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生态。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快速性互联网的即时性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一条新闻或文化现象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传遍全球,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交流的速度。
广泛性网络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和分享信息。
这种无界限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
互动性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功能,如评论、点赞、分享等,使得文化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变成了多向的交流。
个性化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内容,实现了文化消费的个性化。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影响促进文化创新网络为艺术家和文化创作者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新平台,降低了创作和发布的门槛,激发了文化创新的活力。
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容易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带来文化冲击网络使得外来文化迅速涌入,可能会对本地文化造成冲击,甚至导致一些弱势文化的消失。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挑战版权问题网络盗版和侵权行为频发,严重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安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风险,包括个人隐私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
文化同质化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化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文化多样性受损,出现文化同质化的趋势。
结语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文化发展,又要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以实现文化的可持续传播。
网络中文化传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中文化传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网络中文化传播的优势网络的文化传播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教育方法,它改变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系统。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学校周围社会环境,因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学校。
其主要媒介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起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
而在当代,人们除去被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包围外,网络文化所负载的各种信息已使其置身于一个完整的新世界。
他们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兴趣,他们不仅借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进行感知和理解,而且还能从中吸收精华,完善自身的素养。
再者网络的文化传播有利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成,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全面,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处在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网络的文化传播变为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
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方式,成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最有力的助推器之一。
首先可以从网络上吸收外国先进的成果,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不可能不与外界接触的,21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所以网络可以让我们吸收更多的国外先进文明。
另外可以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对世界人民都是很有意义的。
网络中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化传播常常容易使人们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由于各种各样夸大、扩张信息的存在,会使得整个网络信息的价值意义变得异常混乱和模糊,就如网络聊天中频频有人上当受骗。
另外网络文化传播容易使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向。
某些不正规的网站为了吸引浏览者,经常会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新闻。
容易使人们心理机制失去承受能力,同时也减弱了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感知能力。
尽管网络文化传播信息能如潮水般涌向社会,而真正能内化为人们品德的却很少。
这样,网络文化传播也就失去了建构思想政治意识的意义,它不但不能使人们产生健全的价值心理和思想政治观念,而且容易使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向,处于无思想政治意识取向的状态,由于网上的不健康的文化传播这些年来网络犯罪存在了很多。
网络文化的利与弊

网络文化的利与弊网络文化是指由网民自发产生、自由表达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文化的利与弊也由此而生,接下来我将从网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网络文化的优势1.拓宽了信息来源网络文化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快速获取并且拓宽我们的信息来源。
在过去,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很有限,可能只能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来获取。
但是,在21世纪,网络文化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等途径获取到大量的信息,同时又使得这些信息可以公开和自由流传,使得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资讯。
2.丰富了文化形式网络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它给人们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作品。
例如,通过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小视频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分享喜悦等,这些短视频的形式和创意都是自由发挥的,超越了传统文化的框架。
3.促进了思想交流网络文化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通过论坛、博客等平台与他人开展思想交流和探讨。
这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更是激发人们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
网络文化的劣势1.滋生低俗文化网络文化的一个缺点就是太过开放,这种开放往往会导致低俗文化的大肆滋生。
例如,一些视频网站上充斥着低俗、暴力、色情等内容,这对当代社会中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甚至会形成一定的误导。
2.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我们可以说拓宽了信息来源,但是,同样的,也进一步增加了信息质量的问题。
人们浏览网络的一些信息时,常常也会遭遇到假新闻、虚假广告等问题,这样的信息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选择,还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3.依赖网络太深网络文化的另一个缺点是,一些人因为过于沉迷于网络,因此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一些人甚至开始丧失了探索世界的能力,变得过于依赖网络。
