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建模仿真实验报告1-4
通信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届别:07 B班学号:0715232022姓名:吴林桂指导老师:陈东华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一、 实验要求:信源书记先经过平方根升余弦基带成型滤波,成型滤波器参数自选,再经BPSK ,QPSK 或QAM 调制(调制方式任选),发射信号经AWGN 信道后解调匹配滤波后接收,信道编码可选(不做硬性要求),要求给出基带成型前后的时域波形和眼图,画出接收端匹配滤波后时域型号的波形,并在时间轴标出最佳采样点时刻。
对传输系统进行误码率分析。
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QAM 调制原理:在通信传渝领域中,为了使有限的带宽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负载更多的用户必须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QAM 就是一种频率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技术。
t B t A t Y m m 00sin cos )(ωω+= 0≤t ≤Tb式中 Tb 为码元宽度t 0cos ω为 同相信号或者I 信号;t 0s i n ω 为正交信号或者Q 信号;m m B A ,为分别为载波t 0cos ω,t 0sin ω的离散振幅;m 为m A 和m B 的电平数,取值1 , 2 , . . . , M 。
m A = Dm*A ;m B = Em*A ;式中A 是固定的振幅,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dm ,em )表示调制信号矢量点在信号空间上的坐标,有输入数据决定。
m A 和m B 确定QAM 信号在信号空间的坐标点。
称这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方式为正交幅度调制。
图3.3.2 正交调幅法原理图 Pav=(A*A/M )*∑(dm*dm+em*em) m=(1,M)QAM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3.3.5所示。
图3.3.5 QAM 相干解调原理图四、设计方案:(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 (4)、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调制(5)、通过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滤波,同时产生传输信号 (6)、增加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匹配滤波器对接受的信号滤波 (7)、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解调五、实验内容跟实验结果:本方案是在“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以及眼图”的示例的基础上修改得到的。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随着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的加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成为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及时总结和回顾相关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提供有力支持。
一、实验流程及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和目标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目标。
对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验证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材料和工具准备确定所需的虚拟仿真软件以及相关的量子通信系统模拟工具,如Qiskit、Quipper等。
3.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操作。
主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比特的编码和解码、量子信息的传输和接收等步骤。
4. 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验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和分析:1.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量子比特编码和解码、以及量子信息的传输和接收等实验步骤。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量子比特在传输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以及量子密钥的分发和利用过程。
2. 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量子比特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听或篡改,从而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量子密钥的分发和利用也得到了有效验证,表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这次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输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模拟信源数字化的建模与仿真
实验一模拟信源数字化的建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语言的基本命令、基本运算、函数等基本知识;2、掌握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流程和方法;3、掌握模拟信源数字化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编写MATLAB函数文件仿真实现模拟信号的抽样过程;1)单频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抽样实现。
要求输入信号的幅度A、频率F和相位P可变;要求仿真时间从0到2/F,抽样频率分别为Fs=F、Fs=2F、Fs=20F;要求给出相应抽样信号samp11、samp12、samp13的波形图。
2)多频正弦波合成模拟信号的抽样实现。
要求输入信号为幅度A1、频率F1、相位P1的正弦波和幅度A2、频率F2、相位P2的正弦波的叠加;要求仿真时间从0到2/min(F1,F2),抽样频率为Fs=max(F1,F2)、Fs=2*max(F1,F2)、Fs=20*max(F1,F2);要求给出相应抽样信号samp21、samp22、samp23的波形图。
2、编写MATLAB程序仿真实现模拟信号的量化过程;1)单频正弦波模拟信号均匀量化的实现。
要求对抽样信号sampl3归一化后再进行均匀量化;要求量化电平数D可变;要求输出信号为平顶正弦波;要求给出量化序号indx1,给出量化输出信号quant1的波形图,并与抽样信号samp13画在同一图形窗口中进行波形比较。
2)改变量化电平数,分析它和量化误差的关系,并给出仿真图;3)多频正弦波合成模拟信号均匀量化的实现。
要求对抽样信号samp23归一化后再进行均匀量化;要求量化电平数D可变;要求输出信号为平顶正弦波;要求给出量化序号indx2,给出量化输出信号quant2的波形图,并与抽样信号samp23画在同一图形窗口中进行波形比较。
