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
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通用范文8篇)
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通用范文8篇)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篇1为落实实施《中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订《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1、遵照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要求,做到生产建设和保护环境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
2、企业责任人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全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负全方面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设置以企业法人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企业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议、监督和协调。
3、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
4、根据“管生产必需管环境保护”标准,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对本单位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负全方面领导责任;各部室、队组必需把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管理工作中。
全体职员应自觉遵守国家、地方和企业颁发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稳定生产装置,规范生产工艺步骤,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
5、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责任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中心(1)主持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日常工作。
建立管理网络、档案、台帐,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污染物防治情况;(2)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和抽查全企业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3)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汇报书(表)会审,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情况,负责新、扩、改建项目试生产报审工作;(4)按“事故四不放过”标准",组织污染事故调查;(5)编制环境保护考评指标,立即考评;(6)组织落实和实施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环境保护文件、条例和决议,不停提升职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同时发展。
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篇21.目的与适用范围1.1为加强危险废弃物污染、消防防治工作,规范公司危险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行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制订本规定。
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精选10篇)
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精选10篇)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篇1第一条为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防止危险废物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公司范围内从事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活动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按照本办法管理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第四条生产技术安全科负责全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各处室负责本单位内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生产技术安全科按照国家和本市污染源申报登记的有关规定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
第六条供应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全厂危险废物的对外处置,生产技术安全科负责监督。
供应科审查从事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申请处置我厂危险废物时应出事下列材料:(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活动。
第七条供应科督促对购买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将按照从产生、运输和接受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以下简称联单),并由供应科存档,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
第八条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私自将危险废物卖给无危险废物处置的单位,生产技术安全科如发现违规行为,将按照厂有关规定处罚。
第九条直接从管理、生产危险废物的人员,由本部门及生产技术安全科组织进行专业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十条我厂应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预案,发生污染事故或其他突发性污染事件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按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统一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危化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危化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危化品废弃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危险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的危化品废弃物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危化品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与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化品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四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管理、安全环保、综合利用、源头减量、责任追究。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化品废弃物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危化品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危化品废弃物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管理和处理危化品废弃物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危化品废弃物的分类与标识第七条危化品废弃物是指在生产、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危险性的废弃物。
第八条危化品废弃物应当按照危险性进行分类,并配备相应的标识。
第九条危化品废弃物的分类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十条危化品废弃物应当在容器、包装物上标注明确的标识,以示危险性及处理要求。
第十一条危化品废弃物的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专业人员审核和确认。
第三章危化品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第十二条危化品废弃物的处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分为储存、运输、处理和利用四个环节。
第十三条危化品废弃物的储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同类危化品废弃物应当分别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危化品废弃物的运输应当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护措施,确保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散发、不溢出。
第十五条危化品废弃物的处理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处理方式,确保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十六条危化品废弃物的利用应当采取科学的有效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四章危化品废弃物的管理措施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危化品废弃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四篇)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一、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1、目的。
确保危险废物的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危险废物,必须送至危险废物专用储存点。
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废物的入、出库登记台账。
危险废物管理人员:____3、危险废物储存点不得放置其它物品,应配备相关的消防器材及危险废物标示。
