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 2019高考作文备考 -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简析及优秀范文点评4篇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

【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

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简析】2019年全国I卷回归基本的任务驱动作文形式,主旨和话题范围,文体要求均在材料中明确限定。

作为考生不可不知,不可不严格遵守。

【内容方面】材料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层引用古诗文,先阐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层结合现实,分析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表现。

其一,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看,片面认为劳动不如学习重要,不如学习效率高,误解了劳动和学习之间的源与流关系;其二,狭隘的理解劳动,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劳动;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其三,认为劳动又苦又累,想花钱让别人去做,这是好逸恶劳的错误心理。

其四,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从以上材料,可看出观点鲜明,要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倡导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原材料中高度概括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写作以此立意,才是切合题意。

作文谈到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就是写作要完成的任务,帮助这些同学正确认识劳动。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2019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真题给考生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对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精确分析,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部分内容。

一、真题解析以下是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解析:题目一:古人云:“读书如登山,过程痛苦而值得。

”凭你对《论语》的理解与感悟,谈谈你的触动、你的困惑以及你的思考。

(满分20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对《论语》的理解与感悟,分享触动、困惑和思考。

在写作时,可以借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作为引用,并分别以触动、困惑和思考为线索进行分段论述。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思考,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题目二:根据《荀子·劝学》和你对劝学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满分20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荀子·劝学》和个人对劝学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在文章中,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相关段落,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具体描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案例和理论支持加以论证。

二、书写格式为了使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可以参考以下格式:正文段落:每一段正文段落之间用空行隔开,段首不缩进,段尾需要标点。

引用段落:对于引用的古文或其他重要语句,可以单独成段,并在选引段前空一行。

标题:文章的标题可以使用较大号的字体,居中排版。

三、语句表达语句的表达要求流畅、通顺,在写作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如因果关系可用“因此”、“所以”等;对比关系可用“然而”、“但是”等。

2.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可以通过使用近义词或者变换表达方式来丰富语言表达。

3. 选择优秀的句式:可以使用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式,如“有云”、“但使”等,增加文章的文言味道。

4.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给文章增加色彩和文采。

总之,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需要考生们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并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优化语句表达。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古诗文标题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古诗文标题

【导语】高考越来越近,很多同学都有危机感。

但这不应该是放弃练习作文的理由,反而抽出一定的时间,在数理化题海中探出头来,写写文章,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会是紧张备考生活中的一种调剂。

对自己抱有信心勤加练习,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整理了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供大家鉴赏。

【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适用:谦虚,不要夸耀。

伐,矜都是夸耀的意思,出自《老子·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适用于顺应时势,看清时局,抓住规律等。

聪明的人能顺应时势制定计划,愚蠢的人却违背道理采取行动。

出自《后汉书·朱浮传》:“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大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

”【3】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适用于珍惜时间。

白昼不要白白地度过,青春一去不复返。

出自清·翟灏《风俗编·时序》:“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4】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适用于借助外物(路),奋斗,前行等。

这是收入《全唐诗外编》的唐代诗人龚霖《老学庵笔记》之四中的诗句,两句。

“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意思说,只要有可以向上攀登的路,更高的山,人也能攀登上去。

诗句是条件复句。

“但有路可上”是“更高人也行”的必要条件,有了这个必要条件,就有可能产生“更高人也行”的结果。

这两句诗虽然说的是登山之事,但有丰富的哲理情趣。

【5】莫倚高枝纵繁响,也须回首顾螳螂适用于警醒、警惕,不要沾沾自喜等。

宋代陆元光为晋陵宰时,当时幕僚中有好谗谤同列者,一日同会,忽闻蝉声,幕官谓陆曰:“君既能诗,可咏此也。

”陆辞之不可,即席作《咏蝉》:“绿阴深入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梁。

莫倚高枝纵繁响,也须回首顾螳螂。

”因以是讥之,其人愧而少戢。

这首诗写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相互关系。

【6】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等。

这句选自诗歌《书扇示门人》,作者是范仲淹,原诗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精编+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精编+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客观题经历了一变再变。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型由之前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

