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5.3.1)--漆器
秦汉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秦汉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e94fc2c77da26925c5b0ae.png)
⑤砖瓦、画像石 a.砖瓦、画像石成为这一时期独特的一种工艺美术。 b.大量的画像砖和画像石,既反映了汉代的具体的社会生活,也使我们看到这一时期的装饰 美术的⻛貌。 (2)汉代手工业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汉初期,这是手工业的恢复时期。 ②第二阶段在⻄汉中期至东汉前期。 a.汉武帝时,国势强盛,经济发展,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繁荣。 b.生产力很高,工人数量大。如采铜每年即有十万人以上。 ③第三阶段,在东汉末期,是手工业的衰落时期。汉代手工业除官营生产外,私营手工业也得 到较大发展。 (3)汉代的手工业工人 汉代的手工业工人有3种,即工、卒、徒。他们都是最无人身自由的一种工奴。 ①工人的来源有的是农⺠,有的是小市⺠。 ②卒的来源是戍边的戍卒和践更的更卒。 ③徒是奴隶,其工巧奴,是奴婢中具有工艺技巧的。 (4)汉代的装饰题材 ①题材分类装饰题材大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图案花纹 a.有宴饮、舞乐、狩猎、攻战以及生产劳动如耕种、收获、冶炼、煮盐等。 b.有用以“成教化、助⻛俗”的一类内容。 c.神话题材如东王公、⻄王⺟,⻘⻰、白⻁、朱雀、玄武四神图案,祥瑞⻰凤和珍禽异兽等 也较流行。 ②特点 表现手法多采用平面的、剪影式的,把握物象的动态和典型特征,极富图案的装饰味。
3.陶器
(1)秦代陶器特征
①陶器的品种很多,有陶鼎、陶簋、陶甗、陶豆、陶盂、陶盆、陶罐、陶钵、陶瓮、陶釜、陶 灶以及陶蒜头瓶等。 ②陶器除一部分由铜器仿制而来,还有一部分具有陶器本身的特点。 ③在曲线的运用、宽高的比例和收敛外张等变化的处理上,都别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 ④秦代陶器多印有文字,以表示产地、工匠的籍贯和姓名。
(2)秦始皇陵兵⻢俑 ①概况 在陕⻄临潼的秦始皇墓附近,曾先后发掘了一、二、三号陪葬的兵⻢俑坑。武士俑7000多 件,战⻋百余辆,战⻢百余匹。 ②体态特征 a.陶俑、陶⻢,体形高大,形态生动,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人的气概。 b.他们身穿铠甲,腿挂行滕(裹腿),足登方口⻬头尖履。 c.战袍和衣裤的衣褶贴体,圆润无皱。 d.有的作按剑状,有的作持⻓武器状。 e.有轻装也有重装,轻装可以远行,重装利于近战。 f .战⻢体态劲健,似静立以待命。 ③制作特点 a.兵⻢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 b.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色彩,以体现其质感。 c.陶俑、陶⻢的头、身、腿都是分模制作,然后黏接。图5-3 将军俑(秦)
纪元亮 秦汉漆器
![纪元亮 秦汉漆器](https://img.taocdn.com/s3/m/047e3d0702020740be1e9b67.png)
谢谢! 谢谢!! 谢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艺术特色: (1)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 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 (2)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 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 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5)特点: 器型丰富: 羽觞(耳杯)王羲之《兰亭序》 羽觞(耳杯)王羲之《兰亭序》“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 漆盘、漆盒、漆罐、漆匜、漆案、漆几等。早期耳为椭圆,晚期 为菱形。 汉代增加大件器型,如漆鼎、漆壶、漆钫;出现漆礼器,代替铜 器。 装饰花纹繁杂: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 汉代漆器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成套器皿,如多子盒。 一般采用朱里黑表的装饰。
由于历史资料上把秦汉这一 时期划为楚秦汉漆器, 时期划为楚秦汉漆器,因此 我在这里将秦汉漆器分开讲
秦代
这一时期漆器工艺则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继 往开来的新阶段。 往开来的新阶段 。 秦时已结束了战国期间 群雄争霸的局面, 社会与经济相对稳定, 群雄争霸的局面 , 社会与经济相对稳定 , 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 当时的 漆器制造业更是推陈出新:制法的改进、 漆器制造业更是推陈出新:制法的改进 、 品种的创新、 纹饰的变革以及造型的拓展, 品种的创新 、 纹饰的变革以及造型的拓展 , 这一切都为西汉漆器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汉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 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一般髹(xiu)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 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 世界。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 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 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 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 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汉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de698a52ea551811a68741.png)
3,陶器
陶鼎,陶簋,陶甗,陶豆,陶盂,陶盆,陶罐,陶钵,陶瓮,陶釜,陶灶,陶蒜头壶。 秦代陶塑十分发达。秦兵马俑。制作方法:模塑结合 秦代砖瓦
