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剧场话剧在高校的发展潜力及模式探究

西北大学雷涛毛圣明

指导老师:高字民副教授

【摘要】近十几年来,主流戏剧受到了新媒介时代、信息时代浪潮的严重冲击,然而小剧场话剧却在北京、上海等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亲和力将观众再次拉回到剧场,此外,校园戏剧也是方兴未艾。目前二者的发展虽良莠不齐, 但其相互补充、深入发掘的潜力确是巨大的。

【关键词】小剧场话剧;校园戏剧;戏剧教育;剧场文化

一、时代背景与概念界定

中国的现代话剧肇始于校园,是从新文化运动的春柳社开始的,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剧社先后推出了《魔方》、《枣树》等校园戏剧,影响较大,一时间校园戏剧声誉鹊起。可以这样说,校园尤其是高校在中国话剧的起伏涨落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迄今为止,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戏剧,而且,随着近几年大学生戏剧节的开展,校园戏剧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我省已经举办了一届大学生戏剧节,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也即将展演。校园戏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校园戏剧往往采取的正是小剧场话剧的表演样式,“小剧场”一词不仅仅指的是表演空间的狭小或者观众人数少,它代表的是一种对传统戏剧内容和表演样式的反叛与革新,打破了和打破着固有的表演束缚和创作桎梏,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种多样的戏剧样式、舞台形态、叙述方法、艺术表现进行广泛的实验,体现着一种新的美学追求。归根结底,小剧场话剧的内核在于自由,创作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表演形态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才有了与生活的贴近,是将生活与舞台合二为一,剧场与现实之间打造着一条沟通的管道,随时传递着生活的滋味。

一方面,高校当中,教学资源有限,因而,表演空间是有一定的限制,经费投入也是有限,这就注定了校园戏剧只能采取小空间、小投资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高校是一个思想高度活跃,创新与建设层出不穷,自由理念旺盛的地方,大学生有着对社会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有着新的视角和自我的独特思考,这与小剧场话剧固有的自由、反叛不谋而合, 相得益彰。

二、小剧场话剧走进高校

小剧场话剧虽说是在北京、上海等地遍地开花,校园戏剧也是在各大高校红红火火的展开,但其却呈现出水准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平衡的态势。诸如其他省市地区,剧场文化的氛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校园戏剧也始终处于大学生自娱自乐的作坊式生产,很难将其拿到戏剧创作的高度。在这两大弊病的前提下,小剧场话剧是否在高校中具有潜力以及以何种模式去运作小剧场话剧,成为本项目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西北大学作为一个百年名校,人文素养和文化气息浓厚而且扎实,以文学院为代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文化建设者,这样的氛围有益于文艺活动的开展,例如“黑美人”艺术节,此项活动已经举办了二十二届,是西北大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并荣获了教育部2007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从2008年7月,《小剧场话剧在高校的发展潜力及模式探究》项目立项开始,项目组就利用现已成立的小黑剧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小黑剧社成立于2007年9月,项目组成员为其主要创办负责人,短短两年,剧社已发展成员一百多人。小黑剧社充分发挥了西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在文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2007年12月,小黑剧社将台湾剧作家赖声川的名剧《暗恋桃花源》搬上舞台;

2008年12月小黑剧社接连上演了两部精彩的作品,原创话剧《明天你要嫁给谁》和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

2009年3月中旬,《恋爱的犀牛》剧组应邀赴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演出,掀起了小黑高校巡演的热潮。小黑剧社此次的大学城巡演,是长安区大学城的学生社团首次应邀大规模外出演出活动,加强了高校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刊《当代戏剧》,也对小黑的此次高校巡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2009年3月号刊中发文报道;

2009年6月17日,又一部原创作品《恐!恐!恐!》在西北大学南校区多功能报告厅上演,此剧以游戏为题材,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一年多的时间内,项目组成员一方面,进行大量的演出实践,发放调查问卷,展开与各兄弟院校的合作,截止现在,项目组已经开展了七次实践活动,即小剧场话剧演出,观演人数已累计达三千人次,走进院校三所(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场场座无虚席;另一方面,演出的同时,我们注意研究观众反馈上来的问题,加之指导老师理论性的辅导,我们在小剧场话剧的创作过程中,一直进行着实验性的探索。

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演出实践和相应配套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西北大学并不是一个特例,小剧场话剧这样的演出形式是完全适合于在普通高校发展,并且是具有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的。

三、目前状况与前景展望

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立足高校,归于话剧,面向学生,将小剧场话剧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联系起来,试图挖掘小剧场话剧在高校的受众潜力,既反映了小剧场话剧的年轻化的主流特点,又对高校的戏剧事业提供了发展的新途径。推广开来,对于进一步的营造剧场文化的氛围作出努力。

目前,话剧的演出市场除了北京、上海等地一片繁荣,而其它城市可谓一片荒漠,西安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在于:北京、上海等地的繁荣,是因由中戏、上戏等专业院校支持和城

市本身的区位优势,其它地方发展滞后,是因为潜力还尚未挖掘、开发出来。

以北京为例,东城区是北京小剧场话剧的聚居区和繁荣区,而中央戏剧学院正是位于此处,经项目组成员多方考察分析,我们认为正是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代表的高校人才大量进入剧场,进入社会,才继而发展起来了整个区域的剧场文化圈,随之带动起了整个地区的文化上的发展。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这也就是我们这个项目又一创新之处:以校园戏剧蓬勃发展来培养戏剧人才,扩大戏剧影响,继而服务社会,为本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文化圈的繁荣奉献上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我们就是试着回归到“校园是话剧的起源”这一根本上来,探索着话剧从校园到社会再到校园的一个发展模式:

一、把戏剧教育、戏剧文化实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

二、以大学戏剧艺术与文化教学为依托,以国家、省市、院校多层次大学生戏剧节为平台,立足大学生戏剧社团为阵地,以其为核心与基点,最终向大学人文素质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辐射,以点带面,把发展与普及、丰富与提高相结合。

三、在相关老师指导和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支持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实践,既弘扬戏剧文化的魅力,又培养观众、扩大影响。把剧目的演出、交流、比赛和问题的探讨及理论的学习和提高相结合。

西安作为一个文化古都,承载着千年文明,底蕴深厚,高校林立,经济也已日益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文化、科教和经济的发达使西安已经具备了小剧场话剧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西安市常住人口现在超过了八百万,其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知识分子——这些潜在的小剧场话剧观众何止一二百万,然而市场却不景气,原因有很多。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依托西安的经济文化科教区位,对症下药,把小剧场话剧教育引入课堂,一方面去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为培养人才,扩大影响,以及西安话剧市场的发展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