最新谈谈网络流行文化的利弊三篇

手机现如今是一件必备品,现如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并且随时随地的都有WiFi,对于手机党来说是非常便捷的,并且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机遇,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无法预期的许多潜在危机,它的出现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它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隐患。
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层出不穷,我们防不胜防,这就看我们是如何利用手机的,我们要让其发挥最大的优势,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便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控力,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吸收和发扬优秀的网络文化,坚决防止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让网络发挥它强大的正能量,让它为我们服务,我们不能落入他的同意后段中,让它腐蚀我们的心灵。
我们要利用网络文化来便利我们的生活。
让手机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传播媒介。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娱乐、看新闻、交友等,网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1.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不像网络上单一的flash、视频、音频等形式那样,而是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
而正是基于此,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
网络信息涉及到了游戏、时尚、服饰、汽车、音乐、体育、影视等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
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
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以网络小说《鬼吹灯》为例从大家日常熟知的网络小说《鬼吹灯》说起,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在1月15日到1月25号之间在我的家乡——江苏溧阳,对我身边的朋友,同学的调查和在街上随机调查,基本上有大部分人都知道《鬼吹灯》这本网络小说,并且有超过半数的人看过这本小说,由此得出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观点,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活动内容(一):对身边的朋友,同学,进行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通过采访的形式,了解现在青少年对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看法,首先我以网络小说《鬼吹灯》为例,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与调查。
1:问他们知不知道和有没有听说过这本网络小说。
2:然后问他们对于这本小说有什么看法,认为这是一本怎样的小说。
3:引出人们对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看法。
(二):对于现在很多青少年学生上课不听课光看“书”的现象,做一系列的调查,现在在公交车上,公园里,图书馆里,只要是任何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多会看到很多人拿着MP4,手机,Ipid在埋头看电子书,调查人们对此的看法。
1: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有什么优点做细致的调查。
2: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做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资料(一):通过去图书馆,和翻阅大量报纸杂志,对网络新媒介文化的产生,发展,做进一步的了解。
1:查阅有关网络新媒介文化发展历史的有关资料,以及有关文献。
2:对于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资源的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所以网络新媒介文化的质量就极其重要,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二):去医院了解青少年长时间看电子书,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1:看电子书多眼睛视力的影响。
2:用手机看电子书对身体的影响。
3:看书成瘾,作息时间紊乱对余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三:调查结果(一)关于《鬼吹灯》的调查。
1:有大半人知道或者听说过网络小说《鬼吹灯》,并且有大部分人看过这本书。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绪论自计算机出现,互联网兴起,网络开始扮演着文化传播的一个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角色。
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的是,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见一斑。
随着电子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网络的客观载体愈加多样化,因此各类文化开始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逐渐将网络媒介文化传播推上了顶峰。
网络文化的功能有很多,其中传播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网络媒介文化传播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正是亟需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双刃剑作用也同样昭然若揭。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的运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也尽显无遗,下面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网络传播的特点(一)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高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为一体的文化形式。
历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千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电子这种新媒体远比纸媒体优越,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形象生动。
而计算机网络将全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地球缩小了,将时空接近了,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实现了通信瞬时化、生产自动化,全面突出了一个“快”字。
实际上网络文化不是静态的网络,而是相互作用的。
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互动关系。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电脑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网络提供了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
此外,网络文化使得志趣相投的成员可以再电脑空间中组成虚拟社会,自由交流。
①①匡文波,《网络媒介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91~92页(二)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既跟大众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有着一致或相通的地方,但又跟这些传播类型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播媒介优缺点分析

传播媒介优缺点分析传播媒介是指用于传递信息和传播内容的工具和渠道。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对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进行优缺点分析。