第三节 铜器工艺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马踏飞燕(甘肃武威)
1,铜灯
汉代铜灯的形式 盘灯 虹管灯 筒灯 行灯 吊灯
2,铜炉
薰炉 温手炉 温酒炉
第五节 漆器工艺 1,夹纻 2,班漆 3,绿沉漆
第六节 其他工艺 石雕,石窟雕刻的石佛 大同云冈、河南龙门、河北响堂山、南京栖霞山 六朝石佛特征:顶有肉髻,花冠珠饰、袒胸、露臂、跣足,细腰歪身,佩珠挂壁。
第七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1,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形成南青北白的特点。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邢窑所产的 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硬而单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原性,烧到最后阶段要成为中性或略带氧化性,此时釉 料形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釉层,覆于蓝
色纹饰之上,显得庄重、美丽、朴素、典雅。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所谓釉里红就是釉 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
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它 是受宋代钧窑紫红色釉斑的启发而造的。
3,铜奁
4,铜洗 5 5,铜壶
汉代铜壶定式: 鼓腹,小颈而口向外侈,圆足,腹的两侧多有辅首衔环,造型优美。
6,铜镜
汉代铜镜的发展是继战国以后的又一发展,是汉代金属工艺的主要品种。 汉代铜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 分三个时期, 前期: 包括西汉时期,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 种类: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等,汉武帝以后有了日光 镜,照明镜。 中期: 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 后期: 即东汉时期。 双變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阶段式镜、透光镜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https://img.taocdn.com/s3/m/8921d81e6edb6f1aff001f25.png)
(六)铜镜
铜镜在汉代十分发达,是继战国以后的又一次大发展时期。铜镜的制作精 巧, 式样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
1.汉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
2.主要品种: (1)早期:有螭chī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 (2)中期:主要流行规矩镜(TLV镜); (3)晚期:有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阶段式镜 等。
属鞍辔上雕有精美的花纹装饰,辔绳婉转灵活。 整个车通体彩绘,。它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 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
(一)铜灯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灯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主要分虹管灯、盘 灯、筒灯、行灯、吊灯等。 铜灯的造型:灯体常做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物等形状。 1.虹管灯:最早的环保灯具。 2.彩绘雁鱼铜灯:汉代环保艺术台灯 3.盘灯:朱雀灯(西汉) 4.西汉鎏金羊形铜灯
砖:
秦砖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 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 形纹的空心砖。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更为普遍,内容也愈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 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画面。竞渡为题材作装饰,船体细长,头尾高翘,船上有八 人、九人、十一人不等,头戴羽冠,有的划船,有的指挥,有的起舞。
船上有鸟,船下有鱼。这是赛船习俗的写照。
第三节 陶瓷工艺
• 汉代的陶瓷工艺,有进一步提高,并有所创新。后汉时期更 得到普遍发展,各类陶瓷已取代了一部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战国 1982年,曾在湖北江陵马山发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丝织品、 编结和刺绣等。丝织品的品种有绢、罗、纱、锦等。花纹有几何 纹、菱形纹、S形纹等,几何纹中还饰有龙凤、麒麟和人物 。在 大批的刺绣中,有绣衣、绣裤、绣袍等,绣地多用绢,用辫针绣 出龙、凤、虎、三头鸟,以及草叶、枝蔓和花朵,线条流畅,技
秦汉漆器
![秦汉漆器](https://img.taocdn.com/s3/m/253f2748767f5acfa1c7cd2a.png)
• 描漆双耳长盒 • 秦代 • 长27.8厘米,宽13.3厘米, 高11.8厘米 • 1976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9号秦墓出土 •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 木胎。盒呈椭圆形,由盖与盒身上下扣 合而成。其两端有类似于耳杯样的双耳, 可供持捧。在盖上及外底均有弧形的矮足。盒内髹以朱漆,外以黑漆 作地,其上用红、褐色漆绘出圆圈纹、变体鸟纹等图案。图案中心, 以变体鸟纹交汇成十字,其两端各向内卷曲,如浮云翻卷。其造型、 纹饰装髹,皆可代表秦代漆器工艺的水平。
• 针划纹双层七子奁 • 西汉 • 直径31厘米, 双层通高20.5厘米 • 1974年山东省临沂县 银雀山西汉墓出土 •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 卷木胎。圆形。全器由盖、上层、下层三部分奁合组装而成。器内涂朱漆 ,器外髹以黑漆为地,内外均用细针划成云气纹装饰图案,并在针划纹内 以彩笔勾点。漆奁上层裝着一面铜镜,下层在底板上挖刻出七个凹槽,每 一凹槽内嵌放着一个不同形状的小奁盒:计有圆形三个,椭圆形一个,马 蹄形一个和盝顶式长方形两个。毎一子奁上的纹饰也以细针划刻而成,纹 饰与大奁基本相同。汉代漆器灵巧而精致,这一类内装子盒的漆器曾多次 发现,它们或五或七或九,形状各异,盛于一大器之中,益发显得玲珑可 爱,构成一组和谐的整体。
