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创业史》
柳青《创业史》课件
目录 CONTENT
• 柳青简介 • 《创业史》概述 • 人物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赏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柳青其他作品介绍
01
柳青简介
生平简介
柳青,原名吴文光, 出生于1926年,祖 籍江苏武进遥观镇。
柳青于1985年因病 去世,享年60岁。
柳青毕业于南京大学 中文系,长期从事文 学编辑工作。
《平凡的世界》
总结词
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 活历程。
详细描述
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广阔的视角和细腻的 描写,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 们的生活历程,以及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命 运与抉择。
反映农村变革的写照
作品通过描述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于了解当时中国农村的真实面 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评价
史诗性的叙事结构
柳青在《创业史》中采用了宏大的叙 事结构,将个人的创业历程与整个社 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出史诗般的 壮丽画卷。
人物塑造的深度
作品中对主要人物如梁生宝、徐改霞 等的塑造具有深度,他们各自的性格 、命运和心路历程都得到了细致的刻 画,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且具有现实意 义。
04
艺术手法赏析
叙事结构
双线交织
柳青在《创业史》中巧妙地运用 了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使得故 事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
时间跨度
柳青通过跨越不同时间段的方式, 展示了人物的成长历程和社会的变 迁,使得作品具有历史厚重感。
伏笔与照应
柳青在叙事中巧妙地埋下伏笔,并 通过后文进行照应,增强了作品的 逻辑性和可读性。
梁生宝与富裕中农
富裕中农是合作化运动中的阻力,他们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 ,对合作化运动持怀疑态度。梁生宝与他们的关系反映了合 作化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创业史》(柳青)读后感
《创业史》是柳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群共产党员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 对革命精神的敬仰:《创业史》中的主人公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农村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展现了他们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这让我深感敬佩,也激发了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之情。
2. 对农村改革的关注:《创业史》以农村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程。
这让我更加关注农村改革的问题,思考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对人性的思考:《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作者让我们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人。
4. 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创业史》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5.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创业史》中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如“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
这些哲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追求美好的人生。
总之,《创业史》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关注革命精神、农村改革、人性、文学艺术、人生哲理等方面的问题,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文学艺术。
《创业史》写作特点
《创业史》写作特点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具有以下几个写作特点:
1.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者通过对农村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变革。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
2.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梁生宝、梁三老汉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反映了当时农民的不同思想和行为方式。
3. 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农村变革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
4. 浓厚的地方色彩: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陕西农村方言和风俗习惯,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这种地方特色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时农村的社会风貌。
5. 严谨的结构和紧凑的情节:《创业史》的结构严谨,情节紧凑。
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巧妙安排,使整个故事线索清晰,引人入胜。
总之,《创业史》的写作特点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阅读体验分享
1 2 3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小说通过描述梁生宝等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 经历,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情节紧 凑,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鲜明
柳青成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们面对 困难不屈不挠,为理想而奋斗,给人留下深刻印 象。
语言质朴生动
作品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贴近生活,生动地再 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的命运。
塑造典型人物
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梁生 宝、徐改霞等,为后来的作家提 供了人物塑造的范本,丰富了文
学画廊。
推动文学创新
