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北大历史系历史沿革本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
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
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
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
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史学教育多方吸取近代世界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力求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基础知识,打下厚实的学术功底,练就精深的专业能力。
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分八个二级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 学制三年。
中国古代史专业从先秦至明清分设八个断代史,世界史专业分设上古史、中世纪史、主要国别史、地区史、现代化进程、欧洲封建过渡、殖民主义史等十九个研究方向。
招生情况: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分数线:录取名单:经验:如何看课本?1、看课本的基本要求是扎实掌握书中的史实。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类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类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需要说明的几点:
1、教材是必须要通读的,因为考试会考。
如果没有教材就以老师上课的讲义为主。
2、参考书列的比较杂乱,但大抵是底端的,有意进一步研究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些书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搜寻。
参考书无需全看,有针对性地阅读一种或几种即可,主要是对教材及讲义的补充和拓展。
3、其实对于北大中文系的多数科目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教材,也不是参考书,而是原典。
书目中不曾开列,但希望大家不要忽略它们。
《中国通史》课程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课程参考书目《中国通史》课程参考书目(165部)一、《中国古代史》课部分(55部)1、《廿五史》,中华书局版。
2、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4、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原始社会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许倬云:《西周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先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11、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春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修订版1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战国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英]崔瑞得等:《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秦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2、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朱大渭主编:《魏晋南北朝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马植杰:《三国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5、何兹全:《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的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的参考书目今天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网站上找着的,希望对于有益于想查找资料的吧友。
我准备有时间看看这里的推荐书目。
(也不知道国内北大是不是清史领域的NO.ONE,书目的入门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明清史研习入门课程号:02132400课程名称:明清史研习入门周学时:2 学分: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基本目的本课讲授明清史的基本线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七个专题,使高年级学生学生阅读部分基础文献,进行科研基本训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基础课学习向断代史研习转变,提高分析能力,为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共32学时)第1-2周:一、研习明清史初步1、认真阅读明清史名著,掌握明清史的基本框架――精读孟森《明清史讲义》等。
2、阅读明清史的主干文献,熟悉基本史料――《明史》、《明史记事本末》,《清史稿》、《圣武记》等。
3、学习作专题研究的学术史,关注中外学术前沿动态。
4、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3-4周:二、明清史的基本线索1、政治与政治制度2、赋役制度与商品货币经济3、社会动荡与转型4、“心学”、理学与汉学、宋学5、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6、“封贡”外交体制与中西文化交融实践活动:任选《明史》或《清史稿》中的一篇“本纪”,与相应一朝的《明实录》或《清实录》对照,编写一份某帝王简表。
第5-6周:三、如何利用明清史研究的工具书1、纸本工具书的种类。
2、纸本工具书的利用。
3、网络信息的查找。
实践活动:选择一部自己家乡所在县(或府)明清时期的一部方志,概述该方志的主要内容和纂修特点。
第7-9周(8周运动会):四、明清制度史研习什么是制度?内容包括政治制度(中央至地方机构、军事、法律)、经济制度(包括赋役、水利、钱法、商税、海关等),以及民族、宗教、边疆、宫廷、外交等。
制度研究的基本文献,以具体制度说研究方法。
实践活动:任选《大明会典》(万历)或《大清会典》(乾隆)中之一种,与《明史·职官志》或《清史稿·职官志》的一部分对比,条陈其异同。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
相结合,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
考。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中国历史自远古原始起到近代鸦片战争结束,上下五千年,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学习这门课目标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通过全面、客观、认真细 致地了解掌握我国的灿烂文化及坎坷曲折的发展经历,理解并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汲取精华,古为今用。教学 任务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注意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衔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 面,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是怎样开端的,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印证“劳动创造人”科学 真理有何意义。理解氏族是怎样形成的,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条件,以及两个阶段各自的历史特点,掌握 中国史前社会结构的变迁。学习本章内容,除根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学材料外,要特别注意考古学的新成果。