4、应保持储存点场地的清洁,危险废物堆放整洁。
二、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管理制度1、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依据《固体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生产量、流向、储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危险废物规章制度危险废物规章制度。
”2、建立台账的意义和目的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定的基础性内容,是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是生产单位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提高危险废物管理水平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
3、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要求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生产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
与生产记录相结合,建立危险废物台账。
三、发生危险废物事故报告制度1、为及时掌握环保事故,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环保事故分为速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二类。
速报从发现环保事故,一小时以内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3、速报可通过电话、传真、派人直接报告等形式报告市环保局危险废物规章制度百科。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
4、速报的内容包括。
环保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等初步情况。
5、处理结果报告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4篇)
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一、总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二、废弃物分类和减量1. 废弃物分类(1)可回收物: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材料,建议实行分类回收。
(2)有害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废弃医药品等有害物质,必须进行专门处理。
(3)湿垃圾:包括食材、餐厨垃圾等湿性垃圾,建议通过垃圾桶分类收集。
(4)干垃圾:包括纸巾、塑料袋等干性垃圾,建议通过垃圾桶分类收集。
2. 废弃物减量(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废弃物减量的认识。
(2)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使用产品的使用。
(3)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三、固体废弃物收集和运输1. 固体废弃物收集(1)建立健全的废弃物收集系统,确保废弃物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收集。
(2)定期清理垃圾桶,并配备适当的盖子和密封容器,防止垃圾外溢和二次污染。
(3)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分类收集的认识度和参与度。
2. 固体废弃物运输(1)建立健全的废弃物运输网络,确保废弃物安全运输到指定处置场所。
(2)废弃物运输车辆必须符合相关的排放和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运输过程中,禁止废弃物外溢或泄漏,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运输并进行清理。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1. 废弃物处理(1)可回收物应当经过分类后,由专门的处置单位进行收集、分类和回收利用。
(2)有害物质应当由专门的处置单位进行收集、分类、储存和处置。
(3)湿垃圾应当进行堆肥处理,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4)干垃圾应当进行焚烧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废弃物处置(1)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设施,确保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
(2)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应当符合环保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加强废弃物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废弃物导致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
危固废物管理制度(5篇)
危固废物管理制度1目的为对固危废弃物进行科学地分类、收集、贮存、处理,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各车间、部门固危废弃物收集、贮存和处理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
3职责3.1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各单位和办公区生产的危险废弃物管理工作。
3.2各单位、部门负责一切生产活动产生的一般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4.1废弃物分类各单位产生的废弃物分为两大类:危险废物和普通废物;普通废物又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废物。
4.2危险废物的收集和处理4.2.1各车间、部门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按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规定,放在指定收集容器内,进行回收。
4.2.2危险废物收集容器的配备要考虑危险废物特性与盛装容器的化学相容性。
4.2.3安全环保管理部门定期对生产现场的危险废物进行回收处置。
4.2.4试验室产生的废化学试剂,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4.3普通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各生产车间将普通废弃物按照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堆放于公司指定堆放地点,不准随意丢弃、堆放。
普通废物由公司统一安排处理。
4.4废物的管理4.4.1各车间、部门产生的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应存放在指定点并应设有防雨、防泄漏、防飞扬等防护设施。
4.4.2各车间、部门对危险废物收集容器进行标识。
4.3.3各车间、部门通过更改工艺、制定规章制度以尽量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量,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5危险废物名录我公司生产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类别编号:HW49、HW11主要为:废活性碳、粘油废物(手套、棉纱等)、弃包装。
5相关文件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5.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固废物管理制度(2)【导言】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具有危害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臭味等危险性质。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对危险固体废物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固废物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监管责任等,旨在加强对危固废物的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固体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固体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固体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固体危险废物是指含有毒害、腐蚀性、放射性等物质且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废弃物。
第三条固体危险废物的管理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第四条固体危险废物的管理主体包括生产单位、储存单位、运输单位和处理单位等,应当依法履行管理责任。
第五条固体危险废物的管理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
第二章固体危险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六条固体危险废物应当根据其危险性质,分为有毒、腐蚀、易燃、易爆、放射性等不同类别。
第七条固体危险废物的鉴定应当依据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采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准确鉴定废物的危险性。
第八条固体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应当对废物进行准确分类和鉴定,按照不同的危险性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固体危险废物的运输单位应当依据废物的危险性质,采取适当的包装、标识和运输方式,确保废物运输过程中不泄漏或造成污染。
第十条固体危险废物的处理单位应当根据废物的危险性质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确保废物得到有效处理,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第三章固体危险废物的储存管理第十一条固体危险废物的储存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设施和条件,确保废物不泄漏或风险规避。
第十二条固体危险废物的储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储存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储存计划和措施,定期进行废物的检查和维护。
第十三条固体危险废物的储存时间应当控制在规定的期限内,过期废物应当及时处置,避免废物长期储存导致的风险。
