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十大古曲

十大古曲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八、《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胡笳十八拍】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匈奴达几年之久。

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但最终还是忍痛归还中原。

梅花三弄】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的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广陵散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现有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汉宫秋月】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

【渔樵问答】此曲表现渔樵在清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阳春白雪】《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盘点十大古曲

盘点十大古曲

盘点十大古曲十大古曲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经典的十首曲目,它们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些古曲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十大古曲。

1.《广陵散》《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东汉时期的名琴师吕奇所创。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韵律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2.《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唐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卷轴绘画作品,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著名的器乐曲之一。

它通过音乐来再现了宋朝时期繁华热闹、人物众多、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3.《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由二胡演奏家阿炳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以其清新脱俗的旋律和深情浪漫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

4.《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由明代琴师杨洪基所创作的一首琴曲,它以其简约明快的音乐风格和清新淡雅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作品之一。

5.《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歌《登鹳雀楼》中提到的一首琴曲。

它以其优美动听、富有抒情气息的旋律和深邃含蓄、意境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经典和优美的古曲之一。

6.《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流行的民歌之一。

它以其悠扬动听、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深沉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7.《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8.《大漠谣》《大漠谣》是中国古代民歌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以其深情浪漫、抒情激昂、节奏明快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9.《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声乐曲目之一。

中国名曲欣赏前十首

中国名曲欣赏前十首

中国名曲欣赏前十首
以下是中国十首著名的传统音乐作品,供欣赏:
1.《二泉映月》:由古琴、二胡、中胡等乐器演奏的古典曲目,曾被评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2.《广陵散》:唐代琴曲,即古琴名曲之一,因相传是唐代著名琴师韩愈所作,而得名广陵。

3.《流水》:古曲以描绘流水之豪迈、澎湃为主题,单纯而清新,表现完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

4.《高山流水》:民间古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曲想深刻,音乐性强。

5.《古筝曲》:中国古筝奏鸣曲,被誉为“古筝艺术之冠”。

6.《梅花三弄》:古琴曲,以描绘梅花的雪中幽香为主题,曲意深远,婉约而含蓄。

7.《赛马》:也称《大盘鼓》,属于山西鼓曲中的一种,是古老而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8.《彝族舞曲》:彝族传统音乐,融合了古老音乐和现代元素,充满强烈的节奏感和个性色彩。

9.《龙舞》:由曲艺和民间音乐演员表演的曲艺体裁,充满了传统文化气息。

10.《小桥流水》:古琴曲,以描绘小桥流水之幽静、恬淡为主题,曲调绵延而圆润,曲意含蓄而深邃。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一、《高山流水》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

《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

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

“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

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

《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

《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鹄之远志。

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

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

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

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

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

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

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中国十大古曲介绍导语:中国十大古曲有哪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是:
1、桃花扇:桃花扇歌词出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天祥的《武陵春》,几乎成为中国文艺史上最具有经典性的一首民歌之一。

2、念奴娇:该歌出自元朝史官、文学家关汉卿所著的《西厢记》,表现出女子柔弱而美丽的特点,以及男女之间的良缘,被誉为“中国社会文艺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艺作品”。

3、望海潮:该曲出自元朝报学家何时说《岳阳楼记》,它融合了古典诗词和传统曲调,被誉为“中国古典曲风的杰出代表”。

4、凤归云:凤归云出自宋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歌曲表达的是以婉约的姿态,以情感化的方式表达出人生的苦乐,使该曲被誉为“中国古典曲风的杰出代表”。

5、舞秋风:舞秋风词出自五代著名文学家张先《蓬莱仙踪》,以优美动人的声调表达秋意,充满浪漫,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美之作。

6、春江花月夜:该曲出自宋代著名作家苏东坡的《春江花月夜》,表达的是苏东坡对心灵深处的情感,抒写了当时春江景色的宁静之美。

7、八声甘州:该曲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绮罗香》,抒发出眷恋故土、怀念家乡的寄相思情绪。

8、汉宫春:汉宫春出自明代文学家欧阳修《汉宫秋》,抒写了汉宫小厅的四季景色及中国古典情怀,传唱至今。

9、满江红:满江红歌词出自清朝文学家唐寅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抒写春江景色,表达春之快乐,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10、千古绝唱:千古绝唱歌词出自清代名词牌《满江红》,以优美的押韵,表达家国繁华,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故事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又称“十大古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曲目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十大古典名曲及其背后的故事:1.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取材于先秦时期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

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在山中抚琴,感叹山水之美,钟子期听后感叹:“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后钟子期病逝,伯牙摔琴断弦,誓言不再弹琴。

2. 《广陵散》:这首曲子与东汉末年的聂政和嵇康有关。

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后自杀以保全秘密。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篡位,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以表达对时局的不满。

3. 《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

传说作者为唐代琴师陈康,他在江边看见大雁在沙滩上降落,感慨万分,遂创作此曲。

4. 《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景象。

传说作者为唐代琴师李冶,他以梅花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表达坚贞不屈、高洁品质的曲子。

5. 《渔樵问答》:这首曲子以渔樵之间的问答为题材,描绘了渔樵在山林间劳作、闲谈的场景。

曲中蕴含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6.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取材于东汉末年蔡文姬的遭遇。

蔡文姬被匈奴掠走,后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曹操统一北方后,将蔡文姬赎回。

此曲表达了蔡文姬离别匈奴的悲痛心情。

7. 《汉宫秋月》:这首曲子描绘了汉宫中宫女在月夜下思念家乡的情景。

曲中蕴含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8. 《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刘邦围困的场景。

