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范本

合集下载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目录一、综述 (1)1. 功能精简和变更 (1)2. 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 (2)3. 数据路径 (3)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 (5)1. 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5)2. 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8)三、客户端模块更改和配置 (17)1. 基本界面介绍和数据配置 (17)2. 风险交互订正模块的使用 (18)3. 风险产品制作模块的配置和使用 (19)四、快速安装和使用指南 (36)1. 服务器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6)2. 客户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7)3. 风险产品交互和加工步骤 (40)一、综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2013版是在2012年山洪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并增加风险产品的实况和修订后形成的版本,该版本作为2013年发布的主版本。

本手册重点讲解和2012版本区别和新增的功能,旧有的配置和功能请参考以下几个文档:《SWAN1.5及山洪版安装简要说明》《SWAN2012年11月版改进和本地化要点》以及SWAN相关的历史手册。

1. 功能精简和变更本次开发针对2012山洪版系统进行精简,将强对流天气相关部分移除,保留QPE、自动站、面雨量等功能,专门用于中小流域和山洪沟的监视、报警和服务。

原则上按照监测、报警、服务三大部分设计,去掉SWAN中不相关的功能,重点突出风险的实况监测和服务。

用户地图基础信息显示功能(需要本地化数据):(1)灾害点包括区域内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滑坡点基本信息。

(2)区域内责任人联系方式。

(3)市、县、乡镇的基本信息。

监测功能:(1)对自动站、QPE、QPF、面雨量,风险实况可进行叠加显示,实时更新数据,面雨量分时段(1h、3h、6h、12h、24h)。

(2)对自动站的雨量实况进行列表进行排序,按最大到最小显示最大的10个站点。

(3)可查询自动站面雨量的时序变化。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用户手册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用户手册

⼭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户⼿册项⽬编号:版本:3.3状态:⼭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户操作⼿册本⽂件属深圳市东深电⼦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印或传播。