第十四条固体危险废物的储存单位应当对储存场所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安全要求,及时处理储存中发现的问题。
第四章固体危险废物的运输管理第十五条固体危险废物的运输应当遵循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要求,选择正规运输单位和途径,确保废物运输安全可靠。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在组织、标识、存储、运输、处置等环节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着重介绍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个重点方面。
二、定期培训和监督为了确保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确保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公司应定期组织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监督。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废物的分类、包装、标识、存储、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急处置的操作技能。
监督过程中应强调操作规范和相关法规的遵守,同时对操作不规范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纠正和奖惩。
通过定期培训和监督,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减少操作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三、包装和标识在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包装和标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包装应根据危险性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保证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处置。
在包装上应明确标注废物的危险等级、成分、包装日期和操作人员等信息,方便安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识别和管理。
同时,对于已包装和标识的废物,应定期检查其包装和标识的完整性和合规性,确保废物的安全性。
四、存储和运输对于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存储和运输,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存储场所应选择合适的地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存放时应按照危险性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防腐、防爆、防撞等措施,确保存储场所的安全。
运输时应选择合格的运输工具和配备专业的司机,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条件进行运输。
同时,应随时监测废物容器的状态,确保运输过程中废物不会发生泄漏和外泄。
五、处置和终端处理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终端处理是确保环境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达到安全处置的目标,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
在选择处置单位时,应对其进行认证和审批,确保其具备合格的处理能力和技术。
同时,对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应有系统的记录和跟踪,以确保废物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5篇)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为加强公司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防止危险废弃物丢失(或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特制定本制度,相关部门严格按此制度执行。
二、职责1.由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联系具有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资质单位,对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
2.由生产车间负责厂区内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包装、运输。
3.由库管员负责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
4.由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平时的监督检查。
三、内容定义: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
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统一存放在回收车间北侧库房中,由质量安全环保部专人管理,并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1.安全环保部负责人与资质的单位签定处置协议。
2.生产车间产生的固体危险废弃物,由产生废弃物的岗位员工负责收集、包装、填写危险固体废弃物记录表。
3.生产车间值班课长,定期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签字,运送到专门储存的库房。
4.库房管理员负责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接收,并建立危险固体废弃台账。
台账中写清送入库房中,危险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入库时间、出库时间等相关详细信息。
5.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储存危险固体废弃物库房进行检查,检查频率不少于每月一次并签字确认。
6.一旦发生危险固体废弃物丢失现象,及时对丢失的危险废弃物进行查找回收,在公司查到不到的情况下,报相关部门协同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公司负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教育并做出相应处理。
安徽维多食品配料有限责任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对人体、环境和财产造成危害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废物分类管理:根据固体废弃物的危险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储存、运输和处置等。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固体废弃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产生、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场所、设施和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员安全、设施安全和环境安全,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全体员工,并对外包单位和协力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教育引导”的原则。
第六条所有相关人员都有义务参与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人员,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
第二章生产、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基本要求第七条生产、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场所应设有专门保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库房或区域,并按规定进行标识和记录。
第八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光,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
第九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溢漏和破裂,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
第十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应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不得将危险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第十一条生产、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工作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机构第十二条我单位设立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包括:(一)研究和制定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二)组织制定和修订危险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开展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四)监督和检查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五篇)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1、所有危险废物都必须回收,交予有资质的厂商处理。
2、现场产生的所有危险废物,都必须分类好,存放在指定的暂存区内,暂存区必须有相应防治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3、现场将危险废物运往危废暂存区时必须使用防滴漏台车,不同种类危险废物一起运输时,必须每种废弃物用单独的胶袋装好。
4、危废暂存区工作人员必须将现场送过来的危险废物,分类装到相应的蝴蝶篓中,由中转站人员用叉车拉走。
5、危废暂存区人员必须将危废分别存放在相应的暂存区内,暂存区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6、危废暂存区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与安全防护设备,暂存区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的训练,定期参与应急演练。
7、危险废物回收厂商回收危险废物,必须有相关资质,与公司签订回收合同,且合同报送环保局备案。
8、危险废物厂商进厂必须符合公司门禁与环安规定,且装车时必须穿好防护用具,设定警戒范围,不允许其它人进入。
