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进展
划——成人治疗指南(NCEP-ATP3)认为,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
的风险很高,糖尿病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血脂的治疗目标 是有糖尿病、无心血管病史者:LDL--C<100 m#ai(2.6 nunolFL); 有糖尿病和冠心病史者:LDL-C<70 mg/al(1.8 retool/L)。同时。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xCJl旨"蛋白水平影响较大.故强烈推荐2型 糖尿病每年至少检测1次HDL-C、LDL-C,TG和总胆固醇
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第13卷8月中旬刊
Bond
缺失患者同时满足了固定义齿修复的要求,可有效地恢复患者
的咀嚼功能。
根管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根管钉一端 固定在牙根内,另一端包埋在修复材料中形成支架。有助于复 合树脂粘接固位。不仅使牙具有更强大的抗折裂能力,而且也 增强了对冠外抗力和咬殆力的抵抗。根管钉数目的选择,由剩 余牙体和牙根的多少而定。牙冠部修复时尽可能保存剩余牙体
2
2型糖尿病代谢异常治疗目标
是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首要靶目标。在心脏保护试验(HPS) 中,针对LDL-C高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每日40 mg,观 察5年。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5年可使冠心病事件减 少27%,中风下降24%。2004年8月发表的阿托伐他汀糖尿病 协作研究(CARDS)是第一个设计在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 行的、评估对主要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作用的前瞻性研究。其 入选2 838例40岁.7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脏病和脑 卒中病史,空腹LDL-C<4.14
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后可以用成品根管钉加光固化复合树
脂修复牙冠。
牙无松动、无根折裂、无根尖炎症、有良好咬殆关系并能行使正
常咀嚼功能。9例(4.8%)因根面继发龋、单根管置钉、根管钉置
2023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
2023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2023年已经过去,尽管心血管疾病在防治上取得很大进步,但中国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拐点尚未出现,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的关键致病因素。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正式发布,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血脂管理的临床实践指明新方向。
一、《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1 .危险分层更细化——"超高危ASCVD"正式写入中国指南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新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了更新(1 )按是否患有ASCVD 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推荐采用"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2 .目标值更严格——超高危ASCVD"14且50靶标"正式写入中国指南新指南推荐的降脂目标值趋于更严格,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增超高危患者的降脂目标值:对于超高危人群,低密度胆固醇(LDL-C)推荐目标值< 1.4 mmol/L ,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o3 .更重视长期——中国指南首次推崇〃长期达标理念〃新指南首次引入“长期"理念,推荐长期治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长期达标(降脂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贯彻长期达标理念)。
4 .更重视预防——新增"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新指南增加ASCVD风险增强因素推荐,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中危的人群,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5特殊人群——更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血脂管理新指南明确糖尿病是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ASCVD风险影响最大。
214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现状分析
糖尿病 管理 中血脂达标 率低 ,在综合管理 中应加强血脂检测并评估危 险因素 ; 加 强医患教 育,改善依从性 ; 合理 选择 降
脂 药 物 , 减 少 并发 症 。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脂
控制 社 区管理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1 5 3 3( 2 0 1 4)0 2 . 0 0 2 7 — 0 4
W ANG J i n g l i , GAO J u n l i n g , Z HOU Ch e n , Z HU Ya o c h e n g , DAI J u n mi n g , F U Hu a
( 1 . Da c h a n g Co mmu ni t y He a l t h S e r v i c e Ce n t e r o f Ba o s h a n Di s t r i c t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4 2 , Ch i n a ;
c h o l e s t e r o l ( T C ) ,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 T G ) , h i g h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 HD L — C ) a n d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 L D L — C )
2 . 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He a l t h , F u d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2 , C h i n a )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管理
1.对于血脂位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 如果无其他心血管风险,在2型糖尿病治疗 过程中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谱的检测;
药物治疗的目标与选择 由于血脂异常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往 往通过体检或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后才得 以发现,因而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 血脂异常,并给予早期干预,可防治动脉 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 率。因此在监测的同时,需要给予相应的 药物治疗。 首要治疗目标 降低LDL-C是药物治疗的首要目
LDL-C <1.8
non-HDL-C <2.6
注: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危险因素:年龄(男性≥40
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或微量白蛋白尿、HDL-C <1.04mmol/L、体重指数≥28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36
2018.10 No.29
若他汀治疗前TG>5.6mmol/L, 服用降TG药物(如贝特类或高 纯度鱼油)以减少发生急性胰 腺炎的风险
附图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管理流程
E-mail:fengjianxing@ 责编/冯建星
诊疗康 复