⽬录1简介 (10)1.1系统概述 (10)1.2登录/注销系统 (10)2功能操作详解 (10)2.1⾸页 (10)2.2⽔⾬情监测 (13)2.2.1实时⽔⾬情 (13)2.2.1.1实时⾬情 (13)2.2.1.2⽔库实时⽔情 (14)2.2.1.3河道实时⽔情 (14)2.2.1.4⾬量极值信息 (15)2.2.1.5⽔位极值信息 (16)2.2.2⾬情查询 (17)2.2.2.1降⾬查询 (17)2.2.2.2时段⾬量 (18)2.2.2.3逐⽇降⾬查询 (19)2.2.2.4多站⾬量棒图 (20)2.2.2.5区域降⾬统计 (21)2.2.3⽔库⽔情查询 (21)2.2.3.1⽔位流量查询 (21)2.2.3.2⽔位⽰意图 (23)2.2.3.3均值查询 (23)2.2.3.4极值查询 (25)2.2.3.5特征值统计 (26)2.2.3.6库容曲线 (27)2.2.4河道⽔情查询 (28)2.2.4.1⽔位流量查询 (28) 2.2.4.2均值查询 (29)2.2.4.4特征值统计 (31)2.2.5⽔⾬情数据维护 (32) 2.2.5.1河道⽔情维护 (32) 2.2.5.2⽔库⽔情维护 (33) 2.2.5.3降⾬量维护 (34)2.2.6基础数据 (35)2.2.6.1⽔库汛限⽔位 (35) 2.2.6.2⽔库防洪指标 (37) 2.2.6.3⽔位库容关系维护 (39) 2.2.6.4河道防洪指标 (40) 2.2.6.5⽔位流量关系维护 (42) 2.3预警响应 (43)2.3.1预警发布 (43)2.3.1.1预警信息管理 (43) 2.3.1.2预警短信管理 (48) 2.3.1.3⾃定义短信管理 (50) 2.3.1.4预警⼴播管理 (52) 2.3.1.5⾃定义⼴播管理 (54) 2.3.2响应服务 (55)2.3.2.1响应信息管理 (55) 2.3.2.2响应反馈 (56)2.3.2.3灾情统计 (58)2.3.2.4⼭洪快报 (59)2.3.3常识介绍 (60)2.3.3.1县简介 (60)2.3.3.2响应措施 (61)2.3.3.3系统简介 (61)2.3.3.5建设原则 (62)2.3.3.6⼯作流程 (63)2.3.3.7⼀般响应流程 (63) 2.3.3.8突发响应流程 (64) 2.3.3.9堤防抢险图说 (64) 2.3.3.10⽔⾬情说明 (65)2.3.4预警维护 (66)2.3.4.1测站预警配置 (66)2.3.4.2⾏政区预警配置 (68) 2.3.4.3响应部门⼈员配置 (73) 2.3.4.4预警短信配置 (74)2.4⽓象国⼟ (75)2.4.1⽓象信息 (75)2.4.1.1天⽓预报 (75)2.4.1.2卫星云图 (75)2.4.1.3雷达图 (76)2.4.1.4台风信息 (76)2.4.1.5实时⾬量 (77)2.4.2国⼟信息 (77)2.4.2.1隐患点信息管理 (77) 2.5值班管理 (79)2.5.1值班⼯作 (79)2.5.1.1值班安排 (79)2.5.1.2值班⽇志 (80)2.5.1.3值班统计 (81)2.5.1.4RTU在线状态查询 (82) 2.5.1.5RTU电压温度查询 (82) 2.5.2图像视频监控 (84)2.5.2.1图像监控 (84)2.5.2.2视频监控 (86)2.5.2.3图像/视频资料管理 (87) 2.5.3预案管理 (88)2.5.3.1预案地图 (88)2.5.3.2预案管理 (89)2.5.3.3预案展⽰ (92)2.5.4移动平台 (92)2.5.4.1移动巡检 (92)2.5.4.2险情上报 (93)2.6洪⽔预报 (95)2.6.1洪⽔预报 (95)2.6.1.1⾬情分析 (95)2.6.1.2预报计算 (95)2.6.1.3⼭洪影响分析 (96)2.6.1.4结果查询 (96)2.6.1.5精度评定 (97)2.6.1.6参数管理 (98)2.6.1.7站点绑定 (98)2.6.1.8⼈⼯填报 (99)2.7基础信息 (101)2.7.1测站信息管理 (101)2.7.1.1测站信息管理 (101)2.7.1.2监测设备管理 (103)2.7.1.3巡查设备信息 (104)2.7.1.4RTU信息管理 (105)2.7.2.1⼩流域基本信息 (106) 2.7.2.2⼩流域社会经济状况 (107) 2.7.3⾏政区基本信息 (107)2.7.3.1县乡村信息管理 (107) 2.7.4历史灾害信息 (109)2.7.4.1历史灾情管理 (109)2.7.4.2灾害影响范围 (110)2.7.5⼯程信息 (111)2.7.5.1河道信息管理 (111)2.7.5.2堤防信息管理 (113)2.7.5.3⽔库信息管理 (114)2.7.5.4路涵⼯程 (115)2.7.5.5桥梁⼯程 (116)2.7.5.6塘坝⼯程 (117)2.7.5.7安置点信息管理 (117) 2.7.6调查评价 (119)2.7.6.1企事业信息管理 (119) 2.7.6.2防治区基本情况 (120) 2.7.6.3社会经济情况表 (120) 2.7.6.4防治区调查成果 (121) 2.7.6.5危险区调查成果 (122) 2.7.6.6洪⽔痕迹调查 (122)2.7.6.7暴⾬洪⽔调查 (122)2.7.6.8⼭洪沟基本信息 (124)2.7.6.9防洪区⽔闸信息 (124)2.7.6.10调查评价⽂档管理 (125) 2.8统计报表 (128)2.8.1.1各站逐时降⾬⽇报表 (128) 2.8.1.2各站逐⽇降⾬⽉报表 (130) 2.8.1.3各站逐⽇降⾬年报表 (130) 2.8.1.4各站逐⽉降⾬年报表 (131) 2.8.1.5各站降⾬报表 (132)2.8.1.6各站累计降⾬报表 (132)2.8.1.7旬⽉⾬量报表 (133)2.8.2⽔情报表 (133)2.8.2.1⽔库⽔情逐时⽇报表 (133) 2.8.2.2⽔库⽔情逐⽇⽉报表 (134) 2.8.2.3⽔库⽔情逐⽉年报表 (134) 2.8.2.4⽔库超汛限⽔位统计表 (135) 2.8.2.5河道⽔位逐时⽇报表 (136) 2.8.2.6河道流量逐时⽇报表 (136) 2.8.2.7河道⽔位逐⽇⽉报表 (137) 2.8.2.8河道流量逐⽇⽉报表 (137) 2.8.2.9河道⽔位逐⽉年报表 (138) 2.8.2.10河道流量逐⽉年报表 (138) 2.8.2.11河道超警戒⽔位统计表 (139) 2.9系统管理 (139)2.9.1权限管理 (139)2.9.1.1模块信息 (139)2.9.1.2⾓⾊信息 (141)2.9.1.3模块操作项 (144)2.9.2⽤户管理 (146)2.9.2.1⽤户信息 (146)2.9.2.2个⼈信息 (147)2.9.3.1机构信息 (149)2.9.3.2⾏政区划信息 (150)2.9.4⽇志管理 (151)2.9.4.1系统⽇志 (151)2.9.5系统配置 (152)2.9.5.1站点定制 (152)2.9.5.2系统全局配置 (154)2.9.5.3数据备份 (154)2.9.5.4系统介绍管理 (155)2.9.5.5系统链接 (155)2.9.6异常数据管理 (156)2.9.6.1异常参数设置 (156)2.9.6.2异常数据管理 (157)2.10⼭洪灾害预警移动办公系统 (158)2.10.1⾬情 (158)2.10.2河道⽔情 (159)2.10.3地图模式 (161)2.10.4卫星云图 (162)2.10.5台风路径 (163)2.10.6地质灾害 (163)2.10.7预案、⼿册 (164)2.10.8巡查上报 (166)2.10.9通讯录 (167)2.10.10防汛简报 (168)2.10.11移动巡检 (170)2.10.12⼭洪预警信息 (171)2.10.13险情上报 (172)1简介1.1系统概述⼭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采⽤先进的flex 4技术,给⽤户提供更友好的操作体验。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系统操作手册【模板】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系统操作手册【模板】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系统操作手册目录1 引言 (8)1.1 编写目的 (8)1.2 范围 (8)1.3 术语和定义 (8)1.3.1 水路自然灾害 (8)1.3.2 水路自然灾害隐患 (8)1.3.3 水路基本属性信息 (8)1.3.4 水路自然灾害信息 (8)1.3.5 空间分布 (8)1.3.6 总体风险评估 (8)1.4 参考资料 (8)2 产品介绍 (9)2.1 产品简介 (9)2.2 操作流程介绍 (9)2.3 运行环境 (10)3 操作步骤 (10)3.1 登录 (10)3.2 港口普查 (11)3.2.1 港口信息 (11)3.2.2 港区信息 (12)3.2.3 作业区信息 (12)3.2.4 码头泊位 (13)3.2.5 防波堤 (14)3.2.7 进出港航道 (16)3.2.8 仓库 (17)3.2.9 大型机械设备 (18)3.2.10 储罐 (18)3.2.11 自然灾害信息(1978-2020年) (19)3.2.12 结构灾害信息(1978-2020年) (20)3.2.13 总体风险评估指标 (20)3.3 内河航道普查 (21)3.3.1 内河航道 (21)3.3.2 航道整治建筑物 (22)3.3.3 自然灾害信息(1978-2020年) (23)3.3.4 结构灾害信息(1978-2020年) (24)3.3.5 总体风险评估指标 (24)3.4 通航建筑物普查 (25)3.4.1 船闸 (25)3.4.2 升船机 (26)3.4.3 自然灾害信息(1978-2020年) (27)3.4.4 结构灾害信息(1978-2020年) (27)3.4.5 总体风险评估指标 (28)3.5 航运枢纽普查 (29)3.5.1 航运枢纽 (29)3.5.2 自然灾害信息(1978-2020年) (30)3.5.3 结构灾害信息(1978-2020年) (30)3.5.4 总体风险评估指标 (31)3.6 系统管理 (32)3.6.2 角色管理 (34)3.6.3 资源管理 (34)3.6.4 组织机构管理 (34)操作手册1引言1.1编写目的本文档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系统的软件操作手册文件。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气减函〔2016〕65号)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气减函〔2016〕65号)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是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阈值和预警等级指标基础上,依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适时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三条(管理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根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业务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第五条(内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包括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致灾阈值确定、精细化降水估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时段)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每年5月1日-9月30日,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降水强度和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七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