4)要求对抽样信号sampl3归一化后再分别进行满足A律和u律压缩的非均匀量化;要求压缩参数a、u可变;要求量化电平数D可变;要求输出信号为平顶正弦波;要求给出量化输出信号quant11和quant12的波形图,并与抽样信号samp13画在同一图形窗口中进行波形比较。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搭建仿真环境,我们模拟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信系统的性能对于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特性,优化系统设计,提高通信质量。
2. 实验背景和目的本次实验的背景是一个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探讨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实验环境和方法我们使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环境。
通过编写仿真程序,我们模拟了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
我们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设定,并进行了多次实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信噪比、传输速率等。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对系统进行改进。
5. 结果分析和讨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时,我们发现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呈反比关系。
当信噪比较低时,误码率较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传输速率与信号带宽和调制方式有关。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系统性能。
6. 结论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时,我们应注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通过不断改进系统参数和算法,我们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7. 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通信系统进行了初步的仿真测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李傲班级:14050Z01学号: 1405024239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环境,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熟悉基本操作,并使用其做出第一个自己的project,并截图2、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1.7进行练习2>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10,幅度为(1+学号*0.1)V)、及其平方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仿真:图1系统连结图(实验图中标注参数,并对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结论输出信号底部有微弱的失真,调节输入的频率的以及平方器的参数,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波形失真,对于频域而言,sin信号平方之后,其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倍,这一点可有三角函数的化简公式证明实验二: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中的线性系统图符。
2、掌握典型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
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实验原理:2、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出一个低通滤波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要求在所截取的图片上用便笺的形式标注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
学号统一使用序号3、实验仿真:系统框架图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图4、实验结论对于试验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不太容易确定,在输入完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截止点的衰落系数等滤波器参数后,如果选择让SystemView 自动估计抽头,则可以选择“Elanix Auto Optimizer”项中的“Enabled”按钮,再单击“Finish”按钮退出即可。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抽头数通常抽头数设置得越大,滤波器的精度就越实验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AM)(1学时)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
3、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产品仿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仿真软件对某新型产品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优化产品性能,为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研发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我们采用仿真软件对新型产品进行仿真实验。
三、实验内容1. 仿真软件选择本次实验选用仿真软件为XXX,该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能够模拟产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工况,为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2. 产品模型建立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产品三维模型。
模型应包含产品的主要部件和连接关系,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3. 材料属性设置根据产品材料要求,设置材料属性,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确保仿真过程中材料属性的准确性。
4. 边界条件设置根据产品实际运行工况,设置边界条件,如载荷、温度、压力等。
确保仿真过程中边界条件的准确性。
5. 仿真分析(1)结构分析:对产品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验证产品在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热分析:分析产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验证产品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3)流体分析:分析产品在流体流动作用下的压力、速度和流量,验证产品在流体作用下的性能。
