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量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一分钟学会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计算蒸发量的情况,比如农民需要了解农作物的蒸发量,工厂需要计算设备的蒸发量等。
虽然计算蒸发量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实际上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计算。
首先,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液态到气态的质量。
在计算蒸发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液体的特性,比如密度、表面积、温度和大气压强等因素。
这些因素将会影响蒸发率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量 = (液体初始重量 - 液体最终权重) x 蒸发时间其中,液体初始重量指的是放置在容器中的液体重量,液体最终权重指的是在蒸发过程中液体重量的最终状态,蒸发时间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容器,容器中放置了1000克的水,初始重量就是1000克。
我们将其放置在室温下,然后每天测量容器中的水重量。
三天后,我们发现容器中的水重量只有950克了。
这意味着有50克的水已经蒸发掉了。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蒸发量:蒸发量 = (1000克 - 950克) x 3天 = 150克因此,在这个实例中,水的蒸发量是150克。
需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任何类型的液体的蒸发量,但是不同的液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密度和蒸发速率,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也将有所不同。
此外,大气压强、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计算蒸发量并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需要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影响蒸发量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计算蒸发量并正确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
蒸发量缩写

蒸发量缩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蒸发量缩写是指在气象学和土壤学等领域中常用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空气中水汽向大气中传播的速度和量。
蒸发量缩写通常表示为E,其单位是毫米/天。
蒸发量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在农业、水资源管理、气候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蒸发量是指水体在一定时间内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物质转移过程,水分子受到热量作用后脱离水面变成气态,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快速的过程。
蒸发与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大,则蒸发量越大。
蒸发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和实验法。
质量平衡法是通过监测水面的水量变化来计算蒸发量,能量平衡法是通过监测水面和气体之间的温度差和湿度差来计算蒸发量,实验法则是通过加热水体来观察水量的变化来计算蒸发量。
在气象学中,蒸发量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参数。
蒸发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气候的湿度和干燥程度。
气候干燥的地区通常蒸发量比较大,而湿润地区蒸发量相对较小。
蒸发量的计算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天气预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学中,蒸发量是衡量土壤水分蒸发蒸腾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土壤的水分蒸发量与土壤类型、温度、湿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合理地计算和控制土壤的蒸发量对于农业灌溉、土壤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蒸发量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监测蒸发量,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和土壤的状况,为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蒸发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字数:406】第二篇示例:蒸发(Evaporation)是指液体中分子能量较高的一部分逃离液体表面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而蒸发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中被蒸发掉的量。
蒸发量通常用E 来表示,也就是蒸发的速率。
蒸发量是一个反映蒸发过程快慢的重要指标,对于气候、环境和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

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烧水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儿啦。
您有没有想过,在烧水的时候,水蒸发的量是可以通过计算来搞清楚的呢?要计算烧水过程中水的蒸发量,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的概念。
水蒸发其实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跑到空气中去啦。
这一过程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有不少,像温度、烧水的时间、容器的开口大小,还有周围环境的湿度等等。
咱们来看看具体的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可以用这个公式:蒸发量= 蒸发系数 ×表面积 ×时间 ×(温度差 + 环境压力修正值)。
这里面的蒸发系数呢,是个需要通过实验或者参考相关数据才能确定的数值。
比如说,有一天我在家烧水。
那天天气挺干燥的,我用一个不锈钢锅在炉灶上烧水。
锅的直径大概 30 厘米,水装了大概半锅。
我就盯着那锅水,看着它慢慢地冒热气。
我还特意拿了个秒表,准备记录一下时间。
