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第2版)第1章康复护理学概论
章康复护理学概论详解演示文稿
第六页,共36页。
脊柱保健
1、采取正确的坐、立姿势
第七页,共36页。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运动保健
第八页,共36页。
二、康复及其内涵
康复(rehabilitation)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
re:重新、恢复 habilis:与人相称,为人所期望
rehabilitation 恢复原来的地位、权利、身份、财产、名誉
l 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10
第十页,共36页。
康复及其内涵
康复护理学
11
第十一页,共36页。
全面康复(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
三、康复医学及其发展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RM)
定义
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
肢体残疾
分一级(重度)、二级(中度)和三级(轻度)三个等级。 精神残疾
分一级(重度)、二级(中度)和三级(轻度)三个等级。
36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章康复护理学概论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6页。
(优选)章康复护理学概论
第二页,共36页。
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 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
●健康与亚健康 ●康复及其内涵 ●康复医学及其发展
●康复医学服务及工作方式
3
第三页,共36页。
一、健康与亚健康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宪章(1946)
健康(health) 不仅是疾病(disease)或羸弱(weak)的消除,而且是
➢ 疾病的恢复期:在医生的指导下, 协助治疗师积极开展各种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支 持,鼓励主动参与,尽可能改善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社 会。
《康复护理学》课程笔记
《康复护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康复护理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的框架下,运用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的评估、干预和评价,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回归的护理实践活动。
2. 内涵:(1)康复护理的核心:关注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
(2)康复护理的范围:涵盖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和长期护理各个阶段。
(3)康复护理的方法:采用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4)康复护理的目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目标与任务1. 目标:(1)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减少并发症和二次残疾的发生。
(5)促进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2. 任务:(1)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康复护理评估。
(2)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3)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4)监测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教育和培训患者及其家属,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
(6)参与康复护理研究和质量控制,推动学科发展。
三、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1. 人本原则:尊重患者的个性,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愿望。
2. 功能训练原则:通过训练和康复活动,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3. 全面关怀原则: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全面护理。
4. 连续性原则:确保康复护理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5. 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6. 社会参与原则: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四、康复护理的发展历程1. 起源:20世纪初,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作为其分支逐渐形成。
2. 发展:20世纪中叶,康复护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服务于战争伤员。
3. 成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康复护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独立的专业体系。
001第一章 康复护理学绪论
主编 潘敏
第一章
康复护理学概论
主讲:唐紫薇
学习目标
掌握概念: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 熟悉: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康复护理的内容、特点、原则
了解: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的发展
例:桑兰
临床诊断:颈5-7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75%错位,颈5-7脊髓完全性损伤
损伤 康复评定:颈5-7脊髓受损导致截瘫,四肢
运动、感觉功能严重障碍,0级肌力,一级 肢体残疾,需要终生康复,四肢功能不可能 完全恢复,只能是一定程度的改善
2015-2-9 3
康复工程
4
高速摄影机
红外摄像和反光标志的综合运动分析系统 (VICON、假肢技校、清华大学)如下图 所示。
2015-2-9
5
足底传感器
足底传感器的步态分析系统(德国 INFOTRONIC-深圳儿童医院),如图所 示。
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
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应付巨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康复医学的对象
损伤及急、慢性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者 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 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医学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病种:
“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硬到软”
精神经系统疾病和伤残 骨关节肌肉疾病和伤残 心肺疾病 感官及智力残疾 精神疾病 其他
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内容
康复医学基础 运动学和生物力学 神经学 残疾学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临床康复学 社区康复
康复医学基础
包括
运动学和生物力学 神经学 残疾学
康复评定
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评 价治疗 评定不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而详尽,不仅仅是 寻找病因和诊断,更要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 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 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可以用仪器也有些不需用复杂的仪器 至少应在治疗的前、中、后进行一次,根据评定结 果,制定、修改治疗计划和对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 的评价 康复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第一章 康复护理概论
②上门康复服务(ORS),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 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家庭或社区进行 康复服务。
③社区康复(CBR)或称社基康复或基层康复, 依靠社区资源(人、财、物、技术)为本社区病、伤、 残者就地服务。
• 康复医院 • 康复科
• 康复的基本内涵
采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 方面的措施,实现全面康复。
• 医疗康复:
