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统考真题答案 06172 耕作学

合集下载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说名词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成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系统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区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月〕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假定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往常为两种〕生育季节邻近〔亦有不邻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区性。

答:农业生产,是经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互换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环境是向植物供应所需生活要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异质性,不单存在于大自然地区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因为小天气和土壤变化的互相作用经常惹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别,要求完整不一样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门路。

因此农业生产拥有严格的地区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展开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由。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天气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合某种作物的种植。

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种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高产稳固经验。

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合适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施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本钱,提升了经济效益。

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收益,不行防备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

第四,农田根本建设的改良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战胜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不一样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一样,这是连作大批存在的原由。

三、阐述题1、试阐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弊端。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好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耕作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A、大豆B、棉花C、玉米D、油菜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A、一年三熟B、四年三熟C、一年一熟D、两年二熟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A、玉米B、小麦C、饲料D、油菜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A、1。

0以下B、1—1。

5C、1。

5—4.0D、4。

0以上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A、西南高山地区B、华南地区C、四川盆地D、江淮平原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A、玉米B、辣椒C、水稻D、小麦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A、氮循环B、磷循环C、钾循环D、硫循环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A、禾本科B、茄科C、豆科D、十字花科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高粱D、玉米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油菜-稻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A、西瓜B、水稻C、烟草D、甜菜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A、木薯B、水稻C、玉米D、小麦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 C 】A、1个B、2个C、3个D、4个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A、小麦B、马铃薯C、大豆D、甘蔗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C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17、翻耕的缺点是【 C 】A、松碎土壤B、翻转耕层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D、翻埋杂草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A、水稻B、玉米C、橡胶D、高粱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A、3个B、6个C、9个D、12个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D】A、豌豆+蚕豆B、白菜+青菜C、葱+蒜D、玉米+大豆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

《耕作学(本科)》17年9月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耕作学(本科)》17年9月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耕作学(本科)》17年9月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8.下列种植方式中,充分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主要是()。

A. 间作;B. 轮作;C. 连作;D. 净种。

正确答案:A2.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A. 前提;B. 保障;C. 基础;D. 目的。

正确答案:C3. 2.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不同,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A. 作物单产;B. 作物品质;C. 作物的抗病性;D. 耕地年产量。

正确答案:D4. 14.在下列作物中,忌耐连作的作物是()。

A. 马铃薯;B. 小麦;C. 水稻;D. 玉米。

正确答案:A5. 17.减轻作物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轮作方式是()。

A. 作物轮作;B. 复种轮作;C. 水旱轮作;D. 换茬式轮作。

正确答案:C6. 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提高土地利用率;C. 提高肥料利用率;D. 提高资金生产率。

正确答案:B7. 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时间;B. 充分利用土地;C. 充分利用水分;D. 充分利用养分。

正确答案:A8. 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

A. 禾谷类;B. 油菜;C. 薯类;D. 豆类。

正确答案:D9. 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A. 深松耕;B. 耙地;C. 中耕;D. 翻耕。

正确答案:A10. 11.下列属于套作的有:()A. 玉米||马铃薯;B. 小麦/玉米;C. 大麦×豌豆;D. 稻—稻—稻正确答案:B11. 16.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

A. 寡食性;B. 专一性;C. 伴生性;D. 广谱性。

正确答案:A12. 4.我国光资源的特点之一是()A. 纬度北高南低;B. 纬度北低南高;C. 经度东高西低;D. 海拔低高高低。

正确答案:A13. 12、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耕作学 山西农大】耕作学(考题加答案)

【耕作学 山西农大】耕作学(考题加答案)

1 二、简答题1、既然轮作好,为什么生产上连作能与之长期共存(连坐的应用,必要性,可能性) 连作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连作应用的必要性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大宗作物:面积大,轮不过来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资源限制:水田,低洼田 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二) 连作应用的可能性1.作物耐连作特性允许连作 品种特性(不怕):可以连作,水稻,玉米2.新技术推广应用允许连作 (1)物理技术:土壤消毒,嫁接(2)化学技术:平衡施肥,药剂(3)农业技术:水旱熟制连作3、根据北方旱地土壤水分年度变化规律,应采取什么土壤耕作措施蓄水保墒?4、某地≧10℃的积温为5000℃,日积温≧10℃期间的降水为500mm,请计算干燥度,并判断为什么地区。

