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相遇追击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小学奥数)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1. 能夠將學過的簡單相遇和追及問題進行綜合運用2. 根據題意能夠畫出多人相遇和追及的示意圖3. 能將複雜的多人相遇問題轉化多個簡單相遇和追及環節進行解題。

二是多人相遇追及問題,即在同一直線上,3個或3個以上的對象之間的相遇追及問題。

所有行程問題都是圍繞“=⨯路程速度时间”這一條基本關係式展開的,比如我們遇到的兩大典型行程題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的本質也是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轉化.由此還可以得到如下兩條關係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多人相遇與追及問題雖然較複雜,但只要抓住這兩條公式,逐步表徵題目中所涉及的數量,問題即可迎刃而解.板塊一、多人從兩端出發——相遇、追及【例 1】 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鐘走100米,乙每分鐘走80米,丙每分鐘走75米.現在甲從東村,乙、丙兩人從西村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在途中甲與乙相遇6分鐘後,甲又與丙相遇. 那麼,東、西兩村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米?【巩固】 一條環形跑道長400米,甲騎自行車每分鐘騎450米,乙跑步每分例題精講 知識精講 教學目標多人相遇和追及問題鐘250米,兩人同時從同地同向出發,經過多少分鐘兩人相遇?【例 2】在公路上,汽車A、B、C分別以80km/h,70km/h,5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若汽車A從甲站開往乙站的同時,汽車B、C從乙站開往甲站,並且在途中,汽車A在與汽車B相遇後的兩小時又與汽車C相遇,求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巩固】甲、乙、丙三人每分分別行60米、50米和40米,甲從B地、乙和丙從A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後15分又遇到丙.求A,B 兩地的距離.【巩固】小轎車、麵包車和大客車的速度分別為60千米/時、48千米/時和42千米/時,小轎車和大客車從甲地、麵包車從乙地同時相向出發,麵包車遇到小轎車後30分又遇到大客車。

問:甲、乙兩地相距多遠?【巩固】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鐘走60米,乙每分鐘走67.5米,丙每分鐘走75米,甲乙從東鎮去西鎮,丙從西鎮去東鎮,三人同時出發,丙與乙相遇後,又經過2分鐘與甲相遇,求東西兩鎮間的路程有多少米?【巩固】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時,小張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小時,他們兩人從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時,從乙地到甲地去.他們3人同時出發,在小張與小李相遇後5分鐘,小王又與小李相遇.問:小李騎車從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時間?【巩固】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鐘走60米,乙每分鐘走65米,丙每分鐘走70米,甲乙從東鎮去西鎮,丙從西鎮去東鎮,三人同時出發,丙與乙相遇後,又經過1分鐘與甲相遇,求東西兩鎮間的路程有多少米?【巩固】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鐘走50米,乙每分鐘走60米,丙每分鐘走70米,甲乙從東鎮去西鎮,丙從西鎮去東鎮,三人同時出發,丙與乙相遇後,又經過2分鐘與甲相遇,求東西兩鎮間的路程有多少米?【巩固】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鐘走80米,乙每分鐘走90米,丙每分鐘走100米,甲乙從東鎮去西鎮,丙從西鎮去東鎮,三人同時出發,丙與乙相遇後,又經過5分鐘與甲相遇,求東西兩鎮間的路程有多少米?【巩固】小王的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時,小張的步行速度是6千米/小時,他們兩人從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0千米/小時,從乙地到甲地去.他們3人同時出發,在小張與小李相遇後30分鐘,小王又與小李相遇.問:小李騎車從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時間?【巩固】甲、乙、丙三人,他們的步行速度分別為每分鐘480、540、720米,甲、乙、丙3人同時動身,甲、乙二人從A地出發,向B地行時,丙從B地出發向A地行進,丙首先在途中與乙相遇,3分鐘後又與甲相遇,求甲、乙、丙3人行完全程各用多長時間?【巩固】甲乙丙三人沿環形林蔭道行走,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甲、乙按順時針方向行走,丙按逆時針方向行走。

四年级奥数数学教案

四年级奥数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教学内容】: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运动,越行越接近,到一定的时候两者可以相遇;两个物体的运动一般视为匀速运动,他们往往是同时出发,到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相同。

