入,希望大家理解。

我们要讨论艺术的源流为什么要从古文字学入手?因为文字对于人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想,或者说文字符号对于人类艺术的形成造成重大影响。

西汉早年古书《淮南子》上记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这段话什么意思?自从仓颉创造了文字,天上降的雨都是谷子,鬼在晚上都要群哭群号。

为什么用如此惊人的笔调来描述人类创造文字符号?是因为文字符号的发生,对人类其后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人类在文字符号发生以前,思维和意识是漫流状态,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意识流;文字发生以后,外在文字符号构成的系列,成为人类思想得以展现和得以推导的一个根据和一个体系,由此缔造人类的明确思想结构与艺术模式。

因而我们要讨论不同文明思维方式和艺术方式的差别,使大家明白它们的变形和分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我们就必须从古文字学上入手。

于非闇先生于是就从中国古汉字谈起,将其作为中国花鸟画写生传统的发端。

大家知道我们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我们把中国古文字称为甲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二)拟北宋四喜图设色纸本(2875万元,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
四喜图1936年作款识:四喜图。

拟北宋人笔于玉山研斋,非闇。

钤印:于照私印、非闇、我思古人于非闇46岁左右开始画工笔花鸟画,从学明末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并着力研究赵佶手法。

他曾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接触到不少古画,并进行临摹,提高了画艺,汲取许多技法。

他还专程到沈阳故宫临摹黄筌《写生珍禽图)及赵佶《瑞鹤图》。

他早年曾研究过北宋赵昌《四喜图》,其在专著《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第二章“我所研究过的古典工笔花鸟画”中
提到赵昌《四喜图》:“赵昌四喜图,绢本着色大立轴,原画绢已受潮霉,但是神采奕奕,色墨如新。

他是否赵昌,董其昌的鉴定不能即作为定评。

但是作为北宋中期的花鸟画来看,可疑之点却很少。

它描绘雪后的白梅、翠竹和山茶花,与那些噪晴、啄雪、闹枝、呼雌的禽鸟。

突出的塑造了黑间白各具情态的四只喜鹊,这些喜鹊比原物只大一些而不缩小。

他对喜鹊用大笔焦墨去点去捺,用破笔去丝去刷,特别是黑羽白羽相交接的地方,他是用黑墨破笔丝刷而空出白色的羽毛,并不是画了黑色之后,再用白粉去丝或刷出来的白色羽毛。

这一画羽毛的特点,自五代黄筌到北宋赵佶,可以看出是一
个传统。

这一特点在南宋后就很少见了。

他另外还画了两只相思鸟,两只蜡嘴鸟(都是一雌一雄)和一只画眉鸟。

翎与毛的画法,也和‘山鹧棘雀图’一样,有显著的区别。

此外,如梅花的枝干,石头的锋棱,竹子竹叶等等,既不同于黄居寀,也不同于崔白,他把春天已经到来的景色,完全活生生的刻划出来。

” 中国传统书画以表现人的精神为主要目的,而工笔要求一丝不苟的描绘出事物的形态、结构与色彩,不允许有偶然的误笔,但也要尽量的避免呆板。

故而于非闇通过观察实物的具体形态,总结出造型规律,通过写生将其生动化,并变化出各种形态。

此幅构图繁密,坡石、修竹、桃花、杜鹃花,还穿插着四只喜鹊和六只各色鸟类,虽内容复杂,但章法疏密有致,主次分明,丝毫不见杂乱和堆砌痕迹,只使人感到“喜鹊叫,喜事报,桃花开,春来到”的热闹和喜庆,整个画面呈现出富贵吉祥的典雅气派。

花叶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为之,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华美,富于装饰性。

禽鸟的造型逼真生动,鸟之喙爪及根根羽毛均描写得无微不至,笔法细致精谨,深得北宋人笔意。

右下侧瘦金体题写款识,更增加画中韵致。

整幅将宋人的高古作风与新鲜的时代气息融合为一,乃于非闇花鸟画成熟期的作品。

菜根香设色纸本1936年作款识:1.雨时我兄大教。

丙子秋七月,于照。

2.晓谒吕公子,解带浮屠宫。

留我具朝餐,唤奴求晚菘。

洗箸点盐豉,鸣刀芼薰葱。

俄顷香馥坐,
雨声传鼎中。

方观翠浪涌,忽变黄云浓。

争贪歙钵暖,不觉定盌空。

忆登金山顶,僧饭与此同。

还家不能学,空费烹调功。

硬恐动牙颊,冷愁伤肺胸。

君独得其妙,堪持饷衰翁。

异时闻豪气,爱客行庖丰。

殷勤故煮菜,知我林下风。

人生各有道,旨蓄用禦冬。

今我无所营,枵腹何由充。

岂惟台无餽,菜把尚不蒙。

念当勤致此,亦足慰途穷。

录韩驹食煮菜简吕居仁诗补空。

丙子仲夏,非闇。

钤印:于非闇、于照之印、非闇
天地之丽入画来设色纸本1936年作款识:观宋缂丝,觉天地之丽尽入尺幅中。

丙子仲夏致此,非厂。

钤印:蓬莱于照(白)、非酓(朱)、饮酒读离骚(朱)于非闇在46岁起主攻工笔花鸟之后,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