=0.16*5000/500=1.6 1.55—1.99为湿润程度为半干旱,植被为干草原,为西北或东北西部地区。

5、为什么农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投入?(一要依靠科学二靠政策,热力学定律)6、简述免耕法的优点免耕(no-tillage )又称零耕(zero tillage)、直接播种(direct drilling),指作物播前既不用犁、耙耕整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又不在作物生育期间进行任何农具的土壤管理,只在播种前后喷洒化学药剂、除草剂、除虫剂,以及液体肥料的一类耕作方法免耕的优点 1.防止侵蚀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渗水性3.提高了土壤有机含量,保持了良好的土壤结构 4.节约成本 5.农耗时间减少7、某地具有十万公顷耕地,种植冬小麦6万公顷,春玉米4万公顷,夏大豆4.8万公顷该地当年复种指数。

100%%=⨯全年收获面积2.(1)耕地积复面种指数RT K ∑≥⨯=1016.028、为什么间套作可以促进地下因素的互补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的互补,提高了对土壤因素的利用率,促进用养结合1、利用不同的根系分布,充分利用土壤表层和下层的土壤因素2、利用不同作物吸收水肥能力和种类不同,均衡利用土壤中各生活因素3、豆科作物和非豆科作物之间在N 素营养方面有互利关系4、间混套作能促进用养结合9、简述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复种技术特点:抢时间赶季节,围绕“早”字作文章一、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与品种(一) 要充分利用休闲季节,根据休闲季节的长短以及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二) 用短生育期作物,或对生育期要求不很严格的作物替代长生长期的作物(三) 要注意作物之间的相克作用及互利作用(四) 品种搭配1. 作物生长季节充足的地区应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类型。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耕作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耕作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土壤B. 作物C. 农业机械D. 耕作制度答案:D2. 耕作学中,轮作的意义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土壤肥力C. 减少病虫害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种耕作方式不属于保护性耕作?A. 免耕B. 深松C. 深耕D. 浅耕答案:C4. 耕作学中,土壤肥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什么?A. 施用化肥B. 施用有机肥C. 土壤改良D. 以上都是答案:D5. 耕作学中,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作物种类B. 延长作物生长周期C.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C6.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深度一般是多少?A. 10-15cmB. 15-20cmC. 20-25cmD. 25-30cm答案:B7.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适宜时间是什么时候?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8.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什么?A. 改变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通气性D. 以上都是答案:D9.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方式有哪些?A. 深翻B. 浅翻C. 旋耕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深度和时间如何确定?A. 根据作物种类B. 根据土壤类型C. 根据气候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耕作学中,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包括哪些?A. 土壤质地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水分D. 土壤pH值答案:ABCD2.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类型包括哪些?A. 深翻耕B. 浅翻耕C. 旋耕D. 免耕答案:ABCD3.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作用有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病虫害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ABCD4.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深度和时间的确定因素包括哪些?A. 作物种类B. 土壤类型C. 气候条件D. 土壤肥力答案:ABC5.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适宜条件包括哪些?A. 土壤湿度适中B. 土壤温度适宜C. 土壤pH值适中D. 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耕作学中,耕作制度是指作物种植的顺序和方式。

土壤耕作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农田土壤的主要功能?A. 供给农作物的养分和水分B. 支撑和生长作物的根系C. 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D. 调节农作物与土壤之间的温度2.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适合栽培旱生农作物?A. 黑土B. 沙土C. 红壤D. 黄壤3. 耕作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B. 改善土壤结构C. 提高作物产量D. 抑制杂草生长4.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影响最小?A. 翻耕B. 干犁耕C. 秸秆还田D. 土地轮作5. 秸秆还田可以起到以下哪种作用?A. 保持土壤水分B.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土壤通气性二、填空题1. 农田土壤的基本肥力主要由__有机质__和__无机质__组成。

2. 土壤中的__酸碱度__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3. 土壤的保水能力与其__质地__密切相关。

4.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__结构__。

5.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翻耕工具是__犁__。

1. 请简述土壤养分的来源和作用。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有有机质的分解和无机肥料的施用。

有机质的分解可以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无机肥料的施用则直接为作物提供养分。

土壤养分在农田土壤中的作用是供给农作物的营养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请简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

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生物群落,导致土壤侵蚀和有机质流失。

干犁耕相对较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有机质流失,但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土地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和循环利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 C5. B1. 有机质,无机质2. 酸碱度3. 质地4. 结构5. 犁三、简答题1.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有有机质的分解和无机肥料的施用。

