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二〇〇七年十二月目录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的重要性 (1)1.1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1)1.2 国家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1.3 双向化改造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二、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任务目标 (3)2.1 指导思想 (3)2.2 实施原则 (3)2.3 任务目标 (3)三、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及应用技术 (4)3.1 有线电视网络基本结构 (4)3.2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 (5)四、网络建设质量要求与技术指标 (7)五、引用标准与参考文件 (7)六、缩略语 (8)附录A 无源光网络技术 (1)附录B 用户接入改造技术 (7)B.1 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 (7)B.2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 (12)B.3其他用户接入技术 (19)B.4 部分用户接入技术对比 (28)附录C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设质量要求与技术指标 (32)C.1 基本质量要求 (32)C.2 前端和分前端(不含信号源)质量要求 (33)C.3 传输网络质量要求 (33)C.4 用户终端质量要求 (41)C.5 技术指标要求 (42)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的重要1.1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
2006年底,全国拥有1.39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其中农村用户约为4600多万户),近 3300个有线电视前端;国家级光缆线路4万公里,省级及地市光缆线路超过10万公里,地市、县分配网近300万公里;百余家有线网络公司开始播出有线数字电视,截止到2007年第一季度,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1500万户,多个城市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用户提供多种广播式业务,部分网络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率先实现了宽带数据接入、视频点播等双向功能业务。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实施方案【范本模板】
为了加快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台决定对原有线电视网进行网络改造以满足自身发展及市场需求。
通过对传统有线电视网的升级改造,四会有线电视网络将成为一个集广播电视信号及多媒体业务的综合性网络,能够为各类团体用户及居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
一、实施原则1、这次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的改造和建设具有一定前瞻性,改造后能满足今后规划期内网络建设和用户带宽的需求。
从2010年开始,《中国电信互联网需求书》中已经提到,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在3 年内就能到2~8Mbps/户,并且在5 年之内可能到达4~12Mbps/户.在我市,中国电信已经基本走完了第一步,就是说电信已经向第二部迈进。
至于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正在全四会铺光纤,搞光纤入户,他们都在全面改网,而我们广播电视的网络本来就和他们相比相差很远,再不改网我们将和他们差距得越来越远。
对于我们自己的广播电视网络,虽然经过这次的改网,未一次达到光纤入户,但我们的设计是比较先进的,除了满足基本数字电视的需要以外,在数据带宽上,独享要达到40 Mbps 以上,共享要达到100 Mbps以上。
到时相对光纤入户来说我们都不一定没有优势。
因为以后就算是走全ip的数据,电视节目都变成ip来传,根据高清节目占用带宽10至20 Mbps 左右,而数据2020 Mbps,我们带宽都是足够的。
2、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的改造和建设应遵循低故障、易维护、可控制、可管理原则,确保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
我们这次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和改造遵循以下原则:标准性:技术系统、设备、接口协议要遵循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的硬件设备应通过广电总局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入网认定,确保系统设备的互连互通。
可靠性:网络建设和施工应遵循低故障、易维护、可控制、可管理原则,确保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
适用性:系统设计与建设要因地制宜,业务与技术模式要紧密结合本地的业务发展和本地的网络条件。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要求和监理要点
xx有线双向网络改造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要求和监理要点一、施工前准备工作①设备安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对拟施工区域进行现场核实和检查,确认光缆布放、设备箱安装、光缆接续(含光分路器安装)等现场条件,并作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得到网改工程指挥部的认可后,方可施工。
②施工材料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预算材料表,领取设备安装施工所必需的ONU、交换机、EOC、供电器、连接线、水晶头等工程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查,确定各种材料质量、数量无误。
③网络资源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及资源配置表,对需要进行配置的网元设备(交换机、EOC头端)进行配置,并做好标签和记录。
④施工工具准备:进场施工前,各施工单位应0自行准备好电工刀、五类线卡线钳、BNC卡线钳、安装梯、一线通测试仪、场强仪、笔记本电脑、专用测试电缆等必要的施工工具和测试仪表。
⑤随工监理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工程预算和网络配置,对拟施工区域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计划,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二、取、供电施工①取、供电施工必须按照《xx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工程安全生产制度》的要求进行。
②供电方式:60V/AC:如果同轴分配网已经具备60V/AC供电条件,原则上采用同轴电缆60V/AC供电,如果供电设备容量不足,则必须对原取电处的供电器扩容。
220V/AC:如果同轴分配网不具备60V/AC供电条件,可以采取就地供电方式,采用220V/AC供电。
③设备机箱配置接地,机箱内所有设备必须是金属外壳,外壳必须接地。
如果采用60V/AC供电,接地源由供电器统一提供,如果采用就地220V/AC供电,则必须埋设地线,地阻在6-8欧之间。