省级气象部门依据本规范指导所辖地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第二章业务内容第八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时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根据《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1.普查地质灾害灾情点特征信息、地理信息资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承灾体信息、灾情信息、预警指标和防灾措施数据等;实时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规模、具体地点、受影响的村镇、户数和人口、死伤人数、经济损失、致灾降水量,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对普查和实时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更新修订。

3.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时和历史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及服务应用工作。

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附件2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方案(2013年)国家气候中心2013年4月目录一、普查目得 (1)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1)三、普查要求 (1)四、技术路线 (3)五、普查内容 (3)六、普查资料采集指南 (5)七、普查表及填表说明 (5)(一)中小河流洪水普查表 (6)(二)山洪灾害普查表 (32)(三)灾害汇总表 (59)(四)致灾临界阈值汇总表 (61)附件一:上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前期降水资料要求 (67)附件二:上报降水历史极值统计要求 (69)附件三:上报水文数据格式要求 (70)附件四:上报GIS图件要求 (72)附件五:存在跨省界问题得普查原则 (72)一、普查目得通过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与隐患排查工作与基础资料得收集,建立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库,确定中小河流洪水与山洪灾害致灾阈值,以及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及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全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普查得对象为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省)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河流域与山洪沟。

中小河流为流域面积小于3000km2得河流;山洪就是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得突发性、暴涨暴落得地表径流。

山丘区小流域得流域面积原则上小于200km2,对于山洪灾害特别严重得流域,面积可适当放宽。

普查范围:以中小河流域或山洪沟为单元,全面普查区域内得中小河流洪水或山洪等灾害。

三、普查要求1、流域得选取流域得选取与确定可参考下列标准:(1)所有中小河流。

(2)考虑本省山洪灾害信息,优先选择山洪重点防治区内得山洪沟。

2、收集方式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普查任务,通过与水文、国土部门信息交换、资料收集等方式开展工作,省级部门能够完成得,尽量在省级部门完成。

各县在省市级得指导下,开展实地调查及通过信息交换、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暴雨引发得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得信息。

防汛预案应急手册范本

防汛预案应急手册范本

防汛预案应急手册一、总则为确保我国汛期期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防汛预案应急手册。

二、预案编制目的1. 有效处置突发防汛事件,降低汛期突发水灾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2. 提高防汛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汛期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三、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发生水灾突发事件时,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

四、组织架构1. 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防汛应急工作。

2. 抢险救援队伍:由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组成,负责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五、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信号:根据气象、水利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发布预警信号。

2. 应急准备: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应根据预警信号,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包括转移安置、抢险救援等。

3.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水灾突发事件,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4. 后期处置:水灾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后期处置工作,包括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等。

六、抢险救援措施1. 转移安置:对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 抢险救援:组织抢险救援队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洪水蔓延,挽回财产损失。

3. 调度资源: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应急需求,合理调度资源,确保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责任与纪律1.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明确职责,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2. 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汛应急预案的执行。

3.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抢险救援队伍应严格遵守防汛纪律,确保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宣传与培训1.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防汛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手册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手册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手册一、前言汛期是指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的时期,通常指夏季的雨季。

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手册旨在为气象工作者提供在汛期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的指导和方法。

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对于防汛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象部门需要及时准确地预测降雨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指导相关部门采取防汛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内容1. 预测降雨情况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核心是预测降雨情况。

气象部门需要利用各种气象观测资料和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准确地预测降雨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为防汛抗灾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

2. 发布气象预警根据降雨预测结果,气象部门需要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汛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提供气象咨询服务气象部门需要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气象咨询需求,解答他们关于汛期气象的疑问,提供专业的气象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汛期的气象情况。

四、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方法1. 加强气象观测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第一步是加强气象观测。

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降水、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及时获取气象观测资料,为汛期气象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提高气象预测技术水平汛期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对于防汛抗灾至关重要。

气象部门需要不断提高气象预测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测模型和技术手段,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3.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需要与防汛抗灾等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

气象部门需要与水利、气象、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防汛预案,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4.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还需要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气象部门需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向公众宣传汛期气象知识,提醒他们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减少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附件2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方案(2013年)国家气候中心2013年4月目录一、普查目的 (1)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1)三、普查要求 (1)四、技术路线 (3)五、普查内容 (3)六、普查资料采集指南 (5)七、普查表及填表说明 (5)(一)中小河流洪水普查表 (6)(二)山洪灾害普查表 (32)(三)灾害汇总表 (59)(四)致灾临界阈值汇总表 (61)附件一:上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前期降水资料要求 (67)附件二:上报降水历史极值统计要求 (69)附件三:上报水文数据格式要求 (70)附件四:上报GIS图件要求 (72)附件五:存在跨省界问题的普查原则 (72)一、普查目的通过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和隐患排查工作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建立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库,确定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致灾阈值,以及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及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全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普查的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河流域和山洪沟。

中小河流为流域面积小于3000km2的河流;山洪是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

山丘区小流域的流域面积原则上小于200km2,对于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面积可适当放宽。

普查范围:以中小河流域或山洪沟为单元,全面普查区域内的中小河流洪水或山洪等灾害。

三、普查要求1.流域的选取流域的选取与确定可参考下列标准:(1)所有中小河流。

(2)考虑本省山洪灾害信息,优先选择山洪重点防治区内的山洪沟。

2.收集方式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普查任务,通过与水文、国土部门信息交换、资料收集等方式开展工作,省级部门能够完成的,尽量在省级部门完成。

各县在省市级的指导下,开展实地调查及通过信息交换、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暴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的信息。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安装和使用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安装和使用