解答相遇问题的主要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

3.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

4.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新知探究】:#1、例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后两列火车相遇思路点拨: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总路程为700千米,两车同时相对开出,那么一小时,两车行的路程应该是85+90=175(千米),即两车的速度和。

利用“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来解答。

700÷(85+90)=4(时)答:4小时候两列火车相遇。

2、例2A、B两地相距64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四小时后两车相遇。

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求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由4小时两车行640千米,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和。

根据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可求得两车的速度。

两车的速度和:640÷4=160(千米/时)乙车速度:(160-10)÷2=75(千米/时)甲车速度:75+10=85(千米/时)或(160+10)÷2=85(千米/时)思路点拨2: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由四小时后两车相遇,和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十千米,可算出甲车比乙车多行的路程。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画物体运动图,能分析不同类型的相遇、追及问题中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方法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其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找到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寻找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观看猎豹追羚羊和汽车追尾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例题分析,掌握新知(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思考1.匀加速追匀速,追上的条件是什么?观看图片总结结论:当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时,则表示追上。

思考2.在追赶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结合V-t图像,总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匀速直线运动中,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

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0=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立即前去追赶。

警车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

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总结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速度和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三、变式练习,巩固新知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0=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t0=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二)避免相撞问题思考1:在躲避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思考2:在躲避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两者不相撞?安排学生讲解教师总结点拨。

追及和相遇问题专题教案

追及和相遇问题专题教案

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专题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2.能归纳两种问题的临界条件3.理解数学方法和图象法在处理物体问题中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追及问题的实质就是:当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分析讨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是否能达到同一空间位置的问题.在分析追及问题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三种解题方法.1. 一个条件即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追上追不上(两物体间距离有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的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此类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1)若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则运动时间相等,若不同时开始运动则应找出时间关系.(2)若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追上的位移关系是s1=s2;若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s0,则追上的位移关系是s1-s2=s03.三种解题方法解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物理分析法,数学极值法,图象法.(1)物理分析法 基本的解题思路是:①分别对两物体研究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③列出位移方程④找出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⑤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例1. 甲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5m/s ,经过乙物体时,乙物体从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追赶甲物体,求:①乙在追上甲之前,经过多长时间甲乙相距最远?此距离是多少?②什么时候乙追上甲?此时乙物体的速度是多少?解析:①乙物体运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甲的速度不变,在乙的速度小于甲物体的速度前,二者间的距离将越来越大,一旦乙的速度超过甲物体的速度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就将缩小,因此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因此有:甲乙乙v t a v == ∴s 5s 15a v t ===乙甲t v x 甲甲= 2at 21x =乙 由位移关系:乙甲x x x -=∆ 带入数据得Δx =12.5m②设经过t1时间乙追上甲,此时甲乙的位移相等. 则121t v at 21甲= s 10a v 2t 1==∴甲s /m 10at v 1==乙 (2)数学极值法运用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函数运算得出结果.上题也可以用数学极值法求解.解析:①设乙在追上甲之前经t时间两物体相距最远.乙甲x x x -=∆=2at 21t v -甲=5t-0.5t2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公式知:当s 5a2b t ==时Δs最大,代入数据得Δx =12.5m ②同物理分析法②(3)图象法①甲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速度图像的物理意义,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由图像可看出:在乙追上甲之前的t 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甲的位移(矩形面积)与乙的位移(三角形的面积)之差(画斜线部分)达最大,所以:甲乙乙v t a v == ∴s 5s 15a v t ===乙甲乙甲s s x -=∆=S 矩形-S 三角形 =12.5m②由图像可知:在t 时刻后,由甲与乙的速度图线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两物体的位移相等(即追上),所以由图可得:乙追上甲时,t '=2t=10s , 10v 2v ==甲乙m/s 点评:(1)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完整版)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完整版)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与追及问题一、学习目标1.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二、主要内容1.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路程二时间X速度;速度二路程F时间;时间二路程F速度.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相遇路程二相遇时间X速度和;速度和二相遇路程F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二相遇路程F速度和.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追及距离二追及时间X速度差;速度差二追及距离F追及时间;追及时间二追及距离F速度差.4.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三、例题选讲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例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一辆卡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两车在途中距A地6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两车继续前进,卡车到达B地,摩托车到达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又在途中距B地3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7甲、乙、丙三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40米.如果甲、乙、丙赛跑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远?例8小明步行上学,每分行75米,小明离家12分后,爸爸骑单车去追,每分行375米.问爸爸出发多少分后能追上小明?例9解放军某部快艇追击敌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逃离该岛15分钟,已测出敌舰每分钟行驶1000米,解放军快艇每分钟行驶1360米,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可开炮射击.问解放军快艇从A岛出发经过多少分钟就可以开炮射击敌舰?例10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已知甲跑一周需6分钟,那么乙跑一周需要多少分钟?例11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跑250米,乙每分跑20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两人相遇?例12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她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点出发,跑了6分,那么,这段时间内,两人共迎面相遇了多少次?巩固练习:1、甲、乙两站相距980千米,两列火车由两站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两车经10小时能相遇?2、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紧紧追赶,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几小时后乙车可追上甲车?3、早晨6时,有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甲、乙两城相对开出,中途相遇,这期间,货车停车一次60分钟,客车停车两次各30分钟,已知货车每小时行42千米,客车每小时行78千米,问两车在几点钟相遇?4、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从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点,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都从上午8时由两地相向开出,速度不变,到上午10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5、骑单车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呢?6、某人由甲地去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摩托车行了12小时,再换骑自行车行9小时,恰好到达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自行车行了21小时,再换骑摩托车行8小时,也恰好到达乙地.问:全程骑摩托车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7、兄妹两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了带课本,立即沿原路返回去取,行至离校门口180米处与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多少米?8、兄妹两人在周长30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饶水池而行.哥哥每分钟走13米,妹妹每分钟走12米.他们第5次相遇时,哥哥共走了多长的路?课后作业:1.甲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学校,乙比甲晚4小时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多少小时可追上甲?2.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小张家到公园有多少米?3.父亲和儿子都在某厂工作,他们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工厂,父亲用40分钟,儿子用30分钟.如果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离家,问儿子用多少分钟可赶上父亲?4.解放军某部小分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到某地执行任务,途中休息30分后继续前进,在出发5.5小时后,通讯员骑摩托车以56千米的速度追赶他们。