6. 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产品在各个工况下的性能表现,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构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产品在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
但在某些部位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2. 热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性能良好,但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热传导不畅现象,需要优化热设计。
3. 流体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产品在流体流动作用下的压力、速度和流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但在某些部位存在流体阻力较大现象,需要优化流体设计。
五、结论通过本次仿真实验,验证了新型产品的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信系统仿真报告
实验三 通信系统仿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陈侃● 背景知识:(1) 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时将通信的频段划分成若干信道频率范围,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即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频率划分来实现通信的,早期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短波通信、大多数专用通信网都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来实现的。
(2) 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将通信信道在时间坐标上划分成若干等间隔的时隙,每对通信设备将工作在某个指定的时隙上,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时隙划分来实现通信的,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系统GSM ,就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
(3) 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利用码字的正交性,将承载的不同用户的通信信息区分开来。
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分配的码组实现通信。
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 ,CDMA2000,SC-CDMA 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
码分多址要求通信的码组之间有很好的正交性。
有一种获得正交码组的方法是利用M 序列发生器,M 序列是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M 序列发生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a i 表示各个寄存器的状态,c i 可取0或1.M 序列发生器的原理框图F(x) = c i x ir i=0上式是关于x 的多项式,系数c i 表示了序列生成器的反馈连线的特征,称为一位生成器函数的特征多项式。
由于r 位移位寄存器最多可以取2r 个不同的状态,因此每个移位寄存器序列最终都是周期序列,并且其周期n ≤2r 。
M 序列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和很弱的互相关性,周期为2r -1的M 序列可以提供2r -1个正交码组。
● 练习题:1.2.1 FDMA 的Simulink 仿真:(1) 利用Simulink 中的相应模块,搭建提示所给的系统仿真图,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答:按照提示所给的模型图以及相应模块的参数,我设计出的FDMA 系统仿真图如下所示:(2) 上图中的六个Analog Filter Design 滤波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根据已知的参数设置它们的参数,然后进行系统仿真,记录下三个Scope 上显示的波形。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仿真软件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2. 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建模、仿真、分析等。
3.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仿真软件:XXX2. 计算机一台3. 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一、仿真软件基本操作1. 打开软件,熟悉界面布局。
2. 学习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各个部分的功能。
3. 掌握文件操作,如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
4. 熟悉软件的基本参数设置。
二、建模操作1. 学习如何创建仿真模型,包括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
2. 掌握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学会使用软件提供的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转、镜像等。
三、仿真操作1. 设置仿真参数,如时间、步长、迭代次数等。
2. 学习如何进行仿真,包括启动、暂停、继续、终止等操作。
3. 观察仿真结果,包括数据、曲线、图表等。
四、分析操作1. 学习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统计、曲线拟合、图表绘制等。
2. 掌握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项目。
2. 在建模界面,根据实验需求创建仿真模型。
3. 设置仿真参数,启动仿真。
4. 观察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6.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模、仿真、分析等。
2. 在建模过程中,学会了创建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并能够进行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在仿真过程中,成功设置了仿真参数,启动了仿真,并观察到了仿真结果。