随着水温不断升高,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咕嘟”地响,水面上的热气也越来越浓。
我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水蒸发的速度好像不是很快,但是随着温度越来越高,水蒸发的就明显快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一边看着秒表,一边观察着锅里水的变化。
大概过了 20 分钟,我发现锅里的水少了挺多。
这时候,我就想着用刚刚说的那个公式来算算水的蒸发量。
先确定一下表面积,根据锅的直径算出大概是 706.5 平方厘米。
时间是 20 分钟,换算成秒就是 1200 秒。
温度差呢,从开始的室温到水烧开的 100 摄氏度,环境压力修正值就先忽略不计。
假设蒸发系数是 0.00002 。
那算下来,蒸发量 = 0.00002 × 706.5 × 1200 ×(100 + 0),结果大概是 16.956 克。
您看,通过这样的计算,咱们就能大概知道烧水过程中水蒸发了多少。
不过要注意哦,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有些偏差。
总之,了解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能让我们对这个常见的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是计算在特定条件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水分量的数学公式。
准确计算水的蒸发量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气象学、环境科学、工程领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的原理、参数及其应用。
一、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的原理: 水的蒸发是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其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以及液态水表面的面积等。
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基于这些因素,通过数学模型将它们综合考虑,提供了准确的蒸发量计算结果。
二、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的参数: 1. 温度(T): 温度是水的蒸发过程中最基本的参数。
通常以摄氏度(℃)作为衡量温度的单位。
2. 相对湿度(RH): 相对湿度衡量了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饱和程度。
它是以百分比表示的,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可能的水蒸气含量之间的比例。
3. 风速(V): 风速表示空气的运动速度。
它是以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作为衡量风速的单位。
4. 液态水表面积(A): 液态水表面积表示水的接触面积,影响蒸发速率。
单位可以是平方米(m²)。
根据以上参数,我们可以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水的蒸发量(E):E = [C × A × (Pw - Pa)] / ∆t - C 是蒸发系数(evaporation coefficient),用于考虑量纲和单位之间的换算,它的值通常是 1; - Pw 是饱和水蒸气压(saturated water vapor pressure),可以根据温度在相关的气象数据库中查询得到; - Pa 是实际水蒸气压(actual water vapor pressure),可以由相对湿度转换得到;- ∆t 是时间间隔,以小时(h)为单位。
四、例子说明: 假设有一个 1 平方米的水槽受到25℃的空气环境,相对湿度为60%,风速为 2 m/s。
蒸发面积与蒸发量的关系

蒸发面积与蒸发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蒸发量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液体被蒸发成蒸汽的质量或体积。
蒸发面积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蒸发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这是因为更大的蒸发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液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液体分子从液体表面逃逸到空气中的可能性。
然而,除了蒸发面积,蒸发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物性(如表面张力、粘度等)、温度、气体流动速度等。
在相同的蒸发面积下,液体的物性、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此外,蒸发公式也反映了蒸发面积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
蒸发公式为:m∝S(F-f)/P,其中m为蒸发量,S为蒸发面积,F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f为实际蒸气压,P为外压。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蒸发面积S与蒸发量m成正比,即蒸发面积越大,蒸发量也越大。
综上所述,蒸发面积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1.罩式蒸发计算法罩式蒸发计算法是通过罩子的蒸发来计算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将一个罩子放置在待测量液体的容器上,并确保罩子与容器的边缘紧密贴合,以防止气体泄漏。
-在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液体。
-将罩子放置在容器上,然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24小时。
-24小时后,取下罩子,测量罩子上的液体量差。
2.风速法风速法是通过测量蒸发表面上的风速来计算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在待测面上放置一个蒸发器,并测量蒸发表面上的风速。
可以使用风速计或其他风速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
-记录一定时间内的风速,例如1小时。
-根据测量的风速值和所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3.赛默风箱法赛默风箱法是一种简便的蒸发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类容器。
具体步骤如下:-将待测容器放置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将封闭环境中的风速调节到一个特定的数值,例如1米/秒。
-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小时),测量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可以使用湿度计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湿度变化值,结合环境的风速和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温度:温度对蒸发量有很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量也越大。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越大,蒸发速度会相对较慢。
