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害死张自忠_名人故事
历史趣谈宋哲元与张自忠到底是谁跌入了日本人的陷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哲元与张自忠到底是谁跌入了日本人的陷阱?
导语:近观某七七事变作品,发现第二章使用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标题是“日本策划下张自忠访问日本”,第一节标题为当事人和亲历者回忆,第二节为当
近观某七七事变作品,发现第二章使用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标题是“日本策划下张自忠访问日本”,第一节标题为当事人和亲历者回忆,第二节为当年的新闻报道,第三节使用的标题是张自忠跌入了日本人陷阱。
此后,当然是张自忠与日本人勾结,逼宋哲元离开北平,这就是张自忠“污点”,何况他自己对记者也承认有过“污点”。
为防涉史不深的年青人被误导,对张将军产生误解,这里不得不说几句。
第一,张将军访问日本,发生于1937年4月至5月,他为什么访日?因为秦德纯于是年2月代表冀察政权参加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并在会后公开宣布:冀察外交今后与中央完全一致。
于是,日本人不高兴了,虽然宋为了不参加这次会议于1月19日至3月10日之间一直在天津,不断与田代会晤,但秦的谈话传来,日本人还是很不高兴,因为他们认为是日本人帮助宋取得了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地位,“冀察政委会是大规模(防共、反共)意识形态(组织)”,你外交完全与中央一致,我们不白忙了吗?日本人遂加紧了对宋的逼迫,要他兑现以往诺言(宋与田代签订的《中日经济开发协定》,为国民政府否决)。
宋为了缓和与日本人的关系,决定派团到日本访问,这是1937年3月的事。
4月中旬,冀察赴日观光团终于确定了成员,以张自忠为团长、张允荣为副团长,团员有三十七师旅长何基沣、三十八师团长黄维纲、一三二师参谋长徐廷玑、一四三师旅长田温其,当然,还有几个灰色分子,包括经常为宋办理日本和两广外交的陈中孚等人。
这就是张自忠访日的
生活常识分享。
张自忠的故事
张自忠的故事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
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
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
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
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
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
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33期战死沙场:代表: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赵登禹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位战死的国军将领。
1937年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
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
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
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了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赵登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他的灵柩在北京龙泉寺停放了九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28日,才由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落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的西道口。
也是在这一年,在北平市参政会的提议下,北平市将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如今,除了赵登禹墓和“赵登禹路”,通州有一条“赵登禹大街”,丰台有一所“赵登禹学校”。
戴安澜战死异域时,年仅38岁。
1943年4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公园,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全国公祭和追悼大会,到会人数超过万人。
追悼大会上,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李宗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张治中、李济深等和中共人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颖超等都分别送了花圈、挽联、挽词和挽诗。
毛泽东的挽诗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挽戴安澜诗的公布,也是他的诗词在国统区的首次公开传播,具有特殊意义。
另外,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另一位是戴安澜。
张自忠是二战期间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他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谁害死了张自忠
谁害死了张自忠作者:阿忆来源:《领导文萃》2008年第03期2007年5月16日,是张自忠中将陨于湖北的忌日,算起来已有67年。
在漫长的67年中间,很少有人探究过,到底是谁害死了张将军。
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不用细想,当然是日本人!这个结论固然不错,没有日军入侵,张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军人,无人可以置他于死地。
