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单一工艺流程系统的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工业现场参观实验报告(3篇)

工业现场参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现场的管理与生产效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工业生产过程,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我们一行人于近日参观了某知名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以下是本次参观实验的报告。

二、参观背景本次参观的企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智能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

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三、参观内容1. 企业展厅参观首先,我们参观了企业的展厅,了解了企业的历史、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产品线。

展厅内展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多款明星产品,包括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让我们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2. 生产线参观随后,我们参观了企业的生产线。

生产线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原材料仓库:仓库内整齐摆放着各类原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电子元件等,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物料保障。

(2)组装车间:组装车间内设有多个工位,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产品组装。

生产线采用了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

(3)测试车间:测试车间负责对组装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包装车间:包装车间内,工人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3. 数字化管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企业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四、参观心得1.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参观,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体现。

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

3. 数字化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工艺流程单体

工艺流程单体

工艺流程单体
《工艺流程单体》
工艺流程单体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产品或零部件所制定的一套工艺流程。

它通常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以及最终交付的整个过程。

首先,工艺流程单体的制定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品质、供应商的稳定性、生产设备的性能以及员工技能的评估等方面的考量。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工艺流程单体。

其次,工艺流程单体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

在实际生产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生产设备的故障等。

这时候就需要对工艺流程单体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后,工艺流程单体的实施需要严格的执行和监控。

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单体来进行操作,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终,工艺流程单体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工艺流程单体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和需求。

只有不断地优化工艺流程单体,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制造业中,工艺流程单体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单体,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材料选择、加工过程、工艺参数、设备选型、生产线布局等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工程技术问题。

在进行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产品分析和需求分析,了解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需求。

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选型和生产线的布局,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等问题。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关键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还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资源的优化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要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和工艺,同时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确保员工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总的来说,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只有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艺流程机理模型

工艺流程机理模型

工艺流程机理模型工艺流程机理模型是指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流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热力学等过程。

它可以用来预测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一般而言,工艺流程机理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与工艺流程相关的实验数据,包括原料性质、加工条件、产品质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实验室实验、生产现场观测或文献中获取。

2. 建立数学模型:基于实验数据,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工艺流程中的各个过程。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统计模型等。

3. 参数拟合: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拟合。

拟合的目标是使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尽可能接近。

4. 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将模型应用于新的实验数据,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则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5. 优化设计: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预测,可以找到工艺流程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等。

工艺流程机理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化工工艺中,可以使用机理模型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在制药工艺中,可以使用机理模型来预测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生物可用性。

在材料加工中,可以使用机理模型来预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效果。

在环境工程中,可以使用机理模型来模拟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工艺流程机理模型只是近似描述和解释工艺流程的数学工具,不同的模型可能对工艺流程的描述和预测有不同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因此,在使用机理模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优化。

综上所述,工艺流程机理模型是一种描述和分析工艺流程的数学方法。

它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参数拟合、模型验证和优化设计等步骤,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艺专业详细设计流程包括

工艺专业详细设计流程包括

工艺专业详细设计流程包括英文回答:Process Design for Engineering.Process design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a new or modified industrial process. The goal of process design is to create a process that meets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Produces the desired product at the required quality and quantity.Is efficient in terms of energy and materials consumption.Is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Is cost-effective.The process design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1. Process definition.The first step in process design is to define the process objectives. This includes identifying the desired product, the required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the process constraints.2. Process synthesis.The next step is to develop a process flowsheet that shows the major process steps and the flow of materials and energy.3. Process analysis.Once the process flowsheet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rocess is analyz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problems and inefficiencies.4. Process optimization.The final step in process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to meet the desired objectives. This may involve modifying the process flowsheet, equipment, or operating conditions.中文回答:工艺专业详细设计流程。

工业试验方案

工业试验方案

工业试验方案1. 引言工业试验是指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通过系统而有目的的实验来验证该理论或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一个合理的工业试验方案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工业试验方案的基本流程和要点。

2. 工业试验流程通常,一个完整的工业试验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试验目标在进行工业试验前,需要明确试验的目标。

试验目标可能涉及产品性能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改造等多个方面。

目标的明确可以帮助确定试验的内容、方法和参数。

2.2. 设计试验方案在设计试验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试验内容:明确需要验证的内容,包括产品、工艺、设备等方面。

•试验参数:确定需要测试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试验指标:确定衡量试验结果的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

•试验方法: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如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等。