-风速: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也较大。
风速越大,蒸发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液体特性: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蒸发特性。
例如,表面张力越小的液体,蒸发速度通常也会越快。
总之,蒸发量的计算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进行蒸发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液体特性以及所需的精度等因素。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1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Evaporation)是指大气当中蒸发到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
分量。
它受到气温、湿度、风速、地表特征以及日照时数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蒸发量公式可用来表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蒸发量的
计算公式如下:
Evaporation= Ea×e ×s ×h× c
其中:Ea是气温的影响系数,e= ea×RH, RH是湿度的影响系数,s是日照时数的影响系数,h是风速的影响系数,c是地表特征的影响
系数。
2 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非常高的温度可以令地表湿度含
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大量水蒸发,温度越低,蒸发量越低。
湿度:湿度主要是取决于空气中的潮气,当空气中潮气多时,空
气容易吸收水分,这样气温即使比较高,也会减少蒸发量。
反之,湿
度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
这是因为风速越大,空气中流动
性越强,能够较快地将水份从地表带走,从而提高蒸发量。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越多,能够将水份蒸发的量也就越多。
晴天
可以使地表蒸发更多,而多云或雨天可以减少地表蒸发量。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也会影响蒸发量,如不同的地表反射率和透
过率,和地表吸收的热量的大小都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3 应用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的环境参数对水蒸发的影响,从而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这个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区域的水分循环情况和水分平衡,为
水资源调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多年平均蒸发量计算公式

多年平均蒸发量计算公式1. 定义。
-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是对较长时间序列(多年)的蒸发量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的结果。
2. 基本计算公式(假设已知各年蒸发量数据)- 设E_1,E_2,E_3,…,E_n分别为n年的蒸发量(单位可以是毫米等)。
- 多年平均蒸发量¯E=(E_1 + E_2+E_3+·s+E_n)/(n)- 例如,如果有5年的蒸发量数据,分别为100mm、120mm、90mm、110mm、130mm。
- 则n = 5,E_1=100,E_2 = 120,E_3=90,E_4 = 110,E_5=130。
- 多年平均蒸发量¯E=(100 + 120+90+110+130)/(5)=(550)/(5)=110mm3. 特殊情况(当数据分组或有其他条件时)- 如果数据是按照一定的区间(如每5年为一组)给出的蒸发量数据,先计算每组的平均蒸发量,再计算多年平均蒸发量。
- 例如,将20年的数据按照每5年一组分为4组,设第一组平均蒸发量为E_g1,第二组为E_g2,第三组为E_g3,第四组为E_g4。
- 则多年平均蒸发量¯E=frac{E_g1+E_g2+E_g3+E_g4}{4}。
- 如果蒸发量数据与其他因素(如面积等)有关,例如已知不同区域的蒸发量E_i和对应的面积S_i(i = 1,2,·s,n)。
- 首先计算加权蒸发量E_w=frac{∑_i = 1^nE_i× S_i}{∑_i = 1^nS_i},这个E_w可以看作是一种考虑面积因素后的平均蒸发量(在一些研究区域蒸发量的实际情况中可能会用到这种计算方式)。
什么是锅炉的“蒸发量”

什么是锅炉的“蒸发量”
蒸汽锅炉每小时所产生的蒸汽数量,称为这台锅炉的蒸发量,又称为“出力”或“容量”。
用符号“D”表示,常用的单位是t/h。
锅炉蒸发量有额定蒸发量、经济蒸发量和连续蒸发量之分。
(1)额定蒸发量
额定蒸发量蒸汽锅炉在额定蒸汽压力、额定蒸汽温度、额定给水温度下,使用设计规定的燃料并保证效率时所规定的每小时的蒸发量。
锅炉产品金属铭牌上标示的蒸发量,就是锅炉的额定蒸发量。
(2)经济蒸发量
经济蒸发量蒸汽锅炉在连续运行中,效率达到时的蒸发量称为经济蒸发量。
经济蒸发量约为额定蒸发量的75%~80%。
(3)连续蒸发量
连续蒸发量是指在规定的出口压力、温度下,单位时间内能连续生产的蒸汽量。
这个参数是衡量锅炉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的蒸汽产量来表示。
锅炉的连续蒸发量可以在额定蒸汽参数、额定给水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的情况下,长期连续运行时达到的蒸发量。
这个参数对于蒸汽锅炉的设计和使用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锅炉的效率和运行成本。
锅炉的“蒸发量”是指锅炉在一定的压力下,能够产生的饱和蒸汽量。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锅炉的生产能力。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蒸发量= 水的流量x 温度x 蒸汽压力/ 过热器热功率。
要注意的是,蒸发量是受水质和过热器热功率等条件限制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蒸发量缩写

蒸发量缩写
蒸发量(Evaporation)是一个描述水或其他液体从表面转化为气体状态的过程的物理量。
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力以及液体的种类和表面条件等。
蒸发量是气象学、环境科学、农业、水利工程和海洋学等多个领域中的重要参数。
蒸发量的缩写通常取决于上下文和使用的领域。
在科学文献中,它可能会被缩写为“E”或“ET”,特别是在水文学和气象学中。
例如,在气象报告中,“E”可能代表日蒸发量,而“ET”可能代表蒸腾和蒸发的总和。