使用中等强度他汀。对于无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血管疾病,且不合并其他心血管 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LDLC≥2.6mmol/L,也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 础上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若出现他 汀类药物不耐受情况,可换用另一种他汀 类药物、减低剂量或给药频次或加用非 他汀类的降LDL-C药物依折麦布。若血 脂未达预期目标,则在强化生活方式干 预的同时,合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 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一类新型 降脂药物)。
女贞子复方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女贞子复方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女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女贞酚和女贞醇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调整脂质代谢等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高血脂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探索女贞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评估女贞子复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口服女贞子复方,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均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连续治疗12周。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改善程度与治疗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治疗组患者的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C肽)也有所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女贞子复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化学成分中的女贞酚和女贞醇等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有关。
女贞酚可以促进脂肪酸氧化代谢,减少脂肪合成。
女贞醇则具有抑制脂肪酸合成和甘油-3-磷酸酯合成的作用,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此外,女贞子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改善胰岛功能。
综上所述,女贞子复方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的辅助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然而本研究仅仅观察了12周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以确定女贞子复方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女贞子复方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研究,为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选择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女贞子复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血糖、血脂和胰岛功能指标,并且改善血脂代谢。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及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及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程少波济南北城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31[摘要]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作为一种多发于35岁以后的慢性代谢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作为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多源于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老年T2DM患者更易并发心血管疾病。
脂代谢异常则是促进血管内皮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使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失调进而导致脂代谢异常。
本文旨在分析相关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脂代谢以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以期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有望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5(a)-0184-0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Adiponec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ENG Shaobo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Jinan Beicheng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31 China[Abstract] A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 occurs more frequently after the age of 35, and its incidence is on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is mostly caused by microvascular and macrovascular diseases, and elderly T2DM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is the main reas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atherosclerosis. Insulin resistance causes dysregul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secretion, which leads to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adiponectin level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explor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clinical treatment guidance.[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sulin resistance; Lipid metabolism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进行了指导,但并未提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及脂联素的相关性[1]。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相关 。
新诊断  ̄( 2 M) T D 患者 中血脂异常 17例 (6 0 % ) Βιβλιοθήκη 正常组 比较 , 1 8.3 , 肥
胖组 中甘 油三脂( G) 总胆固醇( C 、 T 、 T ) 低密度脂蛋 白( D ) L L 及尿酸 ( A) u 较正常组增高 , 中T T 其 G、c及 u A差 异有
均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0 0 ) .5 。
p st ey c reae i h n r a e o e weg t o i v l o rl td w t t e i c e s f h ih . i h t
[ yw r s Dae sm lt ; oym s idx( MI ;W il e as Prt W R) D s i m a Ke od ] ibt ei s B d as ne B ) asi ;W i i ai H ; yl d i e lu tn t o(  ̄e
Hu ,e a .Ni g i dc lUnv ri i t 1 n x a Me ia ies y,Y n h a 5 0 4,C i a t ic u n7 0 0 hn
C rep n i g a t o :Z NG R , mal r 1 5 ors o d n u h r HA u一 E i :zy 9 9@ 1 3 c m 6 .o
以 P < . 5为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2 结果
尿酸 均 高于正 常组 ,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差 P<0 0 ) .5 。 随 体重 指数 的增 加 , 围及 腰 臀 比亦 逐 渐 上 升 , 腰 3组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官, 而且是一个 高度活跃 的内分泌器官,
