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于永正老师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9篇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 1【教学过程】一、以诗引题(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1、要求:⑴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四、悟词意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⑴作者的“身”在那里?⑵作者的“心”在那里?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

4、写片段: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

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育法宝,就在这四个故事里!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育法宝,就在这四个故事里!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育法宝,就在这四个故事里!你有教育法宝吗?是渊博的知识,还是幽默的气质?听说,每个名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法宝!想知道特级教师的教育法宝是什么吗?往下看看这四个故事就知道了,看完你就能学会!跷起大拇指一一个上三年级的小朋友,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月亮长胖了。

”老师在这句话下面画了圈,并在旁边批了个“好”字。

“好”字后面点了一个长长的叹号。

这位同学上中学后,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抒发了当时的激动心情:“……当时我是何等的高兴啊!望着那长长的叹号,我想,它一定是您从高山顶上垂下来的一条绳索,好让我抓住它向上攀登。

对,我应该登上去!从那以后,我喜欢作文了……”就这么一个只要用一点红墨水点一下就成的叹号,竟产生了如此想象不到的巨大效力。

这也许是那位批改作文的老师始料不及的。

我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在我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两句:“有老舍风格。

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

”就为了这两句话,我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

如果写上四五句,非把作文揣烂在兜里不可。

我把这篇作文投寄了出去。

虽然直到今天也没发表,可是,这句话却启发了我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我一辈子。

我的这位老师从来不吝啬表扬,像春天不吝啬她的雨,不吝啬她的风。

他用表扬扬起我理想的帆,并把它鼓得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同样,我也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给了我的学生。

有个小朋友叫张斌,作文成绩不好。

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他终于吭哧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那篇作文竟没让我动一个字。

激动涌上了笔端,想写几句鼓励的话。

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

对!于是,话变成了一幅画——我在作文簿上画了一只跷起大拇指的手,并在旁边写了一个加拼音的“棒”(二年级的小朋友没学过“棒”字)字。

我在班里读完他的作文后郑重宣布:下次张斌的作文还能写得这么好,全班同学为他唱一支歌。

小朋友鼓掌,定了。

他来了劲儿。

下课了还跪在凳子上写。

就凭这个感人的姿势,能不给他得高分吗?于是,又一只跷起大拇指的手出现在他的作文簿上。

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课例

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课例

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课例汇报人:日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表现的方法目•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01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情境创设他经常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口语交际。

真实模拟于永正老师在情境创设中,注重语言的渲染,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语言渲染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优秀学生示范他也经常邀请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通过同伴的榜样力量,激发其他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亲身示范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经常亲身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的样本,让他们模仿和借鉴。

视频示范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于永正老师还会使用视频示范,让学生观看专业人士的口语表达,拓宽学生的视野。

示范引领,激发口语交际兴趣角色扮演指导他会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和扮演角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提高他们的表演和口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评价在角色扮演结束后,于永正老师会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激励他们不断提高。

角色分配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角色的分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情境。

角色扮演,激发口语交际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021 2 3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特别是对于方言较重的学生,他会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发标准音。

纠正发音于老师强调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应使用恰当、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达,避免使用粗俗或含义不清的词汇。

强调用词于老师注重纠正学生在口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特别是时态、语态等方面,他会仔细讲解并示范正确的用法。

规范语法规范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于老师经常组织听力训练,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鼓励他们积极反馈听到的信息。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篇1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