首先,传统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
这些媒介有以下优点:2.深入详尽:传统媒介通常能够提供更加深入和详尽的信息和报道。
报纸和杂志可以有更多的篇幅和空间来展开细致入微的报道,电视和广播也可以通过专题节目和访谈篇目来深化报道。
3.媒体传播市场广:传统媒介的覆盖面广,能够同时接触到大量的受众。
广告商通常会选择在传统媒介上投放广告,以扩大曝光率。
然而,传统媒介也存在一些缺点:1.时效性有限:由于传统媒介生产周期较长,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限。
例如,报纸需要一整夜的时间才能完成制作、印刷和送达,这就导致了信息的时效性受限。
2.成本较高:传统媒介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作和发行成本较高。
这也导致了传统媒介对广告和赞助商的依赖。
3.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传统媒介由于受限于空间和时间,无法提供大量内容的展示和播放。
例如,电视和广播节目通常有固定的时间长度,无法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延长或缩短。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拥有以下优点:1.时效性高:新媒体的制作和传播速度很快,可以实时更新和发布信息。
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消息。
2.互动性强:新媒体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观点和评论,形成互动和讨论,增加信息的多样性和广度。
3.覆盖面广: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克服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覆盖到全球范围的受众。
这使得新媒体成为了传播信息和推广产品的有效工具。
然而,新媒体也存在一些缺点:1.真实性难以保证:互联网上的信息百花齐放,真实与虚假、疑信参半。
由于新媒体的低门槛和匿名性,许多人可以随意发布和传播信息,导致了信息真实性的难以保证。
2.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海量且多样化,人们往往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
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网络媒体的优缺点第一篇:网络媒体的优缺点在日前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在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分钟,通过微博发出的第一条求救信息,使人们首先通过网络首先了解了这件事故。
在这件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传统媒体也较为迅速,但这些都是在核实网上的信息之后才开始进行的报道。
从这件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1,网络媒体的速度快,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上网,玩游戏,查找资料,因为网络媒体方便,能够及时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能够带给青年人许多好玩的游戏,而且网络媒体较于传统每体的传播范围广,它毫无地域限制,你北京的新闻我河南不可能知道,因此你就是转载几天之前的我也觉的是新闻。
而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没有网络媒体的广,但是无论网络媒体速度怎么快,但是在新闻的“新”与传统媒体抗衡.我们都知道网络媒体的许多新闻都是通过转载过来的,而传统媒体的新闻都是当天报道当天的新闻,例如我们在网络上看的一些新闻,八卦,都是几天前的传统媒体所发表的,现在我们最关心的奥运圣火传递活动,都是我们所关注的事情,圣火什么时候到达珠穆朗玛峰,传统媒体会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而网络媒体都是几天的新闻经过转载来转载去,让我们看的都是相同的新闻.没有及时的报道.2,网络媒体信息的覆盖面相当广,而报纸的覆盖面往往局限于一个城市,而电视台更多的也在城市,就地方电视台而言很难走出本地城市。
而网络可以实现全国化、甚至全球化的东西。
比如说云南有很多旅游地产,当它要倾销到全国的时候,你选择什么媒体?中央电视台?肯定可以,但是价格太高。
然后本地的报纸都不行,哪怕就是选择中国房地产报都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平均到需个城市的时候量就不高了。
但网络媒体可以选择,还可以在网上开设展示厅等,还可以利用三维技术。
3,网络媒体内容丰富,网络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全部翻印到传统媒体的,这么多东西总能找到你喜欢的,而传统媒体就显得的内容单薄.它的信息更全面,一个专题,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评论,有专家观点,也有网友观点,而传统媒体,几乎就只有专家观点了,并且由于页面限制,专家观点也不是那么全面。
浅议网络媒体的利弊

浅议网络媒体的利弊【摘要】:每一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发生传播媒介的更迭,而每一次的更迭使得传播媒介如此深度地影响这我们社会的结构与运动。
在当代社会,网络被誉为是新时代的媒体,它是一系列媒体的综合体,至少可以说是功能意义上的综合体。
网络在用其短短的十几年发展就实现了以往媒体通常需要几十年发展成熟所取得的成就,而且现今的网络媒体已经从生活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影响这现实社会。
【关键词】:因特网; 互动; 快捷所谓网络媒体,广义地讲,可以指因特网本身,因为它就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媒体;狭义地讲,也可特指基于因特网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媒介单位。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是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
谈到它的特性,也许可以说上一大摞:快捷、丰富、互动、可检索等等。
总的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
报纸传播新闻,一般以天为单位的,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极为明显。
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虽然在时效上比报纸可以更快,但毕竟受播出时段的制约;尽管在必要时它们也可以搞现场直播,但为此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往往兴师动众,费时费力,故而只能偶一为之。
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
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枪的,已经不再是电视、广播,更不是报纸,而是互联网站。
在第一时间发布后随即进行实时滚动报道,做得最频繁、最成功的,也是互联网站。
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
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错过了收听、收看时间,很难回过头来再听再看;报纸的情况好一些,但与网络的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是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
网络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媒体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
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兴起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还为个人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和表达平台。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一、互联网促进信息传播与获取的便利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获取。
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需要经过中间媒介的审查和筛选,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自由。
不论是新闻、文化活动还是学术论文,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二、互联网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表达平台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表达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个人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分享经验、展示才华,并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无界限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多元化,每个个体都有了表达自我的渠道。
