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息风药

合集下载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

全蝎: 全蝎:辛,平。息风止痉,通络解毒。 息风止痉,通络解毒。


【来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全虫 来源】 体。 性味归经】 归肝, 膀胱经。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功效】 1、清热息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 、清热息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 癫痫等症。 癫痫等症。 2、通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 、通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 3、平喘:用于肺热哮喘。 、平喘:用于肺热哮喘。 4、利尿: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利尿: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煎服, 15g。 10—20g 【用法用量】煎服,5—15g。鲜品10 20g。研末 15g 鲜品10 20g。 吞服,每次1 2g 2g。 吞服,每次1—2g。
牛黄: 牛黄:苦,凉。息风止痉, 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来源】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大叶钩 来源】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 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 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 性味归经】 微寒。归肝,心包经。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 【功效】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1.息风止痉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2.清热平肝 用于头痛,眩晕。 用于头痛,眩晕。 . 用法】入煎剂后下。 【用法】入煎剂后下。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 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20分钟 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石 决 明
【来源】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皱纹盘鲍 来源】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 毛底石决明) 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毛底石决明)、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味归经】 归肝经。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 【功效】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1.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清肝明目:用于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入煎剂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 【用法】入煎剂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 点眼宜煅用水飞。 点眼宜煅用水飞。

平肝息风药概述

平肝息风药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平肝息风药的定义: 能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药物;临床用 于治疗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的症候。
• 本类药物多归肝经。
平肝息风药
• 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
阴不制阳 阳亢逆变 • 平肝潜阳药和息风止痉药
平肝息风药
• 常见药物: •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
玳瑁等; • 地龙、全蝎、蜈蚣、僵
蚕、牛黄、羚羊角等。
(1)镇静
• 镇静作用机理: ①天麻苷元与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
结构相似,与脑内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 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②降低脑内DA、NA含量(影响递质的摄取 与储存)。
(2)抗惊厥
• 作用:抗戊四氮和士的宁引起的惊厥。 • 特点:作用弱于苯妥英钠,起效缓慢、
持续时间较长。 • 天麻素分解为天麻苷元,与苯二氮卓受
• 虫类药具有搜风通络的功效,这类药物 具有抗血栓作用,常用于血栓性疾病的 治疗。
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
• 1、镇静、抗惊厥: • 能减少动物的自主活动,增强戊巴比妥
钠、硫喷妥钠、水合氯醛等药的中枢抑 制作用; • 对抗戊四氮、咖啡因、士的宁或电刺激 引起的惊厥;如羚羊角抗惊厥作用显著。
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
风等病的高热引起惊厥;
• ③癫痫、小儿惊厥、美尼尔氏病、神经 官能症。
了解
• 观察药物有无降压作用,是研究平肝息
风药的一项重要指标; • 中医书籍中虽无高血压病名,但肝阳上
亢、虚风内动与高血压极为相似(相关 症状);提示药物的平肝潜阳功效与降 压作用密切有关。
了解
• 本章药物中包含大量的虫类药,如地龙、 全蝎、蜈蚣等。
•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作用: 有效成分:天麻素及天麻苷元★ ①减少动物自发活动; ②显著延长动物睡眠时间(巴比妥); ③抗药物(咖啡因、苯丙胺)引起的中枢兴

13 种平肝息风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13 种平肝息风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13种平肝息风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彩图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鳆鱼甲、千里光、真海决、海决明、海南决、关海决、鲍鱼壳、九孔石决明分布区域1、杂色鲍: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2、皱纹盘鲍:分布于辽宁、山东及江苏连云港等地。

为我国鲍属中个体最大,产量最多的良种。

现不仅适应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且已南移到福建沿海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3、耳鲍:分布于海南岛和西沙、东沙群岛及台湾海峡。

4、羊鲍:分布于耳鲍相同,但产量不多。

道地产区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

国外印度尼西亚、非洲、澳大利亚、日本、朝鲜均产。

鲍科鲍属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2平抑肝阳药珍珠母珠牡、珠母、真珠母、明珠母分布区域1、褶纹冠蚌:分布于全国各地。