服务器设置
• 路径配置:设置基本资料的路径 • 运行配置:设置运行参数,包括产品选项,运行 模式,由于本版本去掉了网络消息模式,不用再 设置网络参数 • 模块配置: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也可以通过选 择具体模块,点击当前程序配置来设置 • 雷达配置:设置雷达拼图以及特征量报警的雷达 和参数 • FTP配置:设置数据服务器上FTP的IP和用户名 密码,以便上传资料
运行环境和硬件要求
• 服务器配置:
– 最低配置:2颗四核Intel Xeon E5620 CPU(主频2.4GHz), 4*2GB内存,3*300GB SAS热插拔硬盘,千兆自适应以太网卡。 –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standard – – 推荐配置:2颗四核Intel Xeon E5650 CPU(主频2.66GHz), 4*4GB内存,4*300GB SAS热插拔硬盘,千兆自适应以太网卡。 –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Enterprise – 对于个人测试和可研回放的配置,可以降低到CPU I7 870,4GB内存
面雨量累计方法
• 雷达面雨量:使用6分钟生成一次的一小时雷达定 量降水估测产品QPE60,取一小时间隔的过去N 小时的QPE60产品进行累计 • 自动站面雨量:使用自动站站点1小时降水数据, 每隔10分钟更新一次(具体看各地自动站间隔), 使用克里金方法形成格点产品,然后使用雷达面 雨量一样的方法进行累计 • 计算方法:对每个区域单独计算,如果区域定义 为一个多边形,根据格点分辨率在区域内的点数 和格点上的累计值进行算术平均,得到一个区域 的面雨量;如果区域定义为一个点,则取该点周 围的9个格点进行算术平均。
• 客户端配置:同MICAPS3.2
产品和目录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范本模板】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范本模板】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2009年2月目录总则 (1)一、定义 (1)二、数据资料 (2)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总则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

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用户手册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用户手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操作手册西安泽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2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业务描述 (1)1.2系统简介 (1)1.2.1 基础信息 (1)1.2.2 实时监控 (1)1.2.3 气象国土 (1)1.2.4 雨水情服务 (2)1.2.5 预报水情 (2)1.2.6 预警发布 (2)1.2.7 应急响应 (2)1.2.8 值班管理 (2)1.2.9 系统维护 (2)2第二章系统功能简单说明 (3)2.1基础信息模块 (4)2.1.1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4)2.1.2 防汛示意图 (6)2.1.3 监测站基本情况 (9)2.1.4 县乡村预案信息 (11)2.1.5 工情信息查询 (12)2.1.6 小流域基本情况 (13)2.1.7 历史灾情查询 (13)2.2实时监控模块 (14)2.3雨水情服务 (16)2.3.1 雨情信息 (16)2.3.2 河道水情 (20)2.3.3 水库水情 (22)2.4预报水情 (24)2.5预警发布 (24)2.5.1 最新预警列表 (24)2.5.2 历史预警列表 (25)2.5.3 人工产生预警 (25)2.5.4 内部短信预警 (26)2.5.5 外部预警 (26)2.5.6 发送信息查询 (28)2.6应急响应 (28)2.6.1 响应管理 (29)2.6.2 响应查询 (30)2.6.3 响应措施 (31)2.7气象国土模块 (32)2.7.1 天气预报 (32)2.7.2 实时云图 (33)2.7.3 实时雷达图 (34)2.8值班管理 (35)2.8.1 值班安排 (35)2.8.2 值班制度 (36)2.8.3 值班日志记录 (36)2.8.4 值班日志查询 (36)2.8.5 人工发送短信 (37)2.9系统维护 (37)2.9.1 基础信息维护 (38)2.9.2 预警管理 (39)2.9.3 系统管理 (41)第一章概述1.1 业务描述本章主要对山洪灾害系统进行简单的说明及介绍。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范本模板】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范本模板】

附件2: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二、灾害类别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本规范依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将气象灾害划分为28类。

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附表1 气象灾害类别的划分及说明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字段共包含96项,分属:基本信息、社会影响、农业影响、畜牧业影响、水利影响、工业影响、林业影响、渔业影响、交通业影响、电力影响、通讯影响、基础设施影响、商业影响、其他行业影响、图像视频信息及说明等16类。

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附表2 气象灾情上报基本字段及属性345678四、灾情填报规范(一)总体要求及说明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

如某次灾害性天气过程无灾害影响描述或第2至第16类具体数据或文本信息内容,则不上报此次过程。

(二)各字段具体要求及说明(1)基本信息:“记录编号”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区、市)”指灾害发生地点所属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州)、县(区、市);“县编码”指灾害发生地所属的县级编码。

“灾害发生地名称"指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具体地点,指县级以下如乡(镇)、村等的名称,可以同时填写多个地点,用逗号隔开;“灾害主类”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害名称;“应归属的灾害名称"参照附表1中的“应归属的灾害名称"规范填写;“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他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07-02—08);“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灾害影响”填写本次灾害影响的总体情况。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暂行)》(气减函〔2016〕65号)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暂行)》(气减函〔2016〕65号)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以下简称“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中小河流洪水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是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洪阈值和预警等级指标基础上,依据流域降水实时监测、预报,评估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等级,适时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预警服务。