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长驱直入,打到了华中,张将军就一定会陨命前线吗?要知道,张自忠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之重职,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
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那么,是什么迫使张将军义无反顾地迈向死地,决定以壮烈殉国终其一生?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将军的,是公众舆论。
提起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像张自忠这样的肝胆忠烈,在他尚未成为“民族英雄”之前,也会被没脑愤青痛骂为“华北特号汉奸”。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为确保“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防止蒋中正突然收复东四省,便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日军北撤,国民革命军南撤,所有驻防退出华北。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其中第38师师长便是张自忠少将。
那个时候,蒋中正给这支军队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
可问题是,这支军队,一直视日军为死敌,比如冯治安师长,有事没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烦,一心想把事情闹大,发泄心中的淤愤。
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
所以,在全军高级将领中,惟有张自忠儒雅周详,他沉默寡言,身高1米80,相貌酷似周恩来中将,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
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抗日将领
有事实证明者。 三、歼灭顽寇获致胜利者。 四、平定内乱功绩 卓著者。 五、镇压内乱擒获叛党首魁及潜逃者。 六、镇压内乱 夺取被据城池者。 七、长官因公陷于危急极力救护以立功者。 八、捕获或轰沉叛逆之军用舰船或击落飞机及捕获战车者。 九、 冒险救护被难船只或飞机得获安全者。 十、于一次任务中空中 击落敌机三架以上,地面击毁敌机五架以上者。 十一、本舰或 他舰航海停泊中遇有危险冒险从事得以免其危险者。 十二、空 中轰炸命中敌之次要根据地、前进阵地、飞机场、港湾、桥梁、 各级司令部、械弹库、各种轻型舰船、大型商船,或其他各项 相当重要军事设备,使之全毁或沉没,而有充分证明者。 十三、 捕获海贼或国际海贼证据确凿者。 十四、空中侦察所得敌情直 接致我军予敌有重大损失或达成其他相等重要任务者。 将官颁 给一至四等,校官颁给三至六等,尉官颁给四至七等,准尉及 士兵颁给六至九等。非陆海空军军人,或在乡军人,或外籍人 员,对于战事建有功勋者,得依条例规定颁给宝鼎或云麾勋章
宝鼎勋章图片
宝鼎勋章
大陆时期原盒八等宝鼎勋章
张自忠所取得的战果:
在1938年3 月的衔尾急追,取得“临沂 大捷”,歼敌5000 余人,让板垣征四郎多次羞得想 要自杀;之后的武汉会战,他又以一敌十,击毙日军 三名联队长,歼敌13000 余人,赢得“鄂北大捷”; 接下来又率部猛冲猛打,在明显劣势下,夜间潜行30 多里奇袭日军指挥部,取得了“襄东大捷”。 被誉为抗日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他曾在台 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 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 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将军临阵遗书
人物图片
1933年,三十八师师长张 自忠在喜峰口抗战前线
1936年,张自忠在天津市市长
抗日战争烈士事迹
抗日战争烈士事迹抗日战争烈士——张自忠张自忠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
历史趣谈:李宗仁忆张自忠 曾被舆论指为“汉奸” 不敢抬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宗仁忆张自忠曾被舆论指为“汉奸”不敢抬头导语:一般认为,“新桂系”首领、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1891~1969)是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相对仁德忠厚的一位。
史家唐德刚在为李宗仁写传记时就一般认为,“新桂系”首领、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1891~1969)是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相对仁德忠厚的一位。
史家唐德刚在为李宗仁写传记时就对他怀有特殊好感:“我至今仍觉得李德邻先生是一位长者,一位忠诚厚道的前辈。
他不是一个枉顾民命、自高自大的独夫,更不是一个油头滑脑的政客。
我在他身上看出我国农村社会里某些可爱可贵的传统。
”“李氏夫妇亦自有其过,自有其短。
但他二人都不是人格上有重大缺点的人,更不是什么坏人。
他夫妇都是浓厚的传统中国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温柔敦厚的好人。
”比如,“他对他的老政敌蒋公的批评是淋漓尽致的,但是每提到蒋公他总用‘蒋先生’或‘委员长’而不直呼其名,或其他恶言恶语的称谓。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李宗仁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惊涛骇浪和政治的云翻雨覆中屹立不倒,以杂牌军头的身份与蒋介石分分合合20多年而始终未被“吃掉”,既表明他在军政两行均有不羁之才和可说之德,实也证明他“外宽内深”“浑浑而有机心”,不乏智慧、策略和手段。
不过,与其他政治人物比较,李宗仁的可敬之处恰在这位农家子弟较多地保持了传统社会的若干品格。
现代中国变化激烈,政治文化以趋新为特色,举凡一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秩序均被视为“保守”和“反动”,唯恐打倒之不够,为团体之私甚至一人之私,不择手段,一再给民族和人民造成深创剧痛,原因之一就在某些新派强人以革命之名行攫权之实。