在其他情况下,蒸发量可能会使用全称“Evaporation”或者简写为“Evap.”来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蒸发量的测量和估算对于水资源管理、农业灌溉、气候模型预测以及环境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农业中,了解蒸发量可以帮助农民确定何时灌溉,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在气象学中,蒸发量对于预测降水、气温和湿度等气象条件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蒸发量是描述液体转化为气体过程的物理量,其缩写形式可能因上下文和领域而异。
了解蒸发量的概念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水资源、气候变化以及环境状况。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加准确地测量和预测蒸发量,为各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额定蒸发量的公式

额定蒸发量的公式嘿,咱来说说这额定蒸发量的公式。
这额定蒸发量啊,在很多工业领域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
咱先来讲讲它常见的公式表达。
一般来说,额定蒸发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额定蒸发量 = 燃料消耗量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 ×锅炉热效率 ÷(蒸汽焓 - 给水焓)。
这里面每一个元素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燃料消耗量,简单理解就是烧了多少燃料嘛。
就好比咱家里做饭,米下得多,做出来的饭可能就多。
燃料消耗得多,理论上能产生的蒸汽量也会多。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呢,这就像是燃料的“能量值”。
有的燃料能量高,有的低,就像有的大米煮出来更顶饱一样。
锅炉热效率,这个可关键啦。
效率高,意味着同样的燃料能产生更多有效的蒸汽;效率低,那可能就浪费不少能源。
再说说蒸汽焓和给水焓。
这俩概念稍微有点复杂,蒸汽焓就是蒸汽所包含的能量,给水焓则是进入锅炉的水所具有的能量。
给您举个例子吧,我之前去一个工厂参观,就看到工人们在为计算额定蒸发量忙得不可开交。
那是一个大热天,厂房里热得像蒸笼,工人们满头大汗,拿着各种数据在那儿算。
我凑过去看,发现他们正对着一堆密密麻麻的数字发愁。
原来,他们新换了一种燃料,这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之前的不一样,结果按照原来的公式算出来的额定蒸发量和实际情况相差挺大。
这可把他们急坏了,因为生产计划都得根据这个额定蒸发量来安排,算不准就会出大问题。
后来,经过反复的测量和计算,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参数,算出了准确的额定蒸发量,工厂的生产才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您看,这额定蒸发量的公式可不是摆在那儿看看就行的,得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测量和计算每一个参数,才能得出有用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计算额定蒸发量,还得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比如锅炉的运行状态、设备的老化程度、燃料的质量稳定性等等。
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个生产流程。
总之,这额定蒸发量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把每个部分都搞清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计算,就能发挥它的大作用,为生产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和方法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和方法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水从地表或其他物体表面释放热量,形成水蒸气的过程。
蒸发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从水体或地表蒸发掉的水量。
蒸发量的计算原理主要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
蒸发量的计算需要考虑环境温度、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参考蒸发法:利用标准水面蒸发器进行观测,通过比对标准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异来计算蒸发量。
2.气象法: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结合蒸发模型,通过计算来估算蒸发量。
3.水量平衡法:在水体供需平衡的条件下,通过监测水体供水和排水量的差异来计算蒸发量。
4.蒸发皿法:将蒸发皿放置在水体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蒸发皿内水的减少量,从而得出蒸发量。
蒸发量的计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避免使用不准确或不适用的方法。
2.收集准确的数据:蒸发量的计算需要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并且要保证观测设备的精度和正常运行。
3.考虑环境因素:蒸发量受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验证计算结果:计算完成后,应该通过与现场观测结果或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蒸发量的计算是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估算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量。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采集准确的数据、考虑环境因素以及验证计算结果是确保计算准确性的关键。
通过对蒸发量的准确衡量,可以为气象学、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表面蒸发的量,通常以毫米/小时或毫米/天为单位。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分的流失情况,从而为农业、气象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气象因素和水面因素。
在气象因素方面,主要考虑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
气温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大,日照时间越长,蒸发量就会相应增加。
而水面因素则取决于水体的温度、风速和水面积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蒸发量计算公式包括Penman公式、Thornthwaite公式、Priestley-Taylor公式等。
这些公式都是根据不同的气象和水面条件推导得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
