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合集下载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差异分析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差异分析

机械学 习与意义学 习的差异分析
张 宁 ( 宿迁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江苏・ 宿迁 230 ) 2 8 0
【 摘 要 】 国认 知教 育 心理 学 家奥 苏 贝 尔根 据 学 习材 料 与 学习者 原有认 知 结构 的 关 系 . 学 习分 为机 美 把
械 学 习与 意 义学 习 , 这是 两种 不 同的 学 习方 式 。两者在 学习性 质 、 >条 件 、 习过 程 、 习效 果等 方面都有 学- 7 学 学 很 大差异 , 义 学习的效 果优 于机械 学习。 因此 , 意 通过 加 强意义 学 习的 策略 , 免机 械 学 习。 避
【 关键 词 】 械 学 习 意 义学 习 差 异 机 【 中图分类 号 】 2 G6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9 8 3 ( 0 O 0 — 0 5 0 10 — 5 4 2 1 )4 0 7 — 3
学 习者认 知 结构 中已有 的适 当观 念建 立 实质 性 和非
结 果 意 义 学 习 指 通 过 理 解 所 学 材 料 的 意 义 进 行 学
其二, 机械 学 习的 内因 。从 主观 条件上 讲 。 先 , 首
习. 理解 是这种 学 习的前 提条件 。初学 时能 理解 所学 学 生认 知 结构 中缺乏 相应 的与新 知识 进 行 联 系 的知 材 料 的意 义 . 习效果 最好 : 次是在 学 习过 程 中逐 识 ,没 有适 当的知 识 基础 ,即使 是有 逻 辑 意义 的材 学 其 渐理 解 。实 验证 明 。 理解 所学 材料 的意 义是 取得 最佳 料 , 学 习 者来 说也 构 不成 潜 在 意 义 , 对 这样 , 能 进 不 学 习效 果 的最 主要 的因素 [ 1 _ 如 . 让 孩 子学 习 行 同化 ,只能 通过 人 为 的机 械联 想 、外 在 强化 来 进 例 要

《教育心理学纲要》: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教育心理学纲要》: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教育心理学纲要》: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一、意义学习(一)意义与意义学习的性质意义,是有意义符号学习的结果,它是一种经过精确分析而清楚表达出来的意识内容,是一个或一组符号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结果,意义是由学习而得到的。

儿童在入学前后,就开始学习言语,先口头后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不仅代表客观的事物和现象,而且也反映前人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概念和原理原则,都有其意义。

口语学习和文字符号学习,都离不开意义,它们的学习,就是字音、字形、字序与字义的结合过程。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掌握一整套符号体系,另一方面要掌握符号所代表的事实、概念和原理。

文字也是符号,其中,尤以掌握符号所代表的概念为最重要,以后,当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一出现,能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唤起它们所代表的认知内容时,这些文字或符号,对于特定的学习者来说,就是获得了意义,就是经过精确分析而能清楚表达出来的意识内容了。

所以它是"作为有意义符号学习的结果而产生的"。

这里的意义,按奥苏伯尔的观点,指的是心理意义。

什么是意义学习?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就是意义学习。

儿童学习"球"一字,开始是符号的意义化,而后是符号表征的抽象化。

前者学到赋予"球"一字的特定意义,指他所见到特定的球,后者超越最初学到的特定意义,抽象并扩大为概念,不再是它所见到的特定的"球"了。

这样,他学到了"球"的概念,新知识获得了心理意义,这就是意义的学习。

因此,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实质性联系和非人为性联系,这是意义学习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

所谓实质性,指表达的词语虽不同,但却是等值的。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等边",用词不同,其概念的关键特征未变。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与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与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David P Ausubel与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David P 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积极从事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研究,他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以“认知结构同化论”为基础,他提倡在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除学习理论的研究之外,奥苏伯尔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也有研究。

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一、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心理学最核心的观点是当学习者把新知识吸收到他们学习之前已经存在的知识的时候,学习就发生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机械学习(rote learning)和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之间的重要区别。

奥苏贝尔甚至在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年再版)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有意义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

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只进行机械识记。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又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1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D)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4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5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6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指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8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9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11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12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就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

1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4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教学课件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教学课件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
(一)主要内容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 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 4.品德心理; 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一种趋 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
第二章 学习理论
• 本章知识要点 • 1、掌握学习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各种学习
事例; • 2、了解学习的不同标准的分类; • 3、掌握与熟悉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4、了解元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 重点 学习理论 • 难点 元学习理论 •
进入
第二章 学习理论
• 第一节 学习概论 •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元学习理论 • 本章复习思考题
– 中国:
•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荀子:“教学相长”
– 西方:
•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阶段