对此,章太炎、熊十力等辛亥老人均曾为之痛彻心肺,并因此或转向佛学或转向儒学,期生活常识分享。
张自忠“汉奸”形象的转变
张自忠“汉奸”形象的转变[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史书,书写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祖国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爱国主义的真谛。
张自忠就是其中一位,但他遭受了其他民族英雄所不能体会的冤屈。
七七事变期间,张自忠与日交涉、企求和平解决事变的行为和态度,让国人对他的误解越来越深,“汉奸”、“卖国贼”的骂名不断,张自忠的个人形象瞬间跌落谷底。
离平后,张自忠在诸多战役中身先士卒、勇当先锋,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壮烈牺牲,成为抗日战争后期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成功洗刷冤屈。
本文将从七七事变以来张自忠的心路历程来说明他是如何摘掉“汉奸”的帽子,成为后人心中的民族英雄。
[关键词]张自忠;七七事变;“汉奸”;民族英雄[作者简介]王停停,女,在读硕士,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
一、七七风云中的张自忠(一)事变之初:与敌周旋1937年7月7日,日军再次借口挑衅,卢沟桥事变爆发。
此刻全国人民都时刻关注着平津局势的发展以及中国的态度,南京方面也不想扩大事态。
而当时冀察当局的主事人——宋哲元,在几个月前为回避日方的滋扰,在山东老家休假。
面对当前事态,负责天津事务的张自忠心急如焚,立即与秦德纯(北平市长)、冯治安(河北省主席)等人讨论具体事宜,决定由秦德纯出面与日进行谈判。
9日,双方遂于就停止射击、撤军、换防三项达成协议。
但是日本多次背约弃信,袭击我军,双方冲突愈演愈烈,看来此事不进行彻底交涉不能了结。
平津局势变幻莫测,因此冀察政务委员会不能坐以待毙,交涉一事需要推选一个值得日本人信任的人,因为在1937年春,张自忠在宋哲元的要求下率团访日,对日本人有所了解,秦德纯、冯治安等人明白只有张自忠可与日本人协商,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局势。
此时,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中国百姓的抗日情绪浓厚,罢课、游行的示威活动不断,再加上与日交涉一事棘手,张自忠一旦负责与日协商、居中谈判,很可能会引火烧身,但张自忠还是同意负责出面与日交涉,努力不使事件扩大,自此张自忠成为中日谈判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中国抗日战争牺牲的最高的将领
中国抗⽇战争牺牲的最⾼的将领 抗⽇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是有⼀个⼈⼤家必须记住,他就是我们在抗⽇战争中牺牲的最⾼将领。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战争牺牲的最⾼的将领,希望能够给⼤家以启迪。
中国抗⽇战争牺牲的最⾼级别的将领: 张⾃忠 张⾃忠(1891年8⽉11⽇-1940年5⽉16⽇),字荩⾂,后改荩忱,汉族,⼭东省聊城市临清⼈,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级上将衔,著名抗⽇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在襄阳与⽇军战⽃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后,中国⼈民政府追认张⾃忠将军为⾰命烈⼠,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
2014年9⽉,张⾃忠将军名列第⼀批300名著名抗⽇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张⾃忠抗⽇战争经历 1933年1⽉10⽇,⼆⼗九军主⼒奉命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待命。
这是张⾃忠有⽣以来第⼀次同⽇军交战。
1933年3⽉4⽇承德失陷后,⼆⼗九军奉命赴喜峰⼝阻敌,冷⼝防务交商震部接替。
3⽉7⽇,张⾃忠与冯治安抵达遵化三屯营与⽇军激战七⽇,⽇军⽆法获胜,转⽽将主攻⽅向转到罗⽂峪⽅⾯。
张⾃忠、冯治安将三⼗七师刘景⼭⼆⼀九团和三⼗⼋师祁光远⼆⼆⼋团调往罗⽂峪⽅⾯,归刘汝明师长指挥。
战⽃结果,⽇军再遭败绩,狼狈撤退。
这是抗⽇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
但由于蒋介⽯此时的主要注意⼒仍放在"围剿"共产党和红军上,长城防线兵⼒薄弱,⽇军从冷⼝突破商震部防线,攻⼊长城以内,继⽽占领迁安,⼆⼗九军陷于腹背受敌、孤⽴⽆援的境地,被迫放弃喜峰⼝、罗⽂峪阵地,向西南⽅向退却。
国民政府加紧向⽇军谋求停战,最终被迫同⽇⽅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
1937年2⽉国共议和,抗⽇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历史人物评价-张自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抗日将领张自忠的评价张自忠:(1891-1940)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
这是我们对他最简洁也是最准确的评价。
作为国民党抗日将领中牺牲官职最高的一位,周恩来评价他为“全国军人的楷模”。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光彩的一生。
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后屡立军功,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后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张自忠在军事生涯中初露锋芒是在二次“北伐”后,1930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
在此次战役中,张自忠任第六师师长,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
他的参谋长张克侠评价说:“其决心坚强,临危振奋。
每当情况急迫之时,辄镇静自持,神色夷然。
”提起张将军,有一次伟大的胜利不得不提。
1938年徐州会战开始,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参加了“台儿庄大战”。