可 以分 泌 一 系 列 可 溶性 脂 肪 因子 , 括 包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NV一、 素 ( pi)脂 T ) 瘦 a 1t 、 e n
2 脂 联 素 水 平 及 影 响 因素 脂 联 素 主 要 由 白色 脂 肪 组 织 产 生 ,
敏感性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岛素 下 降 。儿 童 期 的脂 联 素 水 平 与 体 重 指 高血压有关的肉皮损伤等因素的调节过 胰 抵抗程度越高, 人体血浆脂联素水平越 数、 体脂含量、 腰围或 内脏脂肪含量呈负 程 中造 成 的,是机 体 为 减 轻 高 血 压 引起 低, 反过来, 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 岛 相关,且肥胖儿童脂联素水平与胰 岛素 的内皮损伤而产生 的一种保护 性反应 。 胰 素抵抗程度越低 。因此, 一些研 究学者 抵抗指数的关系较正常儿童更为明显“。 们认为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低是 2型糖尿 减 重治疗后 , 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
2 2b 2 p和 42 7b , 7 p 其上含有可 识别 的 童 脂 联 素 水平 呈 V 字 型 , 1 在 0~ 1 2岁
肽 , 子 量 约 为 2 k 由一 个 N 末端 胶 有 关 。血 清 脂 联 素 水 平存 在 遗 传 和 种 分 8 D,
剪切位 点。 脂联素含有 2 4个氨基酸 多 时达到低谷, 4 可能与青春 期性激素水平 因 素 的 关 系 原结构域和一个 C 末端球形结构域组 族 差 异 。研 究 发现 影 响 因素 包括 胰 岛素水 平 科刺 激 脂 联 素分 泌 、 部分 内源 性 的细 胞 因 子 ( I. 、NF h. R ) 如 L6 T . 、s P 可抑 制 脂 联 素 C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饮食护理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包括饮食指导原则、营养素摄入建议以及饮食干预的实践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进展,分析不同饮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体重控制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糖尿病饮食护理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2型糖尿病概述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伴随或不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主要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肥胖症的增加有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和葡萄糖毒性。
在胰岛素抵抗方面,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无法有效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行代谢。
β细胞功能障碍则是指胰腺中的β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需求。
葡萄糖毒性是由于高血糖状态对β细胞的直接损害,导致其功能进一步下降。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以及许多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视力模糊、感染易发等。
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科学的饮食指导。
三、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随着全球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T2DM患者的饮食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在其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以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
在总结了研究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和回顾了全文内容。
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预防和管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预防控制、影响、发展趋势、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4.61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最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的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教育效果的评估不足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实践。
开展对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回顾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的历程,分析研究现状和不足,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为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策略,从而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要点
综合考虑风险与获益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重慢性疾病,血脂管理需综合考虑药物 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强调饮食调整与适量运动对血脂控制的重要性,针对老年患者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药物选择
在药物选择上,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03
血脂管理目标与原则
血脂管理目标设定依据
指南推荐
依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及国内外相关临床证据,结合 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血脂管理目标。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程度,进 行综合风险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血脂管理目标。
目标值设定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设定不同的血脂管理目标值,包括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具体指标。
部分临床医生在糖尿病治疗中过于关注血糖控制,而忽视了对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 合管理。
共识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
01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规范化指导
,以提高血脂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弥补现有指南不足
02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本共识对现有指南
血脂管理与整体治疗策略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兼顾血脂控制与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
定期随访与监测
加强患者随访与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及慢性疾病进展情况。
07
从ACCORD研究看糖尿病血脂管理之他汀主旋律_
Small-dense LDL
LDL
Endothelium
Vessel Lumen
Monocyte
Macrophage
Adhesion Molecules
Foam Cell
Intima
ox-LDL
Cytokines
Cell Proliferation Matrix Degradation
Growth Factors Metalloproteinases
在糖尿病个体中LDL-C颗粒变成小而密LDL-C, 小而密LDL-C数量增加
糖尿病
LDL 颗粒
“正常” LDL-C水平, 然而:
“正常” LDL-C 水平
非糖尿病
LDL 颗粒
LDL 颗粒数量增加 apoB浓度升高
较低
CHD风险
较高
运载apoB的小而密LDL颗粒
apoB LDL-C
Adapted from Austin MA, Edwards KL Curr Opin Lipidol 1996;7:167-171; Austin MA et al JAMA 1988;260:1917-1921; Sniderman AD et al Diabetes Care 2002;25:579-582.
