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学习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这些概念、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一.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本身,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

封建社会: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 大量雇佣劳动者

2. 巨额货币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这两个基本条件。

三、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

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形式: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的目的是增殖价值。

劳动力商品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也是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生产满足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过程。

其次,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分适用于一切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

不同的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劳动成果占有和支配状况也不同。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一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

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 剩余价值率

概念: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公式:m′=m/v×100% 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m′

代表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比较的相对量,不能表示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2. 剩余价值绝对量

概念:所谓剩余价值绝对量就是一家企业全体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

值数量。

计算公式为M=m/v·V=m′·V。M表示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以V表示可变资本总量。

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

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日;二是提

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4.相对剩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

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

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

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

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

转化形式。

劳动力价值是确定工资的内在依据,可以转化为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的波动。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1. 成本价格和利润

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成本

价格+利润

W=c+v+m =K+P (K=c+v )

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

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用P来表示。

2. 利润率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p′=m/C(P′表示利润率,C表示预付总资本)

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分解为: P′=M/C=m ′·v· n/C=m′·v/C·n (P′

代表一年利润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C代表预付总资本;m′代表一个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率;v代表预付可变资本;n代表资本的周转次数)

一个资本家支付50元资本,其中30元购买木材,20元雇佣木匠,生产椅子。椅子的价格为60元。假设一个月只能完成一次生产过程,即一个月只能生产一把椅子。

求(1)一次生产过程(一个月)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2)年利润率?

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1)m′的高低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次数(n)的快慢

(4)不变资本的节约。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