9、厂商必须按照法规规定当场开出本次危险废物的转移联单,且出厂时必须具备环境管理课开出的出厂放行单。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二)危险废物品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可燃性、感染性等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排放和处理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危险废物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危险废物品的管理要求。
例如,我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处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
2. 许可证管理:对从事危险废物经营和处置的单位进行许可证管理,要求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营和处置。
3. 转移监管: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单位到处置单位的转移进行监管,要求转移过程中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备案。
4. 标识和包装:对危险废物进行标识和包装,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中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文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指因其化学、生物或物理性质而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的固体废物。
由于其潜在的危害性,对危险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成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妥善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的范本,并重点介绍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识别、储存与运输、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要点。
一、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识别: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应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程度进行,主要包括:腐蚀性固体废弃物、燃烧性固体废弃物、毒性固体废弃物、感染性固体废弃物等。
2.对于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识别,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包括外观、气味、化学试剂测试等方法,确保对于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识别准确可靠。
二、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与运输: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应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并制定相应的储存管理计划。
储存区域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渗漏等措施,确保废物的安全存放。
2.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污染等事故。
运输过程中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并按照规定进行运输标识和包装。
三、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采取环保、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防止废物的二次污染。
2.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应尽量遵循“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原则。
根据废物特性和处置需求,选择适当的处置方法,如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等。
四、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监管与执法:1.建立健全的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严格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加强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定期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推动全民参与到废物管理中来。
通过上述管理制度范本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水平,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5篇)
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实现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的危险废弃物是指公司在生产、检测活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废弃物及其污染物。
第二章管理第三条危险废弃物处置包括收集、暂存、转移等环节工作。
公司各部门将危险废弃物统一暂存至指定暂存场所。
第四条各部门建立健全本部门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的组织体系。
各部门必须安排相关负责人负责部门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工作环境安全科具体负责危险废弃物的收集、暂存与转运等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必须服从环境安全科的领导、指导与监督具体负责危险废弃物处置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本部门领导的领导、指导与监督。
第六条各部门必须严格按本办法的规定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不得私自处置。
对于违规人员公司将予以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因违规操作而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由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三章危险废弃物的收集与暂存第九条产生危险废弃物的部门按废弃物类别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容器不能有破损、盖子损坏或其它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
废弃物收集容器应粘贴危险废弃物标签,明显标示其中的废弃物名称、主要成分与性质,并保持清晰可见。
第十条危险废弃物应严格投放在相应的收集容器中,严禁将危险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装。
第十一条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存放在符合安全与环保要求的专门场所及室内特定区域要避免高温、日晒、雨淋远离火源。
存放危险废弃物的场所应张贴危险废弃物标志、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危险废物储存库房管理规定等。
第十二条不具相容性的废弃物应分别收集不相容废弃物的收集容器不可混贮。
第十三条产生放射性废弃物和感染性废弃物应将废弃物收集密封明显标示其名称、主要成分、性质和数量并予以屏蔽和隔离。
危险废物管理制度【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XXXXXXXXXXX公司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签发人:签发日期:公章:目录一、总则 (1)二、危险废物管理责任制度 (3)三、标识管理制度 (5)四、管理计划制度 (7)五、申报登记制度 (8)六、分类管理制度 (9)七、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11)八、经营许可证制度 (12)九、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13)十、危险废物贮运管理制度 (14)十一、建立危险废物台帐管理制度 (15)十二、人员培训制度 (16)十三、危险废物岗位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18)十四、内部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 (20)一、总则1 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危险废物的管理,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身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 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四)《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五)《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号)(六)《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保部总局令第27号)(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八)《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九)《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GB15562.2-1995)(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7(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年第 48号)(十一)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十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十三)《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3.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的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运、转移、综合利用等活动。