三、互联网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对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互联网,各种创意产品和服务更容易被推广和传播。
音乐、电影、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销售和传播,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发行的成本。
同时,互联网还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互联网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威胁尽管互联网促进了信息流通和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威胁。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全球范围的信息和文化产品趋同化的现象日益明显。
大量流行文化和商业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内容趋于同质化,部分地方性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挤压。
五、互联网加剧了信息过载与信息真实性的问题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泛滥成灾,人们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造假、虚假新闻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判断和选择带来了困扰。
电视网络媒体的好处和坏处

电视网络媒体的好处和坏处现代传播媒介很广泛。
拿现在最流行的报纸、电视和网络来说他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受众可以及时的了解外界信息,但是它们同时带来了很多传播问题。
一、好处:1.信息、方便、快捷,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快速交流,使人们生活更加多元化,选择性强些。
2.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网络,而且信息的形式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3.提供更多的娱乐,很多人上网就是为了娱乐,比如看电影和听音乐。
4.便于学习。
这就不用说了,有什么不知道的,百度一下。
5.促进交际交际。
比如QQ和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等。
6.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比如博客和聊天室、论坛等。
7.便于发表观点,还可以影响舆论。
华南虎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二、坏处:1.信息的不真实性。
这点在网络特别明显,但也发生在报纸和电视,例如很久以前引起不良影响的“纸包子”事件,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欺骗受众,导致了受众对外界信息的误解。
在网络上的假消息数不胜数,这和网络的管理也有很大关系。
2.不良信息散播。
现代传播媒介在商业化的带领下,为了有收视率而大量报道一些不良信息,很多媒体用黄色或暴力吸引观众眼球,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3.个人权利得不到保证。
这点在网络上表现的问题比较多,有人肉搜索,从根本上讲,它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而且网络上还有很多人拿别人照片进行所谓的P图,诽谤。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电视上,有些媒体为了收视率报出未成年儿童的信息,也是犯法。
3.长时间与这些东西接触,我们的健康会受损,甚至与有些人得了“电脑病”,对我们的动手能力有些影响,使我们“眼睛”“耳朵”等各个器官的功能严重退化。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和解决方案

页眉内容互联网传播媒介特征:一.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二.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三.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四.传播方式的虚拟性五.传播形态的多媒体六.传播环境的个性化优点:1.匿名性。
减少产生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公众的话语权,使得调研能够进行;2.大众传播的宠儿。
最广泛的影响,最低成本的投入,最丰富的媒介应用,最宽阔的信息平台,最受关注的经济成长方式,最广大的发布载体;3.互动性。
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关利器,尤其是在公关危机处理方面;4.公共会议。
表现在公共关系有线和可视会议方面。
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3.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4.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网络病毒和黑客已经成为威胁企业信息的重要对象。
分析原因:1.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2.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商和论坛非常多,对这些信息的阻截不会有太大成效,对流言和恶语无法有效地直接制止;3.政府对小程度上的信息欺瞒采取放之任之的模糊态度;4.部分网民涵养不够,对于发布信息的态度不严谨,导致信息良莠不齐。
解决方案:1.完善政府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政府互联网的掌握力度,有效杜绝不确定或不良信息的发布及传播;2.进一步发展教育,提高网民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净化消息来源,传播正面消息;3.对网络环境的改善:完善网络自我监管,对不确定或不良消息进行屏蔽和删除;4.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对传播不良信息者进行适当的惩罚,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打击违法者。
页脚内容。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和解决方案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和解决方案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传播媒介,具有许多优点和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优点特征:1.全球性传播: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全球性,无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可以迅速传达观点和文字。
2.传播范围广泛:互联网赋予普通人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渠道传播信息的能力,不再受传统媒体的限制,使得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既包括大众媒体的宣传,也包括个人观点的传播。
3.互动性强:互联网传播媒介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评论和分享。
这使得信息更加丰富、多样化,增加了传播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4.实时性高:互联网传播可以几乎实时传达信息,比如新闻、事件、产品发布等。
这使得人们可以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做出更快的反应。
二、缺点问题:1.虚假信息泛滥:互联网传播媒介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包括谣言、假新闻等。
这些虚假信息不仅误导了公众,还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2.隐私泄露风险:在互联网上传播个人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隐私泄露的风险。
个人信息的被滥用可能导致个人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甚至造成身份盗窃等严重后果。
3.网络暴力和欺凌问题:互联网传播媒介上存在着网上欺凌、网络暴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心理和社会的伤害,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和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严重。
