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PPT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 意蕴和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悠久的历史发展 中,它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 时代的风貌。
请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的文艺成就为例,写一篇 历史小论文,阐述明清时期的文艺成就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 征?(要求:200字左右,史论结合,语言规范)
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 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 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 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北宋: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 南宋:婉约派李清照、
豪放派辛弃疾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句子长短不齐 便于抒发感情
题材广泛 通俗生动 数量多,题材多,反映 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字体
特点
书法大家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秦代 李斯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材料五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 去?〔正旦唱〕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材料六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 恼,堕下泪来。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何趋势?
材料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楚辞·离骚》
材料二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 谷为之荡波。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代文学PPT课件

第23页/共28页
三、豪放词派
豪放词派主要以苏轼、辛弃疾、张孝 祥等为代表,他们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 范围,将通常只在诗 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 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 等内容移入词中,并 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 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具有的艺术效果。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他不仅彻底打破了自晚唐五代以来所谓 “词为艳科”的传统,而且冲破了传统的所 谓“诗庄词媚”的界限;开“豪放词”派新 风,拓展了词的题材,扩大了它反映生活表 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的内容和风格的多 样化。
初唐
第2页/共28页
一、上官体
“上官体”是初唐前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承袭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形成一种浮华靡丽的 诗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高宗时期的上官仪。
第3页/共28页
二、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时期的杰出诗人。 卢照邻《幽忧子集》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王勃 《王子安集》 杨炯《盈川集》)。
第8页/共28页
二、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 情景交融,意趣盎然,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创造性,对 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正是在诗情和 画意的互相渗 透和生发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 艺术。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 合,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 的高峰。
三、豪放词派
豪放词派主要以苏轼、辛弃疾、张孝 祥等为代表,他们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 范围,将通常只在诗 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 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 等内容移入词中,并 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 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具有的艺术效果。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他不仅彻底打破了自晚唐五代以来所谓 “词为艳科”的传统,而且冲破了传统的所 谓“诗庄词媚”的界限;开“豪放词”派新 风,拓展了词的题材,扩大了它反映生活表 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的内容和风格的多 样化。
初唐
第2页/共28页
一、上官体
“上官体”是初唐前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承袭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形成一种浮华靡丽的 诗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高宗时期的上官仪。
第3页/共28页
二、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时期的杰出诗人。 卢照邻《幽忧子集》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王勃 《王子安集》 杨炯《盈川集》)。
第8页/共28页
二、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 情景交融,意趣盎然,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创造性,对 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正是在诗情和 画意的互相渗 透和生发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 艺术。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 合,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 的高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壹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贰
汉赋
叁
唐诗
肆
宋词
伍
元曲
陆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第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壹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贰
汉赋
叁
唐诗
肆
宋词
伍
元曲
陆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第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ppt

始创于秦代 始于秦,成熟并通 行于汉魏 形成于汉末 开始盛行于晋代 起源于汉初,成熟 于东晋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 清晰,又飞洒活泼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变化丰富,奔放活跃
目前 所知 最早 的成 熟文 字, 笔道 细、 直笔 多、 转折 处多
董其昌、文征明
“宋四书家”
苏 轼
黄 庭 坚
米 芾
蔡 襄
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电视剧里则根据文人后来虚构的人物周文宾所创造),他们才 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 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 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兼 有 楷、 草 长 处, 工 整 清 晰, 飞 洒 活 泼
(2)历代著名的书法家
【考点解读】
朝代 秦朝
著名书法家及特长
李斯是著名篆法家
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 圣”。 1、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楷书中的 欧、颜、柳体;2、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出名。
②魏晋隋唐时期,逐渐成熟。
王维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 文人画:
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 代表人物:苏轼、王维、朱耷石涛以及扬州八怪。 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 (2)艺术特点: 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 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 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 ③注重诗意 响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ppt课件

中唐: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 去世的70、80年。
ppt课件
16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ppt课件
17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ppt课件
18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ppt课件
36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ppt课件
37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5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ppt课件
26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ppt课件
8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ppt课件
16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ppt课件
17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ppt课件
18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ppt课件
36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ppt课件
37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5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ppt课件
26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ppt课件
8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_OK

