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素材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图文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db2cc9360cba1aa811dac2.png)
中国导弹部队
中华第一星—— “东方红—1”号卫星 (1970年)
“长征—1”号航天 运载火箭
1975年11月26日, 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 感卫星从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
飞行3天后,安全返回到 四川中部预定回收区域。
综合探究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
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
阿波罗—Ⅱ号 (美国,1969 年登上月球)
杨利伟(2003 年飞上太空)
四、航天科技成就:“神舟”号飞船
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 宙飞船发射成功 2、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宇 宙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意义: P116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二):“魔稻+银河+神舟” 时间 1973 1983 1997 1999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南优2号”培育成功,后 培育成功“超级杂交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稻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 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制成功 亿次/秒,我国高性能 “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 130 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 研制成功 新的突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 奠定基础。 验飞船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功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 家。中国科技发展史上 又一个光辉里程碑,带 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 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4.6 发射成功 什么是“两弹一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时间
1966.10
1967.6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4575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d.png)
科技投入的增加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多方 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需求驱动、 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多个方 面。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 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 成就课件
目录
•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 新时代的科技成就 •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体制建立
1949年,成立中国 科学院,负责组织领 导全国的科研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加 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核心竞 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必修3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必修3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449bd7df242336c1eb95e75.png)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 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 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 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 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 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 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他是谁?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 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 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 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 弹之父。”
合作探究
探究二: 新中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 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
1.国家的独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 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 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 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 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 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原因: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 安全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因此发 展高新科技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银河”巨型计算机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 地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fb57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a.png)
科技发展与国家未来
科技发展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 驱动力,也是决定国家未来命运
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应该与国 家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相一致,
为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撑。
科技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 新能力的提升,为国家的未来发 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
持。
05
总结与展望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
$number
就课件
{01}
目
• 建国初期的科技基础 • 改革开放时期的科技发展 • 新时代的科技飞跃 • 科技发展对国家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基础
科技发展的背景
01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科技发展面临诸多 困难和挑战。
02
国际环境严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 遏制。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总结
科技发展历程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在各个领域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航天、深海、 生物技术等。
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 全面进步。
重大科技突破
在科技领域,我国实现了许多重大突 破,如卫星发射、载人航天、深海探 测等,这些突破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
量子计算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量子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人类健康和疾病 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技发展的国际影响
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加强
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0a428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3.png)
02
建国初期的科技基础 与布局
建国初期的科技基础
科技人才匮乏
科技水平低下
建国初期,科技人才严重匮乏,高水 平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数量不足,难以 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建国初期的科技水 平相对较低,许多领域都处于起步阶 段,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和科技自信心
课件内容概述
建国初期科技事业的起步与发展
“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的研制 与成功
农业科技的进步与“绿色革命”
课件内容概述
工业科技的飞跃与“中国制造”的崛起 信息科技的崛起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生物科技的突破与基因工程的进展
课件内容概述
培养科技人才
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 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 才保障。
初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以引进为主
建国初期,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 力,科技发展主要以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为主,通过消化吸收再创
新。
服务国家建设
科技发展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的需要 ,重点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等领 域的科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支 撑。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建国以 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录
• 引言 • 建国初期的科技基础与布局 • 重大科技成就的历程与特点 • 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 的重大成就
05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影响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3e28216c5da50e2524d7fb8.png)
中国的“两弹一
星”,是20世纪下半
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 伟业。“两弹一星”是 指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把核 弹和导弹这“两弹”成 功地结合起来,就具有 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 从而真正具有核打击能 力。
一、国防现代化
1.发展国防现代化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 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 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和威胁,打破核垄断
一、国防现代化
2.国防现代化的成就
1、1964.6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1964 .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3、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 发射成功 6、1975.11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D1970年
9、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
开创者和带头人是
A、钱学森
C、袁隆平
B、邓稼先
D、赵忠尧
10、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
取得新的突破的成就是
A、银河—I
C、银河—III
B、银河—II
D、长征—1号
再见!
