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译文(标准版)
登泰山记原文及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 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 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登泰山记》原文 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清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注释1.郦:(lì)2.兽:(zhòu)3.徂:(cú)4.戊:(wù)5.樗:(chū)6.汶:(wèn)7.麓:(lù)8.磴:(dèng)9.鼐:(nài)10.圜:(yuán)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登泰山记翻译全文
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登泰山记》原文对照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对照翻译《登泰山记》原文对照翻译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登泰山记泰山之阳1,汶水2西流;其阴,济水3东流。
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5,古长城6也。
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8乾隆三十九年9十二月,自京师乘10风雪,历齐河、长清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2,至于泰安13。
是月丁未14,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5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16,其级17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18也。
余始循以入19,道少半20,越中岭21,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2。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23,世皆谓之天门云24。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25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6;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7如画,而半山居28雾若带然。
戊申晦29,五鼓30,与子颖坐日观亭31,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32。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33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34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5。
日上,正赤如丹36,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37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8,绛皓驳色39,而皆若偻40。
亭西有岱祠41,又有碧霞元君42祠;皇帝行宫43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44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5。
僻不当道者46,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47。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48,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49,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词句注释1、阳:山的南面。
2、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4、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
5、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6、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登泰山记注音原文及翻译
《登d ēn ɡ泰t ài 山sh ān 记j ì》姚y áo 鼐n ài 〔清q īn ɡ代d ài 〕泰t ài 山sh ān 之z h ī阳y án ɡ,汶w èn 水shu ǐ西x ī流l i ú;其q í阴y īn ,济j ǐ水shu ǐ东d ōn ɡ流l i ú。
阳y án ɡ谷ɡǔ皆j i ē入r ù汶w èn ,阴y īn 谷ɡǔ皆j i ē入r ù济j ǐ。
当d ān ɡ其q í南n án 北b ěi 分f ēn 者z h ě,古ɡǔ长ch án ɡ城ch én ɡ也y ě。
最z u ì高ɡāo 日r ì观ɡu ān 峰f ēn ɡ,在z ài 长ch án ɡ城ch én ɡ南n án 十s h í五w ǔ里l ǐ。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余y ú以y ǐ乾qi án 隆l ón ɡ三s ān 十s h í九j i ǔ年ni án 十s h í二èr 月y u è,自z ì京j īn ɡ师s h ī乘ch én ɡ风f ēn ɡ雪x u ě,历l ì齐q í河h é、长ch án ɡ清q īn ɡ,穿chu ān 泰t ài 山sh ān 西x ī北b ěi 谷ɡǔ,越y u è长ch án ɡ城ch én ɡ之z h ī限xi àn ,至z h ì于y ú泰t ài 安ān 。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登泰山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登泰山记》原文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及注释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文言文:《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
【导语】姚鼐⼀⽣勤于⽂章,诗⽂双绝,书艺亦佳。
下⾯是分享的⽂⾔⽂:《登泰⼭记》原⽂译⽂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登泰⼭记》 清代:姚鼐 泰⼭之阳,汶⽔西流;其阴,济⽔东流。
阳⾕皆⼊汶,阴⾕皆⼊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观峰,在长城南⼗五⾥。
余以乾隆三⼗九年⼗⼆⽉,⾃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越长城之限,⾄于泰安。
是⽉丁未,与知府朱孝纯⼦颍由南麓登。
四⼗五⾥,道皆砌⽯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正南⾯有三⾕。
中⾕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也。
余始循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遂⾄其巅。
古时登⼭,循东⾕⼊,道有天门。
东⾕者,古谓之天门溪⽔,余所不⾄也。
今所经中岭及⼭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不可登。
及既上,苍⼭负雪,明烛天南;望晚⽇照城郭,汶⽔、徂徕如画,⽽半⼭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与⼦颖坐⽇观亭,待⽇出。
⼤风扬积雪击⾯。
亭东⾃⾜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若摴蒱数⼗⽴者,⼭也。
极天云⼀线异⾊,须臾成五彩。
⽇上,正⾚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此东海也。
回视⽇观以西峰,或得⽇,或否,绛皓驳⾊,⽽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有碧霞元君祠;皇帝⾏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观道中⽯刻,⾃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多⽯,少⼟;⽯苍⿊⾊,多平⽅,少圜。
少杂树,多松,⽣⽯罅,皆平顶。
冰雪,⽆瀑⽔,⽆鸟兽⾳迹。
⾄⽇观数⾥内⽆树,⽽雪与⼈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 泰⼭的南⾯,汶河向西流去;泰⼭的北⾯,济⽔向东流去。
南⾯⼭⾕的⽔都流⼊汶⽔,北⾯⼭⾕的⽔都流⼊济⽔。
处在那阳⾕和阴⾕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的⽇观峰,在古长城以南⼗五⾥。
我在乾隆三⼗九年(年)⼗⼆⽉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西北⾯的⼭⾕,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脚登⼭。
攀⾏四⼗五⾥远,道路都是⽯板砌成的⽯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登泰山记》作者:XXX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XXX,与知府XXX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XXX所谓环水也。
XXX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XXX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XXX,五鼓,与XXX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XXX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XXX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XXX。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妥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XXX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XXX记。
注释(1)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
XXX(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朝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XXX派古文家。
(2)阳:山的南面。
(3)汶(XXX)水:也叫汶河。
起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4)济水:起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厥后下游被黄河冲没。
(5)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目前通称山涧。
(6)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7)古长城:指年龄期间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泰山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十二月,姚鼐与友人朱孝纯子颍从京师出发,冒着风雪,历经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终于到达泰安。
他们在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从泰山南麓登山,四十五里的山路,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这篇文章以简洁生动的文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文章的写景部分尤为出色,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壮丽和变幻莫测。
此外,文章还通过描写自己的登山过程和在日观亭上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登泰山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泰山的历史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登泰山记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登泰山记翻译及原文《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
接下来分享登泰山记翻译及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如下: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原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翻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原文: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原文: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原文: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翻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原文: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译文注释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译文注释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
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拼音
登泰山记作者:佚名原文泰山,东岳也,天下第一山也。
禹之所疏也,仁义之所发也。
岱宗之下有神女峰,人谓之灵山。
秦穆公曰:“是乃受福之地也。
”天文志曰:“泰山者,古之庐山也。
”五岳之首,衡山之雄也。
其状如案堆,峰巅以上,每五百步为台阶,连贯相衔百十余楼,道两傍藐藐,盘道盈洞,高不可攀,焉有去天之志,遂平地而工不泄,尔来头上作矣。
翻译拼音tài shān,dōng yuè yě,tiān xià dì yī shān yě。
yǔ zhī suǒ shū yě,rén yì zhī suǒ fā yě。
dàizōng zhī xià yǒu shén nǚ fēng,rén wèi zhī língshān。
qín mù gōng yuē:“shì nǎi shòu fú zhī dìyě。
”tiān wén zhì yuē:“tài shān zhě,gǔ zhī lúshān yě。
”wǔ yuè zhī shǒu,héng shān zhī xióng yě。
qí zhuàng rú àn duī,fēng diān yǐ shàng,měi wǔbǎi bù wèi tái jiē,lián guàn xiāng xiān bǎi shíyú lóu,dào liǎng bàng miǎo miǎo,pán dào yíngdòng,gāo bù kě pān,yān yǒu qù tiān zhī zhì,suì píng dì ér gōng bù xiè,ěr lái tóu shàng zuò yǐ。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原文: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登泰山记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资料,欢迎阅读!【原文】登泰山记【朝代】清代【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w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
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
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
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l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w)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
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lu)。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