•试验样本:确定试验所需的样本数量和来源。

2.3. 实施试验实施试验时,需要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验条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4.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5. 结果报告和总结根据试验结果,撰写试验报告,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便后续参考和进一步改进。

3. 工业试验方案要点在设计工业试验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3.1. 确定试验变量试验变量是指在试验过程中可以自由改变的参数。

选择合适的试验变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试验过程,从而提高试验效果。

3.2. 控制试验条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

控制试验条件包括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控制操作条件(如操作流程、操作人员等)等。

化工厂的设计步骤

化工厂的设计步骤

化工厂的设计步骤一、前期准备阶段在进行化工厂设计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项目类型、规模和功能,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

二、工艺流程设计阶段1.原料与产品确定:确定需要加工的原料种类和产品种类,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加工。

2.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特性,设计合适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原料的预处理、反应、分离、精制等过程,并制定相应的程序控制和自动化系统。

3.物料平衡计算: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确定物料的流量和浓度等参数。

4.热力平衡计算:根据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进行热力平衡计算,确定需要提供或消耗的热量,以及热量传递的方式。

5.设备选择与设计:根据工艺流程和物料和热力平衡计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参数计算。

三、设备布局设计阶段1.建筑物布局设计:确定化工厂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实验室、仓库等。

2.设备布局设计:将各个设备按照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布置,确保设备之间的空间和连通性,方便物料和人员的流动。

3.管道设计: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进行管道设计,包括选择管道材料、规格和布置方式等。

四、工艺安全设计阶段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对化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安全防护措施设计: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3.安全装置的选择与设计:选择适当的安全装置,如安全阀、报警装置、紧急停车装置等,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参数计算。

五、环境保护设计阶段1.环境影响评价:对化工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理等。

2.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设计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噪声控制等。

六、详细设计阶段在完成初步设计之后,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设备的结构设计、配管设计、电气设计、仪表设计等方面。

实验1流程程序分析

实验1流程程序分析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画出某产品(或零件)的流程程序图及线路图。

2.学会用“5 w 1 H”提问技术发掘问题,用“ E C R S ”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储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察、分析。

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分析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线路图--布置和经路分析,是以生产作业现场的布置及产品(或零件)、作业者移动的路线所进行的分析。

它实际上是将车间(或现场)布置图(指车间内设备摆放,作业区划分,工作地布置的实际状态绘制的比例图)和线图(是对作业现场里的工人、材料、加工件、设备等的运作轨迹进行描述和测量的比例图),绘制在一幅图上,并将流程程序图上所有的运作,以线条和符号表示。

这是方法研究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手段之一。

3.通过以上两张图的配合记录,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产品(或零件)的加工程序、所经路线、搬运距离等。

4.用“5 w 1 H”提问技术,对“操作”、“检验”、“储存”、“搬运”、“暂存”五方面进行考察、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察、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5.在发觉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选择一个车间的某一产品(或某一零件)的加工(装配)程序为对象。

2.在以准备好的流程程序表格上绘制其流程程序图。

3.在车间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线路图。

4.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考查、提问。

(1)基本原则1)减少工序数;2)安排最佳的顺序;3)使各工序尽可能经济化;4)减少搬运;5)如果有利,设法合并工序;6)找出最经济的移动方法;7)尽可能地减少在制品的储存;8)在最佳的位置设置尽可能少的控制点。

(2)考虑下列因素有无工序可以省略?1)不需要的工序(探讨:为什么现在有?)2)使用新设备(探讨:为什么现在使用此设备?)3)改变操作或储存的位置(探讨:为什么现在在此位置?)4)改变工作顺序(探讨:为什么使用目前的顺序?)5)改变产品设计(探讨:为什么现在这样设计?)6)改变订购材料的规格(探讨:为什么目前定购这种材料?)(3)针对下列各点考虑,有哪些工序可以合并?1)工作场所、位置;2)设备;3)工艺过程;4)产品设计;5)原材料、零组件的规格。

甲醇精馏工艺流程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

甲醇精馏工艺流程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

甲醇精馏工艺流程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1. 引言1.1 概述甲醇精馏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提纯技术,在化工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如何合理设计和优化甲醇精馏工艺流程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甲醇精馏工艺流程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提供指导。

1.2 研究背景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在合成气、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其制备通常需要通过甲醇精馏来实现高纯度产品的获取。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质量、操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产品纯度低、能耗较高等问题。