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导弹 洲际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导弹部队
基础性练习
1. 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的是
A研制氢弹成功 C ―东方魔稻” D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被誉为新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C 邓稼先 B 钱伟长 D 袁隆平 B 成功爆炸原子弹
3.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 世界性的植树造林运动 B 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 C 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 D 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 4. 标志着我国跨入空间技术世界 先进行列的事件是 A “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C 我国“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高中历史必修3 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
![高中历史必修3 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https://img.taocdn.com/s3/m/37aa1905cc17552707220850.png)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 星 “东方红一号”
从时事热点导入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2.对科技发展的正确决策(保证)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86年.“863”计划 星火计划 3.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三.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饥饿的女孩》 (摄影者是1994年 普利策奖得主、南 非摄影家凯文· 卡特。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 之处,干枯的土地, 一个奄奄一息的孩 子,一只紧盯着这 个孩子、急不可耐 要扑向“猎物”的 兀鹰。)
面对饥饿怎么办?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 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 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 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 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 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 人造卫星的研制。
“863”计划
1986年通过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 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 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 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 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 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 力,力争达到目标。
中国科技成就素材摘抄
![中国科技成就素材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7b3737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4.png)
中国科技成就素材摘抄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科技创新发展迅速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以“中国科技成就素材摘抄”为标题,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科技创新成果。
1.长征七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完成了首飞任务。
该火箭具有较大的运载能力和较远的运载距离,为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光伏发电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板和光伏电站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3.高速铁路技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高铁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在世界各地大献身影。
中国高铁不仅大幅度缩短了旅行时间,还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量子通信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实现量子通信技术商用化的国家。
量子通信技术具有超高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被誉为“无法破解的通信”。
中国在量子密码通信、量子密钥分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信息安全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5.基因测序技术:中国在基因测序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推动了大规模的个体基因组测序项目。
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为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6.深海探测技术:中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可以承受极端海底环境的深海探测装备,并成功地进行了多次深海探测任务。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拓宽了人类对深海的认识,还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7.超级计算机技术:中国是全球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
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排名世界前列,其性能和速度都具备了全球领先水平。
超级计算机在气象预测、基因组学、天文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历史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人教版必修3)1
![历史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人教版必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96bfe5a1dd88d0d233d46a8c.png)
一、回顾成就
领域 国防技术
成就
时间
载人航天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术
地位
一、回顾成就
成就 国防技术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卫星 神州五号 载人航天 神州六号 人工合成 生物技术 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 计算机技术 银河-I号
时间 1964年
20世纪60年代
1970年 2003年 2005年 1965年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 的环境。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 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 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2、计算机技术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在哪个国家? 它的发明与第几次科技革命相关? 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至2002年,“神舟”
号飞船先后四次成功进行无
人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
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
空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载着聂海胜、费俊龙成
功升空并安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人的
4、生物技术的发展 (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 大学生,他是一个 真正的耕耘者。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 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被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 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 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 乘凉……”
材料1: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 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 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 ,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 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45e862a192e45361066f587.png)
•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 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 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 发展方针。 • 原因:当时美苏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发 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 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
•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 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 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体制。 •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 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 整? •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 原因: • 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科技现代化成为重要任务; • 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 16日)
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 17日)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 卫星,1970年4月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 遥感卫星在太空飞行3天后,安全返回 到四川中部预定回收区域,中国成为第 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 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 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 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生活。 科技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的活跃因 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 争。”“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 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什 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 样的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为此, 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 绩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65cd2152f60ddccda38a041.png)
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 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吗?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 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 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 题。
袁 隆 平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搭载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
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
空行走的国家。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 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c. 卫 星 技 术
“东方红一号”重 量173公斤,比苏、美、 法、日等国的第一颗 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 要重。卫星的跟踪手 段、信号传递方式、 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 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 卫星的水平。
(1).“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提出
背景: a.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c.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Hale Waihona Puke 目的:a.加强国防;b.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 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a. 核 科 学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物理学家;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 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 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 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 国的“两弹元勋”。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eee8fdc08a1284ac8504351.png)
问题 三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问题 四 从中你能得提供了可靠保证。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 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 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 了基础。
国外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 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 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 机?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 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杂交水稻