在此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张自忠以攻为守,主动出击。
他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
”充分的表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张将军率领众将士与敌激战,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
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
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
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还有一次战役是对我们来说意义及其重大的,印象及其深刻的。
那是张将军军事上的闪光,同时,也是他生命的终点——枣宜会战。
1939年随枣会战及冬季攻势中张自忠指挥右集团军,曾先后两次亲率精锐部队,东渡襄河(汉水)截击日军,各歼敌一部。
悲哉,上将军_名人故事
悲哉,上将军张自忠,字荩忱,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一那是几年前,为了写作赵登禹将军在采访29军老兵的时候,我提到了29军的主要的主政者,从军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吕秀文,师长赵登禹、张自忠都是山东人。
在日本人面前都是有种的汉子,铁骨铜声。
那个老兵说:张自忠是汉奸,后来变成了烈士。
说毕,摇摇头。
我当时吃了一惊。
将军殉国多年,而汉奸一说还在某些人心里发酵,不由使我心颤。
张自忠是1936年6月赴任天津市长的,当时日本人为了钳制拉拢宋哲元,把华北从中国划出去,1937年3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以天皇生日为由,邀请宋哲元组团访问同文同种的日本,一切费用由日人支付。
宋哲元面有难色,他要是作为一把手去的话,日军就会谈修铁路、要长芦盐场、煤矿什么的各种权益,于是宋哲元就委派张自忠作为自己的代表到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日方要挟张自忠在中日经济提携条约上签字。
张自忠勃然而起断然拒绝,拂袖退出提前归国。
“七七”事变后,随着佟麟阁、赵登禹血洒沙场,宋哲元7月28日率29军撤退到保定,并决计留下张自忠与日本人周旋,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北平市长都由张自忠全权代理。
当晚九时,枪声稍歇,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出北平西直门,转赴保定,临别,张自忠黯然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语言沉痛,但沉痛里自有一种担当在,将军让人追溯到了古之中国的烈士之风,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使我心中悲慨地回旋着两千年前李陵的那些句子——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为了免于炮火下生灵的涂炭,这委屈是那样的悲凉锥心。
尽管张自忠将军曾指出自己留在日据的北平不是要当汉奸,而是“希望能够打开一个局面,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使国家有更充实的准备”,并表示为此不计毁誉,但是“汉奸”帽子和四处涌来的鄙夷唾弃,令他压抑怆怀。
汉奸·英雄
汉奸·英雄作者:诸荣会来源:《创作与评论》2015年第15期一由于喜欢读散文和写散文,还是一名未出过远门的学生时,我就知道天津有一条张自忠路——著名的《散文》杂志编辑部很长一个阶段就在这条路上——只是那时我孤陋寡闻,对张自忠了解很少。
后来,由于一部抗战题材的国产大片,我知道了张自忠是一位民族英雄——不仅是抗日战争中中方牺牲的最高级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一方牺牲的最高级将领——牺牲时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的集团军总司令。
再后来,我为了写一篇所谓的“论文”而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翻检一些已被人们遗忘的旧报纸,竟然无意中从一些黄而脆的报纸上看到了两个可谓触目惊心的黑体标题——《自以为忠》《张邦昌之后》,再看文字,更是吓了一跳——口口声声称张自忠为“张逆自忠”,直责他为“华北特号汉奸”。
究竟是英雄还是汉奸?汉奸怎会终成英雄?英雄又怎会背上汉奸恶名?电影《烈火金刚》中有一个很有意味的角色,即葛优扮演的刁四贵,他没少帮助日本鬼子做坏事,是个十足的汉奸,但当他看多了日本鬼子一次次的烧杀淫掳,最终又在同胞们“你们也是中国人,也是爷们”的呼唤声中,毅然反戈一击,壮烈牺牲,成为英雄——难道张自忠也是这样一个刁四贵式的英雄?难道他最终成为英雄不假,但曾经是汉奸也是真?二“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张自忠是抗日英雄。
1933年的喜峰口战役,身为29军38师师长的张自忠,与战友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对喜峰口的进攻,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由他策划和指挥的大刀队在对日军的大规模夜袭中多次大获全胜,由此在全国唱响了一支经典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然而,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自忠却渐渐地“沦为”了“汉奸”。
事变发生时,29军军长宋哲元在山东老家乐陵,37师师长冯治安在河北省会保定,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高级官员中惟有北平市长秦德纯在平主持工作。
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压抑已久的抗日情绪如火山一般爆发了出来,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群情激愤。
老萨谈梅花上将
老萨谈梅花上将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富家公子要当兵张自忠同本文另一个主角宋哲元是山东老乡,又都出生于农村,却有天壤之别。
