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创业史》(全)
柳青《创业史》课件
![柳青《创业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5276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d.png)
目录 CONTENT
• 柳青简介 • 《创业史》概述 • 人物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赏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柳青其他作品介绍
01
柳青简介
生平简介
柳青,原名吴文光, 出生于1926年,祖 籍江苏武进遥观镇。
柳青于1985年因病 去世,享年60岁。
柳青毕业于南京大学 中文系,长期从事文 学编辑工作。
《平凡的世界》
总结词
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 活历程。
详细描述
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广阔的视角和细腻的 描写,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 们的生活历程,以及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命 运与抉择。
反映农村变革的写照
作品通过描述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于了解当时中国农村的真实面 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评价
史诗性的叙事结构
柳青在《创业史》中采用了宏大的叙 事结构,将个人的创业历程与整个社 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出史诗般的 壮丽画卷。
人物塑造的深度
作品中对主要人物如梁生宝、徐改霞 等的塑造具有深度,他们各自的性格 、命运和心路历程都得到了细致的刻 画,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且具有现实意 义。
04
艺术手法赏析
叙事结构
双线交织
柳青在《创业史》中巧妙地运用 了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使得故 事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
时间跨度
柳青通过跨越不同时间段的方式, 展示了人物的成长历程和社会的变 迁,使得作品具有历史厚重感。
伏笔与照应
柳青在叙事中巧妙地埋下伏笔,并 通过后文进行照应,增强了作品的 逻辑性和可读性。
梁生宝与富裕中农
富裕中农是合作化运动中的阻力,他们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 ,对合作化运动持怀疑态度。梁生宝与他们的关系反映了合 作化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创业史第一部分简介(大全五篇)
![创业史第一部分简介(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14ae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0.png)
创业史第一部分简介(大全五篇)第一篇:创业史第一部分简介题叙讲的是陕西省1929(民国十八年)闹饥荒。
下堡村,梁三在饥民群体当中跟着讨还妇女,最后成了新家,人也改头换面了。
梁三他爹给他盖房子娶媳妇之后就死了,但是运气不好的梁三,死了两头牛,媳妇产也后风死了,租不到土地,只得拆了房子卖掉,又住在草棚里。
懒得打理家的梁三今儿有领回来个女的,他家有变样了,家里有个孩子,梁三也很高兴的上钟南山。
十年过去了,十四岁的宝娃也已经长得可以当长工了,在地主家但是被欺负,宝娃就想自己种地。
为了这个目标就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有一天他花了五块钱买回一头小牛犊,还说服了他爹梁三。
后来他就离开地主家,自己用那头牛和租来的十八亩地自己干,可是向地主租来的种子肥料,都在收了之后基本上还完,为了过的好一些,就还是朦朦的的努力地种地。
上卷种地好好地,结果要抓壮丁,梁三为了不让宝娃被抓,就把牛卖了换回宝娃,宝娃逃到终南山里了。
结果解放了,包产到户,梁三还不相信,生宝已经积极的参加合作社,还是互助组的小组长。
积极地报上面。
而梁三老汉可不乐意,还发了一次火,说没有新房住,同村的改霞喜欢上生宝,她在改革时解除婚约。
第二篇:创业史创业史》读后感《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小说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小说一开始叙述了梁家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
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
其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农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拼上毕生精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的光明前途。
然而“创业难”通向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小说的正文围绕着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完整的概括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复杂斗争,作者把这场斗争的主要对立面体现为中农郭世富,这个农村坚持个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凭借个人优厚的经济力量,公开跟农业集体化反抗;反动富农姚世杰,这个狠毒的阶级敌人站在郭世富得背后,施展阴谋诡计破坏互助组,还有党内的自发势力郭振山,作为土地改革后的新中农,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ac06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7.png)
阅读体验分享
1 2 3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小说通过描述梁生宝等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 经历,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情节紧 凑,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鲜明
