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实历史是怎么样的
杨家将历史传奇与英雄人物

杨家将历史传奇与英雄人物杨家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支闻名于世的英勇战将家族,他们在戍守边疆、抵御外敌的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的传奇故事和英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杨家将的历史背景杨家将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之初,而他们的辉煌历程则贯穿了唐、宋、元等多个朝代。
他们主要活动在北方的边疆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频繁接触,并且在战争中积极参与抵御外敌的战斗。
二、杨家将的战斗经历杨家将的战斗经历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杨家将演义》,这部作品以虚构的形式刻画了杨家将的众多英勇事迹。
他们以智勇双全、纵横捭阖的战斗策略,击败了敌人,守卫了中原的安全。
他们用无尽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一篇辉煌的战斗史。
三、杨家将的英雄形象杨家将的英雄形象鲜明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其中,杨业、杨延昭、杨光等人都是为数不多的真实历史人物。
他们在历史上被誉为“忠义之军”,因为他们不仅有出色的武艺,更以忠诚、义气和正直的品格而受到赞许。
1. 杨业,杨家将的创始人,他在战场上独具真本领,不仅身手敏捷,武力超群,更是一位谋略出众的军事家。
他以战功赫赫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成为了许多后来的英雄们的榜样。
2. 杨延昭,杨业的儿子,他在杨业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杨延昭擅长运筹帷幄,他善于利用各种战术和策略,并且每战必胜。
在他的带领下,杨家将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战果,被誉为兵法之才。
3. 杨光,杨业的孙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军事传统,还兼具了文武双全的素质。
杨光是杨家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将领,但他却以强大的气魄和过人的勇气赢得了无数胜利,成为了杨家将的骄傲。
四、杨家将的影响与传承杨家将的英勇事迹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在民间文化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都以杨家将为创作素材,向人们展示了这支军事家族的传奇故事。
同时,杨家将的精神也成为了国人心中的英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而努力奋斗。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杨家将的简介:《杨家将》是讲史类的“袍带书”,其中有些事实有史可查,有些则真假相掺。
明代初年,产生了第一部描写杨家将的中篇小说。
明代中期,又有文人把民间传说、话本、戏文中的杨家将故事集中起来,编成长篇小说。
现存作品两种,一种是《北宋志传》,后易名《杨家将演义》,五十回,描写了杨继业祖孙三代的事迹;另一种是《杨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义》,五十八节,描写了杨家五代的功勋,在前书的基础上续写了杨文广、杨怀玉两代英雄。
此外,《四游记》里的《东游记》中穿插了“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神怪故事;《水浒传》中也有杨门后代青面兽杨志的记述。
清代以来,根据《杨家将演义》改编的还有《北宋金枪全传》、《两狼山》、《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平闵十八洞》即《杨文广征南》等中长篇小说。
此外,《说呼全传》、《万花楼》、《说岳全传》诸书中也穿插了一些杨家将人物的故事。
清末民初,许多说书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成评书、鼓书,代代说唱。
评、鼓书中的《杨家将》,又名《盗马金枪》,主要描写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的传奇故事,多从“金沙滩”起,至“天门阵”止,有评书名家刘兰芳的《杨家将全传》109回与评书名家田连元的《杨家将》102回。
其中梅兰芳以演“穆桂英挂帅”得以出名,说明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阴风凄惨鬼声呼啸,地府中一派恐怖,阎罗夜审潘仁美,潘在刀山油锅前招供了为报打子仇恨,害死杨继业、射死杨七郎的种种罪行。
突然灯光大亮,原来这一切都是八贤王和寇准设下的巧计。
这是人们在戏曲中所见到的。
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杨家四代都是优秀的将领。
杨业又名杨继业出身在神木县北,当地至今仍有杨家城遗址。
他曾以数千骑兵破辽兵10万人,被誉为杨无敌。
公元986年,宋分三路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西路主帅是潘美不叫潘洪、潘仁美,杨业为副。
由于东路军惨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
杨业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没有被潘美和王监军所采纳。
杨业又同潘约定,由杨业出战,把辽兵引到陈家谷,潘埋伏于此歼敌一说是杨被迫出战,由潘接应。
杨家将传说故事

杨家将传说故事咱今儿个就唠唠杨家将的传说故事。
杨家将啊,那可都是响当当的英雄。
这一家子住在北宋年间,为首的是杨老令公杨业。
这杨业可不得了,那武艺高强得很,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
他本来是北汉的将领,后来归了宋朝,那可算是宋朝的得力战将。
杨业有七个儿子,各个都不是孬种。
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
这哥几个啊,都跟着老令公出生入死。
就说那金沙滩一战吧,那可真是惨烈。
辽国设了计谋,想把杨家将一网打尽。
杨家父子八人就这么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战场。
大郎啊,为了保护宋太宗,假装成皇上,结果被辽国的乱箭射死。
二郎为了救大哥,也死在了战场上。
三郎呢,被马踏成了肉泥,想起来都让人揪心。
四郎被辽国俘虏,还被迫娶了辽国的公主,不过他心里可一直向着大宋呢。
五郎看到这场面,心都凉了半截,后来就出家当了和尚,远离这尘世的纷争。
再说说这六郎杨延昭,那可是杨家将里最出名的一个。
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带着杨家的余部继续跟辽国作战。
