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5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5张PPT[可修改版ppt]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
说明了说明物理道理:
介质
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除了气体、固体 外,液体也能传 播声音。
实验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声呐)捕鱼;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声音能靠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 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 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思考题 :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 能否传播?你如何来证明呢?
设计实验
理想实验
实验 + 推理
得出 规律
得出 结论
空气越来越少 →声音越来越弱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 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 常简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请计算: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
离你680m处的同学,你发声后多久他 才能听到你的声音?你还可能会听到什 么声音?
• 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都会 出现回声现象。
•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思考:
1、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 响亮?
2、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 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些?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思考题 :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 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 怎样计算?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完整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完整ppt课件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或 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 关键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
运动的相对性
瞎说啥呢?哪里快 了?他根本没动!
我追,我追,我追追 追!
骑车的,别那 么快!危险!
骑车的,你真厉害啊! 自行车都有倒档!怎 么往后退呢?
⑵常用单位: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
⑶换算关系:1m/s=3.6km/h 1km/ h 1 m / s 3.6
.
例题1.
已知:s1=110m,t1=12.91s,v2=30km/h
求:v1
解:
v1
s1 t1
110 m 12.91s
8.52m /
s
1000 m v2 30km/ h 30 3600 s 8.3m / s
.
•例1: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 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 能没有误差。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 减少误差。
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 能的。
.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B )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6 S2=0.3 S3=S1-S2= 0.3
t1=4 t2=2.5 t3= t1- t2= 1.5
V1= 0.15 V2= 0.12 V3= 0.2
(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 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
度相同吗? .
【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 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完整版》精品PPT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完整版》精品PPT优质课件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
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 1.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 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B)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小结
一、长度 单位: m km dm cm mm μm nm
换算关系: 1km=103m 1mm=10-3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换算关系
1 km=1000 m=103 m
1 dm=0.1 m=10-1 m 1 cm=0.01 m=10-2 m 1 mm=0.001 m=10-3 m 1 μm=0.000 001 m=10-6 m 1 nm=0.000 000 001 m=10-9 m
二、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 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9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使用前观察
1.它的量程是 8c;m 2.它的分度值是 1m;m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左边。没有磨损
分度值
思考:刻度线磨损 的刻度尺能否使用?
可以使用,从某一整 数刻度量起。
9.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1.5__d__m。 10.一元硬币直径约2.4_____。cm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ppt课件
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04
CATALOGUE
第一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简要介绍物理在生活 和科技中的应用,如 汽车、航空航天等。
概述物理学的分类和 基本概念,如力、速 度、加速度等。
学习目标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如计算速度、加速度等。
学习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例加深理解。 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注重理解和应用。
量等。
热力学
研究热现象的规律,包括温度 、热量、熵等概念,以及热力
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电磁学
研究电场、磁场以及电磁波的 性质和规律,包括静电场、静
磁场、电磁感应等。
光学
研究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包 括光的干涉、衍射、折射等。
03
CATALOGUE
第一章内容概述
内容提要
介绍物理学的定义、 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
科学技术的核心学科之一。
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为各种科技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物理学对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物理学在能源、通信、医疗、交通等 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 活质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ppt课件

1790 年,法国人贝力格尔提出制定公制尺。测量工
作在 1799 年完成,并以白金制成米原器。
北极
巴黎
后来,由于测量的精确度的提高,于 1983 年的国际 计量大会上重新制定了公尺的新定义:公尺是光在真空中 1 s 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 1 m。 299 792 458 1 公尺 = 1 米
科学小资料
1. 长度单位的由来 2. 有趣的人体尺度 3. 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
4.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长度单位的由来 起初,人类使用手腕、脚、手掌和步等身体的部位 来测量长度。
古埃及人以腕尺为单位,建造了金字塔。
罗马人曾以两步的距离为一长度单位。
十六世纪德国有学者认为每个人的脚长不一样,必 须规定一个标准长度。
化曲为直: 把曲线变为直线
3. 累计法 适用于测量纸厚,细丝直径等。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B )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
2.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B )
A. 2.5 m = 2.5 m×100 = 25 cm B. 2.5 m = 2.5×100 cm = 250 cm C. 2.5 m = 2.5 m×100 cm = 250 cm
三、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的直
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研究,
用 v = s/t 计算。
平均速度
科学小资料
时间放大镜
甲 高速摄影将
时间 “凝固”
乙 固定在地面的相机长时间曝光, 丙 频闪照相把运动
显示出星体绕北天极的视运动。 员的动作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课件 共20张PPT