自考06172《耕作学》历年真题学习资料电子书

自考06172《耕作学》历年真题学习资料电子书

自考06172《耕作学》历年真题学习资料电子书目录1. 目录 (2)2. 真题目录 (2)2.1 200507 (2)2.2 200607 (4)2.3 200707 (5)3. 相关课程 (8)1. 目录真题目录()200507()200607()200707()相关课程()2. 真题目录2.1 200507耕作学试卷(课程代码6172)一、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农业自然资源2.作物布局3.休闲4.套作5.复种轮作6.沟垄耕作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7.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的综合技术体系。

8.养地制度包括、等方面,其中心目的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9.耕层分为、和稳定层等三个层次。

10.我国东南丘陵山地水田旱地区,从熟制来讲,其耕作制度特点是以为主,为辅,复种指数达到180%。

11.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而潜力实现的程度又依赖于。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三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报酬递减律作为耕作制度建立的基本原理之一,其最早的描述者为【】A.A.R.Turgot B.E.A.MitsCheriChe C.J.H.Thunen13.土地的气候生产力潜力的预测公式为【】A.Y LTW=1(Q)·f2(T)·f3(W)B.Y L=·(Q)C.Y LT=1(L)·f2(T)14.下列是短日照作物的是【】A.甘蔗B.高梁C.水稻15.小麦与豌豆混合播种,表示为【】A.小麦‖豌豆B.小麦+豌豆C.小麦×豌豆16.下列哪种土地当量比值(LER)表示作物问套混播的效果好【】A.LER= B.LER<I C.LER>I17.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A.水稻8.番茄C.马铃薯18.有关第一性生产与第二性生产二者之间关系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第一性生产决定第二性生产B.第二性生产决定第一性生产C.二者之间无必然联系19.就用地与养地功能而言,油菜是【】A.养地作物B.耗地作物C.兼养作物20.土壤耕层的厚度一般为【】A.15~25cm B.10~15cm C.20~35cm21.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是【】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条件C.耕作传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2.研究和制定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3.耕作制度按集约度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24.作物布局有何意议?25.简述轮作中如何安排茬口顺序。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胡萝卜B. 小麦C. 花生D. 莴苣答案:B. 小麦2. 耕作是一种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什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 保护土壤C. 提高农作物的品质D. 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答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3.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A. 不施肥料B. 连续种植同一农作物C. 粗放耕作D. 轮作答案:D. 轮作4.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哪些来源?A. 大气中的氧气B. 土壤中的矿物质C. 雨水中的营养物质D. 农作物自身的养分储备答案:B. 土壤中的矿物质5.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A. 种植密度过大B. 覆盖耕作C. 水洗耕作D. 间作答案:B. 覆盖耕作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深翻耕作?它有什么作用?深翻耕作是指将土壤翻转到一定深度(一般超过30厘米)的耕作方式。

它的作用包括: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肥力,破坏并深埋病虫害,减少杂草生长等。

2. 请简述轮作的原理及其优点。

轮作是指在一块农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对土壤中某种养分的连续需求,以达到保护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轮作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

3. 请解释连作障碍,并提出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

连作障碍是指在相同的土壤上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导致的问题。

连作障碍会引起农作物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率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

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轮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进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平衡等。

4. 请简述有机耕作和化学耕作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

有机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依靠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手段来保护农作物。

2017年10月统考真题 06172 耕作学

2017年10月统考真题 06172 耕作学

绝密★启用前贵州省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耕作学试卷(课程代码:06172)(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注意事项:1、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按试题顺序注明大、小题号(大题号只写一次),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必须在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不包括A.饼粕利用型B.粮一畜禽型C.草原一畜型D.稻鱼立体种养型2.下列作物中,不耐连作的是A.陆稻B.玉米C.水稻D.棉花3.下列作物中,耐盐性较强的作物是A.谷子B.向日葵C.蚕豆D.马铃薯4.下列作物中比较耐阴的是A.棉花B.小麦C.谷予D.胡萝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A.油菜B.萝卜C.大豆D.黄瓜6.我国古代的轮作不包括A.豆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B.水旱轮作C.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D.三圃轮作7.下列不属于寄生性杂草的是A.大豆菟丝子B.狗尾巴草C.向日葵列当D.瓜列当8.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9.耕地生态系统中属于气态循环的是A.磷B.碳C.钾D.氮10.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A.旋耕B.中耕C.镇压D.起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种植制度:12.LER:13.轮作:14.土壤耕作:15.土壤有机质: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6.种植制度主要包括、熟制、、轮作与连作4个部分。