他镇守边关多年,辽国的人一听他的名字就害怕。
为啥呢?因为他打仗可鬼精鬼精的,常常能以少胜多。
有次辽国大军来犯,六郎就用各种计谋,又是偷袭,又是设伏的,把辽国打得屁滚尿流。
还有那七郎杨延嗣,他是最勇猛的一个。
可就是因为太勇猛,被潘仁美给陷害了。
这潘仁美啊,心眼儿坏得很,嫉妒杨家将的功劳。
七郎被他绑在柱子上,然后万箭穿心,死得那叫一个冤。
杨门女将也不是吃素的。
佘太君,那可是杨家的顶梁柱。
老令公和几个儿子死的死,走的走之后,佘太君就带着杨家的女人们扛起了保家卫国的大旗。
穆桂英那更是女中豪杰,她大破天门阵,那场面可壮观了。
穆桂英骑着马,拿着刀,在阵里横冲直撞,把辽国那些会妖法的人都打得没了脾气。
杨家将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他们那种忠君爱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就像星星一样,一直在咱历史的天空里闪闪发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杨家将历史真相是什么?

杨家将历史真相是什么?杨家将历史真相:历史上的杨家将是怎样的?杨家将历史真相是什么?以杨继业为主的杨家将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就历史演绎出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戏剧、小说、评书还是说其他的形式,可以说广为传扬,杨家将的事迹广为人知。
我们来看看杨家将历史真相。
杨家将历史: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
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
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杨家将历史: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叫杨琪,其祖父是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
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
在南宋遗民所著的《烬余录》中,将杨嗣(实为杨业的叔父)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将杨文广的事迹,创造出了一个杨宗保。
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
到了明朝,又有人编撰出《杨家将演义》,以及以《演义》为底本,写出了《北宋志传》,在戏曲中,杨家将的曲目更为兴盛,因为明朝中后期的形势,也是面临外敌入侵,朝廷积弱的局面,杨家将的故事也得以在这个背景下流传。
在杨家将故事整个的流传过程中,作为官方,是希望通过宣传杨家将,强调忠孝的思想,而在民间的流传,是一个个的传奇故事,其中反映了许多民间愿望和思想。
这也是杨家将历史的一部分。
杨家将历史上是怎么说的?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
王洗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详见(《刘娥》第五章西夏之乱)可能是由于王洗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在杨家将的传说中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
杨家将历史真相:杨延昭为什么称为杨六郎?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
杨家将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郎。
火 器 。辽 军 又死 伤 无 数 。 当然 , 正 如 赤 壁 之 战借 助 老 天 的 东风 起 , 而 正 当辽 军 的攻 势 如 潮 遂 城 岌 岌 可 危 之 际 ,
岁。
而更能显示他 的军事奇才 的神来之笔 , 是潘老将军智勇平南汉小国。当时的南汉政 治一片黑暗,当朝皇帝刘银为保皇位安稳长 久, 竟然杀尽所有 的亲兄弟才肯罢手, 还 出兵
千 古奇 冤 潘 仁 美
1 5 万 北犯 中原。当时 的潘仁 美时任 湖南主
将, 把此 事 奏 知 北宋 朝 廷 , 接 到朝 廷 命他 领 兵
军 士 兵着 实恐 惧 到 了极 点 ,这 黑 压 压 不见 边 郎从此美名扬 ……
际的辽军旗幡帐篷辎重,即使不打仗就这般
宋真宗景干耗着, 也真够 宋兵喝一壶的哩 ! 并且辽军 向 亲率 3 0万大军 , 绕过杨延 昭的防区, 向土地 城 内还射 入一封信给杨延昭,扬言不投降的 肥 美 的 中 原杀 奔 而 来 。主 战派 的宰 相寇 准 命 话, 辽国 1 O万大军将踏平 小小的遂城 ; 若 肯 杨延昭所部主动进攻辽国房 山,牵制辽军 的
战, 并与 辽签 订 了屈辱 的 《 澶 渊之 盟》 。
割据势力 ,口 了 别摁倒 了葫芦瓢又起 。思来想
杨 延 昭 的 内心 深 处何 等 得 憋 屈 、郁 闷 与 去,宋太祖皇帝想到 了潘仁美前去后周面见
忧愤 , 本可借此天赐 良机, 一则可杀敌报 国, 众文武大臣是最佳人选。 潘仁美单人独骑 , 很 z . N也可替父报仇 ,自己的雄才大略也可风 有 些慨 然 悲壮 地 来 会 后周 的文 武 百 官 。他 是 采尽展……这就是历史上杨六郎真 实的生活 怎样的唇枪舌剑战“ 群儒” 后人不得而知 。倘
杨家将北宋抗金的忠勇军队

杨家将北宋抗金的忠勇军队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忠勇军队,曾在北宋时期与金朝作战,并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
他们以勇猛无畏、忠诚奉献的精神,为北宋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战,成为了抗击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
1. 简介杨家将杨家将的正式名称是“猟宿山杨楼路燕山杨家将”。
杨家将源于宿县猟宿山,是由北宋练兵场开始发展起来的,开始只是一支小规模的地方武装。
后来,在南宋末年和元朝初年,他们逐渐壮大,并在抗金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杨家将的历史背景北宋时期,金朝不断对北方边境进行侵略,给北宋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金朝的强大军力,北宋朝廷与群臣束手无策,无力抵御金兵的入侵。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家将迅速崛起,成为北宋朝廷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3. 杨家将的战略布局杨家将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兵力分散到整个边境地区,采取分散作战的策略。
他们善于运动战和游击战,扰乱金军的后方补给线,给予敌军沉重打击。
在战术上灵活应对,善于运用地形等因素,使金军难以摸清他们的具体位置和行动计划。