34
3、曹操的影响
• (1)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对后人的影响, • (2)为四言诗体注入活力。
• 不仅以其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 一代诗风,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 建安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35
东晋文学
代表作家:陶渊明
晋 36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44
三、女性题材诗
• 1、描写女性的美貌 • 《清平调词》咏杨贵妃: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5
2、抒写女性对爱情的向往
•
《夜坐吟》
•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 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24
二、汉代历史散文是两汉文学的 最高成就
汉代历史散文比先秦时代有了较大的发 展,其主要特征是传记文学体裁的出现。
《史记》是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开创了 我国正史的写作体例。
25
三、汉乐府民歌和汉代文人诗是 两汉文学的重要形式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时期,在 诗歌的形式上较之四言诗有所突破;在表现的内容 上,叙事的成分有所增加。
• 辞赋是汉“一代之文学”,具有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特点。汉代辞赋作家有 300多人,比较杰出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等,汉代辞赋的作品有 3000多篇,形成了汉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景观。
• 名家名篇: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 、班固《两 都赋》、张衡《归田赋》 、《二京赋》
1、《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2、《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 主义的基础。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现实主义精神。 3、《诗经》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 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ppt课件

28
ppt课中件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1、什么是“乐府”?
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时所谓乐府是指汉 代官府所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 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到魏晋六朝时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 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成带有音乐性的 诗体的名称。
汉代通过乐府机关大规模搜集民间歌辞,是在 汉武帝时代,内容分二大类,一类是供朝廷祭 祀祖先所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的 “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从全国各地采集来 的俗乐,都是无名氏之作,后代称之为“乐府 民歌”。而“乐府民歌”正是乐府诗的精华之 所在。
20
ppt课中件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5、《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的 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 国文学发达较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 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21
ppt课中件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二、《楚辞》
一、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4
ppt课中件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5
ppt课中件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一、诗词
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以表现 意境为追求目标。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 为诗,将合乐的称为歌。
29
ppt课中件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100卷,将 自汉至唐的乐,(3) 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 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 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 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 辞(12)新乐府辞。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的现实主义。正是他们,把唐诗推上了一个巅峰。“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一起徜徉于诗的
海洋,汲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感受李白】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早发白帝城 天子呼来不上船, 李 白 自称臣是酒中仙朝。辞白帝彩云间,
此浮抽举地云刀杯一游断消为 子 水 愁别 意 水 愁, , 更 更孤 落 流 愁千两轻蓬日,。里 岸 舟万故江猿已里人陵声过征情一啼万。。日不重还住山。,。《《将望进庐酒 山“诗》瀑仙《布”蜀 》…道李…难白》
【感受白居易】
少地一宣
夺不丈城 新
· ?
人 衣
知 寒
毯 ,
太 守
白 居
乐 府
作 地
人 要
千 两
知 不
易
红 线 毯
衣暖丝知
。,。
白居易,唐朝最著名 诗人之一,生活在唐朝衰 落时期。他的诗反映现实,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四.唐诗的繁盛
1、唐诗繁荣总体情况: 数量多、内容广、流派多、体裁全
2、主要代表:
班固《西京赋》《东京赋》等
3、汉赋繁盛的背景:
两汉国家统一,高度繁荣
李白
武侯祠
杜甫
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流派方面,有以王维、孟
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
立业得到英雄气概等。而从创作方法看,成就最大、影响
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
北的土地都归金统治,人们流离失所。宋人慨叹
国耻国难的作品也多出现。
根据词所反映的内容和风格,猜一猜是谁的作品
古代文学史说课课件ppt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同时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中国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并 为将来从事中国文学文化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课程概况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内容多、实践跨度长、有明显的分段等特 征,以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为基础,设置授课计划。 总授课时间为204学时,每周3课时,在4个学期内完 成。 第一学期,先秦文学,48学时。 第二学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51学时。 第三学期,唐宋文学,54学时。 第四学期,元明清文学,51学时。
解决办法:文学史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为辅。作品选以自学为主, 课堂讲授为辅。主辅结合,圆满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尽量调动学生 课外阅读作品和研究的积极性,讲授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 关系,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 率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在 理论分析上即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理论资源,也要积极合理吸收新理论、新方 法。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讲课时突出重点、难点,避免,一般 性地重复教材。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教材与教参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本教 材脉络清晰,材料扎实,叙述精简,文约意丰,十分注意发掘新材料,汲取国 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非常重视从史的角度及各类文体自身的衍变发展,来 论述历代作家作品的新成就、新特点,不作平面的一般评论或作品赏析。作动 态而非静太的历史考察,作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努力探索,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简编》迥别于同类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在论述作 家作品时着重从史的发展的角度,指出历代作家的新成就、作品的新特点,不 写一般的作家评论和作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对于各类文体的发展 变化,没有总论加以概述。对于每一作家的各体作品,尽量做到综合论述,以 见“全人”,从而突出其总体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上传)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
( 5 )影响:对后代的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 影响很大。 ( 6 )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 书局1981年版。 ( 7 )名篇讲评:《郑伯克段于鄢》、《子 产论政宽猛》
2014-12-23
29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 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1 )名称:《左传》侧重于记事,而《国 语》偏重于记言,故名《国语》。后人以为 《左传》与《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而 《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又称《国语》 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它并非出于 左氏之手,也不传《春秋》,称之为《春秋 外传》并不恰当。 ( 2 )作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 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成的 史料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见。
17
2014-12-23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 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 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 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 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 其圹,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 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小人休焉。”
三、历史散文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 1 )名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 又称《书》、《书经》。 ( 2 )内容: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 记载或追述虞、夏、商、周的帝王或执政大 臣的誓词、讲话、文诰等。 ( 3 )艺术特色:其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 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 《盘》,佶屈聱牙。”)。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