目前已出土的汉代漆器很多,出土地点的分布几乎遍及 全国,但大多为西汉时期。东汉墓葬中的漆器较少,而且质 量也远不如西汉,这表明东汉的漆器工艺处于一个衰微时期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 ,前后共发掘出各种漆器约700件,品种多,工艺精,是我 们了解汉代漆器工艺乃至汉代文化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汉代漆器的胎骨仍以木胎为主,但夹纻胎漆器明显比前 代增多。汉代漆器的品种较多,并且出现了形体较大的器物 ,这与当时的习俗有密切关系。在汉代的贵族阶层,漆器已 不仅作为生活的日用器,而且常常把它作为馈赠物品和礼仪 用器,对于这类漆器的制作则更讲究装饰的华美和制作工艺 的精良,因而也就更增加了这类作品的观赏价值。
第三章_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
![第三章_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https://img.taocdn.com/s3/m/7c89220aa300a6c30c229ff2.png)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君幸酒”云纹漆案及杯盘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漆耳杯盒:高12.2厘米、口径为19厘米和16.5厘米的椭圆形盒内, 可以套装7件耳杯,盒盖和器身以字母口扣合,充分利用了盒体内 的有效空间,盒内叠放的耳杯严密稳当,整个漆盒是造型和装饰 都非常精巧。这种套装结构的设计,是汉代漆器造型上的新发明, 显示出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创造力。
军吏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兵马俑形体高大、数 量众多、造型完整、陶质 坚硬,兵马俑的塑造,基 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 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 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 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御手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云气纹以红色和灰绿色 绘成,足部的兽面纹似 乎提示着与青铜器的关 系。这样的漆鼎在马王 堆出土不少。
彩绘云气纹漆鼎 (西汉)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具杯盒内通 常仅立置数只 耳杯,此盒内 的耳杯平置, 数量多了几倍, 且还有盘,所 饰朱雀纹也极 优美潇洒。
上层放置手套三双,丝绵絮巾、组带、绢地“长寿绣”镜衣各一件。下层槽内 放置9个小奁,计椭圆形2件、圆形4件、马蹄形1件、长方形2件。小奁内放置 化妆品、假发、胭脂、丝绵粉扑、梳、篦、针衣等物品。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 生前应该是用此类梳妆奁存放自己的梳妆用具和贴身物品的。此奁在空间上作 了巧妙的排列,既节省了空间,又使整个器身美观实用,堪称漆器中的精品。
第三章·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史发展历程 PPT
![第三章·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史发展历程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4d71fa910ef12d2af9e7d6.png)
(一)秦汉青铜器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因铁器,陶器,漆器制造业的大力 发展及思想的日益变化,青铜器的发展进入了延续 期,主要反映在礼器的锐减和日用品的渐增上。 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 的。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第 一乘驾四马,车上有棚,御者为坐状。这两乘车马 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小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 精巧。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 第二乘马,长3.17、高1.06米,可以说是迄今发掘 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
1.青铜灯
灯具作为照明工具,至汉代,青铜灯具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汉代 青铜灯具的设计同商周青铜器艺术相比,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 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也更加丰富深厚。 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征,汉代青铜灯具才成为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在 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其艺术特点: 1、合理的尺度与构造 青铜灯具的造型尺度和结构,都是根据其实际功用确定的。 2、巧妙的环保功能 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十分注重环境保护,解决了灯烟污染室内环境的问题。 汉代的座灯大多设计有导烟管,并于灯体内贮入清水。青铜灯具在体现功 能实用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它的科学魅力,也就是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从而使灯具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如,长信宫灯)
