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连城》word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
2、了解《边城》故事梗概以及选文的主要情节。
3、品味文中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翠翠的形象。
学习任务:
1、结构梳理
《边城》整部小说共有二十一章,课文节选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2、读准字音
蘸( ) 酒泅 ( )水傩( )送氽( )着蚱蜢( ) 踹( )水碧溪岨( ) 茶峒 ( ) 埋( )怨喧阗 ( )
镇筸( ) 角隅( ) 歇憩 ( ) 睨 ( ) 糍粑( )
黑黝黝()竹篁()涎皮()甬道()莞尔()
棕榈()拮据()怏怏()蒿艾()胡诌()嗤笑()茨滩()碾坊()鞶()鼓宋家堡()子
3、迅速浏览课文,然后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
4.翠翠爱哭,课文中几次写到翠翠的哭?每一次哭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文中写翠翠哭的句子。
5.课文屡屡提到唱歌,这对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第一个晚上站在对面悬崖半腰的人有几个?站那儿唱歌的人是几个?这段歌声的描写采取了什么手法?
6.翠翠喜欢上了傩送,但是来求亲的人却不是他,而且更糟糕的是,团总的女儿也在向傩送求婚。课文中是怎样表达翠翠心中烦恼的?
7.课文中叙述老船夫讲翠翠母亲的故事这个情节时,总是用“可怜的”作为翠翠母亲的修饰语,阅读《边城》全文,试着解释原因。
补充学习资料: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解题和创作背景:
(1)解题: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同时又是一种时间概念、文化概念,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2)创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当时沈从文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来到北京,身处虚伪、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深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就要重造有形的社会无形的观念,就要重铸我们的国魂。他生长在湘西,对故乡和那里的人民怀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便用手中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拜的民族传统美德,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的‘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大约在民国初年,在山清水秀的川湘交界的偏远山区,有个背山面水的小镇茶峒。这座边城民风朴实,人心善良,好似世外桃源。茶峒城外临水的一线称为水街,水街相当于一处水旱码头,是两省贸易物资的一个集散地。水街有位德高望重的船总叫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即老大)天保和二老(即老二)傩送,从小受到父亲很好的调教,能够吃苦耐劳,很有本事,而且淳朴善良。离茶峒不远的溪水上住着管摆渡船的祖孙二人,爷爷年已七旬,带着十几岁的外孙女翠翠,过着朴素宁静的日子,相依为命。美丽的少女翠翠已经出落得引人注目。大老天保看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打算将来娶翠翠为妻,继承老船夫的工作,为人摆渡。在一次端午节上城看赛船时,情窦初开的翠翠与二老傩送邂逅,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是一直羞于表露。差不多同时,山里的王团总要以一座水上碾坊为嫁妆,把女儿许配给茶峒最漂亮的小伙二老傩送,请人说亲。而这时船总顺顺也托杨马兵找老船夫给大儿子天保说亲。
老船夫得知大老天保喜欢翠翠,不胜欣喜,他试图说服翠翠嫁给大老,不料翠翠却早已有了意中人。大老得知弟弟也爱上了翠翠而且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心中很是苦恼。兄弟二人情同手足,自然不能做生死决斗,于是相约到渡口对溪高崖上轮流为翠翠唱歌,看谁能最终把翠翠的心唱动。按当地习俗要为心上人唱歌三年六个月。大老自知唱歌比不过弟弟,郁闷不乐,为了成全弟弟,独自乘船外出经商,不幸在险滩落水而亡。噩耗传来,二老傩送十分悲痛和内疚,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上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长辞。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为人摆渡,同时有所期待。
归纳总结:
问题反馈:
《边城》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从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2、分析小说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学习任务
1、作者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说,他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人类的哪些“爱”?
2、老船夫(爷爷)身上表现了哪些人性之美?
3、《边城》充分描绘了湘西边地风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阅读文章找出相关段落,体会本文风俗描写的作用。
补充学习资料
(一)中国古典小说喜欢用草蛇灰线的技法,前后情节往往有一定的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请找出本文中此技法的运用并简要分析。
1、翠翠梦见自己在山崖摘虎耳草——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故事
2、翠问外公“我万一跑了呢”——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外公寻找
3、翠翠梦中听哥,“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外公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
种歌唱出了你”
4、最后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
西交给谁去”。
5、外公所唱的歌便是那晚上听来的——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二)美文赏读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土故水
正值冬季,湘西竟然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然还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但这片土地上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闪耀过,辉煌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不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得书本识得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识到书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渴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