柳青在《创业史》中尝试了新的 艺术手法和叙事方式,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
动了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2023 PART 06
《创业史》的阅读与感悟
REPORTING
成长和变化。
人物形象分析
01 02
梁生宝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青年 农民形象。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革命精神,是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推 动者和组织者。
郭振山
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是一个自私自利、目光短浅、思想保守的富裕中农 形象。他代表了部分富裕农民阶层对合作化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深刻影响
作品通过生动描绘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矛盾和冲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独特的艺术风格
柳青在《创业史》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如细腻的心理描写和 典型的人物塑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研究现状与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丰富
自《创业史》发表以来,学界对 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
主题思想分析
《创业史》的主题思想是:在人民公社 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 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农村的生产关系
名著导读-《创业史》
名著导读《创业史》1、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1938年到延安后开始小说创作,在写作《创业史》之前出版有长篇《种谷记》和《铜墙铁壁》。
50年代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的皇甫村生活了十四年,参与了当地农村合作化的过程。
这期间除了不多的散文特写以外都在为拟议中的鸿篇巨构《创业史》做准备。
《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1959年第一部(主要写互助组阶段)在刊物上连载,次年出版单行本。
“文革”发生,使写作计划中断。
文革结束后改定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主要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但计划终于未能完成。
2.创作意图柳青曾明确表达过自己创作《创业史》的意图:“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农村的各阶级人民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3.内容概括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子。
然而,他命运不济:牛死妻亡,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只剩下个空荡荡的草房院。
1929年,陕北大旱,梁三将灾民宝娃子母子领进了他的草房院。
从此,宝娃改名梁生宝。
解放后,蛤蟆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又重新燃烧起了个人发家的愿望。
而此时当了民兵队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
父子之间在创业上的激烈冲突,即将爆发。
1953年春天是互助组和整个蛤蟆滩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一方面要筹划新一年的生产,一方面要度春荒。
村主任郭振山寄希望于富农和中农,希望通过活跃借贷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
富农姚士杰偷放高利货,郭世富要和贫雇农“和平竞赛”。
郭振山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加之自己要走自发道路,故对贫雇农的困难、自发势力均作壁上观。
在这种形势下,梁生宝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业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业史》含答案[名家作品/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创业史【注】(节选)柳青早晨天一亮,一个包头巾、挟行李的野小伙子,出现在渭河上游的黄土高岸上了。
他一只胳膊抱着被窝卷儿,另一只手在嘴上做个喇叭筒,向南岸呐喊着水手开船。
他一直呐喊到住在南岸稻草棚里的水手应了声,才在渭河岸上溜达着,①看陌生的异乡景致,等开船……春雨在夜间什么时候停了,梁生宝不知道;但当下,天还阴着,浓厚的乌云还在八百里秦川上空翻腾哩。
可能还有雨哩。
昨天在火车上看见的太白山,现在躲在云彩里头去了。
根据汤河上的经验,只有看见南山的时候,天才有放晴的可能——这里也是这样吧?生宝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渭河上游的河床很狭窄,竟比平原低几十丈;而下游的河床,只比平原低几尺,很宽,两岸有沙滩,河水年年任性地改道。
这是什么道理呢?啊啊!原来上游地势高,水急,所以河床淘得深;下游地势平,水缓,所以淤起来很宽的沙滩。
“高。
是高。
这里地势是高。
”他自言自语着,“同是阴历二月中间天气,我觉着这里比汤河上冷。
”站在这里时间长了,他感觉出这个差别来了。
②噢噢!对着哩!怪不得这里有急稻子。
这里准是春季暖得迟,秋季冷得早,所以稻子的生长期短。
生宝觉得:把许多事情联系起来思量,很有意思。
他有这个爱好。
咦咦!这里的土色怎么和汤河上的土色不同?汤河上的土色发黑,是黑胶土,这里好像土色浅啊!他弯腰抓起一把被雨水湿透了的黄土,使劲一捏,又一放。
果然!没汤河上的土性黏。
他丢掉土,在麻袋上擦着泥手,心里想:“啊呀!这里适宜的稻种,到汤河上爱长不爱长?种庄稼,土性有很大的关系;这倒是个事哩!跑这远的,弄回去的稻种使不成,可就糟哩。
”这样一想,倒添了心思。
他急于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看看稻种,问清楚这种稻种的特性。
直至平原上的村庄处处冒出浓白柴烟的时候,生宝才同后来的几个行人,一船过了渭河。
他在郭县东关一家茶铺吃了早饭——喝了一分钱的开水,吃了随身带来的馍。
《创业史》柳青课件完美版
。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的社会风貌和人们
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梳理
01
02
03
开篇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 发生巨大变革,小说以此 为背景展开。
创业历程
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 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克服重 重困难,最终取得创业成 功。
斗争与联合
“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空前高
涨。
02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组
织农民发展生产,走集体化道路。这一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
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03
农村社会变革