即为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技 术手段,旨在改善功能,或为其后的功能康 复创造条件,如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摘除晶 状体,达到恢复视力的方法;又如骨折患者 进行钢板固定,关节置换等,为后期的康复 工作做好准备。
第一章 康复护理概论
• 掌握
-康复、康复医学、社区康复的定义
教 -康复护理的原则和内容 学 目 • 熟悉 标 -康复医疗的服务对象
-康复医学的内容
-康复护理的发展基础及理论
• 了解
教
-康复医学发展的背景
学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及服务机构
目 标
-残疾的分类、评定及预防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
• 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 老龄化
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
• 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 •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 医学进步
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
• 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 •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 医学进步
唐山大地震 印度洋海啸
我国康复医学现状
三、残疾问题
• 残疾(disability or disabled): 是指先天缺陷或各种伤病所致的不同程度 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状态。
康复护理学概论
3.康复医学的对象
损伤及急、慢性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者 • 急性创伤或手术后患者 • 各种慢性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者 • 年老体弱者 • 各种残疾患者
功能障碍
• 定义: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这 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 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后遗症。
• 功能障碍的三个层次: 器官水平(impairment) 个体水平(disability) 社会水平(handicap)
康复医学发展简史
一、康复医学源于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
物理医学包括: 1.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所谓物理治疗是利
用各种天然的人工的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如:
1) 天然的:空气浴、水疗法、 日光疗法、日光浴 海滨气候疗 法等。
2) 人工的:电疗法 、 光(人工光源)疗法、 超声疗法、磁疗 法等
• 我国历来把康复作为疾病后完全“恢复”的同义 词,这使我国对康复的理解与国际上有相当大的 差异,这是值得注意的。
• 在香港把Rehabilitation译为复康;在台湾译为 复健,这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2.康复的内容和范围
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 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3.目标
•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整 体的人为对象
• 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以提高功能水平 为主线
• 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康复医学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康复护理学第一章 康复护理学概论
积极康复,个体仍然可以带 着某些功能障碍过有意义的
生活,达到与病、伤、残共存的状态,从而维持或恢复机
体功能,预防 并发症,挖掘潜能,提高适应能力,改善生存
质量,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知识链接
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将健康
是制订 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贯穿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根据康复评定所明确的功
能障碍的部位、种类、程度、范围而设 计的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物理治疗包括
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是临床应用 最多的康复治疗
①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为预防或减少各种疾病及
损伤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健康教 育、优生优育、
加强产前检查、预防接种、防治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止
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②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伤病后早期及恢复期的
治疗与康复。二级预防对医务工作者 的指导相当重要,
因为伤病后很多二次损伤是发生在医院的。
③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伤残后避免原发病的反
定义为:“健康不仅指疾病或羸 弱的消除,还指身体、精神和
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即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仅看其是否
有 病,还包括心理是否健康和能否适应社会,这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健康这一概念真正 地诠释了现代的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只有当人体在这3个方面同时健全时,才算得 上
是真正的健康。身体无病只是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健康是
了基础。
①医学康复。医学康复又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
疗手段解除或改善病、伤、残者的 功能障碍,或通过医学手段
康复护理学概论教案
康复护理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康复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理解康复护理学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学的定义和起源b. 康复护理学的发展历程c. 康复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d. 康复护理学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康复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c.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康复护理学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4. 教学评估:a.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b.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基本原则和目标的掌握。
c.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第二章:康复护理评估1. 教学目标:掌握康复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了解康复护理评估中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学会运用康复护理评估结果进行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b. 康复护理评估中的主要内容和指标c. 康复护理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 演示法:展示康复护理评估的实际操作。
c.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评估结果进行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
4. 教学评估:a.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康复护理评估实际操作的掌握。
b. 小组计划制定:评估学生运用评估结果进行康复护理计划的能力。
c. 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康复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理解。
三、第三章:康复护理计划1. 教学目标:掌握康复护理计划的基本要素和制定方法。
了解康复护理计划的目标和原则。
学会运用康复护理计划指导康复护理实践。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计划的基本要素和制定方法b. 康复护理计划的目标和原则c. 康复护理计划的应用和指导康复护理实践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计划的基本要素和制定方法。