因此,针对甲醇精馏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1.3 研究意义甲醇精馏工艺流程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方法、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以及设备调整和优化策略等。

通过对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中的甲醇精馏工艺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甲醇行业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法和手段,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同时,本文也可为其他类似分离提纯过程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在优化工艺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是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也将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以上就是本文“甲醇精馏工艺流程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引言部分内容介绍。

接下来,将在第二部分对甲醇精馏工艺进行概述, 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基本原理与应用背景。

2. 甲醇精馏工艺概述2.1 甲醇精馏工艺流程简介甲醇精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用于从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的甲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甲醇蒸发出来,并在冷凝器中重新液化收集。

一般而言,甲醇精制可通过多级塔式或托管式精馏设备完成。

在多级塔式精馏过程中,混合物被逐步加热至不同温度区段,使得各组分按其沸点高低逐级气化并冷凝。

面粉厂风管课程设计

面粉厂风管课程设计

面粉厂风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粉厂风管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物理概念。

2. 使学生掌握面粉厂风管系统在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

3. 帮助学生理解面粉厂风管系统中涉及到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面粉厂风管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绘图工具和软件绘制面粉厂风管系统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面粉厂风管系统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创新实践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实践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问题,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3. 培养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面粉厂实际生产情况,培养学生对风管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面粉厂风管系统概述:介绍风管系统的基本构成、作用及其在面粉厂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风管系统定义、分类、应用场景。

2. 面粉厂风管系统的工作原理:讲解风管系统在面粉厂中的工作流程及涉及的物理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风管系统工作原理、流体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

3. 面粉厂风管系统的设计要求:分析风管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设计原则、风管选型、管道布局。

4. 面粉厂风管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介绍风管系统的安装流程、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安装工艺、调试步骤、故障排除。

以生产环境为背景的程序分析实验设计研究

以生产环境为背景的程序分析实验设计研究

好地完成了基础 Ⅲ课程的教学实验 目标。但也应该注意到, 它毕竟是在学校校园内进行的实验 , 体会不到
第2 4 卷 第1 期
2 0 1 4年 2月
广 东石油化 工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 4 N o . 1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求【 2 I 3 。开展基础 皿 实验课程 的理论研 究与设计 实施可 以有 针对性地 实现专业设置对 人才培 养 的衔 接 。本
文仅对程序分析实验的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以及实验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实验 的 工作 原 理 与现 状 分析
程 序分析 实验是基 础 Ⅲ 课程 的实验之一 。它要求 学生通过 观察 现实生产 运行 场景 , 记 录从 原材料 到产
品的生产全过程 , 运用“ E C R S四大原则” 分析现有生产工艺和流程 , 根据“ 5 W1 H技术” 发现不合理的生产环节 并加 以改善 , 从而实现工艺顺畅、 高效的理想生产状态。从程序实验的内容和形式来看 , 它与一般工科实验 在形式与具备 的实验条件都有很大的不同, 不能直接在现有工科实验室来实现。要完成这种实验, 有两种途 径。一是让学生直接到生产现场实地进行观测, 优点是生产场景真实、 反映的都是当下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 题, 通过深入现场实地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来 自 一线的生产现场。不足也是很明显的, 工厂是生产产
中图分类号 : G 4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0 9 5 —2 5 6 2 ( 2 0 1 4 ) 0 1 —0 0 3 5— 0 3

精益生产方面的课程设计

精益生产方面的课程设计

精益生产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掌握其主要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精益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浪费方面的关键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价值流图、5S、看板系统等精益工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价值流分析能力,能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并进行改进。

2. 学生能够运用5S方法对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提高工作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看板系统进行生产流程的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精益生产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能够将精益生产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精益生产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实际生产和管理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精益生产概述- 理解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核心理念。

- 课本章节:第一章 精益生产概述2. 精益生产原则- 掌握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五大原则。

- 课本章节:第二章 精益生产原则3. 价值流分析- 学习价值流图的绘制方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 课本章节:第三章 价值流分析4. 5S现场管理- 了解5S的基本概念,掌握5S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 课本章节:第四章 5S现场管理5. 看板系统- 学习看板系统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 课本章节:第五章 看板系统6. 精益生产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企业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学设计概述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其相关工艺过程的科学。