冠心病(n=280)
非致死性或致死性 心肌梗死(n=192)
致死性心肌梗死 (n=97)
变量
P值
变量
P值
变量
P值
第一位
LDL-C
<0.0001
LDL-C
0.0022
DBP
0.0012
第二位
HDL-C
0.0001
DBP
0.0074
降糖药达格列净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降糖药达格列净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在针对Ⅱ型糖尿病治疗中,SGLT-2抑制剂则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新型降糖药,其中,达格列净于2017年正式由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有效降低血糖,对肾脏和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本文将从作用机制、药物安全性、联合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对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的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对该药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1]。
1药理机制肾脏是人体中糖类代谢的重要场所,对于维持血糖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在肾脏介导调控葡萄糖的重吸收。
达格列净作为SGLT-2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SGLT-2,阻止葡萄糖在肾脏中的再摄取,促进尿糖的排泄来达到降糖目的。
2单药治疗达格列净单独使用,降糖的同时对心脑血管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的心肌耗氧降低,从而改善心功能[2][3]。
达格列净也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降低血压、尿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达到保护机体肾脏的作用。
此外,达格列净使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从而有效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功能[4][5][6]。
3药物联用3.1与胰岛素联用在李蒙等人[7]对达格列净和胰岛素联合应用的Meta分析中,将研究对象分为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组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在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胰岛素日剂量和空腹血糖几个方面对各组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用药,能够显著患者各项血糖水平。
3.2与二甲双胍联用双胍类药物通过减少糖异生和促进糖酵解,增加机体器官和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糖吸收并改善糖代谢。
而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有研究表明[8],通过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实验组和安慰剂联合二甲双胍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
3.3与吡格列酮联用有报道显示[9],在对达格列净和吡格列酮的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中,设置参照组和实验组。
9康全力对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影响 150114
研究目的糖尿病患者应激、手术或因各种原因不能进食的情况下需要肠内营养来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液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此李玉秀等人评估了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Diason 0.75kcal/ml)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的影响。
研究方法随机、对照、平行研究,共选取7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8)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0.75kcal/ml),试验组(n=38)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Diason 0.75kcal/ml)。
最终试验组脱落2例,完成36例;对照组脱落3例,完成35例。
研究第1天两组均进食标准餐(无糖面包50g、牛奶250ml和鸡蛋50g;总热量相当于400kcal)1次,其余热量供给来自肠内营养液口服;试验第2-5天,两组患者的全部营养来自肠内营养液,可自由饮水,每日肠内营养液于14-16h内分多次均匀服用;第6天两组分别口服1次肠内营养液400ml(热量300kcal),观察各时间点的观察指标后,试验结束。
研究期间患者所服用的降糖药及其他药物保持不变。
在第1天标准餐和第6天营养液餐前(0h)及餐后0.5h、1h、2h分别测定血浆葡萄糖、血清胰岛素、TC、TG、LDL-C、HDL-C和安全性指标。
并计算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的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研究结果组内比较,两种肠内营养液组受试者第6天餐后血糖均显著低于基线。
第六天时,试验组餐后半小时及餐后1小时血糖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图1)。
两组第6天餐后0-3h血糖AUC与各自基线血糖AUC比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试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表2)。
组内比较,两种肠内营养液组受试者第6天餐后胰岛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基线。
第6天试验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在餐后半小时、餐后1小时及餐后2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图2)。
两组在第6天的餐后0-3h血清胰岛素AUC显著低于第1天餐后胰岛素AUC,同时试验组在第6天的餐后0-3h血清胰岛素AUC显著低于对照组(表3)。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糖尿病是一种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研究逐渐向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涵盖了基因、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诸多领域。
在这次综述中,我们将回顾近年来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我们将从遗传因素的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发现了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多个基因。
其中最重要的是TCF7L2基因,它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遗传风险因素。
此外,INSR、PPARG等基因也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基因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具体机制。