④取电应规范、合理,坚持就近取电的原则,避免长距离布放取电电缆,取电电缆应全程套管保护。
电缆的选择应满足所有接入网设备运行的最大功率的要求。
⑤采用同轴电缆60V/AC集中供电时,线路上需供电的设备的连接线超过15米的应采用-7以上直径电缆,15米以内的供电连接线可采用外导体为镀锡铜丝64网-5电缆。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几点思考
图 1 E O E C技 术 体 系 参 考模 型 P N+ o
经验交流
有线 电视技术
络双向改 有 一 线 一 唐 智 宁夏广播 电视 网络有 限公司 电 一 双 向化 、 在三 网融 合和 N B的带 动下 ,有线 电视 网迎来 G 视 。广 一 营商应从 当地有 线 网实际 化 ,有线 电视网络改造必须 实现数字化 、 字 电视宽带 必 须满足下 一代 网络 发展要 求 , 实现数 、 高 了大发展 时代 电网络运 视频点播等 广播电视基本业 务承载 , 同时必须 情 况 出发网 短时 较低 成本 , , 以较 间 加快 进行有 线 电视 清电视 、 一、
络实 际情况 , 银川 市 区有线 电视 网络改造 选择 了低频
方案( o e lgA ) 高频方 案 ( C 两种 。 H m Pu V 和 Mo A)
●
2 0年 第 1 0 1 ( 第 2 2期 ) 2期 总 5
有线 电视技 术
磷 妥…
光 发 射 机
本文结 合银 川市有 线 电视 网双 向改 造实 际应用 ,
2 技 术体 系选择
国家广 电总局 科技 司 《 向术 ( o ) N B) E C 需求 白皮 书》 中已经 明确 :
采用 E O + o P N E C技 术 体 系是 有线 电视 网双 向改造 的 主要可 选方 案之一 , P N+ o E O E C双 向改造 方 案 已经 在
展 模式 , 1 2 p 、MO p 、0 3 M p 逐步 过渡 如 - Mb s5 Mb s2  ̄ 0 b s
的模式 。
定 EO +o P N E C技 术体 系 , P N E C技术体 系参考 模 E O +o
型 如图 1 示 。 所
福州A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总体技术方案
术 ( o ) 下 一 代 广 播 电视 网 ( G ) EC是 N B 的关 键 技 术 之
一
,
即基 于 同轴 电缆 , 过 各种 数 字 调 制技 术 来 承载 通
全市 有 线 电视综 合 信 息 网仍 然选 用 H C光纤 同 F
轴 电缆混 合 网 。光纤 网络 部分 用 1 5 n 光 波传输 广 50m 播 电视 ( 拟 和数字 电视 ) 号 , 节点 后 的 同轴 电缆 模 信 光 网基 本 上使 用无 源 网络 , 即基本 上 不 用放 大 器 , 整个
关键词 : 网融合 三 波 分 复 用 广 播 + 窄播 V b 低成本 Hu 低 运 行 费 用
1 引 言
《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一个 五 年规 划 纲 要 》 国
频 带宽 、 成本 低 、 易普 及 的优 势 , 有利 于有 线 电视 网络 建设 成 为千 家万 户 的多 媒体 信息 平 台 , 足社 会 各界 满 和 广大 居 民的多 方面 需求 , 推进 三 网融 合 。 截止 2 1 0 0年底 , 市 城 区有 线 电视 网络 用 户 数 A 为 45万户 , 属辖 区有 1 乡镇 网络 , . 市 6个 总户 数 在 l 3
以太 网业务 和其 他 各种 综 合业 务 , 实现 下 一代 广播 电
视 网 ( G 的用户 宽带 接人 。 用该 技术 进行 有线 电 N B) 利
视 网络 宽带 、 向化 改 造 , 以有 效 发 展有 线 电视 网 双 可
2 1年 第 4期 ( 1 0 总第 2 6期) 5
光 节点 覆 盖数 应发 展 到 5 0户 以 内 , 网络基 本为 F vB I 结构 , 到此 时也 可大 规模部 署 F Y vr I H。 在 福 州 市 区 去 年 以 H me N 31 ( U— o P A . I T G. T 95)O 9 4 E C方案 进行 三万 户双 向成 功改 造 的基 础上 , A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22•【字号】镇政办发[2008]232号•【施行日期】2008.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镇政办发〔2008〕232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加快有线数字电视建设步伐,推动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国家广电总局《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对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而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千家万户,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有利于发挥广播电视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通过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的需求,有效提升镇江中心城市的品位;有利于加快我市广电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提升镇江“软实力”。
同时,对于确保网络传输安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这项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进程。
二、明确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以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统一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镇江服务。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模式选择
广电网络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模式选择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全网覆盖,灵活接入”的双向网改思路,归纳了双向网改技术方案选择的四项原则,详细介绍了几种适宜广电网络公司双向网络改造的接入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它们在双向网改应用中的实际表现,给出了三种不同网络存量下可供参考选择的双向网改技术模式。
关键词:广电网络公司;双向网改;FTTB+LAN;EPON;EOC;EPON+EOC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如视频交互业务、视频互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业务的产生,已经对用户的消费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到双向,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从网络的单一功能到三重播放,三网融合,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广电网络公司带来了巨大商机,也为传统的运营市场划分带来了变革,在这个变革的时期,广电网络公司必须居安见危,紧跟这个技术与市场的变革进程。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步伐,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向双向、交互、多功能方向发展,把普通电视接收终端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是广电网络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虽然许多广电网络公司早已经开始进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的改造工作,但由于没有一个适宜的双向网改技术模式,导致缺乏更加有效的业务运营模式,双向网改的投资没有一个合理的回收,在与其他业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被动及劣势地位。