17.作物布局既要遵循原则,又要兼顾原则。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

4
(2)由 y x2 ,得 y' x .
4
2

M(x3,y3),由题设知
x3 2
1,解得
x3

2
,于是
M(2,1).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x m ,故线段 AB 的中点为 N(2,2+m),|MN|=|m+1|.
将 y x m 代入 y x2 得 x2 4x 4m 0 . 4
平面 SCB,SA=AC,SB=BC,三棱锥 S-ABC 的体积为 9,则球 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0 分。
17.(12 分)
AB 的方程. 21.(12 分)
已知函数 f (x) =ex(ex﹣a)﹣a2x.
(1)讨论 f (x) 的单调性;
(2)若 f (x) 0 ,求 a 的取值范围.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 分)
x 3cos ,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y

sin

,
(θ为参数),直线 l 的参数方
x a 4t,
程为

y

1

t,
(t为参数).
(1)若 a=−1,求 C 与 l 的交点坐标;
(2)若 C 上的点到 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17 ,求 a.

《耕作学》试题5答案.doc

《耕作学》试题5答案.doc

〈〈耕作学》试题5答案题号―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满分1020203020100得分阅卷得分一、不定项选择(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C)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2.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B)A、最适宜区B、适宜区C、次适宜区D、不适宜区3.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BCD)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忌连作的作物有:(AD)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5.基本耕作主要包括:(ABD)A、翻耕B、深松耕C、耙地D、旋耕得分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在一定地区,作物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密植效应:是指间(混)、套作复合群体的混合密度大于单作所起到的增产、增值效应。

4,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内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质与总孔隙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

得分三、计算与分析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hm2,果园200 hm2o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lOOhn?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lOOhn?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hm2 苹果间作蘑菇,lOOhn?冬枣间作小麦。

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粮田高效的原因。

答案:粮田复种指数为1.75 ,果园复种指数为1.0 ,该单位耕地复种指数为1.5(6分)。

原因:①提高了播种面积;②利用了作物间的关系,如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可以互补地利用氮;③边际效应等。

(4分)2.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n?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 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n?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 o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结构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耕作的基本方法?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D3. 土壤耕作的深度通常是多少?A. 5-10厘米B. 10-20厘米C. 20-30厘米D. 30-40厘米答案:B4. 土壤耕作的最佳时期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7.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8.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9.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通气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0. 土壤耕作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侵蚀B. 减少土壤侵蚀C. 保持土壤侵蚀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1. 土壤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 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C. 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2. 土壤耕作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盐分B. 减少土壤盐分C. 保持土壤盐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3. 土壤耕作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pH值B. 减少土壤pH值C. 保持土壤pH值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D14. 土壤耕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养分B. 减少土壤养分C. 保持土壤养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5. 土壤耕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土壤生物多样性C. 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ABCD2. 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ABC3.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增加作物抗病能力答案:ABCD4.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D5.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6.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7.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

《耕作学》试题2答案.doc

《耕作学》试题2答案.doc

《耕作学》试题2答案题号―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满分1020103030100得分阅卷得分一、不定项选择(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有:(ACD )A、大豆B、油菜C、水稻D、玉米2.农村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ABCD)A、农村产业结构B、农业结构C、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D、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3.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BCD)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下列属于套作的有:(BD)A、玉米II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x豌豆D、麦/玉米/甘薯5.免耕主要优点是:(ABC)A、减少水蚀和风蚀B、农耗时间减少C、节约成本D、减少病虫害得分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土壤耕作以及农田保护等。

2.多熟种植:凡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都称为多熟种植。

3.立体种养:在同一块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或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

4.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免耕: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得分三、计算(10分)某单位种植了500 hm1 2 3 4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n?平均产量为:春玉米1.简述中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答案:从国民经济对农业的要求出发,根据我国农业水平、条件与特点,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为:2 集约农作。

①集约多维利用的土地为中心的资源是耕作制度的中心目标;②主攻产量同时注意质量;③多熟种植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④重视地区化与多元化。

3 经济高效。

①经济高效是耕作制度的主要目标;②力求高产不低效;③实行劳力密集与科技密集;④从合理的要素替代与组合中求效益。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9、根竞争21、农业资源23、土壤耕作25、多熟种植26、农牧结合27、立体种植28、养地制度29、水土流失30、风蚀31、换茬32、耕作学33、幅宽34、单作(sole cropping) 35、间作(row intercropping) 36、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37、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38、种植指数39、熟制40、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41、种养结合42、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4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44、土壤宜耕性(土壤耕性) 45、土壤耕作制46、农业自然资源47、复种轮作48、沟垄耕作法49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50土壤耕作51种植方式(种植形式)52农业生态系统53生物群落54十分之一定律55土地当量比56生活型57耕层构造58密植效应59生态龛60正对等效应61土壤培肥62耕法63土地生产潜力64集约耕作制65基本耕作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2017年4月统考真题 06172 耕作学