• 中国文学一般地说是倾向于表现的,这可 以从体裁和创作方法的选取看出来。
h
26
•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一直以诗歌为 主基调,偏重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 也较不发达。
•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 而重写意。
•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历代科 举考试,考的也是这样的诗体。
h
8
2、散文
• 阴虚甲骨卜辞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记载。
• 魏晋南北朝以还,文体自觉意识:
• 曹丕: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 書 論宜理, 銘誄尚實, 詩賦欲麗.(《典 论·论文》)
• 陆机《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人:訾希坤
h
1
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比重
• 文化主要由“文、史、 哲”构成,其中“文” 占首席地位。
h
2
二、传统文学样式的诞生与发展
• 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原始歌舞,原本是诗、 乐、舞三位一体的,其音乐和舞蹈,成为 后代艺术的重要门类;而其中有节奏、韵 律的语言,则是后代文学的重要门类诗歌 的源头。具有故事性的原始神话,则对后 代叙事文学,如散文、小说、喜剧等产生 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 《汉书艺文志》九家十流之一:“小说家 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 曰:“虽小道, 必有可 观者焉, 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不为也. 然 亦弗灭也。”
h
16
• 《列女传》:“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 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 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 形容端正,”
h
44
宋词
h
26
•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一直以诗歌为 主基调,偏重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 也较不发达。
•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 而重写意。
•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历代科 举考试,考的也是这样的诗体。
h
8
2、散文
• 阴虚甲骨卜辞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记载。
• 魏晋南北朝以还,文体自觉意识:
• 曹丕: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 書 論宜理, 銘誄尚實, 詩賦欲麗.(《典 论·论文》)
• 陆机《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人:訾希坤
h
1
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比重
• 文化主要由“文、史、 哲”构成,其中“文” 占首席地位。
h
2
二、传统文学样式的诞生与发展
• 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原始歌舞,原本是诗、 乐、舞三位一体的,其音乐和舞蹈,成为 后代艺术的重要门类;而其中有节奏、韵 律的语言,则是后代文学的重要门类诗歌 的源头。具有故事性的原始神话,则对后 代叙事文学,如散文、小说、喜剧等产生 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 《汉书艺文志》九家十流之一:“小说家 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 曰:“虽小道, 必有可 观者焉, 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不为也. 然 亦弗灭也。”
h
16
• 《列女传》:“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 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 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 形容端正,”
h
44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课件 PPT