广电网络公司需要一个简单、易于建设、扩张、维护和管理并能够提供多业务运营的双向网改技术模式,来带动网络服务的创新和盈利模式的突破,从而推动双向有线电视网络综合业务的发展。
一、广电网络公司双向网络改造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思路数字电视的整转工作正在推进,不同网络间的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和融合,不同运营商的业务正在进一步渗透,综合业务的市场剧烈竞争也在所难免,在这个阶段双向综合业务的营销、双向网改的建设时间和成本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所以,广电网络公司选择有线电视双向网改技术模式的一个基本思路应该是: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进行全网的双向业务覆盖,对有双向综合业务需求的用户迅速实现灵活的网络接入,以双向业务的发展带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的改造。
江苏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最终发文稿)
江苏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二〇〇八年五月目录一、背景 11.1 行业态势 11.2 江苏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2二、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任务目标 32.1 指导思想 32.2 遵循原则 32.3 任务目标 4三、广电业务分析 43.1有线电视网络主要业务类型 43.2江苏省广电网络业务发展预测 53.3带宽测算 6四、技术方案 74.1广播网络 74.1.1广播网络改造原则 84.1.2 广播网络频谱配置 84.1.3网络管理 94.2双向网络 94.2.1 光纤到楼、五类线入户(FTTB+EPON+LAN)方案 10 (1)适用网络 10(2)组网方案 10(3)光纤和波长配置 11(4)网络管理 11(5)网络特点 12(6)用户带宽优化 124.2.2 光纤到小区、同轴缆入户(FTTC+EPON+EOC)方案 12 (1)适用网络 12(2)组网方案 12(3)光纤和波长配置 13(4)网络管理 13(5)网络特点 14(6)用户带宽优化 144.2.3 光纤到小区、电缆调制入户(FTTC+CMTS)方案 15(1)适用网络 15(2)总体组网方案 15(3)光纤和波长配置 16(4)网络管理 16(5)网络特点 16(6)用户带宽优化 16五、网络改造实施策略 175.1 几种技术存在的风险 175.2网络建设、改造分步实施建议 17六、引用标准与参考文件 19七、缩略语 20一、背景1.1 行业态势(1)广电现状截止2007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5亿,完成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的用户近3000万,已有超过50个城市完成了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还有近100个城市和省市已经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工作。
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在整体转换完成之后,有线数字电视进入持续、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但在繁荣的现象之后隐藏着有线数字电视终极价值的危机。
江苏省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
江苏省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江苏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根据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有线电视网络应提供集数据、语音、文字、图象等多种媒介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具有集成性、同步性与交互性等显著特点。
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应同时考虑广播网络和双向网络。
4.1广播网络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是一个点到多点的网络,它由三大部分组成:一个总前端和若干个分前端、一级和二级光纤干线网、用户分配网(即同轴电缆分配网)。
一级光纤干线网通常采用环形网结构,二级光纤干线网一般采用树、星形网结构。
城市范围太大时,二级光纤干线网也可由环形网组成,这时要求构建第三级光纤网,通常采用树、星形网结构,如下图所示。
4.1.1广播网络改造原则1. 2.现有广播网为860M带宽的,保持不变。
原有广播网为750M带宽的,短期内可保持不变,逐步向860M带宽过渡。
3. 4. 5. 6.原有广播网为750M以下带宽的,应直接改造为860M带宽。
新建广播网络要求860M带宽。
无源同轴电缆网要求按1G带宽建设。
建议每3万户设一分前端。
第 1 页共 12 页江苏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7. 广播网连接总前端和各分前端的一级光链路采用1550nm的环网或带保护路由的1550nm 光传输,二级光链路以1310 nm光传输为主。
8. 二级光链路改造建议如下:光节点到小区,分前端采用统一的小功率光发射机低分光比(推荐平均分光比1:4)传至光节点。
9. 根据未来业务发展,提倡光纤到楼,光站直接带用户;对于确有需求的用户,可以实施光纤到户。
10. 分前端至每光节点应布放不低于4芯G.652光纤。
11.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光节点带用户数为50-200户。
12. 对采用CMTS技术的网络及特殊用户,优选方案为每光节点带用户数不大于500户,光节点下带一级放大器,光站及放大器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4.1.2 广播网络频谱配置参照国家GY/T 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技术
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技术提纲:1.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背景和意义2.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3.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设备和系统介绍及特点分析4.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实施流程及注意事项5.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市场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1.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背景和意义有线电视系统市场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双向网络改造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有线电视系统最主要的技术之一。
双向网络技术可以将有线电视系统从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传输,即用户不仅能够收看电视节目和信息,而且能够像网络用户一样进行在线交互、信息传输和数据下载。