2、三角帆蚌: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3、合浦母贝: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道地产区三角帆蚌、皱纹冠蚌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珍珠贝、马氏珍珠贝主产于海南岛、广东、广西沿海。

蚌科冠蚌属动物褐纹冠蚌、帆蚌属动物三角帆蚌或珍珠贝科母贝属动物合浦珠母贝的贝壳。

3平抑肝阳药牡蛎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蠔山、蠔莆、左壳、蠔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分布区域1、长牡蛎: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

2、大连湾牡蛎:我国分布于北方沿海。

3、近江牡蛎: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已人工养殖。

牡蛎科牡蛎属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等的贝壳。

4平抑肝阳药赭石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分布区域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

道地产区主产于山西、河北。

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

5平抑肝阳药蒺藜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杜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藜蓇葖分布区域分布于全国各地。

中药学课件-第22章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课件-第22章平肝息风药
儿发育。
过敏体质慎用
部分平肝息风药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脾胃虚弱者慎用
平肝息风药多属于寒凉性质,容易 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
THANKS
感谢观看
钩藤
钩藤具有平肝息风、清热 镇痉的功效,主治小儿惊 风、高热惊厥等病症。
羚羊角
羚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 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高热 惊厥、癫痫等病症。
02
平肝息风药的配伍与使用
配伍原则
针对病症
平肝息风药应针对具有肝 风内动、肝阳上亢等表现 的症状进行配伍,如头晕 、头痛、目眩等。
药物选择
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选择适当的平肝息风药 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详细描述
天麻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功效,主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惊风癫痫等 症状。其有效成分是天麻素,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炎等作用。天麻常用于治 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癫痫等疾病,疗效显著。
钩藤
总结词
清肝热、息风定惊
详细描述
钩藤具有清肝热、息风定惊的功效,主治肝火上亢、头痛目赤、烦躁不安等症状 。其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具有镇静、抗惊厥、降压等作用。钩藤常用于治疗高血 压、小儿惊厥等疾病,疗效良好。
中药学课件-第22章平肝息风药
目录
• 平肝息风药概述 • 平肝息风药的配伍与使用 • 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 • 平肝息风药的代表药物分析 • 平肝息风药的临床应用与验方举例

01
平肝息风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平肝息风药是指具有平肝潜阳、 息风止痉功效的药物。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的不同, 平肝息风药可分为平肝潜阳药和 息风止痉药两类。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第十八单元平肝息风药概述平肝息风药的功效、主治病证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类药物及矿石类药物。

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故使用时当注意。

2.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

3.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平抑肝阳药石决明性能:咸,寒。

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能清肝火而明目退翳。

用法用量:煎服,应打碎先煎。

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珍珠母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用法用量:煎服,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牡蛎性能:咸,微寒。

归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应用: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4.滑脱诸证。

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

5.胃痛泛酸。

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

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代赭石性能:苦,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等症。

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

3.气逆喘息。

重镇降逆,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4.血热吐衄,崩漏。

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宜打碎先煎。

如丸、散,每次1~3g。

外用适量。

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刺蒺藜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罗布麻功效: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石决明咸寒质重,凉肝镇肝.滋养肝阴,目疾均用;平肝潜阳,治肝阳上亢证。

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火而明目,治肝火目赤;润肠治便秘。

生牡蛎软坚散结,治痰核瘰疬等证。

龙骨煅后治湿疹湿疮等病证,煅牡蛎多用治滑脱证。

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
使用注意:平肝息风药中的矿物及介类药物,入汤剂有效 成分不易煎出,故应打碎先煎或久煎;入丸、散则有碍胃 之弊,故应适当配伍开胃益脾药物
第一节 平肝潜阳药
石决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
性能特点功效及美容应用 3.比较龙骨与牡蛎;羚羊角、天麻与钩藤的功用异同
学习小结
平肝潜阳药 平 肝 息 风 药
息风止痉药
石决明 牡蛎 赭石 蒺藜 羚羊角 牛黄 天麻 钩藤 僵蚕
清肝明目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解郁、明目、止痒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清热平肝 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 2.试述石决明、牡蛎、羚羊角、赭石、牛黄、天麻、钩藤的
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