(师指生字,班长读。

读得很正确。

)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

)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

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

(笑声)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

(笑声)师:实话实说。

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

实录 天才习作 于永正

实录 天才习作  于永正

师:解放路小学是徐州市的名校,我们班同学个个重视知识的积累,"会读书"会思考"会说话.今天我带来了一份由著名专家研制的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你们愿不愿参加测试?生!’高兴地(愿意).师:题目很简单,你如果做对了,就能成为知识渊博型的学生,愿意参加测试的同学请举手.生全部举起了手(很好).你们为什么要参加测试?生:检测自己学得好不好,考不好继续努力. 生:考得好给自己信心.生:我之所以参加测试,是出于好奇,也是想看看专家出题的水平有多高.师:好样的,你倒要测试专家了.下面开始考试,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测试有三点要求:一是按要求去做;二是各人做各人的;三是答题时间5分钟.生各自做题,5分钟后收卷.师快速阅卷. 师:下面宣布测试结果!全班48人,符合要求的9人,得0分的39人,正确率为19%.再读读第一题和最后一题,谁能说说此时的心情与感受.生:试卷第一题明确要求,先认真读读每道题,可我忙着从前往后答题,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真是太盲目了.师:是的,应看准要求,不要盲目去做.生:按要求做试卷的感觉真好,省时省力. 师: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生:我太后悔了,没有看清要求,测试题的最后一题是,读完以上各题,请只做第2和第3题.师:我可是特别提醒,按要求去做,后悔晚矣,教训是什么?生:按要求做每一件事,而不仅仅是做试卷. 师:你的感受非常深刻.同学们,这次测试的是什么?生:是细心.生:是习惯.师:说得非常正确,细节决定一切,习惯改变命运.(评:六年级的学生经历过大大小小多次考试,可是参加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是人生的第一次,试卷的本身不在于考查学生知识占有的多少!而是考查学生做事是否细心!是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经历了这次特殊的考试,既满足了好奇心,心灵也会受到触动.其中的滋味是复杂的,好奇、兴奋、喜悦、后悔,兼而有之.于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从测试题的细节处俘获孩子们的心!这种情感教育是入心入脑的.)师!此时此刻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我们不妨把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写成一篇文章,既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请同学们先拟一个题目.(生各自拟题)师:同学们分别拟了什么题目?生:一个“陷阱”.师:一个题目就值10分.生:一个会“骗人”的老师.师:我不难过“骗人”二字加上了双引号。

案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谈备课 (1)

案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谈备课 (1)

案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谈备课关于备课的重要性不必说了。

反正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

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

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

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第一步:钻研教材。

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会很快抓住。

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字,我都一一查字典,注拼音。

凡是新词(包括说不准的词语),我都查字典,弄明白。

第二步: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一般要朗读四五遍。

对于情感型课文,如《月光曲》、《第一次抱母亲》,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

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

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是赋予作品以生命。

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

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听了潸然泪下。

朗读《小稻秧脱险记》,小朋友听了无不手舞足蹈。

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

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备“朗读”,第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

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尤其是音乐修养),丰富自己的情感。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

一咏三叹读”有韵味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经典课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赏析

一咏三叹读”有韵味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经典课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赏析

二、一咏三叹读出味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始终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这不仅训练了学 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具体的读书方法教给了学生。在初读课文阶 段,“同学们把字音读准了”、“你连读了三遍”、“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等 评价语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细读课文阶段,“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划出 了重点词句”、“你注意了这些重点段落”、“你划出了重点词语”
谢谢观看
一、千古文章意为先
即使让学生读书,也是“急读”(老师规定读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 “略读”(老师规定读书后应完成的练习)。学生匆匆忙忙读了,却无暇思考, 无法“消化”。这样读书的效果是可 Nhomakorabea而知的。
一、千古文章意为先
于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由 读”、“接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真情,领悟文意。 然后“按要求分段”、“分角色朗读”、“质疑问难”,一系列环节的完成都建 立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理解“五件小事”时,他并没有越俎代 庖,而是始终引导学生读书。
三、教学理念的贯彻
3、王君课例:王老师注重“语言品味”的教学理念。她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深入的品味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的深层含义 和表达意图,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理念的贯彻
通过比较研究这三个课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学风格和理念在处理同一篇 课文时的差异和特色。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角度和方法,从而营造出 不同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无论哪种方式,都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思维能 力和语言素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经典课文的魅力 也在于其丰富多元的解读方式和角度,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启示和可能 性。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第一教时师: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感谢!那我们上课!生:〔齐〕好!师:小伙伴特别热忱。

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

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生:想!〔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小伙伴齐声说:“欢迎!”于老师兴奋地说:“感谢!那,我们上课吧!”〔师请一小伙伴读这段话〕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

〔笑声〕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

〔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

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兴奋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楚、舒畅,读起来也不累。

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生:想!〔出示幻灯片二〕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欢迎!”小伙伴齐声说。

“感谢!”于老师兴奋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

但是什么变了?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无人举手〕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

〔说完,又重复涌现这两段对话,同学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整理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整理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整理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永正老师所上《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在“强化诵读,注意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究。

信任大家读了这个实录,肯定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于老师一起写课题。

留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评:板书课题不忘写字训练,说明老师有很强的训练意识]师: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