教育学——学习的分类

教育学——学习的分类

学习的分类:
1、学习性质的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1918—2008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
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伯尔特别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他的学习理论的核心。

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在这两个维度之间可以有许多过渡形式。

2、学习结果的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1956年)的学习分类:为了用于课程设计,布卢姆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4、学习水平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 1 -。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 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重要习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重要习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重要习题在全国各地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相关内容是重要考点,下边精选一些典型习题,帮助大家进行复习备考。

1.【多选题】下列属于广义学习内涵特点的有( )。

A.人和动物共有B.适应的变化C.个体经验的习得D.稳定持久1.【答案】ABCD。

解析:广义的学习有以下几种含义:(1)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但不可否认动物也有学习;(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3)任何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可能是外显的行为倾向,也可能是内隐的能力、态度等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4)这种适应性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持久的;(5)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包含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药物及生理成熟等等引起的变化。

故本题答案为ABCD。

2.【多选题】人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包括( )。

A.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B.学习机制C.学习的动机与动力D.学习的有效性E.学习的方法2.【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相关知识。

人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

人除了与动物一样,有其先天遗传的种族经验和个体的直接生活经验之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掌握前人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知识经验(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

动物学习依赖直接经验,一切均需尝试,而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方式进行学习;人的学习既可通过直接经验,又可通过间接经验进行(3)学习的动机或方式不同。

动物学习依赖直接经验,一切均需尝试,而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方式进行学习;人的学习既可通过直接经验,又可通过间接经验进行。

依题干表述,故本题选ABCE。

3.【多选题】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技能学习3.【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

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必备名词解释+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必备名词解释+论述题
“是什么”的问题,是对事物描述的知识,即通常所指的概念,定义等,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容易 获得也容易遗忘 构建方式:同化、顺应 例子:比如知识的定义、原理就是陈述性知识
含义:“怎么样”“如何去做”程序性知识是对事物形成过程的归纳,一种一种动态的知识,不容 易获得,但是一旦获得就不容易遗忘。 例子:各种机器的说明书。 含义: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人们在学习中, 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 分类: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另 外形,式表训象练和说图:示源也于是德表国征心陈理述学性家知沃识尔的夫重所要提形 出式 的。 官程 能序 心知 理识 学主 ,要 把是 迁以 移产 看生 成式 官和 能产 通生 过式 训系 练统 而进 得行 到表改征善 来实现的。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至今在欧美盛行了约200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 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官能即注意、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 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 顺利解决。定势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解决,但从整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变得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停下来,定势会自然消除。
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发挥能动性,反作用于社会,创造社会的发展过程 。个体能够更好的习得社会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 特点: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发展的过程。 含义:是积极的社会行为,人们表现的一些有益的行为,比如,合作、风向、安慰、同情、关心、 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些行为叫做亲社会行为。 意义: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基石,对人一生发展意义重大。 含义:是心理层面的学习风格成分,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每个人都有独 特的认知方式,即构成了认知差异。 分类:比如场依存和场独立型。 含义:是一种认知方式,据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时,主要依据内部 环境,不依赖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即场独立思维。 特点:场独立思维方式的人擅长理性思维,擅长数学。场独立在内在动机下学习时,效果更好。 含义:是一种认知方式,据有场独依存知方式的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时,主要依据外部 环境,即场依存思维。 特点:场独立思维方式的人擅长感性思维,擅长社会学科。学习效果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10章 学习的含义、机制与类型)【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10章 学习的含义、机制与类型)【圣才出品】

第10章学习的含义、机制与类型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是个体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结构的构建过程。

(1)学习的实质①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个体在头脑中产生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这种主观反映即经验。

随着经验的不断获得与积累,心理结构也就逐步地形成与发展起来。

②学习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是内在的,难以直接观察到。

但由于心理结构是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所以其形成、发展状况可以依据个体的行为变化来加以推断,并最终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产生的,如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亦可引起行为的变化。

③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个体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

适应有生理适应与心理适应两种。

生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行为的变化。

心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心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行为的变化。

学习属于心理适应范畴,是一种以心理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适应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个体的反映活动及其身心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内在机制,个体的行为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外在表现。

(2)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一系列的反映动作在内部构建调节行为的心理结构的过程。

由于心理结构作为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而存在,因而心理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行为的变化。

②行为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由此,可以将学习定义为个体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结构的构建过程。

2.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的?答:(1)信息加工观点随着信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研究的进展,人们试图将人类学习的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奥苏贝尔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人物,其知识点主要分布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中经常涉及及考查,考查形式以客观题为主。