牡蛎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应用】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痰核,瘰疬,癥瘕积聚 4.滑脱诸证 5.治疗面色黧黑、痤疮、汗斑、湿疮湿疹
蒺藜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止痒 【应用】 1.肝阳上亢证 2.肝郁气滞证 3.风热目赤翳障 4.风疹瘙痒,白癜风、酒渣鼻 【用法用量】煎服,6~9g。生用,辛散有毒,长于祛风明
目;炒用,缓其辛散,降低毒性,长于平肝疏肝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中药学_平肝息风

中药学_平肝息风




血虚生风)—痉挛抽搐
└癫痫、破伤风—痉挛抽搐
三.配伍 (一)根据病因
1.阴虚—养阴药
2.高热风动—清热药
3.血虚风动—补血养阴药
4.肾不养肝(水不涵木)—滋肾养阴药 5.肝火盛—清泻肝火药

(二)根据兼证


1.兼痰阻神昏—祛痰开窍药
2.心悸、失眠、健忘—安神药

肝风内动以肝阳化风为多见,且息风止痉药多兼
明目│风疹作痒—防风、荆芥、地肤子
└白癜风—单用研末冲服(《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6~15g。
刺蒺藜又名白蒺藜,味苦而辛,辛能发散,苦能
降泄,能升能降,能疏能散,故能平肝疏肝,祛
风明目。阳亢者宜平,郁结者宜疏,故既治肝阳 上亢之头痛、眩晕,又治肝气郁结之胸胁不舒、 乳闭不通等证。风疹瘙痒由风邪外袭皮肤所致, 用之能祛风止痒;风热上扰可见目赤多泪,用之
具平肝阳的作用,两类药物常互相配合应用。 四.使用注意 1.脾虚慢惊者,不宜寒凉之品。 2.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凡能平抑肝阳,主要用治肝阳上亢病证的药物。 多为质重之介壳或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或 平抑肝阳之功效,以及清肝热,安心神等作用。 主要用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和肝 火上攻之面红目赤,头痛头昏、烦躁易怒等证。
└肝虚目暗,视物不清—枸杞子 ┌惊悸失眠,心神不安—龙骨
3.镇心安神│ └癫痫惊风,抽搐—天麻、钩藤


此外,本品研末外用,可治湿疮作痒。
近年用珍珠层粉内服,用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以及白内障、角膜炎、结膜炎,均有良好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外