4. 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五双极性不归零码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本特征2.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3.学会用示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行分析二、实验仪器1.序列码产生器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3.双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4.示波器5.功率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双极性不归零码是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和0的码型,它与双极性归零码类似,但双极性非归零码的波形在整个码元持续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双极性非归零码的特点是:从统计平均来看,该码型信号在1和0的数目各占一半时无直流分量,并且接收时判决电平为0,容易设置并且稳定,因此抗干扰能力强.此外,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的传输线上传输,因此双极性非归零码应用极广.双极性非归零码常用于低速数字通信.双极性码的主要缺点是:与单极性非归零码一样,不能直接从双极性非归零码中提取同步信号,并且1码和0码不等概时,仍有直流成分。
四、实验步骤1.按照图3.5-1 所示实验框图搭建实验环境。
2.设置参数:设置序列码产生器序列数N=128;观察其波形及功率谱。
3.调节序列数N 分别等于64.256,重复步骤2.图3.5-1 双极性不归零码实验框图实验五步骤2图N=128实验五步骤3图N=64N=256六、实验报告(1)分析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及功率谱。
(2)总结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
实验六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基本特征2.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3.学会用示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行分析二、实验仪器1.序列码产生器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3.双极性归零码编码器4.示波器5.功率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双极性归零码是二进制码0 和1 分别对应于正和负电平的波形的编码,在每个码之间都有间隙产生.这种码既具有双极性特性,又具有归零的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就可以判决1 比特的信息已接收完毕,然后准备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因此发送端不必按一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以认为正负脉冲的前沿起了起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可以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即收发之间元需特别的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做自同步方式.由于这一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应用十分广泛。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MATLAB的基本使用与数学运算目的:学习MATLAB的基本操作,实现简单的数学运算程序。
内容:1-1 要求在闭区间[0,2π]上产生具有10个等间距采样点的一维数组。
试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运行代码:x=[0:2*pi/9:2*pi]运行结果:1-2 用M文件建立大矩阵x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代码: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m_mat运行结果:1-3已知A=[5,6;7,8],B=[9,10;11,12],试用MATLAB分别计算A+B,A*B,A.*B,A^3,A.^3,A/B,A\B.代码:A=[5 6;7 8] B=[9 10;11 12] x1=A+B X2=A-B X3=A*B X4=A.*B X5=A^3 X6=A.^3 X7=A/B X8=A\B运行结果:1-4任意建立矩阵A,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位置。
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代码:A=[12 52 22 14 17;11 10 24 03 0;55 23 15 86 5 ] c=A>=10&A<=20运行结果:1-5 总结: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软件太过生疏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通过查书与同学交流都解决了。
例如第二题中,将文件保存在了D盘,而导致频频出错,最后发现必须保存在MATLAB文件之下才可以。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承载着各种类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通信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Matlab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本实验报告将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出去,经过信道传输后,接收端将电信号转换成信息。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信号传输质量、误码率、信噪比等指标。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为例,建立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三、Matlab软件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Matlab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Matlab软件搭建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信号调制、信道传输、信号解调等过程。
通过Matlab软件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比如误码率随信噪比的变化规律、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等。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结论本实验报告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MATLAB通信建模实验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上采样与内插一、实验目的1、了解上采样与内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上采样与内插的matlab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上采样提高采样频率。
上采样使得周期降低M倍,即新采样周期Tu和原有采样周期Ts的关系是T u=T s/M,根据对应的连续信号x(t),上采样过程从原有采样值x(kT s)生成新采样值x(kT u)=x(kT s/M)。
操作的结果是在每两个采样值之间放入M-1个零值样点。
更实用的内插器是线性内插器,线性内插器的脉冲响应定义如下:上采样值x(kT u)=x(kT s/M)通过与线性内插器的脉冲响应的卷积来完成内插。