其次,我们将从生化反应的角度来探讨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特点之一是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慢性低级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分泌增加,导致了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发生改变,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
因此,抑制慢性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
此外,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为2型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进展。
高血糖状态诱导下,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活性增强,导致氧化应激加剧和脂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胰岛功能受损。
因此,找到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方法,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此外,细胞凋亡在胰岛β细胞的损伤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找到了一些抑制细胞凋亡的方法,这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最后,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也有所突破。
自身免疫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功能失调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慢性病。
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接近4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由于2型糖尿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原理、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原理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中药对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组织胰岛素敏感度、肝糖原合成和糖异生等进行调节,有效控制血糖增高,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1. 调节胰岛素分泌中成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功能,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更加平稳。
中成药还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的耗竭,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2. 提高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中成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抗氧化作用,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3. 抑制肝糖原合成和糖异生部分中成药可以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异生酶的活性,减少肝糖原合成和糖异生,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1. 参芪降糖胶囊参芪降糖胶囊是以人参和黄芪为主要药材,制成的一种中成药。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参芪降糖胶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
参芪降糖胶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尿病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参芪降糖胶囊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和微循环,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苦瓜素片苦瓜素片是以苦瓜为主要原料提取的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苦瓜素片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苦瓜素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β细胞的损伤,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研究进展
HD L的 肾脏 清 除 速 度 明 显 加社 区 卫 生 0 4 4天 服 务 中心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血 脂 控 制 目标
方式的改变仍难 以控制的高胆 固醇 血症 ,
性 , 少 肠 道 和经 肠 肝 循 环 至 肠 道 的 胆 固 减
T G的关键 酶 , 其活性降低 , 导致其水解 会 T G的能力 下降 ” , j 碳水 化合 物摄入 过 多
及分解脂肪 组织 的肝酯 酶被 激活 使游离 脂肪酸增多 , 患者伴有肥胖时游离脂肪 酸
增 加 更 明显 。 高 sD L L—C 目前 认 为 L L颗 粒 大 小 D
—
作用 明显劣 于他 汀类药 物。③ 烟酸类 药
物 : 酸类 药物 升 高 H L—C的作 用 最 烟 D
4倍 。本文 对 近年 来 国 内外有 关糖 尿
C应控制在 < 0 g d 。 7m /l
强, 同时可以降低 T G和 中度 降低 L L— D
C 。通 过增 强 L L活 性 , 制 肝 脏 富 含 P 抑
醇的吸收 , 单药 剂量 1 m /日治疗可 降低 0g L L—C约 1% , D 8 与他汀类药 物合用 调脂 作用增强 , 达标率增 加。与他 汀类 药物合
常及其 带来 的危害 , 改善肌 肉组织对 胰岛 素 的敏 感性 , 减轻糖尿病患者体 内的氧化
应激 和慢性炎 症反 应。最好 每天 坚持 锻
脂异 常与生活 方式 有关 。糖 尿病 患者 饮 食应 强调“ 低一 高 ” 三 。① “ 三低 ” : 即 低 脂、 低热 量 、 盐 。② “ 高 ”即 高 纤 维 低 一
素。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 , 能够减少血 脂异
山药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2 . 3 数 据 处 理
0 引言
采用S P S S 1 7 . 0 统 计软件 包对数据 进行 处理 ,以 x± S D表 示 ,组 检验 。 山药是 中国 国家食品药 品监 督管理局 ( S F D A ) 批准 的既是食 品又 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的 t 是药品的 8 7 种保健食 品原料之一 l 1 】 。中医认为山药昧甘性平 , 入 肺、 3 实验 结果 脾 、肾经 , 具有益气养 阴, 补脾、肺、肾 , 固精止带 , 降血糖等功效 。 . 1 各受试者实验后 B Ml 和血糖指标比较 山药的保健功 能活性与其 中所含 的活性多糖 、粘液蛋 白、薯 蓣皂苷等 3 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 山药多糖对 2 型糖尿病患 者血糖和血脂影 响的
量大。
3 . 2 各受试者实验后血脂指标比较 表3 受试 者实验后各组指标 比较统计表 ( n = 4 0)
2 实验< 0 . 0 1 ,☆ P < 0 . 0 5 。 查 阅与本课题 相关 的文献 并对相关 医生 和专家进行走 访 ,结合 2 型糖尿病 的病理特 征 ,确定 山药多糖 的剂 量。低剂量组 2 o o m  ̄ 次, 表3 显示 ,山药多糖低剂量组与 对照组比较血脂指标存在显著性
.
