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8课《观潮》
语文:第28课《观潮》(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PPT课件
练习中考资源网解释加点的字
1、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
(许、让)
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树立、举)
3、一舸无迹; (船)
4、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5、披发文身;(名词用作动词,刺花纹;)
6、倍穹常时; (高)
7、倏尔黄烟四起;(忽然)
8、艨艟数百;(战船)
9、以此夸能;
(用,凭借) (夸耀,显示)
中考资源网
钱塘潮形成原因
天文学家指出:海宁潮是由 于月球的引力和杭州湾“喇叭形” 的出海口共同的作用而形成的。 钱塘江大潮特大涌潮必须同时符 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朔”、 或“望”,即地球、月球和太阳 三者连成一条直线;二是这“朔” 或“望”必须最靠近“秋分”节 气;三是这“朔”或“望”必须 发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时候。 农历八月初三的钱塘江大潮,则 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因此, 同是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 的将比八月初三的逊色得多。
探中究考资归源纳网二
4.“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 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 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 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 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 课:《观
潮》课件
观潮周密观潮
宋•周密
学习目标
会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八堡碰头潮
盐官一线潮
老盐仓回头潮
气势雄伟的碰头潮
徐邦达钱塘观潮图(国画)
蒋孝游奇观海宁潮(国画)浪淘沙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天下奇观——海宁潮
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
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初中语文文言文《观潮》原文、译文、疑难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观潮》原文、译文、疑难解析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
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原文】《观潮》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Lesson 28 "watching the tide" teaching plan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2、篇章2:观潮文档(通用版)3、篇章3:观潮模板规范版4、篇章4:观潮模板通用版5、篇章5:观潮模板标准版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课件
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 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 请摘记出来。
运用了 披、持、争、鼓、溯、迎、出没、 腾身等动词。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 潮儿本领的?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这句话是对吴中健儿 弄潮本领的称颂和赞 叹。游泳健儿们的勇 气和技艺令人叫绝。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虽席地不容闲也。” 说明了什么?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
忽而分,忽而合,尽其种种变化,同时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
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刀的人,好象踩在平地上。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水爆轰震, 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
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之物, 价格比平时加倍的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 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 伟 壮 观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概 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 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 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 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 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 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 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 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 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 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 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水,就形成 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钱塘潮高 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 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本文以 观潮
融合,
正面描写
为线索, 记叙 和 描写 相
和
侧面描写 相结合。
1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 军演戏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 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28 观潮
一、基础知识
作者是 周密 , 南宋 词人,字
,
号
、
等,宋亡不仕。本文选
自 《武林旧事》 。
二、重点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不久逐渐逼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三、理解性默写
1、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
4、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描写吴儿外形和风俗的句子是:披发文身。 7、最能体现吴中健儿弄潮之技的句子是:
旗尾略不沾湿。
8、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从侧面烘托观潮之盛的句子是: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和虽席地不容间也。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上午11时56分9秒11:56:0922.4. 13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记住仅、沃日、穷、尽、 舸与等重点词解释。 3、会翻译重点句子。 4、理 清文章结构
模块一: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模块二:句子翻译、课文背诵(重点) 感情理解(难点)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 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 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 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 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 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kuí ),风格清雅秀 润,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词集 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存词150余 首。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 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 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 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 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 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 伟 壮 观
当……时 发、起
几乎,将近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7.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战船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马 舞动
10. 略不相睹
举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11.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
12.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也不 13.随波而逝
去
14.一舸无迹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 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8《观潮》
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能够)
词类活用
1.皆披发文身 (名词作动词,刺刻花纹。) 2.天下之伟观也 (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形容词作动词,高过)
3.“江干上下十余间...... 观潮的热烈火爆场面, 车马塞途”“席地不容间” 一览无余。
4.尽奔腾分合五战之 势
卓鬼变幻,间其调度 之神速,操控之机灵。
5.文中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 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6.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上句写江涛汹涌的近景,下句写愿望所见。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省略句: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省略主语“潮”) 倒装句: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后置,应为“于鲸波万仞中出没”) 被动句: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为……所表被动)
精读课文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观潮人众之多。
5.《观潮》是 一篇精彩灵 动的美文, 表现在哪几 个方面?
