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并能判别。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在地球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地理图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一、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太空当中看到的地球,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一)地球?水球?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自主阅读,举例说明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结合个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2、运用概念,辨认课件大陆、半岛、群岛、岛屿、海峡示意图。

观察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X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地球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并且呼吁学生保护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三、【教学难点】1、通过填图、绘图、拼图认识归纳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片段提问:1、有谁知道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谁?他最伟大的创举是什么?2、(出示美洲地图及美洲原住民图)你知道为什么加勒比海的这些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美洲的原住民又叫印第安人?(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解释问题2)讲述:由此可见:过去,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很不全面,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某某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世界地图,来深入探析世界海陆分布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设疑提升1、设疑:世界海陆分布的其他特点:A、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

B、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

C、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D、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开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开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其中,运用地图说出,是一种感性认识,而运用数据说出,则是理性分析。

从用地图到用数据,隐含的是一种认知的发展。

“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即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能够记住具体数据(71%海洋,29%陆地)更好。

“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实际上是学生根据地图对海陆分布进行归纳所得出的具体结论。

最基本的结论是海陆分布不均匀,还可以更详细: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附近是陆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常有学生会这样描述:北半球以陆地为主,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显然,前半句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首先,在说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之前,要给学生进行大洲与大陆、半岛和岛屿、大洋与海、海峡的界定或区分。

其次,这个“说出”,有几个层次。

最基本的,是能够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字;再高一点是能够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邻居”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最高层次是能够说出大洲和大洋所在的半球或者说出重要的经纬线所穿过的大洲和大洋。

显然,这些并不是一课时就能达成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加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图表、文字等资料,分析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够根据地图提供信息,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识别并准确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和海峡。

2.对比地图,通过简绘轮廓图,助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本章复习与测试 教案4(七年级人教新课标上册)

本章复习与测试 教案4(七年级人教新课标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学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学习要点1、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2、海陆的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七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则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4、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按照他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5、大洲的陆地界限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它们之间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过去也是相连的。

后来人们开凿了苏伊士运河,这才把两个大洲分开了。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6、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他认为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7、板块的运动板块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个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8.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9、本章知识网络。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示意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相关图片、海陆变迁实例的视频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板块模型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陆变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陆变迁教学目标和海陆变迁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陆变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侧重讲解和互动探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可能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陆变迁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初步认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理解和地理空间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

2.新课导入:介绍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3.知识讲解:讲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陆地和海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总结:对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总结,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是学生在初识地理学科后,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深入认识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成及特点等方面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地理观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

2.难点:陆地和海洋的成因、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预习课程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形成及特点,让学生了解陆地的类型、海洋的分布等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3.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2.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3.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课时安排分2课时讲授。

二、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1.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2.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课件内容设计: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三)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板书内容为: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课件内容设计: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三、教学反思(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要在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为什么会是这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解释世界大洲大洋为什么会是这样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5、补充证据:南极洲发现煤层;印度发现古冰川痕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叙述错误的是( C )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
B.地球2亿年前只有一块大陆和大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名称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过程,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对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难度。
2、猜想和假设: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3、搜寻证据:大陆海岸线的相似性——大陆轮廓拼合;古地层的相连性;动物的相似性。
4、验证假设,形成理论:(出示图片)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求索的科学精神。在科学上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也应如此。人只要用心,只要又永不放弃的精神,无论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量变引起质变,我们要学习魏格纳这种善于发现,勇于求索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和生活中。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据图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实例来说明海陆变迁的自然规律。

2.运用板块的轮廓形状及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论证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客观真实性。

3.通过非洲与南美洲拼图练习理解海陆变迁的事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学习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论证,直到被世人公认的过程,以及魏格纳的执着与创新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

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大家观察地球的照片,得到最明显的印象是既有海洋又有陆地,那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一成不变的吗?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海陆变迁的知识。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7~43页内容,独立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总结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答案: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沧海桑田讨论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精编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精编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地理人教七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地理人教七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阳光学校“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九年级地理课例课题: 陆地和海洋主备人:张林备课组长:审核:姓名:班级:时间:一、复习目标:(一)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

(重点)(二)了解六大板块名称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重点)(三)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四)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相对位置及分界线。

(重难点)二、复习过程(一)创设复习情境,明确复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复习,初步达成目标。

(23分钟)【复习指导】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教材P30—44的内容,认真梳理教材基础知识,并独立完成知识梳理。

1、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七大洲和四大洋(1)地球有“水球”之称是因为地球表面_______是海洋,_______是陆地,既“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合称________。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_____________岛。