3.优美的三维空间造型 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题材大多模拟人物、动植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象形 造型。在人物造型上,既注重形体的外在形态,又注重形体的内在神韵。青 铜灯具的动物造型,更是丰富多彩,表现题材多取凤鸟朱雀、雁鱼鹤龟、麒 麟猴鹿等,造型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切 感。造型表现手法上高度概括、抽象。 4.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 “错彩镂金”是汉代青铜灯具装饰的集中体现。当时除了在装饰题材上 采用流行的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外,在装饰手法上还运 用了漆彩绘、错金银、鎏金、透雕等多种工艺,汉代青铜灯具优美的艺术 造型与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设计风格,在世界灯具设计 史上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和时代特征。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套课件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套课件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6a500878eff9aef8941e06e0.png)
第三节 铜器工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就开始淡出工艺美术的中心。到了秦汉虽然还有创新并仍然 大量铸造,但青铜艺术的颓势已是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瓷的发 展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 落也是其式微的重要原因。
秦代以后,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镜经过更新、创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 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水平。 汉代青铜器较有特色的是铜灯与铜镜。
二、青铜容器
兴盛—— 西汉中期到东汉早期(武帝到章帝,公元前140年至88年) 官府铸造最盛,少府能力强
装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纹样:平面化
素面、弦纹、宽带纹,时代越晚,比例越高 技术:立体,圆雕:动物型铺首、盖钮、器足
平面,鎏金、漆绘、镶嵌、错金银 设计原则:适用 素面、鎏金、漆绘、错金银等平面化装饰 日用器物形体合宜,器体轻薄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20/2/27
第五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授课提纲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秦代的工艺美术 • 第三节 铜器工艺 • 第四节 金银工艺 • 第五节 陶瓷工艺 • 第六节 染织工艺 • 第七节 漆器工艺 • 第八节 石雕和玉雕工艺 • 第九节 其他工艺 • 第十节 结语
第一节 概论
• (1)汉代艺术的基本美学风貌 •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
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 汉代的艺术作品统统没有细节的描绘,没有装饰,没有个性的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 反,突出的是具有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 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的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 这不装饰细节的夸张姿势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 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 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速度感就是“马踏飞燕”、“荆轲刺秦王”。
秦汉工艺美术史
![秦汉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f0d605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7.png)
秦汉工艺美术史一、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四个方面,探讨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二、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陶瓷制作中普遍采用胎釉法,使得陶瓷具备了一定的瓷化特性。
同时,秦汉时期的陶瓷装饰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刻花、印花、刺花等装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精致。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陶瓷器物,如剑套、锡珪、壶、罐等,这些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漆器漆器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
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相对成熟,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漆器通过在器物表面涂刷上数层漆油,经过多道磨砂和镶嵌等工序,最后经过打磨和抛光,形成一个光滑、坚实的漆层。
漆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镶嵌、彩绘等方法,图案多样,形象逼真。
漆器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成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四、丝织品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丝织品纺织和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丝织品的品质得以提升。
