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坚持绿色富国、绝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殡葬改革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密不可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析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对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殡葬管理服务体系提出建议。
一、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市委书记亲自督办。2014年清明期间,市委书记下基层调研,发现沿途的清明祭祀用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立即责任市委督查室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拿出解决的措施。二是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2014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殡葬改革专题办公会议,会议确定了尽快出台殡葬规划、对散葬坟墓进行整治及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对选择不占地的安葬方式的逝者家庭,一位奖励2000元。在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前,分管市长多次深入到乡村、公墓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对策措施,并提出了工作要求。三是开展散坟集中整治。根据市
政府的专题会议精神,从2015年起,我市启动了散葬坟墓集中整治三年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中心城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散坟全部搬迁到公墓集中安葬”。2015年和2016年,城区共搬迁散坟13395座。四是专门对祭祀行为发出通告。2016年3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的通告》,其中规定,塑料、布料、纸张、锡箔纸等材质都不得用于祭祀,大力倡导以敬献鲜花、踏青遥祭、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缅怀故人,更加注重精神传承。
2、殡葬服务单位自觉推行生态殡葬。我市有殡葬所(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14个,农村公益性公墓400多个。殡葬服务单位在为群众办丧过程中,首先,在接运和保存环节,必须由殡仪馆专用殡仪车辆接运,对每一位遗体都会做消毒处理,对长期存放的遗体都会做防腐处理;第二,在告别环节,禁止使用鞭炮,不使用纸质花圈;第三,在火化环节,购买环保型火化设备,安装尾气处理设备;第四在安葬环节,公墓单位在注重墓区绿化美化的同时,兴建了树葬园、生态园和骨灰免费散撒园,近三年来各种生态葬法已落葬1000余具。同时,我市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扶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安葬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毁林建墓、占田建墓等损害环境行为的发生,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第五,在祭祀环节,公墓单位认真落实市政府《通告》精神,大力宣传群众用花祭祀,对群众自带的禁用祭祀用品劝导群众放弃使用,并免费赠送鲜花让群众祭祀。
3、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做好生态殡葬。社区(村委会)一是利用与群众近的优势加强生态殡葬的宣传。如某社区打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束鲜花祭故人”的宣传标语,伍家乡合益、火光等村委会为营造良好整治氛围,有针对性的在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对群众有乱埋乱葬意向的行为,积极做好劝导工作。伍家乡灵宝村二组一位老人去世后,有意在辖区山坡林地乱埋乱葬,村干部主动上门,面对面做调解工作,最终成功劝导丧户施行火化葬入公墓。三是在散坟整治过程中,村(社区)协助做了大量工作,伍家乡火光村抽调5名工作人员组建整治工作专班,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村委会聘请了一支有23人的劳务队伍,确保整治行动顺利进行;针对部分不愿迁坟的群众,伍家乡火光村村干部亲自带队,采取主动上门解释政策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自愿迁移坟墓。
4、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形成。在政府《通告》出台过程中,将草案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有195名市民参与,对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表示支持的有185人,占94.9%,表示反对的有8人,占4.1%,其他意见的有2人,占1%。在整个征集过程中,没有接到市民反对意见的电话。《通告》发布后,正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时间,虽然有一些市民仍然携带了“禁用”的祭祀用品,如果是到公墓祭扫,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均能放弃使用。部分市民主动给政府建言献策,要求政府不仅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要求从生产源头堵住,不流入市场。有的老人说:我早就跟子女说好了,等我百年后就把我的骨灰撒向长江,或树葬花葬,让我回归大自然,就是让我回家。
(二)我市生态殡葬建设存在的问题
1、旧的丧葬习俗影响生态殡葬。一是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依然得不到多数群众的认同。在农村,人们把死后归入祖坟作为一种寄托,认为只有那样,灵魂才能得到安宁。二是人们的互相攀比心理,在丧事、墓葬上讲排场,不甘落后,生怕他人笑话,所以简约形式的生态葬法在短时间内得不到群众认同。
2、殡葬服务单位受利益驱动不积极生态殡葬。比如使用大理石骨灰盒,卫生棺,这些对生态就是一种破坏。同时,在宣传生态安葬上没有下真功夫,希望群众购买高价墓位。
3、政府保障不够生态殡葬推进不够。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占地处理骨灰给予奖励的政策,但因对殡仪馆、公墓等公益性单位保障不够,导致殡葬服务单位过度市场化,从而导致生态殡葬推进不力。
二、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殡葬管理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全民树立生态殡葬的理念,从制度上保证不破坏生态,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根据我市生态殡葬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宣传长效机制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要让群众接受现代生态殡葬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宣传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殡葬政策法规,转变传统殡葬观念,增强群众生态文明
和殡葬法规意识,自觉摒弃传统丧葬陋俗;宣传群众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市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作为城市的土地更是稀缺,但作为殡葬用地的土地,将无法用作他用,且影响周围土地的利用价值。宣传生态殡葬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易风易俗,丧事简办,不仅节约的是社会资源,也是节约的家庭开支。花巨资丧事大操大办,购大墓,这只能做个别人看,只能赢得所谓的“面子”,逝者及家人得不到任何回报,操办之后带来的是较长时间的经济困难,要引导群众放平心态,不要攀比。宣传群众厚养薄葬。群众的亲人一旦离世,家人的心情十分悲痛,为了表态对逝者的情感和哀思,群众往往会失去理智,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会选择高档。为了避免群众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要经常对群众宣传老人在世时应孝道,当子女的尽到了孝道,当老人去世后,心理也会比较安宁,大操大办就可以避免。
(二)科学规划建设殡葬设施、设备
一是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死亡人口总量、增长趋势以及丧户的基本需求,合理确定殡葬设施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优化殡葬设施布局,完善殡葬服务网络,加快各类殡葬机构建设步伐。二是统筹考虑殡葬设备配置标准、更新频率,在坚持生态文明原则、完善殡仪服务流程、确保殡仪服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对殡仪服务用房面积、机械设备、通风排烟、防水采光、卫生防护、污染防控、噪音控制、公共绿化面积、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殡葬设施设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