苏科版四(下)奥数教案第3讲~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苏科版四(下)奥数教案第3讲~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四(下)奥数第3讲~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知识精讲】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处理两个对象之间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本讲我们进一步学习过程更为复杂的三个对象之间的行程问题。

本讲中画线段图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1:甲、乙两车从相距15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请问: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一辆巴士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巴士每小时行5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A、B两艘船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个码头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A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请问:B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基本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1:圆圆、乐乐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向南行驶,圆圆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乐乐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请问:多少小时后圆圆可以追上乐乐?2:蚂蚁在蜘蛛前面几百米处,同时出发同向而行,蜘蛛每分钟跑55米,蚂蚁每分钟爬1米,10分钟后蜘蛛追上了蚂蚁,请问:开始时蚂蚁距蜘蛛多少米?第二部分:多人相遇例1: 有A、B、C三个人,A每分钟走20米,B每分钟走40米,C每分钟走30米。

甲、乙两地相距3000米。

A从甲地,B、C从乙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请问:A在与B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C相遇?练1:有圆圆、乐乐、静静三人,圆圆每秒钟走2米,乐乐每秒钟走4米,静静每秒钟走6米。

A、B 两地相距4800米。

圆圆从A地,乐乐、静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圆圆与静静相遇后多少秒又与乐乐相遇?例2:有A、B、C三人,A每分钟走30米,B每分钟走70米,C每分钟走20米。

初中数学相遇追及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相遇追及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相遇追及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其数学模型。

2. 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遇追及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概念。

2. 一元一次方程在相遇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相遇追及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2. 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Step 2:讲解相遇问题1. 教师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如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某一点C相遇。

2. 引导学生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如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遇时的时间为t,A、B两地的距离为S。

Step 3:讲解追及问题1. 教师讲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如图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以速度v1,乙以速度v2,甲追上乙的时间为t,甲乙之间的距离为S。

2. 引导学生建立追及问题的数学模型,如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追上乙的时间为t,甲乙之间的距离为S。