柳青成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们面对 困难不屈不挠,为理想而奋斗,给人留下深刻印 象。
语言质朴生动
作品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贴近生活,生动地再 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的命运。
塑造典型人物
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梁生 宝、徐改霞等,为后来的作家提 供了人物塑造的范本,丰富了文
学画廊。
推动文学创新
柳青在《创业史》中尝试了新的 艺术手法和叙事方式,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
动了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2023 PART 06
《创业史》的阅读与感悟
REPORTING
成长和变化。
人物形象分析
01 02
梁生宝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青年 农民形象。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革命精神,是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推 动者和组织者。
郭振山
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是一个自私自利、目光短浅、思想保守的富裕中农 形象。他代表了部分富裕农民阶层对合作化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深刻影响
作品通过生动描绘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矛盾和冲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独特的艺术风格
柳青在《创业史》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如细腻的心理描写和 典型的人物塑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研究现状与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丰富
自《创业史》发表以来,学界对 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
主题思想分析
《创业史》的主题思想是:在人民公社 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 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农村的生产关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业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业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5e3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d.pn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业史》含答案[名家作品/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创业史【注】(节选)柳青早晨天一亮,一个包头巾、挟行李的野小伙子,出现在渭河上游的黄土高岸上了。
他一只胳膊抱着被窝卷儿,另一只手在嘴上做个喇叭筒,向南岸呐喊着水手开船。
他一直呐喊到住在南岸稻草棚里的水手应了声,才在渭河岸上溜达着,①看陌生的异乡景致,等开船……春雨在夜间什么时候停了,梁生宝不知道;但当下,天还阴着,浓厚的乌云还在八百里秦川上空翻腾哩。
可能还有雨哩。
昨天在火车上看见的太白山,现在躲在云彩里头去了。
根据汤河上的经验,只有看见南山的时候,天才有放晴的可能——这里也是这样吧?生宝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渭河上游的河床很狭窄,竟比平原低几十丈;而下游的河床,只比平原低几尺,很宽,两岸有沙滩,河水年年任性地改道。
这是什么道理呢?啊啊!原来上游地势高,水急,所以河床淘得深;下游地势平,水缓,所以淤起来很宽的沙滩。
“高。
是高。
这里地势是高。
”他自言自语着,“同是阴历二月中间天气,我觉着这里比汤河上冷。
”站在这里时间长了,他感觉出这个差别来了。
②噢噢!对着哩!怪不得这里有急稻子。
这里准是春季暖得迟,秋季冷得早,所以稻子的生长期短。
生宝觉得:把许多事情联系起来思量,很有意思。
他有这个爱好。
咦咦!这里的土色怎么和汤河上的土色不同?汤河上的土色发黑,是黑胶土,这里好像土色浅啊!他弯腰抓起一把被雨水湿透了的黄土,使劲一捏,又一放。
果然!没汤河上的土性黏。
他丢掉土,在麻袋上擦着泥手,心里想:“啊呀!这里适宜的稻种,到汤河上爱长不爱长?种庄稼,土性有很大的关系;这倒是个事哩!跑这远的,弄回去的稻种使不成,可就糟哩。
”这样一想,倒添了心思。
他急于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看看稻种,问清楚这种稻种的特性。
直至平原上的村庄处处冒出浓白柴烟的时候,生宝才同后来的几个行人,一船过了渭河。
他在郭县东关一家茶铺吃了早饭——喝了一分钱的开水,吃了随身带来的馍。
《创业史》柳青课件完美版
![《创业史》柳青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5b96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9.png)
。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的社会风貌和人们
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梳理
01
02
03
开篇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 发生巨大变革,小说以此 为背景展开。
创业历程
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 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克服重 重困难,最终取得创业成 功。
斗争与联合
“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空前高