三、解决方案:1.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和管理,对虚假信息进行及时删除和追责,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和可信度。
2.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公司应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3.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国家应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传播的规范和责任,重点打击虚假信息、网络欺凌等违法行为。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一.活动内容鉴于学校为丰富我们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这一主题进行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对“网络新媒介传播文化的利与弊”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1.可以快速、准确的为我们提供资料2.节省了书本的纸质资源3.网络文化可以共享4.可以辩解的获取即时信息(2)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弊1.使不良文化信息快速传递2.需要网络工作者及网络秩序维护者,耗费人力3.一旦网络连接间断就无法获取文化信息4.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连带病毒同时为反映广大任命的看法观点,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问卷调查,详细内容如下: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问题的问卷调查姓名:年龄:性别:工作或学习单位:接触网络的时间: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对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观点:我们选择在文化活动中心发放问卷调查表主要是考虑到该地方的人口流动情况较好,并且基于该地方的年龄分布较均匀。
在长达25天的调查活动过后,我们对人们填写的调查表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总结。
同时,在活动过后,我们总结经验,大家提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病一起想办法解决。
最后,在我们五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调查资料我们通过网络、书籍、问卷调查表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
我们的调查资料如下:据《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2177份网上问卷的统计可以得出,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是中学生和部分大学生,占41.3%。
许多家长和老师甚至一些专家都对互联网持保守或反对态度。
网络是指用物理链路将各个独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目的。
网络的诞生: 网络是通过各种互联网服务提供全球人类生活品质,让人类的生活更辩解和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
并且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最便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网络传播的优势和不足及其案例分析

这场ps热潮囊括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涵盖各 界当红人物。该热潮来势猛烈、快速,覆盖范围广 充分表现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对于凡客诚品来说的 确是一次机会。凡客认为:该活动是广大网民真是 评论他人评论自我的需求。也是网友“爱表达,爱 自由”的一次集体发声。而且网民的这种“文明、 时尚、爱、真实的自我表达”的精神不仅符合自由 的互联网精神,也刚好与凡客找韩寒和王珞丹代言 的目的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凡客的服务理念:
第三,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化。在网络上,用户可以 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确定信息的出现形式(比如文 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同时还可以进行及时 沟通,互相补充信息,进行反馈以获得产品和服务 的改善; 第四,网络传播的交流互动。“在网络上,每个人 都是一台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尼葛洛庞帝的这句 话充分的描述了网络传播信息互动的优势; 第五,网络传播的“窄播”和小众化。大众化时代 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代企业想要全面了解 市场就应该把目标定在更小的细分市场上,充分利 用窄播的优势;
下面以凡客诚品为例来进一步理解网络传播的优缺 点。
凡客的病毒营销
2010年,“凡客体”的出现,在凡客诚品的营 销史上是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所谓凡客体本来是 凡客诚品的广告文案,它的内容是例如:“爱网络, 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 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也不是谁的代言, 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 客。”这样的以“爱···我不是···我是······” 的独 ··· ··· 特排比句式表达自身的体验。但是这么一个普通的 服装品牌广告随着一个网友自发的ps活动而在一夜 之间风靡网络,掀起了一场ps热潮。
第六,网上社区的发展。网上社区是个拥有其自身 运作规律的组织,它通过成员的信息交流达到传播 的目的。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越人们的预期目标,高效率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得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而在现如今的社会,互联网对于人们而言,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年龄跨度之大,使用范围之广,都体现出了一种对于互联网高度依赖的现象。
一、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好处(一)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在网络还没普及的从前,学生们如果有不会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当面请教意外,就只能自己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解答疑惑,非常的不便利。
而现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仅可以上网上搜索,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们在线研究讨论,不仅方便节省时间,也加深了师生间的交流,这对我们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非常的便利。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自己专业课上老师以及书本上讲的以外的知识,并且,还可以满足自己很多的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比如各国电视剧、各国各类的书籍、网上购物以及网络交友。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各类的招聘信息,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来筛选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为人们交流各种信息搭建平台如今,各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层出不穷,就以目前比较火的微信为例。
人们通过微信群跨越时空的制约因素,人们可以随时的与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探讨一些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
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的人们的正面和直接性的接触,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多了多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从而为人们提供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另一方面,这进一步扩展了人们对外界交流的时空领域,帮助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乐趣和便利。
