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测量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一门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高速铁道工程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测量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工程施工岗位的测绘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测绘学科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工程测量、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等。
2.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高速铁路精测控制网及无砟轨道板精调测量技术及高速铁路测量的智能全站仪及精密数字水准仪,为建设和维护好高速铁路,确保其高效、安全、准时和舒适平稳运行而掌握的知识。
3.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高速铁路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1、掌握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布网要求、布点方法;2、掌握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教学重点:CPIII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掌握 CRTSI型板式轨道板的精测精调测量技术;2、内业资料准备;3、外业设站定向、轨道板精调、测量资料保存等主要工作流程,并对每个流程都按步骤详细介绍具体的操作、测量及处理方法;4、了解 CRTSIII型板、道岔板的精测精调技术;5、了解南方轨道小车原理及平面、高程精调方法。
教学重点: CRTSI型板式轨道板的精测精调测量技术,内业资料准备、外业设站定向、轨道板精调、测量资料保存等主要工作流程,并对每个流程都按步骤详细介绍具体的操作、测量及处理方法。
第三章处理仪器简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掌握高速铁路精测控制网与轨道板的精测精调测量中常用的高精度的智能型全站仪及数字水准仪的使用;2、了解DNA03精密数字水准仪教学重点:智能型全站仪及数字水准仪的使用4.教学设计指对某一个具体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
铁路线路课程标准
《铁路线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铁路线路二、适用专业适用中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铁路线路》是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轨道、路基知识,为铁路线路的设计、施工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
开设本课程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通过铁路线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线路工的技术要求,掌握铁路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工作及技术能力。
能承担铁路轨道、铁路路基施工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
重点阐述线路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掌握铁路轨道构造、铺设,铁路路基施工等专业技术,为后续参加铁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程设计《铁路线路》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适当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程初步设计为64课时。
五、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轨道构造、几何形位。
2、掌握普通轨道、无缝线路的铺设。
3、掌握路基构造、路基基床病害整治。
4、掌握路基施工。
5、掌握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
6、掌握特殊条件下路基施工。
二、技能目标1. 学会按图施工。
2. 能进行施工放样。
3. 能独立处理技术事故。
4. 学会制定施工方案。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铁路线路施工中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6.通过学习,获取线路工职业资格证书。
三、职业素养1、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64学时七、课程结构《铁路线路》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八、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教材编写与使用《铁路线路》可以使用的教材不多,教材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高速铁路施工测量适用专业:高速铁道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计划学时:130学时2.课程定位2.1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设置依据:高速铁路施工过程,对“施工测量员”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和“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高速铁道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面向的一个重要工作岗位就是“施工测量员:本课程就是为培养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员”岗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2.3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测量号称是工程师的眼睛,高速铁道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面向的是施工企业。
在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轨道板施工、钢轨铺设各阶段测量都要先行,为了保证高速铁路施工建设符合设计意图,施工测量在施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4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工程制图》等,主要为本课程提供设计图纸识图、数据处理等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后续课程为:《路基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
3.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在院内高速铁路实训场、在建高速铁路建设工地,实施高速铁路施工测量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的工作任务、操作程序、数据采集、测设及工作总结等各个环节的知识。
能够组织实施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工作,为将来从事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工作打下基础。
3.1知识目标①掌握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②掌握导线测量的原理、精度要求及测量方法;③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原理及方法;④掌握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及实测方法;⑤掌握高速铁路线路施工测量放样数据获取及测量方法;⑥掌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测量放样数据获取及测量方法;⑦掌握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测量放样数据获取及测量方法;⑧掌握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测量放样数据获取及测量方法;⑨掌握高速铁路轨道板精调方法;⑩掌握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方法;3.2技能目标①能熟练操作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②能针对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确定施工测量的方法;③能编写复测、中线、断面、路基、桥梁、隧道、轨道板精调、轨道精调测量计划;④能编写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技术总结;⑤能整理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资料;⑥能借助设计文件计算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放样数据;⑦能处理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复杂问题。
既有铁路测量课程标准
《既有铁路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既有铁路测量[适用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铁路测量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下标准轨距有砟轨道改建铁路工程测量、既有线复测的内容与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清楚既有铁路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为工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改建铁路控制测量、线路测量、站场测量、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掌握既有线复测的内容与要求。
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水准仪、全站仪进行既有线控制测量,能操作测量仪器进行线路测量、站场测量、施工测量等,同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3. 态度目标团结协作、积极主动、不怕困难、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具有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责任意识,按规范和仪器操作流程作业,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三、设计思路(一)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基于既有铁路测量工作过程导向,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为载体, 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最终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二)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合作, 对面向铁路行业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所涵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来选择、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兼顾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由浅入深安排课程内容。