康复护理学概论教案
康复护理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康复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掌握康复护理的目标、原则和评估方法。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康复护理的目标和原则c. 康复护理的评估方法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康复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c.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康复护理的评估方法。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康复护理学的理解程度。
二、第二章:康复护理评估1. 教学目标:掌握康复护理评估的目的、内容和步骤。
学会运用康复护理评估工具。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评估的目的和内容b. 康复护理评估的步骤c. 康复护理评估工具的使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评估的目的、内容和步骤。
b. 实操演示法:展示康复护理评估工具的使用。
c. 小组讨论法:分组练习康复护理评估。
4. 教学评估:通过实操演示、小组讨论和评估练习,评估学生对康复护理评估的掌握程度。
三、第三章:康复护理计划1. 教学目标:掌握康复护理计划的目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学会运用康复护理计划工具。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计划的目的和内容b. 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方法c. 康复护理计划工具的使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计划的目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b. 实操演示法:展示康复护理计划工具的使用。
c. 小组讨论法:分组练习康复护理计划。
4. 教学评估:通过实操演示、小组讨论和计划练习,评估学生对康复护理计划的掌握程度。
四、第四章:康复护理干预1. 教学目标:掌握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学会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技巧。
2. 教学内容:a. 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b. 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c. 康复护理干预技巧的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第1章 康复护理学概论
2017/9/26
13
残疾评定
残疾分类
我国残疾分类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2017/9/26 14
1. 残疾评定
残疾评定
残疾评定是依据国家现有标准,对病 、伤、残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并 对存在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类别 及其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第三章、 第四章
2017/9/26
12
1. 残疾评定
残疾(disability)
– –
狭义的残疾 t):发生在器官水平上的残疾 残疾(disability):发生在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残障(handicap):发生在社会水平的残疾
2017/9/26 8
亚健康与亚临床
康复
康复对象:病、伤、残者, 以及老年人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WHO: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10%左右 我国(2006):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6.34%
2017/9/26 9
小实验 1.视力残疾(拿笔写字) 2.言语障碍(我们一起吃晚饭) 3.运动障碍(右腿膝关节不能弯曲)
2. 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
残疾的二级预防
目的
限制或逆转由伤病造成的残疾
预防残疾的发展
措施
早期发现
早期医护干预
早期康复治疗
2. 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
残疾的三级预防
目的
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
措施
康复治疗
假肢、矫形器、轮椅
支持性医疗和护理 康复咨询,提高自我康复能力
康复护理学概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康复护理学概论2. 章节名称:第一章康复护理学概述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康复护理学的重要性教师简要介绍康复护理学的发展历程2. 康复护理学概述(20分钟)教师讲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特点和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3. 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25分钟)教师举例说明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康复护理的实际操作4. 康复护理学的发展趋势(20分钟)教师介绍康复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如康复护理技术的创新、康复护理服务的拓展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5. 总结与反馈(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教师解答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应用2. 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护理学理解3. 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康复护理实践能力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康复护理学概念的理解五、教学资源1. 教材:康复护理学概论2. 案例素材:实际康复护理案例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PPT4. 白板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六、第六章康复评估与康复计划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评估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评估的目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评估和计划的关键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计划的理解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七、第七章康复护理技术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常见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0分钟)常见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护理技术的理解实操演示法:教师演示康复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实操练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操练习中的表现八、第八章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心理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的关系(20分钟)心理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心理康复护理的关键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的关系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心理康复护理的理解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心理康复护理的实践能力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九、第九章康复护理与社区康复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0分钟)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社区康复护理的关键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社区康复护理的理解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社区康复护理的实践能力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十、第十章康复护理发展趋势与挑战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让学生思考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20分钟)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护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应对策略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护理学发展方向的理解思维导图法: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应对策略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基本信息重点和难点解析:确保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的一致性。