Step 4: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相遇追及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

2. 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如图甲乙两人相遇问题中,已知A、B两地的距离S,甲乙两人的速度v1和v2,求相遇时间t。

Step 5: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Step 6: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

2. 强调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奥数相遇与追及问题学生版精编版

奥数相遇与追及问题学生版精编版
【巩固】小明每天早晨按时从家出发上学,李大爷每天早晨也定时出门散步,两人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米,李大爷每分钟行米,他们每天都在同一时刻相遇.有一天小明提4060前出门,因此比平时早分钟与李大爷相遇,这天小明比平时提前多少分钟出门?9
【例20】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时相遇;若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时,则3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巩固】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千米,乙车每小时行2822144千米,乙车先出发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2
【巩固】妈妈从家出发到学校去接小红,妈妈每分钟走米.妈妈走了分钟后,小红从学校出375发,小红每分钟走米.再经过分钟妈妈和小红相遇.从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2060
【例13】小张和小王早晨8时整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小张开车,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小王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如果小张到达乙地后停留1小时立即沿原路返回,恰好在10时整遇到正在前往乙地的小王。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千米。
【例14】小明的家住学校的南边,小芳的家在学校的北边,两家之间的路程是1410米,每天上学时,如果小明比小芳提前3分钟出发,两人可以同时到校.已知小明的速度是70米/分钟,小芳的速度是80米/分钟,求小明家距离学校有多远?
【巩固】两地相距4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5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了吗?为什么?
【巩固】孙悟空在花果山,猪八戒在高老庄,花果山和高老庄中间有条流沙河,一天,他们约好在流沙河见面,孙悟空的速度是200千米/小时.猪八戒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花果山和高老庄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相遇与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与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画线段图,能分析不同类型的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找到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寻找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A 、B 两车分别从相距S 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会相遇吗?2、如果两车相遇,则相遇时两车所走的路程与A 、B 两地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如果两车同向而行,B 车先出发a 小时,在什么情况下两车能相遇?为什么?4、如果A 车能追上B 车,你能画出线段图吗?二.例题分析,掌握新知例1、、A 、B 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240千米的甲、乙两地,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

(1)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请问B 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与A 车相遇?A 的路程+B 的路程=相距路程解:设B 走x 小时后与A 车相遇,根据题意列方程得50x+30x=240解得 x=3答:行走3小时后两车相遇。

(2) 若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行走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80米?A 的路程+B 的路程+80米=相距路程 A 的路程+B 的路程-80米=相距路程解:设行走x 小时后两车相距80米,①相遇前相距80米50x+30x+80=240解得 x=2 A B 体育馆教学楼 A B 甲 乙 80米 A B 80米甲乙②相遇后相距80米50x+30x-80=240解得 x=4答:行走2小时/4小时后两人相距80千米。

(1)若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请问行走多长时间后A追上B?A B甲乙A的路程-B的路程=相距路程解:设行走x小时后A追上B,根据题意列方程得50x-30x=240解得 x=12答:行走12小时后A追上B。

四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四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四年级)备课教员:第三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追及问题,能够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理解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 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追击问题的基本公式并利用基本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什么是追及问题,并认识路程差、速度差和追及时间这三个量。

】师: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相背)而行,在途中相遇,是相遇问题。

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同向而行,慢的在前,快的在后,一段时间后会怎样?生:一段时间后快的会追上慢的。

师:没错,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行程问题当中的追及问题,它属于同向运动中的一种,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哦,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给大家讲叙怎样解决追及问题。

以前有一只兔子和一条狗,大家知道狗是会去追兔子的,狗想去抓住兔子,兔子在狗前面150米,兔子发现后,就赶紧跑,它一步跳2米,狗更快,一步跳3米,它们两个一起开始跑的,你们认为狗追上兔子需要跳多少步?(出示PPT)生:(自由回答)师:我们知道,狗跳一步要比兔子跳一步远3-2=1(米),也就是狗跳一步可以追上兔子1米,现在狗与兔子相距150米,因此,只要算出150米中有几个1米,那么就知道狗跳了多少步追上兔子的是多少步?生:是150÷1=15(步),这是狗跳的步数。

五年级奥数.行程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教案资料

五年级奥数.行程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教案资料

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第N次相遇,共走2N个全程;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