这一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收益,还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对于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营商来说,推广和应用双向网络改造技术已成为必需。
2.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有线电视系统的传输信道,建立用户和网络之间的双向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电缆、光纤等物理传输介质,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系统的带宽和传输速度,以实现双向传输的数据通信。
第二步是建立双向分布式网络系统,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其中,传输信道和最后一公里通信技术是实现双向网络连接最重要的环节。
第三步是建立双向接口和系统协议,实现用户的接入和信息交互。
通常采用调制解调器、智能终端设备等方式,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3.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设备和系统介绍及特点分析基于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的有线电视系统,需要部署一系列的设备和系统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和通信。
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传输信道: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提供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
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实现双向分布式网络通信。
终端设备:接口卡、终端解调器、智能终端设备等,提供用户接入和数据传输。
系统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软件、管理系统等,实现双向网络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宁德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在对比中选择方案
放置 O N U
PON
,
最 后 通 过 五 类线 入 户
,
对
的建筑
,
其 应 用 将 受到很 大 限 制
( 无 源 光 网 ) 是 为 了 支持 点
。
那 些 无 法 部 署 五 类 线 的楼
E o C 方式 入 户 。
可 以通 过
1 2 2 E P O N + EO C 方案
. .
到 多点 应 用 发 展 起来 的光 接 入 系 统
在 许 多发 达 国 家 得 到 了 应 用 发 展
。
E O C 和 高频 有 源 E O C
EPON
+
以下 仅 介 绍 无
目
L A N ( 以太 无 源 光 网
,
局
源E O C 技术
。
前 P O N 技 术 主 要 有A P O N
G P O N 等几 种
,
、
EPON
和
域 网 )方 案 中
E P O N O L T ~U 分 前端 用
在 最 后 1 0 0 m 的入 户 方
,
由于 P O N 消 除 了 局 端 与 用 户 端 之 间 的有 源 设 备
,
案中
,
可 以选 择 E P O N + L A N 的技 术
Eo C
具 有节 省 光 纤 资 源
,
、
对
也 可 以选 择 E P O N +
1 2 1 EPO N+ LAN
. .
的技 术
( 即C
+
以下 4
M
种主 流方 案 : C MT S
、
上 下行数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
《 有线电视 网双 向化改造指 导意见》 的实施原则是 : 有线 电视 网 容易, 用户 电缆 改造工程量小 。 目前 ,P N G P N 技术和产 品均 已走 向成 熟, EO (E O ) 进入规模应 终端用户接入 电缆的宽带优势, 充分 发挥有线 电视 网络音视频 用阶段 ,PN LN成为 F T + A 的主要方式 。 A EO+A TB LN L N的优势: 一 业务的优 势,选择 适合 各地 网络状况和技术特 点的改造方法 , 是 L N的网络接入 带宽宽 , A 可承载 多种 业务 , 易于提 高接 入带 以多功能业 务发展推动双 向网改造 , 奠定开展广 电双 向业务的 宽 ; 二是 L N的产 品成 熟、 A 价格低 , 生产 厂商多 ;T B LN的优 F T+ A 网络基础 , 使得有线 电视基础 网络具有宽带 、 向、 双 多功 能的承 势是 户 均建 设成 本 低 ,可 以与 H C 网 络独 立 运营 。但 F - F T
造步伐 , 推动有线 电视网 向双 向、 交互 、 多功能方 向发展 。有线 布 ; 三是利用现 有 网络 既可开展双 向业 务 , 但需要一 定的网络
电视 网具有宽 带优 势 , 多是单 向广播方式 的网络 , 以开展 改造; 但 难 四是前期投入 少, 开展业务的资金 门槛 比较低, 适应 我国 交互业务 。总局将在调研 的基础上 , 制定 《 有线 电视网双向化改 大多数有线 电视网络公司的经济条件: 五是适用于有 限带宽业
6 M i / 。视 频 点 播 所 需要 的 点播 请 求 信 息 所 需 要 的 上 行传 输 均成本与接入率 /穿过率 ( bts 覆盖率) 在有线 电视接入 网双向改 。 带 宽 不 大 于 5k i/ 。 时移 电视 从 技 术 上 讲 , 视 频 点播 的一 造方案设计 中, 0bts 是 在计算总 的接入带宽 时, 除了户 均接 入带宽外,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步伐加快,用户对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服务和质量再不断提高,在农村区域,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难度和成本相对于城镇而言都较高,需要在当前改造技术条件下,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工程的管理,进一步控制成本并提供高质量和高价值的有线网络服务。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工程;问题及其对策1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大部分是单向网,而随着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已成必然。
通过对现有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和升级,不仅可以提升有线电视的覆盖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数字电视增值服务的需求,同时还可提高整个有线电视网络经营效益。
本文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真正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从而促进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良好发展。
在农村区域,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格局是沿袭了城镇改造的模式和技术方案,主要是依照HFC+CMTS技术,并结合国家广电总局的NGB电缆接入技术需求白皮书,来进行推进,在改造过程中,规划要求遵循光机直带的原则,放大器的使用率降低等。
通过上述的改造方案,能够有效地将光缆覆盖农村小组等行政区域,光机直带的优点是避免了电缆网络的双向调试、查噪,这对于后续网络的维护和故障消除起到积极作用,并有利于在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时代下,农村区域的光纤入户的实现。