涨。
02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组
织农民发展生产,走集体化道路。这一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
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03
农村社会变革
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如何将《创业史》中的人 物形象和情节与现实生活相联 系,找到共鸣点。
探讨《创业史》所体现的合作 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在 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情况,思 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创 业史》所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精 神风貌。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现实主义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真实反映历史背景
作品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真实 再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 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
的转变。
刻画人物心理
柳青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入人物 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 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描绘农村生活场景
作品中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绘栩栩 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 史环境之中。
柳青《创业史》(1)
![柳青《创业史》(1)](https://img.taocdn.com/s3/m/a9060f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e.png)
柳青《创业史》(1)柳青《创业史》【内容简介内容简介】】1929年,亦即民国18年,陕北⼤旱,颗粒⽆收。
冬天,哀鸿遍野,灾民⿊压压地涌向渭河滩。
下堡村蛤蟆滩的⼆茬光棍梁三,收拾得齐整⼲净,⼤步流星地在⼥性灾民群中穿⾏。
梁三年过四⼗,妻⼦新丧,⼤家当然明⽩他的企图。
果不其然,梁三将宝娃⼦母⼦⼆⼈领进了他的草房院。
他抚摸着宝娃⼦的头,发出了再创家业的豪壮誓⾔。
宝娃⾄此改姓梁,⼤号叫梁⽣宝。
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
然⽽,他命运不济,⽜死妻亡,天灾⼈祸,接踵⽽来,连祖上传给的三间房也变卖了,只剩下个空荡荡的草房院。
如今,饥荒⼜给他送来了贤惠的妻⼦和可爱的男娃,潜藏在⼼中那不屈不挠的创业希望⼜升腾了。
然⽽,创业艰难。
梁三苦苦劳动⼗年,光景依然如旧,得到的只是失败和屈辱,以及脖梗上的死⾁疙瘩、喉咙⾥永远咳不完的痰。
创业的担⼦,历史地落到了⽣宝的肩上。
梁⽣宝与郭振⼭的⽭盾冲突核⼼是谁应该主宰蛤蟆滩社会⽣活的沉浮,掌握蛤蟆滩⼈⽣活的⽅向盘。
他俩的⽭盾⽃争在《创业史》的第⼀部已经展开,只是居于次要地位,到第⼆部就上升为主要⽭盾。
“能⼈”郭振⼭在旧社会⾛街串巷卖⽡罐,有着商⼈的精明,⼟改时⽴了功,外号“轰炸机”。
梁⽣宝与贫雇农互助合作初期,蛤蟆滩很多⼈私下⾥“⼏乎⼀致的看法是,要是代表主任郭振⼭出头领导那样⼀个互助组,也许还有点门路。
”在蛤蟆滩⼈的眼⾥,“论办事能⼒,郭振⼭不在乡⽀书卢明昌之下”,然⽽,郭振⼭这位蛤蟆滩最早的党员,挂着代表主任的牌⼦,只想享受代表主任的荣誉,却不想承担代表主任为贫雇农⽣存发展操⼼的重任。
他把富裕户郭世富当成⾃⼰的榜样,他给⾃⼰制定了五年计划,按⼈⼝平均,⼟地⾯积赶上郭世富。
⾼增福互助组缺少畜⼒,想吸收两户中农,托他去做⼯作,他劝⾼增福,应该打⾃个过光景的注意。
梁⽣宝垫钱为互助组买新稻种,他却暗中贯彻执⾏⾃⼰的五年计划,私下⾥投资韩万祥的砖⽡窑,事后还埋怨梁⽣宝没有给他留新稻种,忘了他这个⼊党介绍⼈。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aafa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6.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柳青与《创业史》简介 •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 《创业史》的社会影响 • 柳青的创作理念与文学批评 • 《创业史》的当代价值
01
CHAPTER
柳青与《创业史》简介
柳青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柳青(1926-1978),中国现代作家,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 ,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他的代表作《创业史》是一部反 映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确立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
《创业史》作为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调 ,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理念。
推动了农村题材文学的发展
《创业史》以其深刻的农村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了更多作家对农村题材的关注和创作,丰富 了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对社会观念的启示与反思
环境描写
柳青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细 腻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 史画卷,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 感染力。