宋出生于山东乐陵的贫穷农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之所以从军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如此。
张则正好相反。
1891年8月11日,张自忠出生在山东省临清市唐园镇唐园村的一个官宦家庭。
张自忠是家中第五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字荩臣,也就是忠诚之臣的意思!张自忠出生的时候,家中极为殷实。
张家是唐园村首富,家中有祖上传下来的良田200多亩,还有大量房产和存款,在农村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
由于家里很有钱,张自忠的父亲张树桂出钱于1899年捐了一个巡检的官职,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就任。
巡检是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正九品官衔。
张树桂同儿子张自忠一样,都是颇有些能力的人,任上几年表现出色,执法公道,深受长官群众好评。
于是1905年,张树桂荣升赣榆代理知县,成为一方父母官。
张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张自忠6岁那年就让他上了私塾。
到了张自忠10岁的时候,张父在赣榆当官,怕孩子在山东老家无人管教,将妻儿全部接到赣榆。
张自忠读书倒是一般,不算什么天才,只是普通的优等生而已。
兄弟姐妹共有10人,张父却对张自忠最为严厉。
为什么呢?少年时候张自忠的性格非常强硬悍勇,尤其喜欢武术和打抱不平。
在老家临清的时候,张自忠就经常见义勇为,管一些和他压根没关系的事情。
在1905年,张自忠16岁那年,就惹出了一件比较大的事。
赣榆是个穷县,农村经常闹灾荒,很多流民逃到县城成为职业无赖,依靠敲诈勒索为生。
一次张自忠上街的时候,看到一个当地出名的无赖,借口一个卖豆腐的老汉碰脏了他的衣服,要求拿5两银子赔偿。
围观路人明知道是无赖找茬,却畏惧于此人身高马大,心狠手辣,没人敢说句公道话。
张自忠见状却不服气,仗义执言了几句。
无赖见有人管闲事,二话不说,抬手就打,张自忠立即还手。
两人扭打成一团,最终有些拳脚功夫的张自忠把无赖打的头破血流,跪在地上求饶才罢休。
张自忠死因之谜与张自忠路缘起
"
文
为洗刷耻辱, 抱必死之心
张自忠何以受到全国军民如此爱戴与痛悼?首先, 张自忠曾 荷负 “汉奸” 罪名, 而且在平津确为主和派。 如 “七 ・ 七事变” 后第三 天, 二十九军一一 ! 旅何基沣旅长曾要求主动出击, 全歼丰台日 军, 而张自忠却加以劝阻, 甚至通过上级施压, 终丧失良机。 不可否认, 张自忠在 “七・七事变” 中, 是主张保存二十九军 实力和地盘避免与日军开战的。 同时, 他也对日军侵华意图估计 不足, 屡屡退让。张自忠一直负责对日军交涉, 处置矛盾, “ 总以
海内与海外 史海钩沉
今年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殉国 !" 周年。
#$%& 年 " 月,身为国民革命军抗战序列中的第三十三集团
张与 自张 忠自 死忠 因路 之缘 谜起
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的张自忠, 率部参加宜枣战 役, 于湖北宜城南瓜店激战 $ 昼夜后壮烈殉国。 噩耗传来, 宜昌十 万军民冒雨为他送殡, 一时白花胜雪, 挽幛蔽天; 此日日寇飞机原 定轰炸宜昌, 轰炸机虎视眈眈飞临宜昌市上空盘旋, 而十万人竟 无一人避散; 也许是日寇慑于场面之悲壮, 竟未敢投掷炸弹…… 国民政 府 曾 颁 布 命 令 , 其中第二道命令 #$%" 年 $ 月 ’ 日, 为抚恤殉难军民, 据统计, 抗战八年依例抚恤阵亡官兵 #’# 万余 人, 伤残官兵 %’ 万余人, 将军级高级军官阵亡 (#( 人, 而张自忠 则为盟国各战区殉职军衔最高者,而且以集团军总司令亲临前 线战死沙场者亦惟此一人。 当时国民政府为之举行国葬, 国共双 方最高领导人均为之题书挽辞。毛泽东题为: “尽忠报国” , 朱德 题: “取义成仁” , 周恩来题: “为国捐躯” ; 中共不仅当时在延安举 行了追悼大会 (同时延安 《新中华报》 还专门发表追悼社论) , 而 且在 %% 年后的 #$)( 年 % 月 #! 日, 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张将 军为革命烈士 (实际 #$"( 年毛泽东即已签署 “革命牺牲军人家 属纪念证” ) , 并在京、 津、 沪、 武汉、 宜昌、 汉口、 东北等地均恢复 设立张自忠路。蒋介石题挽辞为: “英烈千秋” (台湾曾拍摄张自 忠事迹电影即以此为片名) ,当时曾亲率全体军政委员迎接灵 柩, 据说还抚柩而泣。
张自忠被“汉奸”骂名逼死之谜 善后平津事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自忠被“汉奸”骂名逼死之谜善后平津事变导语: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
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
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
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到底是谁害死了张自忠将军?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将军的,是公众舆论。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为确保“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防止蒋中正突然收复东四省,便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其中第38师师长便是张自忠少将。
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
在全军高级将领中,唯有张自忠儒雅周详,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
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
大家看到,第29军全军将士对日本人全都横眉立目,唯有张自忠一人,竟与日军保持往来,而且受到欢迎和敬重。
于是舆论沸沸扬扬,说张自忠与日本订了“密约”,日本人赠其巨款,还送给他一个美人儿。
于是,抗战英雄一晃就变成了嫌疑汉奸。
对于张自忠全面的误解,是卢沟桥事变之后。
为了保全战斗实力,第29军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支援。