1.清晰的层次之美 2.精彩的描摹之美 3.精妙的映衬之美
句子赏析
1.手持十幅大旗...... 寥寥数笔,便使弄潮儿激流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勇进、果敢好胜的心理态势 跃然纸上。
2.腾身百变,而旗尾 略不沾湿
传神地再现了他们精湛 的表演艺术。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 “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 潮”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8.《观潮》课件
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之物, 价格比平时加倍的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 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 伟 壮 观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概 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到
十八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
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
则
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
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 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 请摘记出来。
尽,穷尽,形作动。
披发文身。文,刺花纹,名作动。 争先鼓勇。 鼓,激发。
一词多义
际天而来
而 随波而逝 溯迎而上
而,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而,表转折
仅 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只有
自即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为,是 为 海涌银为郭 为,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为,被
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方 方出神
方,正
方其远出海门 出,发、起 出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 出,来到
人物略不相睹 略 而旗尾略不沾湿
略,一点儿
表时间词语
既而渐近。 既而,一会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并,同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_观潮》优秀课件
僦赁jiù lì n 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掌握读音
雷霆 tíng 艨艟 méngchōng 僦赁 jiù lìn 杨诚斋 zhāi 倏尔 shū 一舸无迹 gě
画着花纹
)
( 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
时现时隐 江岸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
合作交流
作者在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 描写的?找出与下面图片对应的文字具体分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颜色形状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形状颜色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语,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班内讨论。
掌握重点词语:
吞天沃日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 用水淋洗) ( 忽然 ) ( 一点也不) 高 ) 满 ) 农历十六日 ( )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珠翠罗绮溢目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掌握重点词语: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 发、起 ) 如履平地 ( 踩,走)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被 去往 ) 皆披发文身 ( 溯迎而上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几乎,将近
只, 仅仅 (4)景象 (7)腾起
看 (5)气势
句式: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②方其远出(于)海门(省略句) ③(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④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课件
第一段: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3、理解各段内容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 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 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 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 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第二段: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3、理解各段内容
可是 一点也不
可是旗尾一点也不沾湿。 以
凭借
此
这
夸
夸耀
能。
本领
凭借这显示(夸耀)本领。
江干
江岸
上下
上游下游
十 余 里间,
多 之间
江岸 珠翠
上游下游十多里之间, 罗绮
华丽的衣服
溢目,
满目
妇女的首饰
(戴着)珠宝首饰(穿着)华丽衣服的(游客)满眼都是。
车马塞 途, 饮食 百物
阻塞
路途 吃喝
皆
都
倍穹 常时
加倍的高 平时
各种物品
车马阻塞了路途,吃的喝的各种物品都(比)平时加倍的高,
而
可是
僦赁 看幕,
租用 观潮帐篷
可是租用观潮帐篷(的人), 虽
即使
席地
一席之地
不容
容许
闲也。
空
(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许有空的。
3、理解各段内容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 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 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 系腰”者是也。
观 潮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入海 口成喇叭状,每逢涨潮海水倒灌,水势受 阻,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波澜壮阔, 气势磅礴,古人赞曰“天下壮观无”。
初二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课件新人教版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
,请பைடு நூலகம்学们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2、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 •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4、写观潮人数之多。
•第一节
•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 文
•第一节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正面描绘?
•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 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 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三段。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 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 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 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 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 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 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年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
者
•马 •舞动 •举
•踩,走
•10.如履平地
•忽然
•11.倏尔黄烟四起 •一点儿也
•12.人物略不相•睹去 不
•14.吴儿善泅者数百 •游泳 •15.皆披发文身 •画花纹,动词 •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巨波 •17.珠翠罗绮溢目 •满 •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高 •19.而僦赁看幕 •租用 •20.虽席地不容间也 •许,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课文中的语句:
人教八语上册28课《观潮》.ppt.ppt
六、拓展延伸:
海潮诗句集锦: 1.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作雪堆。 ——刘禹锡 2.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小组交流各自收集的咏海潮诗句; 或者描述片段精彩场面。
七、作业:
1. 第一段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写
2、课文第1段是怎样写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先总起
钱塘观潮的壮观景象
交代海潮最盛时 描写潮来时的样子 引用杨诗作结
3、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潮来的样子的?
形: 仅如银线 色: 玉城雪岭 描写角度 声: 声如雷霆
绘声绘色,生动地 表现了海潮的壮美
势:吞天沃日
(二) 课文是怎样描写水军演习的?—小组讨论
船只众多 水军演习 阵势变化 水兵技艺 战斗情况
静
动
(三)哪些语句描写吴儿弄潮的壮士形象?
突出了勇士逆水弄潮的高超本领?
吴的 儿场 弄面 潮
披发文身 争先鼓勇 手持大旗 溯迎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 旗尾略不沾湿
壮士形象
高超本领
(四)课文是怎样写观潮人数之多的?
十里余间 观 潮 之 车马塞途 人多 数 席地不容间
出潮水的壮观,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也是 为了突出潮水的壮观,同样是写潮水,这两 段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是写景,从正面描写潮水的雄伟壮观 第四段是记事,从侧面衬托潮水的雄伟壮观
2.改写练习: 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 写成四个场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 改写。
《观潮》
作者:周密
一、情景回顾:钱 塘 江 大 潮
钱 塘 江 观 潮
玉城雪岭
吞天沃日
江横玉系腰
《观潮》周密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观潮》周密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本文现已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入八上语文28课。
作品原文:观潮浙江之潮1,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
方其远出海门3,仅如银线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8,艨艟数百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12,水爆轰震13,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1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15,随波而逝16。
吴儿善泅者数百17,皆披发文身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20,腾身百变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22,珠翠罗绮溢目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也25。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词句注释:重要解释: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代词,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5.既而:不久。
6.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班级: 姓名:
课题:《观潮》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及语句翻译);
2、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
- 1 -
- 1 - 【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 ) 履( ) 倏( ) 僦( )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234.仅如银线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也可远而不可亵玩焉.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未复有与其奇者仅仅观观势势能能⎧⎨
⎩⎧⎨
⎩⎧⎨
⎩⎧⎨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