二、现代农业:“东方魔稻”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 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 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 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 望,这一愿望终于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之 初得以实现。
四、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乘 “神舟”五号上太空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34b52a14791711cc791767.png)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资料(1)在大型建筑方面,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我国长江第一桥;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1992年三峡水电站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XX年开始蓄水发电,于XX年全部完工。
(2)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3)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苏美日法)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
XX年10月15号,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XX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发射升空,并于16号成功返回XX年10月24日18点05分04秒,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XX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此次任务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XX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XX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10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
XX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
中国科技进步素材
![中国科技进步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528b8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2.png)
中国科技进步素材
中国科技进步的素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5G技术:中国在5G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全球5G 技术的领先者之一。
中国的5G网络覆盖范围广泛,5G终端设备也日益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2.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方面。
3.高速铁路: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高速铁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覆盖了大部分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方式。
4.航空航天: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方面。
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新能源技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方面。
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医学科技:中国在医学科技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人工器官等方面。
中国的医学科技为治疗疾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只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一部分例子,实际上中国的科技进步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ppt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168bf6c1c708a1284a4497.png)
杂交水稻之父
•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 “东方魔稻”。他的成果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 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 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 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 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在( 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 两弹
• 1、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 •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 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他的国家地位。 •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 人民政权。 ②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1970年,我国用 长征号运载火箭, 成功的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1 号
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 法国、日本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 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 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 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 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一号飞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 船。
作一 目不 标为 要名 奔、 世二 界不 先为 进利 水。 平但 。工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 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b8cbed1a37f111f0855b2c.png)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举例)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 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 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 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 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 过国家鉴定。当时有关当局还夸 说全部机器的焊接完全用人手操 作,但仍然准確无误。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 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 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 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 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他是谁? _袁__隆__平___
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 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 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 好的梦想。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3年转基 1999年中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划
1997年“克隆羊”出现
1999年中国第一只克隆羊
21C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
_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_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1b4382ebcd126fff7050b42.png)
1、中国决定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 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60年代以来中 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 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 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 志。 ————邓小平 什么是“两弹一星”?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2003年-神五 1、成果: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踏上征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 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 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 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 程碑,带来经济效益,
1999
2003
2005
2008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带动高新科技。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_______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二、“东方魔稻”:袁隆平与杂交水
稻 1、杂交水稻在中国的诞生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 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 水稻”,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 二次绿色革命” 。
学思之窗
猜一猜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 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 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 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必修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素材1
![必修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素材1](https://img.taocdn.com/s3/m/6aa62b07b90d6c85ec3ac6eb.png)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素材◆阅读与思考(1)积极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2)消极方面:垃圾信息等影响了经济安全;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解析与探究1.主要特点是突出重点、加快转化;目的是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为经济腾飞提供技术支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高新科技的竞争在国际中十分激烈。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综合国力的提高更多地依赖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新科技的进步。
高新科技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自我测评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新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①“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②银河巨型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③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④袁隆平研究培育也高产杂交水稻。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②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3)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略◆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建国以来的重大技成就1.科技战略的发展:①建国之初,成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素材
◆阅读与思考
(1)积极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2)消极方面:垃圾信息等影响了经济安全;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解析与探究
1.主要特点是突出重点、加快转化;目的是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为经济腾飞提供技术支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高新科技的竞争在国际中十分激烈。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综合国力的提高更多地依赖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新科技的进步。
高新科技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自我测评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新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①“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②银河巨型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③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④袁隆平研究培育也高产杂交水稻。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②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3)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略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技成就
1.科技战略的发展:①建国之初,成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当时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②“文革”后,1978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的春天来到。
③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同时国家制定、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成就瞩目。
④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