重点: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条件 难点:“劳动创造人”科学真理有何意义 第二讲夏·商·西周(2 学时) 一夏(前 21 世纪~前 17 世纪) 二商(前 17 世纪~前 11 世纪) 三西周(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夏代国家机构和阶级关系的记载,商朝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理解我国古代 国家的形成,掌握商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进步。 重点:商朝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 , 难点:商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进步 第三讲春秋·战国(2 学时)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 三经济的发展 四诸子百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理解平民起 义和各国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掌握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及历史影响。掌握对孔子的全面评价。 重点: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 难点:井田的瓦解 第四讲秦·西汉(2 学时) 一秦帝国的兴亡 二西汉政治演变 三西汉经济与文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秦朝的建立和发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及其重要影响。掌握秦末农 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原因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第五讲东汉·三国(2 学时) 一王莽改制 二东汉兴衰 三三国鼎立 教学要求 东汉在封建社会前期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个过渡性很强的王朝。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汉政治经济的 发展变化,秦汉文化。理解东汉初年官制的变化以及谶纬思想的提倡,极大的加强了专制皇权,但随着“累世经学” 和“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豪族大地主却实际上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掌握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是 东汉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 重点:东汉的政治和经济 难点:三国分裂的原因及影响 第六讲两晋·十六国(2 学时) 一西晋 二东晋 三玄学与魏晋风度 四十六国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赵冬梅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赵冬梅副教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 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中国古代史教材与参考书
《中国歷史研究入門》
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6年
二、目录、职官、地理、年代方面的工具书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目录、职官、地理、年代方面的工具书
朝野僉載六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唐張鷟撰鷟有龍筋鳯髓判已著錄此書新唐書藝文志作 三十卷宋史藝文志作僉載二十卷又僉載補遺三卷文獻通考則 但有僉載補遺三卷此本六卷參考諸書皆不合晁公武讀書志又 謂其分三十五門而今本乃逐條聯綴不分門目亦與晁氏所記不 同考莫休符桂林風土記載鷟在開元中姚崇誣其奉使江南受遺 賜死其子上表請代減死流嶺南數年起爲長史而卒計其時尙在 天寳之前而書中有寶曆元年資陽石走事寶曆乃敬宗年號又有 孟宏微對宣宗事時代皆不相及按尤袤遂初堂書目亦分朝野僉 載及僉載補遺爲二書疑僉載乃鷟所作補遺則爲後人附益凡闌 入中唐後事者皆應爲補遺之文而陳振孫所謂書本三十卷此其 節畧者當即此本蓋嘗經宋人摘錄合僉載補遺爲一删併門類已 非原書又不知何時析三卷爲六卷也其書皆紀唐代故事而於諧 噱荒怪纎悉臚載未免失於纎碎故洪邁容齋隨筆譏其記事瑣屑 擿裂且多媟語然耳目所接可據者多故司馬光作通鑑亦引用之 兼收博采固未嘗無裨於見聞也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的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
辅 助 教 材
翦 伯 赞 主 编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钱穆 著
参考书目: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92年。(《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增订本),中 华书局,2008年。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1999年。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 华书局,1988年。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6《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7《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8《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10《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11《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2《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14《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16《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21《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22《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2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24《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6《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27《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8《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30《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31《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2《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3《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4《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35《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36《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37《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38《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9《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40《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41《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2《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4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4《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5《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46《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47《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48《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49《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50《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1《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52《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53《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54《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5《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6《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7《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8《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5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0《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61《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62《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63《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6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5《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6《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67《