4. 杨家将的武器装备杨家将使用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刀、弓、箭等传统兵器。
他们善于驭马,擅长骑射,以灵活机动的马部为主力。
杨家将的武器装备虽然简陋,但在战术应用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5. 杨家将的战斗精神杨家将以忠勇和牺牲精神闻名于世。
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危险,都始终不放弃,坚定不移地抵抗金军的入侵。
他们对抗金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北宋与金军抗争的重要参与者。
6. 杨家将的战绩与影响杨家将在北宋抗金的历史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主要表现在连年作战中多次击败金军大军,并成功保卫北方边境。
他们的壮举鼓舞了北方各族群众的抗金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杨家将的战斗精神和忠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7. 杨家将在延续影响杨家将的抗金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顽强抵抗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军人和人民。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中国民间有两家⼈英雄事迹,妇孺皆知,其⼀河南岳家军,其⼆⼭西杨家将,杨家将是讲解中不可或缺的⼀环。
杨家七郎⼋虎并⾮真实历史,害死杨业的也不是潘美。
宋史对杨业的功绩记载也是不值⼀提,⽽是其对⼿辽史则对其⼤书特书。
下⽂对杨家将的介绍还是相对客观,篇幅有重复仅看前半段即可。
【杨家将故事】⾸⼊太原,后降北宋 提起杨家将,⼈们⾸先想到的便是杨业。
历史上,这位名震千⾥的⼀代名将,20多岁便⼊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宋王朝,全国统⼀⼤局已定。
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
但他深感刘⽒厚遇之恩,并未变⼼投宋,⽽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
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
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
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哭了⼀场,投降了宋朝。
宋太宗因他常年与北⽅少数民族作战,经验丰富,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都部署潘仁美共同担负起了⼭西防御契丹的重任。
实际上,潘仁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上。
⼀战扬名,⼈称—杨⽆敌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的各个要道⼝,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寨、⼤⽯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契丹⼗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堵截和奇袭办法,⼤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从此,敌兵⼀见“杨”字⼤旗,便吓得⼼惊胆战⽽不战⾃退,称杨业为“杨⽆敌”。
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
杨业驻守雁门关⼋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些⼼胸狭窄的同僚妒⽕中烧。
⼀些⼈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
宋太宗没有轻信,⽽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了对他的信任。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吗,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吗,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源远流长,一门忠烈的杨家将早已深入人心,但多数人知道杨家将和杨门女将,是在演义、评书或者当代影视作品中,那么历史上,杨家将和杨门女将是否真实存在呢,或只是小说家们虚构的人物?事实上,杨家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在正史中,三代杨家将都有记载。
无敌杨业杨业其实是名降将,他原先一直在北汉军中为将,是北宋的劲敌,在北汉时期,就已得名“杨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在宋太宗的亲征下终于投降,杨业也因此归宋,得到赵光义重用,将他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仍旧在边关驻扎,防御辽国入侵。
杨业一生都在边关,对边事相当熟悉,他与另一员名将潘美搭档,多次击败辽军,威震边境,成为契丹人的眼中钉。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了收复汉土燕云十六州,决定出兵北伐,这就是著名的雍熙北伐。
宋太宗派出20万大军,全国兵分三路伐辽,决心完成周世宗柴荣和其弟赵匡胤的未竟事业,杨业仍与潘美搭档指挥西路军。
西路军也是宋军一路最强的,从3月到4月,西路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洁,先后攻占了燕云山后面的九州四州之地。
西路军进展顺利,曹彬将军的东路军却遇到了麻烦。
他按计划在涿州取得进展后,契丹南院王耶律休哥派兵切断粮道。
军队没有食物,不得不撤退。
这是战场老兵曹彬犯下的最大错误。
东路军迅速后撤,四月初就直接撤回了国境线内,这速度可真够快的。
赵光义得到消息,明白大势不好,他严令曹彬立即进军,务必推进到原先的阵地。
为什么,因为东路军一撤,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就成了一支孤军,深入辽国境内,必将被包围歼灭。
可惜已经晚了,东路宋军的士气已经被榨干了。
更重要的是,辽军得到了生力军的增援,辽国的萧太后亲征,辽军士气爆棚。
此消彼长之下,再次闯入境内的东路辽军,被辽军无情地击溃和摧毁。
在皮埃蒙特战场上,宋军遭受了彻底的失败。
再看山后战场的西路军,辽国当然不会放过他们,清理完东路宋军,辽军转向山后战场。
此时,西路军已成为孤军,东路军被歼灭,中路宋军田重进接到赵光义命令紧急撤军,西路军同时也接到了撤退命令。
历史上的杨家将

历史上的杨家将历史上有杨令公,却没有七郎八虎;历史上有佘太君,却没有八姐九妹;历史上有金沙滩血战,却没有十二寡妇征西。
那么历史上的杨家将,又是怎样的呢?戏曲故事中,杨令公镇守的是代县雁门关,杨家的七郎八虎牺牲在怀仁的金沙滩,杨五郎出家是在五台山。