其中多项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的鉴别和赏析能力。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未作调整,但是高考真题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创新,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都将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赋分由之前的5分变成了3分,试题的难度也降低了,而考查的角度没有什么变化,依然考查考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至于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对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

预计2019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15]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①词句入手,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归结感情; ②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晓畅合理。
文字 入手
简答题目回答流程 形象·意象 检索·加工
感情 领悟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 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 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 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从容之致。
[例三·2019年全国课标三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 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 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 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 惠,受恩必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 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①《酬乐天扬州酬初乐逢天席扬上州见初赠逢》席对上仗见工赠稳,用典精当, 语言雅丽平巴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这几句诗怀则旧采空用吟了闻民笛歌赋俚,曲到的乡表翻现似手烂法柯描人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沉,舟语侧言畔通千俗帆浅过显,,病清树新前流头畅万。木春。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看法作文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看法作文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看法作文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科学发展到今天,社会和文化发展也取得了飞跃。

人们眼中的文学,仅仅局限于流行文学,殊不知更有深厚底蕴的古今文学对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是十分有必要的。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它蕴藏的思想和文学精神,一直影响着时代的发展。

古诗文中不仅传递了作者的思想,叙述了伟大历史,更是彰显出华夏文明的伟大魅力。

因此,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对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往往学生仅凭视觉,只能读出部分字,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含义。

但是,如果把古诗文写进教科书,学生就可以从古诗文中体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对艺术的审美情趣,获得文学修养。

同时,通过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去反思伟大历史,认识文学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古诗文中蕴含着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抒情手法,语言艺术惊人。

学生如果能够在教科书中有机会接触古诗文,就可以在读古诗文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记叙技巧和文笔,丰富自身的思维能力。

最后,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今中外文学都是文明发展的见证,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

无论是文学史,还是文学精神,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因此,通过让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可以更好地潜移默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有鉴于此,中国应当认真考虑在教育教材中,增加古诗文篇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弘扬传统文化。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让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昌盛,走向文明”的宏伟目标。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 2021高考作文备考 -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简析及优秀范文点评4篇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 2021高考作文备考 -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简析及优秀范文点评4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之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作文的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了2017年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用上了“部编本”新教材这件事,这套教材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就是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量增加。

题目要求对这个材料发表看法,其实也就是说,对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这件事你怎么看?“部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从肯定的角度看,就可以谈这样做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作用,对学生个人成长有何重要作用,对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材有何意义等。

还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谈深谈透,比如说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作用,有哪些重要作用,请你列出其中的三条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这样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你若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一篇文章的提纲就列出来了,并且与前面从几个方面分析相比,显得更具体、更详细,思考得更深入。

也可从消极方面谈,不过要把握好分寸,可以从增加学生负担的角度找一些理由。

比如增加要适度不可过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难易适中等。

也可把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既肯定增加古诗文的意义作用,又中肯地指出编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就使思考更加全面。

1.返璞归真,皈依诗文廖运韬玉容娇花,随意流逝必将老去;盛世浮华,时代更迭终成丘墟。

历史巨轮,浊浪洪流,经三千年打磨,古诗文依旧熠熠生辉,愈发摄人心魄。

古诗文千古流传、兴盛不衰不无其道理。

午后案头,清茗墨香,手捧诗书的一刻,任它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心中已是另一方天地,另一番乾坤。

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的看法作文

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的看法作文

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的看法作文让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来让通过课本学习古典文学获得更多便利是一个让学生学习古文趣味更浓厚的积极改革。

作为一个古代文学类科目,语文学科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依附于汉语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文化的总结,也是对古典文学的一种追溯,探寻古文趣味的窗口之一。

首先,通过课本学习古典文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增加古诗文的看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古典文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古诗文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中基本的文学形式,例如象征意象,诗体格律,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古典文学的美,并且理解古典文学的文学形式,更加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其次,增加古诗文的看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文化,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自古就以古诗词为主,它把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加熟悉古代文化知识,例如礼仪,历史,哲学,诗词等。

古诗文可以让学生从文学角度去认识古代文化,更加深入的探索古代文化,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通过在语文课本中增加古诗文的看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拥有一份美的境界,改变对古典文学的认识,提高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古典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一部分,其文学语言总是富有美感,曲折而又富有诗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把握去改变对古典文学的认识,热爱古典文学。