三、实验内容仿真正弦波采样和内插,通过基本采样x(k),用M=6产生上采样x u(k),由M=6线性内插得到样点序列x i(k)。
四、实验程序% File: c3_upsampex.mM = 6; % upsample factorh = c3_lininterp(M); % imp response of linear interpolatort = 0:10; % time vectortu = 0:60; % upsampled time vectorx = sin(2*pi*t/10); % original samplesxu = c3_upsamp(x,M); % upsampled sequencesubplot(3,1,1)stem(t,x,'k.')ylabel('x')subplot(3,1,2)stem(tu,xu,'k.')ylabel('xu')xi = conv(h,xu);subplot(3,1,3)stem(xi,'k.')ylabel('xi')% End of script file.% File: c3_upsample.mfunction out=c3_upsamp(in,M)L = length(in);out = zeros(1,(L-1)*M+1); for j=1:Lout(M*(j-1)+1)=in(j); end% End of function file.% File: c3_lininterp.m function h=c3_lininterp(M) h1 = zeros(1,(M-1)); for j=1:(M-1) h1(j) = j/M; endh = [0,h1,1,fliplr(h1),0]; % End of script file.四、 实验结果012345678910x0102030405060x u01020304050607080-11x i实验二:QPSK、16QAM信号的散点图、正交、同相分量波形图一、实验目的1、了解QPSK、16QAM调制的基本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1401014班分组参数姓名学号目的:(1)熟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信息传输特点;(2)熟悉上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参数选择原则;(3)掌握使用参数化图符模块构建通信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4)熟悉各信号时域波形特点;(5)熟悉各信号频域的功率谱特点。
实验内容一:(1)使用m序列为数字系统输入调试信号,采用正弦载波,码速率及载波频率参见附表;(2)采用模拟调制或数字检控实现2PSK调制;(3)通过相干解调完成2PSK解调,恢复初始m序列;(4)从时域观测各信号点波形,获得接收端信号眼图;(5)观测各信号功率谱;(6)完成串并及并串转换模块设计;实验内容二:(7)通过不少于三个频率正弦信号叠加而成的模拟信号作为系统真实输入信号,并采用PCM编码方法实现数模转换;(8)模拟输入信号转换形成的数字信号通过2PSK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数字频带传输;(9)通过PCM解码恢复初始模拟信号;(10)从时域重点观测模拟信号点波形;(11)从频域重点观察模拟信号功率谱。
方案: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输入的模拟随机信号 m(t),经过该通信系统后要较好地得到恢复。
推荐方案:推荐的模拟信号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通过PCM 方式完成数模与模数变换,采用2/BPSK调制方式完成基本数字频带传输。
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an取+1),e2PSK(t)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取-1),e2PSK(t)取相位(也可以反之)。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
已调信号e2PSK(t)典型波形如下图。
2PSK信号的调制器原理方框图模拟调制的方法:2PSK信号的解调器(想干解调)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2PSK仿真结果及分析电路图:时域波形:输入信号: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经过带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眼图:输出波形:功率谱图:输入信号:经带通滤波器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输出信号:带通幅频特性曲线:低通幅频特性曲线:编号名称参数0 Source: PN Seq Amp = 1 vOffset = 0 vRate = 14e+3 HzLevels = 2Phase = 0 degMax Rate = 700e+3 Hz32 Multiplier: Non Parametric Inputs from t0p0 t26p0Outputs to 6 28Max Rate = 700e+3 Hz26 Source: Sinusoid Amp = 1 vFreq = 56e+3 HzPhase = 0 degOutput 0 = Sine t32Output 1 = Cosine电路图:串并。
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
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实验五双极性不归零码⼀、实验⽬的1.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本特征2.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法3.学会⽤⽰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分析⼆、实验仪器1.序列码产⽣器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3.双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4.⽰波器5.功率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双极性不归零码是⽤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进制码1和0的码型,它与双极性归零码类似,但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在整个码元持续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双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从统计平均来看,该码型信号在1和0的数⽬各占⼀半时⽆直流分量,并且接收时判决电平为0,容易设置并且稳定,因此抗⼲扰能⼒强.此外,可以在电缆等⽆接地的传输线上传输,因此双极性⾮归零码应⽤极⼴.双极性⾮归零码常⽤于低速数字通信.双极性码的主要缺点是:与单极性⾮归零码⼀样,不能直接从双极性⾮归零码中提取同步信号,并且1码和0码不等概时,仍有直流成分。
四、实验步骤1.按照图3.5-1 所⽰实验框图搭建实验环境。
2.设置参数:设置序列码产⽣器序列数N=128;观察其波形及功率谱。
3.调节序列数N 分别等于64.256,重复步骤2.图3.5-1 双极性不归零码实验框图实验五步骤2图N=128实验五步骤3图N=64N=256六、实验报告(1)分析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及功率谱。
(2)总结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法。