说影响 中唐:兴盛期,名家名作众多
晚唐:由盛而衰期,出现许多传奇集
唐传奇作家作品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
词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文人词:中唐出现,晚唐五代继续发展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 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 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 的总集。 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 。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 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士人的特质 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 唐以前文学自身的发展 其他因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1.经济 2.政治 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经济文化的新格局
(一)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 (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
政治结构的新变化 始于隋代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选拔 官员的途径,在唐朝得到继承。 还有许多官员通过其他途径得到选拔。 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 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初唐: 唐初,齐梁诗风统治诗坛,唐太宗、虞世南、上官仪等; 初唐四杰; 沈佺期与宋之问; 陈子昂与张若虚 盛唐 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中唐:大历诗风;
两大诗派: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等); 其他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 晚唐:小李杜; 苦吟诗人 ; 其他诗人: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等 隐逸题材与淡泊诗风,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离之感与讽喻实事
晚唐:由盛而衰期,出现许多传奇集
唐传奇作家作品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
词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文人词:中唐出现,晚唐五代继续发展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 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 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 的总集。 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 。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 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士人的特质 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 唐以前文学自身的发展 其他因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1.经济 2.政治 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经济文化的新格局
(一)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 (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
政治结构的新变化 始于隋代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选拔 官员的途径,在唐朝得到继承。 还有许多官员通过其他途径得到选拔。 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 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初唐: 唐初,齐梁诗风统治诗坛,唐太宗、虞世南、上官仪等; 初唐四杰; 沈佺期与宋之问; 陈子昂与张若虚 盛唐 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中唐:大历诗风;
两大诗派: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等); 其他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 晚唐:小李杜; 苦吟诗人 ; 其他诗人: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等 隐逸题材与淡泊诗风,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离之感与讽喻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 影响的新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认识?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
隶书 草书 楷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东晋 王羲之 唐代 怀素、张旭
唐代
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
行书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东晋 王羲之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国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 文人画 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特点 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B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2012江苏,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 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 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 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 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 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 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A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4、(2013江苏,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
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
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
)
D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
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 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北宋: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 南宋:婉约派李清照、
豪放派辛弃疾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句子长短不齐 便于抒发感情
题材广泛 通俗生动 数量多,题材多,反映 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字体
特点
书法大家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秦代 李斯
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
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
“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
官
方
()
书
体 A?
2、(2008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 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材料五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 去?〔正旦唱〕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材料六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 恼,堕下泪来。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何趋势?
历史时期 主流形式
名家及名作
特点
西周至春 秋 战国 汉 唐 宋
元 明清
诗歌 楚辞 汉赋 诗歌
词
元曲 小说
《诗经》
四言为主; 现实主义色彩
屈原《离骚》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诗仙李白《蜀道难》 诗圣杜甫《三吏》《三别》
楚国方言,易于表达感 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辞藻华丽 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数量庞大 诗歌的黄金时期
2014年高考考纲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古代文学 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的时代特色。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古代艺术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学成 就,及文学特色。书画 艺术成就。
理解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特定的文学艺 术形式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材料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楚辞·离骚》
材料二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 谷为之荡波。
——司马相如《上林赋》 材料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娱乐演艺场所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 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 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 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 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追求借物抒情写意
京剧
正式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正式形 成。
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形式,结合 下列材料分析。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 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 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 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 影响的新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认识?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
隶书 草书 楷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东晋 王羲之 唐代 怀素、张旭
唐代
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
行书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东晋 王羲之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国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 文人画 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特点 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B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2012江苏,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 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 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 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 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 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 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A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4、(2013江苏,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
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
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
)
D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
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 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北宋: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 南宋:婉约派李清照、
豪放派辛弃疾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句子长短不齐 便于抒发感情
题材广泛 通俗生动 数量多,题材多,反映 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字体
特点
书法大家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秦代 李斯
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
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
“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
官
方
()
书
体 A?
2、(2008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 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材料五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 去?〔正旦唱〕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材料六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 恼,堕下泪来。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何趋势?
历史时期 主流形式
名家及名作
特点
西周至春 秋 战国 汉 唐 宋
元 明清
诗歌 楚辞 汉赋 诗歌
词
元曲 小说
《诗经》
四言为主; 现实主义色彩
屈原《离骚》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诗仙李白《蜀道难》 诗圣杜甫《三吏》《三别》
楚国方言,易于表达感 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辞藻华丽 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数量庞大 诗歌的黄金时期
2014年高考考纲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古代文学 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的时代特色。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古代艺术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学成 就,及文学特色。书画 艺术成就。
理解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特定的文学艺 术形式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材料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楚辞·离骚》
材料二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 谷为之荡波。
——司马相如《上林赋》 材料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娱乐演艺场所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 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 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 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 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追求借物抒情写意
京剧
正式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正式形 成。
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形式,结合 下列材料分析。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 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 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 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