新知巩固
【例2】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 )
A.18 nm
B.18 mm
C.18 cm
D.18 dm
新知巩固
【备】 314μm = 314×10-6 m = 314×10-6×102 cm = 3.14×10-4 cm
新知学习
长度的测量工具
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新知学习
刻度尺的正确放置
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 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新知学习
刻度尺的正确读数和正确记录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完整的数字应包含准确值和估读
值(最后一位数字,即分度值的
下一位)。因此,读数时我们要
课堂小结
单位:m、km、cm等 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一步:正常走路时前脚跟与 后脚尖间的距离(成年人的 一步长约0.8 m)。
测一测
请你估测一下你的课桌的高度。
新知巩固
【例1】 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B___(填“A”或“B”)。物 体的长度为___2_.4_5_(_或__2_._4_4_或__2_.4_6_)____cm。
新知巩固
抢答
【例2】分别指出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物体的长度。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新知巩固
【备】 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厚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 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乙____, 不正确的操作的错误原因是: _刻__度__尺__上__的__刻__度__线__没__有__紧__靠__被__测__物__体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20张ppt

新知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把曲线变为直线,再用直尺测量.如选 用不易被拉长的软线或金属丝,先使它与待测长度 的曲线完全重合,再将线或丝拉直测量,被拉直的 软线或金属丝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2)化薄为厚:测量长度很小的物体,往往无法测量 或测量的误差很大,可取等长度的这种物体的整数 倍,测出总长度,再除以总数,得出该物体长度的 平均值.比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取100张同样 厚度的纸,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0,得出一张纸的 厚度. (3)等量代替: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测量时,可用 与它等长度的物体代替测量.比如用刻度尺和两块三 角板测球的直径、硬币直径等.
2.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
3.如图1-1-5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 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图中放置正确的是 2mm 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 A 2.20cm
新知2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的发展过程:日晷、沙漏、摆钟、
答案:1mm27.3mm25.2mm
举一反三 1.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的是() D
A.
B.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2.最小刻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200页书的总厚度,
四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mm、7.7mm、7.8mm和 7.85m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7.85mm _________,书的厚度 7700 为_______mm ,合 _________μm. 7.7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 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是甲;在读出甲物 体的长度时,要注意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甲物 体的长度在1.90~1.93cm之间都可. 答案:甲1.90cm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ppt课件

数字: 准确值 + 估计值
单位:
由分度值决定
有且仅有一位
你能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吗?
木块B的长度是: ;1.8cm 木块B的长度是: .1.85cm
思考??????
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径,乒乓球的直
径,地图上上海到北京铁路线长与同学交流,确定自己的方 案.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厘米、 毫米、
km dm cm mm
微米、
纳米
µm
n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03m 1dm=0.1m =10-1m 1cm=0.01m =10-2m 1mm=0.001m =10-3m 1µm=0.000001m =10-6m 1nm=0.000000001m =10-9m
相互配合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化曲为直法(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思考:测量长度时,是否 分度值越小越好?请结合 具体事例作说明。
想想议议
古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 1. 日晷; 2. 滴漏(水钟); 3. 沙漏(沙钟); 4. 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5. 近代机械钟; 6. 电子钟和原子钟。
• 15min=____h 0.25
• 1.5min=____s
• 300s=_____min 90 5
测量时间的仪器
• 生活中常用的: 钟 表
运动和实验常用的:停 表
学会使用秒表
取一块秒表,仔细观察:
1.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_____ ,大表盘30的S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课件ppt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课件ppt

