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完整word版)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武汉市中考语文卷答案解析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

(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桑梓愧怍(zuò)荒谬吹毛求疵(cī)B. 浩瀚冗杂(rǒng)水渍阿谀奉承(ē)C。

翌年黏膜(nián)拮据伛倭提携(yǔ)D. 羸弱慰藉(jí)雾蔼众目睽睽(kuí)【答案】D【难度】易【解析】第1题考察字音字形。

D项中的错误非常明显:“慰藉”的“藉”应读作“jiè",易错点在于形声套读,该词在今年四月调考中出现过,近五年的调考中考真题中共考察过两次;“雾蔼”的正确写法应该是“雾霭”,易错点在于属于同音形近字混淆,该词在今年的元月调考中出现过,近五年的调考中考真题中共考察过六次,比较容易辨别。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树木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

枯萎干涸堕落 B.枯黄干涸堕落C.枯萎干旱陨落D.枯黄干旱陨落【答案】A【难度】易【解析】第2题考察近义词辨析。

“枯萎”用于表现植物的干枯萎谢的状态,“枯黄”则偏重于形容枝叶颜色的干枯发黄,根据句子的主语“树木”很容易能选出“枯萎";“干涸”用于形容河流池塘水量枯尽,而“干旱"则是指的因缺水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根据主语“河流”很易选出“干涸”;“堕落”用于形容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而“陨落"一般用来形容物体从高空坠落,或作为伟人去世的婉称,根据主语“灵魂”,偏重于形容精神上的状态,所以应该选“堕落”。

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B。

上海试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会医疗效率.C.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桑梓. 愧怍.(zu ò) 荒谬.吹毛求疵.(c ī) B .浩瀚. 冗.(r ǒn g )杂 水渍. 阿.(ē)谀奉承 C .翌.年 黏.(ni án )膜 拮.据 伛.(y ǔ)偻提携 D .羸.弱慰藉.(j í)雾蔼.众目睽.(ku í)睽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树立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__。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

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 .枯萎 干涸 堕落 B .枯黄 干涸 堕落 C .枯萎 干旱 陨落D .枯黄 干旱 陨落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B .上海试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会医疗效率。

C .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D .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

_____ ________________。

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

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B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C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D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矍铄B. 筚路蓝缕C. 恣意妄为D. 蹉跎岁月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他______地走进了教室,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A. 大摇大摆B. 蹑手蹑脚C. 昂首挺胸D. 小心翼翼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她的歌声悦耳动听,让人听了还想再听。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4-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

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填写缺失的字:“______ 马观花”答案:走马观花。

3-10. (略)三、阅读理解(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述其主要事迹。

(5分)(2)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2.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古文内容略)问题:(1)请解释文中“________”一词的意思。

(5分)(2)请分析文中作者对“________”的态度。

(5分)3-5. (略)四、作文(共40分)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0分)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2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C3. 答案:B4-20. (略)二、填空题1. 答案:疑是地上霜。

2. 答案:走马观花。

3-10. (略)三、阅读理解1. (1)答案:(略)(2)答案:(略)2. (1)答案:(略)(2)答案:(略)3-5. (略)四、作文1. 答案:(略)2. 答案:(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会根据具体的考试内容而有所不同。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语文10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语文10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语文10月联考试卷及答案2014年十月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浩瀚(hàn)浮燥奄奄一息(yān)趋炎附势B.蹂躏(lìn)慨叹汗流浃背(jiā)亭亭玉立C.惬意(jiā)锤炼吹毛求疵(cī)留连驻足D.荒谬(miào)沉湎大气磅礴(páng)望眼欲川2.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

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A.瞠目结舌波澜壮阔蔚然成风B.触目惊心来势汹汹风起云涌C.骇人听闻声势浩大家喻户晓D.触目惊心声势浩大蔚然成风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A.余姚救灾工作中,处于第一位的任务是抢救被困的人员,珍惜每一个生命。