其实在早期,人们最初也是最火爆的信息交流平台应该是QQ,在哪一段时期,称其为独占一方也不足为过。
然而,随着上网群众的意识逐渐上升,人们发现,QQ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并不是那么的到位,太多的骚扰信息和诈骗信息开始大范围的进入人们的视线。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报告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报告前言: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就不断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来。
它的迅猛发展,正在时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
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发展,对于互联网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赖程度。
为此,我特意走访调查了同一个社区里的部分居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网络文化传播的好处(一)为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以前,学生有不会的问题除了当面向老师请教外,就只能自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解决(可能有的学校还没有图书馆)。
而现在,遇到难题不仅可以到网上搜索,还可以和老师同学在网上讨论,这对我们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非常方便。
在因特网上,我们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还可以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更可以通过校园网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知道学校的重大安排以及大家所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如在就业方面,以前大学生毕业为了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往往疲于“赶场”,到处参加人才交流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而现在,大学生们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查阅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并采取发E-mail的方式事先与单位取得联系,还有的公司甚至就是通过网上面试来获取新员工。
这样就打打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既可以减轻经济损失,又可以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为人们交流各种信息知识搭建平台现在QQ使用率非常高,以此为例。
人们通过QQ群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的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探讨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提供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另一方面,这进一步扩展了人们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乐趣和便利。
尤其是我们大学生,不仅用QQ频率高,就网络而言也使用非常多。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利弊的研究报告[1]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利弊的研究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e26c8bf5fad6195f302ba681.png)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报告前言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利弊全靠自己衡量。
我们既不能一概的否决,也不能全盘的接受,而应扬长避短,让其优点为我们服务。
这次实践报告的主题是“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弊的研究报告”,本人///,于2012年8月10日,在//得出次研究报告,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正文一、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有利之处(一)、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对我们青少年的有利之处。
在伟大的21世纪,人们公认的蠢人有三种:吸烟者;不懂电脑者;不懂音乐者;看来,电脑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世界。
而上网则是电脑的另一部分,它指的就是通过电脑网络与外界沟通。
这种技术是先进的,也很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一网络新媒介传播的有利之处。
上网,尽管是在一个不现实的空间,但是,它方便、轻快、灵活的特点,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样也可以享受各种娱乐方式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广大中学生开拓日益广阔的网上生活空间提供了强大支持,网上生活变得越发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网上办公、阅读、购物、交友、娱乐、聊天、开论坛、谈商务、做生意、买保险、谈恋爱找对象、打官司、寻医问药……网上生活的触角伸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网络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张,是人自由自主精神张扬驰骋的大天地,是人的想象力跳荡升腾挥洒的大舞台。
中学生上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使中学生开阔视野。
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
通过上网可以使中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2、是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重要途径。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人主页正成为时尚。
在新加坡,每所学校都有固定时间供学生免费上网,通过网络完成一些课业任务,网络已成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工具。
3、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网络新文化的传播对社会的有利之处。
网络好比一个大家庭,而我们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加强版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流通量十分庞大的时代,以往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慢慢和时代脱节了,所以网络这种新媒介也就营运而生了。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是不能避免一些弊端,网络也不例外。
网络的优势大家应该早就已经体会到了,但是网络的劣势可能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
根据调查,每年因沉迷于网络而发生的不幸不计其数,每年在网络上浪费的资金数额也是十分的吓人。
所以当我们利用一样新事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去避免误入了弊端。
只要综合了自身和有关部门等几方面的力量去压制网络的弊端,那么网络这种新媒介一定会在文化传播界给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向我们扑面而来,以往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经慢慢的跟不上脚步。
试想如果从外国想要传点信息到中国还有通过飞鸽传书、电报或者电话等方式的话不免会造成信息的停滞而且传递的信息也未必完整准确具有时效性。
因此,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难以预估的利益。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娱乐、看新闻、交友等,网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尤其是和青少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 月31 日,中国青少年网民数达到1.67 亿,2008年共有3590.1 万中西部青少年成为新增网民。
这样的一些数据就不免引发一些关于网络这个新媒介在文化传播中所存在的利与弊的问题的思考了。