有机化工工艺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发展水平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教学目标1.掌握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2.熟悉有机化工生产的常见工艺流程;3.能够设计并优化有机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4.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前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安排课时内容1 课程介绍,有机化工生产的概述课时内容2 原料配制、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和反应器的选择3 有机化工反应过程的分离技术、蒸馏技术和吸收技术4 有机化工反应过程的传热、传质和混合技术5 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的建模和仿真6 有机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催化技术和催化剂的应用7 聚合反应和环氧化反应的生产工艺8 有机化工生产中的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9 有机化工生产中的自动控制技术10 有机化工生产中的生产节能和消耗节约技术11 有机化工工厂的布局和建造12 考核测验,课程总结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包括有机化工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优化等。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进行操作,熟悉有机化工生产现场操作流程。

3.讨论与案例分析法:借助个案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探讨有机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课程设计:让学生参与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的课程设计和方案优化,提高其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1.进行硫氧化反应,并对反应产物进行蒸馏分离和纯化;2.采用玻璃分子罐中的单一反应器实现大规模反应,熟悉反应器的选择和操作;3.利用塔设备进行气体吸收、蒸馏等分离过程;4.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实际的生产操作和控制。

评估方法1.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报告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报告

学院管理系生产运营管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单一对象流水线生产实验班级组别:10工商管理第一小组小组成员:'指导教师:实验成绩:完成日期:一.实验简介本次试验的主题是:单一对象流水线生产实验,主要内容是装配电话机。

具体如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使用工作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并灵活运用相关图表对现场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

2、学会流水线的平衡设计。

3、学会用“5W1H”提问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4、掌握现场管理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5、运用现场管理方法等制定工作站具体操作和生产节拍,提高效率。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1、电话机、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秒表、铅笔及白纸若干张2、倍速链生产线3、实验信息采集电子看板。

(三)实验原理采用工作研究中常用技术-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时间研究、MOD法等进行电话机装配线的优化设计,以及现场管理方法等制定工作站具体操作和生产节拍,提高效率。

(四)实验要求1、实验前了解电话机基本组成,进行装配过程初步分析;2、实验中进行电话机的拆装,采用工作研究常用技术设计并改善装配线,并现场管理方法进行装配作业现场进行设计;{3、实验结束整理好现场;4、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内容1、通过拆装熟悉电话机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与性能;~2、根据给定的产品装配信息初步设计玩具车的装配线;3、采用“5W1H”和“ECRS ”方法研究分析装配流程和各工位操作,并进行改进;4、采用作业测定方法确定标准作业时间;5、分析改进前后的效率和节拍(二)实验的相关分析和步骤\1.电话机的功能和性能电话机的功能:电话机产品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普通按键电话机、主叫号码显示电话机、录音电话机、免提电话机、短信电话机、无绳电话机等。

电话机的发号方式有两种,即脉冲发号方式和双音频发号方式,它是配合相应交换机而设计的。

为兼顾两种制式,脉冲、音频兼容电话机很普遍,可以通过一个开关来选择,用P/T/PULSE /TONE 表示。

经典工业工程实验报告(3篇)

经典工业工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工业工程(IE)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工程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工业工程常用工具和方法;3. 学会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某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现场观察与调查首先,我们对生产线进行了现场观察和调查,收集了以下信息:(1)生产线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线长度、宽度、高度,生产线上的设备数量和类型等;(2)生产线上的工作流程:包括原材料入库、加工、组装、检测、包装等环节;(3)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数量、工种、技能水平等;(4)生产线的物料流动情况: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的流动路径、流量、时间等。

2. 工作研究(1)人机操作分析:通过观察操作人员的动作,分析其操作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如重复动作、无效动作、动作幅度过大等,并提出改进建议;(2)双手操作分析:分析操作人员双手的动作规律,找出双手操作的瓶颈,提出优化方案;(3)动作分析:运用ETM(Equivalence Time Method)等方法,对操作人员的动作进行时间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3. 生产线布局优化根据工作研究的成果,对生产线进行布局优化,主要包括:(1)调整生产线长度:缩短生产线长度,减少物料运输距离;(2)优化设备布局:将设备按照加工顺序排列,减少操作人员的行走距离;(3)设置缓冲区:设置缓冲区,减少生产线上的物料积压,提高生产效率。

4. 生产线仿真模拟利用仿真软件对优化后的生产线进行模拟,验证优化效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调整。