实验六⼀、实验⽬的1.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基本特征2.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法3.学会⽤⽰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分析⼆、实验仪器1.序列码产⽣器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3.双极性归零码编码器4.⽰波器5.功率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双极性归零码是⼆进制码0 和1 分别对应于正和负电平的波形的编码,在每个码之间都有间隙产⽣.这种码既具有双极性特性,⼜具有归零的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就可以判决1 ⽐特的信息已接收完毕,然后准备下⼀⽐特信息的接收,因此发送端不必按⼀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以认为正负脉冲的前沿起了起动信号的作⽤,后沿起了终⽌信号的作⽤.因此可以经常保持正确的⽐特同步.即收发之间元需特别的定时,且各符号独⽴地构成起⽌⽅式,此⽅式也叫做⾃同步⽅式.由于这⼀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应⽤⼗分⼴泛。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基于SystemView的仿真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时间:目录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 -------------------------3一、实验内容-------------------------------------------3二、实验要求-------------------------------------------3三、实验原理-------------------------------------------3四、实验步骤与结果-------------------------------------4五、实验心得------------------------------------------10实验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分析------------11一、实验内容------------------------------------------11二、实验要求------------------------------------------11三、实验原理------------------------------------------11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2五、实验心得------------------------------------------16实验三、数字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分析------------------17一、实验内容------------------------------------------17二、实验要求------------------------------------------17三、实验原理------------------------------------------17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8五、实验心得------------------------------------------27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一、实验内容振幅调制系统(常规AM )二、实验要求1、 根据设计要求应用软件搭建模拟调制、解调(相干)系统;2、 运行系统观察各点波形并分析频谱;3、 改变参数研究其抗噪特性。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通信原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7-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DSB 调幅实验 实验日期: 5月25日【实验目的及实验设备】 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的工作原理,验证普通调幅波(AM )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AM SC DSB -/)的相关理论。
2、实验设备及仪器名称:1、 M atlab 仿真软件simulink2、 正弦波发生器模块 2个3、 乘法模块2个4、 带能滤波模块 1个5、 低能滤波模块 1个6、 加法器模块 1个7、 噪声源模块 1个 9、测量仪表若干3、实验原理 1.调制原理: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H(w)=1),调制信号m(t)中无直流分量,则输出的已调信号就是无载波分量的双边带调制信号(DSB),每当信源信号极性发生变化时,调制信号的相位都会发生一次突变π。
t t m t S c DSB ωcos )()(=。
调制的目的就是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DSB 调制原理框图如图:DSB 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频域上就是卷积,表达式为:[])()(21)(c c DSB M M t S ωωωω-++=2. 解调原理:DSB 只能进行相干解调,其原理框图与AM 信号相干解调时完全相同,利用恢复的载波与信号相乘,将频谱搬移到基带,还原出原基带信号。
解调原理框图如下:2)载波信号设置3)带通滤波器设置【实验结果】1. 仿真调制过程中各点波形(给出各点波形的解释)波形分析:图a为调制信号,频率为120 rad/s图b为载波波形,频率为1200rad/s图c为以上两信号相乘后波形图d为加入高斯噪声后的波形2.解调过程中的各点波形(给出各点波形的解释)(改变噪声大小和滤波器带宽,观察波形变化)图a为解调后的信号的波形图b为已调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的波形图c为通过解调后信号的波形图d为调制信号的波形3.调制前后频谱分析(给出各点波形的解释)图a 已调波频谱图b 解调乘法器后信号频谱图c 解调出的调制信号频谱【实验结论】1.调制后信号对比调制前的信号,周期变小,频率变大了,幅度随时间在不断的呈现周期性变化。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systemview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四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无失真条件。
2、掌握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3、掌握通过眼图分析法来衡量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掌握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无失真条件。
2、通过仿真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3、通过仿真观测系统眼图。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内容1: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仿真原理图:
图4-1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仿真原理图结果如下:
图4-2 输入信号的波形
图4-3 输出信号的波形
图4-4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叠加
图4-5 经过升余弦滤波器整形后的信号波形
图4-6 经过升余弦滤波器整形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叠加波形