社会批判 柳青在《创业史》中通过深刻的社会 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 不合理现象,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3
CHAPTER
《创业史》的社会影响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与创业的启示与指导
艰苦奋斗
在《创业史》中,主人公在艰苦 的环境下努力奋斗的精神,激励 着当代青年在个人成长和创业过
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团队协作
作品强调集体力量和团队协作的 重要性,指导当代青年在个人和 团队中寻求平衡,发挥集体智慧
和力量。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dd3a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6.png)
柳青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创业史》、《在人间》、《母亲》、《我 的大学》等等。此外,他还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创新,为我 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业史》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创业史》以此为背景,通过讲述 一个普通农民的创业历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百
态。
作品意义
通过《创业史》,读者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百 态,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此 外,《创业史》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评价及影响
作品评价
自《创业史》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许多评论家认为, 《创业史》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真实历史。
05 主题思想探讨
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关系探讨
01
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在《创业史》中,个人奋斗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主人公梁
建和梁建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贫苦农民到成功企业家的转变,
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
02
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梁
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
柳青在小说中通过人物成长的过程,揭示了自我反省和自 我完善的重要性,对当代青年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具有指 导意义。
对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精神追求影响
追求真理与正义
柳青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真理和正 义的追求,这对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柳青《创业史》课件
![柳青《创业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56f32b4daa58da0114a26.png)
四、《创业史》艺术成就:
1、结构:
▪ 史诗结构:情节线性格发展史经纬穿插。, 作家偏重于性格的塑造,可称之为性格结构 的长篇小说。
▪ 在结构布局上重视整体性效果。第一部由题 序、上卷、下卷、结局四部分组成,题序和 结局分别放在卷首和卷尾 ,形成相对封闭完 整的格局。
▪ 《创业史》是最能体现“性格对立”这一叙 事艺术特点的长篇小说。
▪ 1954年,柳青开始创作 《创业史》第一部。1958年, 为了配合现实斗争, 创作了中篇小说《恨透铁》。
▪ 1959年,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面世。 60年代初,继续创作《创业史》第二部,“文革” 中断了写作,柳青被迫离开皇甫村。
▪ 新时期,柳青抱病修订了再版的《创业史》第一部, 改定出版了第二步上卷,并在《延河》上发表了下
▪ 柳青的现实主义使《创业史》在表层真实 之外,含蓄着更为复杂更为深层的生活真 实,聚散着更为浑朴更为阔大的人性情怀。
丰富复杂的人生况味和精神蕴含应该更接 近作者的“史诗”追求。
三、人物形象:
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生宝 ▪ 作家试图把人物的阶级特征和突出的个性熔铸在
一起,努力赋予梁生宝革命理想和美学理想的光辉。 他是一个既平凡又高尚,既脚踏实地又富有理想的 崭新的农村社会主义事业的带头人, 既是一个先 锋战士和新人形象,又是一个平凡而有个性的普通 农民。在他身上,庄稼人的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 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 ▪ 梁生宝体现了50年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特征, 柳青为当时文学作品塑造这类新人形象提供了新鲜 的经验。
▪ 1978年6月13日,柳青因病逝世。《创业史》原计划 写四部,终于未能完成。
▪ 《创业史》写作计划: 第一部:写互助合作阶段。 第二部:写农业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部:写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第四部:写全民整风和大跃进,至农村人民
柳青《创业史》课件
![柳青《创业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56f32b4daa58da0114a26.png)
▪ “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 校,艺术的学校 ”,作为第一和基础的就 是“生活的学校”。
《创业史》解读:
▪ 一、故事梗概: ▪ 《创业史》第一部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互助组阶段,
由题序,上卷,下卷,第一部的结局四部分构成。题 序是矛盾正式展开的前奏,粗略地记叙了梁三老汉创 业雄心的由来及创业的艰难历程,在父辈悲惨创业史 结束的时候,即是梁生宝新的创业史的开端。小说上 卷以活跃借贷为中心,下卷以梁生宝互助组进山、出 山为中心,结局酝酿成立灯塔合作社。 ▪ 小说以梁生宝为中心,设计了众多的思想冲突,工作 纠纷,党内矛盾,生产困境,爱情波折,阶级斗争, 家庭不和等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展现了20世纪50 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发生的这场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农村 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虽然头绪纷繁,线索众多,却 写得有条不紊,张弛有致,显示了作家把握长篇史诗 结构的深厚艺术功力。
柳青《创业史》
▪ 柳青(1916—1978)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本
连环画《创业史》
•神禾塬:柳青完成 《创业史》的地方
▪ 柳青墓
柳青与《创业史》
《创业史》插图
柳青生平和创作:
▪ 1916年出身于陕西吴堡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刘 蕴华,少年时期阅读进步刊物,投身革命活动。
▪ 1934年进入西安高中后开始学习写作,试译外国 作品。编辑进步学生刊物《救亡线》。 1936年 加入共产党 ,发表第一篇小说《待车》。
▪ 1978年6月13日,柳青因病逝世。《创业史》原计划 写四部,终于未能完成。
▪ 《创业史》写作计划: 第一部:写互助合作阶段。 第二部:写农业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部:写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第四部:写全民整风和大跃进,至农村人民
《创业史》柳青精选教学PPT
![《创业史》柳青精选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0d8e40f242336c1eb95e5c.png)
▪ 1954年动笔,1959年第一部在《延河》4至10月号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 年出版社出版。
▪ “文革”后,改定第二部上卷和下卷14至17章,18至28章未及修改加工 ,柳青便离开人世。
▪梁三老汉的形象,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真 实再现了老式农民告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所经历 的艰难痛苦的思想历程,是一个真实度、典型性很 高的形象。
《创业史》人物形象补充:
▪ 郭振山: 他身为共产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对互助组冷眼旁 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然精明 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 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创业史》的写作背景:
▪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来到 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 在镐河畔 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著名的“梁生宝买稻种 ”的故事其实就来自柳青本人。
▪ 当时,“文革”前,中青社出版的三红一史在中国文坛上可以说是独占 鳌头,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柳青的小说不仅在读者当中赢得了好 评,而且在文学界也是一片叫好声。《创业史》所创造的梁生宝、徐 改霞、梁三老汉等艺术形象成为文学界议论的对象。
柳青《创业史》
柳青(1916—1978)个人简介:
▪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活动,参加“一二九 ”运动。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其间,多次回陕北乡下深入生活。1943-1946在陕北米脂县担任乡政府 文书。1947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创作了第二部 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代关于梁生宝形象的争论
严家炎认为梁生宝形象在塑造上存 在着“三多三不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 足; 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柳青对于梁生宝的解释:
(1)梁生宝只不过是一个由于新 旧社会不同的切身感受而感到党 的无比伟大,服服帖帖想听党的 话,努力琢磨党的教导,处处想 按党的指示办事的朴实农民出身 的年轻党员。 (2)简单一句话来说,我要把梁 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儿子,我以 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 遍性的性格特征。
《创业史》人物形象:梁生宝
是一个在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创业者的形象,身 上闪耀着无产阶级理想的光辉。他 有胆有识,踏实肯干,大公无私, 胸怀宽阔,淳厚质朴。是一个富有 鲜明时代特征、体现了作家社会政 治理想和美学观念的英雄形象。 有概念化倾向,理想化色彩。
“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成” “看上去比他虚岁二十七的年龄更为老成持重” “他承认,那时间,他要是伸胳膊搂她,她也许不 会推开他。但他不能那样做。他相信:正因为那 种对待女人的态度,改霞以后更喜欢他了;喜爱 里头带有尊敬,他看得出来” “共产党员的理智,在生宝身上克制了人类每每 容易放纵感情的弱点……考虑到对事业的责任心 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他不能使私人生活影响事 业。他没有权利任性!他是一个企图改造蛤蟆滩 社会的人!”