以Penman公式为例,该公式考虑了气象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包括风速、湿度、日照时间等因素。
Penman公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公式,需要考虑多个参数的影响,但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蒸发量。
除了数学模型,实际测量也是估算蒸发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蒸发皿法、蒸发计法、重量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监测水面的蒸发情况,结合气象数据,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蒸发量数据。
蒸发量的计算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气象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和植被的蒸发量可以帮助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在水资源管理中,掌握水体的蒸发量可以帮助科学调配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在气象预测中,准确估算蒸发量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算蒸发量,为各领域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进一步完善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提高其精度和适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蒸发量缩写

蒸发量缩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蒸发量缩写,指的是对蒸发量进行缩写表示的常用方式。
蒸发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例如水蒸发形成云彩和雨水。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液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来表示。
在气象学领域,蒸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候要素,影响着地表水汽的循环和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通过测量和记录蒸发量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表水分的蒸发蒸腾过程,从而为农业灌溉、水资源管理、气候预测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
蒸发量缩写通常采用国际气象单位缩写来表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蒸发量缩写:1. PE(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潜在蒸发量,指当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条件均适宜时,水分从地表瞬间蒸发的量。
PE是一个理论值,反映了水汽向大气输送的潜力。
3. ET(Evapotranspiration):蒸腾蒸发量,包括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两部分。
ET反映了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和蒸发的影响。
除了上述常用的蒸发量缩写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缩写形式,如PEV(Potential Evaporation)潜在蒸发,AEV(Actual Evaporation)实际蒸发等。
这些缩写在科研、气象监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蒸发量缩写来表示所研究的蒸发过程,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水文循环中的蒸发蒸腾过程。
蒸发量缩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也是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测的重要指标,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蒸发量缩写是对蒸发量进行简洁明了表示的方式,为气象学研究、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便利。
通过对蒸发量的准确测量和记录,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文循环过程,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0字】第二篇示例:蒸发量(Evaporation)是指液体表面的分子能量高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并且逃离液体表面,成为气态的过程。
搪瓷蒸馏釜的蒸发量计算

搪瓷蒸馏釜的蒸发量计算搪瓷蒸馏釜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设备,用于进行蒸馏过程。
蒸发量是指在蒸馏过程中液体从液相转变为气相的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液体质量或者体积来表示。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解答你关于搪瓷蒸馏釜蒸发量的计算问题。
1. 基本计算方法:搪瓷蒸馏釜的蒸发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蒸发量 = (进料流量出料流量) × 浓度差。
其中,进料流量是指进入蒸馏釜的液体流量,出料流量是指从蒸馏釜中蒸发出来的液体流量,浓度差是指进料和出料之间的浓度差异。
2. 蒸发速率计算:蒸发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液体量。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蒸发速率 = 蒸发量 / 时间。
其中,蒸发量是指在给定时间内蒸发的液体量,时间是指蒸发的时间长度。
3. 蒸发热量计算:蒸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液体转变为气体所需的热量。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蒸发热量 = 蒸发量× 蒸发热。
其中,蒸发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液体蒸发所需的热量。
4. 蒸发效率计算:蒸发效率是指在蒸发过程中实际蒸发的液体量与理论蒸发量之间的比值。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蒸发效率 = 实际蒸发量 / 理论蒸发量。
其中,实际蒸发量是指实际蒸发出来的液体量,理论蒸发量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蒸发条件计算出来的理论值。