秦汉时期的丝织品以丝织缎、丝织罗等为主,纹饰繁密、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丝织品在服饰、礼仪用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秦汉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品。
五、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铸造技术高超,铸件往往制作精美,刀削痕迹清晰可见。
青铜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铭文、纹饰和铜钿等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六、总结秦汉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等工艺品制作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d71effda4a7302768f9939c5.png)
2021/3/10
32
陶塑
汉代的陶塑,主要是用作明器。有专门的 生产作坊.设专官管理。 在汉代,陶塑的题材更 为扩大,除了战国时期所流行的各种器皿外,还有 用具、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有的形制宏大, 制作精巧。器皿有壶、盘、杯、罐、灯、炉、奁等 。用具有灶、并、船、车等。
2021/3/10
33
2021/3/10
2021/3/10
7
在陶器上艺中,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瓦。秦砖的质地坚硬, 有“铅砖”之称。砖坯用模制成后,还用花模印花进行装饰。常见的 有菱形纹、方格纹、回纹、卷云纹、三角云纹、s纹、圆壁纹、绳纹、 粗布纹等多种。而泰瓦则是以卷云纹为主,变化多样,风格秀丽。
2021/3/10
8
第三节 铜器工艺
2021/3/10
17
在汉代不同历史时期,铜镜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 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西汉时期。
这一时期,铜镜多用平雕法,镜边较平,镜边简略, 或用弧纹作边饰。铜镜种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运镜, 汉武帝后又有日光镜、昭明镜 等。
螭形镜
昭明镜
2021/3/10
18
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
秦鼎的造型。腹 浅,矮蹄足,腹间 有—道弦纹。
2021/3/10
4
蒜头瓶和鍪则是秦代具有 浓厚地方艺术特色的品种。蒜头 瓶是在壶的近口处鼓大如蒜头, 通常作六辩形。
鍪是一种锅,扁圆腹,圜底, 敛颈而口沿外张,流畅的曲线轮 廓,造型优美。鍪的肩腹交接处 附有环耳,有的对称,有的一大 一小,有的则仅有—耳,变化多 样。耳上常饰以叶脉纹。
2021/3/10
24
中国美术简史之秦汉美术
![中国美术简史之秦汉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71ba306e0b1c59eef8c7b4a0.png)
第四章 雕塑艺术
秦汉墓俑等
(2)咸阳杨家湾汉墓从葬坑中,出土骑兵俑500 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俑通高68厘米,步 兵俑高44-48厘米,多数敷彩,造型洗练,神态 威武,装备精良,反映了文景时期国力增强,骑 兵壮大的概貌。(书上65页图2-19) (3)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坑出土数千陶兵 马俑。1号坑南北宽约2米,东西长约28米,兵马 俑排列成密集的多路纵队面向西方,立俑和跪坐 俑皆戴头盔,穿战袍,弓弩手背箭壶,步卒持械 ,神态机警肃穆,气势咄咄逼人。(书上66页图 2-20)
吻( 1907-1909) [罗马尼亚]布朗库西
吻( 1907-1909) [罗马尼亚]布朗库西
四 川 峨 眉 出 土 抚 琴 石 俑
洛 阳 孙 旗 屯 出 土 东 汉 石 辟 邪
西安出土汉墓石兽
第四章 雕塑艺术
东汉佛教雕刻
汉代石刻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土,东汉时中土已有佛教美术 创作。 山东滕县画像石中的六牙白象,沂南画像石中顶有 头光、施无畏印的佛像,均属东汉佛教雕刻遗迹。 四川乐山麻浩崖墓享堂后壁上方的浮雕坐佛像,有 头光,头顶有高肉髻,身著通肩袈裟,右手施说法 印,左手执襟带状物,结跏跌坐。乐山柿子湾崖墓 中亦有浮雕坐佛像,因风化较重,形象不及前者清 晰。
赵佗先人墓附近之跽坐石人
汉代石刻
(1)河北石家庄市西北郊西汉南粤王赵佗先 人墓附近之跽坐石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 型石刻,用青石雕成,男像高174厘米,女像 高160厘米,造型相似,皆为椭圆睑,尖下巴, 大眼直鼻小口,头戴平巾帻,腰间系带,作双 手抚胸跽坐状,身上无衣纹。其跽坐姿态及古 朴风格,与西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相近, 而异于山东曲阜及四川灌县等地出土的站立东 汉石人相异。
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题库(秦汉的工艺美术)【圣才出品】
![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题库(秦汉的工艺美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bb473fccc22bcd126ff0cd4.png)
第5章秦汉的工艺美术一、填空题1.汉代瓦当中最常见的图案式_____。
【答案】四神2.汉代砖瓦纹饰中的“四神”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3.汉代画像砖的产地以_____、_____最有特色。
【答案】河南、四川4.长信宫灯是_____时期的工艺品,它属于_____类型的铜灯。
【答案】汉代;虹管灯5.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豆形灯;雁足灯;人形灯;兽首形6.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美术的卓越技艺的是陕西临潼发掘的_____。
【答案】秦始皇陵兵马俑7.汉代漆器的胎主要有木胎、竹胎和_____等种类。
【答案】夹纻8.汉代漆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十几种。
【答案】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二、名词解释1.《马踏匈奴》答:马踏匈奴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