与此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京津不受重大损生活常识分享。
张自忠之死于77汉奸无关
口述:张自忠之死与“七七”汉奸论无关2013年07月08日10:16 新浪历史周海滨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张自忠奉命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这8日的个中细节,外界不明所以,故有张将军为以死表清白,才以身殉国之说。
通过资料,张自忠之女张廉云向笔者披露:那8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0年5月16日16时,“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的张自忠将军一生的传奇戛然而止。
当时国内有张将军是以死表清白的说法,因1937年发生了两件事:4月,张自忠率冀察国外旅行团访问日本;7月28日,张自忠奉命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长等职留守北平,这两件事当时曾经使舆论对张自忠产生了很大的误解,甚至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曾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将张自忠明正典刑。
七七事变爆发时,父亲正因病在北平家中休养,当时宋哲元军长尚在山东老家,父亲就抱病与日军进行交涉。
7月11日宋哲元到了天津,14日父亲赶到天津去见他,然后奉命在天津继续与日军交涉。
7月19日宋哲元返回北平。
23日父亲在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自信爱国尤向不后人”。
7月25日父亲奉宋哲元召,于下午五时乘平榆(北平-榆关,榆关即山海关)四次列车离开天津,当晚七时半抵北平,秦德纯(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和石友三(冀北保安司令)等到车站迎接。
下车后,父亲即赶赴西城武衣库(现政协礼堂南面)的宋宅见宋哲元,然后到东城铁狮子胡同的进德社出席冀察要员会议。
26日发生了广安门事件,日军向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
7月27日宋哲元严词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并通电全国,表明了“自卫守土”的决心。
7月28日凌晨,日军从北平南北两个方向向二十九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二十九军在南苑作战失利,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殉国。
舆论害死张自忠
爱 因 斯 坦 在 冰 上 摔 倒 了.他 身 边 的人 忙 扶 起 他 , . 说 根 据 相 对 论 的原 理 . 并 没 摔 倒 , 吗 7只 是 地 球 在 那 时 忽 然 倾 斜 了一 下 一“ 因 斯 你 对 爱
坦 说 藏 同 意 你 的 说 法 , 这 两 种 理 论 对 我 来 说 , 觉 都 是 相 同 的 ” 可 感
应 邀 去 日本 访 问 ,还 受 到 了 日本
人 的 欢 迎 和 敬 重 。 于 是 舆 论 沸 沸
平——既不能 得罪 日本人 ,也 不
能 丢 中 国 人 的脸 。 对 于 一 个具 有 高 度 民 族 自尊 心 的 军 人 而 言 , 其
名人 轶 事
皆发电讯称 “ 张逆 自忠今 日解京 讯 办” ?火车一进徐州站就被 打着
治 安 面对 日军 的频 繁 挑 衅 ,严 令
在 一 片痛 骂 声 中 ,张 自忠 始
张 自忠
终 默 默 地 同 日本 人 周 旋 , 2 为 9军
的有 序撤离 争取 了时间 ,也使京 轰 、 人生 智慧 ’ 太
活 小哲 理
部 下 “ 以 牙 还 牙 ” 门军 每 次 演 要 。 习 ,他 第 二 天 都 针 锋 相 对 地 命 令
日本 为 防 止 蒋 介 石 突 然 收 复被 侵 占 的 东北 四 省 , 迫 强 国 民 政 府 在 华 北 建 立 所 谓 的 “ 军 事 缓 冲 区 ” 只 在 华 北 保 非 , 留 了一 支 中 罔军 队 ,就 是 宋 哲 元 将军驻守 京津 的 2 9军 , 其 辖 下 而
一。
退南下 , 宋哲元 留张 自忠全
权 处 理 沦 陷 区事 务 , 在 让 意 他与敌周旋 , 延时 间。 拖 这 一 次 , 默 寡 言 的 张 沉 自忠 落 泪 了 , 对 副 军 长 秦 他 德 纯 说 :你 同 宋 先 生 成 了 “ 民族 英 雄 ,我 怕 成 了 汉 奸
抗日战争史上是谁逼死了抗战英雄张自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史上是谁逼死了抗战英雄张自忠?导语: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牺牲于湖北襄樊。
5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蒋介石题写了“勋烈常昭”,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之成为第二次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牺牲于湖北襄樊。
5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蒋介石题写了“勋烈常昭”,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将领。
8月15日,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使之日后成为新中国“追认”的“革命烈士”。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抗日英雄,却曾是国人眼中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前,日军与国民革命军曾达成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在华北只留下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而张自忠则是第29军辖下的第38师师长。
当时蒋介石给这支军队的任务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阵地,与日军作长期周旋。
军中几乎所有将领对日军都恨之入骨,不愿意与日军打交道,唯有张自忠儒雅周详。
他那伟岸的身躯和英俊的相貌,不仅深得国军中官兵敬仰,就是日本人也很喜欢他。