二、危险废物管理责任制度1.第一负责人公司总经理是危险废物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对全公司危险废物管理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引导危废管理稳步向前发展。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处置,维护环境和人员健康,根据《危险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生产、使用、运输、存储等活动中涉及的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在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源头控制”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由我单位环境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第五条本制度应广泛宣传,确保所有涉及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管理的人员能够严格遵守。
第二章任务与职责第六条生产单位负责制定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环境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进行培训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监管部门负责对生产单位的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九条职工应按照规定参加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积极配合环境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十条专业技术人员应加强技术研究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
第三章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标识第十一条危险固体废弃物按照其危害性质和特征,分为六大类,并根据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
(一)易燃固体废弃物;(二)可燃固体废弃物;(三)易爆固体废弃物;(四)氧化性固体废弃物;(五)毒性固体废弃物;(六)腐蚀性固体废弃物。
第十二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应按照《危险废物标识和标签》的要求进行标识,明确其危险性及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生产单位应建立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标识制度,并将标识信息告知相关人员。
第四章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与运输第十四条生产单位应建立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库房,并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库房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设置明确的防火、防爆和防毒设施。
第十六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储存应分类储存,避免不同类别的废物混存。
危固废物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固废物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以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全体员工,所有危险固体废物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理和处置都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定义2.1 危险固体废物:指那些因其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危险的废物。
2.2 产生单位:指危险固体废物的产生单位,包括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2.3 处理单位:指负责接收、处理和处置危险固体废物的单位。
2.4 运输单位:指负责运输危险固体废物的单位。
3.危险固体废物的分类和标识3.1 根据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将危险固体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标识。
3.2 产生单位在产生危险固体废物时,必须正确识别和分类,并使用专门的容器进行储存和标识,确保废物的身份和特性清晰可见。
4.危险固体废物的储存和保管4.1 危险固体废物的储存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2 产生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固体废物的储存区域,并使用符合要求的储存容器和设备。
4.3 危险固体废物必须按照不同的危险性分类进行储存和保管,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和安全事故。
4.4 危险固体废物应当定期检查,确保其储存容器的完整性和封闭性,并及时处理和清理泄漏的废物。
5.危险固体废物的运输5.1 运输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运输。
5.2 危险固体废物的运输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专门车辆和包装容器,并遵守相关运输规定和安全要求。
5.3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强废物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废物的泄漏和污染环境。
6.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6.1 处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条件,能够进行危险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6.2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包括选址、建设、操作、监测等各个环节。
6.3 处理单位必须建立废物的监控和追溯制度,确保废物的去向和处理结果的合法和安全。
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
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科研、试验、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储存、处理和处置活动。
第三条公司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危险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危险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管理。
第二章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标识第五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类:(一)具有爆炸性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爆炸性化学品、爆炸性药品等;(二)具有燃烧性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等;(三)具有氧化性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氧化剂、漂白剂等;(四)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酸、碱、盐等;(五)具有毒性性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六)其他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弃物。
第六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应按照其特性进行分类,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标识。
标识应包括废弃物的名称、成分、危险特性、数量、产生日期、产生部门等信息。
第七条各部门在产生危险固体废弃物时,应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收集、包装和标识,确保危险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三章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与储存第八条各部门应设立危险固体废弃物收集点,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收集点应具备防泄漏、防盗、防尘、防雨等基本设施。
第九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在收集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容器进行包装,确保废弃物不会泄漏、挥发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第十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遵循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采用专业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并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一条危险固体废弃物在储存过程中,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专用区域,并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区存放,防止不同性质的危险固体废弃物相互接触、反应。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五篇)
危废物品管理制度1目的规定了运输车辆管理职责、车辆安全运输管理职责、物资装卸规定、车辆事故处理规定,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和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____丰登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危险废物车辆运输工作。
3责任人公司车辆运输人员4管理职责____公司运输部门是运输车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车辆的安全运行,制定相应的车辆安全运输规定,督促驾驶员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____参加车辆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提出考核处理意见。