不管哪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现总是夹杂着利益与危害,网络也不能独自清高。
对于网络而言,它的确是人们日常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好帮手,但是怎么去评判是好是坏主要还是取决于交流和传播的是哪一类信息。
电子邮箱这种东西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电子邮箱可以帮助我们传递信息,但是却也有着垃圾邮件这种说法。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垃圾邮件每年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大约为63.8亿元。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正是那些不必要的信息导致了一个这么大的损失,因此这种信息是不该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绪论自计算机出现,互联网兴起,网络开始扮演着文化传播的一个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角色。
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的是,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见一斑。
随着电子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网络的客观载体愈加多样化,因此各类文化开始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逐渐将网络媒介文化传播推上了顶峰。
网络文化的功能有很多,其中传播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网络媒介文化传播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正是亟需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双刃剑作用也同样昭然若揭。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的运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也尽显无遗,下面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网络传播的特点(一)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高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为一体的文化形式。
历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千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电子这种新媒体远比纸媒体优越,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形象生动。
而计算机网络将全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地球缩小了,将时空接近了,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实现了通信瞬时化、生产自动化,全面突出了一个“快”字。
实际上网络文化不是静态的网络,而是相互作用的。
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互动关系。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电脑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网络提供了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
此外,网络文化使得志趣相投的成员可以再电脑空间中组成虚拟社会,自由交流。
①①匡文波,《网络媒介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91~92页(二)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既跟大众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有着一致或相通的地方,但又跟这些传播类型有着很大的区别。
或者,如果我们以大众传播参考的理论视角去衡量网络传播的话,网络传播就显得很特别。
这种特别表现在:第一,就某些网络媒体而言,网络传播可以拥有大量的受众,也可能只有很少量的受众,甚至只有一个受众;第二,网络传播不仅是媒体对受众的传播,也包括受众对媒体的传播,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传播,还包括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相互传播;第三,网络传播不是把信息大批量地“推”给受众,而是受众根据需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境中“拉”出来享用,这种“推”、“拉”之间的变化是本质性的;第四,网络传播不仅可以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还可以发生在个体与大众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并且这种传播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那么,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就能概括出网络传播不同的特点,其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1.从信息内容角度看,网络传播的特征有两个方面:(1)信息容量大。
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大众传媒版面以及频率、频道承载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将全世界的各种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了海量数据库,构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2)信息保存便捷。
网络媒体的信息具有可存储性、易复制性与易检索性,整合了传统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真正实现了各种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
2.从传播方式看,网络传播的特征表现在:(1)迅捷性。
即网络传播的速度很快,如即时聊天、播客、电子邮件等。
就网络新闻传播而言,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如每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等,都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传送给受众的。
(2)全球性。
就范围而言,网络传播的范围更加广,具有一种全球性。
这意味着,不管谁发明了网络媒体,网络属于整个人类,至少从技术上来说,网络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
(3)互动性。
网络媒体的受众可以突破大众传播反馈慢的劣势,对传播者的信息作出及时反映,不仅即时提供反馈,还可以在传播者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信息,比如评论、意见以及观点,传播者与受传播者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
3.从信息受众角度看,网络传播的特征在于:(1)自由性。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与传播者在完全不同的地点接收信息,并可以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以及其他信息。
(2)个性化。
网络传播的内容是一种真正个性化的传播,从内容的设计到信息形式的编排以及受众的消费方式均可以做到“量身定做”,真正符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博客,不仅以日志的形式写下受众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可以设计自己的界面、可以上传各种图片或文章。
4.从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看,网络传播的特征在于:网络情境虚拟性。
网络传播构建了一个更加媒介化的“虚拟世界”。
网络传播既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的特性,也有人际传播乃至自我传播的特性。
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使部分网络受众对其的依赖与迷恋日益加深,网上看新闻、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游戏等都营造出一个类似于现实世界却又根本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情境。