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如何将《创业史》中的人 物形象和情节与现实生活相联 系,找到共鸣点。
探讨《创业史》所体现的合作 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在 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情况,思 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创 业史》所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精 神风貌。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现实主义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真实反映历史背景
作品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真实 再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 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
的转变。
刻画人物心理
柳青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入人物 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 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描绘农村生活场景
作品中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绘栩栩 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 史环境之中。
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_创业史读后感心得体会_作文900字_读后感作文_
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_创业史读后感心得体会柳青《创业史》小说景物描写非常出色,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供大家阅读!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篇1对柳青《创业史》最为精准的总结,莫过先于正文的前三个字:“创业难……”这句简短的乡谚在小说起始至少奠定了这样的基调:一、贫苦农民想要依靠个体劳作、自发创立家业很是艰难;二、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自身的私有性作斗争、走集体主义道路也并非坦途。
首先,梁三老汉几十年的创业经历就可以明证第一点:梁三上承老父的微薄基业和遗愿,独自创业过程中非但妻死牛亡,守业都宣告失败;四十岁的梁三在幸得寡妻继子之后重燃创业热情,可十年后除了一身病痛,一无所成;在继子成年时,父子俩劲头百倍狠干一年,收成却分别被地租、肥料欠债和保公所瓜分;继梁生宝被拉壮丁赎回后进终南山,梁三老汉卖掉了牲口也退还了租地,从此对创业再无指望。
其次,梁生宝先后任互助组组长和合作社主任期间代表党在农村所肩负的责任和付出的血汗非比一般:内忧为入社成员人心不齐,有的畏缩不前,有的甚至打退堂鼓;外患为富农与富裕中农等不但幸灾乐祸,而且舆论破坏,连村代表主任也冷嘲热讽,还有某些上级领导的怀疑与施压。
此外,除去人为环境内外堪忧,人畜劳力、场地条件、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农业物资、政策允许与组织支持都成问题。
就是在以上诸多考验下,梁生宝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领着一部分农民迎难而上,在集体力量下与苦难作长期斗争。
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创业维艰,是旧中国农民生在压迫与盘剥的社会制度下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样是新中国农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观念保守、局面复杂而无法回避的普遍现象。
正是有了柳青以农民的角色深入生活所得的体察,又以作家的直觉穿透现象所得的揭示,才有了纵向与横向苦难底色的洇现,以及书写苦难意义的非凡。
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篇2陕西是个盛产现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个个都是声名远播的大作家,这几个作家当中,早年我最先读过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最欣赏路遥了。
创业史
在题材的处理上,小说把历史的广度与深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描写的重心是放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个题材本身的历史深刻性的挖掘上。《创业史》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各种思想的斗争,艺术的触角既触及到了农村中那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伸进了蛤蟆滩草棚院里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角落;既展现了运动的滚滚向前的主流,也揭示了它的支流、暗流和逆流;既写了人们的政治立场,也写到了人们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状态。无疑这是对生活的很有深度的反映。同时作家又以历史家的眼光开拓了题材的广度:一方面通过“题叙”以及人物生活史的介绍,把蛤蟆滩的现在同蛤蟆滩的过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郭世富黄堡镇卖粮、改霞进工厂等情节,把蛤蟆滩的斗争,跟当时全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联系起来。这样,蛤蟆滩的斗争就有了一个十分广阔的背景,读者能够从历史的联系中看到它的位置,从全局的联系中看到它的意义,历史的深度同广度达到了统一。
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的形象,也塑造得各有特色。
郭振山的形象,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他身为共产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对互助组冷眼旁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然精明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他明明走的是一条错误道路,却装腔作势、强词夺理、指手划脚、咄咄逼人一派家长作风。小说通过他自己的言与行、他的言行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把他的这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鲜明。这个形象告诉人们: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这样的共产党员如下认真改造思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柳青《创业史》(全)
“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成” “看上去比他虚岁二十七的年龄更为老成持重”
“他承认,那时间,他要是伸胳膊搂她,她也许不 会推开他。但他不能那样做。他相信:正因为那 种对待女人的态度,改霞以后更喜欢他了;喜爱 里头带有尊敬,他看得出来”
“共产党员的理智,在生宝身上克制了人类每每 容易放纵感情的弱点……考虑到对事业的责任心 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他不能使私人生活影响事 业。他没有权利任性!他是一个企图改造蛤蟆滩 社会的人!”