最后,增加古诗文的看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古典文学中的文学手法,古代文艺概念,及古文体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从古典文学中学习到新的观念,更好的发挥创新能力。

总之,增加古诗文的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古典文学,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文化,更好的拥有一份美的境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古典文学活动的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古典文学活动,增加古典文学内容在课本中的篇幅,让学生在古典文学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古典文学的视野,让学生真正的探索古典文学的魅力。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7)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__,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8)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

(曹丕《典论·论文》)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陈亮②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③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④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

②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

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

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

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

并对陈亮表示支持。

陈很快慰。

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

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

②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可见作者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看法作文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看法作文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看法作文
自古以来,古诗文在中国一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文化传承。

古人有其精妙的语言、惬意的抒情表达以及丰富的意蕴,都使古诗文的文学价值发挥到极致。

在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古诗文更是流芳千古,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科书应该增加古诗文的篇目,让古诗文的文学精髓及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首先,古诗文的文学精髓博大精深,增加古诗文篇目,有助于学生培养现代人所必备的审美情趣。

古诗文因其凝练的句式、富于寓意的内涵以及节奏感强烈的表达和艺术感,具有博大的审美境界。

学生阅读古诗文,可以从抽象的美学视角去体悟文学作品的完整,从而涵养出充足的审美情趣。

同时,古诗文除了蕴藉着精致的美学之外,其背后所包藏的社会价值更是值得学生深入探究。

古人以言犹在、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当代价值观以及其他社会观念融入到其作品当中,将生活经验以文字抒发出来。

读古诗文,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人们所蕴藉的文学观念及其潜在的社会价值,从而学会了解古人的思想,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加丰富。

同时,读古诗文能够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有更多的微妙思维。

古人的古诗文中,潜藏着深刻的道理,而这些道理的深刻含义往往需要人们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才能够发现。

读古诗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让他们能够从深层次上去认识古诗文作品,而不只是表面
上的文字。

综上所述,增加古诗文篇目对学生来说,将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能够引发思考,让他们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古人的思想。

因此,本文支持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深刻内涵,而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收获更多的意义。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板块备考指津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板块备考指津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板块备考指津作者:孟晓东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27期一、文言文阅读1. 明确要求,抓牢重点考生应以上一年度使用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为样本,进行针对性训练。

使用全国卷的考生,要重点研究人物传记的阅读,牢牢把握人物传记的阅读考查规律。

目前,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基本选自“二十四史”。

阅读中,除了古汉语字词、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考生“读懂”文意的主要障碍,就是对史实、典故、背景等知识的不了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生可以适当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进行针对性阅读训练。

在阅读这类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将文章内容与具体的历史时代、历史人物、重要史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分析的习惯,建立起“文史”学习的观念和意识,了解史实、积累典故,逐渐建构起自身的“文史”知识体系。

2. 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难度”,根本在于考生“读不懂”或“很难读懂”所选材料的意思,如果考生能够“读懂”或“大致读懂”文意,将大大减小失分的几率。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应该注意积累一定的汉语知识,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培养语感,逐渐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尽管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并非来自教材原文,但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并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建立在长期且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学习、掌握、积累大量的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善于借助工具书,学习及运用文言文阅读的增、删、移、换、补等方法,初具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逐渐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进而逐渐养成识读、理解、分析、鉴赏、反思等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放眼课外,扩展视野文言文考查的都是课外文言文,考生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拓展文言文阅读的视野。

比如,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不了解,就会影响文言文阅读的质量。

因此,考生要有意识地充分借助各种课内外学习资源,如课外书籍、网络学习节目、影视作品、传统文化活动等,尽可能地多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生活形态、地理环境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之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作文的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了2017年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用上了“部编本”新教材这件事,这套教材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就是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量增加。

题目要求对这个材料发表看法,其实也就是说,对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这件事你怎么看?“部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从肯定的角度看,就可以谈这样做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作用,对学生个人成长有何重要作用,对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材有何意义等。

还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谈深谈透,比如说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作用,有哪些重要作用,请你列出其中的三条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这样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你若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一篇文章的提纲就列出来了,并且与前面从几个方面分析相比,显得更具体、更详细,思考得更深入。