第三条(管理原则)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根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业务原则)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第五条(内容)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包括灾害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致洪阈值确定、流域精细化降水估测和预报、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时段)开展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每年5月1日-9月30日,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降水强度和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七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

省级气象部门依据本规范指导所辖地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展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第二章业务内容第八条灾害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根据《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气减函〔2013〕36号)要求,组织开展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1.普查中小河流流域特征信息、地理信息资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承灾体信息、历史洪水与灾情信息、预警指标和防灾措施数据等。

2.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更新修订。

3.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时和历史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及服务应用工作。

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要求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应用软件技术要求一、平台应用软件功能要求平台应用软件应具有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气象国土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预警发布服务、预警响应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

(一)基础信息查询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支持,系统必须提供以下信息查询服务:1、县乡村基本情况:县简介及各乡镇、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家庭户数、房屋数以及历史洪水线下情况等。

2、小流域基本情况:包括上级河流、流域面积、河长、河道比降、河源位置、河口位置以及所涉及的乡镇、村情况等。

3、监测站基本情况:查询分为雨量站和水位站两种,雨量站信息包括站号、站名、站址、经纬度、高程、设立日期、类别(自动站、人工站)、所属小流域、关联乡村、雨量预警指标等;水位站信息包括站号、站名、站址、经纬度、高程、设立日期、类别(自动站、人工站)、所属小流域、关联乡村、水位预警指4、县乡村预案:查询县、乡、村预案。

5、历史灾害情况:查询本县历史上山洪灾害发生总体情况及各典型年的灾害情况,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描述等。

6、工情信息:查询河流、水库、堤防等三类防洪工程信息,以防洪工程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准。

以上基础信息应具有检索、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

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及社经数据由各县进行统计后,交软件开发单位通过程序自动批量录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由管理员进行人为调整。

(二)水雨情监测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主要用于实时监视水雨情状况,查询统计水雨情信息。

系统分为水雨情报警、雨情监测、河道水情监测、水库水情监测四大部分。

系统表现方式以WEBGIS及表格方式为主。

1、水雨情报警要求:预先设定时段雨量报警值、河道水库水位报警值,系统自动根据设定的条件判断是否产生报警,并以一定方式提示预警,显示预警相关信息;2、雨情监测要求:(1)实时显示各雨量监测站8时以来(可自定义)降雨量;(2)可查询显示区域时段内的雨量、平均雨量、最大雨量、各站降雨过程柱状图及数据表,并显示所查询区域的雨量站总数、雨量强度统计等;(3)显示查询全县降雨等值线图和等值面图;(4)能接收气象部门雨量信息,加入到本系统。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附件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以下简称“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提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增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是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临界雨量和风险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确定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面向各级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开展的气象预警服务。

第三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当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从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应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业务内容第五条根据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更新灾害风险资料,包括:中小河流水利水文资料、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经济社会与灾情资料等信息,制定数据格式规范,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

第六条加强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收集与分析,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有关技术方法,研究确定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体系。

第七条结合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研究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标准,确定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指标体系。

气象风险等级按四级划分,即Ⅳ级(有一定风险)、Ⅲ级(风险较高)、Ⅱ级(风险高)、Ⅰ级(风险很高)。

第八条开发制作满足气象风险预警所需的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定量降水预报产品。

第九条以SWAN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系统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业务需求,融合本地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信息、本地化预警预报技术等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建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本地化平台,并在辖区内推广应用。

气象预警应急业务平台

气象预警应急业务平台

气象预警应急业务平台(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气象预警应急服务平台§1.1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1 预警发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2 预警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3 预警产品制作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4 历史预警信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5 应急气象服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6 应急产品制作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7 应急产品查询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8 气象部分-信息支持.................................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气象三维展示平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 专业气象服务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 专业用户发布网站.................................................................................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目录一、综述 (1)1. 功能精简和变更 (1)2. 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 (2)3. 数据路径 (3)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 (5)1. 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6)2. 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9)三、客户端模块更改和配置 (17)1. 基本界面介绍和数据配置 (17)2. 风险交互订正模块的使用 (18)3. 风险产品制作模块的配置和使用 (19)四、快速安装和使用指南 (41)1. 服务器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41)2. 客户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42)3. 风险产品交互和加工步骤 (45)一、综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2013版是在2012年山洪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并增加风险产品的实况和修订后形成的版本,该版本作为2013年发布的主版本。