为了更好记忆,因此进行梳理总结。

(一)遗忘的理论:同化说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从而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二)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学习进行的方式)和性质(学习材料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类。

这两类学习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四)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五)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六)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七)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之前学习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新知识迁移。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

在教学中,可能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卷名:心理学)meaningful and rote learning根据对所学材料是否理解而划分的两种学习方式.意义学习指通过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学习,理解是这种学习的前提条件。

初学时能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学习效果最好: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

实验证明,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是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

机械学习指并不理解所学材料的含义,而仅对其死记硬背。

它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学材料有意义,但学习者无法理解(如让幼儿学习难懂的古诗词),或不设法理解.二是所学材料奉身就没有意义,如记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

但有时学习者也可以赋予这些无意义的材料以一是的含义,以便于学习。

学习者如何具体地处理学习材料使之易学,心理学家曾有不同的理论.H.埃宾浩斯根据联想学派的理论,认为识记就是形成联想,这一观点得到巴普洛夫的暂时神经联系学说的支持。

巴特利特认为,识记不仅是形成联想,主要是追求意义,把认识纳入一定的意识图式.也有人认为,在瞬时记忆中,被试的识记主要包括分组和译码两种过程。

D. P.奥萨贝尔则认为,意义学习过程乃是学习者把代表事物的语文符号构成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即建立非形式的和非字面的联系,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反映。

心理学家对关于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效果,做过许多对比实验,结果都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学习在掌握材料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巩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均比机械学习好。

埃宾浩斯最早对两种学习进行了比较研究。

1884年,他曾以学习拜伦的《唐璜》诗文与学习无意义音节相比较,发现诵读80个字音的诗,只需8次就可正确背出,而对于同样数量的无意义音节,则需要诵读约80次才能背出。

也由此设想:由于音义、节律、音韵和语法的作用,可能使达到成诵所需要的诵读次数减少9/10。

有人曾用不同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意义学习的效果最好(见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一、意义学习(一)意义与意义学习的性质意义,是有意义符号学习的结果,它是一种经过精确分析而清楚表达出来的意识内容,是一个或一组符号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结果,意义是由学习而得到的。

儿童在入学前后,就开始学习言语,先口头后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不仅代表客观的事物和现象,而且也反映前人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概念和原理原则,都有其意义。

口语学习和文字符号学习,都离不开意义,它们的学习,就是字音、字形、字序与字义的结合过程。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掌握一整套符号体系,另一方面要掌握符号所代表的事实、概念和原理。

文字也是符号,其中,尤以掌握符号所代表的概念为最重要,以后,当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一出现,能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唤起它们所代表的认知内容时,这些文字或符号,对于特定的学习者来说,就是获得了意义,就是经过精确分析而能清楚表达出来的意识内容了。

所以它是"作为有意义符号学习的结果而产生的"。

这里的意义,按奥苏伯尔的观点,指的是心理意义。

什么是意义学习?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就是意义学习。

儿童学习"球"一字,开始是符号的意义化,而后是符号表征的抽象化。

前者学到赋予"球"一字的特定意义,指他所见到特定的球,后者超越最初学到的特定意义,抽象并扩大为概念,不再是它所见到的特定的"球"了。

这样,他学到了"球"的概念,新知识获得了心理意义,这就是意义的学习。

因此,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实质性联系和非人为性联系,这是意义学习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

所谓实质性,指表达的词语虽不同,但却是等值的。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等边",用词不同,其概念的关键特征未变。

所谓非人为性,指有内在的联系讲的,不是任意的联想、联系,指"这些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的关联。

如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三角形概念形成的联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这两点,也是有别于机械学习的。

(二)意义学习的主客观条件要使课堂学习符合意义学习的指标,奥苏伯尔提出必须满足意义学习的两方面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意义学习,既然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那么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就必须满足能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

他认为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就是说,意义学习必须以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为前提。

这里所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而言,即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逻辑上有意义的材料,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例如,"地球是平的",能与人们的经验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就具有逻辑意义,但实际上地球并不是平的。

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所以一般来说具有逻辑意义。

但无意义音节的材料,同任何人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都不能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因此,这类材料就缺乏逻辑意义,就难以进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指学习者的内因。

同一材料,对某些学生可能产生意义学习,对另一些学生则不可能产生,这与学习者的主观条件有关。

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结合。

如果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基础知识,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构成了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有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亦即有同化或相互作用的可能。