有没有思考过:露、 霜、雾、云、雨和 雪是怎样形成的 ?
雪崩
爬雪山的人为什么 都不敢大声叫喊?
浩瀚太空,群星闪 烁,它们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我们生 活的地球在宇宙的 什么地方?
太阳系
PART 1
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海上日出 地热喷泉 惊涛拍岸 蝙蝠 电闪雷鸣 碳纳米管
你会倒饮料吗? 谁把筷子折断了? 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学包括那些方面?研究什么?
物理学是研究 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和物体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力学 热学 声学、光学 电学、磁学
我们怎么样才能学好物理呢?
重视观察和实验:动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要学会联系实际应用: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看到的自然现象 要热爱物理、带着兴趣去学。
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物理
物理学的发展
古代人使用简单机械修建了著名的: 金字塔 力学、热学的发展: “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磁学的发展: “电气时代”第二次 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的掌握:
“高科技时代”第三次 也称通讯革命
物理学的发展
添加标题
物理学是研究光、热、 力、声、电等形形色色 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一门科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力学和热学的发展,人 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磁学的发展,人类 进入了“电气时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 算机的研制和空间技术 的掌握,人类社会进入
了智能化、信息化的 “高科技时代”。
人类进入太空第一 人——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 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 方”1号宇宙飞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ppt课件
3.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 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要的。但
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体各部分的尺寸 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底长,你 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 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1_cm____ 木块A的长度是___2_.4_____ 厘米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 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 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 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 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两条红竖线长度相等吗?
单凭感觉不完全可靠!
设问导读
1.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将它们从 大到小排列吗?
2.你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吗,说 说你的测量方法?
3.通过自己的测量,你能总结出正确使用刻 度尺的方法吗?
4.怎样记录的物体长度才是科学的正确的? 5.时间的单位有哪些,你会使用秒表吗?
体的长度是___1_._4_2_____厘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与同学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多算少” 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H; ⒉算出纸的张数N; ⒊一张纸的厚度D=H/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共20张PPT)
10
模拟演练 4. 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30圈,如图11-6 所示,线圈长度是__5_.0_0__c_m__,金属丝的直径是 __0_.1_7__c_m__.
11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1. (2017贵港)大山同学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 跳出了218___c_m___(填适当的单位)的好成绩. 2. (2017怀化)如图1-1-7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1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2_._8_7__cm.
14
5. 如图1-1-9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32 min__1_0__s, 合_1__9_3_0__s.
6. 小柳计时如图1-1-10所示,由图可知所用的时间为 ___8__s.
15
知识点3 误差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 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1_2_._3_5__c_m___.
C. 0.518 mm
D. 0.052 cm
8
模拟演练
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
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
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
A. 2.36 cm
B. 2.357 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2.35 cm
D. 2.4 cm
9
知识点4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例4】小明采用如图1-1-5所示的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测得该硬币的直径是__2_._5_0__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共3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共30张PPT)

4
10.下列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D )。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N; B.立式空调正常工作电流大约为0.2A; C.此时你所在考场内的温度约40°C; D.我国高铁正常运行的时速可达350km/h
能力提升
11.(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 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 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3s 时甲在乙的前方
4
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2__.4__5_cm。
4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4.(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
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
照物是
地球或地。面
4
5.春暖花开,我县净心谷景区甲定山头映山红漫山遍野, 吸引了很多游客驱车前往,进入景区,远处的花海扑面而 来,这是以 运动的汽车 作为参照物。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
与 所用时间的平方 成正比,表达式为:s=
0.3m/s2×t2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
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7.5m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
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
(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
8.古隆中距襄阳市区某中学16km,该中学在游古隆中研学活动 中,有学生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 地磁场 ,同学们的步行速度大约4km/h,则同学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古隆 中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4 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机械运动 (共5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机械运动 (共56张PPT)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累计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化曲为直法(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二、运动的描述
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 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 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自行车运动员做变速运动
交通标志牌
• 表示该路段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是 120Km/h;
• 从该标志牌处到徐州还有 100Km
4.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s 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金属片
测量器材: 刻度尺、停表
置变化。 若有位置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 若无位置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
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 个说他运动,谁说得对?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第一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米 符号:m
千米、米、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103 10
10
10 103 103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 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ppt课件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第三节 巨人肩膀
激 光 坦 克 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
上 海 磁 悬 浮
合 肥 小 太 阳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第三节 巨人肩膀
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合作 在日常生活或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 猜想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推理假设 利用控制变量法,选择方法和器材 准确的实验操作与记录
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 数学(创立微积分)、天文学、神学、自然 哲学和炼金术。 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物理学 (经典力学)体系,并由苹果落地,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 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爱因斯坦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伽利略
意大利
16世纪
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发明了望远镜并用其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质疑两千年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进行比萨斜塔实验,并为牛顿的理论体系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牛顿
英国 17世纪
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或现象?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目录
• 走进神奇
• 探索之路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自然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太 阳 是 什 么 ? 浩瀚的太空,群星闪烁 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神奇的哈雷彗星 何时还会出现在天空? 每76年一次 下一次是2062年
古文明中的科学探索
第二节 探索之路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1节 20张ppt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1节 20张ppt
答案:337.5
举一反三 1. 如图1-1-7所示,该停表的读数为____1_2_6__s__.
2. 如图1-1-8所示,该停表的读数为___2_1_8_.4___s.
新知3 误差
(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是由于测量工具、测 量方法、测量者等主观或观因素引起的.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无法避免,只能是设法减小 误差,误差总是存在的,但错误是可以避免、消除的.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 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是甲;在读出 甲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甲物体的长度在1.90~1.93 cm之间都可.
答案:甲 1.90 cm
举一反三
1. 如图1-1-4,刻度尺的分值度是_____1_ mm,被测 物体的长度是_____3_.1_2____cm.
2.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 是( ) C
3. 如图1-1-5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
长度,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2__m_m,图中放置正确 的是____A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2_.2_0__c_m__.
新知2 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的发展过程:日晷、沙漏、 摆钟、石英钟、电子钟等.
7. (8分)有六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 一本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L1= 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 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1_m__m____. (2)测量结果错误的是____1_7_.2_8__c_m_____. (3)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__1_8_.8_0_5__c_m___. (4)测量的结果为___1_8_._8_2_c_m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课件(共28张PPT)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课件(共28张PPT)