2 但是,上述的方案也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为农村区域的范围广,涉及到的行政村多,处于分散格局状态来应用光机直带方案,必然耗费更多的通信设备和器材,工作量也加大,直接造成了网络双向改造的成本。
因此,这对于农村区域需要大量的基站和新通信设备来满足区域需求,确实在现有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困难。
3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入网技术问题为克服农村区域成本高、技术难等问题,我们逐步应用光分路器下放至二级交接箱的方案,采用这样的办法来控制主干光缆的占用。
余姚有线广播电视双向网络改造方案
余姚有线广播电视双向网络改造方案作者:黄银杨来源:《硅谷》2011年第04期摘要:通过介绍余姚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实践和经验,分析网络改造中的设计、施工应用等问题,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EOC HFC;双向;解决方案;广电;改造;网络中图分类号:TN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220036-01余姚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始建于1994年,主要是HFC网,采用550MHz单向邻频传输系统。
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发展和局部改造,网络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小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但随着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电视节目套数在不断增加。
原先的网络设计只是以传输模拟信号为目的,它已经远远达不到目前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数字电视的平移工作,所以急需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
1、网络改造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1网络升级改造的基本原则1)贯彻建设现代广电的方针,坚持突出广播电视行业特色和基本业务发展方向,确保宣传喉舌的主要功能,加快进行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积极稳妥的拓展有线电视网的规模、功能和业务,为大规模的开展数字广播电视和多种应用,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做好扎实准备。
2)学习邻近县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采用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制定有线电视网络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使改造好的网络既能满足近期业务发展需求又能开展多功能增值业务。
1.2网络升级改造的主要目标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以较少的改造成本和工程投入,打造一个适合同时传输CATV信号、数据、语言和视屏等业务的双向网络。
逐步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网络通过升级改造后,在大容量、宽频带、数字化、智能化、交互式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上可以开展以下业务:1)基本业务。
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功能,增加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套数,提高节目传输质量,可实现传输上百套数字电视。
2)交互业务。
以EPON、EOC、IP等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家庭影院、数据增值综合业务等服务。
梅州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改造设计
梅州有线电视网于 2 0 1 0年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 换, 有1 个中心前端和 3 个分前端 , 江南 、 江北各 2 个,
光 网络 是环 带星 的拓 扑结 构 , 光节 点 3 9 0个 , 6根 纤 芯
源, 选择合理地点设置光交接箱 , 按照光节点覆盖 2 0 0 户原则对现有接入网络进行网络改造。同时进行同轴 网络的改造 , 逐步实现光机直接带 8 6 0 M H z 无源分配
口Z E N G G u o - j i n , G U Z h i — h o n g , H U A N G B i — b o
( Me i z h o u T e l e v i s i o n S t a t i o n , Me i z h o u 5 1 4 0 1 l , C h i n a )
文献标 识码 : B
梅 州 有 线 数 字 电视 双 向 网络 改造 设 计
口曾国金 , 古志宏 , 黄碧波 ( 梅 州电 视台 , 广 东梅州5 1 4 0 1 1 )
摘
要: 根据梅 州有线电视网络现状和业务发展需要 , 对光纤网络、 分配网络和双向化 配置方面进行设
计, 实现网络双向化, 增设光节点 , 扩充网络容量, 提 高业务接入率和综合并发率。
关 键词 : 有 线 电视 ; 网络 改造 ; 双 向化 De s i g n o f Ca b l e Di g i t a l Te l e v i s i o n’ S T wo ・ wa y Ne t wo r k Mo d i ic f a t i o n i n Me i z h o u Ci t y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a t i n o r d e r t o me e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n e e d s o f c a b l e d i g i t a l t e l e v i s i o n i n Me i z h o u C i t y ,we wi l l mo d i f y t h e n e t wo r k b y t h r e e s t e p s ,e n l a r g e n e t wo r k c a p a c i t y ,a n d d e s i g n i f b e r o p t i c n e t . w o r k,d i s t r i b u t i o n n e t w o r k a n d t w o . wa y a l l o c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 c a b l e d i g i t a l t e l e v i s i o n ; n e t w o r k mo d i f i c a t i o n; t wo — w a y d e v e l o p me n t
浅谈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现状与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媒体形态变化,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有限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已成为了当前网络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改造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两个方面探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
首先,目前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向宽带网络转型,即将原来的单向传输网络改造为双向传输,满足用户将高速互联网接入之后带宽足够的需求。