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
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2.圆雕答:圆雕是指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雕刻。
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寥寥数笔,略加刻饰,既表现出物象的性格特征,又具有质朴古拙的装饰效果。
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神道两侧安置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伏虎、卧象、卧牛、人抱熊、怪兽吞羊、野猪、鱼等大型石刻,是汉代圆雕中的珍品。
3.平雕答:平雕即平面浅雕,一种是在平面上阴刻出线条,用线表现物象动态,以孝堂山石刻为代表。
另一种是保留物象的线或面,而将空余的地方刻去,以武氏祠石刻为代表。
4.釉陶答:釉陶是指低温烧制的铅釉陶器,胎质较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最高可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称原始瓷器。
秦汉漆器工艺美术的成就
![秦汉漆器工艺美术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60012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5.png)
秦汉漆器工艺美术的成就
秦汉漆器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成就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工艺技术精湛。
秦汉漆器以天然树脂漆为材料,经过多次涂刮、烘烤、刻花等工艺过程制成。
其工艺技术十分精湛,漆器表面光润平滑,色彩斑斓,具有镜面般的光泽。
2. 装饰图案丰富。
秦汉漆器的装饰图案多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动植物纹样为主题,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工艺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秦汉漆器工艺美术兼具工艺和美学两个方面的特点,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是一种视觉艺术,深受古代贵族阶层的喜爱。
4. 传承影响深远。
秦汉漆器工艺美术不仅对后世的漆器工艺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工艺美术和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05秦汉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05秦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fd60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b.png)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பைடு நூலகம்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
(一)都城
• 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高档丝绸的 主要产地。
(二)临淄(zi)
• 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纺织最发达的地区, 史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 下”(《汉书·地理志下》)
• 秦统一了六国以后,吸收了其他各国的文化,综合而成为 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有着全 面的发展,手工业中纺织、铜器、漆器、陶瓷等均较发 达。
二、生产格局
→ 期间,黄河中下游仍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今日 的河南、山东、河北及山西南部的工艺美术生产极为兴盛。 当时都城内官府作坊最为集中,因而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成 为高档工艺品生产的重要地点。同时,秦汉的民间工艺美术 也异常发达。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汉代不同历史时期,铜镜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 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p96-98) 1、前期,主要是西汉时期。
这一时期,铜镜多用平雕法,镜边较平,镜边简略, 或用弧纹作边饰。铜镜种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运镜, 汉武帝后又有日光镜、昭(zhao)明镜 等。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汉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c797d981ec3a87c24028c49a.png)
秦汉的工艺美术一、秦代的工艺美术:秦始皇兵马俑、青铜器、漆器、瓦当1】西安秦始皇兵马俑:1、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
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
2、公元1974年3月11日,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公里处打井时,发现残破的秦陶俑人头及铜镞、弩机等。
2】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
在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红旗店西一公里处,有一条坍塌的长城,从断面上可以看出石垣内部还有一层整齐的墙壁,经考证,此为秦利用赵长城并将其加高加宽进行维修而形成的秦长城。
在长城附近,每隔0.5~1.5公里,便有1处高大的石头堆。
从这些坍塌的石堆中仍可找出它原来的四周墙壁,根据残留部分推断,墙壁边长约5~7米,高约6~8米,这就是长城线上用作警讯的烽火台(烽燧)。
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一般不超过三公里。
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往往还伴随有房址。