4.2运输管理部门的安全员,负责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4.3运输管理部门车辆调度员,负责公司运输车辆的安排,监督检查派出运输车辆是否安全,建立运输车辆的台帐。
5驾驶员职责5.1承担本公司运输的驾驶员除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规外,还必须执行本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5.2驾驶员要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知识和一般事故的处理办法,并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合格。
5.3车辆进入厂区严格执行规定时速____km/h。
5.4驾驶员必须穿戴相关的劳保用品,装卸货物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得乱停放、乱鸣喇叭,不得私自吊装、接罐。
5.5不准酒后开车,不准无证开车。
5.6车辆严格执行定车、定人、定路线,不搭载无关人员,途中不得乱停乱放。
5.7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保护现场,对所装货物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____车辆运输规定26.1按____核定载重量装载。
6.2装载散货、粉状或易滴漏的化学物品,不能散落,飞扬或滴漏,封盖须严密。
6.3装载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6.4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保持车距,严禁超速和强行超车,严格按规定的线路行驶,不得随意改变线路,不可在繁华的街道、居民区行驶、停留。
6.5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入厂区或装卸场所应装阻火器,车辆上悬挂危险品三角灯。
6.6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装运车辆应采取防火、防爆、防水、防静电接地、遮阳等有效防护措施。
危险固废管理规章制度
危险固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危险固废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加强对危险固废的监管,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危险固废是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废弃化学品、废弃药品、废弃电子产品等。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生产、处理、储存、运输和处置危险固废的各个环节。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规章制度规定开展危险固废管理活动,确保危险固废的安全处理和利用。
第二章危险固废的分类与标识第五条危险固废应当按照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分类,确定相应的处理方式。
第六条对危险固废应当进行明显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标签、颜色、图案等,以便识别和区分。
第七条危险固废的分类和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不得私自更改或擅自处理。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固废分类和标识制度,确保危险固废的正确识别和处理。
第三章危险固废的储存和运输第九条危险固废应当在指定的储存场所进行临时存放,确保安全、密封和防火。
第十条储存危险固废的场所应当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止渗漏、溢出和扩散。
第十一条对危险固废的运输应当进行专门的规划和安排,确保安全、稳定和高效。
第十二条进行危险固废运输的车辆和设备应当符合相关安全要求,驾驶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第四章危险固废的处理与处置第十三条危险固废的处理和处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规操作。
第十四条对危险固废的处置应当采取环保、节能和资源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十五条进行危险固废处理和处置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确保操作安全、有效和可控。
第十六条对违规处理和处置危险固废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追责。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七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危险固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十八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第二十条因违规行为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3篇)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危险废物是指无论在何种形态下、处于何种状态下、分离与否,均对人体、自然环境、财产以及其他财务损害构成或者可能构成危险的固体废物或液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管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在国际上也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管理危险废物。
为此,我国也制定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以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一、危险废物的分类和特点按照其特性、来源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危险废物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其中常见的危险废物有有害化学品废物、有毒有害废物、医疗废物、电子废物、放射性废物等。
这些废物具有以下特点:1. 易燃易爆:危险废物中的某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2. 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中的某些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性和危害性,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 腐蚀性:危险废物中的某些物质具有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等材料具有腐蚀作用;4. 放射性:部分危险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辐射危害。
二、危险废物管理的意义和目标危险废物的管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因此危险废物的管理需要高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危险废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1. 防止污染:通过科学管理和控制,减少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 保护人民健康:通过严格控制和管理,减少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 资源回收利用:将可回收的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4.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危险废物管理不仅是一项环保任务,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为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危险废物的分类和识别、储存和包装、运输和转移、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员工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公司区域内危险废物的生产、收藏、存储、转移、利用、处置等活动。
第三条公司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实行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和污染单位承担责任的原则。
二具体管理要求第四条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避免或者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鼓励对危险废物的合理利用,实行对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工作的重视,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生产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每月5日前向厂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的产生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资料。
第七条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第八条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危险废物。
第九条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应当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容器和包装物。
第十条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生产危险废物的单位,委托外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时,需提供处置单位相关资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到厂主管部门备案。