生宝黑夜什么时候从外头回来,他不知道;老
汉为了给独眼白马添夜草方便,独自睡在马棚的 一角砌起的小炕上。他脑里思量:“我让你小子 睡在干净的草棚屋里,你小子还不给我过日子? 常就这个样子,看我常给你小子当马夫不?……”
……黄堡镇到县城里的马路上,来往的胶轮车、 自行车和步行的人,已经多起来了。这已经不是 早晨,而是大白天了。
4. 梁生宝的情论
严家炎认为梁生宝形象在塑造上存 在着“三多三不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
足; 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柳青对于梁生宝的解释:
(1)梁生宝只不过是一个由于新 旧社会不同的切身感受而感到党 的无比伟大,服服帖帖想听党的 话,努力琢磨党的教导,处处想 按党的指示办事的朴实农民出身 的年轻党员。
柳青创作道路的特点:
从革命到文学,以文学为革命。 独特的深入生活的方式:首先是
一名农村干部,是一名党员,其 次才是作家。
《创业史》的计划和写作:
原计划分为四部。第一部写互助 组,第二部写初级社,第三部写 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第四部写 整风和大运动,直至人民公社建 立。
1954年动笔,1959年第一部在 《延河》4至10月号连载,1960年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心得体会教育培训柳青《创业史》内容简介
与其他同类作品的比较分析
与《平凡的世界》比较
两部作品都是描写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经典 之作,但柳青的《创业史》更注重历史背景 的描写,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更注重人 物形象的刻画。
与《白鹿原》比较
两部作品都是描写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之作 ,但柳青的《创业史》更注重历史背景和社 会变革的描写,而陈忠实的《白鹿原》更注 重文化底蕴和人物命运的描绘。
柳青的创作历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他早年从事新闻工作, 后转入文学创作,通过《创业史》等作品反映了当时农村社 会的复杂面貌和变革进程。
《创业史》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创业史》的创作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改革与发展 。当时,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深刻 变革,柳青以此为切入点,创作了这部反映农村生活变迁 的长篇小说。
故事主题与意义
主题
通过描写梁生宝的创业历程,展现了农村集体化的发展与矛盾,表达了对农村变 革的思考与反思。
意义
《创业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与发 展,揭示了农村集体化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对农村历史与现状的 深入思考。
03 柳青《创业史》 的艺术特色
03
呈现了农村集体化的发展与矛 盾,以及社会变革对农村的影 响。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01
梁生宝
聪明能干、有远见、讲原则的年 轻人,他具有领导才能,是农村 的优秀带头人。
02
03
梁三老汉
姚士杰
传统观念深厚的农民,经历坎坷 ,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 村集体化持怀疑态度。
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人,他是 农村中的反对派,对梁生宝的事 业不断阻挠。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改革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了自 身的生活质量。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柳青与《创业史》简介 •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 《创业史》的社会影响 • 柳青的创作理念与文学批评 • 《创业史》的当代价值
01
CHAPTER
柳青与《创业史》简介
柳青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柳青(1926-1978),中国现代作家,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 ,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他的代表作《创业史》是一部反 映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确立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
《创业史》作为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调 ,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理念。
推动了农村题材文学的发展
《创业史》以其深刻的农村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了更多作家对农村题材的关注和创作,丰富 了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对社会观念的启示与反思
环境描写
柳青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细 腻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 史画卷,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 感染力。
社会批判 柳青在《创业史》中通过深刻的社会 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 不合理现象,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3
CHAPTER
《创业史》的社会影响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与创业的启示与指导
艰苦奋斗
在《创业史》中,主人公在艰苦 的环境下努力奋斗的精神,激励 着当代青年在个人成长和创业过
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团队协作
作品强调集体力量和团队协作的 重要性,指导当代青年在个人和 团队中寻求平衡,发挥集体智慧
和力量。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柳青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创业史》、《在人间》、《母亲》、《我 的大学》等等。此外,他还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创新,为我 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业史》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创业史》以此为背景,通过讲述 一个普通农民的创业历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百
态。
作品意义
通过《创业史》,读者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百 态,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此 外,《创业史》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评价及影响