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8《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69《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0《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71《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72《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中国古代史”(上)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阎步克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上)所列的参考文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新史学》(台)《汉学研究通讯》(台)【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古代史”(下)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徐凯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下)所列的参考文献:1、《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00018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ese学分:4学时:64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开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教学任务中国古代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为后续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立起源,和在一百多万年里尤其是最近的数千年里从事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轨迹。
对中国古代社会上起远古,下讫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和认识,并掌握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历朝历代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分析中国古代史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能够适应中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适应从事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文职工作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社会上起远古,下讫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和认识,并掌握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历朝历代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
2.专业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能够运用《史记》等古代历史文化典籍,深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3.综合能力:养成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提高历史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导言1.教学内容:历史,中国古代史,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史学方法。
2.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线索;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关系;了解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史本科生参考书目
中国史本科生参考书目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的部分参考书: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
o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o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
o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
•中国古代民族史:
o王明珂《华夏边缘》,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o王明珂《游牧人的抉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o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o拉铁摩尔《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o拉铁摩尔《民族主义》(牛津通识读本),译林出版社,2017年。
o叶礼庭《血缘与归属》,中共编译出版社,2017年。
o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三联书店,2018年。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o步平等主编《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近代史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o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o孙乃民《中日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可以帮助本科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通史教案大纲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古代史第一编史前史(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群第一节猿人时期一、我国发现的猿人化石及其意义二、猿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第二节古人时期一、我国发现的古人化石二、古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第三节有关原始群的传说第二章母系氏族公社第一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一、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二、氏族制的确立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一、星罗棋布的母系氏族公社遗址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第三章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一节父权制的确立一、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三、父权制的确立第二节私有制、阶级及国家的出现一、私有制的出现二、阶级的出现三、国家的形式第二编古代史(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0年)第一章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第一节夏朝的兴亡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器二、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夏文化的探索一、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二、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第二章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第一节商朝的建立和发展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第二节商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商朝的灭亡一、商代的经济和文化二、商朝的灭亡第三章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第一节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一、周族的兴起二、周朝的建立第二节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器一、分封制二、宗法制三、国野制(乡遂制)四、官制、刑罚、军队第三节西周时期的经济一、井田制二、农业三、手工业四、商业第四节西周的衰亡一、西周中后期的社会矛盾二、国人暴动三、西周的灭亡第四章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第一节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一、王室衰微二、大国争霸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第三节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一、三桓与鲁公室的斗争二、田氏代齐三、三家分晋第五章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第一节各国的