2017年4月统考真题 06172 耕作学

贵州省201 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耕作学试卷(课程代码:0617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属于耐荫树种的是A.椿 B.桉C.泡桐 D.云杉2.下列属于C4作物的是A.谷子 B.水稻C.小麦 D.木薯3.下列属于中性植物的是A.大麦 B.荞麦C.黑麦 D.燕麦4.下列不属于喜凉耐霜型的作物是A.黑麦 B.春小麦C.大麻 D.胡萝卜5.轮作能调养地力,其中不包括A.调节土壤肥力状况 B.调节土壤物理状况C.调整生物构成 D.改善土壤化学性壮6.下列属于温凉型的作物是A.大豆 B.棉花C.蓖麻 D.豌豆7.下列属于耐旱耐涝型的作物是A.大豆 B.小麦C.棉花 D.黑豆8.下列适合种植葡萄的土壤类型是A.壤土 B.黏土C.砂土 D.偏黏壤土9.下列耐酸性土的牧草是A.羊茅 B.黑麦C.苜蓿 D.草木犀10.下列耐盐性较弱的作物是A.高粱 B.乌柏C.蚕豆 D.甜菜11.划分作物种植适宜区一般采取的方法是A.主导因素法 B.相似分析法C.规划法 D.相关分析法12.混作用以下哪个符号表示A.× B.C./ D.13.下列作物残茬C/N比率比较高的是A.红三叶草 B.甘薯C.大豆 D.玉米14.下列作物为须根系的是A.大豆 B.小麦C.苜蓿 D.草木犀15.下列作物最耐连作的是A.花生B.大麻C.甘薯D.亚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 5分)16.种植制度主要包括、、、轮作与连作四个部分。

17.从不同发育时期看,需光相对少,而光影响较大,例如棉花最需光的时期是。

18.根据作物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性可分为:、、。

19.从数量上讲,耕层中总孔隙度为对根系生长较为适宜,从质量上讲,耕层上部较多,下部较多。

20.初级耕作包括、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临界日长:22.休闲:23.土壤耕作:24.轮作:25.种植制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作物布局应遵循什么原则?27.喜凉作物有什么特点?在种植制度中有什么作用?28.简述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9、根竞争21、农业资源23、土壤耕作25、多熟种植26、农牧结合27、立体种植28、养地制度29、水土流失30、风蚀31、换茬32、耕作学33、幅宽34、单作(sole cropping) 35、间作(row intercropping) 36、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37、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38、种植指数39、熟制40、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41、种养结合42、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4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44、土壤宜耕性(土壤耕性) 45、土壤耕作制46、农业自然资源47、复种轮作48、沟垄耕作法49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50土壤耕作51种植方式(种植形式)52农业生态系统53生物群落54十分之一定律55土地当量比56生活型57耕层构造58密植效应59生态龛60正对等效应61土壤培肥62耕法63土地生产潜力64集约耕作制65基本耕作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耕作制度土地生产潜力作物布局复种指数套作立体种植轮作集约耕作制基本耕作免耕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 简述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耕作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耕作制度土地生产潜力作物布局复种指数套作立体种植轮作集约耕作制基本耕作免耕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 简述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2.简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途径3.简述作物布局的作用与原则4.简述生物养地的内涵与作用5.简述实施土壤少、免耕的依据三、论述题1、试述用地养地相结合对保持耕作制度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分)2、以小麦/春棉花为例,分析其增产增效的原因(18分)3、试分析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功能及发展方向(12分)《耕作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耕作制度:也叫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农业技术体系。

土地生产潜力:土地在资源存在与人为影响可能范围内应予实现的生产能力。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面积、比重)与配置的总称。

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套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立体种植: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多层栽培作物的一种农作方式。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集约耕作制:在现代工业装备下,在现代农业科技与现代管理水平下形成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经营的耕作制度,包括提高复种多熟程序的种植集约化提高单季作物产量的栽培集约化两个方向。

基本耕作:又叫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免耕:即在作物收获后,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称为免耕。

2017作物栽培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精品管理资料

2017作物栽培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精品管理资料

作物栽培考试试卷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物产量: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2、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或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3、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长度短于某小时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