B.冰岛火山喷发形成的烟尘几乎导致差不多整个欧洲的领空被迫关闭。

C.眼下“汉字听写”的声势很盛,我们如何将汉字写规范似乎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D.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我们走进了“湖北道德模范”的内心世界。

4.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类惊叹不已,而灿若繁星的人文景观同样也令我们后人目不暇接!”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泰山风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A)毋庸置疑,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

(B)但人文景观却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C)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景观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泰山独有的景色。

(D)泰山的人文景观包括宫室、碑坊、道路、桥梁、亭台、石刻等等。

中考语文病句的辨识与修改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病句的辨识与修改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四病句的辨识与修改典例精析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病句,是指句子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

一、八种常见病句类型:(一)搭配不当词语的组合搭配是有选择性的,要受到语法规则、词义特点的限制,如果忽视了这些条件,就会造成搭配不当的毛病,从而影响语言的交际。

1. 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对方的态度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威严而坚强。

②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将由我们来完成。

例①的主语中心语是“态度”,谓语中心语是“威严而坚强”,可以说“态度威严”,不能说“态度坚强”,可把“坚强”改为“强硬”。

例②主语中心语是“目标”,谓语中心语是“完成”,不能搭配,可把“完成”改为“实现”。

2. 述宾搭配不当例如:③在西安演出时,我们都观看了她那精彩的表演和主人公的责任感。

④通过努力,我们终于克服了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例③的述语中心语“观看”,只能与“精彩的表演”搭配,不能与“美妙的歌声”搭配,可把“观看”改为“欣赏”。

例④的述语“克服”不能与宾语中心语“拦路虎”搭配,可把“克服”改为“消灭”。

3. 主宾搭配不当例如:⑤调类就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为一类。

⑥丰富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我们能否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关键问题。

例⑤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名词“调类”,宾语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属于动词性短语,表示一种动作行为,但不能构成对主语的解释,应把宾语改为“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形成的类别”,使其成为名词性短语。

例⑥宾语中的“能否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是从正反两方面说的,而主语“丰富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从正面说的,所以在意义上前后形成错位。

可把“否”删去,或者在句首加“是否有”。

4. 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⑦这些特警队员,都是经过严峻考验审查的优秀警员。

⑧做报告前,他连夜把借来的资料详细地浏览了一遍。

⑨父母不在家,小华一到晚上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开门。

例⑦中的定语“严峻考验审查”表意不清,“严峻”不能修饰“审查”,应在“审查”前加“和严格”,表意就明确了。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1.【答案】D【解析】D项中“慰藉”的“藉”应读作“j iè”,“雾蔼”的“蔼”应写作“篱”。

【考点】汉字字音、字形2.【答案】A【解析】“枯萎”用于表现植物干枯萎谢的状态:“枯黄”用于形容枝叶干枯焦黄。

根据句子的主语“树木”可知,第一处应填“枯萎”。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干旱”指(气候、土壤)因降水不足而干燥。

根据主语“江河”可知,第二处应填“干涸”。

“堕落”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陨落”指(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

根据主语“灵魂”可知,第三处应填“堕落”。

【考点】近义词的辨析3.【答案】D【解析】D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出现”后缺少宾语,应在“松动”后加“的问题”。

【考点】病句4.【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空白处后面“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四个分句的结构——甲因为有了乙会怎么样,主语为甲,所以前文对应的主语依旧是甲,应该是介绍甲如果没有乙会怎么样。

根据这一规律,“山因水不枯”所对应的句子应该是“无水之山少了情韵”,以此类推,应选B项。

二、5.【答案】C【解析】A项对应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讲的是调整好的坐姿,并未提及椅子和坐的时长,不够全面;B项和D项对应文章的第四段,主要讲的是好的坐姿需要配合好的椅子来发挥功效,也未提及坐的时长,不够全面;C项提到了坐姿和椅子还有坐的时长相结合才是整个坐的学问,概括全面,故选C项,此选项语句很简短,容易使考生误认为这句话不够全面而错选。

6.【答案】A【解析】“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错,原文说的是“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