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政治的形成一、魏国的李悝变法二、楚国的吴起变法三、秦国的商鞅变法四、其他各国的改革五、封建集权政治的形成第二节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三、商业的繁荣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一、魏国独霸中原时期二、秦、齐对峙时期三、秦、赵大战时期四、秦统一六国时期第四节西周、秦秋、战国文化一、文化典籍二、诸子百家三、文学四、科学技术第六章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第一节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二、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第二节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二、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三、秦王朝的灭亡第七章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第一节西汉初年的统治制度和政策一、“汉承秦制”二、西汉初年的统治政策三、加强中央集权第二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一、改革政治体制二、强化军队三、改革财政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节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节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与王莽改制一、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二、王莽改制第五节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一、起义情况二、新莽王朝的覆灭第八章东汉(公元25—220年)第一节东汉王朝的建立及东汉初期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一、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二、东汉初期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第二节加强封建专制体制一、“退功臣,进文吏”二、“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加强监察制四、集军权于中央第三节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节外戚宦官的专权与党锢之祸一、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二、党锢之祸第五节黄巾大起义一、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二、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第六节两汉的文化一、经学、宗教、哲学二、文学艺术三、史学四、科学技术第九章三国(公元220—265年)第一节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成的原因二、军阀混战的经过第二节三国政治曹魏政治二、蜀汉政治三、孙吴政治第三节三国经济一、曹魏的屯田制度二、蜀汉经济三、孙吴经济第十章西晋(公元265—316年)第一节西晋的政治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二、西晋的政治第二节西晋的经济一、西晋占田制推行的原因二、占田制的内容三、占田制的意义第三节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西晋的灭亡一、西晋末年各族人民反抗斗争发生的原因二、西晋末年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经过第十一章东晋十六国(317—420年)第一节淝水战前北方各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一、汉、前赵、后赵兴亡二、冉魏兴亡三、前燕兴亡四、前凉兴亡五、前秦兴亡第二节东晋前朝的政治与淝水之战一“三定江南”与“王与马,共天下”二、祖逖北伐三、东晋前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四、淝水之战第三节淝水战后北方的再分裂一、后秦、大夏与西秦兴亡二、后燕、西燕、北燕与南燕兴亡三、后凉、南凉、西凉与北凉兴亡第四节东晋后期的政治与经济一、侨置与土断二、东晋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三、孙恩、卢循起义第十二章南北朝(420—589年)第一节南朝政权的更替一、刘宋兴亡(420—479年)二、南齐兴亡(479—502年)三、萧梁兴亡(502—557年)四、陈朝兴亡(557—589年)五、南朝地主阶级内部的政治变动第二节北朝政权的更替一、北魏兴亡二、东魏、北齐兴亡三、西魏、北周兴亡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哲学与宗教二、史学三、文学艺术四、科学技术第十三章隋朝(581—618年)第一节隋朝的政治与经济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隋文帝评价四、隋炀帝其人及其评价第二节隋末农民大起义一、隋末农民大起义发生的原因二、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第十四章唐朝(618—907)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与经济一、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二、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玄武门之变四、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五、武则天与“武周革命”六、唐玄宗与开元之治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经济一、安史之乱二、藩镇割据与反割据的斗争三、两税法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五、宦官与朝官之争六、牛李党争第三节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与突厥的关系二、唐与西域各族的关系三、唐与吐蕃的关系四、唐与南诏的关系五、唐与渤海的关系第四节唐朝的对外关系一、与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二、与日本的关系三、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四、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诸国的关系第五节唐末农民大起义一、唐末农民大起义发生的原因二、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三、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第十五章五代十国及隋唐五代文化第一节五代十国(907—960年)五代更替二、十国兴亡第二节隋唐五代文化一、宗教与哲学二、文学艺术三、史学四、科学技术第十六章宋辽夏金(960年—1279年)第一节北宋前期的政治和社会矛盾一、北宋建国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北宋内外矛盾的发展第二节北宋中后期的政治一、王安石变法二、北宋末年的黑暗统治和农民起义第三节北宋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的发展和客户地位的提高二、手工业的进步和工匠地位的变化三、商业的繁荣第四节辽、夏的兴衰一、辽二、西夏三、大理第五节南宋、金的和战及社会经济一、女真的兴起和建国三、南宋的建立与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四、南宋与金的和战五、南宋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六、金朝的经济和各族反抗斗争第六节两宋时期的中外交往一、两宋海外贸易的发展二、宋朝和朝鲜的交往三、宋朝与日本密切的交流四、中国与其他各国的交往第七节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一、哲学思想二、史学三、文学艺术第十七章元朝(1271年-1368年)第一节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一、蒙古的崛起及建国二、蒙古灭夏、金的战争三、蒙古的三次西征四、元朝的建立和灭宋战争第二节元代的政治一、汉化政策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二、双重民族政策三、平定诸王叛乱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五、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第三节元代的经济一、农业生产和赋役制度二、手工业生产三、商业的发展四、海运的利用和大运河的疏浚第四节元末农民大起义一、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二、红巾军大起义三、朱元璋起义和建明灭元第五节元朝的文化一、哲学与宗教二、史学三、文学与艺术四、科学技术第十八章明朝(1368年-1644年)第一节明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一、明初皇权的高度膨胀二、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明中后期的政治与与张居正改革一、明中叶社会矛盾的加剧二、明中叶的农民起义三、张居正的改革第三节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三、万历时工商业者反矿税监的斗争第四节明朝的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一、蒙古地区二、畏兀族地区三、乌斯藏地区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五、满族第五