制造业工艺流程优化指南

制造业工艺流程优化指南

制造业工艺流程优化指南第1章绪论 (3)1.1 工艺流程优化背景 (3)1.2 工艺流程优化意义 (4)1.3 国内外工艺流程优化发展现状 (4)第2章工艺流程优化基本理论 (4)2.1 工艺流程优化原则 (4)2.2 工艺流程优化方法 (5)2.3 工艺流程优化步骤 (5)第3章工艺流程诊断与评估 (6)3.1 工艺流程诊断方法 (6)3.1.1 过程观察法 (6)3.1.2 数据分析法 (6)3.1.3 鱼骨图法 (6)3.1.4 模拟与仿真法 (6)3.2 工艺流程评估指标体系 (6)3.2.1 生产效率 (6)3.2.2 产品质量 (6)3.2.3 生产成本 (6)3.2.4 安全与环保 (7)3.2.5 灵活性与适应性 (7)3.3 工艺流程评估实施 (7)3.3.1 确定评估目标 (7)3.3.2 制定评估方案 (7)3.3.3 收集数据 (7)3.3.4 分析与诊断 (7)3.3.5 提出改进措施 (7)第4章制造过程数据分析 (7)4.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7)4.1.1 数据采集 (7)4.1.2 数据预处理 (8)4.2 数据分析方法 (8)4.2.1 描述性分析 (8)4.2.2 诊断分析 (8)4.2.3 预测分析 (8)4.3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 (8)4.3.1 数据可视化 (8)4.3.2 数据报告 (9)第5章工艺参数优化 (9)5.1 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 (9)5.1.1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 (9)5.1.2 敏感性分析的实施步骤 (9)5.2 基于实验设计的参数优化方法 (9)5.2.1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 (10)5.2.2 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 (10)5.3 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优化方法 (10)5.3.1 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方法 (10)5.3.2 机器学习方法的实施步骤 (10)第6章设备与工装优化 (11)6.1 设备选型与布局优化 (11)6.1.1 设备选型原则 (11)6.1.2 设备布局优化 (11)6.2 工装设计与优化 (11)6.2.1 工装设计原则 (11)6.2.2 工装优化方向 (11)6.3 设备与工装智能化升级 (11)6.3.1 智能化设备选型 (11)6.3.2 工装智能化改造 (11)6.3.3 智能化管理系统 (12)第7章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 (12)7.1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12)7.1.1 在制品定额法 (12)7.1.2 网络计划法 (12)7.1.3 混合法 (12)7.2 调度策略与算法 (12)7.2.1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策略 (12)7.2.2 集中式调度算法 (13)7.2.3 分布式调度算法 (13)7.3 生产计划与调度集成优化 (13)7.3.1 统一模型 (13)7.3.2 协同优化算法 (13)7.3.3 智能优化方法 (13)第8章质量管理与控制优化 (13)8.1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 (13)8.1.1 质量策划 (13)8.1.2 统计过程控制(SPC) (13)8.1.3 六西格玛管理 (14)8.2 质量控制策略 (14)8.2.1 预防性质量控制 (14)8.2.2 实时质量控制 (14)8.2.3 反馈性质量控制 (14)8.3 质量改进案例分析 (14)8.3.1 案例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4)8.3.2 案例二:电子制造企业采用SPC提高生产稳定性 (14)8.3.3 案例三:家电企业实施质量功能展开优化产品设计 (14)8.3.4 案例四:食品企业运用预防性质量控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14)第9章能耗与环保优化 (14)9.1 能耗分析与监控 (15)9.1.1 能耗数据收集 (15)9.1.2 能耗数据分析 (15)9.1.3 能耗监控系统的构建 (15)9.2 节能技术与方法 (15)9.2.1 高效节能设备 (15)9.2.2 余热回收利用 (15)9.2.3 能源管理系统 (15)9.2.4 优化生产调度 (15)9.3 环保政策与绿色制造 (15)9.3.1 环保法律法规 (15)9.3.2 绿色制造技术 (16)9.3.3 清洁生产 (16)9.3.4 环保设施与设备 (16)第10章工艺流程优化实施与案例 (16)10.1 工艺流程优化实施策略 (16)10.1.1 优化目标设定 (16)10.1.2 优化范围确定 (16)10.1.3 优化团队构建 (16)10.1.4 资源保障 (16)10.2 优化方案制定与执行 (16)10.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6)10.2.2 优化方案设计 (16)10.2.3 方案评估与选择 (17)10.2.4 方案实施 (17)10.2.5 优化过程监控 (17)10.3 成功案例分析与应用启示 (17)10.3.1 案例一:某电子厂生产线优化 (17)10.3.2 案例二: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设备优化 (17)10.3.3 案例三:某家电企业质量管理优化 (17)10.3.4 案例四:某食品企业生产流程优化 (17)第1章绪论1.1 工艺流程优化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是化学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工艺流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是保证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化工工艺流程设计中,首先要对原料和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