然而,当我们还原历史去找寻真实的杨家将故事的时候,却还要从山西省的省会――太原说起。
太原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但是在杨家将故事发生的北宋之前,太原却不叫做太原,地址也不在现在的太原市。
当时镇守太原的大将杨业,所保护的也不是大宋的江山,而是定都太原的北汉政权。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各地分封割据。
直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之后,一路过关斩将,统一了北方原先分裂的各个小国家,这才建立起了大宋王朝。
但是,位于山西的北汉政权却久攻不下,成为阻碍赵氏一统天下的最后一个小国家,让其头疼不已。
戏曲里的《下河东》一出,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三下河东进攻北汉的事。
北汉政权能够如此坚固,一方面是北汉皇帝以辽国为靠山,另一方面也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
当时担任建雄军节度使的杨业号称无敌。
《宋史》中对于这位当时的“敌将”并没有多提,同时期的《九国志》虽然提到了杨业的功绩,但是早已失传。
我们只能从《续资治通鉴》的几十个字里了解到,当时杨业在城头苦战防守,在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后还在坚持战斗,直到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才大哭着解甲归降。
当时太原叫做晋阳。
晋阳一役有多惨烈,杨业和将士们如何拼死抵抗,我们后人只能从历史的断章中想象了。
但宋太宗赵光义攻克太原后的狠辣却从另一方面做了证明。
或许是报复这一座顽强抵抗,屡攻不下的城市,也是担心这块汉文帝、唐李渊父子、北齐高欢父子的龙兴之地,这座崛起过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政权,号称“龙城”的城市再出帝王,赵光义命令大火焚烧晋阳城,又引汾水晋水,水灌晋阳。
一座一千四百七十六年历史的千古重镇至此毁于一旦。
历史上的杨家将

历史上的杨家将戏剧上的杨家将故事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演义而成,然又不完全是照搬历史。
正式历史记载着杨业、佘太君、杨延昭、杨文广事迹。
民间流行的传说故事则更多。
杨、佘两家都是将门豪族,历代出了不少名臣、名将,他们两家又是世家。
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五代十国混乱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为了保家卫国,两家世代都是习武的,一个形成“杨家将”,一个形成“佘家军”(按佘实姓折,当时佘、折同音),形成西北屏障,卫国干城。
杨业,并州太原人。
据山西代县杨忠武词保存的《杨氏族谱》记载,杨业是汉太尉杨震少子杨奉后代。
“父信,为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命亦犹用鹰犬逐雉兔耳。
”(《宋史》)杨业20多岁到太原,受到北汉重用,任保卫指挥使、建雄节度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国人号为“无敌”。
皇帝赐姓刘,名继业,又升任为侍卫新军都虞侯(五代时高级军官)。
这时赵匡胤正图统一全国,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归宋。
开始,刘不听,却依靠契丹支援与赵匡胤抗衡。
多次交兵,赵匡胤屡攻太原不下。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即位后,刘继元终因国力不支,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六日向宋太宗投降。
在与赵光义作战中,杨业屡建军功,此时仍然坚守城南苦战。
赵光义久闻杨业是员勇将,便命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杨业“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
宋太宗当即予以嘉奖,恢复姓杨,名业,不久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
同年十一月,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担负防御契丹的重任,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国大军攻雁门,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堵截峡口南口,自己则率几百名骑兵从小道绕到雁门关峡口北口向南猛攻,杀死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从此,杨业声威大震,"契丹威之,望见业旌旗即别去。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佘太君姓折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
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
”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
“佘”是“折”的讹传。
在杨业之死事件中,潘仁美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监军王侁。
杨家将连环画“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
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这传奇的一家人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英雄气概。
“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
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
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
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
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然而,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
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
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
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杨家将都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的杨家将都怎么死的?