在上升.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丙看见甲、乙都在下降,
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一定上升
B.乙一定下降
C.丙一定上升
D.甲、乙、丙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答案:B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答案:C
4.如左图所示,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右图是移动棋子后的 样子,以棋子“3”为参照物,运动的棋子是( )
A.只有 1 答案:D
B.只有 2
“刻舟求剑”的典故.学习物理知识后使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
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舟
C.舟上的标记
D.水流
答案:A
3.[科技发展](2023 年北京市)2023 年 5 月 30 日,搭载神舟十 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 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只有 2 和 3
D.只有 1 和 2
5.小明乘坐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侧并排停着的汽 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下列对这个现象说法正确
的是( ) ①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车一定是运动的 ②一定
是小明乘坐的汽车在倒车 ③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
向后运动 ④以小明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右侧的汽车向前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____位__置__随__时__间____的变化.___运__动___是宇宙 中最普遍的现象,而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 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 司机 乘客 : 小朋友 乘客
静止
比较标准不同
运动

.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 照物
.
乘客
参照物
车厢 静止
地面 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 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 越好,测量时应先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需 要达到的程度,再选 择满足测量要求的 刻度尺.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
单位常识与换算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
动手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 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 是静止的?
Hale Waihona Puke 静止 .判断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 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 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 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乘客静止是以船为参照物
②.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月亮钻出来是以云为参照物
2、 某车向东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怎样运动?
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
.
想一想:一、
你能解释图中的现象吗?
.
想一想: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 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驾驶飞机飞行时,发 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只小 昆虫,伸手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 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参照物是
。车车中的坐椅 不动,参照物

。车
3.我国刚刚发射的嫦娥卫星是月球同步卫星, 如果以月球为参照物,它是 静止 的。
而以地球为参 照物,则它是 运动 的。
.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 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
•例1: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 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 能没有误差。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 减少误差。
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 能的。
.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B )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
4、讲台桌的高度大约为
.
.
一、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 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
2、会放: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
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件
物理陈老师
.
长度、时间 及其测量
.
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m dm cm mm
微米、
纳米
µm
nm
.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d10m3=m0.1m =10-1m 1cm=0.01m =10-2m 1mm=0.001m =1031mµm=0.000001m =1016mnm=0.000000001m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或 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 关键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
运动的相对性
瞎说啥呢?哪里快 了?他根本没动!
我追,我追,我追追 追!
骑车的,别那 么快!危险!
骑车的,你真厉害啊! 自行车都有倒档!怎 么往后退呢?
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
诗词歌句中的“运动与静止”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 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 山不动,是船行。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
当堂检测
1.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
甲是
静的止,路旁 的树木是
运的动;如
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是
的运。动
2.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
.
第二节 运 动 的 描 述
.
想一想:生活中的运动有很多,同学们能举 一些例子吗?
.
.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 1.8cm的速度上升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 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 运动每年缩短2.9cm
1 h=60 minn 1 min= 60 s 1 h=3600 s
.
石 英 钟
.
.
• 二、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
• 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误差不可避免,它是因为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
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和测量者主 观因素引起的。 •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它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不正 确、仪器使用不正确、读数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此时物体长度为: 2.78cm 。 .
你能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吗?
木块B的长度是: ; 木块B的长度是.: .
例: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 确?( )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
正确
三、时间的测量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符号是s.
另外还有小时(h)、分(min)等。
.
飞机空中加油
➢相对于尾随加油的飞机,被加油飞机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被加油飞机是运动的。
.
乘坐电梯
➢相对于电梯,人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人是运动的。
.
结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与参照物有关, 同一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运 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1、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①.坐在顺流而下的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 10
0 cm 1
2
3
4
5
6
7
.
√ 8
9
10
3.会看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4、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78cm
.
分度值 ;物 体长度 .
分度值 ;物 体长度 .
.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
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准确值为: 2.7 估读值为:0.08 单位为: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