5. 影响蒸发量的因素:蒸发量的计算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增加蒸发速率和蒸发量。
压力,压力的降低也会增加蒸发速率和蒸发量。
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蒸发特性,如沸点、蒸发热等,这些性质也会影响蒸发量的计算结果。
设备设计,蒸馏釜的设计参数,如表面积、换热效率等,也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搪瓷蒸馏釜的蒸发量计算涉及到进料流量、出料流量、浓度差、时间、蒸发热等多个因素,并受到温度、压力、液体性质和设备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需的精度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
蒸发量

是实际蒸发量。
气象部门应当把气象站的蒸发量改称为蒸发能力就会减少人们的误会。
人们在引用蒸发量数据时首先弄明白它的准确含义也会避免这种误解。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
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它的单位是毫米。
用英文字母p表示。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
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
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 为单位。
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1.群体蒸发法群体蒸发法是一种通过容器内水的质量变化来估算水蒸发量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称重精确的容器,并称量容器的质量。
然后,将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并再次称量容器的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容器放置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再次称量容器的质量。
水的蒸发量即为容器质量的变化量。
2.室外试验法室外试验法是一种通过在室外场地设置试验设备来观测和记录水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实施时,我们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在该场地上设置一个恒温水槽,并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水槽上方设置一个盖板,盖板上有一个天平,用于称量盖板的质量。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我们记录盖板的质量的变化,变化量即为水的蒸发量。
3.修正余量法修正余量法是一种通过估算水的损失量来计算水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实施时,首先,我们将一定量的水加在容器中,然后盖紧容器,让其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放置。
紧接着,我们再次打开容器,如果容器内有水滴或水汽,我们需要将水滴或水汽擦干,并再次称量容器的质量。
损失的质量即为水的蒸发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控制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有一些更精确的方法可以计算水蒸发量,如质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湿度灯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实验条件,并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应用。
总结起来,水的蒸发量是指水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数量。
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水的蒸发量。
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控制好实验条件,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Q2=M×ΔH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3.总供热量Q=Q1+Q2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E=RR*Delta T*( 0.0013-0.0015)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delta T温差(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水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蒸发量计算公式咱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跟水蒸发量有关的事儿。
比如说大夏天,你把一盆水放在院子里,过不了多久,水就变少了,这就是水在蒸发。
那怎么计算水蒸发量呢?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来讲讲水蒸发量的基本概念哈。
水蒸发量简单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跑掉的量。
这可重要啦,像在农业里,得知道土地里水分蒸发多少,才能合理浇水;在气象研究中,搞清楚水蒸发量能帮着预测天气变化。
那计算水蒸发量有啥公式呢?常见的有彭曼公式。
这公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不过别担心,咱慢慢捋。
彭曼公式里要考虑好多因素,像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间等等。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有一回,我去一个小农场帮忙。
那阵子天气特别热,农场主就担心他的灌溉水量够不够。
我就想着用学到的知识算算水蒸发量。
我拿着温度计测了测气温,又用湿度计测了测空气湿度,还记下了当时的风速。
然后把这些数据一个个往公式里套。
哎呀,那过程可真是小心翼翼,就怕哪个数弄错了。
算出来一看,这蒸发量还挺大,农场主赶紧增加了灌溉量,保住了那些农作物。
这让我真切感受到,搞清楚水蒸发量计算公式,用处那是实实在在的。
再说说影响水蒸发量的其他因素。
比如说水面面积,面积越大,蒸发量一般就越多。
就像一个小池塘和一个大湖泊,同样的条件下,大湖泊的水蒸发量肯定更大。
还有周围环境,如果周围空气干燥,风又大,那水蒸发得就快。
另外,不同地区的水蒸发量也差别很大。
像在南方潮湿的地方,水蒸发量相对小些;在北方干燥的地方,蒸发量就大多了。
咱们在日常生活里,其实也能观察到一些和水蒸发量有关的现象。
比如洗完衣服挂在外面,干得快慢就和水蒸发量有关。
要是大晴天又有风,衣服很快就干了;要是阴天没风,那得晾好久。
总之啊,水蒸发量计算公式虽然有点复杂,但弄明白了,对咱们了解大自然、做好各种生产生活中的事儿,都特别有帮助。
您要是感兴趣,也可以自己多观察观察,说不定能发现更多关于水蒸发量的有趣现象呢!。
设计蒸发量

设计蒸发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蒸发量的定义