也可从消极方面谈,不过要把握好分寸,可以从增加学生负担的角度找一些理由。

比如增加要适度不可过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难易适中等。

也可把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既肯定增加古诗文的意义作用,又中肯地指出编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就使思考更加全面。

1.返璞归真,皈依诗文廖运韬玉容娇花,随意流逝必将老去;盛世浮华,时代更迭终成丘墟。

历史巨轮,浊浪洪流,经三千年打磨,古诗文依旧熠熠生辉,愈发摄人心魄。

古诗文千古流传、兴盛不衰不无其道理。

午后案头,清茗墨香,手捧诗书的一刻,任它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心中已是另一方天地,另一番乾坤。

任三千里的情怀散聚眉峰,由赤子般的心灵彳亍九天。

曳尾涂中,或神奥或诡诞,转瞬须臾间,便已成为这一方的过客。

席慕容的《戏子》里这般说:“我只是一个戏子,在别人的世界里流着自己的泪。

”古诗文的魅力便在于此,然而,又不止于此。

抛却这图景画卷,方才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画面之中的情感和文字背后的哲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此讲:“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只有这般“忘我”地置身于诗文,才能体悟到那千缕忧思、万般柔情。

在山河凋零的残风夕照中,清净若幽谷中的一支蕙兰,热烈如熔炉中一簇火焰,李清照在她的时代,用凉笔寒墨书写淋漓的灵魂,随风渐行渐远,散一路幽香,任裙裾飞扬;用怒火豪情焚尽无尽的黑夜,随火愈燃愈烈,恨女子力薄,谈人杰鬼雄。

经典的古诗文,那是一个诗人的灵魂,一个时代的写照。

这一次课本改革,是对古诗文的高度赞扬,是对国学传统的肯定,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各学段古诗文所占的比例大幅提升,是文学教育,亦是哲学教育。

有了古诗文的熏陶,莘莘学子便能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学会孝敬感恩;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学到豪情万丈;从“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学到互爱友情;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中学会忠贞爱情。

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便会为学子们所理解、接受、传承。

这既是中国教育的回归,也是古诗文的新生。

乔布斯说过:“兴衰荣辱死时随去,世界会记住永远保存下来的东西。

”古诗文便是历史洪流中千淘万漉而来的一颗颗明珠,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的瑰宝,让中国的教育重视古诗文,让学生诵读经典,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诵读古诗文,用经典的智慧浇灌心灵的花朵,用先贤的哲思开启童稚的懵懂,承沐芳泽,欣然若盲之开目,奋然若聋之通耳,见地大物博,怅光阴流逝,如此,方能皈依本心,返璞归真。

本文紧扣材料,对“部编本”新教材增加古诗文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品读古诗文,陶醉在“别人的”世界里,在清茗墨香中接受精神的洗礼,感悟那冰冷的文字背后滚烫的感情和深邃的哲思,触摸苍凉的时代里诗人们鲜活的灵魂,在一次次的品读中开启蒙昧,在一遍遍吟诵里熏香心灵,古诗文就这样以她的博大、浩瀚、深厚、轻盈……滋养了一代代人,温润着我们的灵魂。

本文语言如诗,文采飞扬,旁征博引的古诗文名句显示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主体部分由品读、感悟、到受熏陶感染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

2.传承与追寻杨离子“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最好”是因为人们用高铁彰显速度,用智能代替人工,我们踏上飞速发展的传送带能无所顾忌地追求未来。

“最坏”是因为我们在这种速度与激情中遗忘了初心,那些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需我们认真守护的珍宝与精华,被我们冷落在发展的轨道之外。

今日中国语文教材的重编,的确是“大换血”,它让我们看到传统的重拾,渴望这一举措能使这个信仰缺席的时代重新充满活力。

难怪纪伯伦会慨叹“我们出发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几千年的历史风尘,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华大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传统文化所温润过,滋养过,那些精神之光点亮炎黄子孙前行的迷航,让我们有力量追寻更丰富的文明。

