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培养方案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培养方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培养方案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以厦门大学在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为依托,面向二十一世纪,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

为突显本单位培养优势与特色,我校MPA项目拟设立公共政策分析,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财政与税务管理,公共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非营利组织、市政与公共事业管理五个专业方向。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新形势下公共管理现代化和专业化要求的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公共管理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知识面以及复合型、应用型的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

(3)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激励、文字阅读与理解、口头与文字表达、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贯穿在其中的创新能力。

(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二、招生、学制与学习方式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工龄三年以上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公共管理硕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招生类型分为“全日制”和“在职攻读”两类,“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在职攻读”学生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

报考资格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三年(含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入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脱产”或“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学习方式,可以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学习年限为2至4年。

“非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2.5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

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目录”共列12门课,其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和“外国语”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是本专业必设核心课程;其他核心课程,由各培养院校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开设。

核心课程目录2.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范畴、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自行设计和设置。

3.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培养方案
(2011年12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

毕业生及学位获得者应秉承清华大学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追求我院明德为公的思想境界,面向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前沿,面向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的实际需求,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卓有成效地推动组织创新与社会变革,从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

二、学分要求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核心课程17学分,选修课15学分,前沿课2学分,专业实践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制为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包括:
1、周末及晚上学习;
2、分段集中学习,每学期集中一次6-8周,每年集中2次,课程学习共集中4次。

四、课程设置
4、专业实践(80590732 2学分,考查)
学生应参加专业实践,内容及要求包括拓展训练或实地考察或参加讲座及
我院组织面向MPA同学的公共管理论坛等。

5、学位论文
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学位论文。

鼓励学生选做案例分析报告和政策分析报告,20000字以上。

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

论文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具体参见《清华大学MPA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模板】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模板】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招生类型分为“全日制”和“在职攻读”两类,“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在职攻读”学生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

报考资格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三年(含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入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脱产”或“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学习方式,可以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学习年限为2至4年。

“非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2.5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

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目录”共列12门课,其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和“外国语”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是本专业必设核心课程;其他核心课程,由各培养院校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开设。

核心课程目录2.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范畴、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自行设计和设置。

3.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

安全工程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培养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基本理论、消防和安防科学与技术,具备从事安全管理、评价、教育培训、监察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消防和安防需要的、能胜任消防和安防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消防和安防科学与技术知识,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安全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从事安全监察与管理,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管理与处置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在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公安消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管理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各级工会组织从事安全管理、安全监察、消防与应急管理、安全评价与培训等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二)具有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四)掌握专业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五)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及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六)掌握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知识,具备危险因素辨识、事故隐患排查分析、系统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能力;(七)具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应用及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管理方法,有效地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且具备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习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八)具备消防和安防初步设计能力及消防和安防施工与管理的工作能力;(九)了解工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工会开展公共安全工作的现状与途径。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结构,熟悉国内外政府和公共组织管理的规律,具备公共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公共管理领导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良好的道德、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

2.学术素质: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务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拓宽和深化学科知识的创新能力。

4.实践能力: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公共管理领域实际工作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5.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在组织中协调内外部资源,调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领导能力。

6.社会责任感:具备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具备公民意识,能够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平衡考虑。

7.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学:包括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技术、政策分析与评估等。

2.公共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

3.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与领导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

4.公共政策与决策:包括公共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实施、政策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分析方法。

5.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包括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6.公共服务与社会创新:包括公共服务管理、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

7.领导力与决策:包括领导力理论与实践、决策理论与实践、危机管理与应对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8.专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与论文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四、课程实施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在公共管理领
域拥有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高素质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该方案通常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公共管理学基础、公共政策、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社会研究方法、公
共信息管理等,以及一定的选修课程。

2、实践环节。

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还需要在课程之外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可
以是实地考察、案例研究、模拟演练、实习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写作。

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中通常还包括一定的论文写作要求,要求学
生完成一篇符合标准的学术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写作能力与
分析能力。

4、终审。

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中,往往需要学生完成一次终审,即对学习
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检验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成长与进步情况。

5、评价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的教学评价需要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论文、实践报告、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表现。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推出了相应的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的一般内容和学习要求,以期对学生在选择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以及了解培养方案有所帮助。

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各种公共管理机构中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和决策等工作。

此外,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跨学科合作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课程设置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通常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概论、行政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专业课程侧重于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提升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选修课程则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课程来拓宽知识面。

四、实践环节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中通常包含一定的实践环节,如实习、论文和项目研究等。

实习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通过与实际工作场景的接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挑战和机遇。

论文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课题,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项目研究则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项与公共管理相关的项目,并完成项目报告。

五、学习要求为了顺利完成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要求和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能适应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工作、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

3、具有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依法行政能力。

4、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外文报刊、文献。

5、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

三、培养对象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对象主要为国家公务员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包括NGO、NPO部门在内)、企业、事业等单位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及公共管理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采取全日制统招脱产和非全日制在职培养相结合方式,实行以学分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