导语:杨家将都怎么死的史载,杨业有七个儿子,除延玉与父同死之外,其他诸子都曾为国戍边,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延昭。
而传说和戏曲中,说杨继业有
杨家将都怎么死的
史载,杨业有七个儿子,除延玉与父同死之外,其他诸子都曾为国戍边,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延昭。
而传说和戏曲中,说杨继业有八个儿子,即所谓“七狼八虎”,并说前七个是亲生,老八是养子,八人中有三人战死,一人被害,两人被俘,一人出家,只有六郎杨延昭能够始终坚持在前线抗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历史的真实。
但根据史书,杨延昭在杨业的子女中排行第一,杨六郎实为杨大郎。
他继杨业之后镇守三关,“智勇善战”、“号令严明”、“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屡败辽兵。
在边防二十余年,声威远扬,令辽兵闻风丧胆。
按辽人的风俗,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专克契丹,所以他们认为杨延昭就是那第六颗星,称其为“杨六郎”。
后来的传说和戏曲当中以讹传讹,把杨延昭说成是令公第六子,他的几个弟弟反而成了他的兄长。
杨令公:确有其人绝食而亡
史实:历史上真正的令公杨业本名杨重贵,原本是北汉名将,后归北宋。
因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被朝廷委任掌管山西一带的驻防事宜,人称“杨无敌”。
公元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攻辽,杨业、潘美率军北上,和辽国萧太后率领的辽军对抗。
主帅潘美与监军王迫令杨业出战,杨业自知不敌,但仍力战,终被陷于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重伤被俘,绝食而亡,年约60岁。
史实:杨业娶折氏(“折”被演化成“佘”,其妻也演化成佘太君)为妻,生七子,为杨延朗、杨延浦、杨延顺、杨延玉、杨延环、杨延贵、杨。
杨家将的知识点

杨家将的知识点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家族,他们的壮举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杨家将的知识点。
一、杨家将的历史背景杨家将是唐朝时期的一支军事家族。
杨家的祖先起初是北魏时期的勇士,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逐渐崭露头角。
杨家将在唐朝时期达到巅峰,以他们的英勇和武艺成为一代名将。
二、杨家将的家族成员杨家将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杨业、杨素、杨延昭等。
杨业是杨家将的创始人,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为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卓越的战功。
杨素是杨业的儿子,他在唐朝中期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杨延昭是杨业的孙子,他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遗志,成为了唐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
三、杨家将的武艺特点杨家将以其出色的武艺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武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勇猛无畏:杨家将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战斗精神,他们敢于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2. 精通骑射:杨家将擅长骑射,他们能够在骑马的同时准确地射击敌人,是出色的骑兵。
3. 灵活运用战术:杨家将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包括伏击、袭扰等,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4. 善于统领士兵:杨家将具备出色的统领能力,他们能够有效地指挥士兵,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四、杨家将的战功和贡献杨家将以他们的战功和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传说。
他们在唐朝时期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为唐朝统一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壮举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
五、杨家将的影响与价值杨家将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战功和贡献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
杨家将的勇气、正直和忠诚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人,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