(出示投影片,老师读)教学目标1.读课文,读诞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急?后来是怎样脱险的?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评:于老师提出的这四项教学目标是在讨论本课课后作业题的基础上制定的。

课后作业题规定了教每课书的详细目标,只有每课的详细目标落实了,才能确保学校阶段教学总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教每课书,都要像于老师这样强化目标达成意识,围绕课后作业题来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师: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

(出示投影片)这一课的生字一共有16个[注:教材是原版本,现已有所调整]。

杂拥拼棵剂喷器欺侮喘纷雾吵汹蛮搬霉小朋友留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熟悉?生:我熟悉“棵”、“拼”。

师: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熟悉的?生:我是一年级时熟悉的。

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生:我还熟悉“剂”、“吵”、“雾”。

师:对她来说,近一半的生字都熟悉了。

你读书的时候,只把不熟悉的字的拼音画出来。

还有哪些字你熟悉?生:我还熟悉“杂”、“器”。

师:(老师指“纷”)这个字有熟悉的吗?生:熟悉,这个字读fēn。

师:你是怎么熟悉的?生: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季节雨纷纷”。

生:我还熟悉“搬”。

师:你是在哪儿熟悉的?生: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熟悉的。

师:那是一些“野广告”。

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忙你认字。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优秀课例欣赏《第一次抱母亲》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优秀课例欣赏《第一次抱母亲》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优秀课例观赏(第—次抱母亲)在阅读教学中,〞读〞是最根本的活动,以读为主,以学生为主,历来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根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有句耐人寻味的话:〞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工程里有一个工程,就是好好地读。

读得好,就可以深切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言语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言语是近乎标准的。

〞于永正老师在西安培训会时所执教的(第—次抱母亲)一课,看起来简简单单,简单得似乎只剩下了〞读〞,但正是这个〞读〞,却读出了满常的精彩。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师让五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生:十三,(第—次抱母亲),母亲病了……师:〔打断学生〕停下来。

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

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

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

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

再读。

生:第—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

再读。

生:〞第—次抱母亲。

〔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读课题,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于老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去,而是让学生反复尝试,直到感想到朗读的正确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于老师正是通过朗读的实践,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体验朗读的愉快。

再看下面这个片断: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

于永正教育理念案例(2篇)

于永正教育理念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于永正,我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于永正教育理念的案例,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助力学生成长。

二、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好动、聪明伶俐的孩子,但在学习上却总是提不起兴趣。

他的父母很着急,多次找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在一次家长会上,于永正老师得知了小明的情况,决定采用他的教育理念,帮助小明找到学习的乐趣。

三、案例实施1. 了解学生,尊重个性于永正老师首先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在交谈中,于老师发现小明喜欢音乐、画画,但对传统的学科知识却不太感兴趣。

于是,于老师决定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他的学习潜能。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小明对学习的兴趣,于永正老师尝试了以下方法:(1)音乐导入:在语文课上,于老师播放了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的美。

小明被歌曲吸引,开始对课文产生了兴趣。

(2)画画辅助:在美术课上,于老师鼓励小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心中的美好。

在画画过程中,小明不仅提高了绘画技能,还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小组合作:于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

小明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小明的特点,于永正老师采用了以下个性化教学方法:(1)降低难度:在布置作业时,于老师适当降低了难度,让小明能够轻松完成,增强他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针对小明的兴趣爱好,于老师为他推荐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帮助他拓展知识面。

(3)鼓励创新:在课堂上,于老师鼓励小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案例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他不仅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班级活动中,小明也表现出色,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于永正的教案(3篇)

于永正的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于永正的生平事迹,掌握他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于永正的生平事迹。

2. 掌握于永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于永正作品的思想内涵。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于永正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于永正的了解。

(二)课堂讲授1. 于永正的生平事迹a. 介绍于永正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

b. 讲述于永正的重要作品及其发表时间。

2. 于永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a. 分析于永正作品的主题思想。

b. 探讨于永正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于永正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于永正作品的特点。

(四)课堂演讲1. 学生自愿选择于永正的作品,进行课堂演讲。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讲,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于永正作品的价值。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永正的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搜集于永正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赏析。

2. 以“我眼中的于永正”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于永正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使学生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于永正的了解较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2篇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阅读导语】这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广西桂林上的一节五年级的看图作文课,他精湛的教学技艺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赞誉。