节明代的对外交往一、郑和七下西洋二、华侨对南洋经济开发的贡献三、抗倭斗争五、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第六节明末农民大起义一、明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二、明末农民大起义三、农民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覆灭四、农民战争的失败及其意义第七节明朝时期的文化一、哲学思想二、文学、艺术及大型典籍三、科学技术第十九章清朝(1644年—1840年)第一节清代前期的政治一、清初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二、清代中央和地方的组织机构三、军制和刑法三、文字狱第二节清朝统一形势的加强一、平定“三藩”之乱二、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对台湾的统一三、粉碎准部上层的叛乱四、土尔扈特蒙古回归五、对西藏管理的加强六、“改土归流”七、镇压大小和卓木及张格尔的叛乱第三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恢复生产的措施和“摊丁入亩”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清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四、手工业工人的反抗斗争第四节清代中叶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二、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五节清代的中外交流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一、清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二、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三、清朝与西方的贸易及冲突第六节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文化一、哲学思想二、考据学三、史学四、清代官修大型图书五、文学、艺术六、科技。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参考书目
白寿彝总主编,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白寿彝总主编,王毓铨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年。
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胡凡、巴新生主编:《中国古代史研读要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年。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胡如雷:《唐末农民战争》,中华书局,1979年。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白寿彝总主编,黎虎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北大教学大纲
北⼤教学⼤纲“中国近代史”教学⼤纲(历史学系本科基础课)课程号:02130020 周学时:4 学分:4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China’s modern history)教学时间:2008、9-2009、1先修课程: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基本⽬的本学期“中国近代史”属历史学系本科⽣主⼲基础课,为历史学系两门“通史”中的⼀个部分,上承中国古代史,下接中国现代史。
主要讲授1840年鸦⽚战争起始⾄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历史。
本课程的基本⽬的是:使学⽣基本掌握此⼀时段中国历史的⼤要梗概,主要线索及其发展⾛向;掌握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法;了解相关的研究状况和重要前沿学术动态;了解重要的基本史实、史籍和知识点。
同时,对学⽣的中国近代历史认知能⼒、⽂献阅读能⼒及初步的科研能⼒等进⾏基础性训练。
⼆、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导⾔(2学时)⼀、中国近代史的起⽌与基本线索1、时间概念:1840年-1919年的中国历史时段,1919年的新旧民主主义⾰命史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起⽌关系。
教学讲授的时间范围: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
2、分期与基本线索,旧史学的“王朝分期法”;1950年代提出的“三⼤⾰命⾼潮说”;1980年代提出的“四个阶梯说”等等。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时代特点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定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时代特点:外⼒冲击;变化急剧;⽭盾复杂;新旧杂陈。
三、怎样学好中国近代史1、明确学习⽬的-增强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觉性2、注意学习⽅法-提⾼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平3、教材、课时安排、教学要求及各教学环节的说明第⼀章、鸦⽚战争(7学时)第⼀节、鸦⽚战争发⽣的历史背景⼀、战前中外关系的两种类别1、亚洲藩属国体系2、欧美国类型⼆、中英⽭盾的由来1、英国对中国的早期侵略与贸易的发展(中古的丝绸与近代的茶叶,⽩银问题)2、清政府的闭关政策3、鸦⽚泛滥与中国的禁烟4、英国政府对华战争决策的作出第⼆节、战争的进程与结局⼀、战争的三个阶段1、第⼀阶段,1840年6⽉⾄1841年1⽉(英国“东⽅远征军”;⾈⼭之役;⽩河与⼴州交涉)。
中国通史教案大纲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古代史第一编史前史(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群第一节猿人时期一、我国发现的猿人化石及其意义二、猿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第二节古人时期一、我国发现的古人化石二、古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第三节有关原始群的传说第二章母系氏族公社第一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一、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二、氏族制的确立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一、星罗棋布的母系氏族公社遗址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第三章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一节父权制的确立一、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三、父权制的确立第二节私有制、阶级及国家的出现一、私有制的出现二、阶级的出现三、国家的形式第二编古代史(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0年)第一章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第一节夏朝的兴亡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器二、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第二节夏文化的探索一、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二、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第二章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第一节商朝的建立和发展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第二节商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商朝的灭亡一、商代的经济和文化二、商朝的灭亡第三章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第一节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一、周族的兴起二、周朝的建立第二节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器一、分封制二、宗法制三、国野制(乡遂制)四、官制、刑罚、军队第三节西周时期的经济一、井田制二、农业三、手工业四、商业第四节西周的衰亡一、西周中后期的社会矛盾二、国人暴动三、西周的灭亡第四章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第一节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一、王室衰微二、大国争霸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第三节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一、三桓与鲁公室的斗争二、田氏代齐三、三家分晋第五章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第一节各国的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政治的形成一、魏国的李悝变法二、楚国的吴起变法三、秦国的商鞅变法四、其他各国的改革五、封建集权政治的形成第二节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三、商业的繁荣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一、魏国独霸中原时期二、秦