(3)七大洲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洲分界线大洲地理分界线亚洲、欧洲亚洲非洲亚洲北美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知识点二海陆的变迁(7)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德国科学家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说。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___学说。

(9)六大板块:全球六大板块为_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包括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地形等知识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尚浅,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的形成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课件。

2.地图: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介绍海洋和陆地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地图上的海陆变迁实例,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复习)第二章_陆地与海洋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复习)第二章_陆地与海洋
土耳其 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 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直布罗海陀峡:北冰洋与太平洋,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英吉利 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海峡:红海与印度洋 麦哲伦
莫桑比克
白令
德雷克
曼德
➢世界陆地地形
➢ 世界陆地地形
山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
以高原为主 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国家和分区 1、面积大小不等
一、世界政区、国家和分区 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边缘海一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 洋分开的海.如黄海、东海,南海等: 2。内海——伸人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 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波罗的海 等,
3.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如地中 海
海湾:伸入大陆,深度逐渐变浅的水域。 世界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五大海湾: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两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 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平原: 高原:
南美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盆地: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
非洲地形图
撒哈拉沙漠 埃塞俄比 亚高原
刚果盆地
南 非 高 原
澳大利亚地形图 大自流盆地
➢世界陆地地形
大洲名称
亚洲 非洲 欧洲 南极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课件 (共1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课件 (共12张PPT)

3.大陆漂移假说的例证, 非洲 西岸与________ 南美洲 东岸的 1)大西洋两岸特别是_______ 轮廓线很相似; 古老地层 2)拼合几大洲的几种____________ 的相似性; 海牛 、_______ 鸵鸟 3)_______ 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A 亚欧板块
美 洲 B 板 块 D 太平洋板块
6.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峡的概念 (1)大陆是指面积_____ 较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_____ 亚欧 大陆。 半岛 是指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最大 (2)_____ 的半岛是亚洲的_______ 阿拉伯 半岛。 海洋 包围; (3)岛屿是指面积较小的陆地,四周被___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______ 岛。 格陵兰 大洲是指大陆及其周围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亚 洲,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____ (4)海峡是指沟通两个_____ 海洋 的狭窄水道。 中心 部分,海位于大洋边缘,面积 (5)洋是海洋的_____ 大陆 。 较小,一般靠近_____ 四大洋面积大小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其中跨经度最广、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 洋是______ 北冰 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 印度 洋。
海陆的变迁
地壳 的变动,________ 海平面 的升降以 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_____ 人类活动 。 及__________ 欧洲的______ 荷兰 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 围海大坝 阻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改过修筑了著名的__________ 挡海水。 魏格纳 提出在____ 两亿年前, 2.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______ 一块 大陆,它的周围是一 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_____ 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 片____ 七大洲、四大洋 分布状 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______________ 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知识点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2、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
(1)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海洋
(2)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3)无论如何划分大小相等的两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
(2)面积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依次是什么,大洲、大洋的面积比较
(3)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征:全部在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的大陆、大洲有哪些?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大洲?根据轮廓特征识别大洲。

(4)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热带范围最广的大洲、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5)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5)大洲的分布规律:南北对称,大都呈三角形。

(6)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北美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实例:(P33图2.10、2.11、2.12)
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及内容
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形式——挤压碰撞和张裂
(2)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3)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壳变动现象:
红海不断扩张、地中海将会消失、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上升、日本多火山、地震、印度洋海啸的原因
相关典型题
一、选择题
1.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
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4.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5.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8.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极大陆
10.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12.在地球表面,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13.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A.亚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
14.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5.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16.濒临三大洋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17.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
C.太平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
18.世界上海陆比例是()A.各占1/2 B.2/3陆地区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19.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0.大陆伸地向海洋的部分是()A.岛屿 B.海洋 C.海峡 D.半岛
2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2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2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2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2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2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2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9.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起
30.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二、填空题
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而海洋占%。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北极和南极地区分别以和为主。

3. 和它附近的合起来叫做大洲。

4. 洲、洲、洲和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5. 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洲和洲。

8.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洲和洲。

9.世界各大洲和大洋中,跨经度范围最大的分别是洲和洋。

10.地壳的变动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11.德国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块大陆。

12.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三、读图题
1、读图2.1-11,回答:
(1)A洲,B洲,C洲,D洲。

(2)E洋,F洋,G洋。

(3)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
4、阅读世界大洲和大洋图,完成要求:( 24 分)
(1)写出图中各大洲的名称:①③
④⑤⑥
(2)写出图中各大洋的名称:⑧⑨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