而有线电视网络本身的带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天然优势。
二是将传统光纤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相结合,形成混合网络,既满足有线网络用户对实时视频、音频等大带宽服务的需求,又满足需要高速上网的用户。
其次,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将会更加智能化、多样化,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第一,智慧家庭的兴起将会给有线电视网络带来新的转型机遇。
未来,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将更多地围绕智慧家庭系统,实现家居物联网、家庭娱乐、家庭安防等应用。
以往单一的有限电视网络将会转变为多元化的智能家庭网络。
第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出现将会给有线电视网络带来新的需求。
随着这类新技术的普及,用户对高速、低延迟的网络需求将会极大增加,有限电视双向网络的带宽资源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用和发展。
第三,5G时代的到来将会加速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转型。
未来,有限电视双向网络将更多地承担起高速、低丢包的传输任务,将会成为5G高速网络的补充和延伸,在物联网、智慧城市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未来将会更多地围绕智慧家庭、虚拟现实、5G网络等展开,而提供更加智能化、更加普及化、更加服务化的业务将会成为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发展的方向。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
关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探究[摘要]: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对有线电视网络开展双向改造势在必行。
论文阐述了针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化改造的意义和原则,研究了双向改造技术方案,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方案引言国内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目前已经进入高速推进时期。
根据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电信、广电分业经营的市场格局即将彻底打破,如何在数字电视转换的基础上全方位的开展增值业务,成了有线网络运营商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电总局的要求,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针对信息网络资源中的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和互联网等进行统筹管理和规划,完成“三网融合”的目标。
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的技术重点是实现双向交互、大容量、多功能,而双向化是其基础和前提。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方可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巨大带宽资源开展数据业务,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
1 有线电视网进行双向改造的原则[本文转自:]有线电视网在网络、用户和内容三个方面存在优势,我们进行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时,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产生的成果,充分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不断提供新的业务和服务,不断推进网络改造进程。
有线电视网采用单向广播方式时,虽具有宽带优势,但不容易开展交互业务。
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为前提,要充把电视终端用户接入电缆的宽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因地制宜地制订合适的改造方案,使得有线电视基础网具有双向、多功能和大容量的承载特点。
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进行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的首要技术指标。
双向有线电视网作为一种交互式信息网,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整个网络运营成败的关键。
因此,要将遵循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放在第一位。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方案介绍
广电网络运 营商采用 的双 向改造 主要的技术 路线包括 :
C MT S + C M、 P O N+ E O C、 P O N+ L AN 等 。
1 CM TS +CM
一
较大: 6 4 Q AM调制时 1 个 头端 下行带宽 3 8 Mb p s , 无法满足后
期高接入带宽的需求 ; H F C带拥 塞的问题 , 只用把一个
平均遗 覃h
1
l
}
O l O 20
{
30 . o s o 6
图 3宏基站覆盖室 内场景 两种天线传输模式 下的平均速率
3 结 语
通 过实 验网外场 实 际测 试可 以得 出 , 在不 同场 景下 , 不
牢均鼍 革
同 的传输 模式 对业 务下 载速 率 的影响 是非 常 明显 的,
比 MOD E 3空间复用模式更能提高用户的感知 。
■■ 瞳 ■■ ■ ■■
强度 随建筑物 的室 内结构和天线布置 的位置变化较大 ,但 由
于是在室 内, 终端移动可控 , 从 图 2的测试数据 来看 , MO DE 3 空间复用传输模式 明显优于 MO D E 2传输分集传输模式 。所 以 MO DE 3传 输 模 式 比 较 适 合 室 内覆 盖 场 景 。
自从 2 0 1 0年国家提出了广 播 电视网、 电信 网和互联 网三
网融合 的战略发展后 ,有线 网络和 电信运 营商开始 互相进入 对方 的业务领域 。电信运营商在运营传统 的宽带业务 的基础 上开始发展 I P T V电视业务, 广 电网络运 营商则开始从事 宽带 接入等 电信增值业务和语音业务 。 从技术层面来看 , 三网融合主要指互联网、 电信 网和有线 电视网业务的融合 , 通过对 网络进行升级 改造 , 互联 互通 , 能
数字电视接入网双向改造方案
!9)U9&< $#4)'/ 1("#/#)4+3230&-!76((#%%8#09)':