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

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

奥数追及问题教案

奥数追及问题教案

奥数追及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奥数追及问题教案教案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在奥数学习中遇到的追及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追及问题,并能够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追及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追及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追及问题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追及问题的概念和背景 (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追及问题的概念,解释追及问题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了解追及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Step 2: 解决简单的追及问题 (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追及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熟悉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3: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追及问题 (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较复杂的追及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过程和方法。

Step 4: 练习与巩固 (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追及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与反思 (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解题方法和思路。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寻找更多的追及问题,并尝试解决。

2. 学生可以尝试将追及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拓展解题思路。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的重点是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解决追及问题,并能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六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 六年级备课教员:第12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追及问题。

2. 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4.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 1. 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这个人吗?(PPT出示)生:认识。

他是刘翔,奥运会跑步冠军。

师:不错!操场上,你站在刘翔前方30米处,你们一起跑,刘翔能追上你吗?生: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刘翔速度比我快。

师:对,这样的情况刚好符合我们本节课要讲的“追及”问题。

师:那哪位同学来说下什么叫“追及”呢?生:“追及”就是慢的人在前面跑,快的人在后面追,速度快的人追上了速度慢的。

师:解释得很好。

一跑一追的两个人跑步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呢?生:同向。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追及问题”。

板书:追及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0分)阿派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回家,12分钟后欧拉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追阿派,结果在距学校1000米处追上阿派,求欧拉骑自行车的速度?(PPT出示)师:同学们,遇到追及问题时,我们最好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梳理题目的条件。

板书:师:我们再来想想是一圈还是半圈?这是个环形跑道哦!生:最远是半圈。

师:是的,同学们已经熟悉了环形封闭跑道的特性了,我们开始更难的追及问题的训练。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三:(10分)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能追上乙。

问:两人每秒钟各跑多少米?(PPT出示)师:同学们,我们来找找本题中的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五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六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 1.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

2.借助公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来解决问题。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利用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

2.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的分析,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借助公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解决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大家应该都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生:听过。

师:最后是不是因为兔子睡觉偷懒,被乌龟赶上赢得了比赛呀?生:是的......师:那如果兔子没有偷懒,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会赢呢?生:兔子,因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师:没错,那老师为了比赛公平,让乌龟先跑出一段距离,再让兔子出发,你们认为现在谁会赢呢?生:不能确定。

师:怎么才能确定乌龟和兔子谁赢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好吗?生:好的!【板书课题:追及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一名警察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向一名小偷追去,小偷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现在警察和小偷的距离是500米,那么警察最快要几分钟能追上小偷?(PPT出示)师:同学们,看完题目,警察和小偷现在是相距多少米?生: 500米。

师:你们知道这个500米是什么吗?生:警察要追小偷的距离。

师:没错,那么这个500米就是追及路程。

生:是的,我明白了。

师:警察的速度是每分钟400米,小偷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警察速度比小偷速度快多少?生:每分钟50米。

师:是的。

追及路程是500米,速度差是每分钟50米。

四年级下奥数第5讲 行程——多人相遇追及问题

四年级下奥数第5讲  行程——多人相遇追及问题

四春第5讲多人相遇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1. 能够将学过的简单相遇和追及问题进行综合运用;2. 根据题意能够画出多人相遇和追及的示意图;3. 能将复杂的多人相遇问题转化多个简单相遇和追及环节进行解题。

二、例题精选【例1】A、B两地相距900米。

雪雪从A地,霜霜、冰冰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冰冰每分钟走5米,雪雪每分钟走4米,霜霜每分钟走6米。

请问,雪雪与霜霜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冰冰相遇?【巩固1】A、B两地相距2700米,甲从A地,乙、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50米。

请问,甲在与乙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丙相遇?【例2】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巩固2】在公路上,汽车A、B、C分别以80km/h,70km/h,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A从甲站开往乙站的同时,汽车B、C从乙站开往甲站,并且在途中,汽车A在与汽车B相遇后的两小时又与汽车C相遇,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km?【例3】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它们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后6小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

1小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

求这辆卡车的速度。

【巩固3】小春、小秋两人从A地出发,小夏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小春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小夏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