基于这种条件,张自忠先后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市长,艰难地维持着苦涩的和平。
对外他不能得罪日本人,对内又不能丢中国人的脸,这就让一些局外人对他产生了怀疑,这位曾在喜峰口战役口亲临前线指挥,令大刀队夜袭敌营的抗日英雄,这时却成了“疑似汉奸”。
芦沟桥事变后,第29军奉命南撤,以期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增援。
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免使京津蒙受重大损失,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与日军周旋、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张自忠在七七事变前后的几个问题
关于张自忠在七七事变前后的几个问题
刘建武
【期刊名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对于张自忠在七七事变前后的对日态度问题,不仅在当时舆论界引起很大的误解,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仍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本文依据大量可信史料,对这期间存有分歧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见解。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刘建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七七事变"后张自忠留守北平的真相 [J], 张庆隆;车晴
2.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七七事变期间的张自忠 [J], 张皓
3.我的外祖父张自忠七七事变后留守北平始末 [J], 车晴;周斌;
4.关于七七事变与七七抗战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岳思平
5.“七七事变”后张自忠留守北平的真相 [J], 林治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论害死张自忠
舆论害死张自忠
一个伟大的抗日将领,竟然曾被舆论攻击为“汉奸”,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不惜战死沙场。
张自忠上将是二战中牺牲的我国军衔最高的军人,在今人看来,他是决死抗战的肝胆忠烈,是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
然而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样一位伟人,竟曾被公众舆论痛骂为“华北特号汉奸”,并最终无奈地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忍辱负重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为防止蒋介石突然收复被侵占的东北四省,
强迫国民政府在华北建立所谓的“非军事缓冲区”,只在华北保留了一支中国军队,就是宋哲元将军驻守京津的29军,而其辖下的38师师长就是张自忠。
当时,蒋介石给29军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
但在国仇家恨的驱使下,这支军队一直视日军为死敌。
宋哲元在士兵每天吃的馒头上印下“勿忘国耻”四个字,该军37师师长冯治安面对日军的频繁挑衅,严令部下“要以牙还牙”。
日军每次演习,他第二天都针锋相对地命令部队也在原地军事演习。
在29军高级将领中,唯有张自忠这位沉默寡言、儒雅周详、身高1米80的将军,能够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势中协调周旋。
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地维系着苦涩的和平——既不能得罪日本人,也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军人
而言,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然而,这一切在公众舆论看来,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当时的公众看到整个29军都同日本人剑拔弩张,横眉冷对,唯独这个张自忠频繁地与日本人来往,甚至应邀去日本访问,还受到了日本人的欢迎和敬重。
于是舆论沸沸扬扬,说他同日本人签订了“密约”,日本人送了他巨款豪宅甚至还有一个美人。
但这些都还只是传言,张自忠被彻底误解并被污蔑为“汉奸”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
当时为了保全实力,被围攻的29军只得撤退南下,宋哲元留张自忠全权处理沦陷区事务,意在让他与敌周旋,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自忠落泪了,他对副军长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果然,张自忠滞留北平,举国舆论哗然,张自忠这回彻底成了众矢之的,各种骂名似污水泼来。
当时盛传张自忠“逼宫”赶走宋哲元,在沦陷区北平与日本人合作。
稍后的几天里,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以十分醒目的大字标题痛斥张自忠的“卖国变节”行为。
1937年后半年的报纸提到他时一律称为“张逆自忠”,那时的中国文人,凡喜欢发表言论的,大概没有谁没骂过他。
在一片痛骂声中,张自忠始终默默地同日本人周旋,为29军的有序撤离争取了时间,也使京津免于屠城。
等到一切安定下来,日军要求他通电反蒋时,他断然拒绝并称病躲进德国医院,之后趁机逃出,逃往天津,辗转至济南,打算转道南京。
然而,当他好不容易逃到济南时,却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拘押,然后押解去南京“候审”。
张自忠被押上火车时,京沪各大报纸皆发电讯称“张逆自忠今日解京讯办”。
火车一进徐州站就被打着白旗的学生
包围,他们冲上车,咆哮着要抓“汉奸张自忠”,痛骂他“卖国变节”。
◎中华虎贲
蒋介石是理解张自忠的苦衷的,因此只是劝他放宽心,好好休养。
后来在1938年,蒋介石又让他升任59军军长(原38师扩编)。
对此,张自忠满怀感激,因为蒋介石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证明自己不是汉奸!