康复第一章ppt课件
三、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是护理学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伤、病、先天性残疾者的生理、心理康复的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根据总的康复,利用康复护理特有的知识、技能对服务对象进行护理,使其减轻残疾所带来的影响,最终使他们重返社会。
第二节 康复护理的对象
第四节 康复护理程序和内容
一、康复护理程序 是一种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康复护理的程序,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该过程是以促进或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五个步骤收集患者资料、评定康复功能、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实施康复护理、评价康复护理的效果。
二、 康复护理内容
(一)评定残疾情况 内容包括推动及残存的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的功能障碍,为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初期评定目的在于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中期评定目的在于动态观察功能障碍的发展变化,后期评定目的在于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今后工作、生活及家庭活动提供依据。 (二)进行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要用独特的康复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实践,如体位转移、排泄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各种康复体操;要用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如安全宣教、用药指导、心理疏导、日常生活方面指导及义肢矫形具的使用等。 (三)疾病的分期护理 针对不同疾病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即接受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病、伤、残者。康复护理对象从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拓展至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或社区的患者,甚至亚健康人群,所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狭义的康复护理对象 1、伤残者 由外力或其他外在因为作用人体引起操作后发生的功能障碍。 2、病残者 指由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康复的疾病,包括以及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异常、慢性职业病等。对这些人进行康复护理,可减轻残疾和减少继发性残疾的发生。 3、先天性残疾者 由于遗传、孕妇子宫内发育环境与产科因素所致新生儿出生时异常或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并且这种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
《康复护理学》重点总结
《康复护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康复医学概述一、康复1.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的四个工作领域: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3. 教育康复: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4. 职业康复的内容:①职业评定②职业训练③选择、介绍职业④就业后的随访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功能评定方法和治疗技能的医学学科。
2.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3.康复医学的目标:预防性康复、矫正和治疗、教育和再训练。
预防性康复:指对一般无病或单纯病痛的患者最大可能的避免身体残疾的发生。
4.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
康复功能评定: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
5.康复医学的对象:①急性病后的患者②手术后的患者③各类残疾者④慢性病患者⑤老年人6.康复组成人员:康复医师/各科相关医师/各科相关护师和康复护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职业鉴定师/康复咨询师/其他人员等。
7.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WHO):①康复机构康复②上门康复服务③社区康复8.康复医学的重要性: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发生改变;医学的进步使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谱发生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功能进行性衰变,60%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工业、交通、文体活动等导致残疾者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人数增加。
《康复护理学》讲义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示例:蓝色的字红色的字)第一节一、康复(rehabilitation)定义: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1981年提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和其他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尽可能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
二、内容范围: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一切手段,分别称为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而构成全面康复(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①医学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即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
历来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治疗方法都可以应用,也包括康复医学所特有的各种功能训练。
②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通过各种教育促进聋哑儿童、智弱儿童、肢体伤残儿童等受到应有的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及中高等教育。
对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人应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对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人,应开设特殊的学校,使其接受特殊的教育。
③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持残疾者的尊严和公平待遇,使其适应家庭、邻里、工作环境,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④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使残疾人获得较合适的职业,并维持下去,这对于发挥其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并贡献于社会很有意义。
三、康复服务的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①IBR:康复机构的康复(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IBR),包括综合医院中的康复科(部)、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中心)、专科康复医院(中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