7.【答案】B【解析】A项,“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不符合原文中所提到的久坐后需要休息的观点:C项,“高大的桌椅”错,原文是“椅子的高度要合适”;D项。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慨叹(kǎi)契约正宗嫡传(dí)不可思议B.周匝(zā)侧隐叱咤风云(chà)雅雀无声C.羸弱(léi)思忖荒谬绝伦(miù)蓬首垢面D.嗔视(chēn)覆盖尽态极妍(yán)却之不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中应是“恻隐”“ 叱咤风云(zhà)”“鸦雀无声”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戏剧主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A.展开塑造揭示表达B.揭示表达展开塑造C.揭示表达塑造展开D.展开塑造表达揭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同义词辨析考点。

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选出正确的答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B.为了预防洪灾之后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C.“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求会认会写。

D.广州恒大夺得亚冠联赛冠军,给低迷了很久的中国足球打了一针鸡血。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中表达不合逻辑,应是“不仅要求会认会写,而且还要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②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③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

中考作文之2014武汉中考语文作文

中考作文之2014武汉中考语文作文

2014武汉中考语文作文【篇一: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中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范文】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中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范文文丨佚名编辑丨逍遥一世53【湖北省武汉市】七、作文(50分)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

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名师解读】首先从材料方面分析。

这次的材料作文没有给考生太大障碍,首先《大地上的读书人》是四调中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应该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了。

其次,材料的最后一段是明显的提示,“发现趣味”是其中的关键词。

那么针对这个题目,文章体裁就十分广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都是可选的,而且跑题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而言,这次中考的作文难度适中,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审题过后,学生会发现下笔还是有难度的。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次的作文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在“发现趣味”这个框架下寻找线索。

如果写记叙文,很容易就想到自己的某些兴趣爱好,那如果写某种体育运动或是唱歌等方向,文章就会显得十分浅显,立意不深刻,而且会有跑题的嫌疑,材料中指明了“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如果是兴趣,则应该表现出一种坚守和享受,乐在其中,显然这些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平俗,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不强。

同样的题材其实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如体育就可以上升为一种体育运动中坚守的精神,唱歌就可以上升为对音乐的追求和向往,如《舌尖上的中国二》中那个拉提琴的小女孩,就是很好的素材。

不过这类题材的受众面较少,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那么文章最好以议论文的方式行文。

但是趣味不是单单指兴趣,“趣”也可以指意趣。

武汉市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有答案)

武汉市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有答案)

2014年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见异思迁.qiān 惶.恐huáng 滞.笨zhìB.汗流浃.背jiá陶治.yě张皇.huángC.自艾.自怜yì愧.怍kuì萎.缩wěiD.趋炎.附势yán 厄.运è诓.骗kuāng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环境,性情,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

A.丰富陶冶美化 B. 美化丰富陶冶C. 美化陶冶丰富D. 丰富美化陶冶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B.把北山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C.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寺院丝巾,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D.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4.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云对热量有双重拦截作用,一方面拦截了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其无法到达地球,另一方面也拦截了从地球辐射出的热量。

②科学家现在认为,之所以出现地球变得越来越暗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所致。

③所以,云层减少到达地球的阳光是可能的。

④在白天这种拦截会对地球产生“冷却效应”,使地球不会过热。

⑤在晚上则对来自地球的热量进行反射和吸收及再度释放,使地球不会过冷。

⑥反过来,这些小水滴会有反射作用,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中。

⑦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围凝结在一起,导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

A.②⑦⑥①④⑤③ B. ①②⑦⑥④⑤③C.②⑦④⑤⑥①③D. ①②③④⑤⑥⑦二、(9分,每小题3分)洗刷猪的“不白之冤”杨骏⑴曾被称为“猪流感”的疫情已侵袭了数个大洲,一时间封杀猪肉产品之声四起,一些国家甚至做出大量扑杀生猪的决定,这全是因为疫情名称中的一个“猪”字。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2篇)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2篇)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2篇)【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