曲中通过音乐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项羽的悲壮命运。

9. 《夕阳箫鼓》: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下箫鼓声声的景象。

曲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留恋之情。

10. 《阳春白雪》:这首曲子取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乐曲。

齐国君主齐宣王在宫廷音乐比赛中,以《阳春白雪》为题,选拔出高雅的乐曲,从而流传至今。

总之,这十大古典名曲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十大古曲

十大古曲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古琴曲)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 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 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 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第六段围绕徵音弹出的一连串泛音,更如“大珠小 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 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 结束。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 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 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 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 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 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 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 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十大古曲的名词解释

十大古曲的名词解释

十大古曲的名词解释古曲,是指具有悠久历史背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传统音乐作品。

这些曲调经过岁月的洗练与演绎,在民间乐队、戏曲演唱、器乐演奏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广为流传。

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音乐的丰富历史遗产,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十大古曲进行名词解释,为读者呈现这些经典作品的历史和内涵。

第一首古曲是《关山月》。

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乐坛著名琵琶演奏家张昭发创作。

《关山月》以其深沉哀婉的旋律和悲凉的情感描绘了边塞历史上的壮士之死与离别之苦。

通过宛转悠扬的琵琶声,曲调所传递的对故土深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令人动容。

第二首古曲是《阳关三叠》。

它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调,最早来源于唐代。

它描绘了西北大漠中阳关关隘的景色,通过乐曲中融入流畅动人的和声、飘逸悠扬的旋律,将荒凉广袤的戈壁和无垠沙漠的辽阔气势传达给听众。

第三首古曲是《醉渔唱晚》,其诗名源自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醉渔唱晚》。

曲调婉转悠扬,带给人们一种宁静的意境。

乐曲表达了渔翁戏水、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随性自在的人生态度,将听众带入恬静如水的精神世界。

第四首古曲是《广陵散》,由古琴演奏家文朝荣创作。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广泛流传于汉族地区。

乐曲简洁凝练,空灵自由地传达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使人沉醉其中。

第五首古曲是《步步高》,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乐曲《行者抚琴》,后由乐坛著名古琴演奏家冯宝宣发扬光大。

《步步高》描绘了抚琴者逐渐增长的情绪,以及他在音乐中获得的情感解脱。

乐曲抒发了人们心中所追求的欢乐和自由,是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第六首古曲是《十面埋伏》,出自京剧大师梅兰芳创作。

这首曲目是《花木兰传奇》中的一部分,描绘了木兰决心投身军旅的英勇之举。

乐曲激昂豪迈,通过梅兰芳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京剧表演技巧,将木兰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首古曲是《白鹿原》,根据中国现代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创作。

中国古典名曲10首

中国古典名曲10首

中国古典名曲10首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美的乐曲流传至今,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1.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这收曲子有很多个版本的曲谱,主要为琴曲和古筝曲,两种风格完全不相同。

这是曲子是取材于伯牙和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2.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也是流传的著名古典乐曲,一共分为三篇,现在演奏的是1820年清朝诛仙主编的琴谱谐声。

3. 夕阳萧鼓夕阳箫鼓是顾明的琵琶,文曲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

节奏委婉质朴,旋律流畅,曾经在1925年被上海大同乐社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4. 汉宫春秋汉宫春秋的曲调比较凄凉婉转,给人一种清苑忧郁的感觉,这首乐曲主要表现的是古代宫女寂寥清冷的一生。

5.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据传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琵琶曲,到了现代的琴谱当中,主要分为阳春和白雪两首乐曲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6. 渔樵问答这首曲子至今也流传了数百年,最早的时候是在1560年编纂这首曲子悠然洒脱,生动明快,主要表达的是隐士对于樵夫的生活向往。

7.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是古代著名的文人,蔡文姬做的一首琴曲,主要表达的是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他骨肉分离的极道矛盾是一首比较委婉悲伤的曲子。

8. 广陵散广陵散是明代末年的名曲,杠杆激昂,气势恢宏,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古典名曲之一,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和史记当中。

9. 平沙落雁平山落雁是一首古琴曲,这首曲目有五十多种,流派传谱,曲调悠扬,动听,绵延不绝,听着音乐仿佛你就能感受到天空中的雁群盘旋顾盼。

10.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是非常流行的,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都出现过,所要展现出来的意思就是楚汉之争之后决战的情形慷慨激昂。

中国古代10大名曲

中国古代10大名曲

中国古代10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1、梅花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

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古人常咏花咏木,咏颂山水,籍此抒发自身的思想抱负、精神所向等,而《梅花三弄》即是其中佳作之一。

2、十面埋伏(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整首曲子分十三段落,时快时慢,或气息紧张,或振奋激昂,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曲谱最早见于《华秋萍琵琶谱》,流传甚广,版本很多。

3、高山流水(古琴曲)“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4、广陵散(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名歌名曲欣赏系列---中国十大古曲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

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

现在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

在中华5000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古曲(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名副其实我国民族音乐的母语与根。

一、《梅花三弄》(早自习后)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二、《渔樵问答》(第一节后)《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三、《高山流水》(第二节后)《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四、《十面埋伏》(第三节后)《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

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华古韵,向有十大汉族名曲一说。

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汉族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

今天店铺就为您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这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

“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古曲
十大汉族古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汉族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夕阳箫鼓》——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

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

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

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

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十面埋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

明《四照堂集·汤琵
琶传》中记载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

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

”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