到达59军驻地的当天,张自忠就挥泪对同样担负骂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到军中,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就是这个被全民族误解的儒将,带领着他英雄的军队,在1938年3月的徐州会战中,痛歼板垣师团的2个联队,并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衔尾急追,取得“临沂大捷”,歼敌5000余人,让板垣征四郎多次羞得想要自杀;之后的武汉会战,他又以一敌十,击毙日军3名联队
长,歼敌13000余人,赢得“鄂北大捷”;接下来又率部猛冲猛打,在明显劣势下,夜间潜行30多里奇袭日军指挥部,取得了“襄东大捷”。
张自忠虽然胜利了,但他却没有死。
老百姓和记者最多只是承认他确实很能打仗,而这些胜仗不过是弥补他过去做“汉奸”的罪过。
面对挥之不去的“汉奸”问题,沉默是张自忠唯一的选择——因为他明白,打再多的胜仗也于事无补,要证明自己从未做过汉奸,就必须用壮烈的死来证明!
终于,1940年,日军集中30万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已经抱定赴死决心的张自忠意识到,证明自己清白的机会到了。
◎以死洗冤
1940年5月的襄樊之战中,身为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先是在襄河东岸打了一场胜仗,然后主动后撤回西岸。
此时他手里只剩下3个团的兵力,其他部队大都分散在各地驻守隘口,无法抽调。
按常理讲,此时应该机动地等待战机。
然而,这时张自忠却执意要再渡襄河,去打敌人的重兵。
让部下大为不解的是,张自忠作为中将总司令,不管怎么个打法,他本人都没必要亲率小股部队外出冒险。
但他不顾部下再三劝说,非要坚持让冯治安副总司令留守,自己率区区两个团渡河作战。
5月1日渡河前,平素同下级军官一样只穿土布军装的张自忠,一反常态地换上了黄呢军装——原来,他已经做好了一去不返的准备。
那天,他对手下的军官说:“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
之手。
”
5月14日,渡河后的张自忠部将日本第13师团拦腰截断,面对两翼多出自己一半的日军,他率部屡次冲锋,毫不畏惧。
被打蒙的日军对这支中国军队的倔强感到惊诧,在得知是张自忠亲自带队后,日军于15日集结1万多兵力南北夹击,将其合围。
15日下午3时,张自忠部弹尽粮绝,他本人腰部中弹,右肩右腿被炸伤,只能卧在地上指挥战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将军连中3弹,却猛然站起想要肉搏,最终被身后的日军射杀,另一名日军用枪托击碎了他的头颅,并将刺刀插进了他的腹部。
那一刻,张自忠知道,自己再也不是“汉奸”了。
当张自忠的遗体在漾漾细雨中经过宜昌时,10万民众自发前来送殡。
然而,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当初没骂过张自忠呢?此后,各大媒体便
开始专心致志地描绘张将军从小就是民族英雄,大众也完全忘记了张将军曾是他们唾弃的“华北特号汉奸”。
张自忠用自己的壮烈殉国告诉国人:为了民族,我张自忠可以忍辱负重,也可以视死如归。
对于张自忠将军,与其说害死他的是日本人,倒不如说是盲目的公众舆论。
这暴露的不只是某些记者、媒体的无知和偏见,更是整个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