全脱产学制2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决定学习年限,但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二年。

五、培养方式公共管理硕士(MPA)以课程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六、专业方向1、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2、社会管理3、城乡管理4、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七、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1、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

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北京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和广泛的跨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MPA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要求、实践环节以及就业前景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公共事务协调能力和创新领导能力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学生需具备本科学士学位,以及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和英语语言能力。

培养周期为两年,学习期间需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论文写作。

二、核心课程设置MPA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涵盖公共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核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公共管理基础课程:- 公共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 管理沟通与危机处理- 政策分析与决策- 公共管理伦理2. 政策管理课程:-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评估与监测- 比较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沟通与落地3. 组织管理课程:- 组织设计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跨组织协调与合作- 变革管理与创新4. 社会公益管理课程:- 社会企业与公益创业- 公益组织管理与发展-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社会风险管理与公共安全5. 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参访实践与案例分析- 项目调研与管理实践- 实践教学与研讨会三、实践环节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和机会。

学生需参加实践课程、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增加对公共事务的了解和洞察力。

四、就业前景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培养的人才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公共部门咨询公司、非营利组织、高等院校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从事政策研究与制定、公共管理与实践、政府决策咨询等工作,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或教育工作。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个人学习计划作为一名参加工作的研究生,我深深认识到读书生活的宝贵,两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漫长,而该阶段又是我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期,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和目标需要完成。

为此,需要制定好自己在本阶段的人生和学业的整体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尽可能好地完成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特此,我就研究生阶段做出如下计划,还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一)总体愿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尽量广地涉猎土地管理专业基本知识,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但是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为此我应该在博览的基础上尽可能集中时间和经历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选取学科中一些经典著作仔细研读,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都以此为依托,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经过长期的积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为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各种学习工具一是加强英语的学习。

当今我们处于全球化时代,学科一些前沿知识都是用英语书写。

为了关注土地管理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动态,具有国际化视野,学好英语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熟悉并运用论文写作工具。

掌握比如SPSS、Eviews等计量分析软件以及visio等作图软件。

同时熟练、精确运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等各种方法,结合计量软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三)阶段性总体安排第一学年主要是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的学习。

本学年需完成学位课,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由于两年的工作对专业的一些知识有所遗忘,所以第一年还应该自学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学习时间之外,计划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并且弄清楚文章的精华所在、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文章的经典的表达方法,把认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摘抄下来,为自己小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以便对这一领域多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基
础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
际问题;
2.具备领导和管理公共组织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管理环境中的挑战;
3.具备广泛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能够有效推动社会和发展;
4.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完成各类公共
管理任务;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公共管
理中的复杂问题。

二、学习内容
1.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社会福利、公
共决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政府与社会管理:包括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
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经济管理:包括财政管理、资源配置、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4.法律与伦理:包括行政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5.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6.研究方法与技巧: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养模式
1.课堂教学:开设公共管理相关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分析;
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024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024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024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导言】公共管理领域,是一门涉及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为我国公共管理工作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支持。

下面是详细的培养方案。

【学制与学时】本专业学位培养为全日制,在两年内完成法定学时。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政治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公共领导和决策能力,能够领导和管理公共组织;3.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变化;4.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以公共利益为核心进行管理工作。

【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本专业学位培养采用学分制,按照课程学分与学生学习工作量的要求确定课程学时。

1.专业学位基础课程(必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组织与领导-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决策与决策分析-公共管理信息与技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服务创新与2.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社会公共事务管理3.专业选修课程(任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公共部门治理与创新-城市公共政策与管理-政策评估与决策支持-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公共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为理论知识的应用提供支持。

5.学位论文-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完成一篇学位论文,需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并按照学位论文的要求完成写作和答辩。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学习目标和任务1.学习目标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我的学习目标是:(1)全面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2)掌握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和技能,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3)提升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2.学习任务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我将安排以下学习任务:(1)学习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与决策、公共管理伦理等,全面掌握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2)学习研究方法课程,提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3)参与研究课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素养;(5)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践能力。

二、学习计划和安排1.第一学期(9月-12月)(1)学习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与决策等;(2)参加研究方法课程,学习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3)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2.第二学期(1月-4月)(1)学习公共管理学科的深化课程,包括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经济学等;(2)参与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3)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了解实际工作环境。

3.第三学期(5月-8月)(1)完成研究课题的论文撰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2)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并总结经验教训;(3)参与公共管理项目的实践,锻炼实践能力。

三、自我评价和反思在实施个人培养计划过程中,我将时刻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成果和效果:通过课程表现、作业等方式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效果,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策略;2.专业知识和理论:定期进行知识总结和思考,保持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掌握;3.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取反馈和建议;4.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自我调整和改进: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招生类型分为“全日制”和“在职攻读”两类,“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在职攻读”学生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

报考资格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三年(含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入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脱产”或“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学习方式,可以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学习年限为2至4年。

“非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2.5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

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目录”共列12门课,其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和“外国语”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是本专业必设核心课程;其他核心课程,由各培养院校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开设。