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名师题解】2014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至少有两大出人意料之外的地方:一是题型选择上,一改2012年“敬畏文字”、2013年“看见”所采用的命题作文形式。

二是命题选材上,首次选用考生熟悉的材料。

《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是该市四月份调考卷上的阅读题所选原文,考生都有印象,可快速唤起回忆、开启思维。

该试题秉承了关注人、关注成长的命题传统:身在苦中,发现趣味,就会苦中得乐、以苦为乐。

这样的命意,瞄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可有效打开考生的“话匣子”。

首先,在选题上,要突出关键点。

题目所给材料中有个中心句“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这就是命题者给出的“意”,是写作者必须遵循的写作话题。

写作中必须扣住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处在“苦”中,二是发现“趣味”,三是获得“快乐”——“苦”是基础,点到为止,不必过多着墨;“趣味”是重点,应该集中笔力,写深写透;“乐”是结果,无论先写后写,都要注意与“趣味”紧密勾连。

其次,在思路上,要善于突重围。

比如,你可以变化顺序,先描绘“乐”,然后写“苦”,两相对比中指向“发现趣味”;你可以变化角度,写“为什么对生活中的趣味视而不见、走不出‘苦’的泥潭”、“趣味无穷、乐趣永在”等;你可以变化范围,走出题目给出的读书生活,善于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你可以变化“主角”,不写自己,而聚焦艰难生活的农民工、街头老人、医院病人等……一句话,千万不要只当命题者的简单传声筒,而要努力写出独到见解、写出独有趣味。

2014年武汉市中考真题

2014年武汉市中考真题

2014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部分一、听力测试(共三节)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个问题。

每个问题后有三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个问题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个问题仅读一遍。

1. A. My classmate. B. Friendly. C. Sixteen years old2. A. Very dirty B. A note. C. It‘s brown3. A. It‘s fast. B. At 8:00 am. C. It‘s crowded.4. A. It‘s heavy B. Too big. C. The one on the bed.5. A. I‘m nodding. B. A lot of hair C. Better, thanks.第二节(共7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7分)听下面7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6. What is Kate‘s mother?A. A doctor.B. A nurse.C. A patient.7. Where is the man?A. In the cinema.B. On the farm.C. At a store.8.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To buy stamps.B. To move to the next door.C. To wait in line.9. What are the two people talking about?A. Scientists.B. Dreams.C. Hobbies.10. How much did the lady pay for her skirt?A. $24.B. $12.C. $6.11.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A. He went to the wrong meeting.B. He lost his way to the meeting.C. He forgot his meeting.12. When did the man‘s tooth begin to hurt again?A. Last autumn.B. Last Sunday.C. Last Saturday.第三节(共13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3分)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桑梓.愧怍.(zuò)荒谬.吹毛求疵.(cī)B. 浩瀚.冗.杂(rǒng)水渍.阿.谀奉承(ē)C. 翌.年黏.膜(nián)拮.据伛.倭提携(yǔ)D. 羸.弱慰藉.(jí)雾蔼.众目睽睽.(kuí)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树木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

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干涸堕落B.枯黄干涸堕落C.枯萎干旱陨落D.枯黄干旱陨落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B.上海试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会医疗效率。

C.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D.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青”,“日月”同在为“明”。

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

______________。

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

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坐,你未必会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

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

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

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

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

椅子的高度要合适。

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

椅子的座面要合适。

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

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

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

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

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

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

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时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

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

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注: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坐,你未必会》改写。

5.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7.下列做法符合本文所讲述的道理的一项是A.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坐姿,周爸爸特地给孩子买了一把能调节高度和靠背倾斜度的座椅。

C.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D.芳芳在电脑前每工作2小时后就到茶水间泡杯茶或冲杯咖啡,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谏,不从。

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

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

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慢.侮人故慢:轻慢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塞忠谏之路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醒能述以.文者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四、(14分)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12.填空。

(10分,每空2分)(1)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句中“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体现的诗人的人生态度是______________。

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秦珍子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

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

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

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

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

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

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

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

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

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

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

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

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

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

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

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