(三)采用何种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建议学时数完成本课程教学建议学时数为48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一)课程内容及要求(二)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三)课时分配五、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或选用1. 教材编写建议⑴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充分体现项目载体、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工程测量适用专业:工程测量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代码:0801029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学时:642.课程的性质它是线路施工测量模块中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重点培养学生建立和增强测量的基本技能、具备基础测量工作的能力;另一部分是为后续课程桥梁施工测量模块、隧道施工测量模块的学习提供必需的线路中线坐标计算理论和点位测设方法。
它以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测量专业核心课程(如线路施工测量,桥隧施工测量,房建施工测量和数字化测图)的基础。
3.课程定位3.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需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面向的一个重要工作岗位就是“施工测量员”。
本课程就是为培养“施工测量员”岗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1)我国铁路、公路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改建既有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
到2010年,我国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
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计划投资1918亿元。
铁路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人才需求的规格,强调了人才队伍建设,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完善的铁路建设人才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和合理流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铁路人才队伍,到2010年,铁路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达到80%以上。
在铁路、公路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施工标准的要求下,市场对铁路、公路建设中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迅速增大。
《测量学》课程标准
《测量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测量技术基础、控制测量、测量平差、工程概论与识图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完成各项工程测量的能力,为后续从事工程测量员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4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能力,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确定本课程内容。
3.对工程测量课程所必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体梳理,依照典型工程施工测量任务,兼顾不同工程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技能成长规律,建构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到学习任务中。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从事建筑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等常见工程测量项目,并能在一定的指导下从事其他工程测量项目。
1.理解工程测量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中专门仪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方法。
2.能正确完成建筑、线路、桥梁、地下、水下工程的测量工作。
3.具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布设施工控制网的能力。
4.能正确处理工程测量数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分析、改正,并且能进行资料整理。
5.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铁路信号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测量》课程教学大纲(Measurement of Railway Signaling)一、课程目标1、任务和地位、知识要求:本课程是为铁道信号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试是信号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电气特性数据的采集,掌握和分析设备的运用状态,对于及时发现设备缺陷,预防设备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讲解了各种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各种主要信号设备电气特性的测量方法。
并介绍了信号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预备课程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铁道概论。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即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理解;“掌握”即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即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够灵活地进行分析和运用到实际中。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电测量指示仪表[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万用表、兆欧表、功率表的用法,了解电测量指示仪表的一般知识。
[教学内容]万用表、兆欧表、功率表的简单原理和用法。
电测量指示仪表的一般知识。
[重点难点]万用表、兆欧表、功率表的用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课时] 2第二章较量仪器[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较量仪器的方法[教学内容] 直流电桥,交流电桥,接地电阻测量仪[重点难点] 交流电桥原理[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课时] 4第三章电子仪表[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通用型模拟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的简单原理和用法。
[教学内容]电子电压表,示波器,频率计,数字式多用表,SD25系列数字多用表,失真度测量仪,信号发生器以及电子仪器的选用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课时] 4第四章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量[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量的重要性。
铁路既有线路测量ppt课件
≤750
≤4
≤3
--
≤6
≤150
≤200
≤10
≤80
≤100
≤15
≤30
≤30
.
18
6.高速铁路各级精测网关系示意图
.
19
①CPIII点设置在接触网支柱上
.
20
②CPIII点设置在隧道壁上
.
21
CPⅢ控制网区段----CPⅢ控制网独立平差计算的控制 网长度。一条高速铁路的CPⅢ控制网可分区段进行平 差计算。每一CPⅢ控制网的区段长度不应短于4km 。
.
7
2.曲线部分:
现阶段,曲线在运营后一般出现四种情况: 1、曲线正矢或大或小于原设计正矢,反弯数量多,超限数量值小 而且距离较近; 2、曲线出现大甩弯。 3、线路在运营后,由于外轨超高不足,列车速度较高等多种因 素产生的离心力较大,使曲线中心线外移,曲线半径加大。 4、线路在运营后,由于外轨过超高,列车速度偏低等多种因素 ,产生的向心力较大,使曲线中心线内移,曲线半径普遍减小。 用全站仪测量曲线上每隔5m或10m设一测点的三维坐标,结合渐 伸线法一次性拨好线路,日常用全站仪进行对各测点三维坐标跟踪式 的统一管理。通过全站仪盯控各测点三维坐标同时也能对曲线线路的 轨距、水平、超高、方向、高低、以及纵断面设计中的高程进行系统 的测量,从而改善在运营后曲线难以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局面,若遇到 有控制点的曲线时,就不同控制点和线路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 定控制点的拨道量,达到线路的良好状态。 建立观测台帐,对曲线的控制点和线上点的三维坐标进行观测,利用 我们的拨距尺对现场曲线各测点到控制桩的值进行比较,完成曲线各 要素的指标值。
689850 689860 689870 689880 689890 689900 689910 689920 689930 689940 689950 689960 689970 689980 689990 690000 690010 690020 690030 690040 690050 690060 690070 690080 690090 690100 690110 690120 690130 690140 690150
铁道工程技术-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适用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 B类
执笔人:
课程团队:
审定人:
编制时间: 2017年 4 月 14 日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表
二〇一七年三月
“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学时:8学时
学习情境2:线路施工测量学时:40学时
学习情境3:桥梁施工测量学时:6学时
学习情境4:隧道施工测量学时:6学时
三、“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考核评价
说明:课程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权重为0%。
四、附录。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铁道工程测量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64 学分:4 学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铁道工程测量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铁道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铁道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铁道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铁道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铁路路基工程技术、桥涵施工技术、地铁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技术和工务水文检测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铁道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铁道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1)目标设计铁道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地形图测绘;5.铁路线路测量;6.桥梁施工测量;7.隧道施工测量。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作者:————————————————————————————————日期:《工程测量》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工程测量(二)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
本课程解决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四)开发思路:《工程测量》的课程结构是以比较完善的测量学科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提供适应性强、内容比较先进的工程测量理论和技术方法。