!C&)e<:=>?VB # -AE=KR=>E=>+E=KR *ANGLAFG%RHGRLB.L:EJFENG,BHBTANA:= CM:LGN.RLBER&-AE=KR=>E=>!!!#""&%DA=E$ 6=%0'&(0']AGD GDBJBTBH:MQB=G:IJA>AGEH,0GO:?OEKSRNA=BNN& AG=BBJ G:EFFBNN=BGO:LP I:LGO:?OEKGLE=N? I:LQEGA:=& CD:RHJ SBSENBJ := GDBMLA=FAMHB:I, HA>DGA=G:F:MMBLLBGLBEG- & WASBL:MGAFFESHBHA=BND:RHJ SBE MHE=& CGBM SKNGBM AQMHBQB=GEGA:=4)FFBNN=BGO:LP AN=:G:=HKG:FELLK:RG:MGAFEHIASBLFESHB& )HN:G:GDBF:? EUAEHFESHB=BGO:LP G:GLE=NI:LQ& (:G:=HKG:QEPBIRHHRNB:IGDB:HJ& ,:GEPBA=G:EFF:R=GGDBIRGRLBJBTBH:M? QB=G& /ENKG:NQ::GD RM>LEJB& WASBL:MGAFFESHBHA=BG:NGEKLBJR=JE=G& W:LGDBIASBLIRLGDBLG:GDBRNBL& E=J F:=GA=R:RNHKAQML:TBGDBD:QBSE=JOAJGD :IGO:?OEKRNBLNG:HEKGDBI:R=JEGA:=4 >#< 9)'?%'GO:?OEKGLE=NI:LQEGA:=(IASBL:MGAFFESHB(FESHB=BGLBF:=NGLRFG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的重要性 (1)1.1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1)1.2 国家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1.3 双向化改造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二、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任务目标 (3)2.1 指导思想 (3)2.2 实施原则 (3)2.3 任务目标 (3)三、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及应用技术 (4)3.1 有线电视网络基本结构 (4)3.2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 (5)四、网络建设质量要求与技术指标 (7)五、引用标准与参考文件 (7)六、缩略语 (8)附录A 无源光网络技术 (1)附录B 用户接入改造技术 (7)B.1 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 (7)B.2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 (12)B.3其他用户接入技术 (19)B.4 部分用户接入技术对比 (28)附录C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设质量要求与技术指标 (32)C.1 基本质量要求 (32)C.2 前端和分前端(不含信号源)质量要求 (33)C.3 传输网络质量要求 (33)C.4 用户终端质量要求 (41)C.5 技术指标要求 (42)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的重要性1.1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
2006年底,全国拥有1.39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其中农村用户约为4600多万户),近 3300个有线电视前端;国家级光缆线路4万公里,省级及地市光缆线路超过10万公里,地市、县分配网近300万公里;百余家有线网络公司开始播出有线数字电视,截止到2007年第一季度,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1500万户,多个城市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用户提供多种广播式业务,部分网络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率先实现了宽带数据接入、视频点播等双向功能业务。
2003年7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有线广播电视网改造指导意见的通知》,广发技字[2003]705号文件,通知要求各地广电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计划。
该指导意见提出用户网改造坚持以HFC为主,以数字式广播电视业务作为用户网改造后的主体业务发展方向,兼顾数据业务服务,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该指导意见自颁布以来,对各地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是单向广播式网络,用户到广电中心的回传通道尚未建立;部分地区有线电视网络仍为550 MHz以下的系统,光节点用户超过了500户,甚至达到2000户以上。
有线电视网络这种状况不能满足电视终端用户开展双向业务的迫切需求,有线电视网络亟待双向化改造。
1.2 国家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十五”期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有线电视技术新体系,探索出了用信息化推动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
有线电视数字化扩展了广电网络的服务功能、提升了应用水平,为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满足多业务需求的下一代网络创造了条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中也对广播电视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
因此,“十一五”期间,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双向、交互、多功能的新一代数字电视网络,提升有线电视网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广播电视行业肩负的重要任务。
1.3 双向化改造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目前世界广播影视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全面转换的关键时期,各国政府正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广播影视数字内容产业。
在国内,相关行业已完成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具备了提供音视频服务的能力,广播电视与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正处在融合、汇聚、转型过程中。
伴随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交互电视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关行业利用数字技术、采用各种方式正力图进入传统的广播影视服务领域,收音机、电视机和银幕已不再是广播影视独享的接收和显示终端。
技术与业务的不断融合导致传统的行业界限正在模糊,新兴产业群不断出现,开放与融合已成为当今技术发展的主流。
信息传播正在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形态、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从自成体系向开放体系转变。
与此同时,无源光网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应用,用户终端宽带接入技术的层出不穷,都在极力促使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设的发展。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有利于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三网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任务目标2.1 指导思想按照国家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和广电总局科技发展的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双向、交互、多功能发展的具体要求,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步伐,扩大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以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满足“三网融合”要求的下一代数字电视网。