7 . 8 5 + _ 0 8 1 o o ◆
G s P( m m o t . L - I ) 4 . 0 3 + _ 0 . 4 1 2 . 9 6 + _ 0 . 5 2 。 2 . 8 5 +0 _ . 6 l o
m A k( %) 7 . 5 8 +0 _ 。 2 4 7 . 1 1 +0 _ . 1 8 6 . 7 1 +0 _ . 1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与血脂水平关系研究
归类 分为体 重 正常 组 ( C组 ) 体 质 量 超 标组 ( A、 , B、
D组 ) 根 据血 糖情况 归类 分 为血 糖 控 制达 标 组 ( ; C、
较 高 , 研究从 体 质 量超 标 及 血 糖控 制 是 否 达 标对 本
血脂 的影响方 面 , 探讨 如何 改 善 同时存 在这 两 种 危 险 因素 的糖尿 病 患者 血 脂 代谢 异 常 , 预 防心脑 血 为 管 等疾病 的发 生提 供一 定 的研 究 基础 。
1 B组 ) , A、 。各组 年 龄 分 布 、 收 缩压 、 舒张 压等 一般 资料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12 血脂检 测 .
每位 研究对 象 禁食 1 采静 脉 2h后
血测 总胆 固醇 ( C) 甘 油三 酯 ( G) 高密 度 脂蛋 白 T 、 T 、
11 临床资料 .
选择 21 00年 1 ~ 0 1 1 我 月 21 年 月
胆 固醇 ( D — 、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 D - 和 H LC) 低 L L C) 白蛋 白 ( L ) 平 。测 定 T AB水 C用胆 固醇 氧化 酶 法 ,
T G用 去游 离 甘 油 法 , L C和 L LC用 匀 相测 定 HD — D.
山东 医药 2 1 年 第 5 01 1卷第 3 6期
2型糖 尿 病 患 者 体 质 量及 血糖 控 制 情况 与血 脂 水 平 关 系研 究
马 爽 , 甲芬 , 徐 张 焱, 王 月, 蒋文 国 , 金海 丽 , 施万英 ( 国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 阳 1 0 0 ) 中 沈 1 0 1
(9 0 7 0 ) ; 尿 病 血 糖 控 制 达 标 体 质 量 正 5 . 6± . 5 岁 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降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使2型糖尿病患者获益。
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欧洲及美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一些临床实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启动调脂治疗、何时启动调脂治疗、调脂目标值的设定、选择何种调脂药物、药物的剂量及血脂达标后是否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研究,加深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了解。
[Abstract] Diabet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an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ain cause of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 Lipogenic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benefi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By consulting 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bnormal blood lipids,and some clinical experiments,the research in detail describes some questions like whether or no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eed to start lipid-regulating treatment,when they need to start lipid-regulating treatment,and setting the target value of lipid-regulating,which type of lipid-regulating agent,the dose of the drug,and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use Statins after the blood lipids are up to the standard,etc. Through the study,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further understood.[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Dyslipidemia;Statins;Review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调查研究显示,近30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已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研究表明[1],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2],50%~8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其中约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1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调脂治疗的循证证据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 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the 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V ADT)、使用百普乐与达美康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事件影响的评估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odified release controlled evaluation,ADV ANCE)等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强化降糖策略,对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不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及猝死发生的风险,反而显著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3-5]。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联合声明指出,“1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严重并发症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6]。
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致使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三酰甘油(TG)产生过多,而清除减少[7],并最终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是目前随机化临床研究(RCT)能降低ASCVD发生风险最充分的证据,改善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1]。