平肝息风药中药基础知识-医学资料

平肝息风药中药基础知识-医学资料
阴血亏虚动风,配补养阴血药; 3.脾虚脾窍慢虚闭惊慢神忌惊昏用, ,寒配配凉补开;气窍阴健药虚脾。血药亏;忌用温燥。
牡蛎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
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的
贝壳。
采制:生用或煅用,
打碎。
处方名:牡蛎、生牡 蛎、煅牡蛎
牡蛎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应用: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脾虚慢惊者忌用。
附药: 山羊角-平肝、镇惊(功近羚羊) 现多用水牛角代替,功效较差。
牛黄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牛科动物
牛的干燥胆结石
采制:研极细粉
用。
牛黄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
入心清心化痰开窍 凉、芳香—清透 入肝凉肝息风
清热解毒
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配秦艽、羌活等,秦艽天麻汤
羚羊角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采制:镑片或研粉生用。
羚羊角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
清肝息风
咸寒质重—清镇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 肝风内动 惊痫抽搐
羚羊角为惊痫抽搐要药善治热极
生风
小儿热盛急惊,取末,乳汁化服; 或与灯心草、甘草煎服
热极生风,配钩藤、菊花、生地等, 羚角钩藤汤
3.疮毒 痈疽、疔毒、疖肿,配金银花、重楼、甘草等,牛黄解毒丸
乳岩、横痃、流注、瘰疬、恶疮,配麝香、乳香等,犀黄丸
牛黄
用量用法: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息风止痉 羚羊角—治热极生风、清气血热毒;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淋漓出血者,接近月经期不可用生牡蛎,以防其干扰正 常月经周期。
《名p老pt课中件医经验集》
12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牡蛎
方正浩经验:一妇张氏,年满48。1992年12月10日诊。 月水时断时行已一载,近月来经血淋漓不止而量少,医治 之,见效甚微。前二天因劳伤过度,血骤然行下,渗透裤 裆,用独参汤治之,未见起色。劝其速到医院治疗而勿从, 由听天命。其子无奈,默尽孝道,邀我诊视。面颊潮红, 躁动不安,口唇干燥,口渴,经血色红,量多无块。舌淡 红,脉弦大。此乃病血崩也。证属阴虚火迫,冲任失守。 所谓“故病阴虚者,单以脏气受伤,血因之而失守也。病 阳搏者,兼以火居阴分,血得热而妄行也”(《景岳全书. 妇人规》)。治之之法,宗景岳“有火者察其经而清之养 之”,标本兼治。然清之不得用苦寒之药,以误杀生生之 气,养之不得用甘温滋腻之品,以助虚火妄炎。但病有 “火”又不得不清也,有虚又不得不养矣。用药何以?良 思之,忽想用牡蛎肉来治之。由是令其子去购牡蛎肉 1500g,张氏见牡蛎肉,大口尽服。顷之,呼呼入睡,出 血随之而减少十之八九。后用调补脾肾,养以精血之法, 调理半月而安康,今健在。
《南方医话》
ppt课件
11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牡蛎
柴松岩经验:柴松岩老师在妇科临床应诊时善用生牡蛎治 疗各种出血性疾病,临诊常与生地黄同用,效果甚佳.生牡蛎 益阴潜阳、收敛固涩,生地黄滋阴凉血,,两药合用即补 充了出血所耗之阴,又能清热凉血固涩止血。二药药量比 例应掌握在2:1,出血量多,药量增加;出血量少,药量 可减少,但总体比例不变。同时,对生牡蛎在方中的使用, 老师强调应因人、因证、因不同月经时期而不同:
郭华,李献平.聂惠民运用牡蛎的经验.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230

中药学课件-第22章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课件-第22章平肝息风药
总结词
平肝息风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有关。平肝息风药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的作用,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合理选用平肝息风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例二:癫痫病的平肝息风治疗
总结词
功效与主治
功效
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主治
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头痛、惊风、癫痫等病症。
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天麻
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 惊风癫痫等病症。
钩藤
具有平肝清热、息风止痉 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 癫痫等病症。
羚羊角
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 的功效,主治高热惊厥、 癫痫等病症。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应用领域
平肝息风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癫痫、惊厥、焦虑、失眠 等神经系统疾病。
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试验和长期应用效果,平肝息风药在治疗癫痫等疾 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同时,其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04
平肝息风药的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高血压病的平肝息风治疗
详细描述
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有关。平肝息风 药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作用,对于神经性头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合理 选用平肝息风药,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注意与
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05
平肝息风药的未来发展与望
作用机制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钠离子等 离子的跨膜转运,影响神经递质的合 成与释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状态,达到平肝息风的效果。