这件《天地之丽入画来》工笔花鸟巨作,是其1936年47岁的作品。

此时于非闇正在潜心研究宋徽宗赵佶以及宋元缂丝的画艺,心摹手追,不废日夜。

这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技法和表现手段,已经是作者成熟的面目。

画面典丽繁复,而对象的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而准确严谨,极具节奏感。

设色清丽、匀净而典雅,富有宋缂丝画的装饰性。

题画的瘦金体书法是他当时的典型书风,瘦金书特征鲜明而带有行书流便快捷的自然形态,笔画偏细瘦,不如前期的工整,也不似后期的肥劲。

山茶竹雀设色纸本1936年作
秋梧鸣禽设色纸本1936年作
秋虫杂卉图设色纸本1936年作这件作品在工笔作品中堪称大件。

不但画面典丽繁复,而且对象的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而准确严谨,极具节奏感,设色清丽、匀净而典雅,富有宋缂丝画的装饰性,有很强的古朴明丽的意味。

他抓住了对象瞬间的动态特点,如两个蜻蜒或停或飞的动态极为准确传神。

从这里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物象的写生功力是高出同侪多多的。

工笔花鸟易工稳而难于得神,这不但需要画家胸襟阔大、腹笥深厚,也需要对传统深入的研究传承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察,其间缺一不可。

也正因如此,于非闇的作品具有许多人物笔画家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成就。

与传世的于非闇同期作品比较,本作品用于题画的瘦金体书法是他当时的典型书风,瘦金书特征鲜明而带有行书流便快捷的自然形态,笔画偏细瘦,不如前期的工整,也不似后期的肥劲。

野草闲卉设色纸本丙子(1936年)作款识:元人逸品,往往就阶前篱下抉取野草闲卉,点缀成文,极幽淡之致。

丙子九月立冬前,庭前篱卉犹荣,因作此图,辄记诸元人逸笔。

非厂于照并记于玉山砚斋。

钤印:于照之印、非盦、玉山砚斋重古意是于非闇花鸟画的一大特点,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
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

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

”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但师古而不泥古,创两宋双勾技法之新,自成画派。

构图打破陈规,用笔刚柔相济,着色求艳丽而不俗。

他喜爱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而成,既能远观,又可近赏。

且善于在画上题诗跋文,配以自刻印章,使画面饶有意趣。

仿宋人牡丹舞蝶图设色纸本丙子(1936年)作玉兰报喜设色纸本款识:乐寿堂后玉兰,予今春曾填小词记其繁硕,盖去冬缺雪今春无雨也。

再为图识之,非闇。

钤印:于照私印、非闇、雕青嵌绿题签:于非闇玉兰报喜立轴,霍宗杰珍藏。

钤印:霍润阳印乐寿堂为颐和园之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

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堂,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

乐寿堂内名花满院,主要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寓“玉堂富贵”之意,尤以玉兰最为出名。

据说,邀月门前的一株是乾隆时从南方移植而来,至今仍生机勃勃。

于非闇即写其景,花朵俯仰,鸣鹊上下,一派喜庆景象。

《玉兰报喜图》,画中枝叶穿插,井然有序,主次关系明确。

老干新枝,笔势稳重结实,细致的皴擦使枝干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怒放的玉兰花娇柔淡雅,端庄高贵、平和安详。

层层
晕染的花瓣丰满滋润,晶莹剔透。

两只白头翁立于枝间,一上一下,姿态动作极尽变化之妙,与淡雅的玉兰色彩形成呼应。

画幅右面的题款,于非闇脱胎于宋徽宗瘦金体的书法更是让人叫绝。

双色牡丹设色绢本丁丑(1937年)作款识: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

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

玉鉴和鸣鸾对舞,宝枝连理锦成窠。

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

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

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

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余,因成口占。

右宋征宗连理牡丹诗卷,向藏大内。

丁丑嘉平临于此,并补图。

非闇于照识于玉山砚斋。

钤印:蓬莱于照(白文)、非闇(朱文)、非闇丁丑年作(朱文)(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