三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3术语和定义3.1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3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3.4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3.5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4职责4.1总经理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4.2安全环保部4.2.1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4.2.2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2.3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4.2.4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4.3生产技术部4.3.1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4.3.2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4.3.3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3.4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4.3.5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4.4财务部负责不可承受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4.5车间4.7.1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4.7.2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4.7.3实施本单位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5工作程序5.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组织机构5.1.1公司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安全副总经理副组长:安全环保部部长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各车间厂长5.1.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分安全专业小组;生产技术专业小组、机动能源专业小组:a)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管人员兼任;b)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c)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电气、机械设备人员兼任;d)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5.1.3车间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组长:车间厂长副组长:车间主管安全副厂长成员:安全员、设备技术员、生产技术员及班组长。
5.1.4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要求:a)具有安全管理经验或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人员;b)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分析、表达能力;c)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5.2划分作业活动5.2.1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b)按地理区域划分;c)按生产设备划分;d)按作业任务划分;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2.2收集相关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包括:a)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b)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c)物资: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d)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e)手工操作:可能要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f)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g)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h)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5.3危害因素识别5.3.1危害分级依据:a)法律、法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和《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等);b)危害和事故伤亡的程度、规模;c)事故发生的频率;d)相关方关注程度;e)财产损失额度;f)降低风险的难度。
5.3.2危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划分危害类型。
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以及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
5.3.2.1人的不安全行为:a)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b)造成安全装置失效;c)使用不安全设备;d)手代替工具工作;e)物品(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f)冒险进入危险场所;g)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h)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i)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j)有分散注意力行为;k)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l)不安全装束;m)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n)误动作;o)其他不安全行为。
5.3.2.2物的不安全状态:a)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b)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5.3.2.3环境的缺陷:a)作业场所的缺陷;b)作业环境不良。
5.3.2.4管理缺陷:10.1制度缺乏;10.2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有缺陷;10.3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有缺陷;10.4安全投入不足;10.5监督与日常检查;10.6应急救援有缺陷。
5.3.3事故分类参照《公司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主要分为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5.3.4危害辨识的对象5.3.4.1作业现场方面a)作业现场方面主要包括作业的全过程、作业环境、劳保用品以及职业卫生方面,将以上方面融合于每一岗位或作业工种中,以“工种”为载体,贯穿作业的全过程;b)主要体现于每一作业工种的人在工余、工前、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每一步骤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5.3.4.2生产工艺流程方面:a)设计方面:安全预评价、三同时、设计文件和图纸;b)生产工艺方面:生产工艺适合生产条件;考虑特殊灾害的影响;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生产要求;生产作业顺序和方式适应生产现状;生产作业范围在作业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
c)生产保障系统:运输线路、供配电、防排水、防灭火、维修等;d)变化管理方面:工艺改造、设备设施改造等的变化管理制度、变化的系统文件、人员的变化等。
5.3.4.3设备设施方面:a)全过程控制:规划、采购、安装(建设)、调试、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b)原始技术资料和图纸;c)维修维护;d)检测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标志产品、特殊设施。
5.3.5危害辨识的方法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与管理形式,危害辨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a)询问与交流法;b)专家分析法;c)现场观察法;d)查阅记录法;e)工作任务分析法;f)安全检查表法;g)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主要以访谈法为主,通过召开班组会的形式,由工作小组成员对员工进行询问,与员工进行交流,从而找出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的所有伤害类型及其原因。
5.3.6辨识与评价程序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包括如下过程:a)准备;b)危害辨识;c)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d)量化风险结果;e)划分风险等级。
5.3.7辨识与评价应考虑下列因素:5.3.7.1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致因因素,包括: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
5.3.7.2在水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突水来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降雨及融雪。
5.3.7.3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否考虑可能的不同的火灾类型,包括:固体材料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泄漏火灾、粉尘燃爆火灾。
5.3.7.4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穿孔机械;铲装机械;运输机械;排土机械;破碎机械;排水机械;压风机械;支护机械。
5.3.7.5在意外爆炸风险评价时,应考虑:燃料油;锅炉。
5.3.7.6机动设备与交通风险评价时,应考虑采购、维护、检查、自然环境、运输物料特性、路线、时间性等因素。
5.3.7.7在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其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5.3.7.8对人机工效进行调查时,应包括: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
5.3.7.9在对心理性危害进行识别时是否考虑了下列因素:工作因素、人为因素、个人生活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