核心课程目录2.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范畴、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自行设计和设置。

3.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接受系统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公共管理专业研究人才,具备深入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理论,能够在公共组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各类公共管理领域从事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学习研究生学术课程学习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学术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与管理、公共经济学等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关课程。

学术课程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研究生实践研究生实践包括实习、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环节。

实习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公共组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机构合作,学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实践则是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管理意识。

科研训练环节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以及学术研究的综合能力。

3.研究生论文撰写学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篇研究生论文,该论文为学生自行独立完成的学术研究项目。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要借助学术导师的指导,掌握研究方法和科研技巧,进行实证研究或理论研究。

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通过论文撰写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

三、培养模式公共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学术导师制度,学生入学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并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

学术导师是学生学习、科研和实践的参谋和指导者,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选择、研究方向确定以及研究生论文的指导等。

四、培养要求公共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完成学术课程学习、研究生实践和研究生论文撰写等环节,并通过考核达到一定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Z2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对其相关领域有较深研究,通过系统学习能够适应本学科的研究和教学、适应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公共安全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国家公共政策的认知、理解和执行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和现代管理知识及技能,以适应相关工作的要求。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

如确有必要,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报研究生教育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至两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采取学分制。

总课程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1学分、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

(一)学位课程(21学分)
1、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课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
2、外语:第一外国语(72课时,2学分)、专业外语(72课时,2学分);
3、公共基础课:公共安全管理经典文献选读(54课时,3学分)、管理学与行政学名著选读(54课时,3学分)
4、专业基础课:公共管理专题研究(72课时,4学分)或者Public Management(72课时,4学分),二选一;公共安全管理原理(72课时,4学分)。

(二)必修课(共计14学分)
1、公共管理学方法论(36课时,2学分)
2、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或者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in contemporary china(54课时,3学分),二选一。

3、公共安全管理案例研究(54课时,3学分)
4、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54课时,3学分)
5、公共安全预警管理(54课时,3学分)
(三)选修课(共计8学分)
1、限制性选修课(任选2门,共计4学分)
(1)公共安全管理前沿研究(36课时,2学分)
(2)流动人口风险管理专题(36课时,2学分)
(3)公共绩效管理专题(36课时,2学分)
(4)领导科学专题(36课时,2学分)
2、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其中必须包含一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计6学分)
(1)网络舆情分析:理论、技术及应对策略(36课时,2学分)
(2)政府管理问题研究(36课时,2学分)或者Contemporar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54课时,3学分)
(3)国家理论与治理(36课时,2学分)或者Political Science(54课时,3学分)
(4)International Relations (36课时,2学分)
(5)Compa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36课时,2学分)
(6)统计软件应用(36课时,2学分)
(7)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36课时,2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培养方式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

指导教师可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每学年检查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二)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当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或教学实习。

其中包括指导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本科生写作学年论文,协助主讲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批改作业和讲授某些专题,参加学术会议等。

实践学分为5学分。

(三)硕士研究生应当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可独立承担研究生创新项目、优秀学位论文等科研项目,也可参与导师或导师组其他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

科研学分为5学分。

(四)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讲座,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5场校内讲座。

讲座学分为3学分。

五、中期考核
导师组在第五学期依据《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经中期考核,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合格者,可继续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论文写作是对研究生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与考核,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本专业范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二)导师应加强对学位论文各环节的指导。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文献和从事必要的调查研究,在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具体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并参加开题报告会,经开题小组审阅评议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三)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和现实性的要求出发,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具有独到见解和一定创新。

(四)学位论文答辩按学校规定进行。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类别课程设置总




每周学时
考核
方式
任课
教师
备注第























学位课政治
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
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试
第一
外国

基础外语72
4
4 考试
专业外语72 4 考试
基础
理论
课和
专业

公共安全管理经典
文献选读
54 3 3 考试汪伟全
管理学与行政学名
著选读
54 3 3 考试尹钢
公共安全管理原理72 4 4 考试权瑞松
公共管理学专题研

72 4 4 考试汪伟全
二选一Public Management 72 4 4 考试刘丽珍
必修课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36 2 2 考试吴新叶
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专题研

54 3 3
考试张明军、
李峰
二选一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54 3 3 白艳莉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研究54 3 3 考试彭彦强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方

54 3 3
考试
雷丽萍
公共安全预警管理54 3 3 考试雷丽萍
选修课限


公共安全管理前沿研究36 2 2
考查汪伟全、
赵庆寺、
童潇
任选两门流动人口风险管理专题36 2 2 考查郭秀云
领导科学专题36 2 2 考查张明军
公共绩效管理专题36 2 2 考查王峰



网络舆情分析:理论、技术
及应对策略
36 2 2
考查
唐雨
任选三门,必须包括
一门非本专业一级
学科课程政府管理问题研究36 2 2 考查任勇或
张熹珂,
二选一Contemporar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54 3 3
考查
Political Science 54 3 3 考查段海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