中药学第22章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第22章平肝息风药
注意事项: 1、本品质重、沉降,孕妇慎用。 2、脾虚腹胀、纳呆便溏、中气下陷者,宜慎用。
刺蒺藜
刺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
功效特点:
又名白蒺藜 1、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本品为植物药,平抑肝阳作用比较缓和,临床偏重 于治疗肝阳上亢之虚证。
2、疏肝:治疗肝气郁结之胸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等的贝壳。
为介类之代表药,性味咸寒。
功效特点: 1、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烦躁、
失眠等。 本品重镇之性强,专入肝经,平肝潜阳作用好,是
平肝潜阳的代表药、常用药。 2、清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 本品明目作用好,经过配伍,亦可治疗风热上攻之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概述 一、概念: 平 --- 平抑、平定。 肝 --- 肝阳,上亢之肝阳。 息 --- 平息、宁息。 风 --- 内风,肝风内动。 凡以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 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功能平息肝风、制止抽搐,其中虫类药 称为虫类息风药;平肝潜阳药则能使上亢之肝阳潜降, 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其中贝壳类的药物称为介类潜阳 药。
共同点:
1、息风止痉:治疗虚风内动之四肢蠕动等。 2、平抑肝阳:治疗虚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通过配伍,亦可以治疗肝风挟痰之惊痫;破伤风之 抽搐、痉挛、角弓反张;风痰眩晕等。 不同点: 天麻:
1、药性偏平,息风止痉无论寒热均可应用。 2、祛风通络止痛:治疗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利、 半身不遂、筋骨疼痛、风湿痹痛等。 3、本品没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钩藤:
1、本品药性偏凉,治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 伴有热象者更为适宜。
2、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属肝 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者。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三章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三章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三章平 肝息风药
• 平肝息风药概述 • 平肝息风药的常用药物 • 平肝息风药的配伍与使用方法 • 平肝息风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 平肝息风药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平肝息风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
平肝息风药是指具有平肝潜阳、 息风止痉作用的药物。
分类
根据药物功效和作用特点,平肝 息风药可分为平肝潜阳药和息风 止痉药两类。
平肝息风药的煎煮方法与其他中药相同 ,需用砂锅或不锈钢锅,先用清水浸泡 30分钟左右,再煎煮20-30分钟,滤出药 液后饮用。
VS
服用方法
每日1-2次,饭后服用,可分早晚两次服 用,以增强药效。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禁忌症
平肝息风药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的头晕、头痛、目眩、肢体麻木等症,尤其 适用于中老年人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
精神类疾病的治疗
焦虑症
失眠
平肝息风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 用于焦虑症的治疗,缓解紧张、焦虑 等症状。
对于失眠等精神类疾病,平肝息风药 可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帮助患者入 睡。
抑郁症
部分平肝息风药能够疏肝解郁,可用 于抑郁症的治疗,改善情绪低落、焦 虑等症状。
05
平肝息风药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慎 用平肝息风药,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同时,对药物过敏者也应禁用该类药 物。
04
平肝息风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内科疾病的治疗
01
02
03
肝阳上亢
平肝息风药具有平抑肝阳 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阳 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 症状。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五、使用注意
1.辨证用药。 2.本章药性多偏寒凉或个别偏温燥, 应区别使用。 若脾虚慢惊者,慎用寒凉之品; 阴虚血亏者,忌用温燥之药。
六、主要药理作用
• • • •
镇静 抗惊厥 降血压 抗癫痫
第一节
平肝潜阳药
石 决 明
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及 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清肝热,息肝风力优胜,为治 羚羊角 肝热惊痫抽搐之要药 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牛黄——清心凉肝,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轻清透热,凉肝止惊 平抑肝阳 天麻——祛风通络 地龙——清热平喘,通利经络,清热利尿 全蝎——通络止痛力较强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攻毒散结力较强 僵蚕——祛风止痛,止痒,通络,化痰散 僵蛹——功用与僵蚕相似而力缓
珍 珠 母
蒺 藜
蒺 藜 科 的一 干年 燥生 成草 熟本 果植 实物 蒺 藜
罗 布 麻
夹竹桃科草本罗布麻的干燥叶或全草