“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他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的话语,更是给老师们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上课伊始,教者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头上有四根毛发的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取名四毛。

四毛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人很聪明,学习也呱呱叫,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

可他有个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外号叫“小马虎”,特别是做数学题,不是丢这,就是漏那。

他还好耍小聪明。

这一次的数学考试他得了“66”分,教数学的丁老师要求同学们必须拿试卷回家给家长签字。

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教者自演“丁老师”,另请一女同学扮演四毛与教者对演在课堂上发生的剧情——“丁老师”为班里这次考试成绩差作生气状,特别点名批评了“四毛”,并要四毛拿试卷回家让家长签字,四毛请求丁老师这次就不要让家长签字了,丁老师不允许,四毛作懊丧状。

师生表演都很投入,听课的老师们不时发出笑声和报以掌声。

“四毛”在懊恼之时,把试卷倒过来一看,哟!“66”不就变成“99”分了吗?!于是,他灵机一动。

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同学们思考、想像、交流的基础上,于老师又请一男同学演四毛,教者系上围裙扮演四毛妈。

四毛妈嘴里夸赞四毛聪明,手里正操刀做“红烧鱼”准备慰劳四毛。

四毛心神不安地走回家,把倒拿的试卷递给妈妈看,妈妈看到“99”分先是一阵高兴,当发现真相后作生气状,边擦眼泪边训斥追打四毛。

四毛表示下次一定要细心做题,妈妈最后给四毛的试卷签字。

师生表演惟妙惟肖,会场不时发出笑声,特别是对其中几段精彩的对白,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已看到了画图和表演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大胆的扩展,写一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的作文。

教师鼓励同学们给所写的故事起个吸引人的题目。

学生先后拟出的题目有:《一件惭愧的事》、《一张倒过来的试卷》等,一生拟题为《“66”和“99”》,教师引导该生把“和”改换为“变”,使其更具吸引力。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

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相:相互。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一: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特级教师——于永正基本简历: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座右铭:“以人为镜。

”——唐太宗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走近于永正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走近于永正

走近于永正
font size="6">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
文/轻盈的白云
周日清晨,我们迎着冬日的寒气,踏着冰雪未化的马路。

乘车前往30公里外的地区,参加《新课程新理念》教学研讨会。

并走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祖籍山东莱阳,现在担任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文教局教研室主任。

他几
十年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都渗透着、浸润着对现代教育观的深爱。

第一次认识于老师,是在一张光盘里,一堂生动的感人的教学录象,《再见吧亲人》一课,他以他的情,以他的爱,以他的与众不同的鲜活与诗情,以他的别具一格的感受与震撼,感动了当时所有在场的师生。

使他们为文中的情感而落泪!看录象的我被深深感动着,感动我更深的是于老师本人。

一个60多岁,花白头发的老人,一个举止稳重、言语幽默、精神抖擞的、富有年轻人朝气的老人。

而今面对现在课改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于老师,与他面对面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感到好欣慰和自豪。

到达地点,一个若大的剧院已经坐满了来自各个乡、县、市的教师。

当于老师出现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真的于老很幽默,几句话,把在场的上千人逗的呵呵笑。

两节作文课下来,让我感受至深,他驾驭课堂的非凡与超群另人佩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于老的教学中预社与生长。

他用行动揭示了教学的奥秘,他用智慧解析了教育的真谛。

他的教学中,无不渗透一个“爱”字,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

授完课,一首京剧《苏三起解》,更是让人折服,字正腔圆,音色优美!如果不是在现场,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音调出自一个60多岁的老人嘴里。

于永正教育故事

于永正教育故事

于永正教育故事于永正老师啊,那在教育界可算是个“大明星”呢。

他的教育故事就像一部部温暖又有趣的小短剧,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舞台上精彩上演。

记得有这么一回,于老师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那捣蛋的本事啊,就像孙猴子大闹天宫一样。

上课的时候不是拽前排女生的辫子,就是在桌子底下搞各种小动作,小动作之多,感觉他都能去参加“小动作奥运会”并且夺冠了。

其他老师对这个孩子那是头疼得很,可是于老师却不这么想。

于老师开始悄悄地观察这个孩子,发现他虽然调皮,但特别喜欢画画。

有一次课间,于老师就走到这个孩子身边,看着他画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怪兽啊、超级英雄啥的,满脸惊喜地说:“你这画得太棒了!这小怪兽的牙齿画得就像真的能把人吞掉一样,你是不是想当大画家呀?”这小男孩本来还以为老师要批评他课间不出去活动光画画呢,听到于老师这么夸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从那以后,于老师就和这个小男孩达成了一个小“协议”。