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激励着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六、结语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家族,他们以他们的英勇和战斗精神闻名于世。
通过对杨家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学习并传承杨家将的精神,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杨家将宋朝的抗金名将家族

杨家将宋朝的抗金名将家族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而在宋朝期间,有一支名将家族,他们奋勇抗击金朝侵略,被后人尊称为“杨家将”。
杨家将是宋朝的一支重要军事家族,他们为抵御金朝的入侵,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灵魂的守护者。
本文将介绍杨家将的历史背景、家族特点以及他们在抗金战争中的贡献。
一、杨家将的历史背景杨家将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当时杨业担任梁王朱友贞的帐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随着宋朝的建立,杨业继续为宋朝效力,并将这个家族的战功代代相传。
杨家将的成员继承了杨业的战斗精神和家族传统,在宋朝的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杨家将的家族特点1. 世代将才:杨家将世代都是军事世家,家族成员从小接受军事训练,磨砺出过人的武艺和作战经验。
这使得杨家将在军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宋朝重要的抗金力量。
2. 忠诚奉国:杨家将深深热爱祖国,坚守抗金信念,将保家卫国视为责任所在。
他们不惧艰险,甘愿为国家付出一切,战功卓著。
3. 智勇双全:杨家将的成员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智谋出众。
在与金朝对抗的战争中,他们能够灵活应对敌军的进攻,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战役的胜利。
三、杨家将在抗金战争中的贡献杨家将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连续多次参与与金朝的战斗,并展现出出色的战略指挥能力和战斗技巧。
1. 杨业:作为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梁朝期间,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并数次击败了敌军,为后来的杨家将做出了先例。
2. 杨业之子杨昭:杨昭继承了父亲的战斗衣钵,成为了杨家将的当家人物。
他曾带领杨家将数次征战,多次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3. 杨业之孙杨从义:杨从义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战斗传统,他在多次战斗中都表现出色,身先士卒,为抗金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四、杨家将的传承与影响杨家将的成员代代相传,他们对抗金的战斗精神激发了无数后来者的热情。
杨家将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思想和民族精神。
杨家将的抗敌精神和家族传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榜样,鼓舞着每一代中国人继续前行。
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他们和电视剧的一样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的他们和电视剧的一样吗本文导读:在杨家将的演义版本中,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在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对着辽国公主唱到:“你的父设下了双龙会宴,我弟兄八员将就赴会在沙滩。
我大哥替宋王席前遭难,我二哥短剑下命丧黄泉; 我三哥被马踏尸骨不见,有本宫和八弟失落北番。
”面对八千岁的质疑,杨六郎说道“我大哥替宋王把忠尽了;我二哥短剑下命赴阴曹;我三哥被马踏尸骨难找;我四哥落番邦无有下梢;我五哥弃红尘剃度修道;我七弟被仁美箭射芭蕉。
哪一阵杨家将尸骨还少,论功劳才挣下这玉带蟒袍!”足可见杨家的一门忠烈,以至于后来无论是水浒中的青面兽杨志,还是金庸笔下的杨铁心、杨康、杨过爷三都以杨家将为先人。
但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呢?其人首先,杨业(即民间传说的大刀令公杨继业)确有其人,也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杨业最后在辽军重重包围中绝世三日而死,即便是在北汉时期,他的抗辽业绩也是相当卓著的。
杨业归宋后直到战死,不过八年时间,而耶律斜轸曾“指责”杨业与辽“角胜三十余年”,可见,在北汉的二十余年中,杨业与辽国征战无数,是不共戴天的,也正如他在京剧中所唱的那样“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到如今只落得兵败荒郊。
恨北国萧银宗发来战表,擅敢夺我主爷锦绣龙朝。
贼潘洪在金殿帅印挂了,我父子倒作了马前的英豪。
金沙滩双龙会一阵败了,只杀得血成河鬼哭神嚎”另外就是杨继业到底有几个儿子?按正史记载来看,杨业有七子。
《宋史》:“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其中延玉:随父战死。