没有潜在的意义是难以进行意义学习的。

学习材料要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的意义性,即学习材料可以在人类学习能量范围内与相应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二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有同新知识建立上述联系的适当观念,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就获得了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所以,心理意义是由"一个或一组符号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引起的。

"它是有意义符号学习的结果。

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由于不同人的年龄、教育条件和生活经验不同,同一符号对于不同人所代表的心理意义,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由此可见,在意义学习中,逻辑意义、潜在意义和心理意义是密切联系着的,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下表中得出。

概括起来,意义学习就是一种以获得心理意义为目的,以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和潜在意义为条件,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而实现的学习。

表5.1 意义学习中潜在意义、逻辑意义和心理意义的关系A. 意义学习或获得意义需要(1)潜在的意义材料和(2)意义学习的心向B. 潜在意义依赖逻辑意义(学习材料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相应观念的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关系)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可以利用C. 心理意义右列二者的产物意义学习或有潜在意义的材料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三)意义学习的类型根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意义学习可分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代表学习代表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主要是词)的意义,又称词汇学习。

词汇有声(口语)有形(文字),而且有义有序,可以代表客体、情境、概念和其他符号。

对个人来说,某个词代表什么,开始是完全无知的,必须通过学习。

词汇由字和字的组合构成,学习字音、字形、字序,主要是学习它们的字义。

起初,字词代表实际上未分化的事物,其意义与相应的表象等值,这就是简单的命名。

以后,词汇学习逐渐以字词代表概念成了概念的名称。

其意义就与更分化和更抽象的认知内容等值。

例如,儿童在学习"房子"一词中,起初的心理内容为特殊房子的表象,以后为许多同样房子的一般表象,最后为房子的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即概念。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词汇,不能简单地用条件反射来解释。

词汇代表什么,它多少是建立在任意的、字面的基础上的,因而完全照字音、字形、字序的再现仍有必要。

否则,它们的改变就可能改变意义,甚至其义相反。

例如"念信",如改变字序就为"信念"了。

但是词汇学习仍然在基本上能满足意义学习的指标,即词汇能与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开始,儿童通过直觉的概括获得一般的理解,这种一般的理解一旦在他的认知结构中牢固建立,便为以后的代表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交往中,名词或符号能够代表实际见到的事物,也就能够代表这个事物在他头脑中的表象或概念,这样就可以建立上述的那种联系。

所以词汇学习反映了一个有意义的认知过程,它包含着在认知结构中使新的符号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建立等值关系。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如"三角形",就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是所有三角形的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其他如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无关特征。

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关键特征,就是掌握了这个概念的一般意义,这就是概念学习,"三角形"就成了代表概念的名词。

可见,它需要代表或词汇学习,但比代表学习更为复杂。

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事例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概念的形成,它是学龄前儿童学习概念的典型形式。

另外,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来理解定义,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的同化,它是学龄儿童学习概念的典型形式。

学生学习概念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这就是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概念学习在意义学习中既以代表学习为前提,又为命题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它是意义学习的核心,后面还将以专章来论述。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命题是由句子来代表的,组成句子的词实际上都代表概念。

所以,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如儿童学习欧姆定律时,没有获得有关电阻、电流和电压等概念,便不能获得欧姆定律这个命题的意义。

可见,命题学习,不但要以概念学习为前提,也以代表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意义学习。

命题的意义,是通过所学命题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以后产生的。

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或概念,在命题学习中起"固定点"的作用,而建立上述联系的这种新旧知识的结合形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

原有的观念是通过这三种不同形式,对新命题进行同化的。

(1)类属学习。

通过类属过程获得意义的学习叫类属学习。

类属过程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适当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它使新知识停泊在原有知识的锚桩上,故亦称归属作用。

类属学习亦称下位学习。

认知心理学假定,认知结构本身,在观念的概括和包摄水平上是按层次组织的。

在原有观念的概括和包摄水平高于新的观念时,新旧观念之间所构成的类属关系,称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

这种下位学习又区分为两种。

一是派生类属。

其新的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原先学过命题的一个例证。

例如原有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从属观念组成。

现在要学鳗鱼,把它纳入"鱼"观念之中,扩充了鱼的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观念的意义。

另一是相关类属,其新的观念是原先学习过的观念的深入、精制和限定。

例如"爱国运动",是总概念,从属观念是"挂国旗""保护能源""卫生大扫除"。

现在学习"建设精神文明",是原有"爱国运动"观念的不断加深,获得了新的意义。

两种下位学习的区别:前者,新观念纳入原有观念时,观念的本质属性不变;而后者则使原有观念的本质属性发生变化,因此后者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更大些。

(2)总括学习。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总括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总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