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下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
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是决定其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竞争力随即上升至国家安全的优先位置,国家经济安全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首先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上去把握。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起始条件既是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决定其经济安全内容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起始条件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1、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

对照上述特征,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目前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不完全与不完善性。

以中国为例,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各地区自给自足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封闭性地方市场,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不
畅;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缓慢,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的程度、各种要素市场放开的程度和完善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市场竞争规则缺乏公平性与统一性,不同经济成分发展条件不平等;地方保护主义使区际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十分突出。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极为不利。

按照经济学理论,在一个竞争不公平且不充分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体系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

价格信号的失真会使价格失去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作用,其后果是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还会抑制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自己的明星企业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2、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缓慢,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一个发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从目前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尚有两大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不畅,部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不能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致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全社会筹集到的社保基金难以满足其承担的义务要求。

二是社会保险机制的覆盖面过窄。

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业剩余劳动力仍被排除在社保机制之外,包括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内的低收入人群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
大隐患。

3、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主要表现在外债负担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和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过快等三个方面。

以墨西哥和韩国为例,1992年墨西哥外债达1060亿美元,1994年墨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1997年10月底,韩国外债总额达1100亿美元,其中2/3在一年内到期。

外债负担重是造成这些国家汇率低估、货币贬值的重要因素。

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的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

1995年底,中国国有银行总贷款为4万亿元,其中9000亿元是呆账,约占总贷款的22.3%。

高不良贷款率使中国银行系统显得脆弱。

此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墨西哥)金融市场的过早开放客观上为国际金融投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数量庞大的国际游资始终是威胁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

  二、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图和政策举措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深层因素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服务于资本的全球扩张,攫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巩固和提高其优势竞争地位。

发达国家战略意图从本质上看具有“争夺性”和“霸权性”两种属性。

争夺性表现为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不断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加快进行经济渗透以此来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霸权性”是指巩固和提高发达国家在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霸权”地位。

发达国家推行这项战略的政策举措有:维护现有的“中心”与“外围”的国际分工体
系;技术封锁;把持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在维护和加强“中心”与“外围”的国际分工体系上,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国际规则优势”将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分工梯度的中低层次,而将自己放置在国际分工梯度的高阶梯位置,以此来形成能使国际分工利益更多地向发达国家倾斜的国际分工格局。

这样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它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利较少,而且还在事实上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发达国家的高度依赖性,这会严重削弱发展中国家抵挡发达国家传递经济危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能力。

在技术封锁上,发达国家严格管制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据统计,世界最大的569家企业(基本上属于发达国家所有),只有10.6%把技术创新放在国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一直把持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如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会议室”小圈子商议制度,能够“入室”商讨制定游戏规则的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制定和修改游戏规则的发言权的决策权。

因此,现行国际游戏规则一直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和不合理性,它偏重照顾的是发达国家利益,而忽视或损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利益。

  三、经济全球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环境因素经济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环境,当代世界市场变得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更为便利。

世界经济的联系方式已从过去以国际贸易为主,转向以资本
跨国界流动为主、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新的发展态势。

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深,使发展中国家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这种来自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挑战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的减弱和保护市场能力下降两个方面。

这种推断基于以下两点:1、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推广,为生产要素所有者自主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为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提供了利益诱因。

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是资源所有者做出的经济选择行为,这种选择行为是建立在成本——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上的。

对资本而言,规避风险,寻求收益的最大化是其进行跨国界流动的决定因素;对人才而言,是否进行跨国界流动取决于其流动的预期收益与流动的机会成本的比较,当人才由跨国界流动而获得的异国就业收入远远高于其在流出国工作收入和流动费用时,人才跨国界流动的现象便会增多。

由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推广则为资源所有者的自主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现实情况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生产要素收益水平的悬殊,会为发展中国家稀缺生产要素流向发达国家提供利益诱因。

由此可见,市场力量的作用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受到削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政策因素看,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
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和保护市场的能力均面临着严竣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市场开放压力越来越大,开放市场的时间表已基本确定,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的作用来达到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越来越显得无力。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开始生效,根据议定书的规定,中国承诺:关税减让的实施期最长可到20xx年;逐步取消400多项产品的数量限制,最迟可在20xx年1月1日取消;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在加入后1至6年内逐步实施。

又如: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政府承诺自1994年1月1日起,墨西哥将在10年内完全取消彼此间的农产品关税;在7年内取消对美、加银行及保险公司的限制,在10年内取消对证券公司的限制。

韩国的市场开放程度本已很高。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解救危机,韩国更是加快了开放的步伐。

如取消对外汇、资本流通和利率的所有管制,逐步允许外国接管和收购部分韩国金融机构,开放国内汽车市场等。

2、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的减弱和保护市场能力的下降是影响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放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从积极意义上讲,它显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部稀缺生产要素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上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和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从消极意义上讲,市场开放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增多也会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
巨大冲击。

比如,短期外资的大量流入极易产生泡沫经济,而短期外资的大量撤走则会导致泡沫经济的破灭。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就是由于短期外资大量撤走而引起的泡沫经济破灭的例证。

泡沫经济破灭后最终承担损失的是发展中国家。

可见,伴随着生产要素大量流入与流出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与萧条的更替,萧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是最大的经济不安全。

此外,由市场开放而带来的外国长期资本、技术和商品的大量流入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在外资企业、外国产品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人才流失、失业增多及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会逐渐暴露出来。

解决这些问题无疑会加重社会负担,但不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从历史的、系统的、动态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实行开放政策时,自然不存在经济安全问题。

但由封闭而带来的落后和贫穷从长远看就是最大的经济不安全。

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既有来自国内、国际的因素,同时又有国内、国际因素的互动影响而产生的新因素。

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置于经济全球化中去系统地研究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安全问题、解决经济安全隐患所应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其次,经济安全问题不仅发展中国家有,发达国家亦同样存在。

在经济全球化
时代,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低梯度层次的发展中国家是最易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通过贸易和国际分工链迅速向世界扩散,发达国家亦不能幸免。

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存在绝对的经济安全。

正视经济风险的客观存在,努力消除威胁经济安全的隐患,不断增强自身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再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还是一个长期性、多变性和可控性的问题。

当前的经济安全并不代表永久的经济安全;某一时段出现经济危机并不等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会一蹶不振,振兴无望。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不消除来自内部的威胁经济安全的因素,其经济安全问题便会失去立身的基础;如不善于化解来自外部世界的不利因素,则其经济安全问题也得不到保障。

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计,解决的出路在于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提高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发挥自身潜在优势。

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程度的大小与其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是正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受益程度的大小与其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也是正相关的。

所以,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当务之急。

提高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能靠保护的办法去实现,积极的态度是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政策把民族企业推向全球竞争的行列。

最后,还应看到,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能力,无论是从市场
因素上看,还是从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上看,都明显受到削弱。

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波动性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能力等同于其具有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稀缺生产要素(长期资本、技术、人才等)吸纳能力、引导能力、控制或减少稀缺生产要素流出国境能力以及对国际游资的控制能力等方面。

发展中国家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出路并不在于其政策是如何优惠,自然条件是如何优越,而主要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共环境水平。

因此,努力保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与维护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公共环境,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收稿日期:2002-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