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其事迹史无明载。
蒙父荫,荫补为武官下级官阶(北宋武官共五十三阶,殿直约为第四十九阶)。
延昭:在其父战死后,被父亲经常称赞“此儿类我”的杨延昭迅速成长为优秀的将领,常年抵御辽国入侵,并在澶渊之战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
最新历史上真相的杨家将~七郎八虎

历史上真相的杨家将~七郎八虎关于史籍中真实的杨家将是这样的:根据《宋史》列传载:杨业,并州太原人。
父杨信,为五代后汉麟州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即为杨无敌。
根据山西代县杨家庙杨氏家谱所载,杨业家本是山西望族,其先是东汉太尉杨震,杨震是关西孔子,有四知辞金的美谈,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一著名典故的创始人。
杨家将是杨震的第五子杨奉的后裔,与大隋王朝楚国公杨素同支派。
《杨家将演义》中描写杨业有七个儿子,号为七郎八虎,演义中通用的名字从杨大郎到杨七郎,即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
《宋史》中描写杨业的确也是生了七个儿子,即供奉官杨延朗(就是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杨延浦、杨延训并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并为殿直。
长子杨延玉与父共没于陈家谷口之战。
其中杨延昭为几郎,史书并未详载,只是辽国人(一会称契丹一会称辽国)目为杨六郎,见宋史载:“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
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
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杨延昭和杨文广在正史上是父子关系,史书载六郎有三子为官,杨文广字仲容,因功授殿直。
演义中编出个杨宗保一代来,把杨文广列为杨宗保之子,当然演义是演义的。
杨家将从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到第五任帝宋英宗赵曙的一百年间,杨家父子祖孙三代保家卫国,拱卫皇室。
关于杨文广之后的那些稗官野史、评书演义所编的天花乱坠的,只是评书演义戏文,我们看看热闹而已,千万不能当正史看,自杨文广之下一代起,杨家将后裔虽然世代为文官武官(各房支长子袭爵,其他子孙视才能用之,但杨家将的后裔好多呀,不能都封官的),但史书鲜有记载,地方志都有记载。
关于杨家将的真实历史

关于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
然而,戏剧小说的演绎永远无法与历史的真相同日而语,还原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一起走进真实的杨家将。
杨家将人物第一代:杨继业(杨令公)、佘赛花(佘太君)第二代(八子、八子夫人及二女):杨延平(杨大郎杨泰)、花解语(或叫张金定,大郎妻)、周云镜(大郎妻);杨延定(杨二郎杨永)、耿金花(或叫李翠萍,二郎妻)、邹兰秀(二郎妻);杨延光(或叫杨延辉,杨三郎杨勋)、董月娥(或叫花谢玉,朱月梅,花似玉,三郎妻);杨延辉(或叫杨延朗,杨四郎杨贵)、孟金榜(或叫林素梅、云翠英,四郎妻)、耶律琼娥(或叫铁镜公主、雪碧公主,四郎妻);杨延德(杨五郎杨春)、马赛英(或叫罗赛营、罗氏女、罗刹女,五浪妻);杨延昭(杨六郎杨景)、柴熙春(或叫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六郎妻)、王兰英(或叫王怀女、重阳女、玉林公主,六郎妻);杨延嗣(杨七郎杨希)、呼延金赤(七郎妻)、杜金娥(或叫杜玉娥,七郎妻);杨怀亮(或叫杨延顺、王司徒,杨八郎杨顺,义子)、蔡绣英(或叫周淑荣,肖金蓉,八郎妻)、耶律银娥(或叫玉镜公主、青莲公主,八郎妻);杨延琪(字春花,杨八姐);杨延瑛(字秋菊,杨九妹)。
第三代:杨宗保(六郎子)、穆桂英(宗保妻);杨宗勉(六郎子)、焦月娘(宗勉妻);杨宗英(七郎子)、姜翠苹(宗英妻)第四代:杨金花(宗保女);杨文广(宗保子)、杜月英(文广妻);其他:杨排风(烧火丫头)、焦赞(六郎麾下武将)、孟良(六郎麾下武将)第五代:杨怀玉(文广子)、第六代: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翰(或叫杨世汉、花昆)、杨士鹏、杨瑞娘第七代:杨金豹、杨彩凤第八代:杨满堂(或叫杨再兴)、杨志杨业是降将出身追根溯源,杨业的父亲杨信出生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位乱世英雄、地方豪强,攻占麟州后,自立为麟州刺史。
【史学纵横】杨家将的故事-副本

杨家将的故事
广为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有真实史事作根据。
雍熙年间(984—987年),北宋兵分三路大举攻辽。
杨家将中被称为“杨老令公”的杨业作为西路军的副将,英勇杀敌,捷报频传,被称为“杨无敌”。
东路和中路军进兵过急,遭受挫折。
辽军迅速调集10万精锐,进攻西路军。
大敌当前,杨业认为应暂避锋芒,掩护老百姓撤退。
但主帅潘美为了争功,却强令杨业出兵。
杨业无奈,只得与潘美约定,由潘美派弓弩手埋伏在陈家谷(今山西朔州南)接应,自己率大兵出击,引诱敌人进入山谷,乘机将其歼灭。
谁知当按计划行动的杨业退回到陈家谷时,潘美所设伏兵已不知去向。
杨业只好又杀入敌阵,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
面对敌人的诱劝,他誓不投降,绝食而死。
人们怀念为保家卫国牺牲的杨家将领,将他们的英雄事迹编为生动的故事和戏剧广为流传。
杨家将是哪个朝代的人