这为后续工艺流程的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和依据。

其次,需要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反应方式、反应条件和反应器类型,以确保反应能够高效进行。

同时,需要考虑到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

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化工生产往往涉及到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因此在工艺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

另外,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选型、布局等因素,确保生产设备能够高效运转。

一旦开始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随着生产过程的深入,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调整工艺流程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需要不断关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保持生产过程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总之,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是化工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
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化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艺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掌握工艺规划中涉及的材料、设备、工艺参数等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工艺规划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工艺流程的能力,能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工艺仿真。

2. 学生能运用工艺规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工艺规划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艺规划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认识到工艺规划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工艺规划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工艺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工艺、工艺规划的定义,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工艺参数的选取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艺规划概述2. 工艺流程设计方法:介绍常见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法,如流程图法、网络图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艺流程设计方法3. 工艺规划中的材料与设备:讲解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及适用设备,设备选型与布局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艺规划中的材料与设备4.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分析影响工艺参数的因素,介绍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参数提高生产效率。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5. 工艺仿真与优化: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工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优化工艺流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艺仿真与优化6. 工艺规划在行业中的应用:介绍我国工艺规划在制造业、化工、电子等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化工单元操作与聚氯乙烯生产》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与聚氯乙烯生产》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与聚氯乙烯生产》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化工单元操作与聚氯乙烯生产是化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原理和技术细节,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聚氯乙烯生产作为化工工程的重要产业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该课程将有利于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和就业。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流程;2. 掌握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要求。

2. 聚氯乙烯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细节- 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原料选取与配方设计;- 聚氯乙烯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的控制;- 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3.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化工产品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化工产品的质量评价和改良措施。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课件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化工单元操作和聚氯乙烯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课外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化工生产现场,实地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和工艺要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教学手段1. 课程教材:选用权威的化工工程教材,如《化工工程原理与实践》、《聚氯乙烯工程技术手册》等。

2. 实验设备:配备适当的化工实验设备和工具,保障学生的实际操作需求。

3. 现场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化工生产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工生产过程和现场环境。

六、考核评价1. 日常考核: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报告、作业和参与度等。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教学系统的开发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教学系统的开发
( 图 1 示 ) 如 所 。 的 管理 和考 核 。
《 产 计 划 与 控 制 》 验 教 学 软 件 系 统 , 过 有 生 实 通 效 的 管 理 手 段 , 企 业 的 生 产 准 备 、 收 订 单 、 划 将 接 计 制 定 及 下 达 、 品 开 完 工 及 过 程 控 制 、 存 的盘 点 查 产 库
业 教 学 中 的 实 际应 用 , 证 了 该 系统 的 可行 性 和 有 效 性 。 验 关键词 : 生产 计 划 与 控 制 ; 实践 环 节 ; 学 软 件 系统 ; 教 实现
中 圈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6 2 5 5 ( 0 )3 0 - 4 17 — 4 X 2 1 O— 16 0 1 8
工 业 工 程 作 为 技 术 与 管 理 相 结 合 的 交 叉 性 学
点 。 课 堂毕 竟 与企 业 还 有 差距 , 课 堂 上难 以虚 拟 但 在
企业 的实 际情况 , 难 以获得 企 业 真 实 的 生产 数 据 , 也 实 验结 果 的可 验证 性 也 较 差 。因此 , 以达 到预 期 的 难
《 生产计 划与控 制》 实践 教 学 系统 的开发
薛 冬 娟 ’刘 晓 冰 , 毅 。 , 郭 (. 连海 洋 大学 机 械 工程 学 院 , 宁 大 连 , 0 32大连 理 工 大学 工 商 管理 学 院 , 1大 辽 162 ;. 1 辽 宁 大 连 ,104 3大 连华 铁 海 兴 科技 有 限公 司 , 宁 大 连 ,103 162 ;. 辽 16 2 )
教 学效 果 。
科 , 生命 就在 于实 践 。 业工 程应 用 型人 才 培养 的 其 工
根本是实践教学。只有将工业工程 的理论知识付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生产现场单一工艺流程系统的实验设计与实验1.1建立概念模型1.1.1系统描述某工厂车间对三类产品进行检验。