网络世界的虚拟特性使人们找到了一种投射自己真实、隐秘的欲望和情绪的新鲜方式,比如即时聊天、博客、播客等传播形式,但是也使一部分人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二、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网络媒介已经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并且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看新闻、交友、娱乐等等,网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多样化,在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介为渠道的文化传承效应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网络传播的一些弊端也暴露无遗。
(一)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有利影响1.为文化传播开创了更多的渠道网络传播拓宽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开拓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为文化传播开创了更多渠道。
与时俱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地运用于网络,使得网络媒介传播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首先,在文化传播方式上,网络文化传播集多种媒介于一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使得文化传播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几种形式。
其次,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受众获益,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不同信息的获取方式的选择,从而使传播效果有所改进。
①①陈卫星高晓虹雷跃捷,《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1 版,第26~27页在网络生活中,输出网络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视频、音频、flash 等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运用,同时配以精彩的内容展现给受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观刺激,并引起读者互动参与的欲望。
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正是网络信息对读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这样,网络汇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的同时感受到网络的感观刺激。
例如,在网络中受众可以搜索到电影、电视剧、动画影片、文本等多种形式的同一作品,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搜索引擎获取自己想了解的作品的信息。
①2.为不同人群提供了立体化交流空间网络传播为不同年龄、民族、行业的人群提供了思想文化的立体化交流空间。
在信息传播还以报刊为主的时期,约翰弥尔顿就曾指出:报纸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
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为文化思想的交流沟通以及不同文化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各种网络社区,如贴吧、论坛里,人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话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尤其是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人们需要一个特殊的交流平台,来整合不同人的各种想法和见解,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洽和进一步的结合。
网络新闻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于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内容、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传播展现出了多层次化的立体效果。
与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传播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新闻信息数量以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安排、结构的选择等方式,使新闻报道达到了“最佳状态”,以便于读者对新闻事件获得多层次的认识,更清晰深刻地了解新闻事件;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建议或态度能够及时地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状态,从而使新闻的立体传播效果,在网络文化传播的环境中得到更为深刻的演绎。
网络媒介的新闻文化传播方式顺应了信息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心理,改变了传统媒介多年不变的文化传播方式,把文化传播的展现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化、层次化。
这的确是文化传播媒体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其直接产物的网络文化,将以其独特的立体化传播模式的魅力,给广大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网上读者。
3.为个人发表意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①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10~16页网络传播为个人发表意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文化传播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也增强了文化交流的互动性。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一定层面上消除了民众参政议政、发表个人看法的阻碍。
通过网络这一新兴平台,政府部门能更全面地了解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各方面要求,对相关政策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重大事件所持有的态度,从而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快收集、整合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近年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各行业、各领域的人大代表都会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征集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作为人代会上提议重大政策、议案的依据和参考。
温家宝总理也曾通过网络平台,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沟通,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现在,我国各地方政府也逐渐健全了当地的政府网络交流平台,希望通过网络媒介听取民意,以完善政府政策措施。
无论是国内、国际还是涉及科学、教育、卫生、文艺的话题,网络用户都能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且可以随时参与其中发表意见。
如互联网上的新闻专题版块会随时更新网民的文章或帖子,将网民的心声向全世界范围传达。
在电子公告板上,网络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下帖子,参加讨论。
最关键的,参与网络跟帖是匿名性质的,因此任何人都不会知道用户的真实身份及重要的个人资料,这也是网上论坛能够极其活跃的根本原因。
还有可以进行即时讨论的聊天室的功能,就更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了。
聊天室的性质也是匿名的。
在聊天室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化名,所有人就像坐在茶楼里一样,天南海北地畅聊,对时事各抒己见。
①4.使文化传播更加方便、快捷网络传播载体的多元化,使文化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最初的载体是计算机,人们可以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取得信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平板电脑、手机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又一迅猛发展的载体。
人们不用再守在计算机旁搜索信息,摆脱了地点、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手提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获取最新的信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