作品评价
自《创业史》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许多评论家认为, 《创业史》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真实历史。
05 主题思想探讨
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关系探讨
01
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在《创业史》中,个人奋斗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主人公梁
建和梁建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贫苦农民到成功企业家的转变,
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
02
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梁
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
柳青在小说中通过人物成长的过程,揭示了自我反省和自 我完善的重要性,对当代青年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具有指 导意义。
对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精神追求影响
追求真理与正义
柳青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真理和正 义的追求,这对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3年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3篇
2023年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3篇柳青的《创业史》读后感篇1《创业史》是柳青的一部自觉实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梁生宝买稻种、活跃贷款、进山割竹等事件带领贫雇农走互助合作化道路创业致富的过程。
从创业史的写作背景看,在历史主义的思维下,我们不难看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对农民而言,土地革命是一场内在的革命,农民是这场革命的主体,对土地的追求成为革命的强大动力,但是公有制的建立,需要农民交出他们的土地,这对农民是个很大的冲击。
在这个大背景下,《创业史》呼之欲出,成为这个问题的回应者,被称为是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史诗性著作”。
小说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不怕艰苦、敢于担当的年轻人,他排除万难,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行动,这都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所必须的品质。
但抛弃他在主流之上作出的贡献,这个人物可以从其他的角度上挖掘出更丰富的深层意义。
与梁生宝相对,徐改霞是柳青竭力用新的理念去塑造的一个新社会的新式女性,在她身上表现出了妇女对命运的抗争精神。
文本在叙述着新式人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在战胜重重困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合作社的宏大事件的故事缝隙,将梁、徐两人的爱情故事情节镶嵌其中,不仅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也将徐改霞这一女性形象从包办婚姻到据理抗婚,从解除婚约到大胆追求爱情,从进校读书到最终走进城市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工人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展现了徐改霞不懈追求婚恋自主和人生理想的性格塑造过程。
从这一个侧面,作品勾勒了徐改霞这一人物不懈追求的心路历程,真实反映了在农村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精神追求和城市梦想。
徐改霞身上继承了“五四”以来女性觉醒意识,而婚姻的不自由使得这种自觉的觉醒有了发泄的突破口。
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女性,徐改霞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思想前进”“生活有意义”的青年才是她择偶的标准。
梁生宝积极上进,是年轻的共产党员和合作社的带头人,是一位“政治运动的积极分子”,这正是她理想中的对象。
柳青励志创业史有着怎样的思想内容
柳青励志创业史有着怎样的思想内容柳青励志创业史都带着怎样的思想内容?店铺将在下文中为大家浅析柳青创业史的思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柳青的《创业史》简介柳青的《创业史》写的是我国50年代初期西北农村蛤蟆滩村的生活演变,通过描写梁三老汉一家三代艰苦创业的历史,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蛤蟆滩人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旧社会,农民要想创业致富,即使拼搏一生也难以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农民发家致富,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翻身解放后的农民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
作者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采取对比手法,重点突出人物的个性,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成就。
柳青《创业史》的思想内容1、内容梗概《创业史》主要写了1929年,陕北大旱,农民们颗粒无收。
冬天,农民们都涌向渭河滩,这时候,蛤蟆滩村的梁三将宝娃母子二人领进了他的草房子。
宝娃自此改姓梁,名叫梁生宝。
有了家室后,梁三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他苦苦干了十年,却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创业的担子,就落在了梁生宝身上,他十三岁就当长工,将用工钱换来的小牛犊牵回了家,十八岁时,他独自租种了十八亩稻田,但是却被地租、高利贷敲诈了。
解放前夕,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梁生宝被迫进入终南山,成了终日不见天日的“黑人”。
解放了,蛤蟆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都分到了应得的田地,而此时当上了民兵营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全身心的投入建立互助组的事业中去。
经过努力和拼搏,梁生宝终于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
梁生宝的创业过程是艰辛的,他为了推行一年两熟的生产计划,不惜四处奔波,引进高产稻种,他率领互助组组员进秦岭割竹子,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部集体化的创业史。