出发3小时后,小春与小夏相遇。

又过了1个小时,小秋也与小夏相遇。

请问:小秋的速度是多少?【例4】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多少小时后,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处?【巩固4】A、B两城相聚48千米,甲、乙、丙三人分别以每小时4千米、2千米、2千米的速度行走。

追击与相遇问题教案

追击与相遇问题教案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则从开始运动到两车相距最远过程中,以汽
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汽车相对此参照物的各个物理
量的分别为:v0=-6m/s,a=3m/s2,v=0
对汽车由公式 vv0 at
tvv0 0(6)2s
a
3
由v2 v02 2ax
xv2v0 20(6)2m6m 2a 23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 公式中的各个量都 应是相对于自行车 的.注意:物理量的 正负号.
当t=t0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①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且两 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这也是甲乙避碰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x0,则不能追及。 此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x0-Δx 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 其中相遇时刻t1和t2由下列方程 求出:
x甲=x0+x乙
练习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以相
2a1 21.5
x2=
v2 2
102
m =100 m
2a2 20.5
x=x1+x2=175 m 两车需在相隔175 m处刹车才不相碰.
2、考虑反应时间的避碰
例5.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 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开始,经操纵刹车到汽车 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为(即反应时间)t=0.5 s,刹车时汽车加 速度为4 m/s2.则该段高速公路上汽车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是多少
①t=t0以前,两物体间距离增 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 远为x0+Δx ③t=t0以后,甲物体比乙物体 快,两者间距减小
④只能相遇一次,相遇时刻 由方程求出:
x甲=x乙+x0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教案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教案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教案教案标题: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解决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题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解决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常用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从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信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白板、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相遇和追击问题,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两辆车相对开出,同时碰到隧道,到达隧道的时间等。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解释相遇和追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如速度、时间等概念。

步骤三:解题方法和策略(15分钟)教师讲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常用策略,如设置未知数、列方程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步骤四:练习与展示(15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遇和追击问题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解题。

在学生进行解题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题目、列方程、推导解等,并选取一些学生进行解题展示。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相遇和追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追逐比赛、交通流量等。

让学生结合实际场景,设计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步骤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相遇和追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相关练习和拓展。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遇和追击问题,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解题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行发现和解决一些新颖的相遇和追击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遇、追及问题教案