通过学习工程测量,明确测量科学技术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以期熟练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主要测量仪器的构造、检验校正和使用方法,一般测量工具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角度测量、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绘等测量工作;掌握比较完善系统的普通测量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小地区控制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线路曲线测设、桥梁与隧道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光电测绘仪、全站仪等现代仪器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土模工程中的应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工程测量学习领域(108学时)序号学习情境工作任务1 绪论任务一测量学的任务及作用任务二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任务三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范围任务四测量工作概述2 水准测量任务一水准测量原理任务二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任务三水准测量的方法任务四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任务五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任务六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任务七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3 角度测量任务一角度测量原理任务二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任务三水平角观测方法任务四竖直角观测方法任务五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任务六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任务一钢尺量距任务二视距测量任务三直线定向5 全站仪及GPS测量简介任务一全站仪简介任务二角度测量与距离测量任务三坐标测量任务四坐标放样任务五GPS概述任务六GPS的组成任务七GPS坐标系统任务八GPS卫星定位原理6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任务一测量误差概述任务二评定精度的指标任务三误差传播定律任务四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7 小区域控制测量任务一控制测量概述任务二导线测量任务三交会定点任务四小三角测量任务五三、四等水准测量8 地形测量任务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任务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三地形图的应用9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任务一施工测量概述任务二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任务三施工测量中点位测设的方法10 线路的曲线测设任务一线路平面组成和平面位置的标志任务二圆曲线的测设任务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任务四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任务五加缓和曲线后曲线的详细测设任务六遇障碍时曲线的测设方法任务七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11 铁路及公路线路测量任务一铁路线路测量概述任务二新线初测任务三新线定测任务四线路施工测量任务五既有铁路线路和站场测量任务六公路线路测量任务七公路施工测量12 桥梁测量任务一桥轴线长度所需精度估算任务二桥梁的控制测量任务三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任务四桥梁放样测量13 隧道测量任务一概述任务二隧道进洞测量任务三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任务四隧道贯通精度的预计任务五隧道施工测量任务六隧道竣工测量四、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情境一绪论(4学时)能力目标了解工程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掌握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工程测量技术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程测量任务;2.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复杂的工程测量任务;3.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工程测量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包括测量坐标系、距离、角度、高程等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工程控制网布设与观测:包括导线、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等方法及其应用;3.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4.施工测量:包括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等内容;5.特殊环境下的测量技术:包括隧道、桥梁、河道等特殊环境下的测量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技巧。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过程;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3.实地操作: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操作,了解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操作技巧;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5.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源、习题库、交流社区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有铁路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既有铁路测量
[适用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铁路测量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下标准轨距有砟轨道改建铁路工程测量、既有线复测的内容与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清
楚
既有铁路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为工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改建铁路控制测量、线路测量、站场测量、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掌握既有线复测的内容与要求。
2. 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水准仪、全站仪进行既有线控制测量,能操作测量仪器进行线路测量、站场测量、施工测量等,同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3. 态度目标
团结协作、积极主动、不怕困难、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具有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责任意识,按规范和仪器操作流程作业,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三、设计思路
(一)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基于既有铁路测量工作过程导向,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为载体, 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最终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二)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
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合作, 对面向铁路行业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所涵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来选择、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兼顾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由浅入深安排课程内容。
(三)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建议学时数
完成本课程教学建议学时数为48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
(二)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课时分配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或选用
1. 教材编写建议
⑴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充分体现项目载体、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
⑵教材应根据职业工作所需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组织编写(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⑶教材内容展现应层次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文字表述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使用。
2. 教参资料
(1) 李聚方.工程测量. 测绘出版社,2014.
(2)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5-2009.
(3)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二)教学建议
1.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项目教学,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校内和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等,根据具体内容,应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等组织形式,采取讲授、演示、练习、边讲边练、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与“学”的互动。
(三)教学评价
1.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突出过程评价。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分任务模块评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操作技能、项目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以百分制记分,平时成绩通过各任务模块分数加权平均取得;课程结束时运用总结性评价,进行期末考试。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
最终的课程成绩由平时与期末成绩加权平均得出,建议平时与期末的分数比采用6∶4。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软件,建设教材、习题库、试题库等,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的需要。
编制人:高润喜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