这三种类型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方式到达。

随后,不同类型的产品被分别送往三台不同的检测机进行检测,每台检测机只检测一种特定的产品类型。

其中,类型1的产品到第一台检测机检测,类型2的产品到第二台检测机检测,类型3的产品到第三台检测机检测。

产品检测完毕后,由传送带送往货架区,再由叉车送到相应的货架上存放。

类型1的产品存放在第2个货架上,类型2的产品存放在第3个货架上,类型3的产品存放在第1个货架上。

这个检测流程的效率如何?是否存在瓶颈?如果存在,怎样才能改善整个系统的绩效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希望通过仿真分析得以解决的。

1.1.2系统数据产品到达速率:产品到达间隔时间服从均值为20秒、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暂存区最大容量:25检测机时间参数:准备时间是10秒,加工时间服从均值为30秒的指数分布传送带参数:传送速度是1米/秒,传送带上同时最多传送10个产品1.1.3概念模型图7-1概念模型1.2 建立Flexsim模型双击桌面上的Flexsim图标打开软件,你可以看到Flexsim菜单、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

图2-2Flexsim软件界面第1步:模型实体设计模型元素系统元素备注Flowitem 原料不同实体类型代表不同类型的原料,分别标为1、2、3Processor 机器进行不同的参数定义以表征不同机器组中的机器Conveyor 传送带Rack 货架Operator 操作员可以进行搬运或加工等操作的人Dispatcher 调度器给操作员进行任务分配的控制器Transporter 叉车进行搬运操作的小车Queue 机器组暂存区Source 原材料库原材料的始发处Sink 成品库原料加工后的最终去处第2步:按住鼠标左键,从库里拖出一个Source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2-3所示:图2-3 拖出一个Source第3步: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2-4所示:图2-4 生成所有实体第4步:连接端口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连接过程是:按住“A” 键(本步骤的连接均需要按住“A”),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Source1并拖曳到queue2,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如图2-5所示:图2-5连接端口连接queue到每个processor,连接每个processor到conveyor,连接每个conveyor到queue,连接queue到每个rack,这样就完成了连接过程。

完成连接后,所得到的模型布局应如图2-6所示。

图2-6 连接所有实体端口第5步:指定到达速率鼠标左键双击Source键打开其参数视窗(如图2-7所示)。

5图2-7 Source参数窗口所有的Flexsim实体都有一些分页或标签页,提供一些变量和信息,建模人员可根据模型的需求来进行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改变到达时间间隔和实体类型来产生3种实体。

根据模型描述,我们要设定到达时间间隔为normal(10,2)。

现在,按下到达时间间隔下拉菜单中的箭头,选择“Normal Distribution”选项(如图2-8)图2-8 选中Normal Distribution栏该选项将出现在视窗里。

如果要改变分布的参数,则选择模板按钮,之后可以改变模板中任何褐色的值。

选择模板按钮,将看到这一视窗(如图2-9):图2-9 模版编辑窗口可以使用模板改变数值来调整分布,甚至可以插入一个表达式。

在本模型中改变10为20。

按确定键返回到参数视窗。

下面我们需要为临时实体指定一个实体类型,使进入系统临时实体的类型服从以1到3之间的均匀分布。

最好的做法是在Source的“OnExit trigger”中改变实体类型,下步骤将介绍。

第6步: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选择SourceTriggers分页。

在“OnExit”下拉菜单框中,选择“Set Itemtype and Color(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如图2-10)以改变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

图2-10 选择改变临时实体颜色栏在选定改变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的选项后,按模板键,可以看到下列信息:图2-11 模版编辑窗口离散均匀分布与均匀分布相似,但返回的不是给定的参数之间的任意实数值,而是离散整数值。

点击本视窗和Source参数视窗的ok键。

下一步是详细设定queue的参数。

由于queue是在临时实体被processor处理前存放临时实体的场所,因此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需要设定queue最多可容纳25个临时实体的容量。

其次,设定临时实体流选项,将类型 1的实体发送到processor1,类型2的实体发送到processor2,依此类推。

第7步:设定queue容量左键双击queue打开queue参数视窗(如图2-12)图2-12 Queue的参数窗口改变最大的容量为25。

选择按钮。

第8步:为queue指定临时实体流选项在参数视窗选择临时实体流分页来为queue指定流程在“Send To Port”下拉菜单中选择“By Itemtype (direct)(按实体类型(直接))”(如图2-13)。