2、思想内涵柳青的《创业史》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有着独到的见解。
农业合作化运动跟土改运动不同,土地改革可以用政治强制手段,剥夺地主的生产资料,因为他们是阶级敌人;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主要反映在人民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史》的写作背景:
▪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来到 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 在镐河畔 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著名的“梁生宝买稻种 ”的故事其实就来自柳青本人。
▪ 当时,“文革”前,中青社出版的三红一史在中国文坛上可以说是独占 鳌头,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柳青的小说不仅在读者当中赢得了好 评,而且在文学界也是一片叫好声。《创业史》所创造的梁生宝、徐 改霞、梁三老汉等艺术形象成为文学界议论的对象。
柳青《创业史》
柳青(1916—1978)个人简介:
▪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活动,参加“一二九 ”运动。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其间,多次回陕北乡下深入生活。1943-1946在陕北米脂县担任乡政府 文书。1947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创作了第二部 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4. 梁生宝的情爱生活凸现了他的道德境界。
60年代关于梁生宝形象的争论
严家炎认为梁生宝形象在塑造上存在着“三多三不 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于梁生宝的解释:
(1)梁生宝只不过是一个由于新旧社会不同的切身感 受而感到党的无比伟大,服服帖帖想听党的话,努力 琢磨党的教导,处处想按党的指示办事的朴实农民出 身的年轻党员。
(2)简单一句话来说,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 儿子,我以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 格特征。
“中间人物”《创业史》人物形象:梁三老汉
▪一个勤劳、务实、耿直而又思想守旧,背负因袭重 担而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老一辈农民形象。
▪双重性格:作为老式农民,私有制观念和小农经济 生产方式使他因循守旧,对合作化道路不理解;但 他的阶级地位、旧社会艰难的创业经历及对新时代 的印象,使他本能地在精神上与党和政府贴近。
▪ 原计划分为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第二部写初级社,第三部写农业合作 化运动高潮,第四部写整风和大运动,直至人民公社建立。
▪ 1954年动笔,1959年第一部在《延河》4至10月号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 年出版社出版。
▪ “文革”后,改定第二部上卷和下卷14至17章,18至28章未及修改加工 ,柳青便离开人世。
▪ 作品真实地描写了现实,表达了当时时代的愿望;《创业史》是一部 经典,它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对文学的要求,它塑造了前所未有的新 人形象,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新主体的诞生,是一部有影响,有示范意 义的传世作品。
《创业史》人物形象:梁生宝
▪ A、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互助组初期, 当庄稼人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 买回稻种,在互助组内搞稻麦两熟,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 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 助合作道路的重担.)
▪ 两个对立的阵营:一边是坚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宝、高增福等 贫雇农;另一边是富农姚士杰、中农郭世富、村长郭振山之间的是梁 三老汉。
▪ 创业史-创作过程 : 柳青在《创业史》中第一句话就说:“我这是在写小说吗?不是。我是 在写历史。我想要写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农民在进入社会主义那一瞬间 时的生活感受” 。因此这部小说所具有浓郁的陕西风情,以及作家深刻 的思想立意能够深刻打动读者。
▪ 建国初期,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到 陕西省长安县黄甫村安家落户,任县委副书记。在那里生活战斗14年, 直到“文革”开始被打成文艺黑线人物。其间,1954年开始《创业史》 的酝酿和写作。1956年出版了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1958年发表了 中篇小说《狠透铁》。
《创业史》的计划和写作:
关于理解梁生宝形象的几点补充:
▪1. 将梁三老汉设置为继父,切断了梁生宝与传统农民的 血缘关系,摆脱了伦理关系的缠绕,成为“党的儿子” 。
▪2. 梁生宝近乎圣徒,天生地具有一种新农民的品质:对 党忠诚,对私有制本能地仇视。
▪3. 梁生宝的行动:买稻种、分稻种、砍竹子、组织互助 组等意味着社会主义是实现经济正义的唯一手段。
柳青创作道路的特点:
▪从革命到文学,以文学为革命。 ▪独特的深入生活的方式:首先是一名农村干部,是
一名党员,其次才是作家。
《创业史》的主题:
▪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概括了 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和内在愿望。通过对合作化前 后各阶级、阶层人物之间复杂关系与尖锐斗争的描 写,展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农民群众精 神世界的巨变。具有史诗性的特点和规模。
《创业史》的线索:
▪梁生宝合作组的发展经历 ▪梁三老汉的犹豫和徘徊 ▪以郭世富为代表的中农利用自己的财富与合作组的
对抗 ▪以姚世杰为代表的地主对合作组的破坏 ▪最早共产党员郭振山的蜕化和变质 ▪梁生宝与徐改霞的曲折爱情
《创业史》的主要内容:
▪ 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 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 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 史必然性。
▪ B、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 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 大业的道路.他决心把自已的一切部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 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
▪ C、积极、聪明、公道、能干(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难 户度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人们进 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