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观察报告-10110540102-贾晨-特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观察报告

摘要本文采用参与性观察对一14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连续数周、每周3小时的观察,总结了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优势领域与需要干预的领域,并结合个案目前所接受的干预计划,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建议。结论:优势领域:①知道性别差异。②与人聊天时会选择与对方接近性较强的话题。③具有同理心。需要干预的领域:①与人沟通时目光接触太少。②话题的转移与开启存在问题。③聊天内容过于刻板。④在公共场合,不能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但也不会让人过于厌烦。干预建议:①对问题行为进行有选择的干预。②注意保持其优势领域。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会交往能力优势领域劣势领域教育建议

1引言

2013年5月DSM-5问世,在新的版本中,自闭症的三个障碍领域被合并为两个:社会交流障碍、限制性兴趣/重复行为。沟通及社交行为上的缺陷被认为是无法分开讨论,所以合并成单一症状来进行诊断及描述,再结合环境及情境的因素进行自闭症社交沟通缺陷诊断的考虑。

此外,在新手册中, 自闭症谱系障碍将取代广泛性发展障碍, 成为这一障碍类别的总称, 原先在该类障碍下的亚类别包括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期瓦解性障碍以及待分类广泛性发展障碍都将不再单独出现[1]。

自闭症在语言方面的缺陷,在过去被认为是亚斯伯格症及自闭症的差异处,但在新的第五版本,认为语言方面的缺陷不是自闭症特有的缺陷,也不是出现在所有自闭症身上,所以充其量顶多就是影响自闭症症状的因素,而非诊断的标准之一。

本次报告主要描述了对一原先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观察及对其提出的干预建议。

2 方法

2.1 观察对象

姓名:琛琛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0年12月

所在年级:小学五年级

2.2 观察方式

笔者对个案进行参与式观察,在与个案的互动中观察其社会交往的特征,并在观察过程中对其进行生态化的干预。

2.3 观察过程

笔者(女)与另两位观察者(男)一起到个案家中将其接到华东师大校园,交通工具为轨交4号线,再将其带到操场上进行运动训练,随后再和他一起到学校食堂吃饭,最后将其送回家中。观察过程从接到个案的那一刻开始到将其送到家中结束。

从个案的家中到地铁站有一段距离,每次个案都会与他的老师(老师为2011级言听系

的一名学生)进行阔别一周的交流,聊天内容基本上是老师上一周布置给个案的作业。如果上一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看某一部电影,那这次见面时两人的对话就会围绕那部电影。但是个案在聊天过程中不太注意话题的转移,有时老师已经转移了话题,他依然会对他想讲的内容滔滔不绝。此外,个案与对话的那一方的目光接触也较少。

进入地铁站以后就到了人流密集处,个案能够遵守规范排队上下车,如果看到座位,他会让笔者(因为笔者是女性)先去坐,等再有了空位再自己坐。但是,个案仍有一些行为不符合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个案经常将双腿伸得很远,无论是否会挡到其他人走路;坐在座位上时,身体会与周围的人靠得很近,无论坐在他旁边的人是否是熟人;踩到别人的脚不会主动道歉。有时个案犯了错,老师在出地铁时向他指出,个案会生闷气,自己独自走在前面,不理任何人。

在走路的过程中,笔者(女)与另两位男性观察者/老师轮流与个案进行交流,值得关注的是,个案在与笔者聊天时,话题一般都是与动物相关的,如“你怕猫吗?”“你为什么怕蛇呀?”“我小的时候用手抓过鸭子的嘴。”之类的话题;而与男性观察者/老师聊天时,话题则大不相同,而是男生比较喜欢的话题,如“金刚狼”“蜘蛛侠”等。然而,个案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辨别他人是否对自己开启的话题感兴趣,只是自顾自地发问,即便对方不回答也会继续发问;对于同一个人,其话题不会转换,每次都是同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个案在与一位男性观察者讨论男生的话题,笔者对其中一个名词提出疑问,男性观察者开玩笑地对笔者说:“这你都不知道,你好无知。”随后,个案就问了男观察者几个问题,观察者表示并不了解,个案就对观察者说:“你好无知啊。”过了几秒钟,个案说:“谁让你说她(指笔者)无知,我也要让你体会一下被别人说无知的感觉。”我们对个案具有如此这般的同理心感到非常吃惊。

随后就是个案在食堂吃饭时的表现,在吃饭时,个案表现出了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主动给三位观察者拿筷子;吃饭的时候一般不说话。但也表现出另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行为:主动将自己碗里的菜夹给坐在旁边的人。

3 结果

3.1 个案值得关注的优势领域

3.11 能够知道男女的性别差异,在沟通时会对话题进行筛选;会给男生取一些无伤大雅的

又很传神的绰号,但不会给女生起绰号。

3.12沟通时会尽量选择与交流对象接近性较强的内容。

3.13 具有同理心。

3.2 个案需要进行干预的领域

3.21与人沟通时目光接触太少。

3.22话题的转移与开启存在问题。

3.23 聊天内容过于刻板,每次与同一人的话题都是同样的。

3.24在公共场合,不能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但也不会让人过于厌烦。

4 讨论

4.1 对有些问题行为是否需要干预的探讨。

从整体上来说,琛琛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发展得较好,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行为,但这些问题行为并不会使得他与对方的沟通存在障碍。例如,琛琛在与人交谈时目光接触较少,但是教育者是否有必要刻意地去增多他与别人的目光接触呢?琛琛在地铁上喜欢说话,在声音不是很大不至于打扰到其他人的情况下,教育者是否有必要抑制他说话呢?笔者认为,即便是一个正常人都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上述问题行为,那么对于一个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就没有必要对其行为过多苛求。也就是说,笔者认为,并没有必要对他的每一项问题行为都进行干预,而应该抓紧训练的机会,尽量多地矫正他会影响到其他人的问题行为。

4.2 对个案优势领域如何保持的探讨。

在社交方面,琛琛着实具有不少优势领域,具体内容见参见3.1。那么,在面对个案的优势领域时,干预者应该怎么做呢?在本次观察中,笔者发现,对于个案的优势领域,他的老师几乎没有对他进行过表扬,但是一旦个案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则会指出。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很不好的,长时间的批评会导致个案的自信心缺失,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演变为习得性失助。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者应当对个案的优势领域提高敏感性,一旦个案表现出良好行为,教育者就应当及时给与其社会性正强化,如口头表扬,这会让个案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是良好行为,从而有意识地多表现出这些良好行为。

5 建议

5.1 关于问题行为

就问题行为而言,教育者应有选择地选择干预,优先干预那些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行为。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问题行为,教育者不应吹毛求疵,只要这些问题行为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就可以了。

5.2 关于优势领域

教育者在面对个案的优势领域时,不应采取忽略的态度,而应采取社会性正强化,以期个案的良好行为能够保持下去。

6 参考文献

[1]. 陈莲俊, 自闭症诊断与服务的发展趋向——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草案评介与预测. 中国特殊教育, 2011(8): 第59-6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