相遇、追及问题教案

相遇、追及问题一、追及问题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匀速追匀减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次相遇,说明: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②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③t2-t0=t0-t1;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二、相遇问题这一类: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第二类: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考点1 追击问题求解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等.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 过程.(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例1】物体A 、B 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 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B 以2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 、B 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 【解析一】 物理分析法A 做 υA =10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B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开始一小段时间内,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它们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B 的速度加速到大于A 的速度后,它们间的距离又逐渐变小;A 、B 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 =υB . ① 设两物体经历时间t 相距最远,则υA =at ② 把已知数据代入①②两式联立得t =5 s 在时间t 内,A 、B 两物体前进的距离分别为 s A =υA t =10×5 m=50 ms B =12at 2=12×2×52m =25 mA 、B 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 Δs m =s A -s B =50 m -25 m =25 m 【解析二】 相对运动法因为本题求解的是A 、B 间的最大距离,所以可利用相对运动求解.选B 为参考系,则A 相对B 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分别是υ0=10 m/s 、υt =υA -υB =0、a =-2 m/s 2. 根据υt 2-υ0=2as .有0-102=2×(-2)×s AB 解得A、B 间的最大距离为s AB =25 m . 【解析三】 极值法物体A 、B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分别是s A =10t ,s B =12at 2=12×2×t 2 =t 5.则A 、B 间的距离Δs =10t -t 2,可见,Δs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Δs m =4×(-1)×0-1024×(-1) m =25 m【解析四】 图象法根据题意作出A 、B 两物体的υ-t 图象,如图1-5-1所示.由图可知,A 、B 再次相遇前它们之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υB ,得t 1=5 s .A 、B 间距离的最大值数值上等于ΔO υA P 的面积,即Δs m =12×5×10 m=25 m .【答案】25 m【点拨】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按(解法一)中的思路分析.(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关系.(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碰;若△<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4)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 拓展如图1-5-2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υ-t 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 ( 〕A .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 末和4s 末B .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 末和6s 末C .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 末D .4s 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解析】从图象可知两图线相交点1s 末和4s 末是两物速度相等时刻,从0→2s,乙追赶甲到2s 末追上,从2s 开始是甲去追乙,在4s 末两物相距最远,到6s 末追上乙.故选B . 【答案】B【实战演练1】(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及考试要求
行程类问题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
教学内容
本讲重点讲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表现为:
在实际问题中,总是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两个,求另一个。
一、
例1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3时,甲车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
点拨 抛开繁琐的条件,深入题中精髓,应该得到这么三个条件:
(1) 三人同时出发,最后同时相遇。
(2) 小东和小希不间断地行完全程。
(3) 小辉在小东和小希之间往返行走,小东和小希行完全程用的时间就是小辉往返行走所用的时间。
小东和小希行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
小辉6小时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
教师签字:___________
王涛跑步回到队尾用的时间:
答:.............。
3、课后作业
相关小升初和奥数原题、模拟题(自备打印)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___________
五、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分析与解:先画示意图如下:
图中C点为相遇地点。因为从C点到B点,甲车行3时,所以C,B两地的距离为40×3=120(千米)。
这120千米乙车行了120÷60=2(时),说明相遇时两车已各行驶了2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 (40+60)×2=200(千米)。
例2小明每天早晨按时从家出发上学,李大爷每天早晨也定时出门散步,两人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60米,李大爷每分钟行40米,他们每天都在同一时刻相遇。有一天小明提前出门,因此比平时早9分钟与李大爷相遇,这天小明比平Fra bibliotek提前多少分钟出门?
难题点拨 2
通信员原计划用5小时从甲地到乙地,因为任务紧急,他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了3千米,结果4小时就到了。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点拨: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了3千米,4小时就多行了 ,比原计划提前了 ,即原计划每小时行12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
答:.............。
难题点拨 3
一点拨: 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理解这样几个概念:(1)王涛跑步用6分钟赶到队首将信送到,其速度是王涛跑步与队伍行进的速度差;(2)王涛在原地等了24分钟回到队尾,队伍行进的路程就是队伍的长度;(3)他跑步回到队尾,其速度是王涛跑步和队伍行进的速度和。本题是对一般行程问题、同向追及问题、相向行相遇问题的综合运用。
由上面的分析理出本题的解题思路:(1) 由题中第一句话可以求出王涛跑步和队伍行进的速度差;(2)由第二句话可以求出队伍行进的速度;(3)由(1)和(2)可以求出王涛跑步和队伍行进的速度和;(4)由速度与队伍的长度可以求出王涛跑步回到队尾用的时间。
王涛和队伍行进的速度差:
队伍行进的速度:
王涛跑步和队伍行进的速度和:
分析与解:
在上图中,A是小刚与火车相遇地点,B是小刚与火车离开地点。由题意知,18秒小刚从A走到B,火车头从A走到C,因为C到B正好是火车的长度,所以18秒小刚与火车共行了342米,推知小刚与火车的速度和是342÷18=19(米/秒),
从而求出火车的速度为19-2=17(米/秒)。
二、
难题点拨1
东、西两城相距75千米,小东步行从东城向西城走,每小时走6.5千米;小希步行从西城向东城走,每小时走6千米;小辉骑自行车从东城向西城走,每小时走15千米。三人同时动身,途中小辉遇见小希又折回向东城走,遇见小东又折回向西城走,再遇见小希又折回向东城走,这样往返,一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为止。小辉共走了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因为提前9分钟相遇,说明李大爷出门时,小明已经比平时多走了两人9分钟合走的路,即多走了(60+40)×9=900(米),
所以小明比平时早出门900÷60=15(分)。
例3小刚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2米/秒,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18秒。已知火车全长342米,求火车的速度。
奥数相遇追击问题教案
学员姓名:刘骑成年 级:六年级下第3课时
学校:新世界教育辅导科目:奥数教师:刘鹏飞
课题
相遇、追及问题
授课时间:4月05上午8:00—10:00
备课时间:4月04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追及问题;2、提高学生对行程问题的认识;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并利用公式求简单追及类问题;能够仔细分析、灵活求解,切忌生搬硬套关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