本手册重点讲解和2012版本区别和新增的功能,旧有的配置和功能请参考以下几个文档:《SWAN1.5及山洪版安装简要说明》《SWAN2012年11月版改进和本地化要点》以及SWAN相关的历史手册。

1.功能精简和变更本次开发针对2012山洪版系统进行精简,将强对流天气相关部分移除,保留QPE、自动站、面雨量等功能,专门用于中小流域和山洪沟的监视、报警和服务。

原则上按照监测、报警、服务三大部分设计,去掉SWAN中不相关的功能,重点突出风险的实况监测和服务。

用户地图基础信息显示功能(需要本地化数据):(1)灾害点包括区域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滑坡点基本信息。

(2)区域责任人联系方式。

(3)市、县、乡镇的基本信息。

监测功能:(1)对自动站、QPE、QPF、面雨量,风险实况可进行叠加显示,实时更新数据,面雨量分时段(1h、3h、6h、12h、24h)。

(2)对自动站的雨量实况进行列表进行排序,按最大到最小显示最大的10个站点。

(3)可查询自动站面雨量的时序变化。

报警功能:(1)对超过风险等级1-4级的地点和流域进行报警,提示用户注意。

(2)自动站保留强降水的报警功能,去掉其他的报警。

服务功能:(1)针对风险实况产品可以通过画圈来修改风险点等级,风险点的面雨量。

(2)通过风险实况产品直接进入服务制作,可生成文档、图片、短信等容,交由发布系统发布。

2.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根据山洪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简,并增加风险客观产品,最终平台产品分为QPE、QPF、面雨量、风险实况四类。

平台的产品列表雨量累计和风险实况产品定义:雨量累计产品:按照1,3,6,12,24,48,72的时间长度,累计格点的雨量,形成格点雨量产品文件。

风险实况产品:根据格点雨量形成每个计算区域和点的面雨量,并与阈值相比较,在达到70%,100%,150%,200%时形成4到1级的风险实况数据。

3.数据路径产品数据路径:服务器端映射后新增的产品路径都位于LOCAL\nmc 目录下,分别对应的产品了路径为:LOCAL\ncrad\TDMOSAIC 雷达拼图LOCAL\ncrad\TDPRODUCT\QPE60 6分钟滚动一小时QPELOCAL\gd\zrqpf 一小时雷达QPFLOCAL\swan\aws 自动站实况产品LOCAL\nmc\risk\AWSdisaster 自动站地质灾害风险产品LOCAL\nmc\risk\AWSflood 自动站山洪沟风险产品LOCAL\nmc\risk\AWSriver 自动站中小河流风险产品LOCAL\nmc\risk\RADdisaster 雷达地质灾害风险产品LOCAL\nmc\risk\RADflood 雷达山洪沟风险产品LOCAL\nmc\risk\RADriver 雷达中小河流风险产品\LOCAL\nmc\awscumulate 自动站累计降水估测\LOCAL\nmc\radcumulate 雷达累计降水估测本地缓存结构:为了增加产品修改功能和加速功能,客户端收到数据更新后,在本地按照远端目录建立缓存目录,用户需要定期清理该目录。

本地缓存路径可在设置对话框里面配置。

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服务器的模块根据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的新的需求关闭了部分模块,包括风暴追踪、回波报警、闪电资料转换、对流云识别等不相关的模块,原有的面雨量时段累计依然保留,原有的面雨量报警可视需要打开或者关闭。

此次山洪风险产品增加的模块为雷达QPE累计、自动站格点雨量累计,基于雷达QPE累计的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灾害点的风险等级和基于自动站格点雨量累计的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灾害点的风险等级共8个程序。

由于阈值规的更改,新增的模块包括格点面雨量累计和风险实况产品功能,格点雨量累计是将原先的小时雨量按照风险需求的1,3,6,12,24累计成格点值,供风险实况计算使用,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产品查看。

风险实况产品类似原先的风险报警,只是将报警改成了实况分布的概念,同时阈值也设置成了每个时间段一个,按照70%,100%,150%,200%来决定4到1级的风险。

1.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通过服务器端程序配置可在指定目录下生成QPE累加产品和自动站格点累加产品文件,并在客户端程序中,实时查看不同时段的累计雨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雨量累计模块可实时查看过去某段时长的实况累计雨量以及强降水分布,包括两类产品,为QPE累加和自动站插值格点累加产品,分别位于LOCAL\nmc的radcumulate和awscumulate 目录下。

生成这些产品的程序分别雷达QPE累加程序RadarPrecipitationCumulate和自动站格点累加程序AWSPrecipitationCumulate。