2.蒸发量的重要性
3.蒸发量的测量方法
4.蒸发量的应用领域
5.蒸发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1.蒸发量的定义
蒸发量指的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液体在一定时间内蒸发的量。
它是一个描述液体挥发性的物理量,单位通常为立方米每小时。
蒸发量是影响液体使用和储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许多领域都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测量。
2.蒸发量的重要性
蒸发量对于液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蒸发量过大,液体可能会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损失,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蒸发量也是评估液体挥发性的重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蒸发量的测量方法
蒸发量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埃克特蒸发法、阿基米德蒸发法和质量损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4.蒸发量的应用领域
蒸发量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气象学等。
在石油化工领域,蒸发量是评估石油产品的挥发性和储存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在环境保护领域,蒸发量可以用来评估化学品的环境风险。
在气象学领域,蒸发量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5.蒸发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蒸发量的测量和应用将会越来越精确和广泛。
未来,蒸发量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被开发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流域蒸发测验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
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
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
土壤蒸发量和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
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即易发生干旱。
蒸发使地面的水分升到空气中,而降雨降雪是空气的水分落到地面上。
它们不仅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也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
如果地面上的水分不再通过蒸发进入空气中,不出10天地球上再也看不到雨雪了。
蒸发不仅与降水相互依存,它们还与地面的河流有关。
在极度干旱的地区,降水量很小。
它的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是相等的。
那里的地面上没有河流,连干枯的小河沟也没有。
我国的沙漠地区就是这样的。
在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地区,那里的降水量比实际的蒸发是要大。
这些多余的水分形成了河流,并且沿着河谷慢慢地流进了海洋或者湖泊。
在任何一个自然流域,它的蒸发、降水与河水流量都是基本平衡的。
写成公式就是:任何一个闭合流域: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河水量。
测量测量蒸发的仪器常用的有小型蒸发器、大型蒸发桶和蒸发皿等几种。
小型蒸发器是口径为20厘米,高约10厘米的金属的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大型蒸发桶是一个器口面积为0.3平方米的圆柱形桶,桶底中心装一直管,直管上端装有测针座和水面指示针,桶体埋入地中,桶口略高于地面。
每天20时观测,将测针插入测针座,读取水面高度,根据每天水位变化与降水量计算蒸发量。
蒸发皿的规格大都和雨量筒一样,也是20厘米直径的圆形器皿,皿口上沿也高出地面70厘米。
蒸发皿深10厘米。
正是因为它的厚度小于直径才称为皿。
每天向蒸发皿中加进2厘米深的水层,晚上把余水倒进量杯,量出剩余水深。
把20厘米减去剩余水深就是当天的蒸发量。
如果当天有雨,余水中还要扣除当天的降水量。
这就是蒸发皿的直径和离地面高度都要和雨量筒一致的原因。
否则,两者就不能简单相减。
在测量蒸发量受到非人为原因或人为原因影响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因降水等自然原因,使蒸发量为负值(不论负值多少),记为0.0。
此情况无需备注。
2.凡因人为原因造成蒸发量为负值,则按缺测处理。
3.为防止大雨、暴雨时蒸发皿水外溢流失,除及时量取外,还可从蒸发皿嘴连接一皮管至接水器内。
以保记录完整。
4.夜间不守班的站,第二天早晨发现蒸发皿水(雪)确实外溢,可将皿内水(雪)倒掉,重新加入20mm的清水,该日蒸发量外加括号,并予注明。
5.考虑到雾、露、霜现象在蒸发器水(冰)面上与雨量器金属面上的凝聚状况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计算蒸发量中不考虑纯雾、露、霜量。
6.当位于海岛、高山的站确遇蒸发皿水被大风吹出时,其记录外加括号,并予注明。
7.蒸发器结冰,被冻在冰内的沙土无法清除对,可照常称量记录。
但观测后即应换水。
8.没有蒸发专用台秤,也没有单位为克的普通台秤的站,在蒸发器结冰时,可用以下方法处理蒸发量,以保证旬、月记录的完整。
各结冰日(观测时结冰)的蒸发量栏记“B”,待冰融化的那一天再量取计算这一段的总量,记入观测当日的蒸发量栏。
但结冰期要跨入下一旬时,则须于本旬最后一天的20时,加入一定量的温水将冰融化进行观测,量得的数值中再扣除加入的温水量,计算出的蒸发量记入观测当天的蒸发量栏。
上述情况需在簿、表备注栏注明。
9.E-601型蒸发器遇上结冰时,各结冰日的蒸发量栏记“B”,某日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总量,记在该日蒸发量栏内;如果结冰跨入下个月时,待下月融化时测出停测以来的总量,按天平均分配所得累计值,分别记到上月最末一天和本月融化日的蒸发量栏内,以求取完整的月计值,此情况在薄表备注栏注明。
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一样,都是每天20时观测一次,因此测得的日蒸发量,日降水量实际上都是昨天20时到今天20时的量,而不是昨天24时到今天24时的量。
蒸发量说明该地的水分支出状况。
然而,由于蒸发器本身及其周围空气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天然水体有所不同,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要比湖泊、水库等实际水体的蒸发量大。
因此,蒸发器的观测值必须乘一个折减系数(一般为0.7—0.8)后,才能作为天然水体的蒸发量。
蒸发量的空间变化,受气温、海陆、降水量诸因素的影响。
纬度愈低,气温愈高,蒸发能力愈强,蒸发量也就大;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大陆,并有自沿海向内陆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蒸发量也大,反之,蒸发量小。