结果分析:由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叠加可观察到收发波形基本一致,加入一定幅度的噪声仍然能正常传输,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得到验证。
改变噪声幅度,错误波形可能增多。
实验内容2:用于观察眼图的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原理图:
结果如下:
图4-8 二元码眼图(噪声幅度为0.1V)
图4-9 二元码眼图(噪声幅度为1V)
图4-10 三元码眼图
图4-11 四元码眼图
结果分析:增大噪声幅度,眼图的“眼睛”张开的幅度变小,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
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只“眼睛”,传输四元码时,会显示三只“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民族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与建模仿真
课程:通信原理与建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0312411
学号: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5月 20日
实验一信道
原理说明:
关注信道参数对误码率的影响。
AWGN信道的基本参数是SNR。
多径信道是无线通信的信道模型,相当于多个增益和时延不同的无衰落信道的叠加
∑=-
=
N
n
n n
t
a
t
h
1
) (
)(τ
δ
如果脉冲周期大于时延,总的衰落为瑞利分布,否则为频率选择型衰落。
如果是移动通信,则还有多普勒频移(vf/c),则信道是时变的。
∑=-
=
N
n
n
n
t
t
t
a
t
h
1
))
( (
)(
)(τ
δ
如果相干时间大于发送符号周期,则为慢变信道,否则为快变信道。
1.将例4.7中的QPSK改为BPSK,并比较仿真结果。
提示:
1)将教材第4章ex7.mdl另存为sy0101.mdl。
修改Tx模块。
Bit to Integer Converter中Number of bits per integer设为1;Data Mapper中Symbol set size设为2;以上两个模块也可以干脆删除。
最后将QPSK调制模块换成BPSK 调制模块。
修改Rx模块。
与Tx模块对应。
2)将ex7main.m另存为sy0101main.m。
对该脚本程序作相应修改。
2.模仿例4.11,对sy0101.mdl加入二径信道(命名为sy0102.mdl),仿真并比较结果。
10
10
10
10
信噪比(dB )
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
-3
-2.5-2-1.5
-1-0.5
00.51 1.52
1010
10
10
10
10
信噪比(dB )
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
BPSK 在AWGN 信道下的性能
实验二 数字基带传输
原理说明:
数字传输的基本方式是以若干种脉冲波形代表若干种数字符号。
接收端对收到的波形的判别分为抽样判决和最佳接收,抽样判决只是根据波形的某一时刻的幅度作判断,最佳判决根据整个波形作判断。
最佳判决抗干扰性能优于抽样判决。
脉冲信号的带宽无限,而实际信道的带宽有限,因此接收到的波形有失真,有拖尾,会干扰后续波形,这就是码间干扰。
克服码间干扰在接收端可加均衡器,削弱判决点的干扰;发送端可加成形滤波器,限制发送波形的带宽,也相当于信道补偿。
1.将例6.1中的符号波形改为下式,并比较仿真结果。
⎩⎨
⎧<<<<-=<<-=b
b b b T t T T t t s T t t s 2/,12/0,1)(0,1)(10
提示:
将教材第6章ex1.m 另存为sy0201.m 。
修改4、5两行。
修改前
24
681012
10
10
10
10
10
10
二进制正交信号在AWGN 信道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Eb/N0
误比特率P e
修改后
24
681012
10
10
10
10
10
10
二进制正交信号在AWGN 信道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Eb/N0
误比特率P e
2.将例6.8分别改为8PAM 传输(命名为sy0202.mdl ),比较仿真结果。
5
1015
10-4
10
-3
10
-2
10
-1
10
4-PAM 信号在AWGN 信道下的性能
Es/N0
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5
1015
10
10
10
10
10
8-PAM 信号在AWGN 信道下的性能
Es/N0
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实验三 数字载波传输
原理说明:
用基带波形调制载波幅度、相位、频率分别为ASK 、PSK 、FSK 。
QAM 同时调制载波的幅度和相位。
ASK 和QAM 的波形有起伏,PSK 、FSK 的波形是恒包络的。
在AWGN 信道中,QAM 的误码性能好于PSK 。
在衰落信道中,PSK 、FSK 误码性能较好。
1. 将例7.8中的8QAM 改为8PSK ,比较其波形和星座图。
提示:
将教材第7章ex8.m 另存为sy0301.m 。
修改第10行。
修改前
-3
-2
-1
01
2
3
-3-2
-1
1
2
3
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8QAM 信号星座图
1
2
3
45
6
7
8
-5-4-3-2-101
234
58QAM 信号波形
时间t
载波振幅
修改后
-1
-0.5
00.5
1
-1-0.8-0.6-0.4-0.200.20.4
0.60.8
1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8PSK 信号星座图
02
468
-1.5
-1
-0.5
0.5
1
1.5
8PSK 信号波形
时间t
载波振幅
2. 将例7.3中的8PSK 改为8QAM ,比较其误码性能。
提示:
将教材第7章ex3.m 另存为sy0302.m 。
修改相应调制解调函数。
修改前
5
1015
10-4
10
-3
10
-2
10
-1
10
8-PSK 载波调制信号在AWGN 信道下的性能
Es/N0
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修改后
5
1015
10-4
10
-3
10
-2
10
-1
10
8-QAM 载波调制信号在AWGN 信道下的性能
Es/N0
误比特率和误符号
率
实验四 信道编码
原理说明:
(N ,K )码将K 位消息数据编码为N 位码字,多出来的M=N-K 位监督位由K 位数据计算得出。
线性码的监督位通过线性运算算出。
Hamming 码是一种线性码,其码组由输入数据与生成矩阵相乘得到,C=XG 。
循环码是一种特殊线性码,其码组可由代表输入数据的多项式与生成多项式相乘得到,该计算过程有简单的电路对应,因此应用广泛。
1. 仿真(15,11)Hamming 码在AWGN 信道下的误码性能。
提示:
将教材第8章ex2.m 另存为sy0401.m 。
修改第4、5行。
修改前:
1234
5678910
10
10
10
10
10
10
10
Eb/No
误比特率
未编码和Hamming(7,4)编码的QPSK 在AWGN 下的性能
修改后:
1234
5678910
10
10
10
10
10
10
10
Eb/No
误比特率
2. 用Simulink 仿真(7,4)循环码在AWGN 信道下的误码性能。
提示:
1)将教材第8章ex3.mdl 另存为sy0402.mdl 。
修改Tx 模块。
Hamming Encoder 换成Binary Cyclic Encoder 。
修改Rx 模块。
与Tx 模块对应。
2)将ex3main.m 另存为sy0402main.m 。
对该脚本程序作相应修改。
思考:如果用(7,3)循环码,该如何修改? 修改前:
1234
5678910
10
10
10
10
10
10
10
Eb/No
误比特率
修改后:
1234
5678910
10
10
10
10
10
10
10
Eb/No
误比特率
未编码和(7,4)循环编码的QPSK 在AWGN 下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