英国心脏保护研究(HPS)[8]、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CARDS)[9]等多项研究证实,调脂治疗可以使所有心血管事件减少、全因死亡减少、卒中减少,被各国糖尿病指南所采纳[10-11]。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呈逐渐递增趋势,但对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处于降低水平。
Ji等[12]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糖尿病的治疗现状与指南仍有差距,在所有登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占42%,而其中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仅占55%,并且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达标率较低。
因此,我国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的血脂管理情况严峻。
2中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防治策略2.1血脂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血脂异常常表现为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正常[13]。
对于无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且血脂处于正常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监测1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LDL-C、TG及HDL-C;对于有多重CVD危险因素的患者,则应每3个月监测血脂1次。
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积极干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础,并应贯穿整个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14]。
健康、规范的生活方式包括:①坚持心脏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减少饱和脂肪、胆固醇、反式脂肪的摄取,以谷类、薯类等膳食纤维为主,增加黏性纤维、n-3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②规律运动;③减轻体重(如有指征),保持理想体重;④戒烟限酒,每日饮酒≤50 ml。
2.2调脂目标值设定在应用调脂药物治疗时,关于设立调脂目标值,各国指南存在差异。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1]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15]均指出,推荐设立调脂目标值,并推荐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的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非HDL-C=TC-(HDL-C)。
设定调脂目标值后,医师能更准确地评估调脂方案的有效性,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给患者制定更安全、有效的调脂治疗方案。
并且,取消调脂目标值在我国没有相关研究证据和理由[16-17]。
在设立调脂目标值问题上,欧洲指南亦推荐设立调脂目标值,该指南强调了设立目标值的重要意义。
指南亦推荐LDL-C作为治疗首要靶标,并推荐根据有无ASCVD病史、胆固醇水平、10年致死性CVD风险SCOR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分层不同制定个体化的LDL 靶标;推荐第二治疗靶标为非HDL-C;不推荐HDL-C作为治疗靶标;不推荐ApoB/ApoAI和非HDL-C/HDL-C作为治疗靶标,仅可用于风险评估,但不作为诊断或治疗靶标。
与中国、欧洲不同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外新发表的血脂异常治疗指南则不推荐设定调脂目标值[18-19],理由是:目前尚无随机对照研究证据证明将血脂控制在何种目标范围内,同时也无研究证据表明以哪一种血脂降至目标范围内为标准,进而能使ASCVD危险最大幅度地下降。
2.3调脂治疗《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2015版)[20]提出,取消LDL-C目标值,依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度推荐他汀药物治疗强度:①年龄75岁者,如无额外CVD 危险因素应使用中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如存在CVD危险因素应使用中等强度或高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如存在明确的CVD应使用高强度他汀药物治疗;④当糖尿病患者TG≥1.7 mmol/L和/或HDL-C降低(男性40岁、无CVD病史等的糖尿病患者,若具有多个CVD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或合并靶器官损伤,如蛋白尿,LDL-C的控制靶标是2.3 mmol/L),也推荐首选单用他汀类,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仍不达标,可考虑联合贝特类药物减少胰腺炎发生风险。
在治疗剂量的选择上与中国不同的是,推荐最高剂量或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最高耐受剂量。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4]提出,进行调脂药物治疗时,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的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
依据患者ASCVD危险高低,推荐:①极高危组:有明确ASCVD病史,包括ACS、MI、血运重建术后等,LDL-C的控制目标是40岁,无ASCVD病史,具有1个或多个CVD 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一级亲属心血管病家族史,LDL-C的控制目标是2.6 mmol/L),或有多个CVD危险因素,LDL-C的控制目标是5.7 mmol/L)时,如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TG降低,可考虑使用降低TG的药物(贝特类、烟酸或鱼油)治疗,以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在他汀类起始剂量选择上,欧美等国指南推荐临床上起始就使用高强度他汀,但使用高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对中国患者而言,其获益及安全性尚缺乏相关临床数据[23]。
HPS2-THRIVE[24]研究表明,在中国患者中,使用中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时,出现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风险超过欧洲患者10倍,出现肌病风险是欧洲患者10倍以上。
目前,尚无关于中国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的安全性数据。
我国专家基于疗效、安全性、治疗费用等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证据,推荐临床上起始应用低、中强度他汀药物,随后根据个体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同时强化生化方式干预,若胆固醇水平不达标,可考虑联合应用其他调脂药物(如依折麦布),可获得安全有效的调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