、齐对峙时期三、秦、赵大战时期四、秦统一六国时期第四节西周、秦秋、战国文化一、文化典籍二、诸子百家三、文学四、科学技术第六章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第一节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二、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第二节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二、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三、秦王朝的灭亡第七章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第一节西汉初年的统治制度和政策一、“汉承秦制”二、西汉初年的统治政策三、加强中央集权第二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一、改革政治体制二、强化军队三、改革财政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节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节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与王莽改制一、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二、王莽改制第五节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一、起义情况二、新莽王朝的覆灭第八章东汉(公元25—220年)第一节东汉王朝的建立及东汉初期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一、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二、东汉初期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第二节加强封建专制体制一、“退功臣,进文吏”二、“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加强监察制四、集军权于中央第三节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节外戚宦官的专权与党锢之祸一、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二、党锢之祸第五节黄巾大起义一、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二、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第六节两汉的文化一、经学、宗教、哲学二、文学艺术三、史学四、科学技术第九章三国(公元220—265年)第一节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成的原因二、军阀混战的经过第二节三国政治一、曹魏政治二、蜀汉政治三、孙吴政治第三节三国经济一、曹魏的屯田制度二、蜀汉经济三、孙吴经济第十章西晋(公元265—316年)第一节西晋的政治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二、西晋的政治第二节西晋的经济一、西晋占田制推行的原因二、占田制的内容三、占田制的意义第三节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西晋的灭亡一、西晋末年各族人民反抗斗争发生的原因二、西晋末年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经过第十一章东晋十六国(317—420年)第一节淝水战前北方各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一、汉、前赵、后赵兴亡二、冉魏兴亡三、前燕兴亡四、前凉兴亡五、前秦兴亡第二节东晋前朝的政治与淝水之战一“三定江南”与“王与马,共天下”二、祖逖北伐三、东晋前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四、淝水之战第三节淝水战后北方的再分裂一、后秦、大夏与西秦兴亡二、后燕、西燕、北燕与南燕兴亡三、后凉、南凉、西凉与北凉兴亡第四节东晋后期的政治与经济一、侨置与土断二、东晋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三、孙恩、卢循起义第十二章南北朝(420—589年)第一节南朝政权的更替一、刘宋兴亡(420—479年)二、南齐兴亡(479—502年)三、萧梁兴亡(502—557年)四、陈朝兴亡(557—589年)五、南朝地主阶级内部的政治变动第二节北朝政权的更替一、北魏兴亡二、东魏、北齐兴亡三、西魏、北周兴亡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哲学与宗教二、史学三、文学艺术四、科学技术第十三章隋朝(581—618年)第一节隋朝的政治与经济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隋文帝评价四、隋炀帝其人及其评价第二节隋末农民大起义一、隋末农民大起义发生的原因二、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第十四章唐朝(618—907)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与经济一、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二、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玄武门之变四、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五、武则天与“武周革命”六、唐玄宗与开元之治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经济一、安史之乱二、藩镇割据与反割据的斗争三、两税法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五、宦官与朝官之争六、牛李党争第三节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与突厥的关系二、唐与西域各族的关系三、唐与吐蕃的关系四、唐与南诏的关系五、唐与渤海的关系第四节唐朝的对外关系一、与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二、与日本的关系三、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四、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诸国的关系第五节唐末农民大起义一、唐末农民大起义发生的原因二、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三、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第十五章五代十国及隋唐五代文化第一节五代十国(907—960年)一、五代更替二、十国兴亡第二节隋唐五代文化一、宗教与哲学二、文学艺术三、史学四、科学技术第十六章宋辽夏金(960年—1279年)第一节北宋前期的政治和社会矛盾一、北宋建国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北宋内外矛盾的发展第二节北宋中后期的政治一、王安石变法二、北宋末年的黑暗统治和农民起义第三节北宋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的发展和客户地位的提高二、手工业的进步和工匠地位的变化三、商业的繁荣第四节辽、夏的兴衰一、辽二、西夏三、大理第五节南宋、金的和战及社会经济一、女真的兴起和建国三、南宋的建立与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四、南宋与金的和战五、南宋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六、金朝的经济和各族反抗斗争第六节两宋时期的中外交往一、两宋海外贸易的发展二、宋朝和朝鲜的交往三、宋朝与日本密切的交流四、中国与其他各国的交往第七节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一、哲学思想二、史学三、文学艺术第十七章元朝(1271年-1368年)第一节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一、蒙古的崛起及建国二、蒙古灭夏、金的战争三、蒙古的三次西征四、元朝的建立和灭宋战争第二节元代的政治一、汉化政策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二、双重民族政策三、平定诸王叛乱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五、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第三节元代的经济一、农业生产和赋役制度二、手工业生产三、商业的发展四、海运的利用和大运河的疏浚第四节元末农民大起义一、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二、红巾军大起义三、朱元璋起义和建明灭元第五节元朝的文化一、哲学与宗教二、史学三、文学与艺术四、科学技术第十八章明朝(1368年-1644年)第一节明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一、明初皇权的高度膨胀二、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明中后期的政治与与张居正改革一、明中叶社会矛盾的加剧二、明中叶的农民起义三、张居正的改革第三节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三、万历时工商业者反矿税监的斗争第四节明朝的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一、蒙古地区二、畏兀族地区三、乌斯藏地区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五、满族第五节明代的对外交往一、郑和七下西洋二、华侨对南洋经济开发的贡献三、抗倭斗争五、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第六节明末农民大起义一、明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二、明末农民大起义三、农民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