可是,中国自古有返本归元的思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们的“根”该是那浩荡畅阔的诗词,是那音韵婉转的诗词,是那深邃深厚的孔孟之道,我们又怎能像不恋家的孩子一样,只是在今天大谈东野圭吾和胡塞尼,只热聊外国畅销而忘却中华传统诗词?阅读传统古诗文,让我们和古代先贤遇合,在某个时空中与之交心,去感受古诗文中描绘的山河锦绣、铁骨英雄、儿女情怀以及善言之光。

就像看到月亮,我们会想到“千里共婵娟”,想到“月上柳梢头”,想到“明月夜短松冈”,想到“晓风残月”……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让我们还能在机械与繁忙中保留一份冷静与诗意,保持一份矜持与沉稳,当我们的下一代践行着孔子“吾日三省吾身”,陆游的“事躬行”,晓悟了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自持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抱有王安石“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无悔矣”的睿智,心中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和“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韧,那么中华民族一定会因这些优秀的个体所迸发出的希望与力量而重新增力,既而更好的前行。

我们回首古人教诲,感受古诗文的深蕴,是我们的一份自信与理性。

愿意自我欣赏与接纳传承,愿意从这个狂热的西方文化浸染的世界中抽离出部分来传承传统文化的清凉,这意味着中国文化的觉醒与恢宏,是我们在前进的路上的一次重整,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传统文化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灵魂的皈依,一个人不管离家多远漂游多久,都不会忘记生养他的故土和影响他一生的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我们追寻的不止是古时风韵,更有人生意义和生死的思考,它让我们拥有一份坚韧的君子之风,自主自为的生命中气,和生生不息的灵魂之光。

相信我们会因此而前行地更快更远。

要守住我们的根!中华民族绵延千百年,繁衍数百代,生生不息,代代无穷,正是因为我们守住了这条根。

这条根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古诗文。

在这个全球追求快速高效的时代,如果我们迷恋于域外的奇幻诡异,沉迷于海市蜃楼的缥缈朦胧,我们就有可能辨不清方向,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回归古诗文,给燥热一份清凉,还生命一份本真,守住生命中气,承袭君子之风,永葆灵魂之光,展示我中华儿女飒爽英姿,这也许就是新增“古诗文”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吧。

3.传统文化伴我成长张远航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向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千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而不倒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几千年来先民们用实践与思考所凝结出的智慧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便像一颗颗宝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是一颗灿烂的明珠,从小时便为我们所熟识。

从幼时朗朗而诵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再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很早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古诗文的种子。

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古诗文,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诗人们心中蕴藏的深厚情感,这些或清新洒脱,或沉郁愤懑,或寂寞难耐,或悲怆不已的诗作,好像一个个小小的世界,将我带入了诗人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他们的故事或歌或泣、或喜或悲,都能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情感。

传统文化向来是一座架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正是有了这样的桥梁,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与古时的先民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

”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奇妙的心灵旅程,它还能激发我们对人事、世事的思考,从今人角度审视古人古事,这样的思考才会让我们对人生有所体会,才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自己进行一次次的修正、完善,一次次的自我提升。

如今,各类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更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的浪潮,这样一种综艺与文化的结合能够让古诗词像“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逐渐接触传统文化,逐渐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感受传统文化所独具的那份魅力。

领袖也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口号。

如今,中国文化正以各种方式感染着全世界,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再到屠呦呦提炼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华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熟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爱上了中华文化。

这样的中华文化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它曾凝结古人的智慧、又聚集今人的思考,将攀登上更加灿烂辉煌的巅峰。

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古诗文像一缕柔和的春风,轻抚着我们的肌肤;在默默的吟诵里,她又象一条潺湲的小溪,流淌进我们的心田。

像鲜花一样芬芳,像美酒一样甘醇,令人欣羡,让人陶醉……有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从童稚走向少年,从青涩走向沉稳;有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会一次次修正、完善、提高自我;有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一定会凝古人智慧、聚今人思考,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让传统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本文语言流畅,行文如行云流水,不事雕琢,浑然天成。

4.传统文化不能忘记卜明雨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一个文明大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忘记根深流长的古老文明。

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将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这正是强化当代青年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一度时期,随着外国文化的融入,在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盲目崇拜国外文化,而忽略本民族文化的不良现象,所以新课本的出现,正是纠正这一现象的一剂良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