• • • • • • • • •

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清肝明目 珍珠母——镇心安神,燥湿敛疮 牡 蛎——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 酸止痛 代赭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罗布麻——清热利尿,降压 紫贝齿——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刺蒺藜——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2.化痰开窍:治热闭神昏。痰热阻闭心窍 之 – 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 –3.清热解毒:治热毒证。口舌生疮,咽喉 肿痛,痈疽、疔毒、瘰疬。
•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0.15-0.35克/次。
钩 藤
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 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钩 藤
天 麻
兰 科 植 物 天 麻 的 干 燥 块 茎
–3.软坚散结,治: – (1) 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 – (2) 血瘀气结之癥瘕积聚。 –4.制酸止痛:治胃痛吐酸。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的作用,答案应选择 C。
19.治疗风湿顽痹及顽固性头痛的药物是:
A.天麻
B.钩藤
C.羌活
D.僵蚕
E.蜈蚣
答案:E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天麻、钩藤能平肝阳止头痛,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止痹痛,羌活、 僵蚕均能祛风止头痛,但蜈蚣性善走窜,搜风,通络止痛力强,常用治风湿顽痹及顽固
A.石决明
B.代赭石
C.磁石
D.珍珠母
E.牡蛎
答案:B
答 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均有平肝潜阳功效,但只有代赭石既能平肝潜阳,又
能凉血止血。故答案应选择 B 。
9.既能平抑肝阳,又能清热利尿的药物是:
A.石决明
B.磁石
C.菊花
D.刺蒺藜
E.罗布麻
答案:E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均有平抑肝阳作用,但只有罗布麻既能平抑肝阳,又能清 热利尿。故答案应选择 E 。
1.具有平肝潜阳功效的药物是:
A.石决明
B.代赭石
C.龙骨
D.珍珠母
E.磁石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五者均有平肝潜阳功效,故答案应选择 ABCDE。
2.下列药物中,有毒的药物是:
A.全蝎.
B.蜈蚣
选择 B。
(三)C 型题 (由一组备选答案与 2 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 A 有关,则
答案选择 A。只与 B 有关,则答案选择 B。与 AB 都有关,则答案选择 C。如与 AB 都
无关,则答案选择 D)。
A.平肝潜阳
B.收敛固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珍珠母的功效是:
2.牡蛎的功效是:
A.既能息风,又能平肝潜阳。
B.既能息风,又能清肝明目。 C.既能息风,又能清热解毒。 D.既能息风,又能攻毒散结。 E.既能息风,又能化痰散结
。 3.羚羊角、牛黄都具有的功效是: 4.全蝎、蜈蚣都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3.C 4.D 答案分析:羚羊角具有的功效是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牛黄具有的功效是化 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故羚羊角、牛黄功效的共同点是息风,清热解毒,第 3 题答案应选择 C。全蝎、蜈蚣均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功效,第 4 题答案应 选择 D。 A.既能平肝潜阳,又能重镇安神。 B.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软坚散结。 C.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息风止痉。 D.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 E.既能平肝潜阳,又能祛风通络。 5.龙骨、牡蛎都有的功效是: 6.天麻、钩藤都有的功效是: 答案:5.A 6.C 答案分析:龙骨具有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牡蛎具有的功效是重镇 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故龙骨、牡蛎功效的共同点是重镇安神,平肝 潜阳,收敛固涩,因而第 5 题的答案应选择 A。天麻的功效是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
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故第 7 题答案应选择 B。天麻味甘质润,药性平和,可用治各种
病因所致的惊风抽搐,故第 8 题答案应选择 C。
A.全蝎
B.蜈蚣
C.地龙
D.僵蚕
E.刺蒺藜
9.既能息风,又能平喘的药物是:
10.既能息风,又能化痰的药物是:
答案:9.C
10.D
答案分析:五者之中,地龙既能息风,又能平喘,故第 9 题答案应选择 C。僵蚕既能息
12.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开窍的药物是:
A.羚羊角
B.天麻
C.钩藤
D.牛黄
E.僵蚕
答案:D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均有息风止痉功效,但只有牛黄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开窍, 故答案应选择 D。
13.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者宜选用:
A.天麻
B.全蝎
C.蜈蚣
D.地龙
E.僵蚕
答案:D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都有息风止痉功效。但地龙善于通行经络,常与补气活血药配 伍,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A.夏枯草
B.刺蒺藜
C.钩藤
D.白菊花
E.决明子
答案:C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虽有清肝热或平肝阳作用,但只有钩藤既能清热平肝,又
能息风止痉,故答案应选择 C。
4.性平,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的药物是:
A.钩藤
B.天麻
C.牛黄
D.地龙
E.蜈蚣
答案:B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都有息风止痉作用,皆可用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但天 麻味甘质润,药性平和,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应用,故