图2-13 选择按实体类型传送由于我们已经分配实体类型号为1、2、3,我们就可以用实体类型号来指定临时实体通过的端口号。

processor1应连接到端口1,processor2应连接到端口2,依此类推。

选定了“By Itemtype (direct)”之后,点击ok按钮关闭queue的参数视窗。

下一步是设定processor的时间参数。

第9步:为processor指定操作时间双击processor1,打开processor1的参数视窗(如图2-14):图2-14 Processor1参数窗口在“Process Time”下拉菜单中,选“Exponential Distribution(指数分布)”。

其默认的时间是10秒,我们需要30秒。

因此,这里我们选择模板按钮(如图2-15).图2-15 模版编辑窗口将形状参数(scale value)改为30。

这里指数分布的形状参数恰好是均值。

按ok按钮关闭此视窗。

这仅仅是这一次对processor所做的改变,今后的课程中还要考察一些其它的操作。

按ok按钮关闭processor参数视窗。

对其它的processor重复上述过程。

第10步:向模型中添加一个dispatcher和两个operatordispatcher用来为一组operator或transporter进行任务序列排队。

在该例中,它将与两个operator同时使用,这两个operator负责将临时实体从queue搬运到processor。

从库中点击相应图标并拖放到模型中,即可添加dispatcher和两个operator,如图2-16所示。

图2-16 添加dispatcher和operator第11步:连接中间和输入/输出端口queue将要求一个operator来拣取临时实体并送至某个processor。

临时实体的流动逻辑已经在第1课中的queue设置好了,无需改变。

只需请求一个operator来完成该任务。

由于我们使用两个operator,我们将采用一个dispatcher来对请求进行排队,然后选择一个空闲的operator来进行这项工作。

如果我们只有一个operator,就不需要dispatcher了,可以直接将operator和queue连接在一起。

为了使用dispatcher指挥一组operator进行工作,必须将dispatcher连接需要operator的实体的中间端口上。

若要将dispatcher的中间端口连接到queue,则按住键盘上的“S”键然后点击dispatcher拖动到queue(如图2-17)。

图2-17按“S”键并点击拖动释放鼠标,就建立了一个从dispatcher中间端口到queue中间端口的连接(如图2-18)图2-18中间端口连接中间端口位于实体底部中间位置。

很明显它并非输入或输出端口。

为了让dispatcher将任务发送给operator,须将dispatcher的输出端口与operator的输入端口连接。

实现方法是,按住键盘“A”键并点击dispatcher拖动到operator,如图所示。

必须对每个operator进行此操作。

连接如图2-19,图2-20所示。

注:operator可能太小,不好连接,我们可以通过鼠标滚轮把图形放大后连接。

图2-19“A”键点击拖动图2-20dispatcher输出端口连接到operator输入端口第12步:编辑queue临时实体流设置使用operator下一步是修改queue临时实体流属性来使用operator完成搬运任务。

可以左键双击queue打开参数视窗完成上述修改。

视窗打开后,选择Flow栏。

然后选中"Use Transport"复选框(如图2-21)。

图2-21选中使用操作员当选择了“use transporter”后将激活一个“Request Transport From”的新下拉菜单。

这个下拉菜单将根据端口号来选择transporter或operator去搬运临时实体。

在本例中,它被连接到dispatcher,由dispatcher将任务分配给operator。

选择“ok”按钮关闭视窗。

第13步:为processor的预置时刻配置operator为了使processor在预置时使用operator,必须连接每个processor的中间端口和dispatcher 的中间端口。

操作是:按住键盘“S”键点击dispatcher拖到processor释放。

完成后,端口将如图2-22所示。

图2-22dispatcher与每个processor中间端口的连接现在我们需要为processor定义预置时间。

双击第一个processor打开其参数视窗(如图2-23)。

图2-23 Processor2的参数窗口在“Setup Time” 下拉菜单中选择“Constant Value(常数值)” 选项,然后按键来打开代码模板视窗,将时间改为10(如图2-24)。

图2-24 模版窗口点击“ok”按钮关闭代码模板视窗。

点击主页中的“Apply” 保存此改变。

然后打开“Operators”分页。

选择"Use Operator(s) for Setup"旁的复选框。

选择后,将会看到"Number of Operators"编辑区和"Pick Operator"下拉菜单可用。

预置所需的operator数量为1,"Pick Operator"的被选内容应设置为中间端口1,如图2-2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