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图】郭熙《溪山秋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图】郭熙《溪山秋霁》
《溪山秋霁图》
《溪山秋霁图》绘秋日雨过天晴后的山青水秀。
图上群山叠嶂起伏,江水空阔浩淼;近处雨后树木更愈翠绿,江边草屋掩映于树林中;山中可见数座屋脊;远处云雾下的山峦更显妖娆。
该卷画风清润秀雅,用笔尖利。
《溪山秋霁图》局部
整幅画面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如宋人论画山水所写:出于可游可居之景。
本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
以高远、深远开篇,高山耸立,远山缥缈,表旷野秋天的一派平和意境。
树木茂盛,水边两人执杖而行,远处一骑驴高士携书童阔步前行。
《溪山秋霁图》局部
由于年代久远,也或许是当初作者用墨的问题,所以画面较为模糊。
淡墨双勾树干,轮廓线内以稀疏的淡墨沿树干皴擦而上,受光线似有似无。
树干直立而上,蟹爪枝、仰叶点描绘晚秋的枯树寒林景象。
画幅主景大山堂堂,山下茅屋、古树参天,山中寺庙隐约可见。
画幅尾部尽显平远、深远,令人遐想翩翩。
《溪山秋霁图》局部
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淼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
宋人论画山水谓需写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图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溪山秋霁图》局部
《溪山秋霁图》传为郭熙所绘,第一次见著录为晚明莫是龙所藏,并经文嘉、王穉登、董其昌题跋。
再经张丑、吴升著录递藏至庞元济,可谓流传有序。
《溪山秋霁图》画上无作者款识,元时曾经倪瓒、柯九思等人收藏,定为郭熙之作,但此画画风清润素雅,用笔尖利,与传世的郭熙雄健浑厚之画风颇不相同,谢稚柳更定为王诜之作。
《溪山秋霁图》局部
宣和画谱记载所藏郭熙三十幅作品无《溪山秋霁图》。
清代张丑《清河书画舫》记载:郭熙《江山秋霁图》陆生携示郭熙《江山秋霁图》卷,绢本、水墨极佳,后有文嘉、王穉登、董其昌三跋,乃莫云卿故物也。
清代吴升《大观录》记载:郭河阳《溪山秋霁图卷》绢本高八寸长六尺余,收藏诸印。
绯艳溢目,岩岭稠叠,松不及半尺,人止寸许,殿屋檐牙仰承,林树枝干屈曲,石碛沙水萦带,而丘壑烘染空灵,一派烟云杳霭之气,秀润如湿,大家格制也。
《溪山秋霁图》局部
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此卷旧定作郭熙,盖据卷后文嘉跋。
然笔墨虽佳,终觉不类。
大凡山水为最,树次之,人物更次之,不能如河阳之功力悉敌。
又构图布局虽是北宋典型,亦有许多欠缺,不能工稳。
谢稚柳定为王诜之作,信而有征,其树尤与《渔村小雪》无异,宜从之。
文嘉跋:右郭熙《溪山秋霁图》,乃真笔也。
原有倪云林签题并柯九思印章。
今签题已失,而柯印犹存,盖倪、柯二君所藏也。
旧在予友杜君处,尝求先太史题而未果。
今二十年矣,其子于始持来求跋。
按熙之出,稍后于营丘,故当时以李成、郭熙并称,则固已崇重之矣。
当时山谷诗云“玉堂坐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端”,又云“郭熙官画但荒远,短诸曲折开秋晚”,而石田先生论营丘云“丹青隐墨墨隐水,其妙贵淡不数浓”。
今观此图,脱去笔墨畦径,而专趋于平淡古雅。
虽层峦叠嶂,萦滩曲濑,略无痕迹。
信乎,非熙不能,而真足为
营丘之亚也。
万历己卯秋九月三日,茂苑文嘉。
文嘉题跋
王穉登跋:李成、郭熙并宋名手,一时画院诸人争效其法,遂往往鱼目混淆。
大抵二君能以丹青水墨合为一体,不少露痕迹。
信乎绘家三昧也!此图为《溪山秋霁》,长岩曲岭,远树平芜,与浮岚暮霭相映带。
森沉茂润,无纤微不惬。
以此视营丘,真当并驱争先矣。
太原王穉登书。
王穉登题跋
董其昌跋:余友莫廷韩嗜画,画亦逼黄子久,此卷盖其所藏,以为珍赏甲科。
后归潘光禄,流传入余手。
每一展之,不胜人琴之歎。
万曆己亥首夏三日,董其昌。
是日前一宿梦廷韩,及晓起题。
董其昌题跋
陈盟跋:河阳绘事,妙绝寰中,四百年来真迹颇少,予生所见亦
不数数,此卷精美入神,绵密秀润,殆非远与松年和之辈所能仿佛,而况其他乎?观者珤之。
丙申孟夏望后三日,,蜀陈盟书于真州旅舍。
陈盟题跋
黄以霖跋:九日题郭河阳溪山秋霁图。
未及登高插紫萸,闲披秋鑓郭熙图,开签如是升平远,落帽何须问有无。
风雨妒嗔徒尔尔,鬼神呵护在区区,虽然不上龙山路,领略河阳胜陟嵞。
五塘陈厥位。
宣统三年二月,宿迁黄以霖观。
黄以霖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