某地是湿润还是干旱,要看该地湿润系数K,其公式为K=P/E式中P为降水量,E为蒸发量。
K大于等于1时,表明水分收入大于或等于支出,属于湿润状况;K小于1时,反映水分收入不够支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或干旱。
K大小,对自然景观结构特征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如果把每天测量蒸发量加起来就得到了全年的蒸发量。
也就知道了全国各地的全年蒸发量了。
但这种方法有缺点:它不能完全代表自然界真的蒸发量,有时它偏差非常大。
蒸发皿的直径太小造成蒸发量偏大。
另外自然的下垫面有的干有的湿,还有沼泽、农田、湖泊或者海洋。
这些不同的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显然各不相同。
测量的蒸发量究竟代表什么?为了研究不同的自然情况下的蒸发量,人们还选用直径更大的蒸发皿或者测量土壤的蒸发量、水面的蒸发量,农田蒸发量甚至叶面的蒸发量。
这些测量蒸发的方法技术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只有少数的试验站可以进行。
另外,还研究了一些公式也可以间接计算蒸发量。
怎样看待蒸发量各地气象站都有蒸发量资料,也经常被人们引用。
人们往往用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数据来说明一个地方是如何的干旱,事实上这种表述存在问题。
不少地区提供的数据都表明,当地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但如果果真如此,人类早就无法在那里生存了。
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县,往往有荒漠、绿洲和山区多种地形。
在山区,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在沙漠和荒漠中,基本上降多少水,就能蒸发多少;而在在绿洲,尽管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还有来自山区的地表径流补充,还是适宜人类生存。
在很湿润的地区,气象站测量的蒸发量大约是自然蒸发量的6O%。
所以利用它粗略分析蒸发量的差别还是可以的。
但是在干旱地区气象站测量到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就有非常严重的偏差。
例如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气象站测量的年蒸发量是3.7米。
有人就说那里的蒸发量大得惊人。
然而实际情况是那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厘米厚。
所以当地自然条件下可以提供的蒸发量最多也就是1厘米。
这与3.7米就差了37O 倍。
把气象站测量的蒸发量作为干旱地区的实际蒸发量来描写显然是扭曲了事实。
蒸发量实际上是在蒸发皿中测得的数据,只说明这一地区的蒸发能力,而不是实际蒸发量。
气象部门应当把气象站的蒸发量改称为蒸发能力就会减少人们的误会。
人们在引用蒸发量数据时首先弄明白它的准确含义也会避免这种误解。
多少的分布在地球上,各地的地形不同,气候不同,蒸发量的大小也就不一样。
中国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是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年平均蒸发量(蒸发能力)3518毫米。
各个大洲的蒸发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
∙∙规格20cm 外形尺寸20*10(mm)重量2kg(Kg)产品用途水文气象作蒸发用小型蒸发器是口径为20厘米,高10厘米的金属的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每天向蒸发皿中加进2厘米深的水层,晚上把余水倒进量杯,量出剩余水深。
把20厘米减去剩余水深就是当天的蒸发量。
如果当天有雨,余水中还要扣除当天的降水量。
这就是蒸发皿的直径和离地面高度都要和雨量筒一致的原因。
否则,两者就不能简单相减。
小型蒸发器是用于测定大气中一定时间间隔内水的蒸发量的仪器。
该产品主要零部件采用黄铜板材。
结构紧凑、造型美观、坚固耐用、实用性强,适用于水文气象台站等有关部门。
技术参数蒸发器面积314cm2刃口面内径φ200+0.6mm外形尺寸φ340mm×282mm重量1.70 kg蒸发使地面的水分升到空气中,而降雨降雪是空气的水分落到地面上。
它们不仅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也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
如果地面上的水分不再通过蒸发进入空气中,不出10天地球上再也看不到雨雪了。
蒸发不仅与降水相互依存,它们还与地面的河流有关。
在极度干旱的地区,降水量很小。
它的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是相等的。
那里的地面上没有河流,连干枯的小河沟也没有。
我国的沙漠地区就是这样的。
在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地区,那里的降水量比实际的蒸发是要大。
这些多余的水分形成了河流,并且沿着河谷慢慢地流进了海洋或者湖泊。
蒸发量在任何一个自然流域,它的蒸发、降水与河水流量都是基本平衡的。
写成公式就是:任何一个闭合流域: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河水量。
各地气象站都有蒸发量资料,也经常被人们引用。
人们往往用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数据来说明一个地方是如何的干旱,事实上这种表述存在问题。
不少地区提供的数据都表明,当地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但如果果真如此,人类早就无法在那里生存了。
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县,往往有荒漠、绿洲和山区多种地形。
在山区,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在沙漠和荒漠中,基本上降多少水,就能蒸发多少;而在在绿洲,尽管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还有来自山区的地表径流补充,还是适宜人类生存。
很湿润的地区,气象站测量的蒸发量大约是自然蒸发量的60%。
所以利用它粗略分析蒸发量的差别还是可以的。
但是在干旱地区气象站测量到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就有非常严重的偏差。
例如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气象站测量的年蒸发量是3.7米。
有人就说那里的蒸发量大得惊人。
然而实际情况是那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厘米厚。
所以当地自然条件下可以提供的蒸发量最多也就是1厘米。
这与3.7米就差了370倍。
测量方法常用仪器测量蒸发的仪器常用的有小型蒸发器、大型蒸发桶和蒸发皿等几种。
小型蒸发器是口径为20厘米,高约10厘米的金属的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大型蒸发桶是一个器口面积为0.3平方米的圆柱形桶,桶底中心装一直管,直管上端装有测针座和水面指示针,桶体埋入地中,桶口略高于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