在重要的山口和关隘处,往往有小城障,城障是附属于长城的军事城堡。
3】青铜器:秦陵铜车马、仙鹤、凫雁、两诏椭量、扁茎剑4】漆器:描漆圆盒、描漆双耳长盒、5】瓦当:秦太阳纹瓦当、龟纹瓦当、二、汉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画像石、画像砖和瓦当1】青铜工艺:1、汉代的铜器的制作,改变了商周以来以礼器为主,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2、主要品种:铜灯、铜炉、铜壶、铜尊、铜洗、铜镜、铜鼓等等。
2】铜灯:汉代铜灯的制作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式样繁多,而且在功能和美观的巧妙结合上,出现了不少优秀杰作1、铜灯的种类:虹管灯、盘灯、筒灯、行灯、吊灯等。
2、铜灯的造型:灯体常做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物等形状。
3、虹管灯:最早的环保灯具。
4、彩绘雁鱼铜灯:汉代环保艺术台灯5、盘灯:朱雀灯(西汉)6、西汉鎏金羊形铜灯青铜雕塑马踏飞燕(铜奔马)、铜长信宫灯3】铜炉:1、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熏炉、温手炉、温酒炉。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bd9a1210bb68a98271fefa84.png)
铜洗
汉代盟洗用具。有谓是盛污水的。
铜壶
汉代铜壶已 有定式。鼓腹, 小颈而口向外侈, 圈足,腹的两侧 多有铺首衔环, 造形优美。河北 满城汉墓出土的 长乐宫钟和错金 银鸟篆文壶,都 是精美的作品。
铜镜
汉代铜镜的制 作,是继战国以后 又一次大发展,它 是汉代金属工艺中 一个主要的品种。 式样丰富,制作精 巧,具有很高的艺 术性和装饰性。
瓦当
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 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 发展为圆形。汉代则主要流行 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 战国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 筑,大多有挠制砖瓦酌陶窑, 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陶塑
汉代的陶塑,主要是用作明器。有专门的 生产作坊.设专官管理。 在汉代,陶塑的题材更 为扩大,除了战国时期所流行的各种器皿外,还有 用具、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有的形制宏大, 制作精巧。器皿有壶、盘、杯、罐、灯、炉、奁等 。用具有灶、并、船、车等。
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 平。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桶所见的大量的陶桶 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的卓越技艺。
在陶器上艺中,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瓦。秦砖的质地坚硬, 有“铅砖”之称。砖坯用模制成后,还用花模印花进行装饰。常见的 有菱形纹、方格纹、回纹、卷云纹、三角云纹、s纹、圆壁纹、绳纹、 粗布纹等多种。而泰瓦则是以卷云纹为主,变化多样,风格秀丽。
第五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第一节 概说
秦统一了六国以后,吸收了其他各国的文化,综合而成为我 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有着全面
工艺美术史秦汉
![工艺美术史秦汉](https://img.taocdn.com/s3/m/8675aa4125c52cc58bd6be35.png)
秦始皇陵武士俑
秦始皇陵马俑
兵马俑用泥质灰陶制成,俑头和身躯四肢分开制作,然后
套和,塑成后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彩绘的颜色有绿、
粉绿、红、粉红、紫蓝、黄等,艳丽而丰富。形象塑造既注
意整体概括,又注意细节刻画。
36
(2)、汉代明器陶塑
汉代陶塑一方面与生活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作为独立的 艺术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工艺美术达到 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形成雄健、宏大而又稚拙、活 泼的时代特征。
3
第二节 漆器工艺
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在继承战国技艺传统的基础 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 高峰,制作工艺可谓“炉火纯青”。
1、造型特点与品种:造型轻巧,以杯盏食具和妆奁
穗须。随葬的清单“遣策”记载这类图案叫“长寿”, 故
名
20
罗地“乘云绣”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以朱红、黑、紫红、灰色丝线 绣乘云纹,布局匀称,流转生韵,
华丽精美,是汉代典型图案
乘云绣:每组图案单元中有如意云形纹,以随葬的清单“遣 策”记载这类图案叫“乘云”,故名。
21
罗地“信期绣” 袍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线条细密,做工精巧,针法细腻流畅
汉代灰陶鼎
汉代灰陶罐
29
2、彩绘陶
彩绘陶主要做明器用,最早见于春秋,流行于秦汉。 彩绘陶色彩丰富,装饰华丽,有红、黄、黑、白等色,装 饰题材有几何纹、人物故事、祥禽瑞兽等。其器型大都仿 造生活中的日用器型,也有仿造当时铜器或漆器的造型。
彩绘陶壶 西汉 器体高大,为汉代常见的造型样式。器表施白 色陶衣,用红、黑两色绘弦纹,腹部主体部位 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并与云气 纹相结合,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和浪漫气息。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3db57fdbd64783e08122b48.png)
---彩绘变形鸟纹盂
木胎,挖制。器表与口沿内髹黑漆,余髹红漆。用红、褐漆在黑漆地上绘变形鸟纹、波折 纹、圆点纹等图案
----彩绘凤纹卮
--- 耳杯盒
木胎,挖制。由器身与盖扣合而成。器身与盖的形制 相同,外作椭圆形,内作耳杯形,底部与盖顶部的剖 面略呈弧形,腹外有两道凹弦纹。器内髹红漆,器表 髹黑漆。素面。盖上有烙印的“亭”字。出土时盒内 平放五件里红外黑的漆耳杯。
中国工艺 美术史
漆器工艺
作者:*****
目录