11.羚羊角可用治:
12.天麻可用治:
答案:11.C
12.C
答案分析:羚羊角、天麻都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故二者都可治疗肝风内动,
惊风抽搐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因而答案都选择 C。
(四) X 型题 (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 2~5 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
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C。A.肝阳上ຫໍສະໝຸດ ,头晕目眩B.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7.石决明可用治:
8.珍珠母可用治:
答案:7.C
8.C
答案分析:石决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味母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安神,定惊。二者都可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及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故答案都应选
择C 。
A.平肝
B.疏肝
24.下列药物中,何药是孕妇慎用的?
A.石决明
B.牡蛎
C.龙骨
D.代赭石
E.紫贝齿
答案:D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代赭石药用是赤铁矿的矿石,质地重坠,并含微量砷,故孕妇 宜慎用。
(二)B 型题 (A、B、C、D、E 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天麻
B.钩藤
C.地龙
D.全蝎
E.僵蚕
答案:D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虽都有息风止痉功效,均可治疗惊风,痉挛抽搐,但全蝎 功同蜈蚣而息风止痉力强,治疗痉挛抽搐常与蜈蚣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7.治疗眩晕头痛,不论虚证、实证皆可应用的药物是:
A.全蝎
B.蜈蚣
C.天麻
D.钩藤
E.僵蚕
答案:C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皆可治疗头痛,但天麻味甘质润,药性平和,既息肝风, 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不论虚证、实证皆可应用。故答案应选择 C。 8.既能平肝潜阳,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14.既能息风止痉,又能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是:
A.天麻
B.地龙
C.全蝎
D.僵蚕
E.钩藤
答案:C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中,全蝎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故答案 应选择 C。
15.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功效的药物是:
A.天麻
B.钩藤
C.紫贝齿
D.石决明 E.代赭石
答案:C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均有平肝潜阳功效,其中紫贝齿既能平肝潜阳,又能镇惊
风通络,钩藤的功效是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故天麻、钩藤功效的共同点是平肝潜阳, 息风止痉,因而第 6 题的答案应选择 C。
A.石决明
B.羚羊角
C.天麻
D.龙骨
E.全蝎
7.治疗热极生风宜选用: 8.治疗急慢惊风皆宜选用:
答案:7.B 8.C
答案分析:羚羊角药性咸寒,主入肝经,善于清泄肝热,平肝息风,治疗惊风抽搐,尤
10.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A.石决明
B.羚羊角
C.磁石
D.僵蚕
E.地龙
答案:B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中,羚羊角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息风止痉,答案应选择 B。
11.既能平抑肝阳,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A.柴胡
B.香附
C.刺蒺藜
D.郁金
E.佛手
答案:C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均有疏肝解郁功效,但只有剌蒺藜既能平抑肝阳,又能疏肝解 郁,故答案应选择 C 。
安神,故答案应选择 C。
16.既能平息内风,又能祛除外风的药物是:
A.羚羊角
B.天麻
C.钩藤
D.刺蒺藜
E.地龙
答案:B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中,羚羊角、天麻、钩藤、地龙都有平息内风作用,其中天麻 又能祛除外风,通络止痛。刺蒺藜能祛除外风,无平息内风之功,故答案应选择 B。
17.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
答案应选择 B 。 5.功似龙骨而又能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A.磁石
B.牡蛎
C.琥珀
D.珍珠母 E.玄参
答案:B 答案分析:龙骨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牡蛎与龙骨功效相似,既能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又有软坚散结作用。故答案应选择 B。
6.治疗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的药物是:
E.青葙子
答案:C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五者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但只有石决明既能平肝潜阳,又能 清肝明目,故答案应选择 C 。
22.入汤剂须后下的药物是:
A.羚羊角
B.天麻
C.钩藤
D.全蝎
E.地龙
答案:C 答案分析:五个备选答案中,钩藤入汤剂宜后下,因其有效成分钩藤碱不耐高温,久煎 则使药效降低。
A.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息风止痉。
B.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软坚散结。
C.既能平肝潜阳,又能重镇降逆。
D.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
E.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热解毒。
1.代赭石的功效是: 2.牡蛎的功效是:
答案:1.C
2.B
答案分析:代赭石具有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故第 1 题答案应选择
C。牡蛎具有的功效是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故第 2 题的答案应选择 B。
A.先煎
B.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