(1)雷达QPE累计程序:雷达QPE累加程序为RadarPrecipitationCumulate,配置文件RadarPrecipitationCumulate.ini介绍如下:其中路径设置指定雷达估测面雨量累加产品的生成目录,计算参数中的计算时间段表示需要累加的时长,可以任意多个,以逗号隔开;附加设置中路径名表示该程序此次运行生成何种产品文件,如:雷达估测面雨量累加产品,输入文件字段表示查找文件名索引,程序通过该字段到文件列表对应的文件查找相应的文件,如:该程序从tmp目录下的雷达拼图.ini(文件列表)文件中查找QPEHOUR(输入文件字段)对应的文件,获取最新时次文件名:QPEHOUR=G:/swan1203produts/tmp/LOCAL/ncrad/TDPRODUCT/QPE60/ Z_OTHE_RADAMQPE_60_000.bin,从该文件名向前查找对应时长的雨量文件并计算格点雨量累加;文件中的区域定义暂时不需要使用,可以删除,产品文件名以产品文件前缀、后缀、产品文件标示和产品文件标题组合定义,如:Z_OTHE_RADAMQPE_RADCUMULATE_400_L03.bin,L03表示过去3h累计雨量。

具体线程配置见下图:雷达拼图线程配置(2)自动站格点累计程序:参照雷达QPE累加计算设置方式,不同之处在于配置文件的输入文件字段以及文件列表和路径名、产品文件前缀、后缀、产品文件标志配置不同。

此外,该功能通过AWSPrecipitationCumulate.exe程序和配置文件AWSPrecipitationCumulate.ini添加至线程实时报警中实现。

AWSPrecipitationCumulate.ini设置如下:具体线程配置见下图:实时报警线程配置2.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风险实况模块功能分别计算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实况客观产品,其中,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实况客观产品采用了过去1h、3h、6h、24h、48h和72h风险阈值,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实况客观产品采用过去1h、3h、6h、24h风险阈值。

依据两种不同的累加雨量产品(QPE累加和自动站格点累加),分别使用基于自动站格点累加的AWSFlashflood.exe、AWSGeoHazard.exe、AWSRiverFlood.exe以及基于雷达QPE累加的RadarFlashflood.exe、RadarGeoHazard.exe和RadarRiverFlood.exe程序,计算相应的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级,各自生成基于QPE 累加和自动站格点累加气象风险客观产品。

(1)基于雷达QPE累加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基于雷达QPE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产品生成程序为RadarFlashflood.exeRadarFlashflood.ini具体配置如下:其对应的阈值和边界文件在配置中定义为arearainfall/flashflood.txt,其中,区域定义字段对应的文件为山洪流域边界以及计算时长、对应阈值,格式为新D35类文件,文件头如下:Diamond 35 预警区域VERSION 1.02012-04-14 16:57:33 5 9999TAB 19区域名类型 ID 1h1级临界阈值 3h1级临界阈值 6h1级临界阈值 24h1级临界阈值 1h2级临界阈值 3h2级临界阈值 6h2级临界阈值 24h2级临界阈值 1h3级临界阈值 3h3级临界阈值 6h3级临界阈值 24h3级临界阈值 1h4级临界阈值 3h4级临界阈值 6h4级临界阈值 24h4级临界阈值PROPERTY累计时长:1,3,6,24一级阈值字段:3,4,5,6二级阈值字段:7,8,9,10三级阈值字段:11,12,13,14四级阈值字段:15,16,17,18DATA以下为数据文件,与旧版本D35类数据格式相同,如:POLYGON 46115.7575 28.7678 0.0000115.7539 28.7629 0.0000115.7471 28.7559 0.0000……湾里山洪灾害 3601050002 85.3 170.1 231.9 344.6 63.9 127.5 173.9 258.4 42.6 85.0 115.9 172.3 29.8 59.5 81.1 120.6 ……新D35类数据文件头添加了property属性字段:PROPERTY累计时长:1,3,6,24一级阈值字段:3,4,5,6二级阈值字段:7,8,9,10三级阈值字段:11,12,13,14四级阈值字段:15,16,17,18累计时长为计算依据,程序通过累计时长,分别查找对应阈值并计算气象风险等级,一级阈值字段:3,4,5,6为一级阈值对应的序号,从0开始计,3、4、5、6表示1h1级临界阈值 3h1级临界阈值 6h1级临界阈值 24h1级临界阈值所在属性列序号。

(2)基于雷达QPE累加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RadarGeoHazard.exe主要计算单个地址灾害点的气象风险等级,其配置文件RadarGeoHazard.ini具体描述如下:其对应的阈值和边界文件在配置中定义为arearainfall/geohazard.txt,区域定义字段对应的文件为山洪流域边界以及计算时长、对应阈值,格式为新D35类文件,文件格式参照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定义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