杨家将是哪个朝代的人杨家将是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杨家将是哪个朝代的人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杨家将是哪个朝代的人杨家将指的是北宋大将杨继业一门三代精忠报国的故事,因此杨家将都是宋朝人。
杨家将故事简介公元980,攻打幽州,为辽*所败,败退逃回京城。
自此,辽*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室永无宁日,太宗派英勇无敌的扼守雁门关。
带同七个儿子坚守雁门关,力拒辽*。
杨家七子,智勇双全,各有*格,个个忠心义胆。
遣十万大*意欲夺取雁门关,1剧情2分集剧情3剧情简介4少年杨家将下部剧情5少年杨家将的剧情6少年杨家将47集剧情7少年杨家将剧情结局8少年杨家将剧情长度9少年杨家将每集剧情10杨家将剧情11杨家将剧情介绍12杨家将分集剧情带领几千以寡敌众,让辽*落个惨败收场,退出关外,自从杨家声威大显,举国振奋。
经此一役,深明“要掌权天下,必先灭杨业”。
派智勇过人的辽将耶律斜潜进中原,伺机对付杨业,耶律斜设计拐走,意图打击杨家,伺机杀杨业,怎料杨家不但杨业厉害,1少年杨家将主题曲2少年杨家将片尾曲3少年杨家将剧情介绍4少年杨家将分集介绍5少年杨家将歌曲6少年杨家将剧情7少年杨家将下载8少年杨家将9少年杨家将下部10少年杨家将结局同样身手不凡,杨家众子更是团结一致,智勇过人,让耶律斜计划失败,但对杨家了解更为深入。
杨家将历史简介在提到宋朝历史的时候,杨家将是不能不提到的。
在历史上的杨家将远不如在小说和民间传说中那么神奇,然而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确实少有人及。
前面有朋友已经介绍了一点,还有朋友希望写的更详细一些,我就献上拙作。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
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家将真实历史是怎么样的
杨家将真实历史是怎么样的
在小说中,杨门女将死的都挺惨,除了佘太君都是死于契丹埋伏死于乱箭之下。
当然真实历史上杨门女将都是老死病死的,佘太君活得最长,真实历史上,佘太君实际姓折,读佘,应该是折太君,鄜州折家的女儿,五代后期北宋整个时代,折家世代割据鄜州,折太君他爸是鄜州刺史,折太君弟弟折御卿也是世袭鄜州刺史,军阀割据,直到北宋末年,折家出兵太原抗击攻占太原的金国西路军,折家军全军覆灭,后来北宋灭亡,折家也灭亡了,折家头号敌人是西夏第二号是契丹,所以折家投降宋朝抵抗西夏契丹,同时与隔壁割据麟州的杨家世代通婚,杨家是著名墙头草,一会背叛国家投降周朝一会背叛周朝投降汉朝一会背叛汉朝投降宋朝,不要脸极点!折家可是早早投降宋朝抗击西夏契丹,杨家折家世代通婚,折太君16岁在公元946年就嫁给了杨老令公杨重贵,号称天下无敌那个(纪念他的庙里就是挂着这四个大字,现在庙还在山西可以去验证)
杨家折家为了割据,男人没了女人领兵也不将兵权交给宋朝
政府,所以有女将
女将们没有一个战死的!
杨家男人战死不少,折太君丈夫,杨重贵。
后来各种叛变过程中改名杨业,就是死于宋朝西路军统帅潘美的故意坑害下,被契丹俘虏,绝食而死。
杨六郎,杨延朗,其实他的六个兄弟他最大,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他也是战死
他弟弟杨延玉杨四郎也是战死与契丹战争中。
他儿子杨文广(和小说不同,小说中杨六郎儿子杨宗保孙子杨文广)没有战死,不过家业丢了,失去了麟州的割据,当然真实历史上没有穆桂英,不过折老太君和儿媳们都领兵过,孩子太小,妈妈奶奶带兵;就是不让人碰杨家军,保持割据,折家也是如此,不过折家男人死的少而已不缺将军
欧阳修给杨文广侄子杨琪写过诗文,夸过这位杨将军。
杨家将可谓满门忠烈,不仅杨家的男人鞠躬尽瘁,杨家的女人们也巾帼不让须眉。
我为作为杨家后人二自豪。
杨门女将有佘赛花、花解语、周云镜、耿金花、邹兰秀、董月娥、孟金榜、耶律金娥、马赛英、穆桂英等22位女将,然而最有名的八大女将分别是佘赛花、穆桂英、杜金娥、杨四娘(孟金榜)、杨五娘(马赛英)、杨八妹(杨延琪)、柴郡主(柴美容)、杨排风。
佘赛花,又称佘太君,羌族人,宋代名将杨继业之妻,杨继
业去世后成为杨家掌门人,在杨家有很高的地位,对杨家后面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佘赛花善终。
穆桂英,杨六郎长子杨宗保之妻,乃穆柯寨穆羽之女。
因寨前杨宗保交战生擒杨宗保并与之成亲,善使神箭飞刀之术,在佘太君百岁挂帅西征中,五十岁仍挂先锋,并大获全胜。
战死。
杜金娥,杨七郎次妻。
会灭兵接刃之术,使三口飞刀,百发百中。
战死。
孟金榜,杨四郎正妻,在宋军保家卫国受尽伤痛之苦时,义助佘赛花为伤兵治疗。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四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金沙滩一战后,为了完成四郎的使命,跟随佘太君披甲迎战辽军,成为扬名天下的杨门女将。
战死。
马赛英,杨五郎妻,有书称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战死。
杨延琪,佘太君的小女儿,自小冰雪聪明、能言善辩、敢作敢为才华锋芒毕露。
从小便非常懂事,熟读兵书战法,数次被绑架虏走,都能凭其机智化险为夷,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柴郡主,又名柴美容、柴俊平、柴文意,乃杨宗保之母,穆桂英的婆婆。
多次和杨门女将一起出去打仗,保卫国家疆士,出生入死,奋不顾身。
战死。
杨排风,杨府烧火丫头,使一条烟火棒,后来杨门女将出征,都以其为先锋。
杨排风自小无爹无娘投入天波府为仆,与杨
七郎等同辈弟子一起长大,是以年纪不大,辈分却高,乃是杨家第二代子弟。
曾随穆桂英一同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巾帼不让须眉。
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