覆灭四、农民战争的失败及其意义第七节明朝时期的文化一、哲学思想二、文学、艺术及大型典籍三、科学技术第十九章清朝(1644年—1840年)第一节清代前期的政治一、清初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二、清代中央和地方的组织机构三、军制和刑法三、文字狱第二节清朝统一形势的加强一、平定“三藩”之乱二、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对台湾的统一三、粉碎准部上层的叛乱四、土尔扈特蒙古回归五、对西藏管理的加强六、“改土归流”七、镇压大小和卓木及张格尔的叛乱第三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恢复生产的措施和“摊丁入亩”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清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四、手工业工人的反抗斗争第四节清代中叶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二、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五节清代的中外交流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一、清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二、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三、清朝与西方的贸易及冲突第六节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文化一、哲学思想二、考据学三、史学四、清代官修大型图书五、文学、艺术六、科技。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10[1].4.22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与相关学习网站中国古代史·上一、教学参考书:1.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5.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出版社,1999年。
6.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7.贾兰坡:《中国石器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8.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9.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10.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性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12.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 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16.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8.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
19.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何兹全:《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2. 王仲举:《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23.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系图片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教学 >> 正文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64 | 更新时间:2006-9-18 | 文章录入:webwalker | 【字体:小 大】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课程大纲及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作为全校通选课,授课对象是非历史系本科生。
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
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占40﹪,要求在课下阅读中国古代史学术书籍,并完成书评一篇。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2006年
教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号:02132750
课程名称: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学分:2.0
教师:叶炜时间:周三 11-12(19:10-21:00) 9月13日
第一讲、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多元的古代社会9月20日
第二讲、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9月27日
第三讲、秦始皇及其遗产10月11日
第四讲、西汉从无为走向全盛10月18日
第五讲、从统一到分裂10月25日
第六讲、门阀社会及其解体11月1日
第七讲、回归大一统:承上启下的隋唐时代11月8日
第八讲、唐文化圈的形成11月15日
第九讲、“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11月22日
第十讲、骑马民族国家:辽、金、元11月29日
第十一讲、明代的政治与制度12月6日
第十二讲、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形成12月13日
第十三讲、专制文明之巅12月20日
复习12月27日
考试
参考书目: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华书局,1988年。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三联书店,2003年。
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岳麓书社,2002年。
参考书评:
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阶段——〈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读后》,《文物世界》1997年第4期。
陈苏镇:《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力作——读〈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叶炜:《自觉的理论意识——读李开元先生〈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卜宪群:《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陈苏镇:《读〈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陈苏镇:《东晋政治史研究的新成就——读〈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4期。
祝总斌:《评田余庆著〈东晋门阀政治〉》,《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楼劲:《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一书读后》,《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何德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述评》,《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王承文:《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成果──〈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4期。
刘后滨:《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唐研究》第一卷。
徐忠明:《皇权与清代司法运作的个案研究——孔飞力〈叫魂〉读后》,《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江华:《〈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世界体系学派的一部新力作》,《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安然:《对现代性的否定与自我否定——读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 《韩国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中国历史重大问题评说》课程大纲
相关文章
宋史专题课件
宋代政治制度史专题课件
陆扬教授来访及其讲座
北大《中国古代史》课程:学术和文献史料份量足
“《四库全书总目》研读”调整上课时间的通知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研读”的上课通知
“先秦史专题”课期末考试要求
《中国历史文选(下)》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课程讲义
通选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课件
站内文章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 2012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制作与维护: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