柳青创作道路的特点:
从革命到文学,以文学为革命。 独特的深入生活的方式:首先是 一名农村干部,是一名党员,其 次才是作家。
《创业史》的计划和写作:
原计划分为四部。第一部写互助 组,第二部写初级社,第三部写 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第四部写 整风和大运动,直至人民公社建 立。 1954年动笔,1959年第一部在 《延河》4至10月号连载,1960年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文革”后,改定第二部上卷和 下卷14至17章,18至28章未及修 改加工,柳青便离开人世。
柳青(1916—1978)Ⅱ
建国初期,参加创办《中国青年 报》,任编委、副刊主编。1952 年,到陕西省长安县黄甫村安家 落户,任县委副书记。在那里生 活战斗14年,直到“文革”开始 被打成文艺黑线人物。其间, 1954年开始《创业史》的酝酿和 写作。1956年出版了散文集《皇 甫村的三年》,1958年发表了中 篇小说《狠透铁》。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三、时代精神与地域风情的结合
阴历十一月二十三,黄堡镇逢集。街上的庄稼人 特别拥挤:有送余粮的,有到银行营业所存款的, 有拿卖余粮的钱买东西的,有的领着闺女在集上 和对象第一次见面的,有“恋爱”已经成功到镇 上来照相的……街道是庄稼人的海,几家饭馆里 传出嚎叫的猜拳声,那是富农们在用野蛮的呐喊, 发泄他们窝在心里头的郁闷!不管庄稼人们喜欢 不喜欢,市集上都在谈论几处黑板报上用红粉笔 标题的大消息:本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灯塔农业社成立了。为庆祝这件事,区级各机 关、事业单位和小学校,在街道上大贴标语,红
关于理解梁生宝形象的几点补充:
1. 将梁三老汉设置为继父,切断了梁生宝与传统 农民的血缘关系,摆脱了伦理关系的缠绕,成为 “党的儿子”。 2. 梁生宝近乎圣徒,天生地具有一种新农民的品 质:对党忠诚,对私有制本能地仇视。 3. 梁生宝的行动:买稻种、分稻种、砍竹子、组 织互助组等意味着社会主义是实现经济正义的唯 一手段。 4. 梁生宝的情爱生活凸现了他的道德境界。
十年过去了。 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那棵愉树,现在已 经有碗口粗了。它的枝叶已经同梁三他爷和他爹 在土围墙外面栽起来的那些榆树和椿树的枝叶, 在几丈高处连接起来了……但人事的发展,却远 远的落在大自然后头——院里依然空荡荡的,在 街门里的东首一角,灰溜溜的蹲着那个破草棚屋。 家业没创起来! 五十多岁的梁三老汉累弯了腰,颈项后面肩背 上,被压起拳头大一块死肉疙瘩……宝娃长成十 三岁的人了。红脸、浓眉、大眼睛、身派不低, 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能出息一个结实的庄稼汉。接 受了继父和他妈给他的足够教导以后,十三岁的 少年人,有信心地投入了生活……
老汉走进小院,把笊筢斜立在草棚屋檐下。他 朝着生宝住的草棚屋,做出准备大闹特闹的样子 站定了: “日头照到你屁股上了!还不起来吗?梁伟人!” 屋里没一点动静。 “预备往天黑睡吗?”他提高了嗓音。 “你那是吆呼呼谁呢?”老婆在旧棚屋烧着锅 问。 “咱的伟人嘛!谁能睡到这时不起呢?” 老婆手里拿着拨火棍,走到门口,忍不住笑。 “你掀开门看看,宝娃还在屋里不?” 老汉掀开门一着,果然,炕上只剩了一个枕头, 连被子也带起走了。 “到哪里去了?”老汉转过身来气呼呼地问,
《创业史》的主题:
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 创业道路,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 活历程和内在愿望。通过对合作 化前后各阶级、阶层人物之间复 杂关系与尖锐斗争的描写,展现 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农 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具有史 诗性的特点和规模。
《创业史》的线索:
梁生宝合作组的发展经历 梁三老汉的犹豫和徘徊 以郭世富为代表的中农利用自己的 财富与合作组的对抗 以姚世杰为代表的地主对合作组的 破坏 最早共产党员郭振山的蜕化和变质 梁生宝与徐改霞的曲折爱情
“中间人物” 《创业史》人物形象:梁三老汉
一个勤劳、务实、耿直而又思想守旧,背负因袭 重担而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老一辈农民形象。 双重性格:作为老式农民,私有制观念和小农经 济生产方式使他因循守旧,对合作化道路不理解; 但他的阶级地位、旧社会艰难的创业经历及对新 时代的印象,使他本能地在精神上与党和政府贴 近。 梁三老汉的形象,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 真实再现了老式农民告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所 经历的艰难痛苦的思想历程,是一个真实度、典 型性很高的形象。