如大豆、棉花、玉米。

4、立体种植: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立体种植实际上是间、混、套作的总称.5、生育期: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时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3.作物的播种方式一般有条播、撒播、穴播三种.4.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光合产量和经济产量.5.绿色食品的显著特点:一是安全、无污染;二是优质、有营养;三是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6。

小麦分蘖中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叫无效分蘖。

7.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可分为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三个生育阶段.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复种指数=耕地总面积/全年收获作物总面积(错)2.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错)3.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错)4.理想型作物产量一般表现为:光合产量高,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高,经济产量高(对)5.中耕的原则是:深——浅—-深,苗旁深,行中浅(错)6.冬小麦选用的品种一定是冬性品种.( 错)7。

玉米“棒三叶”对子粒的贡献最大。

(对)8.玉米是C3作物,小麦是C4作物。

(错)10. 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错)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C ).A。

环境B。

措施C。

品种 D.肥料2、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耕作学试卷
(课程代码:06172)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注意事项:
1、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按试题顺序注明大、小题号(大题号只写一次),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必须在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不包括【 D 】A.饼粕利用型B.粮-畜禽型C.草原-畜型D.稻鱼立体种养型
2.下列作物中,不耐连作的是【 A 】A.陆稻B.玉米C.水稻D.棉花
3.下列作物中,耐盐性较强的作物是【 B 】A.谷子B.向日葵C.蚕豆D.马铃薯
4.下列作物中比较耐阴的是【 D 】A.棉花B.小麦C.谷子D.胡萝卜
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 C 】A.油菜B.萝卜C.大豆D.黄瓜
6.我国古代的轮作不包括【 D 】A.豆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B.水旱轮作
C.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D.三圃轮作
7.下列不属于寄生性杂草的是【 B 】A.大豆菟丝子B.狗尾巴草C.向日葵列当D.瓜列当
8.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
9.耕地生态系统中属于气态循环的是【 B 】A.磷B.碳C.钾D.氮
10.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 A 】A.旋耕B.中耕C.镇压D.起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2.LER:是指土地当量比,指同一农田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间混作是的产量或收益与各个作物单作时的产量或收益之比率。

13.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作物的特性,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法,也称为换茬、倒茬。

14.土壤耕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土壤、作物环境里实施同一耕作措施。

15.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残留物及新合成的有机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轮作与连作4个部分。

17.作物布局既要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又要兼顾社会适应性原则。

18.喜凉作物包括喜凉耐寒型和喜凉耐霜型。

1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进行复种和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热量条件,其次是水分条件。

20.水分对土壤耕性的影响可分为干硬阶段、酥脆阶段、塑韧阶段、半流体阶段。

21.水蚀分为溅蚀、片蚀和沟蚀3种基本类型。

22.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繁殖能力强大、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

2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混作。

24.休闲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土壤的冻融交替和干湿交替,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2 5.宽带是间混套作的基本单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大题要点:(1)要与市场有效对接(1分)
(2)要与当地生态条件先适应(1分)
(3)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分)
(4)要有利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1分)
(5)要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1分)
27.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有哪些?
答题要点:(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1分)
(2)套作技术的运用(1分)
(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2分)
(4)作物晚播技术(1分)
28.土壤耕作制的任务有哪些?
答题要点:(1)协调轮作周期中土壤水分的作用(1分)
(2)协调轮作周期的土壤养分(2分)
(3)消灭田间杂草(1分)
(4)降低耕作作业成本(1分)
29.农田杂草有哪些危害?
答题要点:(1)恶化农作物的生态环境:遮光降温,妨碍农作物生长、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
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3分)
(2)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分)
(3)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1分)
30.简述有机肥在耕地培肥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1)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1分)
(2)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2分)
(3)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1分)
(4)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分)
(5)提高土壤保肥保水力和缓冲性(1分)
31.简述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

答题要点:(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2分)
(2)作物种类、作物结构、熟制的相对一致性(2分)
(3)在区界方向上,除少数与林区、牧区叫错的县或县级单位外,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2.试论述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答题要点:(1)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增加采光数量、提高光合效率、改善通风与CO2的供应状况(2分)
(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间作通过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达到充分利用时间的目的,而套作主要在于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2分)
(3)地下因素的互补与竞争:间混套作时,由于不同作物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宽度的不同,它们在地下的分布可以互补。

(2分)
(4)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减轻自然灾害、边际效应(2分)
(5)代谢产物的影响(1分)
(6)减少竞争原理(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