于老师说:“如果你能在课上好好听讲,遵守纪律,那课间的时候,老师就陪你一起画画,还可以给你讲讲画画的小技巧。

”小男孩一听,这可太划算了啊。

于是,慢慢地,在课堂上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虽然偶尔还是会有点小冲动想捣蛋,但是只要于老师看他一眼,他就立马坐得笔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还有一次,于老师要给孩子们上一堂作文课。

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一上来就讲什么写作技巧、开头结尾怎么写。

于老师啊,直接带孩子们到校园里的小花园去了。

那小花园里春天的时候繁花似锦,有红的花、粉的花,还有小蜜蜂在花丛里忙忙碌碌地采蜜。

于老师就像个导游一样,带着孩子们在花园里穿梭,一会儿指着一朵盛开的月季花说:“你们看,这月季花的花瓣一层一层的,就像小姑娘的裙子一样漂亮。

”一会儿又让孩子们去闻闻花香,听听蜜蜂的嗡嗡声。

然后,于老师就让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写下来。

孩子们可兴奋了,作文写得那叫一个生动。

有个孩子写道:“我凑近那朵月季花,哇,那香味就像妈妈做的蜂蜜小蛋糕的味道,甜甜的,钻进我的鼻子里,让我忍不住想咬一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于永正老师案例
一、重情境创设
进行言语交际训练必先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为交际说话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克服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没有目的、对象的弊端。

如何创设课堂情境,使训练具有实践意义,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

而于老师的创设情境之巧却常常让人拍手叫好。

于老师常常采用表演的形式,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住生活提供的机会、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等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这种在一定环境中的说写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大激发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

正如杨再隋老师所说: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兴致所至,妙语连珠,情之所生,妙笔生花。

案例一:
在《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黑板上挂着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横幅会标。

同学们好奇地看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

看看是哪两个队参赛的,各有几名队员参加,裁判员是谁,比赛结果如何。

(3名戴兔子头饰,3名戴猴子头饰和1名戴大象头饰的同学上场。

大象为裁判。

两队将进行比赛。


师:谁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生:今天参加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是兔子队和猴子队,每队有三名队员,裁判员是大象。

比赛结果,兔子队获胜。

师:说得不错我来介绍一下同学们,刚才是练习,不是正式比赛。

告诉大家,正式比赛的时候,动物王国小蜜蜂电视台现场直播,但是缺一名解说员,想请我们来担任
然后引导解说员介绍双方队员,介绍比赛情况
案例二:
这是于老师创设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交际情境:
(上课铃响,于老师没有来。

一位陌生的年轻的女教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
女:小朋友,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

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小朋友,我是××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事。

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两点,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

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

等于老师来了,请小朋友告诉他,好吗?
生:(高兴地)好!
女:谢谢小朋友。

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

(说完,走出了教室。


(于老师走进教室,小朋友纷纷举手。


二、重随机批改
听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课,读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于老师堂堂使用随机面批的方式评点学生的说话和习作。

学生说得好,用词用得准,于老师就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好在哪里;学生用词不当,于老师就随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学生选用准确的词语。

更让人佩服的是:用词贵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过了头也不行;话怎么说才得体,词怎么用才准确,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

于老师对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的语言现象都能准确无误地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遣词造句。

我想: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

学生当众读,教师随时改,收益面大,见效益高。

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认真推敲用词的良好习惯。

常常感叹于老师捕捉学生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那么强,暗暗佩服于老师扎扎实实的语言基本功。

每每听到此,仿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但也并不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勤学苦练,不断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随机面批水平。

案例一:
师:还有人这样写字。

(老师的眼睛离本子很近很近。


生:这位小朋友离本子太近了。

生:这位小朋友写字的时候,眼睛离本子很近。

师:近到什么程度?谁来形容一下?
生:这位小朋友写字的时候,眼睛都快碰到本子上去了。

师:碰字用得好,很形象。

生:眼睛都快跟本子亲嘴了。

师:你说得真有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