漆器初认识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漆器初认识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简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的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漆器手工艺的发源地,我国在距今约7000多年以 前的夏商时代就有漆器工艺了,到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品种、数量、工艺水平、器皿造型 的多样和装饰纹样的精美等都超越前代,成为中国古漆器发展的主要时期。
-----彩绘乐舞鸳鸯形盒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此盒形制非常精巧。整个造型为一 只立雕的鸳鸯。背上有带钮小盖,可注水,首颈与身体榫接,可以转 动。盒身涂黑漆,以朱、金两色描绘羽纹,盒的腹部左侧绘有“钟磬 作乐图”。此盒制作不晚于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是战 国漆器中的代表作,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彩绘凤纹盘
夹丝胎。敞口,宽折沿, 斜折腹,圜底,通体髹 黑漆,以暗红和朱红彩 绘花纹:口沿与口沿内 侧绘变形鸟纹、卷云纹, 口沿外饰卷云纹,腹外 绘三角纹、卷云纹、变 异云纹、圆点纹,内底 正中饰对称的四对短尾 风,周围绘四组对称的 长尾凤及卷云纹、圆圈 纹,内外两圈纹饰的四 个勾连云纹相连成一个 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制作: “一杯卷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价格不菲: “木器髹者千枚,……亦比千乘之家”;
“一文杯得铜杯十” 平民用器价不高昂,“赤卮五枚直二百五十”,与
“白素一丈”相当 坚实耐用:
平壤西汉墓,漆杯纪年铭相距 80 余年 贵州清镇,西汉漆器出土于东汉墓葬 上层大量占有: 马王堆三墓。 700 余件 新莽初年常乐室,漆盘至少几千只 主要出土: 湘鄂川苏皖,朝鲜、蒙古
第三节 漆器
一、引言
发展—— 西汉:艺术高峰,漆器历史地位的颠峰 东汉:中期以后,盛极而衰(陶瓷崛起)
生产格局—— 官府 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右工 地方:蜀郡、广汉郡工官(声誉高,供宫廷) 分工细密,检验严格 民间 民间:广布,偏远广州、桂平,扬州、成都最优 发展:东汉中期前,官府兴盛,而后豪强地主取代
二、制胎与造型
制胎—— 胎质:木和夹纻为主,少数为竹 主流:到西汉前期,木胎居多,以后,夹纻胎增多 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鼎盒钟盘,常较厚 重
斫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杯匜案,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裂变形,用于奁卮 等,较轻巧 夹纻胎:后世又称“脱胎” 做法,以木或泥做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干后 去内胎,在麻布壳上髹漆。颇轻巧 发展,初见于战国;两汉中期以后,渐流行;魏晋以来 ,常做佛像;入清,福州以之闻名
云气纹彩绘漆钫(西汉前期,通高 51.5 厘米)时人称方形壶为“钫”。钫在战 国、西汉时很流行,而以青铜器居多。 器底朱书“四斗”,是容量的说明。
锥画几何纹三角形漆壶(西汉中期, 高 14.4 厘米)造型线或曲或直,相 得益彰。对这样的设计,除要表扬俊 秀外,还应赞叹其超越时代的现代感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 (西汉前期,口径 35.2 厘 米) 盖、壁夹紵,底斫木。 出土时,下层放置小盒,上 层放手套、组带、镜衣等。 所绘云气纹也被认为是云龙 。
线条细若游丝,花纹纤小
发展:
西汉初期,已知最早 西汉中期,戗金(在纹
路内填金箔) 西汉后期,极盛
锥画盖罐(西汉晚期,高 6.9 厘米) 夹纻胎,纹样为云气
纹和多种几何纹,细密而劲利。在马 王堆 3 号墓,还出土过以锥画狩猎纹 装饰的漆奁。
金银薄贴花(金薄) 做法:器表贴附各种图形的金银薄片,涂几道与底色相同 的大漆,令贴花与漆面平齐,再打磨掉金银薄上的漆 发展:西汉早期出现,西汉中期增多,唐代金银平脱前身
西汉早期面貌常近秦 秦
西汉早期
云气纹彩绘漆案及所托杯盘(西汉前期 ,案长 60.2 、宽 40 厘米) 案上有 5 盘、 2 卮、 1 耳杯、竹箸 1 双。案上的 器物都是入葬时摆放的,因此,当年贵 族宴饮时的情景隐约可以想象。
云气纹彩绘漆鼎(西汉前期,高 28 厘米) 云气纹以红色和灰绿色绘成, 足部的兽面纹似乎提示着与青铜器的 关系。这样的漆鼎在马王堆出土不少 。
造型——
种类: 饮食器为主,又有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家
具及车舆和棺椁。 饮食器:
常见鼎、钫、钟、壶、盒、卮、耳杯、盘、盂、 匜、勺、匕、具杯盒等
鼎、钟、钫、耳杯等造型、体量与青铜器彷佛 优秀设计:
装酒具的具杯盒、装梳妆品的多子奁 在较大的容器内,紧密放置多件小容器,节省空 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适用性极强
银釦贴金薄云虡文奁(西汉晚期,高 6.7 、包银片三周,它们既是装饰,又在 加固夹纻的胎体。
镶嵌 材料:金属、玉石、牙骨、琉璃、蚌片 效果:材质对比,丰富色彩
釦 定义:金属片包镶口沿等器 物边缘 材料:金、银、铜(常鎏金 ,“黄涂”) 发展:战国出现,入汉流行 功能:装饰,加固,耐用 典型:蜀郡、广汉郡工官 元兴元年( 105 )停止征 调,“蜀汉釦器”减少
彩绘朱雀纹漆盒(西 汉中期,高 22 厘 米) 具杯盒内通常 仅立置数只耳杯,此 盒内的耳杯平置,数 量多几倍,且有盘。 所饰朱雀纹也极优美 潇洒。
三、技法与装饰
技法—— 素髹:黑髹、朱髹 彩绘:颜色数十种,黑、
红居多 手法:绘花形象自由 印花匀整规矩
锥画:
做法:
于未干透漆膜上针刻图案 效果:
几何纹: 同心圆、菱纹、波折纹、涡纹:
器物边缘,较少作主题
形象——规矩严整
构图——二方连续
植物纹:罕见,柿蒂
人物纹:罕见
彩绘变形鸟纹漆盂(秦,高 11.5 厘米) 早在上古,令动物
现实,乐舞、出行、狩猎、忠臣 纹样抽象化的装饰已经出现,如
彩陶上的鱼纹、鸟纹等等。
、孝子、列女
神话,羽人飞天、东王公、西王 母
装饰——
动物纹: 独立装饰,常见云虡
抽象动物纹: 似几何纹
彩绘牛马文扁壶 (秦,高 22.8 、腹 宽 24.2 厘米) 图 示的这面绘飞鸟和 奔马,组合同著名 的武威铜奔马异曲 同工。另一面绘肥 壮的立牛,专家由 此看到了奖励农耕 。
彩绘凤鸟纹耳杯 (西汉中期,高 4.2 、口长 14.6 厘米)杯心的凤 鸟简练之极,生 动之极,装饰意 味特别浓郁。双 耳上的同心圆纹 应当是以印花手 法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