2.2 实施原则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和改造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标准性:技术系统、设备、接口协议要遵循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的硬件设备应通过广电总局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入网认定,确保系统设备的互连互通。
可靠性:网络建设和施工应遵循低故障、易维护、可控制、可管理原则,确保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
适用性:系统设计与建设要因地制宜,业务与技术模式要紧密结合本地的业务发展和本地的网络条件。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实施应遵循先进性、扩展性原则,充分考虑随着业务的扩展与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系统的平滑升级。
2.3 任务目标“光进铜退”是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化、双向化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应将光纤进一步向用户端推进,实现高可靠、高带宽、高承载力、可管理、可运营的目标。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应因地制宜的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光纤到楼,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
接入分配网的双向化改造应依据各自的业务规划,充分利用入户线路的同轴电缆资源,采用适合当地的宽带双向接入技术,使有线电视网络具备承载模拟和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高清晰度电视、广播、视频点播、宽带数据接入、语音服务等多种业务的能力。
三、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及应用技术3.1 有线电视网络基本结构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是一个单方向传输宽带广播式信号的信道。
利用广播信道构建的传输和分配平台称为广播平台。
广播信道基本结构模型通常由一个总前端和若干个分前端、一级和二级传输网、接入分配网三大部分组成。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是通过建立双向的城域网和接入网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的双向传输系统。
双向网络基本结构模型通常由城域网、接入网、用户端等几部分组成。
其逻辑结构图如下:图1 有线电视网络逻辑结构图图1为单向HFC 网络和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逻辑结构示意图,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以后,单向广播电视业务继续保持原有的HFC 逻辑链路,双向业务路由和逻辑分层与采用的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相关。
总前端 IP 网络核心路由、交换、传输 分前端 IP 汇聚路由交换 光节点 OLT /分光器/其他设备 用户电缆分配网 CPE 设备/终端 设备 广播STB 交互STB/PC/智能终端 单向HFC 网有 线 电 视 双 向 网 ONU /交换机/其他设备 回传电缆网络 双向光站 CMTS 分前端 总前端 广播STB 光节点 用户分配网 用户端一二级传输网接入分配网城域网 接 入 网 用 户 端城域网:有线电视双向网的城域网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总前端和分前端构成的广播网络,第二部分为由IP网络核心路由、交换和传输以及汇聚交换构成的高速数据主干网络。
广播网络一般采用星型和/或环型架构,能够提供数字和模拟电视广播的功能;数据主干网络一般网状联结,具有提供大容量高速数据路由、交换、转发以及汇聚的功能。
接入网:有线电视双向网的接入网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基于光纤和同轴电缆的双向数据传输网络,另一种是基于光纤和五类线的双向数据传输网络。
用户端:有线电视双向网的用户端接入线路有两种类型,一类采用同轴电缆入户的接入类型,另一类是采用五类线入户的接入类型。
3.2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鉴于有线电视网络城域网的发展已基本定型,本文所指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接入网光传输改造技术和用户接入改造技术两部分内容。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要通过建立回传通道以满足终端用户的双向化需求。
目前,国内部分网络双向化改造采用了有线电视电缆调制解调技术、以太网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技术以及各种新的双向接入技术。
从技术发展趋势上看,这些技术都是向FTTH发展的过渡技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可以根据现有网络基础、投资成本、技术成熟度、双向综合业务的发展规划采用不同的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
3.2.1 接入网光传输改造技术光网传输技术,通常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两大类。
有源光网络具备传输距离长、需供电、需维护等特点,有源光网络一般是基于点到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如HFC光网、LAN光网等部分,有源光网络主要应用于干线传输网络和城域网。
无源光网络一般是基于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多采用树型或星型(多级星型)的拓扑结构,是多用户共享系统。
无源光网络具备拓扑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消除了局端与用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等特点。
由于PON技术的网络拓扑与有线电视网络的拓扑结构相类似,无源光网络技术成为一种在广电网上应用的新技术。
3.2.2 用户接入改造技术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用户接入技术种类较多,基本上可分为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其它用户接入技术等几类。
这几类用户接入技术的共性为:广播电视业务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双向数据业务可以使用IP协议实现,均支持电视广播、宽带互联网接入、语音服务、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业务。
3.2.2.1 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该类技术是基于HFC网络的射频调制类用户接入技术,系统一般通过数字调制技术实现双向数据信号和有线电视广播信号的混合共缆传输,在用户端信号由相应的终端设备提取,从而提供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数据接入技术。
大多数系统采用上、下行非对称信道的传输方式,采用QPSK或者QAM等数字调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