《创业史》人物形象补充:
《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之 一的富农姚士杰表面老实、暗施 阴谋,心狠手辣,生活腐朽、道 德败坏。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一、宏伟结构与精细描写的结合 a、粗放的笔势勾勒背景(如“题 叙”) b、绵长的笔锋描绘心理、细节、 场景(如郭世富上梁、梁三老汉 训子)
梁三老汉提着空粪筐走进小院,用鄙弃的眼光, 盯了梁生宝独自住的那个草棚屋一眼。他迟疑了 一刻,考虑他是不是把这位“大人物”叫醒来 …… “睡着吧,梁老爷!睡到做好早饭,你起来吃 吧!”老汉在心里恨着生宝,“黑夜尽开会,清早不 起来你算啥庄稼人嘛?” 生宝黑夜什么时候从外头回来,他不知道;老 汉为了给独眼白马添夜草方便,独自睡在马棚的 一角砌起的小炕上。他脑里思量:“我让你小子 睡在干净的草棚屋里,你小子还不给我过日子? 常就这个样子,看我常给你小子当马夫不?……” ……黄堡镇到县城里的马路上,来往的胶轮车、 自行车和步行的人,已经多起来了。这已经不是 早晨,而是大白天了。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二、叙述和议论的结合 (“将自己的情感,对事物的评价, 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物的剖析,化 为哲理性的议论,或者融化于情节 之中,或者直接站出来面对作品中 的人物和读者抒情议理,表明作家 鲜明的倾向性。”)
生宝紧张的心情,被县委副书记这一番笑 谈,一下子冲得烟消云散了。同志间政治 上的关系和劳动人中间感情上的关系,竟 融合得这样自然呀!生宝这个刚入党的年 轻庄稼人,不禁深有感触。他觉得同志感 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纯洁的感情;而庄 稼人之间的感情,在私有财产制度之下, 不常常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庸俗 人情吗?邻居间在利害一致的时候,相好 得那么俗不堪言;一旦错收了一颗鸡蛋, 拌几句嘴,就该别扭多少日子了。 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当然凭理性可以 判断旁人的意见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 或不对到什么程度。可惜改霞没有丰富 的生活经验,她就只好靠感性了。
《创业史》(第一部)内容:
33万字,编次为“题叙”、“上 卷”、“下卷”和“第一部的结 局”。 人物: 梁三老汉 寡妇王氏 梁生宝 蛤蟆滩“三大能人”——郭振山 姚 世杰 郭士富
一九三0年春天,撒布在汤河沿岸产稻区的饥 民,好像季候鸟一样,在几天里都走了。人们注 视着稻地里梁三的女人,看她是不是经常向北原 那边的远处遥望。女人们带着针线活,到梁三的 草棚屋去,用话语试探她,看她是不是怀念着渭 北的老家。 不!这女人的一双小脚无事不出街门。梁三的 光景是艰难的……他全指望苦力过日子……但是 她不嫌他穷,她喜欢他心眼好,怜爱孩子……这 对后婚的夫妻既不吵嘴,也不憋气。他们操劳着, 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邻居老任家有人曾 经在晚饭后,溜到那草棚屋的土墙外边,从那小 小的挡着枯树枝的后窗口偷听过:除了梁三疲劳 的叹息,就是两口子谈论为了他们的老年和为了
《创业史》 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
“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站在时代 历史的宏观高度,去探寻农民的 历史和现实命运以及未来的发展 道路。” “作品敏于对新事物、新思想的 捕捉,通篇洋溢着浓烈的政治激 情,有一种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 “现实主义平添了明显的理想化、 政治化的色彩”
——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
柳青(1916—1978)Ⅰ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 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活动,参加 “一二九”运动。1934年开始写 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 区文化协会工作。其间,多次回 陕北乡下深入生活。1943-1946 在陕北米脂县担任乡政府文书。 1947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种谷记》,1951年创作了第二 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